CN117716268A - 光模块和光连接器线缆 - Google Patents

光模块和光连接器线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6268A
CN117716268A CN202280050768.2A CN202280050768A CN117716268A CN 117716268 A CN117716268 A CN 117716268A CN 202280050768 A CN202280050768 A CN 202280050768A CN 117716268 A CN117716268 A CN 117716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cavity
optical
viewed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07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岛田健作
井上武
石田拓也
内藤达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16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62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32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光模块具备基板、光元件以及光耦合模块。基板具有将玻璃丝作为纬线和经线而构成的玻璃纤维布。基板的外缘呈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是由沿着规定方向的一对第一侧面和沿着与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对第二侧面划定的。光耦合模块与光元件光学耦合。纬线相对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倾斜。经线相对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倾斜。在基板形成有腔。光耦合模块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于腔。腔的侧面包括相对于纬线的延伸方向和经线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

Description

光模块和光连接器线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模块和光连接器线缆。本申请要求基于2021年8月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21-128994号的优先权,并援引所述日本申请中记载的所有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光学部件,作为具备供光元件搭载的基板和与光元件光学耦合的光耦合模块的光模块的一个例子。在光模块中,从保持于光耦合模块的光纤射出的光经由光耦合模块向搭载于基板的光元件射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825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光模块具备基板、光元件以及光耦合模块。基板在内部具有将玻璃丝作为纬线和经线而构成的玻璃纤维布。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外缘呈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是由沿着规定方向的一对第一侧面和沿着与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对第二侧面划定的。光元件搭载于基板。光耦合模块构成为与光元件光学耦合。纬线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倾斜。经线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倾斜。在基板形成有腔,该腔以具有底部的方式从基板的第一主面朝向基板的第二主面凹陷。光耦合模块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于腔。腔的侧面包括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纬线的延伸方向和经线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
本公开的光模块具备基板、光元件以及光耦合模块。基板在内部具有将玻璃丝作为纬线和经线而构成的玻璃纤维布。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外缘呈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是由沿着规定方向的一对第一侧面和沿着与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对第二侧面划定的。光元件搭载于基板。光耦合模块构成为与光元件光学耦合。纬线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沿着第一侧面。经线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沿着第二侧面。在基板形成有腔,该腔以具有底部的方式从基板的第一主面朝向基板的第二主面凹陷。光耦合模块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于腔。腔的侧面包括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纬线的延伸方向和经线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线缆的端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去除了保护构件的光连接器线缆的端部的立体图。
图3是从基板的第一主面的上方对光模块进行视觉辨认的俯视图。
图4是从基板的第二主面的上方对光模块进行视觉辨认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3所示的V-V线剖切光模块时的剖视图。
图6是由图5所示的虚线A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用于图3所示的光模块的基板的立体图。
图8是由图7所示的虚线B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7所示的基板的概略图。
图10是图7所示的基板中形成有腔的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被容纳于图7所示的腔的光耦合模块的俯视图。
图12是被容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腔的光耦合模块的俯视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板的概略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板中形成有腔的部分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第二腔的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第二腔的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第二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光模块具有光耦合模块安装于基板的构造。因此,光模块整体的厚度会增大基板和光耦合模块的厚度的量。因此,为了谋求光模块的薄型化,有时会形成从基板的一个主面朝向另一个主面凹陷的腔,并将光耦合模块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腔的内部。
然而,在基板形成腔时,设于基板内的玻璃纤维布的一部分会从腔的侧面向腔的内部突出,恐怕会妨碍光耦合模块的安装。此外,在从腔的侧面突出的玻璃丝存在于光路上(例如光耦合模块具有的透镜与搭载于基板的光元件之间)的情况下,恐怕会阻碍光的传输。因此,希望开发出能提高光耦合模块的安装性并且能更适当地进行光的传输的光模块。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提高光耦合模块的安装性并且能适当地进行光的传输的光模块和光连接器线缆。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高光耦合模块的安装性,并且能更适当地进行光的传输。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内容来进行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光模块具备基板、光元件以及光耦合模块。基板在内部具有将玻璃丝作为纬线和经线而构成的玻璃纤维布。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外缘呈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是由沿着规定方向的一对第一侧面和沿着与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对第二侧面划定的。光元件搭载于基板。光耦合模块构成为与光元件光学耦合。纬线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倾斜。经线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倾斜。在基板形成有腔,该腔以具有底部的方式从基板的第一主面朝向基板的第二主面凹陷。光耦合模块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于腔。腔的侧面包括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纬线的延伸方向和经线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
在该光模块中,腔的侧面包括倾斜区域。该倾斜区域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纬线的延伸方向和经线的延伸方向倾斜,因此,玻璃丝不易从倾斜区域向腔的内部突出。因此,与腔的侧面的整个区域沿着纬线或经线的情况相比,能抑制从腔的侧面向腔的内部突出的玻璃丝的量。由此,会抑制光耦合模块的容纳被向腔内突出的玻璃丝妨碍,从而提高光耦合模块的安装性。而且,会抑制玻璃丝存在于光路上(例如光耦合模块具有的透镜与光元件之间),从而更适当地进行光的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腔具有第一腔和第二腔,该第二腔包括位于比第一腔的第一底部离第二主面更近的位置的第二底部,该第二腔具有比第一腔小的开口面积。也可以是,第一腔的侧面和第二腔的侧面各自包括倾斜区域。也可以是,光耦合模块具有与光元件光学耦合的透镜,透镜被容纳于第二腔。在该情况下,仅使主要容纳透镜等构成的腔部分加深,使其他部分比其浅,就能使腔整体的区域更小,其中,透镜易于成为从光耦合模块的下表面突出的构成。其结果是,即使是在基板设置腔的构成,也能维持基板的强度。
一个实施方式的光模块具备基板、光元件以及光耦合模块。基板在内壁具有将玻璃丝作为纬线和经线而构成的玻璃纤维布。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外缘呈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是由沿着规定方向的一对第一侧面和沿着与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对第二侧面划定的。光元件搭载于基板。光耦合模块构成为与光元件光学耦合。纬线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沿着第一侧面。经线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沿着第二侧面。在基板形成有腔,该腔以具有底部的方式从基板的第一主面朝向基板的第二主面凹陷。光耦合模块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于腔。腔的侧面包括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纬线的延伸方向和经线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
在该光模块中,腔的侧面包括倾斜区域。该倾斜区域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玻璃丝的纬线的延伸方向和经线的延伸方向倾斜,因此玻璃丝不易从倾斜区域向腔的内部突出。因此,与腔的侧面的整个区域沿着纬线或经线的情况相比,能抑制从腔的侧面向腔的内部突出的玻璃丝的量。由此,会抑制光耦合模块的容纳被向腔内突出的玻璃丝妨碍,从而提高光耦合模块的安装性。而且,会抑制玻璃丝存在于光路上,从而更适当地进行光的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腔具有第一腔和第二腔,该第二腔包括位于比第一腔的第一底部离第二主面更近的位置的第二底部,该第二腔具有比第一腔小的开口面积。也可以是,第二腔的侧面包括倾斜区域。也可以是,光耦合模块具有与光元件光学耦合的透镜,透镜被容纳于第二腔。在该情况下,仅使主要容纳透镜等构成的腔部分加深,使其他部分比其浅,就能使腔整体的区域更小,其中,透镜易于成为从光耦合模块的下表面突出的构成。其结果是,即使是在基板设置腔的构成,也能维持基板的强度。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倾斜区域是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弯曲的曲面。也可以是,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腔的外缘呈由腔的侧面划定的椭圆形状或扇形形状。在该情况下,能通过简单的构成容易地形成具有包括倾斜区域的侧面的腔。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腔的外缘呈由腔的侧面划定的菱形形状或三角形状。在该情况下,能通过简单的构成容易地形成具有包括倾斜区域的侧面的腔。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倾斜区域与纬线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上且80°以下。也可以是,在从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倾斜区域与经线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上且80°以下。在该情况下,能更可靠地防止玻璃丝从倾斜区域向腔的内部突出。因此,会进一步提高光耦合模块的安装性,会进一步适当地进行光的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光耦合模块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对经由光耦合模块与光元件光学耦合的光纤的端部进行保持。在该情况下,通过光耦合模块的保持部来适当地保持光纤的端部,因此,能更高精度地进行光元件与光纤的光学耦合。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在腔形成有从底部贯通至第二主面的贯通孔。也可以是,光元件以在从第二主面的上方观察第二主面时与贯通孔重叠的方式搭载于第二主面。在该情况下,能经由贯通孔这样简单的构成将光耦合模块和搭载于基板的第二主面的光元件光学耦合。
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线缆具备上述的任一种光模块和至少一个光缆。光缆具有光纤。光缆以光纤经由光耦合模块与光元件光学耦合的方式装配于光模块。该光连接器线缆与上述的光模块同样,能提高光耦合模块的安装性,并且能适当地进行光的传输。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光模块、光连接器线缆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本公开不限定于这些示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在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线缆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线缆1的端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去除了保护构件20的光连接器线缆1的端部的立体图。以下,为了进行说明,将光连接器线缆1的端部的宽度方向设为方向X,将该端部的延伸方向设为方向Y,将该端部的厚度方向设为方向Z。在本实施方式中,方向X、方向Y以及方向Z相互正交。
光连接器线缆1例如是用于在设备间对光信号进行收发的线缆。如图1和图2所示,光连接器线缆1具备光缆10、保护构件20以及光模块30。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光缆10的一端,但光缆10的另一端也可以具有同样的构成。
如图2所示,光缆10具有多个光纤11和线缆外皮12。各光纤11是用于传递光信号的构件。各光纤11的大部分被容纳于线缆外皮12的内部。各光纤11的顶端部分露出于线缆外皮12的外部。多个光纤11沿方向X呈一维状并排。所有光纤11相互紧密接触地集中容纳于线缆外皮12的内部。另一方面,在线缆外皮12的外部,多个光纤11分支成几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支至6支)束,各个束的端部通过各光耦合模块50来保持。各光纤11例如具有玻璃纤维和被覆树脂。玻璃纤维例如包括纤芯和包围该纤芯的包层。各光纤11也可以是单模光纤(SMF:single-mode optical fiber)或多模光纤(MMF:multi-mode optical fiber)。
如图1所示,保护构件20是呈沿着方向X和方向Y扩展的扁平形状的构件。光模块30被容纳于保护构件20的内部。保护构件20保护光模块30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等。保护构件20具有由内侧层21和覆盖内侧层21的外侧层22构成的层叠构造。内侧层21例如由金属构成。外侧层22例如由树脂构成。在光连接器线缆1的顶端,内侧层21的一部分从外侧层22露出。内侧层21的露出部分例如向设于供光连接器线缆1连接的设备的插口插入。
接着,参照图3~图6对光模块30进行说明。图3是从基板40的第一主面41的上方对光模块30进行视觉辨认的俯视图。图4是从基板40的第二主面42的上方对光模块30进行视觉辨认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3所示的V-V线剖切光模块30时的剖视图。图6是由图5所示的虚线A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光模块30具备基板40、多个光耦合模块50、多个光元件60以及多个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61。
基板40是供各种光元件和电子元件搭载的板状构件。基板40是层叠多个树脂层而构成的多层基板,或者是由一个树脂层构成的单层基板。树脂层例如由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或氟树脂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40的厚度方向与方向Z一致。基板40具有一对侧面40a、40b(第一侧面)以及一对侧面40c、40d。侧面40a、40b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X(规定方向)。侧面40c、40d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Y(与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基板40的外缘呈由一对侧面40a、40b以及一对侧面40c、40d划定的矩形形状。即,基板40是矩形基板。基板40具有在方向Z上对置的第一主面41和第二主面42。基板40的厚度也可以为0.2mm以上且0.8mm以下。
基板40在内部具有至少一个玻璃纤维布70。玻璃纤维布70是将玻璃丝作为经线和纬线而构成的编织物。在图3和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仅图示出玻璃纤维布70的一部分,但本实施方式中的玻璃纤维布70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设于基板40的整个区域。即,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玻璃纤维布70的外缘与基板40的外缘一致。也可以是,在基板40是多层基板的情况下,在构成基板40的多个树脂层的每一层设有玻璃纤维布70。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40是多层基板,多个玻璃纤维布70在方向Z上层叠。关于玻璃纤维布70的详细构成,将在后文叙述。
在基板40的内侧设有用于将IC 61、其他电子元件电连接的各种布线(未图示)。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侧面40a在方向Y上所处的端部设为光模块30的顶端,将侧面40b在方向Y上所处的端部设为光模块30的基端。此外,将第一主面41在方向Z上所处的面设为光模块30的上表面,将第二主面42在方向Z上所处的面设为光模块30的下表面。
如图3所示,第一主面41是沿着方向X和方向Y的面,在俯视观察时呈矩形形状。在第一主面41中靠近侧面40a的区域设有作为金属膜的多个图案41a。各图案41a例如也可以经由基板40内的布线等连接于IC 61。另一方面,多个光耦合模块50沿方向X并排地载置于第一主面41中靠近侧面40b的区域。
如图4所示,第二主面42是沿着方向X和方向Y的面,在俯视观察时呈矩形形状。多个光元件60和多个IC 61搭载于第二主面42中靠近侧面40b的区域。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用虚线表示各光元件60。各光元件60例如是光电二极管(PD:Photodiode)等受光元件。各光元件60的受光面与光耦合模块50相对。各光元件60在从第二主面42的上方观察第二主面42时(在方向Z上)与设于基板40的各贯通孔48a重叠。由此,光元件60能经由贯通孔48a接受来自隔着基板40对置的光耦合模块50的光。为了将光元件60配置于第二主面42,贯通孔48a的在第二主面42处的开口面积比光元件60的与第二主面42对置的面的表面积小。各IC61是对光元件6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集成电路。各IC 61例如也可以经由基板40内的布线或接合线等连接于光元件60。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IC 61与三个光元件60连接。通过将IC 61配置(例如,邻接地配置)于光元件60的附近,能将IC 61与光元件60的通信速度维持得高。
光耦合模块50是使光纤11与光元件60光学耦合的部件。光耦合模块50由使从光纤11射出的光透射的材料(例如,玻璃或透光性树脂)构成。如图3所示,光耦合模块50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呈大致长方形状。光耦合模块50具有顶端面50a和一对侧面50b。顶端面50a是沿着方向X和方向Z的面,将一对侧面50b连接。各侧面50b是沿着方向Y和方向Z的面。
此外,如图5所示,光耦合模块50具有槽部51、上表面52、下表面53、抵接面54、反射镜55以及透镜56。槽部51是沿方向Y延伸的V槽(在XZ截面上呈V字形的槽),是对光纤11的端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槽部51规定了光纤11相对于光耦合模块50的位置,防止光纤11在方向X上的位置偏移。载置于槽部51的光纤11的端部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于槽部51。粘接剂既可以是例如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也可以是使从光纤11射出的光L透射的透光性粘接剂。槽部51的形状不限于V槽。槽部51的形状既可以是例如底部带有圆角的U槽,也可以是具有沿着方向X和方向Y的底面的矩形槽。对光纤11的端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槽部51)也可以不一定设于光耦合模块50。例如,槽部51也可以设于与光耦合模块50不同的其他部件。在槽部51设于其他部件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是,光耦合模块50具有一对凸部,设有槽部51的其他部件具有一对凹部,通过光耦合模块50的各凸部嵌入其他部件的各凹部来将光耦合模块50与其他部件连接。
上表面52是位于光耦合模块50的上部的面,沿着方向X和方向Y。上表面52位于比槽部51离光耦合模块50的顶端面50a更近的位置。在上表面52设有表面作为反射镜55发挥功能的凹陷部。下表面53是位于光耦合模块50的下部的面,沿着方向X和方向Y。
抵接面54是供光纤11的顶端面抵接的面,沿着方向X和方向Z。抵接面54将槽部51在方向Y上的端部与上表面52在方向Y上的端部连接。从光纤11射出的光L穿过抵接面54向反射镜55射入。抵接面54与光纤11的顶端面也可以不直接接触。也可以是,例如使光L透射的透光性粘接剂或折射率匹配剂进入至抵接面54与光纤11的顶端面之间。
反射镜55是对从光纤11射出的光L的传输方向进行转换的构件。反射镜55相对于XY平面和XZ平面的每一个倾斜地设置。反射镜55接受从光纤11沿方向Y射出的光L,并使光L朝向透镜56反射成沿着方向Z。光L的入射光轴与反射光轴例如也可以成直角。由反射镜55进行了反射的光L经由透镜56和贯通孔48a向光元件60射入。
透镜56是与光元件60光学耦合的构件。透镜56设于光耦合模块50中在方向Z上朝向第二主面42突出的部分。如图6所示,透镜56在方向Z上与光元件60对置,具有朝向光元件60呈凸状弯曲的表面。透镜56的焦点F位于比光元件60的表面靠光元件60的内部。透镜56使由反射镜55进行了反射的光L汇聚,向光元件60射入。透镜56的各种参数(例如,透镜56的表面形状、大小、材质等)被优化成使透镜56的焦点F位于光元件60的内部。
接着,参照图7和图8对基板4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基板40的立体图。图8是由图7所示的虚线B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在图7和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光耦合模块50的图示。如图7所示,在基板40形成有多个腔43。各腔43是从第一主面41朝向第二主面42凹陷的凹陷部。光耦合模块50被容纳于各腔43的内部。多个腔43沿方向X并排地设置。腔43的数量也可以与搭载于基板40的光耦合模块50的数量相同或在其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与光耦合模块50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四个)腔43。各腔43例如也可以通过锪孔加工而形成。在相邻的腔43彼此之间设有沿方向Y从基板40之内向外延伸的梁部43a。梁部43a成为从各腔43的第一底部45朝向基板40的第一主面41立起的形状。
各腔43包括第一腔44和第二腔47。第一腔44是构成腔43的大部分的凹陷部,具有第一底部45和侧面46。第一底部45是供光耦合模块50载置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沿着方向X和方向Y的面。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一底部45的外缘呈具有沿着方向Y的长边的长方形状。第一底部45具有能载置光耦合模块50的整体的大小。光耦合模块50载置于第一底部45不仅包括光耦合模块50以直接接触的方式载置于第一底部45的情况,还包括光耦合模块50经由粘接剂等其他构件载置于第一底部45的情况。
如图8所示,第一底部45具有一对定位孔45a。各定位孔45a是从第一底部45朝向第二主面42(参照图4)贯通的孔。一对定位孔45a作为光耦合模块50相对于腔43的定位机构发挥功能。例如,也可以是,与一对定位孔45a对应的一对凸部设于光耦合模块50,以一对凸部的每一个嵌入至一对定位孔45a的每一个的方式载置光耦合模块50,由此,使透镜56(参照图5)与光元件60适当地光耦合。定位孔45a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但通过形成两个以上的定位孔45a,能更高精度地进行光耦合模块50的定位。各定位孔45a不需要从第一底部45贯通至第二主面42,也可以是具有底面的非贯通孔。
在光耦合模块50的定位中使用的定位机构的形态不限于定位孔45a。例如,也可以是,在第一底部45和光耦合模块50分别设置标记,将光耦合模块50载置于该标记彼此重叠的位置,由此,使光耦合模块50的透镜56与光元件60适当地光耦合。此时,为了能经由光耦合模块50视觉辨认设于第一底部45的标记,光耦合模块50的材料也可以是使可见光透射的材料(例如,玻璃或透光性树脂)。
侧面46是将第一底部45与第一主面41连接的面。侧面46是从第一底部45的外缘朝向基板40的第一主面41立起的面。侧面46划分出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一腔44的外缘。侧面46既可以与方向Z平行,也可以相对于方向Z倾斜。侧面46包括侧面46a和一对侧面46b。如图7所示,侧面46a是位于第一腔44中靠近侧面40a的端部的面,将一对侧面46b彼此连接。侧面46a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X。侧面46a与第一底部45相交的角部也可以具有R(圆角)形状。
一对侧面46b是在方向X上相互对置的面。各侧面46b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Y。各侧面46b与第一底部45相交的角部也可以具有R形状。此外,在第一腔44中靠近侧面40b的端部未设置侧面。即,腔43在侧面40b开口。由此,能将光耦合模块50从该开口容纳于腔43的内部。此外,在将光耦合模块50容纳于腔43的状态下,能将连接于光耦合模块50的光纤11从该开口向腔43的外侧拉出。
如图8所示,第二腔47是设于第一腔44的第一底部45的凹陷部。第二腔47形成为沿方向X延伸。第二腔47具有比第一腔44小的开口面积。第二腔47的开口面积是指第一底部45的开口面积,第一腔44的开口面积是指第一主面41的开口面积。第二腔47具有第二底部48和侧面49。第二底部48位于比第一底部45离第二主面42更近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底部48是沿着方向X和方向Y的面。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二底部48的外缘呈具有沿着方向X的长边的长方形状。光耦合模块50的一部分(形成有透镜56的部分)载置于第二底部48(参照图5)。透镜56被容纳于第二腔47。
在第二底部48形成有多个贯通孔48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一个第二腔47形成有两个圆孔和一个长孔来作为贯通孔48a。贯通孔48a的数量和形状没有限定,也可以根据搭载于第二主面42的光元件60的数量或形状而适当变更。如图6所示,贯通孔48a从第二底部48贯通至第二主面42。从透镜56朝向光元件60的光L穿过贯通孔48a的内部。贯通孔48a具有从第二底部48朝向第二主面42而内径变小的锥形形状。贯通孔48a的内径和锥形角度被优化成不会妨碍光L的路线的大小。贯通孔48a也可以是内径的大小固定的直线形状的贯通孔。
侧面49是将第二底部48与第一底部45连接的面。侧面49是从第二底部48的外缘朝向第一底部45立起的面。侧面49划分出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二腔47的外缘。侧面49既可以与方向Z平行,也可以相对于方向Z倾斜。侧面49包括一对侧面49a和一对侧面49b。一对侧面49a是在方向Y上相互对置的面。各侧面49a将一对侧面49b连接。各侧面49a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X。各侧面49a与第二底部48相交的角部也可以具有R形状。一对侧面49b是在方向X上相互对置的面。各侧面49b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Y。各侧面49b与第二底部48相交的角部也可以具有R形状。
参照图9对玻璃纤维布70的详情进行说明。图9是基板40的概略图。在图9中示出了形成多个腔43之前的基板40。在图9中,省略了设于基板40的光元件60、IC 61等各种构成的图示。
如图9所示,在基板40的内部设有玻璃纤维布70。玻璃纤维布70是将玻璃丝71作为纬线72和经线73而构成的编织物。玻璃纤维布70呈具有网眼的片状。在玻璃纤维布70中,纬线72与经线73相互规则地交叉。纬线72的编织密度和经线73的编织密度例如为50根/25mm以上且100根/25mm以下。构成纬线72和经线73的玻璃丝71例如由几百根左右(例如100根以上且500根以下)的玻璃长丝的束构成。各玻璃长丝的直径例如为几μm左右(例如1μm以上且10μm以下)。在图9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纬线72彼此的间隔和经线73彼此的间隔表示得比实际的间隔大。
纬线72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方向X和方向Y倾斜。即,纬线72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侧面40a、40b以及侧面40c、40d倾斜。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纬线72的延伸方向与侧面40a、40b所成的角度(为锐角的角度)例如可以为10°以上且80°以下,也可以为40°以上且5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纬线72的延伸方向与侧面40a、40b所成的角度为45°。同样,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纬线72的延伸方向与侧面40c、40d所成的角度(为锐角的角度)例如可以为10°以上且80°以下,也可以为40°以上且5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纬线72的延伸方向与侧面40a、40b所成的角度为45°。
经线73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方向X和方向Y倾斜。即,经线73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侧面40a、40b以及侧面40c、40d倾斜。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经线73的延伸方向与侧面40a、40b所成的角度(为锐角的角度)例如可以为10°以上且80°以下,也可以为40°以上且5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线73的延伸方向与侧面40a、40b所成的角度为45°。同样,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经线73的延伸方向与侧面40c、40d所成的角度(为锐角的角度)例如可以为10°以上且80°以下,也可以为40°以上且5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线73的延伸方向与侧面40c、40d所成的角度为45°。
例如通过锪孔加工在配置有玻璃纤维布70的基板40形成腔43。参照图10对腔43与玻璃纤维布70的关系进行说明。图10是基板40中形成有腔43的部分的俯视图。在图10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纬线72彼此的间隔和经线73彼此的间隔表示得比实际的间隔大。此外,在图10中,省略了设于基板40的内部的玻璃纤维布70中与腔43重叠的部分的图示,但实际上,在第一底部45及第二底部48与第二主面42(参照图5)之间也设有玻璃纤维布70。
如上所述,第一腔44具有侧面46a和一对侧面46b。侧面46a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X。因此,侧面46a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纬线72的延伸方向和经线73的延伸方向倾斜。侧面46b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Y。因此,侧面46b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纬线72的延伸方向和经线73的延伸方向倾斜。
侧面46包括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纬线72的延伸方向和经线73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S1。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46a和侧面46b的整个区域构成了倾斜区域S1。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倾斜区域S1与纬线72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为锐角的角度)例如可以为10°以上且8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为45°。此外,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倾斜区域S1与经线73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为锐角的角度)例如可以为10°以上且80°以下,也可以为40°以上且5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区域S1与经线73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
第二腔47具有一对侧面49a和一对侧面49b。侧面49a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X。因此,侧面49a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纬线72的延伸方向和经线73的延伸方向倾斜。侧面49b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Y。因此,侧面49b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纬线72的延伸方向和经线73的延伸方向倾斜。
侧面49包括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纬线72的延伸方向和经线73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S2。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49a和侧面49b的整个区域构成了倾斜区域S2。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倾斜区域S2与纬线72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为锐角的角度)例如可以为10°以上且8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为45°。此外,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倾斜区域S2与经线73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为锐角的角度)例如可以为10°以上且80°以下,也可以为40°以上且5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区域S2与经线73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
参照图5和图11对光耦合模块50向腔43的容纳方式进行说明。图11是被容纳于腔43的光耦合模块50的俯视图。在图11中,与图10同样,将纬线72彼此的间隔和经线73彼此的间隔表示得比实际的间隔大,并省略了设于基板40的内部的玻璃纤维布70中与第一底部45和第二底部48重叠的部分的图示。
如图5所示,就光耦合模块50而言,其大部分被容纳于第一腔44,设有透镜56的部分(沿方向Z向下侧突出的部分)被容纳于第二腔47。光纤11中位于基板40上的部分(安装部分)沿基板40的第一主面41延伸。安装部分的中心轴位于腔43的内部。光纤11的端部在基板40的侧面40b不发生弯曲而呈直线延伸。
第一腔44的深度D1例如根据光耦合模块50的厚度T来优化。在此,深度D1是从第一主面41起到第一底部45为止的基板40的厚度方向(方向Z)上的距离。厚度T是从上表面52起到下表面53为止的方向Z上的距离。深度D1也可以是光耦合模块50的厚度T的一半以上的大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深度D1是基板40的厚度(从第一主面41起到第二主面42为止的距离)的一半以上的大小。在将基板40的厚度设为10时,深度D1例如也可以为6以上且8以下。深度D1越大,则光耦合模块50的越多的部分被容纳于腔43,因此光模块30被薄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表面52位于腔43的外部(比第一主面41靠上侧),但深度D1也可以更大,以使上表面52位于腔43的内部(与第一主面41相同的高度或比第一主面41靠下侧)。
第二腔47的深度D2比深度D1大。在此,深度D2是从第一主面41起到第二底部48为止的基板4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在将基板40的厚度设为10时,深度D2例如也可以为7以上且9以下。深度D2例如也可以根据光耦合模块50的厚度T来优化。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耦合模块50的整体配置于基板40上。也可以不是光耦合模块50的整体配置于基板40上,也可以是光耦合模块50的一部分配置于基板40的外侧(在方向Z上不与基板40重叠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是光耦合模块50的基端部分(图10中的下方部分)配置于基板40的外侧。
光耦合模块50以在侧面46与光耦合模块50之间设有间隙80的方式被容纳于腔43。具体而言,在顶端面50a与侧面46a之间设有间隙81,在各侧面50b与各侧面46b之间设有间隙82。间隙81的方向Y上的宽度W1例如也可以为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间隙82的方向X上的宽度W2例如也可以为50μm以上且750μm以下。宽度W2也可以比宽度W1大。
光耦合模块50使用粘接剂85被固定于基板40。如图5所示,粘接剂85配置于下表面53与第一底部45之间。为了防止光L的光路被粘接剂85妨碍,粘接剂85也可以不配置于第二腔47的内部。此外,如图11所示,粘接剂85也配置于间隙81。在第一底部45涂布粘接剂85,将光耦合模块50配置于所涂布的粘接剂85上。由此,粘接剂85例如由光耦合模块50的自重而被推开,流入至间隙81、间隙82。粘接剂85例如是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或透光性粘接剂。每一个光耦合模块50的粘接剂85的涂布量例如为1mg以上且10mg以下。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模块30和光连接器线缆1中,腔43的侧面46、49包括倾斜区域S1、S2。倾斜区域S1、S2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纬线72的延伸方向和经线73的延伸方向倾斜,因此,玻璃丝71不易从倾斜区域S1、S2向腔43的内部突出。因此,与腔43的侧面46、49的整个区域沿着纬线72或经线73的情况相比,能抑制从腔43的侧面46、49向腔43的内部突出的玻璃丝71的量。由此,会抑制光耦合模块50的容纳被向腔43内突出的玻璃丝71妨碍,从而提高光耦合模块50的安装性。而且,会抑制玻璃丝71存在于光路上(例如透镜56与光元件60之间),从而更适当地进行光L的传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倾斜区域S1、S2与纬线72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可以为10°以上且80°以下。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倾斜区域S1、S2与经线73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可以为10°以上且80°以下。在该情况下,能更可靠地防止玻璃丝71从腔43的侧面46、49向腔43的内部突出。因此,会进一步提高光耦合模块50的安装性,会更适当地进行光L的传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耦合模块50具有槽部51(保持部),该槽部51对经由光耦合模块50与光元件60光学耦合的光纤11的端部进行保持。在该情况下,通过光耦合模块50的槽部51来适当地保持光纤11的端部,因此,能更高精度地进行光元件60与光纤11的光学耦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腔43形成有从第二底部48贯通至第二主面42的贯通孔48a。光元件60以在从第二主面42的上方观察第二主面42时(在方向Z上)与贯通孔48a重叠的方式搭载于第二主面42。在该情况下,能经由贯通孔48a这样简单的构成将光耦合模块50和搭载于基板40的第二主面42的光元件60光学耦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腔43具有第一腔44和第二腔47,该第一腔44靠近第一主面41,该第二腔47具有位于比第一腔44的第一底部45离第二主面42更近的位置的第二底部48。在该情况下,仅使主要容纳透镜56等构成的腔部分(第二腔47部分)加深,使其他部分(第一腔44部分)比其浅,就能使腔43整体的区域更小,其中,透镜56易于成为从光耦合模块50的下表面53突出的构成。其结果是,即使是在基板40设有腔43的构成,也能维持基板40的强度。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2至图14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模块130进行说明。图12是被容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腔143的光耦合模块50的俯视图。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板140的概略图。在图13中,示出了形成多个腔143之前的基板140。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板140中形成有腔143的部分的俯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模块3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点省略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基板140具有的玻璃纤维布170的朝向和第二腔147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如图13所示,基板140具有一对侧面140a、140b以及一对侧面140c、140d。各侧面140a、140b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X(规定方向)。各侧面140c、140d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Y(与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基板140的外缘呈由侧面140a、140b和侧面140c、140d划定的矩形形状。在基板140的内部设有玻璃纤维布170。
玻璃纤维布170具有纬线172和经线173。纬线172沿方向X延伸。即,纬线172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侧面140a、140b,与侧面140c、140d相交成直角。经线173沿方向Y延伸。即,经线173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侧面140c、140d,与侧面140a、140b相交成直角。
如图14所示,例如通过锪孔加工在基板140形成腔14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腔43同样地,在基板140形成有多个腔143。光耦合模块50被容纳于多个腔143的每一个。腔143具有第一腔144和第二腔147。第一腔144的构成与第一腔44的构成同样。第一腔144具有第一底部145和侧面146。第一底部145是供光耦合模块50载置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方向X和方向Y。侧面146包括侧面146a和一对侧面146b。侧面146a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X。侧面146b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Y。
第二腔147具有第二底部148和侧面149。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光耦合模块50的一部分(图5所示的形成有透镜56的部分)载置于第二底部148。第二底部148沿着方向X和方向Y。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二底部148的外缘呈菱形形状。菱形形状的一个对称轴沿着方向X,另一个对称轴沿着方向Y。
侧面149是将第二底部148与第一底部145连接的面。侧面149是从第二底部148的外缘朝向第一底部145立起的面。侧面149既可以与方向Z平行,也可以相对于方向Z倾斜。侧面149包括侧面149a、149b、149c、149d。各侧面149a、149b、149c、149d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第二底部48的外缘所呈的菱形形状的边。由此,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二腔147的外缘呈由侧面149划定的菱形形状。各侧面149a、149b、149c、149d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方向X和方向Y倾斜。
第二腔147的侧面149包括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纬线172的延伸方向(方向X)和经线173的延伸方向(方向Y)倾斜的倾斜区域S2。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侧面149a、149b、149c、149d的整个区域构成了倾斜区域S2。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倾斜区域S2与纬线172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例如可以为10°以上且80°以下,也可以为40°以上且50°以下。此外,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倾斜区域S2与经线173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例如可以为10°以上且80°以下,也可以为40°以上且50°以下。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模块130中,第二腔147的侧面149包括倾斜区域S2。倾斜区域S2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玻璃丝171的纬线172的延伸方向和经线173的延伸方向倾斜,因此,玻璃丝171不易从倾斜区域S2向第二腔147的内部突出。因此,与第二腔147的侧面149的整个区域沿着纬线172或经线173的情况相比,能抑制从第二腔147的侧面149向第二腔147的内部突出的玻璃丝171的量。由此,会抑制光耦合模块50的容纳被向第二腔147内突出的玻璃丝171妨碍,从而提高光耦合模块50的安装性。而且,会抑制玻璃丝171存在于光路上(例如透镜56与光元件60之间),从而更适当地进行光L的传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二腔147的外缘呈由侧面149划定的菱形形状。在该情况下,能通过简单的构成容易地形成具有包括倾斜区域S2的侧面149的第二腔147。
<第一变形例>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腔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例如,如图15所示的第一变形例那样,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二腔247的外缘也可以呈由侧面249划定的三角形状。参照图15对第一变形例的第二腔247的详情进行说明。
第二腔247具有第二底部248和侧面249。光耦合模块50的一部分(图5所示的形成有透镜56的部分)载置于第二底部248。第二底部248沿着方向X和方向Y。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二底部248的外缘呈三角形状。
侧面249是将第二底部248与第一底部145连接的面。侧面249是从第二底部248的外缘朝向第一底部145立起的面。侧面249既可以与方向Z平行,也可以相对于方向Z倾斜。侧面249包括侧面249a、249b、249c。各侧面249a、249b、249c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第二底部248的外缘所呈的三角形状的各边。侧面249a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X。侧面249b、249c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方向X和方向Y倾斜。即,在本变形例中,侧面249b、249c构成了相对于纬线172的延伸方向和经线173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S2。
在本变形例中,也会起到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同样的效果。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二腔247的外缘呈由侧面249划定的三角形状。在该情况下,能通过简单的构成来容易地形成具有包括倾斜区域S2的侧面249的第二腔247。
<第二变形例>
此外,如图16所示的第二变形例那样,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二腔347的外缘也可以呈由侧面349划定的椭圆形状。参照图16对第二变形例的第二腔347的详情进行说明。
第二腔347具有第二底部348和侧面349。光耦合模块50的一部分(图5所示的形成有透镜56的部分)载置于第二底部348。第二底部348沿着方向X和方向Y。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二底部348的外缘呈椭圆形状。椭圆形状的长轴沿着方向X,短轴沿着方向Y。
侧面349是将第二底部348与第一底部145连接的面。侧面349是从第二底部348的外缘朝向第一底部145立起的面。侧面349既可以与方向Z平行,也可以相对于方向Z倾斜。侧面349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第二底部348的外缘所呈的椭圆形状的边。在本变形例中,侧面349中相对于方向X和方向Y倾斜的区域(椭圆形状的除去了顶点部分的区域)构成了相对于纬线172的延伸方向和经线173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S2。本变形例中的倾斜区域S2是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弯曲的曲面。
在本变形例中,也会起到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同样的效果。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倾斜区域S2是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弯曲的曲面。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二腔347的外缘呈由侧面349划定的椭圆形状。在该情况下,能通过简单的构成来容易地形成具有包括倾斜区域S2的侧面349的第二腔347。
<第三变形例>
此外,如图17所示的第三变形例那样,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二腔447的外缘也可以呈由侧面449划定的扇形形状。参照图17对第三变形例的第二腔447的详情进行说明。
第二腔447具有第二底部448和侧面449。光耦合模块50的一部分(图5所示的形成有透镜56的部分)载置于第二底部448。第二底部448沿着方向X和方向Y。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二底部448的外缘呈扇形形状。
侧面449是将第二底部448与第一底部145连接的面。侧面449是从第二底部448的外缘朝向第一底部145立起的面。侧面449既可以与方向Z平行,也可以相对于方向Z倾斜。侧面449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第二底部448的外缘所呈的扇形形状的边。侧面449包括侧面449a和侧面449b。侧面449a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方向X。侧面449b是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将侧面449a的方向X上的两端部彼此连接的弯曲的曲面。在本变形例中,侧面449b中相对于方向X和方向Y倾斜的区域(侧面449b的将顶点部分和与侧面449a相交的部分去除后的区域)构成了相对于纬线172的延伸方向和经线173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S2。本变形例中的倾斜区域S2是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弯曲的曲面。
在本变形例中,也会起到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同样的效果。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倾斜区域S2是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弯曲的曲面。在从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二腔447的外缘呈由侧面449划定的扇形形状。在该情况下,能通过简单的构成容易地形成具有包括倾斜区域S2的侧面449的第二腔447。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模块30、130是使从光纤11射出的光L射入至光元件60的构成,但也可以是使从光元件60射出的光射入至光纤11的构成。此时,光元件60也可以是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等发光元件。也可以是,从光元件60射出的光通过透镜56被转换为准直光(平行光),在通过反射镜55被反射之后向光纤11射入。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板40、基板140也可以是角部形成了圆角的矩形基板。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腔144的侧面146包括相对于纬线172的延伸方向和经线173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S1。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在从基板140的厚度方向(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一腔144的外缘呈由侧面146划定的菱形形状、三角形状、椭圆形状或扇形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光连接器线缆
10:光缆
11:光纤
12:线缆外皮
20:保护构件
21:内侧层
22:外侧层
30、130:光模块
40、140:基板
40a、40b、40c、40d、140a、140b、140c、140d:侧面
41:第一主面
41a:图案
42:第二主面
43、143:腔
43a:梁部
44、144:第一腔
45、145:第一底部
45a:定位孔
46、46a、46b、146、146a、146b:侧面
47、147、247、347、447:第二腔
48、148、248、348、448:第二底部
48a:贯通孔
49、49a、49b、149、149a、149b、149c、149d、249、249a、249b、249c、349、449、449a、449b:侧面
50:光耦合模块
50a:顶端面
50b:侧面
51:槽部
52:上表面
53:下表面
55:反射镜
56:透镜
60:光元件
61:IC
70、170:玻璃纤维布
71、171:玻璃丝
72、172:纬线
73、173:经线
80、81、82:间隙
85:粘接剂
F:焦点
L:光
S1、S2:倾斜区域
W1:宽度
W2:宽度。

Claims (15)

1.一种光模块,具备:
基板,在内部具有将玻璃丝作为纬线和经线而构成的玻璃纤维布,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外缘呈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是由沿着规定方向的一对第一侧面和沿着与所述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对第二侧面划定的;
光元件,搭载于所述基板;以及
光耦合模块,构成为与所述光元件光学耦合,
所述纬线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倾斜,
所述经线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倾斜,
在所述基板形成有腔,该腔以具有底部的方式从所述基板的第一主面朝向所述基板的第二主面凹陷,所述光耦合模块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于所述腔,
所述腔的侧面包括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纬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经线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中,
所述腔具有第一腔和第二腔,该第二腔包括位于比所述第一腔的第一底部离第二主面更近的位置的第二底部,并且该第二腔具有比所述第一腔小的开口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腔的侧面和所述第二腔的侧面各自包括所述倾斜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模块,其中,
所述光耦合模块具有与所述光元件光学耦合的透镜,
所述透镜被容纳于所述第二腔。
5.一种光模块,具备:
基板,在内部具有将玻璃丝作为纬线和经线而构成的玻璃纤维布,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外缘呈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是由沿着规定方向的一对第一侧面和沿着与所述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对第二侧面划定的;
光元件,搭载于所述基板;以及
光耦合模块,构成为与所述光元件光学耦合,
所述纬线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所述第一侧面,
所述经线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沿着所述第二侧面,
在所述基板形成有腔,该腔以具有底部的方式从所述基板的第一主面朝向所述基板的第二主面凹陷,所述光耦合模块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于所述腔,
所述腔的侧面包括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纬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经线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模块,其中,
所述腔具有第一腔和第二腔,该第二腔包括位于比所述第一腔的第一底部离第二主面更近的位置的第二底部,并且该第二腔具有比所述第一腔小的开口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腔的侧面包括所述倾斜区域,
所述光耦合模块具有与所述光元件光学耦合的透镜,
所述透镜被容纳于所述第二腔。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模块,其中,
所述倾斜区域是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弯曲的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模块,其中,
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所述腔的外缘呈由所述侧面划定的椭圆形状或扇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模块,其中,
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所述腔的外缘呈由所述侧面划定的菱形形状或三角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模块,其中,
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所述倾斜区域与所述纬线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上且80°以下,
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所述倾斜区域与所述经线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上且80°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模块,其中,
所述光耦合模块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对经由所述光耦合模块与所述光元件光学耦合的光纤的端部进行保持。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模块,其中,
在所述腔形成有从所述底部贯通至所述第二主面的贯通孔,
所述光元件以在从所述第二主面的上方观察所述第二主面时与所述贯通孔重叠的方式搭载于所述第二主面。
14.一种光模块,具备:
基板,在内部具有将玻璃丝作为纬线和经线而构成的玻璃纤维布,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外缘呈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是由沿着规定方向的一对第一侧面和沿着与所述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对第二侧面划定的;
多个光元件,搭载于所述基板;以及
多个光耦合模块,构成为与所述多个光元件的每一个光学耦合,
所述纬线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倾斜,
所述经线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倾斜,
在所述基板形成有多个腔,该多个腔以具有底部的方式从所述基板的第一主面朝向所述基板的第二主面凹陷,所述多个光耦合模块的每一个被容纳于所述多个腔的每一个,
所述多个腔各自的侧面包括在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纬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经线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区域。
15.一种光连接器线缆,具备: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模块;以及
光缆,具有至少一个光纤,
所述光缆以所述光纤经由所述光耦合模块与所述光元件光学耦合的方式装配于所述光模块。
CN202280050768.2A 2021-08-05 2022-07-05 光模块和光连接器线缆 Pending CN1177162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8994 2021-08-05
JP2021128994 2021-08-05
PCT/JP2022/026762 WO2023013350A1 (ja) 2021-08-05 2022-07-05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コネクタケーブ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6268A true CN117716268A (zh) 2024-03-15

Family

ID=85155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0768.2A Pending CN117716268A (zh) 2021-08-05 2022-07-05 光模块和光连接器线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13350A1 (zh)
CN (1) CN117716268A (zh)
DE (1) DE112022003043T5 (zh)
WO (1) WO202301335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41804A (ja) * 1991-05-20 1992-11-27 Fujitsu Ltd 樹脂ペレッ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30632A (ja) * 2004-11-09 2006-05-25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熱硬化性樹脂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JP2008290347A (ja) * 2007-05-24 2008-12-04 Sharp Corp 金属積層基板、発光装置、および金属積層基板の切断方法
JP2010122312A (ja) * 2008-11-17 2010-06-03 Hitachi Cable Ltd 送受信レンズブロッ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モジュール
CN103378179B (zh) * 2012-04-16 2016-08-31 源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元件封装体及可拆卸式封装结构
JP7047329B2 (ja) 2017-10-27 2022-04-0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コネクタケーブル
JP2021128994A (ja) 2020-02-13 2021-09-0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レーザ装置の検査方法およびレー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2003043T5 (de) 2024-03-28
WO2023013350A1 (ja) 2023-02-09
JPWO2023013350A1 (zh)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11958B2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EP2541295B1 (en) Optical module
JP6676412B2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070183718A1 (en) Optical module
US11428878B2 (en) Optical receptacle and optical module
US20140119690A1 (en) Optical module
CN101452096A (zh) 光学互连器件
US20100284647A1 (en) Optical ribbon cable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the backside of a circuit board
CN104246568B (zh) 光插座及具备该光插座的光学模块
US20080101750A1 (en) Optical Transmitter and/or Receiver Assembly Comprising a Planar Optical Circuit
CN109100837B (zh) 光收发器及其透镜单元
CN105849611A (zh) 光插座及光模块
CN117716268A (zh) 光模块和光连接器线缆
WO2015141426A1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WO2023013348A1 (ja) 光モジュール、光コネクタケーブル及び光モジュールを製造する方法
US11493707B2 (en) Optical receptacle and optical module
WO2023013349A1 (ja)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コネクタケーブル
US20220082768A1 (en) Optical module and optical connector cable
WO2018101098A1 (ja) 光電気混載基板
JP6159649B2 (ja) 光通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光学ブロック
US20200379246A1 (en) Optical module for endoscope, endoscop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module for endoscope
JP7192270B2 (ja) 光導波路、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524031B1 (ko) 레이저 모듈
JP6494711B2 (ja) 光モジュール
JP2005189757A (ja) 光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