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16131A - 密闭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密闭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6131A
CN117716131A CN202280052889.0A CN202280052889A CN117716131A CN 117716131 A CN117716131 A CN 117716131A CN 202280052889 A CN202280052889 A CN 202280052889A CN 117716131 A CN117716131 A CN 117716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mpressor
body container
case
compressor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28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井达也
上田健史
鹈饲浩志
多田直人
秋本谅
森田雄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Gener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Gener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General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Gener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16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61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6Cooling; Heating; Prevention of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2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6Filtration; Moisture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1)具备:立式筒状的压缩机主体容器(10),其设置有制冷剂的排出管(107)及吸入管(104);储液容器(25),其连接于吸入管(104);压缩部(12),其配置在压缩机主体容器(10)内,用于压缩从储液容器(25)经由吸入管(104)而吸入的制冷剂并将其从排出管(107)排出;以及马达(11),其配置在压缩机主体容器(10)内,用于驱动压缩部(12)。储液容器(25)具有杯状的储液器壳(26),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8b)与压缩机主体容器(10)接合。在储液器壳(26)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分隔该内部的分隔部件(28),在分隔部件(28)与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26)之间形成有隔热部(35),所述隔热部(35)具有用于阻断从压缩机主体容器(10)向储液容器(25)的热传递的中空的内部空间(35a)。

Description

密闭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利用了制冷循环的制冷机或空调机中压缩并输送制冷剂的密闭型压缩机。
背景技术
作为密闭型压缩机,已知一种压缩机,其立式圆筒状的压缩机主体容器的内部收纳有压缩部及驱动压缩部的马达,在压缩机主体容器的下方设置有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用于将制冷剂分离为气体制冷剂与液体制冷剂(以下,称作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并仅使气体制冷剂吸入到压缩部。
专利文献1的压缩机是压缩部为回转式的压缩机,将供压缩部吸入的制冷剂气液分离的储液容器由独立于压缩机主体容器的容器构成,并配置在压缩机主体容器的下方,压缩机主体容器与储液容器使用支架来连接。
专利文献2的压缩机是压缩部为涡旋式的压缩机,压缩部及驱动压缩部的马达收纳在压缩机主体容器中,在压缩机主体容器的下部直接接合有储液容器。
专利文献3的压缩机利用压力间壁来划分密闭容器的内部,将压力间壁的上部设为收纳有压缩部及马达的压缩机主体容器,将压力间壁的下部设为储液容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092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2026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662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关于像上述的专利文献1、2、3那样在压缩机主体容器的底部接合有储液容器的压缩机,为了抑制压缩机的制造成本,并且防止制冷剂从压缩机主体容器向储液容器泄漏以实现可靠性高的密闭型压缩机,考虑将储液容器的上端部焊接到压缩机主体容器的底部的结构。然而,在压缩机主体容器上接合有储液容器的情况下,压缩机主体容器内部产生的热容易传递到储液容器,储液容器内的制冷剂可能会被加热。储液容器内的制冷剂一旦被加热,会导致从储液容器吸入到压缩机主体容器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上升,而随着该温度上升,产生压力损失,从而回转式压缩机的效率降低。
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其能够提高接合于压缩机主体容器的储液容器与压缩机主体容器之间的隔热性。
本申请所公开的密闭型压缩机的一形态具备:立式筒状的压缩机主体容器,其设置有制冷剂的排出管及吸入管;储液容器,其连接于吸入管;压缩部,其配置在压缩机主体容器内,用于压缩从储液容器经由吸入管而吸入的制冷剂并将其从排出管排出;以及马达,其配置在压缩机主体容器内,用于驱动压缩部。储液容器具有杯状的储液器壳,储液器壳与压缩机主体容器接合,在储液器壳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分隔该内部的分隔部件,在分隔部件与压缩机主体容器的底壳之间形成有隔热部,所述隔热部具有用于阻断从压缩机主体容器向储液容器的热传递的中空的内部空间。
根据本申请所公开的密闭型压缩机的一形态,能够提高接合于压缩机主体容器的储液容器与压缩机主体容器之间的隔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的压缩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的立体图。
图4是将变形例1中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纵剖视图。
图5是将变形例2中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纵剖视图。
图6是将变形例3中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实施例。此外,并非通过以下的实施例来限定本申请所公开的密闭型压缩机。
实施例
回转式压缩机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作为密闭型压缩机的一个示例,对回转式压缩机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的压缩部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所示,回转式压缩机1是内部高压型的密闭型压缩机,在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内部收纳有压缩部12及马达11,所述压缩部12从压缩部吸入管102吸入制冷剂并将压缩后的制冷剂排出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内部,所述马达11用于驱动压缩部12,所述回转式压缩机1将被压缩部12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排出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内部,进而通过排出管107排出到制冷循环中。
压缩机主体容器10具有立式圆筒状的主壳10a、杯状的顶壳10b、以及杯状的底壳10c,顶壳10b的开口侧10g在第一焊接部V被焊接固定在主壳10a的上端部,底壳10c的开口侧10d在第二焊接部W被焊接固定在主壳10a的下端部,由此构成压缩机主体容器10。
压缩部吸入管102贯穿主壳10a地设置,该压缩部吸入管102用于将制冷循环的低压制冷剂吸入到压缩部12中。详细来讲,通过钎焊将导管101固定在主壳10a上,压缩部吸入管102穿过导管101的内侧并通过钎焊而固定在导管101。
排出管107贯穿顶壳10b地设置,该排出管107用于将被压缩部12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从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内部排出到制冷循环中。排出管107通过钎焊而直接固定在顶壳10b。
在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下方设置有储液容器25,所述储液容器25用于将从制冷循环吸入的低压制冷剂气液分离并仅使气体制冷剂吸入到压缩部12。详细来讲,在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比主壳10a与底壳10c的第二焊接部W靠下方的位置,将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在第三焊接部X处焊接固定到底壳10c的反开口侧10e,从而使储液器壳26的内部密闭,由此形成储液容器25。
在储液器壳26,储液器吸入管27与气液分离管31分别以贯穿储液器壳26的方式通过钎焊而固定于储液器壳26,所述储液器吸入管27用于将制冷剂从制冷循环吸入到储液容器25的内部,所述气液分离管31用于从储液器内部输送气体制冷剂。
气液分离管31在储液容器25的外部经由吸入管104而与压缩部吸入管102连接。
在储液器壳26的下部,焊接固定有用于支撑回转式压缩机1整体的基座部件310。
压缩部12具有气缸121、上端板160T、下端板160S及旋转轴15,上端板160T、气缸121、下端板160S依次层叠并由多个螺栓175固定。上端板160T设置有主轴承部161T。下端板160S设置有副轴承部161S。旋转轴15设置有主轴部153、偏心部152及副轴部151。旋转轴15的主轴部153与上端板160T的主轴承部161T嵌合,旋转轴15的副轴部151与下端板160S的副轴承部161S嵌合,由此,旋转轴15被旋转自如地支撑。
马达11具有配置在外侧的定子111、及配置在内侧的转子112。定子111被热装固定于主壳10a的内周面。转子112被热装固定于旋转轴15。
为了润滑压缩部12的滑动部件及密封压缩室内的高压部与低压部,在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内部封入有几乎浸没压缩部12的量的润滑油18。
接下来,利用图2详细地说明压缩部12。
气缸121的内部设置有圆筒状的中空部130,中空部130中配置有活塞125。活塞125套设于旋转轴15的偏心部152。气缸121设置有从中空部130朝外而设的槽部,槽部中配置有叶片127。气缸121设置有从外周通到槽部的弹簧孔124,弹簧孔124中配置有弹簧126。叶片127的一端被弹簧126压抵在活塞125上,由此在气缸121的中空部130中将活塞125外侧的空间划分为吸入室133与排出室131。气缸121设置有从外周连通到吸入室133的吸入孔135。吸入孔135连接有压缩部吸入管102。上端板160T设置有排出孔190,其贯穿上端板160T而与排出室131连通。上端板160T通过铆钉202固定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排出孔190的排出阀200、以及用于限制排出阀200翘曲的排出阀按压件201。在上端板160T的上侧配置有用于覆盖排出孔190的上端板盖170,由上端板160T与上端板盖170形成封闭的上端板盖室180。上端板盖170由固定上端板160T与气缸121的多个螺栓175固定在上端板160T上。上端板盖170设置有用于将上端板盖室180与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内部连通的上端板盖排出孔172。
以下,说明通过旋转轴15的旋转而吸入制冷剂的流程。
通过旋转轴15的旋转,套设在旋转轴15的偏心部152上的活塞125进行公转运动,由此,吸入室133一边扩大容积一边吸入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吸入路径,制冷循环的低压制冷剂经由储液器吸入管27被吸入到储液容器25的内部,在吸入到储液容器25中的制冷剂中混合有液体的情况下,该液体会滞留在储液容器25内的下部,只有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到储液容器25内部的向上方开口的气液分离管31中。被吸入到气液分离管31中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吸入管104与压缩部吸入管102被吸入到吸入室133中。在从制冷循环吸入的制冷剂中液体制冷剂的量较多的情况下,在储液容器25的内部,液体制冷剂的液面可能会上升到比气液分离管31的开口端31b更高的位置,使得大量的液体制冷剂流入到气液分离管31中。如果大量的液体制冷剂经由气液分离管31流入到压缩部12中,会导致压缩部12受损。为了防止大量的液体制冷剂流入到气液分离管31中,气液分离管31设置有回液孔34,该回液孔34用于使液体制冷剂被一点点地吸入到气液分离管31。
接下来,说明通过旋转轴15的旋转而排出制冷剂的流程。
通过旋转轴15的旋转,套设在旋转轴15的偏心部152上的活塞125进行公转运动,由此,排出室131一边缩小容积一边压缩制冷剂,当经压缩后的制冷剂的压力高出排出阀200外侧的上端板盖室180的压力时,排出阀200打开,从排出室131向上端板盖室180排出制冷剂。被排出到上端板盖室180中的制冷剂从设置于上端板盖170的上端板盖排出孔172排出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内。
被排出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内的制冷剂通过设置在定子111外周的连通上下的切口(未图示)、或定子111的绕组部的间隙(未图示)、或定子111与转子112间的间隙115(参见图1)被引导到马达11的上方,并从设置在顶壳10b的排出管107排出到制冷循环中。
接下来,说明润滑油18的流程。
封入在压缩机主体容器10内的下部的润滑油18在旋转轴15的离心力作用下,流过旋转轴15的内部(未图示)而被供给到压缩部12。供给到压缩部12的润滑油18被混入制冷剂并成为雾状,与制冷剂一起被排出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内部。成为雾状并被排出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内部的润滑油18基于马达11的旋转力,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制冷剂分离,成为油滴再次返回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内的下部。然而,一部分润滑油18未被分离而与制冷剂一起被排出到制冷循环中。被排出到制冷循环中的润滑油18在制冷循环中循环后返回到储液容器25中,在储液容器25的内部被分离而滞留在储液容器25内的下部。滞留在储液容器25内的下部的润滑油18与液体制冷剂一起通过回液孔34一点点地流入到气液分离管31中,与吸入制冷剂一起被吸入到吸入室133中。
回转式压缩机的特征性结构
接下来,对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1的特征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特征如图1所示,包含以下方面:在储液容器25的内部设置有隔热部35。
隔热部的结构
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1的立体图。如图1及图3所示,在储液容器25的储液器壳26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分隔该内部的分隔部件28,在分隔部件28与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之间设置有隔热部35,所述隔热部35用于阻断压缩机主体容器10与储液容器25之间的热传递。隔热部35设置在与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相邻的位置,且具有中空的内部空间35a,所述内部空间35a用于阻断从压缩机主体容器10向储液容器25的热传递。也就是说,中空的内部空间35a为隔热空间。由此,能够抑制因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内部产生的热导致储液容器25内的制冷剂被加热。
如上所述,储液容器25具有第三焊接部X,所述第三焊接部X将储液器壳26的上端部即开口侧26a接合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上。分隔部件28的周壁28a以朝向储液器壳26的上方的方式弯曲。分隔部件28的弯曲的周壁28a的外周面通过第四焊接部Y而与储液器壳26的内周面接合。另外,储液器壳26的第三焊接部X、及第四焊接部Y各自围绕储液器壳26的整个周向形成。
因此,储液器壳26中被导入制冷剂的导入空间由分隔部件28密闭。另外,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由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以及分隔部件28形成。
另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通过贯穿储液器壳26的方式在储液器壳26设置用于使内部空间35a与储液器壳26外侧连通的贯穿口。通过在储液器壳26的例如对着隔热部35的位置设置用于贯穿储液器壳26的贯穿口,能够经由贯穿口将储液器壳26的外部气体引入到内部空间35a中,且能够将内部空间35a的空气从贯穿口排出。因此,即使在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内的空气被从压缩机主体容器10传递到隔热部35的热加热时,通过贯穿口使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通气,而能够抑制隔热部35的隔热性降低。因此,能够适当地确保隔热部35的隔热性。另外,也可以在储液器壳26设置多个贯穿口。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从一个贯穿口引入到内部空间35a中的空气顺利地从其它贯通口排出。此外,在贯穿口设置于储液器壳26的情况下,要对内部空间35a的内表面实施涂装,以防止内表面因内部空间35a中出现冷凝现象而生锈。
另外,当在储液器壳26设置上述贯穿口(未图示)时,例如,在储液容器25的上下方向上,将贯穿口设置在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与分隔部件28之间的位置,但贯穿口的位置不受限定。虽未图示,但贯穿口也可以配置在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的下部,例如,也可以配置在将分隔部件28与储液器壳26的内周面接合的第四焊接部Y附近。由此,例如,可以通过例如电泳涂装来实施对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的内表面的涂装。如果采用电泳涂装,则使作为被涂装物的储液容器25浸渍到溶解有水溶性涂料的槽中,并在电极与储液容器25之间通电,由此在储液容器25的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的内表面形成涂膜。在采用电泳涂装的情况下,从贯穿口进入到内部空间35a内的水溶性涂料能够容易地从贯穿口排出。
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1中,储液容器25与压缩机主体容器10接合,在储液器壳26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分隔该内部的分隔部件28。在分隔部件28与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之间形成有隔热部35,所述隔热部35具有用于阻断从压缩机主体容器10向储液容器25的热传递的中空的内部空间35a。由此,能够提高接合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储液容器25与压缩机主体容器10之间的隔热性。因此,即使是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接合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上的结构,也可以利用隔热部35来抑制压缩机主体容器10内部产生的热传递到储液容器25,因而能够抑制储液容器25内的制冷剂被加热。因此,能够防止以下情况:随着从储液容器25吸入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上升而产生压力损失,从而导致回转式压缩机1的效率降低。
另外,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1中,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配置为插入到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接合于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由此,通过利用既有的压缩机主体容器10并将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插入到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便能够容易地加以应用,并且能够省去用于将储液容器25安装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安装带等安装部件,从而抑制制造成本增加。另外,与储液容器25经由其它部件间接地连结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上的结构相比,避免了因其它部件具有的固有振动频率所引起的噪音、振动。
另外,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1中,分隔部件28的周壁28a与储液器壳26的内周面接合。由此,能够利用分隔部件28在储液器壳26的内部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形成具有中空的内部空间35a的隔热部35。
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在储液器壳26设置用于使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与储液器壳26外侧连通的贯穿口。在该情况下,要对隔热部35的内表面实施涂装。由此,能够经由贯穿口将储液器壳26的外部气体引入到内部空间35a中,且能够将内部空间35a的空气从贯穿口排出。因此,即使在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内的空气被从压缩机主体容器10传递到隔热部35的热加热时,通过贯穿口使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通气,而能够抑制隔热部35的隔热性降低。因此,能够适当地确保隔热部35的隔热性。
本发明中,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并不限定为与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接合的结构。虽未图示,但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也可以与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主壳10a接合。另外,用于形成隔热部35的分隔部件28的周壁28a也可以朝向储液器壳26的下方弯曲并与储液器壳26的内表面接合。另外,虽未图示,但储液器壳26具有:圆筒状的主壳,其具有作为开口侧26a的上端部;以及研钵状的底壳,其以封闭该主壳的下端部的开口的方式与该主壳接合。且储液器壳26也可以与压缩机主体容器10一样地,将底壳接合到主壳上而形成。另外,在储液器壳26设置贯穿口时,通过将贯穿口配置在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内的上部,并在回转式压缩机1的制造过程中,以压缩机主体容器10及储液容器25在上下方向上翻倒设置的状态进行涂装,则从贯穿口进入到内部空间35a内的水溶性涂料能够容易地从贯穿口排出。
以下,参照附图对变形例1、2进行说明。变形例1、2中,对与实施例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与实施例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变形例1
变形例1中,包含用于将储液容器25与压缩机主体容器10接合的第三焊接部X及第四焊接部Y的结构与实施例不同。图4是将变形例1中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纵剖视图。
如图4所示,变形例1中的分隔部件28形成为杯状,具有筒状的周壁28a。分隔部件28的周壁28a的下部以沿着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的内周面的曲率弯曲,并压入到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同样地,分隔部件28的周壁28a的开口侧28b以沿着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的周壁的曲率弯曲,且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压入到分隔部件28的周壁28a的开口侧28b。
而且,在变形例1中,通过将分隔部件28的周壁28a的内周面接合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的周壁的外周面上而形成第三焊接部X。通过将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的内周面接合到分隔部件28的周壁28a的外周面上而形成第四焊接部Y。
变形例1中,也可以不像实施例那样地使储液容器25的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被第三焊接部X密闭,因此,也可以不在底壳10c的周向上连续地形成分隔部件28的周壁28a与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的第三焊接部X。另外,通过使分隔部件28与底壳10c的第三焊接部X在底壳10c的周向上不连续地形成,未形成第三焊接部X的部分的空隙也作为隔热空间发挥功能,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热从压缩机主体容器10传递到储液容器25。
根据变形例1,能够将分隔部件28的周壁28a的下部压入到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并且将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压入到分隔部件28的周壁28a的开口侧28bb,从而能够在压缩机主体容器10、分隔部件28及储液器壳26利用压力而相互固定的状态下进行焊接。因此,能够提高回转式压缩机1的制造性。另外,变形例1中,也和实施例一样地,能够利用隔热部35来提高储液容器25与压缩机主体容器10之间的隔热性。因此,能够抑制储液容器25内的制冷剂被压缩机主体容器10内部产生的热加热,从而能够防止回转式压缩机1的压缩效率降低。
像上述的变形例1那样,本发明中,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接合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上的结构包含以下结构: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经由分隔部件28间接地接合到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上。
变形例2
变形例2与变形例1的不同点在于,在分隔部件28设置有贯穿至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的贯穿口37。图5是将变形例2中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纵剖视图。
如图5所示,变形例2中的分隔部件28在周壁28a上设置有贯穿至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的贯穿口37。分隔部件28中的内部空间35a的内表面被实施了涂装,以防止内表面因内部空间35a中出现冷凝现象而生锈。变形例2中的分隔部件28的贯穿口37形成在比第四焊接部Y更靠上方且比沿着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的周壁的曲率的弯曲部分更靠下方处形成有贯穿口37。通过在这样的位置形成贯穿口37,能够防止经由贯穿口37而连通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与储液器壳26外侧的通路被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或压缩机主体容器10的底壳10c阻碍。因此,例如,对内部空间35a的内表面实施涂装时,可以使涂料经由贯穿口37顺利地进入内部空间35a中。
在分隔部件28的周壁28a上例如设置有一个狭缝状的贯穿口37,但贯穿口37的开口形状及个数不受限定。例如,优选在分隔部件28的周壁28a上,使多个贯穿口37分别配置在隔着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而相对的位置处,这样可以使内部空间35a的空气经多个贯穿口37得以顺畅地通气。
变形例3
图6是将变形例3中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上述实施例中的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的第三焊接部X通过在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切口部39来作为贯穿口37,能够获得与上述贯穿口37相同的效果。
如图6所示,变形例3中,在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的端部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切口部39。储液器壳26的开口侧26a在除了切口部39外的开口侧26a的整个周向上通过第三焊接部X而接合。因此,能够经由切口部39将储液器壳26的外部气体引入到隔热部35的内部空间35a中,且能够将内部空间35a的空气从贯穿口37排出。由此,即使在内部空间35a内的空间被从压缩机主体容器10传递的热加热时,也能从内部空间35a内向储液器壳26的外侧散热,因此,能够抑制隔热部35的隔热性降低。
此外,本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并不限定于具有一个气缸的所谓单缸型回转式压缩机,也可以适用于具有两个气缸的所谓双缸型回转式压缩机。另外,本实施例以回转式压缩机作为一个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例如也可以适用于涡旋压缩机等其它压缩机,能够获得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符号说明
1回转式压缩机
10压缩机主体容器
10c底壳
11马达
12压缩部
25储液容器
26储液器壳
26a开口侧
28分隔部件
28a 周壁
28b 开口侧
35隔热部
35a内部空间
37贯穿口
39切口部
104 吸入管
107 排出管
V第一焊接部
W第二焊接部
X第三焊接部(焊接部)
Y第四焊接部

Claims (6)

1.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具备:立式筒状的压缩机主体容器,其设置有制冷剂的排出管及吸入管;储液容器,其连接于所述吸入管;压缩部,其配置在所述压缩机主体容器内,用于压缩从所述储液容器经由所述吸入管而吸入的制冷剂并将其从所述排出管排出;以及马达,其配置在所述压缩机主体容器内,用于驱动所述压缩部,所述密闭型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容器具有杯状的储液器壳,所述储液器壳的开口侧与所述压缩机主体容器接合,
在所述储液器壳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分隔该内部的分隔部件,在所述分隔部件与所述压缩机主体容器的底壳之间形成有隔热部,所述隔热部具有用于阻断从所述压缩机主体容器向所述储液容器的热传递的中空的内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主体容器的所述底壳配置为插入到所述储液器壳的所述开口侧,
所述储液器壳的所述开口侧与所述压缩机主体容器的所述底壳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件的外周部与所述储液器壳的内周面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件形成为杯状,
所述分隔部件的周壁的下部与所述储液器壳的开口侧接合,
所述分隔部件的开口侧与所述压缩机主体容器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储液器壳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储液器壳外侧连通的贯穿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穿口是形成在所述储液器壳的所述开口侧的端部的周向一部分的切口部,
所述储液容器具有将所述储液器壳的所述开口侧接合到所述压缩机主体容器上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围绕除所述切口部外的所述开口侧的整个周向而设。
CN202280052889.0A 2021-09-21 2022-03-29 密闭型压缩机 Pending CN1177161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3196 2021-09-21
JP2021153196A JP7306436B2 (ja) 2021-09-21 2021-09-21 密閉型圧縮機
PCT/JP2022/015379 WO2023047670A1 (ja) 2021-09-21 2022-03-29 密閉型圧縮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6131A true CN117716131A (zh) 2024-03-15

Family

ID=85720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2889.0A Pending CN117716131A (zh) 2021-09-21 2022-03-29 密闭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06436B2 (zh)
CN (1) CN117716131A (zh)
WO (1) WO202304767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5194U (ja) * 1983-12-07 1985-06-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密閉形スクロ−ル圧縮機
JPH05256275A (ja) * 1992-03-11 1993-10-05 Zexel Corp スクロールコンプレッサ
JPH0666258A (ja) * 1992-08-14 1994-03-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凍装置
JP2000310191A (ja) * 1999-04-28 2000-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ローリングピストン型ロータリ圧縮機
KR101795506B1 (ko) * 2010-12-29 2017-1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밀폐형 압축기
CN202117925U (zh) * 2011-06-13 2012-01-1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压缩机
JP7216552B2 (ja) * 2019-01-07 2023-02-01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6992778B2 (ja) * 2019-02-28 2022-01-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圧縮機
JP2021121732A (ja) * 2020-01-31 2021-08-2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排気管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06436B2 (ja) 2023-07-11
WO2023047670A1 (ja) 2023-03-30
JP2023045025A (ja) 202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4388B2 (en) Compressor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rotary member arrangement using a vane
US10648471B2 (en) Scroll compressor
US8979516B2 (en) Back pressure space of a scroll compressor
US11927189B2 (en) Hermetic compressor
JP2013204464A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US8342827B2 (en) Hermetic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6048044B2 (ja) 回転式圧縮機
US11692547B2 (en) Hermetic compressor having oil guide that surrounds rotating shaft
CN117716131A (zh) 密闭型压缩机
CN117597516A (zh) 密闭型压缩机
JP2016023582A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2014234785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100314030B1 (ko) 밀폐형 회전식 압축기의 흡입 장치
CN117425780A (zh) 密闭型压缩机
CN117501016A (zh) 密闭型压缩机
US8636480B2 (en) Compressor
KR100304573B1 (ko) 밀폐형회전식압축기의유토출방지구조
KR101990137B1 (ko) 어큐물레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압축 유닛
JP3168101B2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2023035632A (ja) 密閉型圧縮機
JP6111695B2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6011647B2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15244301A (zh) 旋转式压缩机
JP2023133843A (ja)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7881888A (zh) 涡旋式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