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06837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06837A
CN117706837A CN202211096702.5A CN202211096702A CN117706837A CN 117706837 A CN117706837 A CN 117706837A CN 202211096702 A CN202211096702 A CN 202211096702A CN 117706837 A CN117706837 A CN 117706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module
surface treatment
light shielding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67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郁秋明
谭纪风
张小亮
贾龙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967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068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06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068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减少显示模组的天侧漏光。该显示模组包括反射式显示屏、前置光源、盖板;其中,前置光源位于反射式显示屏与盖板之间。盖板包括盖板基材、遮光层、表面处理层。盖板基材包括位于远离前置光源一侧的第一表面,遮光层设置在第一表面的边缘区域,表面处理层覆盖遮光层以及位于遮光层内侧的第一表面,且表面处理层与位于遮光层内侧的第一表面直接接触。其中,覆盖第一表面的表面处理层具有第一厚度,覆盖遮光层的表面处理层具有第二厚度,第二厚度小于第一厚度。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反射式显示技术利用环境光反射,辅以前置光源,实现极自然的显示效果,兼具护眼、超低功耗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多种领域。反射式显示技术的典型商业电子产品是电子墨水屏。在反射式显示技术中,前置光源是反射式显示屏的补充,当环境光线充足时,可利用环境光反射方式实现画面显示,当环境光较弱时加上前置光源的补充实现良好的显示效果。
参考图1所示,前置光源可以由导光板以及位于导光板侧面的光源组成,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的一侧传递到另一侧,从而形成获得均匀的前置光场。但是,由于导光板的光带不是完全的准直向上出光,存在一部分带有角度的光带(如图1中虚线的箭头)会进入到遮光油墨(白色或灰色)上方的盖板部分,这部分光线经过盖板与油墨间的多次反射形成漏光现象,称之为模组天侧漏光或远端亮线问题。可以理解的是,天侧漏光问题与油墨上方的透明层的厚度强相关,油墨上方的透明层的厚度越大,天侧漏光问题越严重。
在一些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油墨设置在盖板基板的下表面,盖板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表面处理层,在此情况下,油墨上方的透明层的厚度为盖板基材与表面处理层的总厚度和,该厚度通常大于50μm。由于油墨上方的透明层的厚度较大,因此很容易出现模组天侧漏光的问题。基于此,目前亟需一种新的设计方案来降低油墨上方的透明层的厚度,以减少模组天侧漏光。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减少显示模组的天侧漏光。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反射式显示屏、前置光源、盖板;其中,前置光源位于反射式显示屏与盖板之间。盖板包括盖板基材、遮光层、表面处理层。盖板基材包括位于远离前置光源一侧的第一表面,遮光层设置在第一表面的边缘区域,表面处理层覆盖遮光层以及位于遮光层内侧的第一表面,且表面处理层与位于遮光层内侧的第一表面直接接触。其中,覆盖第一表面的表面处理层具有第一厚度,覆盖遮光层的表面处理层具有第二厚度,第二厚度小于第一厚度。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遮光层可以为油墨层。本实施例中均是以遮光层采用油墨层为例进行说明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通过将遮光层(如油墨层)设置在盖板基材的上表面的边缘区域,在盖板基材的上表面直接设置表面处理层,并且该表面处理层对遮光层进行覆盖;在此情况下,基于表面处理层自身无需基膜的特性,通过表面处理层将遮光层与盖板基材表面之间的断差进行填平,同时能够使得覆盖遮光层上的表面处理层的厚度小于直接覆盖在盖板基材上的表面处理层的厚度。
也就是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图1),位于油墨上方的膜层厚度为盖板基材与表面处理层的总厚度和而言,采用本申请的设置方式能够降低位于油墨上方的膜层厚度,进而减少降低显示模组的天侧漏光。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表面处理层在远离盖板基材一侧的表面为平齐的表面,以提高表面处理层在远离盖板基材的一侧的表面平整性。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遮光层印刷在第一表面的边缘区域;表面处理层压印在设置有遮光层的第一表面。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表面处理层中包括抗眩层、抗反射层、防指纹层、加硬涂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表面处理层中包括抗眩层,该抗眩层的雾度位于4%~60%之间。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表面处理层中包括抗反射层,该抗反射层的反射率小于或等于6%。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表面处理层中包括防指纹层,该防指纹层的表面水滴角大于或等于80°。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前置光源包括导光板和光源;其中,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侧面;也即该前置光源为侧入式光源。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前置光源包括导光板和光源;其中,光源设置在导光板靠近反射式显示屏的一侧;也即该前置光源为直下式光源。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显示模组还包括触控层,该触控层位于盖板与反射式显示屏之间。示意的,触控层可以设置在前置光源与盖板之间,盖板的下表面可以通过粘结层与触控层连接。触控层也可以设置在前置光源与反射式显示屏之间。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显示模组还包括触控层,触控层集成于反射式显示屏中。示意的,触控层可以集成在显示屏的内部,也可以集成在显示屏的表面。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油墨层可以包括黑色油墨、白色油墨中的至少一种;也即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可以实现不同颜色油墨的工艺统一。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盖板基材可以采用玻璃。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盖板基材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反射式显示屏包括反射式液晶显示屏或电子墨水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如前述任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提供的显示模组;该控制器与显示模组中的反射式显示屏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安装”、“连接”、“相连”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上”、“下”、“左”、“右”等仅用于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的方位而言的,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的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中包括显示模组,显示模组中采用一种新型设计结构的盖板,基于该盖板的设置能够减小位于油墨上方的膜层厚度,进而能够减少显示模组的天侧漏光。
以下结合显示装置,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具体设置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反射式显示屏1、前置光源2、盖板3;其中,前置光源2位于反射式显示屏1与盖板3之间。当然,根据实际的需要,显示模组中还可以设置有设置其他的部件,如触控层4等,具体可以参考下文的相关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反射式显示屏1作为显示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根据实际的显示需求提供显示图像,反射式显示屏1中设置有反射层,通过反射层对环境光线进行反射,从而实现画面显示。前置光源2作为环境光线的补充,在环境光线较弱时,反射式显示屏1中的反射层能够对前置光源2(或者说导光板21)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保证正常的画面显示需求。盖板3作为显示模组最上层的封装部件对显示模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兼具一定的功能,如抗眩(anti-glare,AG)、抗反射(anti-reflective,AR)等。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盖板3采用一种新型的设计结构,反射式显示屏1、前置光源2、触控层4等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选择设置即可。以下对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采用的盖板3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中,盖板3包括盖板基材31、遮光层32、表面处理层33。其中,盖板基材31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上表面S1(也可以称为第一表面)和下表面S2(也可以称为第二表面);遮光层32和表面处理层33位于盖板基材31的上方。
上述遮光层32设置在盖板基材31的上表面S1的边缘区域(即边框区域),主要起到遮光效果,并兼具显示模组的美观性。本申请对于遮光层32的材料不作限制,示意的,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遮光层32可以为油墨层。本申请实施例中均是以遮光层32采用油墨层为例进行示意说明的。
上述表面处理层33覆盖遮光层32以及位于遮光层32内侧的盖板基材31的表面(即S1),并且在遮光层32内侧的区域(可以是显示模组的显示区),表面处理层33与盖板基材31的表面(即S1)直接接触,也即表面处理层33直接形成在盖板基材31的上表面S1。
此处可以理解的是,表面处理层33的设置并不需要采用基膜,而是可以根据实际的功能需要,如抗眩(AG)、抗反射(AR)等,将相关的功能层直接加工制作在盖板基材31的表面,以满足实际的功能需求;也就是说,通过采用表面处理层33的设置,避免了因基膜导致遮光层32上方膜层厚度的额外增加。
另外,基于表面处理层33自身的无基膜特性,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对覆盖在遮光层32上方的表面处理层33的厚度进行控制,如可以在采用压印工艺制作表面处理层33时通过调整压力等,使得覆盖在遮光层32上方的表面处理层33的厚度与直接覆盖在盖板基材31的表面的表面处理层33的厚度不同。
基于此,在本申请中,可以设置直接覆盖在盖板基材31的表面的表面处理层33具有第一厚度d1,覆盖遮光层32的表面处理层33具有第二厚度d2,并且第二厚度d2小于第一厚度d1(即d2<d1);在此情况下,通过表面处理层33可以对遮光层32与盖板基材31的表面(即S1)之间的断差进行填平,同时在形成表面处理层33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证位于遮光层32的部分的厚度尽可能的降低,使得覆盖遮光层32上的表面处理层33的厚度(d2)小于直接覆盖在盖板基材31上的表面处理层33的厚度(d1),即d2<d1。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通过将遮光层32设置在盖板基材31的上表面的边缘区域,在盖板基材31的上表面直接设置表面处理层33,并且该表面处理层33对遮光层32进行覆盖;在此情况下,基于表面处理层33自身无需基膜的特性,通过表面处理层33将遮光层32与盖板基材31表面之间的断差进行填平,同时能够使得覆盖遮光层32上的表面处理层33的厚度(d2)小于直接覆盖在盖板基材31上的表面处理层33的厚度(d1)。
也就是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图1),位于油墨上方的膜层厚度为盖板基材与表面处理层的总厚度和而言,采用本申请的设置方式能够降低位于油墨上方的膜层厚度,进而减少降低显示模组的天侧漏光。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覆盖在遮光层32上方的透明层在50μm以上,采用本申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得覆盖在遮光层32上方的透明层(也即表面处理层33)的厚度降低至50μm以下。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遮光层32上方的透明层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40μm。
另外,本申请中在形成有遮光层32的盖板基材31表面直接形成表面处理层33,无需在表面处理层33与盖板基材31之间采用软质的粘结层,能后保证显示模组的表面硬度和耐划性等,从而保证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当然,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表面处理层33在远离盖板基材31的一侧的表面平整性,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位于遮光层32上的厚度,来保证表面处理层33在远离盖板基材31一侧的表面为平齐的表面,也即第二厚度d2与遮光层32的厚度d3的总和与第一厚度d1相同或大致相同。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表面处理层33在远离盖板基材31一侧的表面为平齐的表面”而言,是指表面处理层33的上表面整体为平齐结构;也就是说,直接覆盖在盖板基材31上的表面处理层33的上表面与覆盖遮光层32上的表面处理层33的上表面之间不存在断差,两者具有平齐的表面。当然,在微观结构上,表面处理层33的上表面可能存在凹凸微结构,具有一定的粗糙度。
另外,对于上述遮光层32的设置而言,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遮光层31可以直接设置在盖板基材31的上表面S1的边缘区域,也即遮光层32与盖板基材31的上表面S1直接接触。在另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为了增加遮光层32与盖板基材31的上表面S1之间的粘结性,在盖板基材31的上表面S1设置遮光层32之前,可以先对盖板基材31的上表面S1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来增加盖板基材31的上表面S1的粗糙度,进而增大遮光层32与盖板基材31之间的粘结效果;当然,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可以在对盖板基材31的上表面S1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后,形成加硬涂(hard coating,HC)层,来进一步增大遮光层32与盖板基材31之间的粘结效果。
本申请对于遮光层32和表面处理层33的制作方式不做限制,只要能满足上述盖板3的需求即可。示意的,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遮光层32可以是将油墨印刷在盖板基材31的表面(S1)的边缘区域;表面处理层33可以直接压印在盖板基材31形成有遮光层32的表面(S1)。
对于上述表面处理层33而言,根据显示装置的实际需求,表面处理层33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功能膜层。
示意的,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表面处理层33中可以包括抗眩(anti-glare,AG)层、抗反射(anti-reflective,AR)层、防指纹(anti-finger print,AF)层、加硬涂(hardcoating,HC)层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表面处理层33中可以包括AG层和AR层。又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表面处理层33中可以包括AG层、AR层、AF层。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表面处理层33中可以包括AG层、AR层、AF层、HC层。
上述表面处理层33中各功能层(如AG层、AR层、AF层、HC层)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置。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表面处理层33中包括AG层的情况下,可以设置AG层的雾度位于4%~60%之间。
又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表面处理层33中包括AR层的情况下,可以设置AR层的反射率小于或等于6%。
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表面处理层33中包括AF层的情况下,可以设置AF层的表面水滴角大于或等于80°。
另外,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针对黑色油墨和白色油墨采用不同的盖板结构。相比之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盖板3结构中遮光层32可以适用于任意颜色的油墨;也就是说,本申请的盖板3可以实现不同颜色油墨的工艺统一。
示意的,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遮光层32可以采用浅色体系的油墨,如白色油墨。
示意的,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遮光层32可以采用深色体系的油墨,如黑色油墨。
本申请对于遮光层32的其他相关设置不做限制,实际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设置即可。
示意的,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遮光层32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32可以包括2~4层黑色油墨层。又例如,遮光层32可以包括2~4层白色油墨层。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32可以包括位于底层的黑色油墨层和位于黑色油墨层上的2~3层白色油墨层,在此情况下,遮光层32的外观成灰色。
示意的,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遮光层32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50μm,但并不限制于此。
示意的,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遮光层32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0.5mm,但并不限制于此。
本申请对于上述盖板3中盖板基材31的材料、结构等相关设置不做限制,实际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设置即可。例如,盖板基材31可以采用玻璃,也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但本申请并不限制于此。又例如,盖板基材31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复合结构。
示意的,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盖板基材31可以采用玻璃层;在另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盖板基材31可以采用复合的塑料板材,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复合板材,即PC/PMMA复合板材。
以下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反射式显示屏1、前置光源2、触控层4的设置进行简单的说明。实际中,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设置反射式显示屏1、前置光源2、触控层4;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对于上述反射式显示屏1而言,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反射式显示屏1可以采用反射式液晶显示屏;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反射式显示屏1也可以采用电子墨水屏;但本申请并不限制于此。
对于上述前置光源2而言,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2所示,上述前置光源2可以包括导光板21(light guide plate,LGP)以及光源22。该前置光源2可以采用侧入式光源(图2),也可以采用直下式光源。其中,对于侧入式光源而言,可以在导光板21的一侧或多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光源22。对于直下式光源而言,光源22设置在导光板21的底面(即靠近反射式显示屏1的一侧)。
在上述前置光源2中,导光板21可以采用亚克力、聚碳酸酯板材等;光源22可以采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实际中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另外,根据显示装置的实际需求,可以在显示模组中设置触控层4,也可以不设置触控层4。当然,用户通过手指触控显示装置的屏幕即可实现对设备的操作,使得人机交互更为直截了当,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可以在显示模组中设置触控层4。
本申请对于触控层4在显示模组中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制,实际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触控层4可以设置在反射式显示屏1与盖板3之间;又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触控层4可以集成于反射式显示屏中。
对于触控层4设置在反射式显示屏1与盖板3之间而言,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触控层4可以设置在前置光源2与盖板3之间,盖板3的下表面S2可以通过粘结层C与触控层4连接。在另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触控层4可以设置在前置光源2与反射式显示屏1之间。
对于触控层4可以集成于反射式显示屏中而言,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触控层4可以集成在显示屏的内部;在另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触控层4可以集成在显示屏的表面。
本申请对于触控层4的设置形式不做限制,实际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触控层4可以是电阻式触控层,也即触控层4采用电阻式传感器。又例如,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触控层4可以是电容式触控层,也即触控层4采用电容式传感器。
另外,以下通过对比本申请图2示意的显示模组与图1示意的显示模组(现有技术),的光效效果、表面可靠性等,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光学效果、表面可靠性等进一步说明。
油墨层上方的透明层厚度μm 亮线光强cd 亮线宽度mm
本申请(图2) 40 0.306253 1.67
现有技术(图1) 70 0.399422 2.7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图2示意的显示模组与图1示意的显示模组(现有技术)相比,天侧亮线的亮度降低了23%,宽度从2.7mm下降至1.67mm,也即显示模组的天侧漏光明显减少。
另外,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而言,该显示装置在包括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模组外,通常还可以包括其他的部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实际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示意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包括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模组外,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与显示模组中的反射式显示面板电连接,通过该控制器实现对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式显示屏、前置光源、盖板;所述前置光源位于所述反射式显示屏与所述盖板之间;
所述盖板包括:
盖板基材,所述盖板基材包括位于远离所述前置光源一侧的第一表面;
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区域;
表面处理层,所述表面处理层覆盖所述遮光层以及位于所述遮光层内侧的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表面处理层与位于所述遮光层内侧的所述第一表面直接接触;
其中,覆盖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表面处理层具有第一厚度,覆盖所述遮光层的所述表面处理层具有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处理层在远离所述盖板基材一侧的表面为平齐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层包括油墨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层印刷在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区域;
所述表面处理层压印在设置有所述遮光层的所述第一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处理层中包括抗眩层、抗反射层、防指纹层、加硬涂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眩层的雾度位于4%~60%之间;
和/或,所述抗反射层的反射率小于或等于6%;
和/或,所述防指纹层的表面水滴角大于或等于80°。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光源包括导光板和光源;
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触控层;
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反射式显示屏之间;或者,所述触控层集成于所述反射式显示屏中。
9.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层包括黑色油墨、白色油墨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基材采用玻璃或高分子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式显示屏包括反射式液晶显示屏或电子墨水屏。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显示模组中的所述反射式显示屏电连接。
CN202211096702.5A 2022-09-08 2022-09-08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7068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6702.5A CN117706837A (zh) 2022-09-08 2022-09-08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6702.5A CN117706837A (zh) 2022-09-08 2022-09-08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06837A true CN117706837A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59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6702.5A Pending CN117706837A (zh) 2022-09-08 2022-09-08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068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44215B2 (en) Chassis for display backlight
TWI477830B (zh) 具有包含微散射特微形成於其上之光導的平面前端照明系統及其製造之方法
US9846455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150103272A1 (en) Electric device
TWI546602B (zh) 觸控式電泳顯示裝置
WO2021085524A1 (ja) 表示装置
US9612475B2 (en) Front light module and electronic paper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I737439B (zh) 光電模組
KR20160117858A (ko) 기능성 패널을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WO2012100705A1 (zh) 显示装置以及包括该显示装置的终端设备
KR101378344B1 (ko) 영상표시장치
CN104899585A (zh) 保护盖板、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和电子产品
US8820999B2 (en) Televis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lightguide integrated as part of the housing and a method of making
US20210396912A1 (en) Optical film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333308A1 (en) Systems With Window Illuminators
US20130279152A1 (en) Touch panel
KR102214631B1 (ko) 기능성 패널을 구비한 표시소자
CN117706837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18068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4141164A (zh) 电子设备
CN107167956B (zh) 光学薄膜、显示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KR101637565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TW202036116A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220420170U (zh) 一种前光模块反射式显示器
CN210894756U (zh) 一种用于直下式显示装置的玻璃扩散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