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7439B - 光電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光電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7439B
TWI737439B TW109126980A TW109126980A TWI737439B TW I737439 B TWI737439 B TW I737439B TW 109126980 A TW109126980 A TW 109126980A TW 109126980 A TW109126980 A TW 109126980A TW I737439 B TWI737439 B TW I7374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emitting
optoelectronic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6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9935A (zh
Inventor
何宣緯
李岳衡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0108822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7434B/zh
Priority to US16/948,047 priority patent/US1111959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109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9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7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743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電模組包括一電路板、一發光組件、一接觸片、一遮光結構以及一外擋塊。電路板具有一表面及位於表面的一溝槽。發光組件包括一導光板以及一發光元件組。接觸片位於導光板的上方。遮光結構位於出導光板的上方或接觸片的下方。遮光結構具有一開口。開口對應一微結構。外擋塊位於導光板之外周緣並與導光板間具有一間隙,且外擋塊位於接觸片與電路板之間。其中溝槽的一端連通於間隙而另一端連通於外部。

Description

光電模組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光電模組,特別是一種關於薄型化的發光觸控模組。
一般的筆記型電腦等電子產品通常具有實體按鍵與觸控面板,隨著可攜式電子產品之薄型化發展,機體上可利用的空間相對減少,因此,輕薄的筆記型電腦可能沒有數字鍵,轉而在觸控面板上顯示虛擬數字鍵盤,亦即,透過將「觸控面板」與「背光模組」功能結合的光電模組,如:發光觸控模組,可在觸控面板上透過背光模組來顯示數字鍵盤及視覺化圖樣。
然而,發明人認識到,在觸控面板和背光模組的結合製程中,發光觸控模組具有間隙而滯留氣泡/空氣在內部,由於發光觸控模組是利用擋光結構防止漏光現象,但擋光結構也阻礙了內部氣泡/空氣與外部空氣流通,產生內部空氣膨脹而導致信賴度變差的問題。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光電模組,特別是一種適於薄型化的發光觸控模組。
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一種光電模組包括一電路板、一發光組件、一接觸片、一遮光結構以及一外擋塊。電路板具有一表面及位 於表面的一溝槽。發光組件包括一導光板以及一發光元件組。導光板位於表面。導光板具有相對的一出光頂面和一導光底面、連接於出光頂面和導光底面之一入光側面、以及位於導光底面之一微結構。發光元件組位於導光板之入光側面並電性連接至電路板。發光元件組被驅動時,用以朝導光板發出一光線。接觸片位於出光頂面的上方。接觸片具有一半透光薄膜。半透光薄膜面對出光頂面。遮光結構位於出光頂面的上方或接觸片的下方。遮光結構具有一開口。開口對應微結構。外擋塊位於導光板之外周緣並與導光板間具有一間隙,且外擋塊位於接觸片與電路板之間。其中溝槽的一端連通於間隙而另一端連通於外部。
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其中外擋塊具有一內側面、一外側面以及一通道,內側面面對導光板,外側面與內側面相對,且通道連通於內側面及外側面,其中發光元件組位於外擋塊與導光板間之間隙,且通道連通間隙。
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更包括一黏著層,黏著層位於導光板之出光頂面及導光底面至少其中之一,其中黏著層具有相鄰的一黏著區與一讓位區,黏著區相對導光板之正投影與微結構不相重疊,且讓位區連通於間隙。
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一種光電模組包括一電路板、一發光組件、一接觸片、一遮光結構以及一外擋塊。發光組件包括一導光板以及一發光元件組。導光板位於電路板的上方。導光板具有相對的一出光頂面和一導光底面、連接於出光頂面和導光底面之一入光側面、以及位於導光底面之一微結構。發光元件組位於導光板之入光側面並電性連接至電 路板。發光元件組被驅動時,用以朝導光板發出一光線。接觸片位於出光頂面的上方。接觸片具有一半透光薄膜。半透光薄膜面對出光頂面。遮光結構位於出光頂面的上方或接觸片的下方。遮光結構具有一開口。開口對應微結構。外擋塊位於導光板之外周緣並與導光板間具有一間隙。外擋塊位於接觸片與電路板之間。外擋塊具有一內側面、一外側面以及一通道。內側面面對導光板,外側面與內側面相對,且通道連通於內側面及外側面。其中發光元件組位於外擋塊與導光板間之間隙,且通道連通間隙。
藉此,依據一些實施例,光電模組具有兩端分別連通於內、外部環境的逃氣結構。逃氣結構使光電模組的內部氣壓與外部氣壓達成平衡或近似,以避免光電模組的內部構件因空氣膨脹而受損失效,透過逃氣結構可提高光電模組的產品信賴度。同時,光電模組在壓力平衡或相似之大氣壓力下進行觸控感測,可得到較準確的感測結果,有助於提升光電模組的準確性及靈敏度。
以下藉由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的圖式詳加說明,當更容易瞭解本發明之目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其所達成之功效。
A1:發光區
A2:非發光區
M:環境光線
L:光線
S:間隙
1:電路板
10:表面
100:溝槽
102:一端
104:另一端
12:線路層
14:貫孔
2:發光組件
20:導光板
200:出光頂面
202:導光底面
204:入光側面
206:微結構
22:發光元件組
3:接觸片
30:半透光薄膜
32:第一不透光薄膜
320:第一透光開口
34:反射薄膜
340:第二透光開口
4:遮光結構
40:開口
5:外擋塊
50:內側面
52:外側面
54:通道
540:轉折段
6:黏著層
60:黏著區
62:讓位區
7:吸光片
70:吸光通道
[圖1]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光電模組之側視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之電路板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實施例之導光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實施例之導光板的俯視透視示意圖。
[圖5]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外擋塊的俯視示意圖。
[圖6A]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光電模組之局部側視示意圖。
[圖6B]為圖6A所示實施例之黏著層的俯視透視示意圖。
[圖7]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接觸片的局部側視示意圖。
[圖8A]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光電模組的局部前視示意圖。
[圖8B]為圖8A所示實施例之右側視示意圖。
以下將詳述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作為例示。在說明書的描述中,為了使讀者對本發明有較完整的瞭解,提供了許多特定細節;然而,本發明可能在省略部分或全部特定細節的前提下仍可實施。圖式中相同或類似之元件將以相同或類似符號來表示。特別注意的是,圖式僅為示意之用,並非代表元件實際之尺寸或數量,有些細節可能未完全繪出,以求圖式之簡潔。
請一併參照圖1及圖3,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光電模組包括一電路板1、一發光組件2、一接觸片3、一遮光結構4以及一外擋塊5。
光電模組是一種結合觸控面板與背光模組的多功能觸控板,通常具有至少兩種操作模式:在一般模式中,光電模組未發光時,即呈現黑色,與一般的觸控面板無異,可供操控滑鼠游標、點擊選取及控制等;在發光模式中,光電模組能發出特定的圖案及字符,例如:顯示虛擬數字鍵盤以及棋盤式的格線,以前述筆記型電腦之應用為例,筆記型電腦之控制器將依光電模組傳回之觸碰訊號而進行對應數字被按下之處理。光電模組例如但不限於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之觸控板,在該應用下,光電模組將使用者之觸碰事件轉換為觸碰訊號,傳送給筆記型電腦之控制器,由控 制器進行對應之處理。
電路板1具有一表面10,表面10包含至少一個溝槽100。溝槽100的一端102連通於間隙S,而另一端104連通於外部。藉此,表面10與外擋塊5之間具有溝槽100,溝槽100作為間隙S與外部環境相連通的逃氣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板1為可撓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舉例而言,電路板為玻璃纖維(FR4/FR5/FRP)印刷電路板。
發光組件2包括一導光板20以及一發光元件組22。導光板20位於表面10上。導光板20具有一出光頂面200、一導光底面202、一入光側面204以及一微結構206。出光頂面200與導光底面202相對配置,入光側面204兩端分別連接於出光頂面200與導光底面202,且微結構206位於導光底面202,而對應於出光頂面200。
發光元件組22包括多個發光二極體元件,且多個發光二極體元件電性連接電路板1。發光元件組22被驅動時發出光線L,使光線L進入導光板20。舉例而言,電路板1包含一發光驅動電路,電性連接發光元件組22,且發光驅動電路提供一驅動電流以點亮發光元件組22。於此,發光元件組22位於導光板20之入光側面204,朝導光板20發出光線L,使光線L由入光側面204進入導光板20,在遇到導光板20邊界時產生全反射,以提高光利用率。同時,導光板20導引光線L至微結構206散射以產生預定圖樣,所述預定圖樣可以是例如但不限於:包含棋盤式格線的數字鍵盤或字符界面、用於調控音量大小的視覺化圖像等,可供使用者從接觸片3 外觀察並操作光電模組。
接觸片3位於出光頂面200的上方,且接觸片3用以供使用者觸碰,且光線L穿出接觸片3,供使用者目視。接觸片3的下表面具有一半透光薄膜30,且半透光薄膜30面對出光頂面200。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觸片3之表面經過光滑化處理或/及硬化處理,俾利使用者觸碰及/或提高耐磨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觸片3之材質可以是但不限於透明或半透明材質,例如但不限於玻璃或聚酯薄膜(Mylar)等膜片。
遮光結構4位於出光頂面200的上方或接觸片3的下方。遮光結構4具有一開口40,且開口40對應微結構206。藉此,光電模組可通過開口40顯示前述預定圖樣,並利用遮光結構4避免漏光現象。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4可為不透光的遮光片,僅允許光線L自開口40通過遮光片。在其他實施例中,遮光結構可為一遮光薄膜,透過印刷/塗布製程形成於接觸片3的下表面,更節省整體疊層空間。
外擋塊5位於導光板20之外周緣,且位於接觸片3與電路板1之間。舉例而言,外擋塊5為環狀結構且圍繞於導光板20的四周,藉此,外擋塊5可供防止發光元件組22所發出的光線L外洩,進而避免漏光現象。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擋塊5之材質可以是不透光或吸光的塑膠,例如但不限於: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於此,位於表面10與外擋塊5之間的溝槽100,作為間隙S與環境大氣相連通的逃氣結構,有效避免外擋塊5內部形成氣密狀態,助於改善前述信賴度問題。
依據上述結構,光電模組具有兩端分別連通於內、外部環境氣體的逃氣結構。逃氣結構使光電模組的內部氣壓與外部氣壓相互連通 而達成平衡或近似,以避免光電模組內部呈氣密狀態而與外部氣壓不同。倘若內、外氣壓不同將導致觸控發光模組的內部構件因空氣膨脹而受損失效,透過逃氣結構可提高光電模組的產品信賴度。同時,光電模組在壓力平衡或相似之大氣壓力下進行觸控感測,可得到較準確的感測結果。倘若在氣密狀態進行觸控感測將有所阻礙,透過逃氣結構將有助於提升光電模組的準確性及靈敏度。
請一併參照圖1及圖2,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板1的表面10還包含一線路層12,線路層12具有凹凸的佈線結構,從而線路層12形成至少一個凹凸狀的溝槽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電模組的逃氣結構位於外擋塊5本體,具體而言,外擋塊5可透過穿孔及/或刀縫處理來讓空氣排出。
請一併參照圖1及圖4,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包括一電路板1、一發光組件2、一接觸片3、一遮光結構4以及一外擋塊5。其中,外擋塊5具有一內側面50、一外側面52以及一通道54。內側面50面對導光板20,外側面52與內側面50相對配置,且通道54連通於內側面50及外側面52,其中發光元件組22位於外擋塊5與導光板20間之間隙S,且外擋塊5的通道54連通間隙S。藉此,通道54的一端連通於間隙S而另一端外露於外擋塊5之外,通道54作為間隙S與環境大氣相連通的逃氣結構,有效避免外擋塊5內部形成氣密狀態,助於克服前述信賴度問題。在其他實施例中,電路板1的表面10是平整的表面,光電模組透過外擋塊5的通道54作為逃氣結構,仍可有效避免外擋塊5內部形成氣密狀態,供內部空氣排除。
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道54位於發光元件組22相反於入光側面204的一背側,藉此,外擋塊5的逃氣結構是設於整體模組中不易漏光處。舉例而言,外擋塊5具有多個通道54,該些通道54位於各個發光二極體元件的發光面的正後方,如圖4所示;或者,該些通道54位於相鄰二個發光二極體元件之間,如圖5所示,但不限於上述實施態樣。
請繼續參照圖5,繪示一些實施例之外擋塊5的俯視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外擋塊5的各個通道54具有一轉折段540,轉折段540可為閃電狀、鋸齒狀、圓弧狀等非直線幾何型態,藉由通道54的轉折段540遮蔽通道54中至少部分之光線L,避免外擋塊5內的光線L直線穿越通道54而產生漏光現象。在一示範例中,各個通道54的兩端還具有錯位設計,詳言之,如圖5所示,沿鉛垂方向自外擋塊5外觀察,通道54的兩端彼此不共線,亦即,通道54之一端正投影在外擋塊5上的位置與另一端正投影在外擋塊5上的位置彼此至少一部分不重疊,更可避免光線L直線穿越通道54。
圖6A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光電模組之局部側視示意圖。圖6B為圖6A所示實施例之黏著層的俯視透視示意圖。圖7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接觸片的局部側視示意圖。
請一併參照圖6A、圖6B及圖7,在至少一實施例中,光電模組更包括一黏著層6。黏著層6可位於導光板20之出光頂面200、導光底面202及其組合,藉此與遮光結構4或/及電路板1緊密貼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黏著層6包含相鄰的黏著區60與讓位區62,且讓位區62連通於間隙S,藉此,黏著層6內含的氣泡/空氣可透過間隙S與前述例如溝槽100及通道54等排氣結構,與外部氣壓達成平衡或相 近似,具有諸多優點及功效已如前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黏著層6可為但不限於具有不透光材質或吸光材質的水膠層。由於光線L穿透黏著層6會產生類似毛玻璃的光學現象,目視效果不佳。因此,黏著層6的布局設計需考量發光區A1與非發光區A2的分布位置。在一示範例中,黏著區60對應於非發光區A2,而讓位區62對應於發光區A1,於此,黏著區60相對導光板20之正投影與微結構206不相重疊。
請參照圖7,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觸片3具有半透光薄膜30以及第一不透光薄膜32,從而形成多層膜結構。
半透光薄膜30位於接觸片3的下表面,並面對出光頂面200。進一步言,接觸片3具有發光區A1與非發光區A2,其中,發光區A1對應於微結構206,亦即,發光區A1相對於導光板20之正投影大致上重疊於微結構206,而非發光區A2是指發光區A1以外的區域。在一示範例中,半透光薄膜30可以是在接觸片3底面印刷/塗佈半透明油墨所形成,分布區域為整面的接觸片3。其中,半透明油墨的透明度約為1~3%。
第一不透光薄膜32位於半透光薄膜30與導光板20之間,且第一不透光薄膜32具有一第一透光開口320,進一步言,第一不透光薄膜32具有第一透光開口320及第一透光開口320之外的膜體,分別對應於前述發光區A1及非發光區A2,其中,第一透光開口320對應於微結構206,亦即,第一透光開口320相對於導光板20之正投影大致上重疊於微結構206,且第一不透光薄膜32的膜體用於屏蔽來自導光板20的光線L,使非發光區A2下方的光線L幾乎不穿透接觸片3。在一示範例中,第一不透光 薄膜32可以是在半透光薄膜30底面印刷/塗佈不透明油墨所形成,分布區域位於非發光區A2。
依據上述多層膜結構,從接觸片3的上方俯視,當發光元件組22發光時,由導光板20出射的光線L,若行進至對應於非發光區A2的第一不透光薄膜32,則光線L會被阻擋/吸收;而若行進至對應於發光區A1的半透光薄膜30,則有至少部分之光線L能穿透出半透光薄膜30及接觸片3,可供使用者由上觀察這些光線L所產生的預定圖樣。
然而,當發光元件組22不發光時,在發光區A1的外觀顯色效果,將是由半透光薄膜30所決定,而非發光區A2的外觀顯色效果,則是由半透光薄膜30及第一不透光薄膜32所合併決定。此時,雖然第一不透光薄膜32的不透明油墨的顯色效果仍然存在,但事實上幾乎微乎其微,換言之,發光區A1與非發光區A2雖然具有不同膜層結構,但色差的影響幾乎肉眼無法識別而可忽略。
詳細而言,半透光薄膜30的半透明油墨的透明度約為1~3%,表示光線穿過半透明油墨一次,將只剩下1~3%強度,當外界的環境光線M在非發光區A2向下通過接觸片3並穿透半透光薄膜30,並在半透光薄膜30與第一不透光薄膜32間之介面被向上反射,接著再次進入半透光薄膜30,而最終抵達人眼,此際,第一不透光薄膜32的不透明油墨的顯色效果僅有0.01%~0.09%強度,則發光區A1與非發光區A2之間的色差幾乎難以肉眼識別。
請一併參照圖6A及圖7,在一些實施例中,發光組件2還包括一吸光片7。吸光片7位於電路板1與導光板20之間。在一示範例中,吸 光片7可以是由反射片的上表面印刷/塗佈不透明油墨改良而成,分布區域對應於發光區A1,其中所述不透明油墨可為黑色不透明油墨。藉此,從接觸片3的上方俯視,當發光元件組22不發光時,外界的環境光線M在發光區A1向下通過接觸片3並穿透半透光薄膜30,到達吸光片7的不透明油墨後,僅有少許的環境光線M被向上反射,接著再次進入半透光薄膜30,而最終抵達人眼,此際,環境光線M在發光區A1的吸光層的不透明油墨的顯色效果僅有0.01%~0.09%強度。另一方面,環境光線M在非發光區A2的第一不透光薄膜32的不透明油墨的顯色效果亦僅有0.01%~0.09%強度,已如前述,從而發光區A1與非發光區A2在視覺上產生相同的顯色效果,則發光區A1與非發光區A2之間的色差幾乎難以肉眼識別。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觸片3另具有一反射薄膜34。反射薄膜34位於第一不透光薄膜32與導光板20之間。反射薄膜34具有一第二透光開口340及第二透光開口340之外的膜體,分別對應於前述發光區A1及非發光區A2,其中,第二透光開口340對應於微結構206。在一示範例中,反射薄膜34可以是在第一不透光薄膜32底面印刷/塗佈不透明油墨所形成,分布區域位於非發光區A2。在一示範例中,第二透光開口340之尺寸相較微結構206之尺寸向外擴增一放大量,且放大量正比於一預定值,其中預定值可以是但不限於製造公差。具體而言,預定值包含但不限於油墨印刷的位移公差、漲縮公差、元件間的組裝公差、及外型裁切公差。藉此,反射薄膜34將來自導光板20的光線L反射回導光板20以重複利用,使導光板20的亮度最佳化,並有效提高導光板20的光利用率。
圖8A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光電模組的局部前視示意 圖。圖8B為圖8A所示實施例之右側視示意圖。
請一併參照圖8A及圖8B,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板1另具有至少一貫孔14。舉例而言,貫孔14位於如圖4所示之電路板1表面10上。貫孔14之一端連通於電路板1上方的間隙S,且另一端連通於電路板1下表面或側表面,以外露於電路板1之外。藉此,間隙S透過貫孔14與光電模組外部環境相連通,亦即貫孔14作為逃氣結構,可供光電模組的內部氣壓與外部氣壓達成平衡或近似,以避免光電模組內部呈氣密狀態而與外部氣壓不同。
在一些實施例中,發光組件2還包括一吸光片7。吸光片7位於電路板1與導光板20之間。吸光片7另具有至少一吸光通道70,如圖8A及8B所例示,吸光通道70之一端連通於間隙S,且另一端連通於吸光片7之外側面,以外露於吸光片7之外。藉此,間隙S透過吸光通道70與光電模組外部環境相連通,亦即吸光通道70作為逃氣結構,可供光電模組的內部氣壓與外部氣壓達成平衡或近似,以避免光電模組內部呈氣密狀態而與外部氣壓不同。在至少一實施例中,吸光通道70具有一吸光轉折段,吸光轉折段可為閃電狀、鋸齒狀、圓弧狀等非直線幾何型態,藉由吸光通道70的吸光轉折段遮蔽吸光通道70中至少部分之光線L,避免內部的光線L直線穿越吸光通道70而產生漏光現象。在一示範例中,各個吸光通道70的兩端還具有錯位設計,詳言之,吸光通道70之一端相對吸光片7的正投影與另一端相對吸光片7的正投影彼此至少一部分不重疊,更可避免光線L直線穿越吸光通道70。
綜合上述,依據一些實施例,光電模組具有兩端分別連通於 內、外部環境的逃氣結構。逃氣結構使光電模組的內部氣壓與外部氣壓達成平衡或近似,以避免光電模組的內部構件因空氣膨脹而受損失效,透過逃氣結構可提高光電模組的產品信賴度。同時,光電模組在壓力平衡或相似之大氣壓力下進行觸控感測,可得到較準確的感測結果,有助於提升光電模組的準確性及靈敏度。另一方面,光電模組利用接觸片3下表面的多層膜結構,在發光元件組22不發光時,發光區A1與非發光區A2之間的色差幾乎難以肉眼識別。甚至在一些實施例中,發光區A1與非發光區A2在發光元件組22不發光時,具有相同的顯色效果。因此,光電模組有效避免從上方俯視發光區A1與非發光區A2之間的色差問題,改善產品設計質感不佳的視覺效果。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是為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發明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L:光線
S:間隙
1:電路板
10:表面
100:溝槽
102:一端
104:另一端
2:發光組件
20:導光板
200:出光頂面
202:導光底面
204:入光側面
206:微結構
22:發光元件組
3:接觸片
30:半透光薄膜
4:遮光結構
40:開口
5:外擋塊
50:內側面
52:外側面
54:通道

Claims (16)

  1. 一種光電模組,包括: 一電路板,具有一表面及位於該表面的一溝槽; 一發光組件,包括: 一導光板,位於該表面,該導光板具有相對的一出光頂面和一導光底面、連接於該出光頂面和該導光底面之一入光側面、以及位於該導光底面之一微結構;以及 一發光元件組,位於該導光板之該入光側面並電性連接至該電路板,該發光元件組被驅動時,用以朝該導光板發出一光線; 一接觸片,位於該出光頂面的上方,該接觸片具有一半透光薄膜,該半透光薄膜面對該出光頂面; 一遮光結構,位於該出光頂面的上方或該接觸片的下方,該遮光結構具有一開口,該開口對應該微結構;以及 一外擋塊,位於該導光板之外周緣並與該導光板間具有一間隙,且該外擋塊位於該接觸片與該電路板之間,其中該溝槽的一端連通於該間隙而另一端連通於外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電路板具有位於該表面之一線路層,且該線路層形成該溝槽。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外擋塊具有一內側面、一外側面以及一通道,該內側面面對該導光板,該外側面與該內側面相對,且該通道連通於該內側面及該外側面,其中該發光元件組位於該外擋塊與該導光板間之該間隙,且該通道連通該間隙。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通道具有一轉折段,該轉折段用於遮蔽該通道中至少部分之該光線。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通道位於該發光元件組相反於該入光側面的一背側。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模組,更包括一黏著層,該黏著層位於該導光板之該出光頂面及該導光底面至少其中之一,其中該黏著層具有相鄰的一黏著區與一讓位區,該黏著區相對該導光板之正投影與該微結構不相重疊,且該讓位區連通於該間隙。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接觸片另具有一第一不透光薄膜,該第一不透光薄膜位於該半透光薄膜與該導光板之間,該第一不透光薄膜具有一第一透光開口,該第一透光開口對應該微結構。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接觸片另具有一反射薄膜,該反射薄膜位於該第一不透光薄膜與該導光板之間,該反射薄膜具有一第二透光開口,該第二透光開口對應該微結構。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發光組件包括一吸光片,該吸光片位於該電路板與該導光板之間。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吸光片具有至少一排氣通道,該排氣通道的一端連通於該間隙而另一端外露於該吸光片之外。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排氣通道具有一轉折段,該轉折段用於遮蔽該排氣通道中至少部分之該光線。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表面具有一貫孔,該貫孔的一端連通於該間隙而另一端外露於該電路板之外。
  13. 一種光電模組,包括: 一電路板; 一發光組件,包括: 一導光板,位於該電路板的上方,該導光板具有相對的一出光頂面和一導光底面、連接於該出光頂面和該導光底面之一入光側面、以及位於該導光底面之一微結構;以及 一發光元件組,位於該導光板之該入光側面並電性連接至該電路板,該發光元件組被驅動時,用以朝該導光板發出一光線; 一接觸片,位於該出光頂面的上方,該接觸片具有一半透光薄膜,該半透光薄膜面對該出光頂面; 一遮光結構,位於該出光頂面的上方或該接觸片的下方,該遮光結構具有一開口,該開口對應該微結構;以及 一外擋塊,位於該導光板之外周緣並與該導光板間具有一間隙,該外擋塊位於該接觸片與該電路板之間,該外擋塊具有一內側面、一外側面以及一通道,該內側面面對該導光板,該外側面與該內側面相對,且該通道連通於該內側面及該外側面,其中該發光元件組位於該外擋塊與該導光板間之該間隙,且該通道連通該間隙。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通道具有一轉折段,該轉折段用於遮蔽該通道中至少部分之該光線。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通道位於該發光元件組相反於該入光側面的一背側。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光電模組,更包括一黏著層,該黏著層位於該導光板之該出光頂面及該導光底面至少其中之一,其中該黏著層具有相鄰的一黏著區與一讓位區,該黏著區相對該導光板之正投影與該微結構不相重疊,且該讓位區連通於該間隙。
TW109126980A 2019-08-29 2020-08-07 光電模組 TWI7374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2203.3A CN112447434B (zh) 2019-08-29 2020-08-28 光电模块
US16/948,047 US11119590B2 (en) 2019-08-29 2020-08-28 Opto-electronic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93215P 2019-08-29 2019-08-29
US62/893,215 2019-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9935A TW202109935A (zh) 2021-03-01
TWI737439B true TWI737439B (zh) 2021-08-21

Family

ID=760353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6980A TWI737439B (zh) 2019-08-29 2020-08-07 光電模組
TW109126979A TWI750764B (zh) 2019-08-29 2020-08-07 多層光電模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6979A TWI750764B (zh) 2019-08-29 2020-08-07 多層光電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2) TWI7374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7690B (zh) 2021-07-26 2022-09-1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模組
TWI830422B (zh) * 2022-07-20 2024-01-2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觸控板
US11914809B2 (en) 2022-07-20 2024-02-27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Illuminated trackpa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29701A1 (en) * 2006-12-01 2008-06-05 Takahiro Murakami Input device equipped with illumination mechanism
TWM476356U (en) * 2013-07-03 2014-04-11 Everready Prec Industrial Corp Thin input device
CN203910618U (zh) * 2014-04-04 2014-10-29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键盘背光模块破孔处的防漏光微结构
US20160170565A1 (en) * 2013-07-12 2016-06-16 Multi Touch Oy Light guide assembly for optical touch sensing,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tou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0900B2 (ja) * 2001-09-06 2006-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導光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4199267A (ja) * 2011-08-05 2014-10-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蛍光体基板、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201329566A (zh) * 2012-01-06 2013-07-16 Primax Electronics Ltd 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顯示裝置以及輸入裝置
CN106019716B (zh) * 2016-07-28 2019-07-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29701A1 (en) * 2006-12-01 2008-06-05 Takahiro Murakami Input device equipped with illumination mechanism
TWM476356U (en) * 2013-07-03 2014-04-11 Everready Prec Industrial Corp Thin input device
US20160170565A1 (en) * 2013-07-12 2016-06-16 Multi Touch Oy Light guide assembly for optical touch sensing,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touch
CN203910618U (zh) * 2014-04-04 2014-10-29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键盘背光模块破孔处的防漏光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0764B (zh) 2021-12-21
TW202109935A (zh) 2021-03-01
TW202109100A (zh)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7439B (zh) 光電模組
US11119590B2 (en) Opto-electronic module
US9830019B2 (en) Touch-sensing LCD panel
CN101567154B (zh) 显示装置
KR101048974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WO2017016350A1 (zh) 显示屏组件、终端前盖及终端
JP6002932B2 (ja) タッチスライダーユニット、及びタッチスライダーユニット付き電子レンジ
US9846455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2445287B (zh) 多层光电模块
TWI732663B (zh) 背光組件及其發光觸控組件
US11067741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illuminated touch device thereof
CN211857435U (zh) 发光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2383915B1 (ko) 표시 장치
TW201541300A (zh) 裝飾基板及其觸控面板
JP2009129152A (ja) 表示装置、入力装置及び検出装置
WO2011052379A1 (ja) 導光ユニット及び入力装置
TW201312388A (zh) 觸摸式鍵盤
CN217821993U (zh) 图形显示结构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20085211U (zh) 具有前照明结构的触控式电子纸装置
TW202344953A (zh) 圖形顯示結構及筆記型電腦
US11307447B2 (en) Display device
TWI849909B (zh) 發光觸控板結構
CN106650607A (zh) 一种指纹模组的背光结构及电子设备
TWM658833U (zh) 燈光模組
CN116312285A (zh) 一种显示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