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0764B - 多層光電模組 - Google Patents

多層光電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0764B
TWI750764B TW109126979A TW109126979A TWI750764B TW I750764 B TWI750764 B TW I750764B TW 109126979 A TW109126979 A TW 109126979A TW 109126979 A TW109126979 A TW 109126979A TW I750764 B TWI750764 B TW I7507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shielding structure
light guide
emit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6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9100A (zh
Inventor
何宣緯
李岳衡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0108808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5287A/zh
Priority to US16/948,044 priority patent/US11163106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109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9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0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076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多層光電模組包括一電路板、一第一發光組件、一第二發光組件以及一接觸片。第一發光組件包括一第一導光板、一第一遮光結構以及一第一發光元件組。第二發光組件包括一第二導光板、一第二遮光結構以及一第二發光元件組。第二遮光結構具有一第二開口。第二開口對應第一微結構及第二微結構。接觸片位於第二遮光結構的上方。接觸片具有一頂透光區。頂透光區對應第二開口。

Description

多層光電模組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光電模組,特別是一種關於多層發光觸控模組。
一般的筆記型電腦等電子產品通常具有實體按鍵與觸控面板,隨著可攜式電子產品之薄型化發展,機體上可利用的空間相對減少,因此,輕薄的筆記型電腦可能在觸控面板上顯示虛擬數字鍵盤而節省實體按鍵空間,亦即,透過將「觸控面板」與「背光模組」功能結合的發光觸控模組,可在觸控面板上透過背光模組來顯示數字鍵盤,屬於單層光電模組。
然而,發明人認識到,多層光電模組可提供多功能操作介面,亦即,除可供顯示數字鍵盤之外,亦可供顯示視覺化圖樣作為使用者操作介面,例如但不限於:調整音量大小的操作圖像等。惟多層光電模組在需要單獨顯示各層(如:僅顯示數字鍵盤)時,其他層(如:音量調整操作圖像)的圖像殘影干擾最終的成像,造成視覺上效果不佳。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光電模組,特別是一種多層發光觸控模組。
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一種多層光電模組包括一電路板、一第一發光組件、一第二發光組件以及一接觸片。第一發光組件包括一第一導光板、一第一遮光結構以及一第一發光元件組。第一導光板位於電路板的上方。第一導光板具有一第一微結構。第一遮光結構位於第一導光板的上方。第一遮光結構具有一第一開口。第一開口對應第一微結構。第一發光元件組位於第一遮光結構的下方及第一導光板之一側並電性連接至電路板。第一發光元件組被驅動時,用以朝第一導光板發出一第一光線。第二發光組件包括一第二導光板、一第二遮光結構以及一第二發光元件組。第二導光板位於第一遮光結構的上方。第二導光板具有一第二微結構。第二遮光結構位於第二導光板的上方。第二遮光結構具有一第二開口。第二開口對應第一微結構及第二微結構。第二發光元件組位於第二遮光結構的下方及第二導光板之一側並電性連接至電路板。第二發光元件組被驅動時,用以朝第二導光板發出一第二光線。接觸片位於第二遮光結構的上方。接觸片具有一頂透光區。頂透光區對應第二開口。
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更包括一第三發光組件以及一中介擋塊。第三發光組件包括一第三導光板、一第三遮光結構以及一第三發光元件組。第三導光板位於第二遮光結構的上方。第三導光板具有一第三微結構。第三遮光結構位於第三導光板的上方。第三遮光結構具有一第三開口。第三開口對應第一微結構、第二微結構及第三微結構。第三發光元件組位於第三遮光結構的下方及第三導光板之一側並電性連接至電路板。第三發光元件組被驅動時,用以朝第三導光板發出一第三光線。中介擋塊位於第三發光元件組及第二導光板之間,用以阻擋第三光線進入第二導光板及第二遮光結構。
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更包括一內擋塊。內擋塊位於第二發光元件組及第一導光板之間,用以阻擋第二光線進入第一導光板及第一遮光結構。
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更包括一外擋塊。外擋塊位於第一發光組件及第二發光組件導光板之外側,且位於接觸片與電路板之間,用以阻擋第一光線及第二光線逸出多層光電模組。
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更包括一第三發光組件以及一中介擋塊。第三發光組件包括一第三導光板、一第三遮光結構以及一第三發光元件組。第三導光板位於第二遮光結構的上方。第三導光板具有一第三微結構。第三遮光結構位於第三導光板的上方。第三遮光結構具有一第三開口。第三開口對應第一微結構、第二微結構及第三微結構。第三發光元件組位於第三遮光結構的下方及第三導光板之一側並電性連接至電路板。第三發光元件組被驅動時,用以朝第三導光板發出一第三光線。中介擋塊位於第三發光元件組與第一導光板及第二導光板之間,用以阻擋第三光線進入第一導光板、第一遮光結構、第二導光板及第二遮光結構。
藉此,依據一些實施例,多層光電模組利用位於第二發光元件組與第一導光板之間的擋光結構,以阻擋第二發光元件組所發射之第二光線入射至第一導光板及第一遮光結構,避免第一微結構被第二光線照亮而產生殘影,也避免第二光線照射第一遮光結構而造成漏光現象。亦即,當單獨點亮第二發光組件時,可避免未被點亮之第一發光組件同時顯像及發光而影響視覺效果,藉此改善殘影及漏光問題。
以下藉由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的圖式詳加說明,當更容易瞭解本發明之目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其所達成之功效。
以下將詳述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作為例示。在說明書的描述中,為了使讀者對本發明有較完整的瞭解,提供了許多特定細節;然而,本發明可能在省略部分或全部特定細節的前提下仍可實施。圖式中相同或類似之元件將以相同或類似符號來表示。特別注意的是,圖式僅為示意之用,並非代表元件實際之尺寸或數量,有些細節可能未完全繪出,以求圖式之簡潔。
請參照圖1,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多層光電模組包括一電路板1、一第一發光組件2、一第二發光組件3以及一接觸片4。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層光電模組是一種結合觸控面板與背光模組的多功能觸控板,通常具有至少四種操作模式:(一)在一般模式中,多層光電模組未發光時,即呈現黑色,與一般的觸控面板無異,可供操控滑鼠游標、點擊選取及控制等;(二)在全發光模式中,多層光電模組能顯示全部的虛擬按鍵及視覺圖像,例如但不限於:在特定區域顯示虛擬數字鍵盤等操作字符,以及在其餘區域顯示電腦風扇轉速、喇叭音量、螢幕亮度等操作圖像。舉前述筆記型電腦之應用為例,筆記型電腦之控制器將依多層光電模組傳回之觸碰訊號而進行對應操作字符/圖像被按下之處理;(三)在第一發光模式中,多層光電模組能顯示第一圖案及/或字符,例如:顯示虛擬數字鍵盤以及棋盤式的格線,以前述筆記型電腦之應用為例,筆記型電腦之控制器將依多層光電模組傳回之觸碰訊號而進行對應操作字符被按下之處理,可供數學運算;(四)在第二發光模式中,多層光電模組能顯示第二圖案及/或字符,例如:用於調整電腦風扇轉速、喇叭音量、螢幕亮度等數值大小的操作圖像,以前述筆記型電腦之應用為例,筆記型電腦之控制器將依多層光電模組傳回之觸碰訊號而進行對應操作圖像被按下之處理,可供調整筆記型電腦的風扇轉速、喇叭音量、螢幕亮度等數值大小。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發光模式用以顯示顯示前述操作字符/圖像(如:電腦風扇轉速、喇叭音量、螢幕亮度等),供使用者目視確認當前硬體/軟體的工作狀態,但無對應的觸碰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板1為可撓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舉例而言,電路板為玻璃纖維(FR4/FR5/FRP)印刷電路板。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發光組件2包括一第一導光板20、一第一遮光結構22以及一第一發光元件組24。第一導光板20位於電路板1的上方,且第一導光板20位於第一發光元件組24的發光側。第一導光板20具有一第一微結構200,且第一微結構200之幾何形態及尺寸大小關聯於第一預定圖樣P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200由多個圓點(或稱網點)所構成,可以是凸圓點或凹圓點,但不以此為限,可為任意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預定圖樣P1可以是例如但不限於:包含棋盤式格線的數字鍵盤及/或字符等操作字符。
第一遮光結構22位於第一導光板20的上方。第一遮光結構22具有一第一開口220。第一開口220對應第一微結構200。
第一發光元件組24位於第一遮光結構22的下方及第一導光板20之一側,亦即,由側面視之,第一發光元件組24與第一導光板20是併排設於電路板1上。第一發光元件組24電性連接至電路板1,當電路板1透過例如驅動電路驅動第一發光元件組24時,第一發光元件組24朝第一導光板20發出第一光線L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元件組24包括多個發光二極體元件,但不限於此。
具體而言,當第一發光元件組24發光時,第一光線L1由第一導光板20之旁側入射至內部,在抵達第一導光板20邊界時產生全反射,以提高光利用率,換言之,當第一光線L1在第一導光板20內以全反射行進時,第一微結構200可以破壞第一光線L1的全反射行進路徑(例如改變其反射面的角度),使得有較多的第一光線L1朝向對應的第一開口220出光。於此,第一導光板20導引第一光線L1至第一微結構200轉而朝向第一開口220出光,並顯示關聯於第一微結構200之第一預定圖樣P1。
第二發光組件3包括一第二導光板30、一第二遮光結構32以及一第二發光元件組34。第二導光板30位於第一遮光結構22的上方,且第二導光板30位於第二發光元件組34的發光側。第二導光板30具有一第二微結構300,且第二微結構300之幾何形態及尺寸大小關聯於第二預定圖樣P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微結構300由多個圓點(或稱網點)所構成,可以是凸圓點或凹圓點,但不以此為限,可為任意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預定圖樣P2可以是例如但不限於:用於調整電腦風扇轉速、喇叭音量、螢幕亮度等數值大小的操作圖像。
第二遮光結構32位於第二導光板30的上方。第二遮光結構32具有一第二開口320,第二開口320對應第一微結構200及第二微結構300。具體而言,第一微結構200相對於第二遮光結構32之正投影係重疊於第二開口320之部分區域,且第二微結構300相對於第二遮光結構32之正投影重疊於第二開口320之其它區域,因此,被第一微結構200所反射之第一光線L1可通過第二開口320而透過頂透光區400決定所呈現第一預定圖樣P1於接觸片4外,被第二微結構300所反射之第二光線L2可通過第二開口320並透過頂透光區400決定所呈現第二預定圖樣P2於接觸片4外。由上述說明可知,俯視觀之,第二開口320之開口截面積大小為第一微結構200及第二微結構300所共同決定,從而第二開口320之截面積大小是大於或等於由第一預定圖樣P1及第二預定圖樣P2所構成之一聯集圖樣U。在一些實施例中,俯視觀之,第二開口320是連續的鏤空區域,但不以此為限,其中第一微結構200相對於第二遮光結構32之正投影以及第二微結構300相對於第二遮光結構32之正投影,共同決定出第二開口320的外廓形貌及直徑大小。在一些實施例中,俯視觀之,第二開口320之截面尺寸相較於第一微結構200及第二微結構300之聯集截面尺寸向外擴增一放大量,且放大量正比於一預定值,但不外露出第二發光元件組34,其中預定值可以是但不限於製造公差。舉例而言,預定值包含但不限於油墨印刷的位移公差、漲縮公差、元件間的組裝公差、及外型裁切公差。
第二發光元件組34位於第二遮光結構32的下方及第二導光板30之一側,如圖1所繪示之側面示意圖,第二發光元件組34與第二導光板30是併排設於第二遮光結構32的下方。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發光元件組34與第一發光元件組24彼此相鄰配置,因此,第一發光元件組24位於第二發光元件組34與第一導光板20之間,可供阻擋第二發光元件組34所發射之第二光線L2入射至第一導光板20,亦即第一發光元件組24是作為第二發光組件34與第一導光板20之間的擋光結構。
第二發光元件組34電性連接至電路板1,當電路板1透過例如驅動電路驅動第二發光元件組34時,第二發光元件組34朝第二導光板30發出第二光線L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發光元件組34包括多個發光二極體元件,但不限於此。具體而言,當第二發光元件組34發光時,第二光線L2由第二導光板30之旁側入射至內部,在抵達第二導光板30邊界時產生全反射,以提高光利用率。亦即,第二導光板30導引第二光線L2至第二微結構300轉而朝向對應的第二開口320射出,換言之,當第二光線L2在第二導光板30內以全反射行進時,第二微結構300可以破壞第二光線L2的全反射行進路徑(例如改變其反射面的角度),使得有較多的第二光線L2朝向對應的第二開口320。於此,第二導光板30導引第二光線L2至第二微結構300轉而朝向對應的第二開口320出光。由於第二光線L2受到第一發光元件組24之物理上阻擋,因而不會入射至第一導光板20,藉此避免第一微結構200被第二光線L2照亮所產生之第一預定圖樣P1殘影。因此,當單獨點亮第二發光組件3時,可避免未被點亮之第一發光組件2同時顯像及發光而影響視覺效果,藉此改善殘影及漏光問題。
接觸片4位於第二遮光結構32的上方。接觸片4具有一頂透光區400。頂透光區400垂直對應第二開口320,頂透光區400包含聯集圖樣U中的第一預定圖樣P1及第二預定圖樣P2的各別幾何輪廓,其中聯集圖樣U包含第一預定圖樣P1及第二預定圖樣P2但不含第一預定圖樣P1及第二預定圖樣P2之間的不透光區402,亦即,頂透光區400的分佈位置及外廓形狀是由第一預定圖樣P1及第二預定圖樣P2所決定,從而頂透光區400各別對應於第一預定圖樣P1及第二預定圖樣P2,其中,被第二微結構300所反射之第二光線L2可通過頂透光區400並呈現第二預定圖樣P2於接觸片4外,讓使用者從接觸片4上方可看見第二預定圖樣P2。在本實施例中,俯視觀之,頂透光區400之截面尺寸相較於第一微結構200與第二微結構300之聯集截面尺寸向外擴增一放大量,且放大量正比於一預定值,其中預定值可以是但不限於製造公差。舉例而言,預定值包含但不限於油墨印刷的位移公差、漲縮公差、元件間的組裝公差、及外型裁切公差。
請繼續參照圖1,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觸片4具有相鄰之頂透光區400及一不透光區402。不透光區402用於屏蔽第二光線L2及第一光線L1,使不透光區402下方的光線幾乎不穿透接觸片4,以提供高光利用率,並避免環境光線直接入射多層光電模組。在一示範例中,不透光區402可以是在接觸片4底面印刷/塗佈不透明油墨所形成,不透明油墨分布於頂透光區400以外之位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俯視觀之,第一開口220之截面積小於第一微結構200之截面積,有助於形成邊界清晰、銳利的第一預定圖樣P1成像。
請參照圖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遮光結構22為一遮光片。遮光片包括一膜片222及一吸光薄膜224。吸光薄膜224位於膜片222底面且朝向第一導光板20。俯視觀之,膜片222及吸光薄膜224分別具有在垂直方向上相對應的開口,該些開口相互連通而形成第一開口220,亦即,第一開口220貫穿膜片222及吸光薄膜224,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在不具開口的膜片222上印刷具有鏤空區域的吸光薄膜224,如:黑墨,藉此形成透光區域,亦可實現上述第一開口220。藉此,吸光薄膜224可吸收並屏蔽來自第一導光板20的第一光線L1,使膜片222下方的第一光線L1光線幾乎不穿透膜片222,從而降低由第一光線L1外洩所致之光干涉現象。在一示範例中,吸光薄膜224可以是在膜片222底面印刷/塗佈不透明油墨所形成。
相似地,第二遮光結構32為一遮光片。遮光片包括一膜片322及一吸光薄膜324。吸光薄膜324位於膜片322底面且朝向第二導光板30。俯視觀之,膜片322及吸光薄膜324分別具有在垂直方向上相對應的開口,該些開口相互連通而形成第二開口320,亦即,第二開口320貫穿膜片322及吸光薄膜324,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在不具開口的膜片322上印刷具有鏤空區域的吸光薄膜324,如:黑墨,藉此形成透光區域,亦可實現上述第二開口320。藉此,吸光薄膜324可吸收並屏蔽來自第二導光板30的第二光線L2,使膜片322下方的第二光線L2光線幾乎不穿透膜片322,從而降低由第二光線L2外洩所致之光干涉現象。在一示範例中,吸光薄膜324可以是在膜片322底面印刷/塗佈不透明油墨所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遮光結構22更包括一第一反射薄膜226。第一反射薄膜226位於第一導光板20的上方。其中膜片222、吸光薄膜224及第一反射薄膜226分別具有在垂直方向上相對應的開口,該些開口相互連通而形成第一開口220,亦即,第一開口220貫穿第一反射薄膜226,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在前述吸光薄膜224下方印刷具有鏤空區域的第一反射薄膜226,如:黑墨,藉此形成透光區域,亦可實現上述第一開口220。藉此,第一反射薄膜226將來自第一導光板20的第一光線L1反射回第一導光板20以重複利用,使第一導光板20的亮度最佳化,並有效提高第一導光板20的光利用率。
相似地,第二遮光結構32包括一第二反射薄膜326。第二反射薄膜326位於第二導光板30的上方。其中膜片322、吸光薄膜324及第二反射薄膜326分別具有在垂直方向上相對應的開口,該些開口相互連通而形成第二開口320,亦即,第二開口320貫穿第二反射薄膜326,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在前述吸光薄膜324下方印刷具有鏤空區域的第二反射薄膜326,如:黑墨,藉此形成透光區域,亦可實現上述第二開口320。藉此,第二反射薄膜326將來自第二導光板30的第二光線L2反射回第二導光板30以重複利用,使第二導光板30的亮度最佳化,並有效提高第二導光板30的光利用率。
請繼續參照圖2,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層光電模組更包括一外擋塊5。外擋塊5位於第一發光組件2、第二發光元件組34及第二導光板30之外側,且外擋塊5位於接觸片4與電路板1之間。藉此,外擋塊5可阻擋第一光線L1及第二光線L2逸出多層光電模組,避免產生漏光現象。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發光組件2更包含一吸光片26。吸光片26位於第一導光板20的下方,舉例而言,吸光片26位於電路板1與第一導光板20之間。在一示範例中,吸光片26可以是由反射片的上表面印刷/塗佈不透明油墨改良而成,其中所述不透明油墨可為黑色不透明油墨。藉此,吸光片26可吸收在多層光電模組內傳遞之光線而避免該光線向上反射,以降低光干涉現象。
請參照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發光元件組34與第一發光元件組24彼此相對配置,且第二發光元件組34與第一發光元件組24分別位於第一導光板20之相反兩側,但不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發光元件組34與第一發光元件組24配置於第一導光板20之相鄰兩側,俯視觀之,例如呈L型。其中,多層光電模組更包括一內擋塊6。內擋塊6位於第二發光元件組34及第一導光板20之間。藉此,內擋塊6可阻擋第二光線L2入射至第一導光板20及第一遮光結構22,亦即內擋塊6是作為第二發光組件34與第一導光板20及第一遮光結構22之間的擋光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內擋塊6為一吸光海棉,助於阻擋第二光線L2入射至第一導光板20及第一遮光結構22的功效。在一示範例中,多層光電模組另包括二黏著層。二黏著層分別位於吸光海棉朝向第二導光板30與電路板1之表面上。藉此,各黏著層透過本體彈性形變,可充分填補與第二導光板30及電路板1等元件交界面的小空隙,助於提升吸光/擋光效果。
請繼續參照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層光電模組更包括一外擋塊5。外擋塊5位於第一發光組件2、第二發光元件組34及第二導光板30之外側,且外擋塊5位於接觸片4與電路板1之間。藉此,外擋塊5可阻擋第一光線L1及第二光線L2逸出多層光電模組。在一示範例中,內擋塊6與外擋塊5為一體成型,助於減少組裝公差所致洩光空隙。
請參照圖4,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層光電模組更包括一第三發光組件7以及一中介擋塊8。第三發光組件7包括一第三導光板70、一第三遮光結構72以及一第三發光元件組74。第三導光板70位於第二遮光結構32的上方,且第三導光板70位於第三發光元件組74的發光側。第三導光板70具有一第三微結構700,且第三微結構700之幾何形態及尺寸大小關聯於第三預定圖樣P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微結構700由多個圓點(或稱網點)所構成,可以是凸圓點或凹圓點,但不以此為限,可為任意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預定圖樣P3可以是例如但不限於:互動圖文、提示訊息等圖樣。
第三遮光結構72位於第三導光板70的上方。第三遮光結構72具有一第三開口720。第三開口720對應第一微結構200、第二微結構300及第三微結構700。具體而言,第一微結構200、第二微結構300及第三微結構700相對於第三遮光結構72之正投影係重疊於第三開口720,因此,被第一微結構200所反射之第一光線L1可通過第三開口720並透過頂透光區400決定所呈現第一預定圖樣P1於接觸片4外,被第二微結構300所反射之第二光線L2可通過第三開口720並透過頂透光區400決定所呈現第二預定圖樣P2於接觸片4外,而且,被第三微結構700所反射之第三光線L3可通過第三開口720並透過頂透光區400決定所呈現第三預定圖樣P3於接觸片4外,讓使用者從接觸片4上方可同時或單獨看見第一預定圖樣P1、第二預定圖樣P2及/或第三預定圖樣P3。由上述說明可知,俯視觀之,第三開口720之開口截面積大小為第一微結構200、第二微結構300及第三微結構700所共同決定,從而第三開口720之截面積大小是大於或等於對應於由第一預定圖樣P1、第二預定圖樣P2及第三預定圖樣P3所構成之聯集圖樣U。於此,側視觀之,頂透光區400垂直對應第三開口720,頂透光區400的可透光圖樣包含聯集圖樣U中的第一預定圖樣P1、第二預定圖樣P2及第三預定圖樣P3的各別幾何輪廓。在一些實施例中,俯視觀之,第三開口720之開口截面是連續的鏤空區域,但不以此為限,其中第一微結構200相對於第三遮光結構72之正投影、第二微結構300相對於第三遮光結構72之正投影以及第三微結構700相對於第三遮光結構72之正投影,共同決定第三開口720的外廓形貌及截面積大小,亦即,第三開口720垂直對應於第一微結構200、第二微結構300及第三微結構700,並向外橫向擴增以避免垂直重疊於前述微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俯視觀之,第三開口720之截面尺寸相較於第一微結構200、第二微結構300及第三微結構700之聯集截面尺寸向外擴增一放大量,且放大量正比於一預定值,但不外露出第三發光元件組74,其中預定值可以是但不限於製造公差。舉例而言,預定值包含但不限於油墨印刷的位移公差、漲縮公差、元件間的組裝公差、及外型裁切公差。
第三發光元件組74位於第三遮光結構72的下方及第三導光板70之一側,如圖4所繪示之側面示意圖,第三發光元件組74與第三導光板70是併排設於第三遮光結構72的下方。在本實施例中,第三發光元件組74與第二發光元件組34彼此相對配置,且第二發光元件組34與第一發光元件組24分別位於第一導光板20之相反兩側,但不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三發光元件組74、第二發光元件組34及第一發光元件組24依可調換的順序排列而彼此相鄰配置,例如呈U型。其中,中介擋塊8位於第三發光元件組74及第二導光板30之間,可供阻擋第三光線L3進入第二導光板30及第二遮光結構32,亦即中介擋塊8是作為第三發光元件組74與第二導光板30及第二遮光結構32之間的擋光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擋塊5、內擋塊6及中介擋塊8是一體成型,但不限於此。
第三發光元件組74電性連接至電路板1,當電路板1透過例如驅動電路驅動第三發光元件組74時,第三發光元件組74朝第三導光板70發出第三光線L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發光元件組74包括多個發光二極體元件,但不限於此。具體而言,當第三發光元件組74發光時,第三光線L3由第三導光板70之旁側入射至內部,在抵達第三導光板70邊界時產生全反射,以提高光利用率。亦即,第三導光板70導引第三光線L3至第三微結構700轉而朝向對應的第三開口720射出,換言之,當第三光線L3在三導光板70內以全反射行進時,第三微結構700可以破壞第三光線L3的全反射行進路徑(例如改變其反射面的角度),使得有較多的第三光線L3朝向對應的第三開口720。於此,第三導光板70導引第三光線L3至第三微結構700轉而朝向對應的第三開口720出光,從而通過頂透光區400並呈現第三預定圖樣P3於接觸片4外,供使用者觀視。由於第三光線L3受到中介擋塊8之物理上阻擋,因而不會入射至第二導光板30及第二遮光結構32,藉此避免第二微結構300被第三光線L3照亮所產生之第二預定圖樣P2殘影,也避免第三光線L3照射第二遮光結構32而造成漏光現象。
請參照圖5,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層光電模組包括一電路板1、一第一發光組件2、一第二發光組件3、一接觸片4、一外擋塊5、一第三發光組件7、及一中介擋塊8。其中,第一發光元件組24位於第二發光元件組34與第一導光板20之間,可供阻擋第二發光元件組34所發射之第二光線L2入射至第一導光板20,作為第二發光組件34與第一導光板20之間的擋光結構。中介擋塊8位於第三發光組件7之第三發光元件組74與第一發光組件2之第一導光板20及第二發光組件3之第二導光板30之間,供阻擋第三光線L3進入第一導光板20、第一遮光結構22、第二導光板30及第二遮光結構32,亦即中介擋塊8是作為第三發光元件組74與第一導光板20、第一遮光結構22、第二導光板30及第二遮光結構32之間的擋光結構。
綜合上述,依據一些實施例,多層光電模組利用位於第二發光元件組34與第一導光板20之間的擋光結構,以及第三發光組件74與第一導光板20及第二導光板30之間的擋光結構,有效阻擋各發光元件組所發射之光線誤入射至其他層的導光板及遮光結構,藉此改善各層獨立點亮時所產生殘影及漏光現象。舉例而言,當單獨點亮第二發光組件3時,可避免未被點亮之第一發光組件2同時顯像及發光而影響視覺效果,藉此改善殘影及漏光問題。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層光電模組具有吸光薄膜224、324,有效降低由第一光線L1、第二光線L2及第三光線L3外洩所致之光干涉現象。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層光電模組還包含第一反射薄膜226及第二反射薄膜326,有效提高第一導光板20及第二導光板30的光利用率。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層光電模組更包括一吸光片26,以降低光干涉現象。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是為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發明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L1:第一光線 L2:第二光線 L3:第三光線 P1:第一預定圖樣 P2:第二預定圖樣 P3:第三預定圖樣 U:聯集圖樣 1:電路板 2:第一發光組件 20:第一導光板 200:第一微結構 22:第一遮光結構 220:第一開口 222:膜片 224:吸光薄膜 226:第一反射薄膜 24:第一發光元件組 26:吸光片 3:第二發光組件 30:第二導光板 300:第二微結構 32:第二遮光結構 320:第二開口 322:膜片 324:吸光薄膜 326:第二反射薄膜 34:第二發光元件組 4:接觸片 400:頂透光區 402:不透光區 5:外擋塊 6:內擋塊 7:第三發光組件 70:第三導光板 700:第三微結構 72:第三遮光結構 720:第三開口 74:第三發光元件組 8:中介擋塊
[圖1]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多層光電模組之側視示意圖。 [圖2]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多層光電模組之側視示意圖。 [圖3]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多層光電模組之側視示意圖。 [圖4]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多層光電模組之側視示意圖。 [圖5]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多層光電模組之側視示意圖。
L1:第一光線
L2:第二光線
P1:第一預定圖樣
P2:第二預定圖樣
U:聯集圖樣
1:電路板
2:第一發光組件
20:第一導光板
200:第一微結構
22:第一遮光結構
220:第一開口
24:第一發光元件組
3:第二發光組件
30:第二導光板
300:第二微結構
32:第二遮光結構
320:第二開口
34:第二發光元件組
4:接觸片
400:頂透光區
402:不透光區

Claims (12)

  1. 一種多層光電模組,包括:一電路板;一第一發光組件,包括:一第一導光板,位於該電路板的上方,該第一導光板具有一第一微結構;一第一遮光結構,位於該第一導光板的上方,該第一遮光結構具有一第一開口,該第一開口對應該第一微結構;以及一第一發光元件組,位於該第一遮光結構的下方及該第一導光板之一側並電性連接至該電路板,該第一發光元件組被驅動時,用以朝該第一導光板發出一第一光線;一第二發光組件,包括:一第二導光板,位於該第一遮光結構的上方,該第二導光板具有一第二微結構;一第二遮光結構,位於該第二導光板的上方,該第二遮光結構具有一第二開口,該第二開口對應該第一微結構及該第二微結構;以及一第二發光元件組,位於該第二遮光結構的下方及該第二導光板之一側並電性連接至該電路板,該第二發光元件組被驅動時,用以朝該第二導光板發出一第二光線;一接觸片,位於該第二遮光結構的上方,該接觸片具有一頂透光區,該頂透光區對應該第二開口;以及一內擋塊,位於該第二發光元件組及該第一導光板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層光電模組,其中該接觸片另具有一不透光區,相鄰於該頂透光區。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層光電模組,其中該第一開口之截面積小於該第一微結構之截面積。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層光電模組,其中該第二遮光結構為一遮光片,該遮光片包括一膜片及位於該膜片之一吸光薄膜,該吸光薄膜朝向該第二導光板,其中該第二開口貫穿該膜片及該吸光薄膜。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層光電模組,其中該第一遮光結構包括一第一反射薄膜,位於該第一導光板的上方,其中該第一開口貫穿該第一反射薄膜。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層光電模組,更包括:一外擋塊,位於該第一發光組件及該第二導光板之外側,且位於該接觸片與該電路板之間,用以阻擋該第一光線及該第二光線逸出該多層光電模組。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層光電模組,其中該內擋塊用以阻擋該第二光線進入該第一導光板及該第一遮光結構。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多層光電模組,其中該內擋塊為一吸光海棉,該多層光電模組另包括二黏著層,該二黏著層分別位於該吸光海棉朝向該第二導光板與該電路板之表面上。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多層光電模組,其中該內擋塊與該外擋塊為一體成型。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多層光電模組,更包括:一第三發光組件,包括: 一第三導光板,位於該第二遮光結構的上方,該第三導光板具有一第三微結構;一第三遮光結構,位於該第三導光板的上方,該第三遮光結構具有一第三開口,該第三開口對應該第一微結構、該第二微結構及該第三微結構;以及一第三發光元件組,位於該第三遮光結構的下方及該第三導光板之一側並電性連接至該電路板,該第三發光元件組被驅動時,用以朝該第三導光板發出一第三光線;以及一中介擋塊,位於該第三發光元件組及該第二導光板之間,用以阻擋該第三光線進入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二遮光結構。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層光電模組,更包括:一第三發光組件,包括:一第三導光板,位於該第二遮光結構的上方,該第三導光板具有一第三微結構;一第三遮光結構,位於該第三導光板的上方,該第三遮光結構具有一第三開口,該第三開口對應該第一微結構、該第二微結構及該第三微結構;以及一第三發光元件組,位於該第三遮光結構的下方及該第三導光板之一側並電性連接至該電路板,該第三發光元件組被驅動時,用以朝該第三導光板發出一第三光線;以及 一中介擋塊,位於該第三發光元件組與該第一導光板及該第二導光板之間,用以阻擋該第三光線進入該第一導光板、第一遮光結構、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二遮光結構。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層光電模組,更包括:一吸光片,位於該第一導光板的下方。
TW109126979A 2019-08-29 2020-08-07 多層光電模組 TWI750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0882.0A CN112445287A (zh) 2019-08-29 2020-08-27 多层光电模块
US16/948,044 US11163106B2 (en) 2019-08-29 2020-08-28 Multilayer opto-electronic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93215P 2019-08-29 2019-08-29
US62/893,215 2019-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9100A TW202109100A (zh) 2021-03-01
TWI750764B true TWI750764B (zh) 2021-12-21

Family

ID=760353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6980A TWI737439B (zh) 2019-08-29 2020-08-07 光電模組
TW109126979A TWI750764B (zh) 2019-08-29 2020-08-07 多層光電模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6980A TWI737439B (zh) 2019-08-29 2020-08-07 光電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2) TWI7374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7690B (zh) 2021-07-26 2022-09-1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模組
US11914809B2 (en) 2022-07-20 2024-02-27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Illuminated trackpad
TWI830422B (zh) * 2022-07-20 2024-01-2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觸控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9046B2 (en) * 2001-09-06 2006-11-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ght guide devic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1329566A (zh) * 2012-01-06 2013-07-16 Primax Electronics Ltd 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顯示裝置以及輸入裝置
US9182631B2 (en) * 2011-08-05 2015-11-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hosphor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6019716A (zh) * 2016-07-28 2016-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1696B2 (ja) * 2006-12-01 2009-10-2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照光機構付きの入力装置
TWM476356U (en) * 2013-07-03 2014-04-11 Everready Prec Industrial Corp Thin input device
WO2015004317A1 (en) * 2013-07-12 2015-01-15 Multi Touch Oy Light guide assembly for optical touch sensing,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touch
CN203910618U (zh) * 2014-04-04 2014-10-29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键盘背光模块破孔处的防漏光微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9046B2 (en) * 2001-09-06 2006-11-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ght guide devic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182631B2 (en) * 2011-08-05 2015-11-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hosphor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1329566A (zh) * 2012-01-06 2013-07-16 Primax Electronics Ltd 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顯示裝置以及輸入裝置
CN106019716A (zh) * 2016-07-28 2016-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9100A (zh) 2021-03-01
TW202109935A (zh) 2021-03-01
TWI737439B (zh) 2021-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0764B (zh) 多層光電模組
US11119590B2 (en) Opto-electronic module
JP2013143127A (ja) 複数層の発光パターンを有する表示装置及び入力装置
US20100171717A1 (en) Optical interactive panel and display system with optical interactive panel
TWI755674B (zh) 發光觸控板
TWI714425B (zh) 發光觸控板裝置
US20150002437A1 (en)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sensitive device
US11163106B2 (en) Multilayer opto-electronic module
JP2011175618A (ja) 光学式タッチパネル
TWI732663B (zh) 背光組件及其發光觸控組件
US11067741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illuminated touch device thereof
CN212725101U (zh) 背光键盘
WO2011052379A1 (ja) 導光ユニット及び入力装置
TWI438665B (zh) 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
CN220085211U (zh) 具有前照明结构的触控式电子纸装置
TW202344953A (zh) 圖形顯示結構及筆記型電腦
CN217821993U (zh) 图形显示结构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TWI770864B (zh) 觸控模組
US11914809B2 (en) Illuminated trackpad
US11994707B2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and backlight module
US20230081568A1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and backlight module
TWI756042B (zh) 發光鍵盤及其光學模組
WO2024048329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JP2011252882A (ja) 光学式位置検出装置
CN11433296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