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05443B - 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05443B
CN117705443B CN202410164334.6A CN202410164334A CN117705443B CN 117705443 B CN117705443 B CN 117705443B CN 202410164334 A CN202410164334 A CN 202410164334A CN 117705443 B CN117705443 B CN 1177054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box
intermediate gear
lifting
assembly
vibration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643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05443A (zh
Inventor
罗晓龙
王林
刘成国
李质强
张国强
朱培德
刘小伟
毛祥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Zhongne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Zhongne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Zhongne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Zhongne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643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054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05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05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05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05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涉及试验平台技术领域,其包括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包括与中间齿轮箱传动连接的变速机构、与变速机构传动连接的负载机构、测量机构及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滑动有横移座,升降槽设于横移座顶面,两升降块滑动设于升降槽两侧壁,托座与两升降块顶部滑动连接,第一减振组件设于横移座上,第二减振组件设于升降槽内且与两升降块接触,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传动连接,支撑机构上转动设有与横移座螺纹配合的第一调节螺杆,两升降块之间设有调节间距的驱动组件。本发明可观察、检测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运行情况并模拟实际运行状态,可快速实现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的联轴器对中,减少牵引电机运转振动。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是新型电动力或混合动力机车的牵引动力来源,其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一定转速和扭矩的机械能,进而传递至机车车轴齿轮箱,驱动车辆运行。同时,当机车刹车时,该系统亦可作为发电装置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到动力电池包中。
牵引电机及中间齿轮箱是主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目前,为验证该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在装车前需对其进行的试验主要包括例行试验和热平衡试验。例行试验即对该主传动系统按机车实际运行时速对应的转速进行空载试验,记录系统各部件在不同工况下温升、振动、噪音等数据。热平衡试验即使该系统按最高转速运转,记录达到最终热平衡的时间,以及最终的温升、振动、噪音等数据。
现有技术中,上述两种试验仅能得出该主传动系统在不同转速下空载时的各项试验数据,无法观察、检测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运行情况,也不能模拟系统在机车上的实际运行状态,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若在未经加载试验的情况下装车,车辆运行将存在诸多不确定、不可控因素;与此同时,目前的主传动系统试验中,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的联轴器对中操作较为麻烦,对中效率较低,并且,牵引电机高速运转产生的振动使其支撑部件容易轻微变形,振动也容易通过其支撑部件向外传递影响其他设备或部件的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可观察、检测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运行情况,能模拟系统在机车上的实际运行状态,并且可以快速实现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的联轴器对中,减少牵引电机运转振动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
本发明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包括:
试验装置,设于主传动系统的牵引电机及中间齿轮箱侧部,包括:
变速机构,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并对其输出荷载调速调矩;
负载机构,作为负载与变速机构传动连接;
测量机构,测量中间齿轮箱的输入扭矩和输出扭矩;
支撑机构;
横移座,滑动设于支撑机构上;
升降槽,设于横移座顶面并且其两侧壁为对称的斜面;
两个升降块,分别滑动设于升降槽的两侧壁上;
托座,与两升降块顶部滑动连接并且供牵引电机固定放置;
第一减振组件,设于横移座上,包括:
减振腔,设于横移座内;
多个减振槽,设于升降槽的两侧壁上;
减振囊,设于托座与横移座之间且一部分位于减振腔及减振槽内;
减振液体,填充于减振囊内;
第二减振组件,设于升降槽内且与两升降块接触;
其中,所述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测量机构包括设于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输入端之间的输入扭矩测量组件以及设于中间齿轮箱与变速机构之间的输出扭矩测量组件;
所述支撑机构上转动设有与横移座螺纹配合的第一调节螺杆,两所述升降块之间设有调节间距的驱动组件;
所述减振腔内设有多个与减振囊接触的隔振板,所述隔振板底部与减振腔底部之间设有多个弹簧伸缩杆。
可选的,所述托座与两升降块之间设有同步组件,所述同步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托座底部的同步齿轮,两所述升降块顶部分别设有沿其滑动方向布置的齿条,两所述升降块顶部的齿条分别与同步齿轮两侧啮合。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两升降块内侧壁上的两个第一铰接座,两所述第一铰接座上分别铰接有两个撑杆,两所述第一铰接座之间设有两个第二铰接座,两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两侧分别与两第一铰接座的两撑杆端部铰接,两所述第二铰接座之间转动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第二调节螺杆。
可选的,所述第一减振组件还包括设于托座底部边缘的限位罩,所述横移座上对应位置设有容纳限位罩升降的限位槽;所述减振囊包括呈一体结构并相互连通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及缓冲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填充于限位罩、横移座顶部、托座底部及升降块围合的空间内,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弹性材质,所述第二接触部填充于多个减振槽内,所述第二接触部与减振槽底部及侧壁粘连,所述第二接触部顶部为弹性材质,所述缓冲部设于减振腔内,所述缓冲部为弹性材质。
可选的,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包括竖直设于升降槽底部的多个弹簧拉杆,所述弹簧拉杆处于升降槽两侧壁的中间,所述弹簧拉杆顶端设有拉座,所述拉座上水平设有液压阻尼器,两所述升降块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位置与多个液压阻尼器对应的多个滑槽,所述滑槽内壁呈与升降槽侧壁平行的斜面,所述液压阻尼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滑槽内壁滑动接触的减振块,减振块与滑槽内壁接触的面为与之适配的斜面。
可选的,所述变速机构包括增速齿轮箱,所述增速齿轮箱内设有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及输出轴组件,所述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及输出轴组件均设有圆柱齿轮并且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输入轴组件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组件与负载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增速齿轮箱内还设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滤油器、油管、齿轮箱油泵及驱动齿轮箱油泵的电机。
可选的,所述输入扭矩测量组件包括第一扭矩传感器,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两端分别连接有与牵引电机的输出端及中间齿轮箱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一膜片联轴器;所述输入扭矩测量组件还包括与中间齿轮箱螺栓连接的第一撑座,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撑座上,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两侧的第一撑座上分别设有中间支座,所述中间支座上设有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两端分别与深沟球轴承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输出扭矩测量组件包括第二扭矩传感器,所述第二扭矩传感器两端分别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以及变速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与第二扭矩传感器之间设有输出端固定轴组件,所述输出端固定轴组件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撑座,所述第二撑座上设有圆柱滚子轴承,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内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扭矩传感器法兰连接。
可选的,所述负载机构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变速机构之间连接有第二膜片联轴器;该试验平台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底座,所述中间齿轮箱设于第一底座上;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于第一底座侧部基座上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与横移座滑动连接的第一支座、支撑负载机构的第二支座及支撑输出扭矩测量组件的第三支座;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将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之间罩住的第一保护罩、将中间齿轮箱输出端罩住的第二保护罩、将中间齿轮箱输出端与变速机构之间罩住的第三保护罩以及将变速机构与负载机构之间罩住的第四保护罩。
可选的,所述中间齿轮箱两侧分别具有一个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中间齿轮箱两侧对称设有两组试验装置,两组所述试验装置的位置与中间齿轮箱两侧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配合,两组所述试验装置分别与中间齿轮箱两侧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传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可使中间齿轮箱的工况及安装方式以及中间齿轮箱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连接方式与最终交付产品一致,可以观察、检测该主传动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运行情况,可以还原和模拟该主传动系统的真实运行状态,提高试验的可靠性;
设置的输入扭矩测量组件及输出扭矩测量组件得到的扭矩数据,再结合牵引电机转速和中间齿轮箱转速比,可得到该主传动系统中的中间齿轮箱输入端功率和输出端功率值,由此可计算出中间齿轮箱的传动效率,结合牵引电机输入端电功率,可得到该主传动系统总效率;
牵引电机和发电机分别输入和输出电能,可通过外部控制系统控制,进而得到不同转速、功率下的试验数据,测量机构可测量如中间齿轮箱各轴轴承温升及牵引电机轴承温升,以及整机噪音、振动、热平衡功率、效率等;
负载为发电机,试验过程中一方面可模拟得到机车刹车时的发电功率,即为电制动功率,结合输出扭矩可得到电制动效率,另一方面发出的电能亦可反馈给输入端电池包充电,从而降低试验中的能耗;
基座、第一底座及支撑机构间均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牵引电机及中间齿轮箱均与试验平台螺栓连接,便于更换试验场地或试验对象时的安装调试;
保护机构将各旋转部位保护,可防止试验中出现意外故障时零部件甩出,也避免人员误触,保障试验过程中人员的安全;
通过转动第一手轮,使横移座横移以调整牵引电机在横向的位置,通过转动第二手轮,使两升降块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托座升降,调整牵引电机在纵向的位置,使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快速对中,操作简便快捷,对中作业效率高;
牵引电机位置调整后,第一减振组件及第二减振组件始终保持对托座及升降块减振,牵引电机在高速运转产生较大振动时,第一减振组件及第二减振组件具有的减振效果避免第一支座受到较大振动而摇晃和变形,避免牵引电机发生轻微位移而导致其与中间齿轮箱之间的传动结构受损,振动噪音也得到减小,第一支座受到的振动减小也使得其他结构和部件受到的振动减小,避免或减缓受到振动带来的结构变形,提高使用寿命及试验平台运转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的三维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1去掉保护机构的三维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1去掉保护机构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变速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输入扭矩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输出扭矩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第一支座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横移座及升降块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同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00、基座;200、第一底座;300、中间齿轮箱;400、牵引电机;500、试验装置;501、保护机构;5011、第一保护罩;5012、第二保护罩;5013、第三保护罩;5014、第四保护罩;502、支撑机构;5021、第二底座;5022、第一支座;5023、第二支座;5024、第三支座;503、变速机构;5031、箱体;5032、输入轴组件;5033、中间轴组件;5034、输出轴组件;504、负载机构;505、测量机构;5051、输入扭矩测量组件;50511、第一撑座;50512、第一扭矩传感器;50513、中间支座;50514、深沟球轴承;50515、第一膜片联轴器;5052、输出扭矩测量组件;50521、第二扭矩传感器;50522、第二撑座;50523、传动轴;1、横移座;11、升降槽;12、减振槽;13、减振腔;14、连通腔;2、托座;21、限位罩;3、升降块;31、滑槽;4、驱动组件;41、第一铰接座;42、撑杆;43、第二铰接座;44、第二调节螺杆;5、第二减振组件;51、弹簧拉杆;52、拉座;53、液压阻尼器;54、减振块;6、第一减振组件;61、第一接触部;62、连通部;63、第二接触部;64、缓冲部;65、隔振板;66、弹簧伸缩杆;7、同步组件;71、齿条;72、同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包括基座100,基座100上设有承载中间齿轮箱300的第一底座200,中间齿轮箱300两侧分别具有一个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在输出端上方。
第一底座200两侧对称设有两组试验装置500,两组试验装置500的位置与中间齿轮箱300两侧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配合,两组试验装置500分别与中间齿轮箱300两侧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传动连接。
试验装置500包括支撑机构502以及设于支撑机构502上的变速机构503、负载机构504、测量机构505及保护机构501,支撑机构502上设有与中间齿轮箱300输入端传动连接的牵引电机400,变速机构503与中间齿轮箱300的输出端及负载机构504传动连接。
牵引电机400作为驱动源驱动中间齿轮箱300,变速机构503对中间齿轮箱300的输出载荷增速降矩,负载机构504作为系统的负载并且可将变速机构503输出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测量机构505在系统工作过程中监测并记录中间齿轮箱300输入端及输出端的扭矩及转速、中间齿轮箱300各轴承温升、牵引电机400轴承温升、整机噪音和振动、热平衡功率及效率等,保护机构501将裸露在外的旋转部件覆盖,防止发生意外。
支撑机构502包括设于基座100上且位于第一底座200侧部的第二底座5021,第二底座5021上设有第一支座5022、第二支座5023及第三支座5024,第三支座5024处于第一支座5022下方,牵引电机400设于第一支座5022上。
变速机构503包括设于第二底座5021上的增速齿轮箱,增速齿轮箱包括箱体5031,箱体5031包括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的上箱体和下箱体。箱体5031内设有输入轴组件5032、中间轴组件5033及输出轴组件5034,输入轴组件5032、中间轴组件5033及输出轴组件5034均水平布置且互相平行,它们均设有圆柱齿轮,通过圆柱齿轮使输入轴组件5032、中间轴组件5033及输出轴组件5034顺次传动连接。箱体5031内还设有润滑组件,润滑组件包括滤油器、油管、齿轮箱油泵及驱动齿轮箱油泵的电机,润滑油注入润滑组件以对箱体5031内的部件进行润滑,下箱体底部可存储润滑油。
负载机构504包括设于第二支座5023上的发电机,发电机与中间齿轮箱30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发电机与增速齿轮箱的输出轴组件5034之间连接有第二膜片联轴器,第二膜片联轴器除了将增速齿轮箱与发电机传动连接外,还起到补偿对中误差、降低冲击的作用。
测量机构505包括输入扭矩测量组件5051及输出扭矩测量组件5052,其分别用于测量中间齿轮箱300的输入扭矩和输出扭矩。
输入扭矩测量组件5051设于牵引电机400与中间齿轮箱300输入端之间,起到补偿对中误差、降低冲击以及测量输入扭矩的作用。输入扭矩测量组件5051包括与中间齿轮箱300螺栓连接的第一撑座50511,第一撑座50511上设有第一扭矩传感器50512,第一扭矩传感器50512两侧的第一撑座50511上分别设有中间支座50513,中间支座50513上设有深沟球轴承50514,第一扭矩传感器50512两端分别与深沟球轴承50514转动连接,第一扭矩传感器50512两端分别连接有与牵引电机400的输出端及中间齿轮箱300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一膜片联轴器50515。
输出扭矩测量组件5052设于中间齿轮箱300与增速齿轮箱之间,包括设于第三支座5024上的第二扭矩传感器50521,第二扭矩传感器50521两端分别与中间齿轮箱300的输出端以及增速齿轮箱的输入轴组件5032连接。
中间齿轮箱300的输出端为万向轴;为了对中间齿轮箱300输出端进行支撑并对第二扭矩传感器50521保护,第三支座5024上还设有输出端固定轴组件,输出端固定轴组件设于中间齿轮箱300的输出端与第二扭矩传感器50521之间。输出端固定轴组件包括设于第三支座5024上的第二撑座50522,第二撑座50522上设有圆柱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内设有传动轴50523,传动轴50523两端分别与中间齿轮箱300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扭矩传感器50521法兰连接。
第三支座5024位于第一支座5022下方,使得中间齿轮箱300的输出端、输出扭矩测量组件5052及输出端固定轴组件也位于第一支座5022下方,使试验平台结构紧凑,最大程度减小试验平台占地面积。
保护机构501包括将牵引电机400与中间齿轮箱300之间罩住的第一保护罩5011、将中间齿轮箱300输出端罩住的第二保护罩5012、将中间齿轮箱300输出端与增速齿轮箱之间罩住的第三保护罩5013以及将增速齿轮箱与发电机之间罩住的第四保护罩5014,第一保护罩5011与第一底座200螺栓连接,第二保护罩5012与第一支座5022螺栓连接,第三保护罩5013及第四保护罩5014与第二底座5021螺栓连接。
牵引电机400运转通过传动使中间齿轮箱300同步运转,中间齿轮箱300的输出端通过传动使增速齿轮箱同步运转,与增速齿轮箱传动连接的发电机随之运转。在此过程中,测量机构505测量并记录包括中间齿轮箱300的输入端功率、输出端功率及传动效率在内的多项主传动系统工作数据。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使中间齿轮箱300的工况及安装方式以及中间齿轮箱300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连接方式与最终交付产品一致,可以观察、检测该主传动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运行情况,可以还原和模拟该主传动系统的真实运行状态,提高试验的可靠性;
设置的输入扭矩测量组件5051及输出扭矩测量组件5052得到的扭矩数据,再结合牵引电机400转速和中间齿轮箱300转速比,可得到该主传动系统中的中间齿轮箱300输入端功率和输出端功率值,由此可计算出中间齿轮箱300的传动效率,结合牵引电机400输入端电功率,可得到该主传动系统总效率;
牵引电机400和发电机分别输入和输出电能,可通过外部控制系统控制,进而得到不同转速、功率下的试验数据,测量机构505可测量如中间齿轮箱300各轴轴承温升及牵引电机400轴承温升,以及整机噪音、振动、热平衡功率、效率等;
负载为发电机,试验过程中一方面可模拟得到机车刹车时的发电功率,即为电制动功率,结合输出扭矩可得到电制动效率,另一方面发出的电能亦可反馈给输入端电池包充电,从而降低试验中的能耗;
基座100、第一底座200及支撑机构502间均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牵引电机400及中间齿轮箱300均与试验平台螺栓连接,便于更换试验场地或试验对象时的安装调试;
保护机构501将各旋转部位保护,可防止试验中出现意外故障时零部件甩出,也避免人员误触,保障试验过程中人员的安全。
实施例2,如图8~10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座5022具有减振以及对牵引电机400的位置进行双向调节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座5022顶部水平滑动设有长方体状的横移座1,横移座1的滑动方向与牵引电机400输出端的轴向垂直,横移座1底部及第一支座5022顶部分别设有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及第一滑轨。
第一滑轨内转动设有与第一滑块螺纹配合的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调节螺杆的外端部伸出第一支座5022顶部外,第一调节螺杆的外端部同轴设有第一手轮。转动第一手轮使第一调节螺杆转动,第一调节螺杆与第一滑块螺纹配合使其沿第一滑轨滑动,从而驱动横移座1滑动。
横移座1顶面设有升降槽11,升降槽11水平设置且截面呈等腰梯形,升降槽11开口较大一端朝上。由于升降槽11截面呈等腰梯形状,因此升降槽11的两侧壁为对称的斜面。
升降槽11的两侧壁上分别滑动设有一个升降块3,升降块3与升降槽11侧壁滑动接触的面为与之适配的斜面,升降块3及升降槽11侧壁上对应位置分别设有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及第二滑轨。
两升降块3顶部水平设有托座2,牵引电机400设于托座2上,托座2底部与两升降块3顶部滑动连接,两升降块3与托座2之间还设有同步组件7,通过同步组件7使两升降块3同步反向滑动。
同步组件7包括转动设于托座2底部的同步齿轮72,两升降块3顶部分别设有沿其滑动方向布置的齿条71,两升降块3顶部的齿条71分别与同步齿轮72两侧啮合。通过同步齿轮72及两齿条71的传动,使两升降块3同步反向滑动。两升降块3相互远离滑动时,两升降块3分别与升降槽11两侧壁滑动配合,两升降块3均斜向上滑动并带动托座2上升;两升降块3相互靠近滑动时,两升降块3分别与升降槽11两侧壁滑动配合,两升降块3均斜向下滑动并带动托座2下降。
两升降块3之间设有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调节两升降块3之间的间距以调整两升降块3及托座2的高度。驱动组件4包括两个分别设于两升降块3内侧壁上的第一铰接座41,两第一铰接座41上分别铰接有两个撑杆42,两第一铰接座41之间还设有两个第二铰接座43,两第二铰接座43的一侧与其中一第一铰接座41的两撑杆42端部铰接,两第二铰接座43的另一侧与另外一第一铰接座41的两撑杆42端部铰接,使得四个撑杆42围合呈菱形状,两个第一铰接座41及两个第二铰接座43分别处于这个菱形的四个顶角处。两第二铰接座43之间转动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第二调节螺杆44,两第二铰接座43及第二调节螺杆44对应部位的螺纹旋向相反,使得第二调节螺杆44转动时,两第二铰接座43同步反向沿第二调节螺杆44滑动。第二调节螺杆44的外端部伸出横移座1外部并且同轴连接有第二手轮,升降槽11上对应位置设有供第二调节螺杆44伸出并可竖向滑动的条状孔。
转动第二手轮使第二调节螺杆44转动并与两第二铰接座43螺纹配合,两第二铰接座43靠近或远离,两第二铰接座43两侧的撑杆42对应进行摆动使得两第一铰接座41远离或靠近,两升降块3对应进行远离或靠近,升降块3在升降槽11的两侧壁上滑动,实现升降块3在升降槽11内升降并带动托座2升降。两第二铰接座43随升降块3升降过程中,第二调节螺杆44对应在条状孔中进行适应性升降。
横移座1上设有第一减振组件6及第二减振组件5,在牵引电机400高速运转时,减少向下传递的振动。
第一减振组件6包括设于托座2底部边缘的限位罩21,限位罩21沿托座2底部边缘竖直设置,横移座1上对应位置设有容纳限位罩21升降的限位槽,托座2在最底端和最高端时,限位罩21均有一部分位于限位槽内。升降槽11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减振槽12,减振槽12由升降槽11侧壁顶部向下开设,减振槽12在升降槽11侧壁顶部为开口结构,使得减振槽12和托座2与横移座1之间的空间连通。限位槽内侧的横移座1内设有减振腔13,减振腔13顶部设有连通腔14,通过连通腔14使减振腔13和托座2与横移座1之间的空间连通。
横移座1与托座2之间设有减振囊,减振囊包括呈一体结构并相互连通的第一接触部61、第二接触部63、连通部62及缓冲部64。第一接触部61填充于限位罩21、横移座1顶部、托座2底部及升降块3外壁构成的空间内,第一接触部61为弹性材质;第二接触部63填充于多个减振槽12内,第二接触部63与减振槽12底部及侧壁接触的部分为非弹性材质并且两者粘连,第二接触部63顶部为弹性材质;连通部62设于连通腔14内,其为弹性材质或非弹性材质;缓冲部64设于减振腔13内,缓冲部64为弹性材质。
减振囊内充满减振液体,减振液体可以是硅油、矿物油、合成油或水,弹性材质可以是硅胶或橡胶等。缓冲部64下方的减振腔13内设有多个隔振板65,多个隔振板65之间以及隔振板65与减振腔13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互不接触,每个隔振板65底部均匀竖直设有多个弹簧伸缩杆66,弹簧伸缩杆66内设有阻尼器,弹簧伸缩杆66底端与减振腔13底部连接。
减振囊在其自身弹性下具有收缩趋势,挤压其内部减振液体通过连通部62流入第一接触部61及第二接触部63,并且,在弹簧伸缩杆66的弹力下,隔振板65向上顶升减振囊进一步使减振液体充入第一接触部61和第二接触部63,第一接触部61膨胀紧贴托座2及升降块3外侧壁,第二接触部63顶部膨胀紧贴升降块3在升降槽11侧壁上的部分,限位罩21避免第一接触部61向外膨胀。
两升降块3下滑、托座2下降时,第二接触部63顶部外露的部分以及第一接触部61受到挤压,减振液体被挤入缓冲部64,缓冲部64进行适应性膨胀,隔振板65下滑;两升降块3上滑、托座2上升时,第二接触部63顶部不与升降块3接触的部分向外膨胀,第一接触部61膨胀以保持与托座2及升降块3贴合,减振液体由缓冲部64充入第一接触部61和第二接触部63,缓冲部64进行适应性收缩,隔振板65上升。
牵引电机400高速运转,托座2及升降块3振动,振动由第一接触部61和第二接触部63传入减振液体中,减振液体吸收和分散部分振动能量,实现减振,剩余部分振动传递至缓冲部64内,缓冲部64对应进行收缩,隔振板65在弹簧伸缩杆66的弹力下进行适应性升降保持与缓冲部64底部接触,缓冲部64收缩过程中以及弹簧伸缩杆66伸缩过程中,振动能量被消耗,实现进一步减振。
第二减振组件5包括竖直设于升降槽11底部的多个弹簧拉杆51,弹簧拉杆51处于升降槽11两侧壁的中间,弹簧拉杆51顶端设有拉座52,拉座52上水平设有液压阻尼器53。两升降块3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位置与多个液压阻尼器53对应的滑槽31,滑槽31内壁呈与升降块3外侧壁斜面平行的斜面,液压阻尼器53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滑槽31内壁滑动接触的减振块54,减振块54与滑槽31内壁接触的面为与之适配的斜面。弹簧拉杆51在弹力下保持将拉座52向下拉动,拉座52带动液压阻尼器53保持向下运动,使液压阻尼器53两端的减振块54保持与滑槽31内壁接触。若驱动组件4与第二减振组件5之间可能存在运动干涉时,驱动组件4与第二减振组件5错位设置。
在牵引电机400高速运转时,振动传递至升降块3,设于两升降块3间的多个液压阻尼器53保持与升降块3的滑槽31接触,通过液压阻尼器53消耗振动,实现减振。升降块3进行升降时,在弹簧拉杆51的弹力下,液压阻尼器53两端的减振块54保持与滑槽31内壁接触,保证液压阻尼器53保持与两升降块3接触,保证第二减振组件5始终对升降块3减振。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转动第一手轮,使横移座1横移以调整牵引电机400在横向的位置,通过转动第二手轮,使两升降块3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托座2升降,调整牵引电机400在纵向的位置,使牵引电机400与中间齿轮箱300快速对中,操作简便快捷,对中作业效率高;
牵引电机400位置调整后,第一减振组件6及第二减振组件5始终保持对托座2及升降块3减振,牵引电机400在高速运转产生较大振动时,第一减振组件6及第二减振组件5具有的减振效果避免第一支座5022受到较大振动而摇晃和变形,避免牵引电机400发生轻微位移而导致其与中间齿轮箱300之间的传动结构受损,振动噪音也得到减小,第一支座5022受到的振动减小也使得其他结构和部件受到的振动减小,避免或减缓受到振动带来的结构变形,提高使用寿命及试验平台运转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验装置,设于主传动系统的牵引电机及中间齿轮箱侧部,包括:
变速机构,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并对其输出荷载调速调矩;
负载机构,作为负载与变速机构传动连接;
测量机构,测量中间齿轮箱的输入扭矩和输出扭矩;
支撑机构;
横移座,滑动设于支撑机构上;
升降槽,设于横移座顶面并且其两侧壁为对称的斜面;
两个升降块,分别滑动设于升降槽的两侧壁上;
托座,与两升降块顶部滑动连接并且供牵引电机固定放置;
第一减振组件,设于横移座上,包括:
减振腔,设于横移座内;
多个减振槽,设于升降槽的两侧壁上;
减振囊,设于托座与横移座之间且一部分位于减振腔及减振槽内;
减振液体,填充于减振囊内;
第二减振组件,设于升降槽内且与两升降块接触;
其中,所述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测量机构包括设于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输入端之间的输入扭矩测量组件以及设于中间齿轮箱与变速机构之间的输出扭矩测量组件;
所述支撑机构上转动设有与横移座螺纹配合的第一调节螺杆,两所述升降块之间设有调节间距的驱动组件;
所述减振腔内设有多个与减振囊接触的隔振板,所述隔振板底部与减振腔底部之间设有多个弹簧伸缩杆;
所述第一减振组件还包括设于托座底部边缘的限位罩,所述横移座上对应位置设有容纳限位罩升降的限位槽;所述减振囊包括呈一体结构并相互连通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及缓冲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填充于限位罩、横移座顶部、托座底部及升降块围合的空间内,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弹性材质,所述第二接触部填充于多个减振槽内,所述第二接触部与减振槽底部及侧壁粘连,所述第二接触部顶部为弹性材质,所述缓冲部设于减振腔内,所述缓冲部为弹性材质;
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包括竖直设于升降槽底部的多个弹簧拉杆,所述弹簧拉杆处于升降槽两侧壁的中间,所述弹簧拉杆顶端设有拉座,所述拉座上水平设有液压阻尼器,两所述升降块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位置与多个液压阻尼器对应的多个滑槽,所述滑槽内壁呈与升降槽侧壁平行的斜面,所述液压阻尼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滑槽内壁滑动接触的减振块,减振块与滑槽内壁接触的面为与之适配的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与两升降块之间设有同步组件,所述同步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托座底部的同步齿轮,两所述升降块顶部分别设有沿其滑动方向布置的齿条,两所述升降块顶部的齿条分别与同步齿轮两侧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两升降块内侧壁上的两个第一铰接座,两所述第一铰接座上分别铰接有两个撑杆,两所述第一铰接座之间设有两个第二铰接座,两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两侧分别与两第一铰接座的两撑杆端部铰接,两所述第二铰接座之间转动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第二调节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包括增速齿轮箱,所述增速齿轮箱内设有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及输出轴组件,所述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及输出轴组件均设有圆柱齿轮并且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输入轴组件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组件与负载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增速齿轮箱内还设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滤油器、油管、齿轮箱油泵及驱动齿轮箱油泵的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扭矩测量组件包括第一扭矩传感器,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两端分别连接有与牵引电机的输出端及中间齿轮箱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一膜片联轴器;所述输入扭矩测量组件还包括与中间齿轮箱螺栓连接的第一撑座,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撑座上,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两侧的第一撑座上分别设有中间支座,所述中间支座上设有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两端分别与深沟球轴承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扭矩测量组件包括第二扭矩传感器,所述第二扭矩传感器两端分别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以及变速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与第二扭矩传感器之间设有输出端固定轴组件,所述输出端固定轴组件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撑座,所述第二撑座上设有圆柱滚子轴承,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内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扭矩传感器法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机构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变速机构之间连接有第二膜片联轴器;该试验平台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底座,所述中间齿轮箱设于第一底座上;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于第一底座侧部基座上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与横移座滑动连接的第一支座、支撑负载机构的第二支座及支撑输出扭矩测量组件的第三支座;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将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之间罩住的第一保护罩、将中间齿轮箱输出端罩住的第二保护罩、将中间齿轮箱输出端与变速机构之间罩住的第三保护罩以及将变速机构与负载机构之间罩住的第四保护罩。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齿轮箱两侧分别具有一个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中间齿轮箱两侧对称设有两组试验装置,两组所述试验装置的位置与中间齿轮箱两侧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配合,两组所述试验装置分别与中间齿轮箱两侧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传动连接。
CN202410164334.6A 2024-02-05 2024-02-05 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 Active CN1177054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64334.6A CN117705443B (zh) 2024-02-05 2024-02-05 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64334.6A CN117705443B (zh) 2024-02-05 2024-02-05 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05443A CN117705443A (zh) 2024-03-15
CN117705443B true CN117705443B (zh) 2024-04-19

Family

ID=90159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64334.6A Active CN117705443B (zh) 2024-02-05 2024-02-05 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05443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8698A (en) * 1989-09-29 1991-05-28 Jaromir Tobias Motor vehicle vibration isolation support mounting system
JPH11125583A (ja) * 1997-10-23 1999-05-11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およびドライブトレーンの性能試験装置とトルク検出装置
CN205298481U (zh) * 2015-12-08 2016-06-08 资阳中车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机车车轴齿轮箱
CN207675441U (zh) * 2017-12-20 2018-07-31 广州宜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后桥试运行检测装置
CN108918144A (zh) * 2018-05-16 2018-11-30 常州市瑞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车轴齿轮箱轮对轴箱轴承试验装置
CN110940516A (zh) * 2018-09-25 2020-03-31 吉测(苏州)测试系统有限公司 测试具有车辆传动系统扭矩传递部件的测试对象的测试台
CN210774723U (zh) * 2019-10-30 2020-06-16 南通常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台架
CN113280071A (zh) * 2021-04-09 2021-08-20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自馈能汽车悬架阻尼器
CN113418699A (zh) * 2021-08-24 2021-09-21 江苏凯博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滚轮架减速机适应性测试装置
CN113432871A (zh) * 2021-07-27 2021-09-24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动车组齿轮箱轴承游隙振动耐久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CN114394150A (zh) * 2022-02-07 2022-04-26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集成减振系统的汽车线控转向执行器
CN114858381A (zh) * 2022-04-26 2022-08-05 石家庄铁道大学 高速列车齿轮箱高频激振试验台
DE102021123875A1 (de) * 2021-09-15 2023-03-3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für einen Lenkgetriebeprüfstand und Lenkgetriebeprüfsta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1556B2 (en) * 2005-11-03 2008-12-09 Chip Ganassi Racing Teams, Inc. Test system for dynamically analyzing a vehicle under simulated road condition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8698A (en) * 1989-09-29 1991-05-28 Jaromir Tobias Motor vehicle vibration isolation support mounting system
JPH11125583A (ja) * 1997-10-23 1999-05-11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およびドライブトレーンの性能試験装置とトルク検出装置
CN205298481U (zh) * 2015-12-08 2016-06-08 资阳中车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机车车轴齿轮箱
CN207675441U (zh) * 2017-12-20 2018-07-31 广州宜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后桥试运行检测装置
CN108918144A (zh) * 2018-05-16 2018-11-30 常州市瑞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车轴齿轮箱轮对轴箱轴承试验装置
CN110940516A (zh) * 2018-09-25 2020-03-31 吉测(苏州)测试系统有限公司 测试具有车辆传动系统扭矩传递部件的测试对象的测试台
CN210774723U (zh) * 2019-10-30 2020-06-16 南通常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台架
CN113280071A (zh) * 2021-04-09 2021-08-20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自馈能汽车悬架阻尼器
CN113432871A (zh) * 2021-07-27 2021-09-24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动车组齿轮箱轴承游隙振动耐久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CN113418699A (zh) * 2021-08-24 2021-09-21 江苏凯博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滚轮架减速机适应性测试装置
DE102021123875A1 (de) * 2021-09-15 2023-03-3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für einen Lenkgetriebeprüfstand und Lenkgetriebeprüfstand
CN114394150A (zh) * 2022-02-07 2022-04-26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集成减振系统的汽车线控转向执行器
CN114858381A (zh) * 2022-04-26 2022-08-05 石家庄铁道大学 高速列车齿轮箱高频激振试验台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地铁探伤机车轮对驱动装置的设计开发;罗晓龙等;技术与市场;20220331;第29卷(第3期);第74-7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05443A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2350B (zh) 中置式汽车底盘电力测功机
CN101750176A (zh) 自动对中汽车底盘电力测功机
CN117705443B (zh) 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
CN214456644U (zh) 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装置
CN101852685A (zh) 轨道车辆传动试验装置
CN102680198A (zh) 电梯缓冲器试验设备
CN201488878U (zh) 轨道车辆轮盘制动试验机
CN111398819A (zh) 一种商用车和乘用车动力系统电磁兼容通用加载测试系统
CN202614492U (zh) 电梯缓冲器试验设备
CN202344124U (zh) 滑轮式气缸平衡机构
CN215262430U (zh) 一种检测油量对减速机齿轮箱温升影响的实验装置
CN113653610B (zh) 风力发电设备的振动抑制装置
CN201697791U (zh) 轨道车辆传动试验装置
CN213398615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风量测量装置
CN209370386U (zh) 一种下折皮带滑台模组
CN210452633U (zh) 一种机械设备维修用具有减震功能的维修平台
CN209919837U (zh) 一种机电设备维修减震工作台
CN113432871A (zh) 动车组齿轮箱轴承游隙振动耐久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CN211619870U (zh) 一种高空作业车坑洞保护装置
CN205662279U (zh) 一种双驱动电动绞盘
CN210774705U (zh) 一种多功能发动机测试台架
CN216483997U (zh) 一种轨道车辆动车轮对加载跑合试验装置
CN111332906A (zh) 一种无基坑电梯用具有隔震结构的底板
CN220230506U (zh) 一种抗摔水平仪机芯防护装置
CN215435121U (zh) 一种精密机械加工用缓冲性能高的液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