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94931A - 心脏内超声探头 - Google Patents

心脏内超声探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94931A
CN117694931A CN202311817302.3A CN202311817302A CN117694931A CN 117694931 A CN117694931 A CN 117694931A CN 202311817302 A CN202311817302 A CN 202311817302A CN 117694931 A CN117694931 A CN 117694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rotating rod
bending wire
distal end
flexible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173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远
朱志浩
宋威
司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173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949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94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49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心脏内超声探头,包括:柔性导管;超声换能器,设置于柔性导管的远端;操作机构,安装于柔性导管的近端,操作机构包括机架、第一调弯丝、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转动连接于机架的第一转动杆,以及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机架的第一滑动件,第一方向平行于柔性导管的长度方向,第一转动杆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一螺旋部,第一滑动件与第一螺旋部插接配合;第一调弯丝的近端固定于第一滑动件,第一调弯丝的远端伸入柔性导管,且固定于柔性导管的远端内壁;第一转动杆被配置为绕第一方向转动,以通过第一螺旋部带动第一滑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该心脏内超声探头能简化调节柔性导管远端朝向时所需用的结构,装配难度和制造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心脏内超声探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心脏内超声探头。
背景技术
心腔内超声(ICE)是指将微型的超声换能器安装在柔性导管的尖端,再经外周血管(静脉)送至心腔,换能器发射声波,然后将接受到的回波经计算机处理后形成超声图像,可提供心腔内解剖结构的高分辨率实时影像,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状态。通常,心脏内超声探头包括柔性导管,以及连接于柔性导管近端的操作机构,通过操控操作机构,实现柔性导管远端朝向的调整,以使超声换能器能够朝向不同区域。然而,相关技术中,此类装置在调节柔性导管远端朝向时,需要设置的部件众多,结构较为复杂,导致装配难度和制造成本都较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心脏内超声探头,能够简化调节柔性导管远端朝向时所需用的结构,使其更加简单,装配难度和制造成本更低。
一种心脏内超声探头,包括:
柔性导管;
超声换能器,设置于所述柔性导管的远端;以及
操作机构,安装于所述柔性导管的近端,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机架、第一调弯丝、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的第一转动杆,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机架的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柔性导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一螺旋部,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一螺旋部插接配合;所述第一调弯丝的近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调弯丝的远端伸入所述柔性导管,且固定于所述柔性导管的远端内壁;
所述第一转动杆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一螺旋部带动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螺旋部为凹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周面的螺旋槽,所述第一插接部为凸块,所述凸块插入所述螺旋槽;
或者,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螺旋部为凸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周面的螺旋凸起,所述第一插接部为凹槽,所述螺旋凸起插入所述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第二调弯丝、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的第二转动杆,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机架的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二螺旋部,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螺旋部插接配合;所述第二调弯丝的近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调弯丝的远端伸入所述柔性导管,且所述第二调弯丝的远端和所述第一调弯丝的远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柔性导管的远端内壁的对侧区域;
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杆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反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部与所述第二螺旋部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杆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同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第一齿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一齿轮,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均位于所述第一齿圈内部,且啮合于所述第一齿圈的内壁,所述第一齿圈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杆同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套,所述第一转动杆包括锁定部,所述锁定套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间切换;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锁定套抱紧所述锁定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锁定套与所述锁定部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旋钮与推动件,所述推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机架,且所述推动件螺纹连接于所述锁定旋钮,所述锁定旋钮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所述推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推动所述锁定套靠近所述锁定部,直至所述锁定套套设并抱紧于所述锁定部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套上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锁定部的内腔,在所述锁定套逐渐靠近所述锁定部的方向上,所述内腔和所述锁定部沿第二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锁定套,所述推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与所述锁定套解除连接时,所述弹性件能够通过回弹力驱动所述锁定套与所述锁定部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移动件、限位套与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移动件均连接于所述锁定套,所述限位套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移动件能够推动所述锁定套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直至所述锁定套套设并抱紧于所述锁定部的外部,所述移动件在所述弹性件回弹力作用下弹性抵接于所述限位套;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移动件能够推动所述锁定套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限位套对所述移动件的抵持,所述锁定套在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与所述锁定部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第三调弯丝、第四调弯丝、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的第三转动杆和第四转动杆,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机架的第三滑动件和第四滑动件,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三螺旋部,所述第四转动杆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四螺旋部,所述第三滑动件与所述第三螺旋部插接配合,所述第四滑动件与所述第四螺旋部插接配合;所述第三调弯丝的近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滑动件,所述第三调弯丝的远端伸入所述柔性导管,所述第四调弯丝的近端固定于所述第四滑动件,所述第四调弯丝的远端伸入所述柔性导管;所述第三调弯丝的远端和所述第四调弯丝的远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柔性导管的远端内壁的对侧区域;所述第三转动杆与所述第四转动杆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三滑动件和所述第四滑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反向移动;
所述第三调弯丝的远端和所述第四调弯丝的远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二调弯丝的远端和所述第一调弯丝的远端的连线相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部与所述第二螺旋部的旋向相同,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杆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反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一齿轮,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杆反向转动。
上述心脏内超声探头,在柔性导管的远端设置有超声换能器,当柔性导管伸入患者体内待测位置,超声换能器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超声检查。操作机构安装于柔性导管近端,操作机构中,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于机架,第一转动杆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一螺旋部。当第一转动杆绕第一方向转动时,其外周面上的第一螺旋部也会一起转动。由于第一滑动件与第一螺旋部插接配合,且第一滑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机架,那么当第一螺旋部转动时,第一滑动件会被带动而沿第一方向滑动,从而带动近端与之固定的第一调弯丝沿第一方向移动。由于第一调弯丝远端伸入柔性导管,且固定于柔性导管的远端内壁,那么当第一调弯丝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将会拉动或推动柔性导管的远端内壁,使柔性导管的远端产生弯曲,从而调整柔性导管远端的朝向,使设置于此处的超声换能器的朝向也因此改变,从而能够对不同方位进行超声检查。在上述结构中,仅需让第一调弯丝的远端固定于柔性导管的远端内壁,将滑动配合于机架的第一滑动件固定于第一调弯丝的近端,并在第一转动杆上设置与第一滑动件插接配合的第一螺旋部,便能调整柔性导管远端的朝向,进而调整超声换能器的朝向,部件数量较少,整体结构也较为简单,装配难度和制造成本都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心脏内超声探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心脏内超声探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心脏内超声探头的柔性导管处于不同弯曲朝向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操作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操作机构中机架、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操作机构中机架、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第一调弯丝和第二调弯丝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操作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操作机构的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操作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三转动杆与第四转动杆等部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操作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锁定组件中的限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锁定组件中的锯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锁定组件中的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柔性导管;110、超声换能器;200、操作机构;210、机架;211、第一支座;2111、第一滑槽;2112、第二滑槽;2113、第一分体座;2114、第二分体座;212、第二支座;213、第一中心轴;214、第二中心轴;2151、第一轴承;2152、第二轴承;2153、第三轴承;2154、第四轴承;221、第一调弯丝;222、第二调弯丝;230、第一转动杆;231、第一螺旋部;232、锁定部;240、第二转动杆;241、第二螺旋部;250、第一滑动件;251、第一插接部;260、第二滑动件;261、第二插接部;271、第一齿圈;272、第一齿轮;273、第二齿轮;274、第一调弯旋钮;281、第三转动杆;282、第四转动杆;283、第二齿圈;284、第三齿轮;285、第四齿轮;286、第二调弯旋钮;310、锁定套;320、锁定旋钮;330、推动件;340、弹性件;350、压块;360、安装套;410、第一垫块;420、第二垫块;510、移动件;511、第一限位槽;512、第二限位槽;520、限位套;521、凸筋;530、锯齿件;531、滑块;532、锯齿部;533、缺口槽;540、推杆;550、按钮;561、第一斜块;562、第二斜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与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心脏内超声探头包括柔性导管100、超声换能器110与操作机构200,超声换能器110设置于柔性导管100的远端,操作机构200安装于柔性导管100的近端。参阅图2至图4,操作机构200包括机架210、第一调弯丝221、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转动连接于机架210的第一转动杆230,以及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机架210的第一滑动件250,第一方向平行于柔性导管100的长度方向。第一转动杆230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一螺旋部231,第一滑动件250与第一螺旋部231插接配合。第一调弯丝221的近端固定于第一滑动件250,第一调弯丝221的远端伸入柔性导管100,且固定于柔性导管100的远端内壁。第一转动杆230被配置为绕第一方向转动,以通过第一螺旋部231带动第一滑动件250沿第一方向移动。
上述心脏内超声探头,在柔性导管100的远端设置有超声换能器110,当柔性导管100伸入患者体内待测位置,超声换能器110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超声检查。操作机构200安装于柔性导管100近端,操作机构200中,第一转动杆230转动连接于机架210,第一转动杆230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一螺旋部231。当第一转动杆230绕第一方向转动时,其外周面上的第一螺旋部231也会一起转动。由于第一滑动件250与第一螺旋部231插接配合,且第一滑动件250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机架210,那么当第一螺旋部231转动时,第一滑动件250会被带动而沿第一方向滑动,从而带动与之固定的第一调弯丝221沿第一方向移动。由于第一调弯丝221远端伸入柔性导管100,且固定于柔性导管100的远端内壁,那么当第一调弯丝22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将会拉动或推动柔性导管100的远端内壁,使柔性导管100的远端产生弯曲,从而调整柔性导管100远端的朝向,使设置于此处的超声换能器110的朝向也因此改变,从而能够对不同方位进行超声检查。在上述结构中,仅需让第一调弯丝221的远端固定于柔性导管100的远端内壁,将滑动配合于机架210的第一滑动件250固定于第一调弯丝221的近端,并在第一转动杆230上设置与第一滑动件250插接配合的第一螺旋部231,便能调整柔性导管100远端的朝向,进而调整超声换能器110的朝向,部件数量较少,整体结构也较为简单,装配难度和制造成本都更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是指背离操作者的一端,“近端”是指靠近操作者的一端。
参阅图1与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超声换能器110通过热熔焊接的方式安装于柔性导管100的远端端面。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超声换能器110包括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声头,外壳通过热熔焊接的方式安装于柔性导管100的远端端面。声头用于发射超声波,声头发射的超声波透过外壳到达组织。
在一些实施例中,声头通过卡接、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于外壳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声头也可以和外壳一体成型。具体地,外壳成型好后,将声头置于外壳内,然后朝外壳内灌胶,待液体胶固化后,即可将声头和外壳连为一体。
参阅图1与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导管100的远端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环,第一调弯丝221的远端伸入柔性导管100,且固定于金属环。
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250包括第一插接部251,第一螺旋部231为凹设于第一转动杆230的外周面的螺旋槽,第一插接部251为凸块,凸块插入螺旋槽。
具体地,机架210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2111,第一滑动件250滑动安装于第一滑槽2111内,且能够在第一滑槽2111内沿第一方向往复滑动。第一调弯丝221的近端绑扎固定于第一滑动件250。第一插接部251为尖端呈圆弧面的凸块,该凸块插入螺旋槽内,则当第一转动杆230绕第一方向转动时,螺旋槽的槽壁会抵持于该凸块,从而带动第一滑动件250沿第一方向移动,实现对第一调弯丝221的拉动或推动。
或者,参阅图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250包括第一插接部251,第一螺旋部231为凸设于第一转动杆230的外周面的螺旋凸起,第一插接部251为凹槽,螺旋凸起插入凹槽。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心脏内超声探头在初始状态下,以第一螺旋部231上和第一滑动件250插接的位置为插接位置,该插接位置和第一螺旋部231沿第一方向中间位置的间距,不超过第一螺旋部231沿第一方向长度的10%。“第一螺旋部231沿第一方向长度”是指第一螺旋部231的首端和尾端沿第一方向的间距。如此设置,可以让第一转动杆230转动时第一滑动件250具有更加充足的前进和后退行程,从而对第一调弯丝221的拉动或推动幅度更大,调弯幅度也会更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心脏内超声探头在初始状态下,上述的插接位置和第一螺旋部231沿第一方向的中间位置重合。此时,第一转动杆230转动时第一滑动件250的前进和后退行程最大,调弯幅度也最大。
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机构200还包括第二调弯丝222、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转动连接于机架210的第二转动杆240,以及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机架210的第二滑动件260。第二转动杆240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二螺旋部241,第二滑动件260与第二螺旋部241插接配合。第二调弯丝222的近端固定于第二滑动件260,第二调弯丝222的远端伸入柔性导管100,且第二调弯丝222的远端和第一调弯丝221的远端分别固定于柔性导管100的远端内壁的对侧区域。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被配置为绕第一方向转动,以使第一滑动件250和第二滑动件260沿第一方向反向移动。
具体地,第二滑动件260包括第二插接部261,第二插接部261和第二螺旋部241插接配合。第二转动杆240、第二滑动件260、第二调弯丝222之间的连接结构与第一转动杆230、第一滑动件250与第一调弯丝221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调弯丝222的远端和第一调弯丝221的远端在柔性导管100的远端内壁上的固定位置。当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转动,使得第一滑动件250和第二滑动件260沿第一方向反向移动时,第二调弯丝222和第一调弯丝221也将反向移动。由于第二调弯丝222的远端和第一调弯丝221的远端分别固定于柔性导管100的远端内壁的对侧区域,那么当第二调弯丝222和第一调弯丝221二者中,其中一个拉动柔性导管100的远端,另一个推动柔性导管100的远端,可以使柔性导管100的远端更易于按所需的弯曲方向弯折,弯折难度更低。
参阅图5、图6与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210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支座211、第二支座212与第一中心轴213,第一支座211、第二支座212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或者,二者卡接固定,或者,二者一体成型为一个整体。第一中心轴213依次穿过第一支座211与第二支座212,且与第一支座211和第二支座212二者固定。第一支座211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2111和第二滑槽2112,第一滑动件250滑动安装于第一滑槽2111内,第二滑动件260滑动安装于第二滑槽2112内。第一转动杆230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2151转动连接于第一支座211,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2152转动连接于第二支座212。类似地,第二转动杆240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2153转动连接于第一支座211,另一端通过第四轴承2154转动连接于第二支座212。
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螺旋部231与第二螺旋部241的旋向相反,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被配置为绕第一方向同向转动。
具体地,第一螺旋部231与第二螺旋部241二者中,其中一个为左旋,另一个为右旋。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二者的转动方向相同,那么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旋部231与第二螺旋部241将会分别带动第一滑动件250和第二滑动件260沿第一方向反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二调弯丝222和第一调弯丝221的反向移动。
参阅图4、图5与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机构200包括第一齿圈271、套设于第一转动杆230的第一齿轮272,以及套设于第二转动杆240的第二齿轮273,第一齿轮272与第二齿轮273均位于第一齿圈271内部,且啮合于第一齿圈271的内壁,第一齿圈271被配置为绕第一方向转动,以带动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同向转动。
具体地,操作机构200包括第一调弯旋钮274,其套设于第一齿圈271的外部,且二者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为一个整体。第一齿圈271的内壁上全部区域设有轮齿,或者,也可以仅在部分区域设置轮齿,轮齿和第一齿轮272、第二齿轮273啮合。第一齿轮272与第一转动杆230通过键连接,或者通过胶水粘接,以使二者能够同步转动;类似的,第二齿轮273与第二转动杆240通过键连接,或者通过胶水粘接,以使二者能够同步转动。或者,第一齿轮272与第一转动杆230也可以直接一体成型;类似地,第二齿轮273与第二转动杆240也可以直接一体成型。当转动第一调弯旋钮274,第一齿圈271随之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272、第二齿轮273同步同向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同向转动。如此,只需转动第一调弯旋钮274,便能实现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的同步驱动,而无需单独驱动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能简化结构,使操作更加方便。
参阅图4至图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螺旋部231与第二螺旋部241的旋向相同,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被配置为绕第一方向反向转动。
具体地,第一螺旋部231与第二螺旋部241二者均为左旋或右旋。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二者的转动方向相反,那么旋向相同的第一螺旋部231与第二螺旋部241将会分别带动第一滑动件250和第二滑动件260沿第一方向反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二调弯丝222和第一调弯丝221的反向移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机构200包括套设于第一转动杆230的第一齿轮272,以及套设于第二转动杆240的第二齿轮273,第一齿轮272与第二齿轮273啮合,第一齿轮272被配置为绕第一方向转动,以带动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反向转动。
本实施例中,省略了第一齿圈271,直接将动力施加于第一齿轮272上,通过第一齿轮272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273反向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反向转动。
参阅图4、图5与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机构200包括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包括锁定套310,第一转动杆230包括锁定部232,锁定套310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间切换;锁定状态下,锁定套310抱紧锁定部232,解锁状态下,锁定套310与锁定部232分离。
具体地,第一转动杆230的端部形成锁定部232,锁定套310能够沿第一方向靠近锁定部232,使锁定部232插入锁定套310内并被抱紧,抑制第一转动杆230的转动,从而抑制连接于第一转动杆230的第一齿轮272的转动,那么与第一齿轮272啮合的第一齿圈271,以及与第一齿圈271啮合的第二齿轮273均无法转动,与第二齿轮273连接的第二转动杆240也将无法转动。如此,便能实现对第一转动杆230和第二转动杆240的转动锁定,使得第二调弯丝222和第一调弯丝221稳定地保持在当前位置,超声换能器110也稳定地保持在当前朝向。因此,在完成对超声换能器的朝向调节后,便可以切换至锁定状态,当需要再次调整超声换能器110的朝向时,再切换至解锁状态。
参阅图4、图5与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组件包括锁定旋钮320与推动件330,推动件330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机架210,且推动件330螺纹连接于锁定旋钮320,锁定旋钮320被配置为绕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推动件330沿第一方向推动锁定套310靠近锁定部232,直至锁定套310套设并抱紧于锁定部232的外部。
具体地,锁定旋钮320套设于推动件330的外部,且二者螺纹连接。机架210还包括第二中心轴214,第二中心轴214固定连接于第二支座212背离第一支座211的一侧,推动件330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第二中心轴214。第二中心轴214为方形轴,推动件330套设于第二中心轴214外部,因此,推动件330绕第一方向的转动被抑制,锁定旋钮320绕第一方向转动时,推动件330将会沿第一方向移动。锁定套310上固定连接有压块350,当锁定旋钮320绕第一方向转动,使得推动件330沿第一方向靠近压块350,直至抵接于压块350时,会推动压块350,进而推动与压块350连接的锁定套310逐渐靠近锁定部232,从而使锁定部232伸入锁定套310,并被锁定套310抱紧锁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210中,第一支座211、第二支座212、第一中心轴213与第二中心轴214一体成型为一个整体。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设置驱动件,通过驱动件驱动推动件330沿第一方向靠近压块350。
参阅图4、图5与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套310上具有用于容纳锁定部232的内腔,在锁定套310逐渐靠近锁定部232的方向上,锁定套310的内腔和锁定部232沿第二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具体地,锁定套310靠近锁定部232的一端具有供锁定部232插入的开口,锁定部232呈锥形,对应地锁定套310的内腔也呈锥形,二者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即为径向尺寸。将锁定套310的内腔和锁定部232设置为上述渐变形状,可以便于锁定部232插入锁定套310内,并在锁定套310继续移动后实现对锁定部232的抱紧锁定。在其他实施例中,锁定部232和锁定套310的内腔也可以设置为棱台形。
优选地,锁定套310用于容纳锁定部232的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橡胶或硅胶等材质制成的缓冲垫。或者,锁定部232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或硅胶等材质制成的缓冲垫。随着锁定套310逐渐朝锁定部232移动,锁定部232伸入锁定套310内,缓冲垫抵接于锁定部232,以限制第一转动杆230的转动。通过设置缓冲垫,可以增大锁定套310和锁定部23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锁定状态更加稳定可靠。
参阅图4、图5与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组件包括弹性件340,弹性件340连接于锁定套310,推动件330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与锁定套310解除连接时,弹性件340能够通过回弹力驱动锁定套310与锁定部232分离。
具体地,第二支座212背离第一支座21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套360,锁定套310安装于安装套360内,且能在安装套360内沿第一方向滑动。弹性件340套设于锁定套310的外部,且弹性件340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轴承2152,另一端固定于锁定套310。当锁定套310逐渐朝锁定部232移动时,弹性件340逐渐被压缩。当反向转动锁定旋钮320,使推动件330反向移动至和压块350分离时,推动件330与锁定套310解除连接,在弹性件340的回弹力驱动下,锁定套310会反向移动复位,使锁定部232从锁定套310内脱出,不再被锁定套310抱紧锁定,以迅速切换至解锁状态。如此,只需反向转动锁定旋钮320,便能通过弹性件340的回弹力实现自动解锁,操作更加方便,且解锁效率更高。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将推动件330固定于锁定套310,直接通过推动件330带动锁定套310反向移动复位而解锁。
参阅图5,以及图14至图17,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组件包括移动件510、限位套520与弹性件340,弹性件340和移动件510均连接于锁定套310,限位套520连接于机架210,解锁状态下,移动件510能够推动锁定套310沿第一方向移动,直至锁定套310套设并抱紧于锁定部232的外部,移动件510在弹性件340回弹力作用下弹性抵接于限位套520;锁定状态下,移动件510能够推动锁定套310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解除限位套520对移动件510的抵持,锁定套310在弹性件340的回弹力作用下与锁定部232分离。
具体地,限位套520直接或间接固定于机架210,例如,限位套520固定于机架210中的第二支座212。本实施例中,锁定套310、锁定部232、安装套360与弹性件340之间的连接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驱动锁定套310移动的方式。本实施例中,借鉴了“圆珠笔”结构,解锁状态下,让移动件510沿第一方向靠近锁定套310移动,并推动锁定套310一起移动,便能实现锁定,在弹性件340的回弹力驱动下,移动件510弹性抵持于限位套520,以将移动件510限位于当前位置。此时,再次推动移动件510,便能解除限位套520对移动件510的抵持限位,在弹性件340的回弹力驱动下,锁定套310将会远离锁定部232,与锁定部232分离。如此,只需让移动件510朝靠近锁定套310的方向移动,即可实现解锁或锁定的切换,操作较为方便。
参阅图14至图1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组件包括锯齿件530,移动件510和锁定套310固定连接,锯齿件530位于移动件510背离锁定套310的一侧。限位套520套设于移动件510和锯齿件530外部,限位套520的内壁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凸筋521。锯齿件53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块531,以及和滑块531连为一体且呈锯齿状的锯齿部532,还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缺口槽533。移动件510的外周面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贯通的第一限位槽511,以及连通于第一限位槽511的锯齿状的第二限位槽512。凸筋521卡于缺口槽533内,以使锯齿件530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限位套520滑动。第一状态下,凸筋521卡于缺口槽533和第一限位槽511内,当锯齿件530沿第一方向靠近锁定套310,移动件510被锯齿件530推动而靠近限位套520,以使凸筋521退出第一限位槽511。与此同时,锁定套310靠近并抱紧锁定部232。锯齿部532上的斜面和第二限位槽512的槽壁中的斜面配合,使得移动件510绕第一方向转动至凸筋521伸入第二限位槽512内。在弹性件340的回弹力作用下,第二限位槽512的槽壁将会抵接于凸筋521的端部,以将移动件510和锁定套310限位于当前位置,使得锁定套310能够稳定地抱紧锁定部232。第二状态下,再次使锯齿件530沿第一方向靠近锁定套310移动,以使凸筋521退出第二限位槽512,在锯齿部532和移动件510的斜面配合作用下,移动件510再次绕第一方向转动,直至凸筋521同时卡入相邻的缺口槽533和第一限位槽511内。与此同时,在弹性件340的回弹力驱动下,锁定套310远离锁定部232直至与锁定部232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杆540和锯齿件530固定连接,通过推动推杆540实现解锁和锁定状态的切换。
参阅图18,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按钮550,按钮550上连接有第一斜块561,锯齿件530上连接有第二斜块562,第一斜块561与第二斜块562斜面配合。按钮550的推动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当推动按钮550,通过第一斜块561与第二斜块562的斜面配合,使得锯齿件530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实现解锁和锁定状态的切换。
参阅图4、图5与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机构200还包括第三调弯丝、第四调弯丝、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转动连接于机架210的第三转动杆281和第四转动杆282,以及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机架210的第三滑动件和第四滑动件,第三转动杆281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三螺旋部,第四转动杆282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四螺旋部,第三滑动件与第三螺旋部插接配合,第四滑动件与第四螺旋部插接配合;第三调弯丝的近端固定于第三滑动件,第三调弯丝的远端伸入柔性导管100,第四调弯丝的近端固定于第四滑动件,第四调弯丝的远端伸入柔性导管100;第三调弯丝的远端和第四调弯丝的远端分别固定于柔性导管100的远端内壁的对侧区域;第三转动杆281与第四转动杆282被配置为绕第一方向转动,以使第三滑动件和第四滑动件沿第一方向反向移动。第三调弯丝的远端和第四调弯丝的远端的连线,与第二调弯丝222的远端和第一调弯丝221的远端的连线相交。
参阅图1、图2与图13,具体地,在第一调弯旋钮274和锁定旋钮320之间设置有第二调弯旋钮286,第二调弯旋钮286套设固定于第二齿圈283外部,第二齿圈283内设置有与其啮合的第三齿轮284和第四齿轮285。第三齿轮284套设固定于第三转动杆281的外部,第四齿轮285套设固定于第四转动杆282的外部。当转动第二调弯旋钮286,便能使第二齿圈283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284和第四齿轮285同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动杆281和第四转动杆282同向转动。第三螺旋部和第四螺旋部的螺旋旋向相反,因此能带动第三调弯丝与第四调弯丝反向移动。
本实施例相当于在图4所示实施例基础上增加了一组调弯丝,以及控制这组调弯丝移动的部件(两个转动杆、两个滑动件等部件),第三转动杆281与第四转动杆282二者对称分布于第一中心轴213两侧,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也对称分布于第一中心轴213两侧,且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二者的连线垂直于第三转动杆281与第四转动杆282二者的连线。如此,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第一支架211上的位置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第三调弯丝的远端和第四调弯丝的远端的连线,与第二调弯丝222的远端和第一调弯丝221的远端的连线相交。如此,便可以通过这两组调弯丝使得柔性导管100的远端能够朝不同方向弯曲,以满足超声换能器110不同的朝向需求。
参阅图1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座21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分体座2113和第二分体座2114,前述的第一转动杆230与第二转动杆240安装于第一分体座2113,第三转动杆281与第四转动杆282安装于第二分体座211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调弯丝的远端和第四调弯丝的远端的连线,与第二调弯丝222的远端和第一调弯丝221的远端的连线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如前述方式设置更多组调弯丝,以及控制调弯丝的部件,实现对柔性导管100的远端更多方向的弯曲。每组调弯丝的设置方式,以及每组调弯丝的控制结构与图4所示结构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弯旋钮274和操作机构200的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垫块410,第二调弯旋钮286和锁定旋钮320之间设置有第二垫块420。第一垫块410和第二垫块420选用橡胶或硅胶等材质制成,用以增大摩擦力,以免在未施加外力旋转第一调弯旋钮274或第二调弯旋钮286时,二者自己发生转动,使得超声换能器110的朝向调节更加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心脏内超声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脏内超声探头包括:
柔性导管(100);
超声换能器(110),设置于所述柔性导管(100)的远端;以及
操作机构(200),安装于所述柔性导管(100)的近端,所述操作机构(200)包括机架(210)、第一调弯丝(221)、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210)的第一转动杆(230),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机架(210)的第一滑动件(250),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柔性导管(10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转动杆(230)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一螺旋部(231),所述第一滑动件(250)与所述第一螺旋部(231)插接配合;所述第一调弯丝(221)的近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动件(250),所述第一调弯丝(221)的远端伸入所述柔性导管(100),且固定于所述柔性导管(100)的远端内壁;
所述第一转动杆(230)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一螺旋部(231)带动所述第一滑动件(25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脏内超声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250)包括第一插接部(251),所述第一螺旋部(231)为凹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杆(230)的外周面的螺旋槽,所述第一插接部(251)为凸块,所述凸块插入所述螺旋槽;
或者,所述第一滑动件(250)包括第一插接部(251),所述第一螺旋部(231)为凸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杆(230)的外周面的螺旋凸起,所述第一插接部(251)为凹槽,所述螺旋凸起插入所述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脏内超声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200)还包括第二调弯丝(22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210)的第二转动杆(240),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机架(210)的第二滑动件(260),所述第二转动杆(240)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二螺旋部(241),所述第二滑动件(260)与所述第二螺旋部(241)插接配合;所述第二调弯丝(222)的近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动件(260),所述第二调弯丝(222)的远端伸入所述柔性导管(100),且所述第二调弯丝(222)的远端和所述第一调弯丝(221)的远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柔性导管(100)的远端内壁的对侧区域;
所述第一转动杆(230)与所述第二转动杆(240)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滑动件(250)和所述第二滑动件(260)沿所述第一方向反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脏内超声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部(231)与所述第二螺旋部(241)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转动杆(230)与所述第二转动杆(240)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同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脏内超声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200)包括第一齿圈(271)、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杆(230)的第一齿轮(272),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杆(240)的第二齿轮(273),所述第一齿轮(272)与所述第二齿轮(273)均位于所述第一齿圈(271)内部,且啮合于所述第一齿圈(271)的内壁,所述第一齿圈(271)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230)与所述第二转动杆(240)同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心脏内超声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200)包括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套(310),所述第一转动杆(230)包括锁定部(232),所述锁定套(310)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间切换;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锁定套(310)抱紧所述锁定部(232),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锁定套(310)与所述锁定部(232)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心脏内超声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旋钮(320)与推动件(330),所述推动件(330)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机架(210),且所述推动件(330)螺纹连接于所述锁定旋钮(320),所述锁定旋钮(320)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所述推动件(330)沿所述第一方向推动所述锁定套(310)靠近所述锁定部(232),直至所述锁定套(310)套设并抱紧于所述锁定部(232)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脏内超声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套(310)上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锁定部(232)的内腔,在所述锁定套(310)逐渐靠近所述锁定部(232)的方向上,所述内腔和所述锁定部(232)沿第二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脏内超声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弹性件(340),所述弹性件(340)连接于所述锁定套(310),所述推动件(33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与所述锁定套(310) 解除连接时,所述弹性件(340)能够通过回弹力驱动所述锁定套(310)与所述锁定部(232)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心脏内超声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移动件(510)、限位套(520)与弹性件(340),所述弹性件(340)和所述移动件(510)均连接于所述锁定套(310),所述限位套(520)连接于所述机架(210),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移动件(510)能够推动所述锁定套(31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直至所述锁定套(310)套设并抱紧于所述锁定部(232)的外部,所述移动件(510)在所述弹性件(340)回弹力作用下弹性抵接于所述限位套(520);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移动件(510)能够推动所述锁定套(31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限位套(520)对所述移动件(510)的抵持,所述锁定套(310)在所述弹性件(340)的回弹力作用下与所述锁定部(232)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脏内超声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200)还包括第三调弯丝、第四调弯丝、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210)的第三转动杆(281)和第四转动杆(282),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机架(210)的第三滑动件和第四滑动件,所述第三转动杆(281)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三螺旋部,所述第四转动杆(282)的外周面上螺旋环绕地设置有第四螺旋部,所述第三滑动件与所述第三螺旋部插接配合,所述第四滑动件与所述第四螺旋部插接配合;所述第三调弯丝的近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滑动件,所述第三调弯丝的远端伸入所述柔性导管(100),所述第四调弯丝的近端固定于所述第四滑动件,所述第四调弯丝的远端伸入所述柔性导管(100);所述第三调弯丝的远端和所述第四调弯丝的远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柔性导管(100)的远端内壁的对侧区域;所述第三转动杆(281)与所述第四转动杆(282)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三滑动件和所述第四滑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反向移动;
所述第三调弯丝的远端和所述第四调弯丝的远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二调弯丝(222)的远端和所述第一调弯丝(221)的远端的连线相交。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脏内超声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部(231)与所述第二螺旋部(241)的旋向相同,所述第一转动杆(230)与所述第二转动杆(240)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反向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心脏内超声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200)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杆(230)的第一齿轮(272),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杆(240)的第二齿轮(273),所述第一齿轮(272)与所述第二齿轮(273)啮合,所述第一齿轮(272)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230)与所述第二转动杆(240)反向转动。
CN202311817302.3A 2023-12-26 2023-12-26 心脏内超声探头 Pending CN1176949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17302.3A CN117694931A (zh) 2023-12-26 2023-12-26 心脏内超声探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17302.3A CN117694931A (zh) 2023-12-26 2023-12-26 心脏内超声探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94931A true CN117694931A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45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17302.3A Pending CN117694931A (zh) 2023-12-26 2023-12-26 心脏内超声探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9493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203511B2 (en) Core needle biopsy device
US6814727B2 (en) Automatic/manual longitudinal position translator and rotary drive system for catheters
US20170340351A1 (en) Flexible trocar assembly for surgical circular stapling devices
JP4277470B2 (ja) 電気機械式駆動装置と組み合わせて使う組織ステープル留め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JP2002522105A5 (zh)
US20160317181A1 (en) Material removal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CN115363649B (zh) 一种柔性手术器械及其器械驱动装置
CN113599040B (zh) 一种介入支架输送器的前端后释放机构、输送器及使用方法
WO2021189688A9 (zh) 活检装置及其击发解锁机构、取样行程调整机构和上弦击发方法
CN117694931A (zh) 心脏内超声探头
JP2020516421A (ja) 生検用針
CN210055951U (zh) 一种双模探头3d扫描装置
CN112043336A (zh) 一种自动吻合器
CN115137426A (zh) 电动外科器械
CN221083668U (zh) 介入式超声装置
CN116327285A (zh) 软组织固定手术器械
CN116035658B (zh) 组合式夹持驱动机构及外科器械
US11564691B2 (en) Powered circular stapling device
CN115300056A (zh) 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
CN116831667A (zh) 一种外科吻合器
CN111053586A (zh) 一种吻合器复位助力机构及吻合器
CN114795514A (zh) 一种具有滑动机构的乳腺定位针
CN116570318A (zh) 管腔内医学成像装置
CN116085396A (zh) 离合器、医疗驱动装置及血管内超声诊断仪
CN111374726A (zh) 一种用于外科器械的端部执行器驱动装置及外科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