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83668U - 介入式超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入式超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83668U
CN221083668U CN202321923407.2U CN202321923407U CN221083668U CN 221083668 U CN221083668 U CN 221083668U CN 202321923407 U CN202321923407 U CN 202321923407U CN 221083668 U CN221083668 U CN 221083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axial direction
sub
inner tub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234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英男
赵昆
冒鹏志
陈端端
王林林
吕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mai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mai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mai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mai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234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83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83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83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介入式超声装置,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探头组件、导管组件以及手柄组件;探头组件包括多个分探头,各分探头之间相互独立运动;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壳体以及设置在手柄壳体上的滑动机构和旋转机构;各分探头穿设过导管组件并与滑动机构和旋转机构连接,滑动机构选择性地控制各分探头分别沿轴向移动,旋转机构选择性地控制各分探头分别沿手柄组件的周向转动。由于探头组件包括多个能够分别独立运动的分探头,且滑动机构可控制各分探头沿轴向移动、旋转机构可控制各分探头在周向转动,故该介入式超声装置可控制各分探头完成组织内不同部位的同时成像或监测,从而获得高准确性的监测数据和高精度的显像。

Description

介入式超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介入式超声装置。
背景技术
心腔内超声是一种新兴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其采用微创介入的方式将装有微型超声换能器探头的导管通过血管置于心腔内部,发射并接收高频超声信号,实现对心脏解剖结构的实时成像、组织成分的测定、压力检测等,心腔内超声技术还可以依据算法监测生物组织的材料属性,或监测探头所在部位的压力等。
发明人发现:现有心腔内超声装置仅配置一个探头,当在临床中需要对患者多个部位进行实时显像、监测等时,探头需要在某一部位完成操作后,移动至下一部位,这两个操作之间存在时间差,不同部位的成像或监测数据不是在同一时刻或同一心动周期时刻获得的,这可能会干扰对需要高精度显像的判断。此外,如若使用多个单探头心腔内超声装置同时进行实时显像和监测,则会因为多个单探头心腔内超声装置同时介入人体而导致操作难度增大、繁琐。故现有心腔内超声装置存在无法有效实现不同部位的同时成像或监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式超声装置,能够有效实现不同部位的同时成像或监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介入式超声装置,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探头组件、导管组件以及手柄组件;所述探头组件包括多个分探头,各所述分探头之间相互独立运动;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壳体以及可相对于所述手柄壳体移动的滑动机构和旋转机构;各所述分探头穿设过所述导管组件并与所述滑动机构和所述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滑动机构选择性地控制所有所述分探头中的一个沿所述轴向移动,所述旋转机构选择性地控制所有所述分探头中的一个沿所述手柄组件的周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探头组件包括多个能够分别独立运动的分探头,且滑动机构可控制各分探头沿轴向移动、旋转机构可控制各分探头在周向转动,故该介入式超声装置可控制各分探头在同一时间完成不同部位的成像或监测、且不增加操作难度和繁琐度,从而获得高准确性的监测数据和高精度的显像,有效实现不同部位的同时成像或监测。
另外,所述手柄壳体上设置有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通信连接;所述分探头包括探头头部和内管,所述探头头部与所述内管的远端相连,所述内管的近端穿设过所述导管组件、并分别与所述滑动机构和所述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探头头部内设置有超声收发组件,用于产生超声并收集组织的回波;所述内管内设置有线缆;所述线缆的远端伸入所述探头头部内与所述超声收发组件连接、所述线缆的近端穿设过所述内管并伸入所述手柄壳体内与所述通信接口连接。这样,各分探头的探头头部内的超声收发组件用于根据预设的参数产生超声,并收集经过组织反射和/或折射的回波,然后通过线缆和手柄壳体上的通信接口,传递至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中,以获得介入式超声装置的监测数据和显像;并且,探头头部对超声收发组件起到支撑保护作用,内管对电线起到支撑保护作用,通信接口的设置能够便于该介入式超声装置与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的连接。
另外,所述探头头部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电磁元件;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上并经由引线与所述电磁元件电连接,各所述分探头被配置为在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电磁元件通电时相互吸引而依次连接为一体、并在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电磁元件断电时不再相互吸引而相互分离。这样,探头组件在组织内的介入过程中,各探头头部通过电磁元件依次连接为一体能够便于探头组件在血管内的输送和撤出,进入组织后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磁元件断电而使得各探头头部互相独立,以便于滑动机构和旋转机构控制各分探头移动至组织的不同位置,故电磁元件和控制开关使得各探头头部连接和分开的操作更加简单。
另外,所述手柄壳体上设置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滑槽,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多个滑动按钮;各所述滑动按钮可移动地设置于一个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对应的所述分探头的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内管在所述轴向相对于所述滑动按钮静止、并在所述周向相对于所述滑动按钮可转动。这样,各滑动按钮可分别通过对应的内管控制对应的分探头轴向移动,且不干涉内管的转动,使得各分探头轴向移动的操作过程更加简单。
另外,所述内管的近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套设在所述内管上;所述滑动按钮上设置有卡接,且所述卡扣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卡接保持相对静止、沿所述周向可相对于所述卡接转动。这样,通过卡扣与卡接的配合,即可将内管轴向固定在滑动按钮上、且相对于滑动按钮可在周向转动,使得内管与滑动按钮之间的结构更加简单。
另外,所述卡扣为套筒,所述套筒包括基部和两个限位部,所述基部呈中空管状,两个所述限位部呈环形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两端,所述限位部的内径与所述基部的内径相同,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基部的外径;所述卡接为设置于所述滑动按钮上的槽部,所述槽部的形状与所述套筒的形状相匹配,并且在所述轴向上,所述槽部的尺寸与所述套筒的尺寸相匹配,在垂直所述轴向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槽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套筒的尺寸。这样,套筒与卡接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完成内管与滑动按钮之间的安装,使得内管与滑动按钮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简单。
另外,所述基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内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内管内的所述线缆的近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手柄壳体内以与所述通信接口电连接。这样,通过简单的开口设计,便于内管内的线缆的近端与手柄壳体上的通信接口地连接。
另外,所述卡扣为轴承,所述卡接为与所述轴承形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凹槽固定连接。这样,卡扣设置为常见的轴承结构无需额外设计卡扣的结构,从而有利于卡扣的标准化。
另外,各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轴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滑动按钮还包括连接部,所述卡接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且各所述连接部的至少部分根据对应所述内管的位置和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的位置在垂直所述轴向的平面内布置。这样,各第一滑槽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使得各滑动按钮延伸至手柄壳体外的一侧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进而使得介入式超声装置的操作更加便捷;各连接部在垂直于轴向的平面内交错布置,以便于适配各内管的位置,避免相互干涉。
另外,各所述滑动按钮上设置有卡锁部,各所述第一滑槽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卡锁部与所述配合部适配,使得所述滑动按钮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在可滑动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切换。这样,能够提高各滑动按钮操作的可靠性,以避免误操作推动滑动按钮时对组织造成的损伤,从而大大提高了该介入式超声装置操作的安全性。
另外,所述卡锁部包括支撑柱、悬臂、卡钩以及弹性件;所述配合部为沿所述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体上、并横贯所述第一滑槽的多个卡槽;所述支撑柱自所述滑动按钮沿垂直所述轴向的径向方向凸伸;所述悬臂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并包括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支撑柱一侧的延伸部和位于所述支撑柱另一侧的按压部;所述卡钩自所述延伸部朝靠近所述卡槽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卡槽适配,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一端,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按压部与所述滑动按钮;所述卡钩被配置为:在所述按压部被外力压下时,所述延伸部翘起并带动所述卡钩离开所述卡槽而使得所述滑动按钮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处于可滑动状态;在所述按压部不再受外力按压时,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不再翘起,并带动所述卡钩卡入所述卡槽而使得所述滑动按钮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处于锁定状态。这样,通过上述类似于“跷板(杠杆)”的卡锁部结构,使得滑动按钮相对于第一滑槽的解锁过程更加简单,且滑动按钮相对于第一滑槽的锁定过程是由弹性件提供回弹力而自动锁合的,进而使得卡锁部相对于卡槽的锁定过程更加便捷。
另外,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探头旋钮部件、转动调节开关部件以及多个与各所述内管传动连接的从动部件;所述探头旋钮部件和所述转动调节开关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上,各所述从动部件均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内;所述转动调节开关部件与所述探头旋钮部件连接并选择性地将所述探头旋钮部件与所有所述从动部件中的一个耦合,以在所述探头旋钮部件的带动下、经由所述从动部件驱动对应的所述内管带动对应的所述探头头部转动。这样,转动调节开关部件可控制探头旋钮部件与各分探头中的一个传动连接,以带动该分探头沿周向转动至期望的姿态,使得探头组件的各分探头使用一套旋转机构,即无需给每个分探头配备独立的旋转驱动件,进而使得各分探头的旋转操作过程更加简单,结构设计简单化、轻量化。
另外,所述手柄壳体上设置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转动调节开关部件包括调节部和连接件,所述调节部可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且一端延伸至所述手柄壳体外、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套设在所述探头旋钮部件内,使得所述探头旋钮部件相对于所述转轴在所述轴向固定、在所述周向可转动。这样,操作人员仅需沿第二滑槽推动调节部即可通过连接件控制探头旋钮部件与各分探头中的一个选择性地传动连接,使得该操作过程更加简单。
另外,所述探头旋钮部件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手柄壳体的近端外部的旋钮外壳和传动部;所述旋钮外壳内设置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环状滑槽,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连接轴与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两端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环状滑槽内,且所述环状滑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适配的内齿,使得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轴向可移动连接于所述旋钮外壳内、且在所述周向相对于所述旋钮外壳固定;所述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二齿轮内,使得所述第二齿轮相对于所述转轴在所述轴向固定、在所述周向可转动。
另外,各所述从动部件分别包括过渡齿轮组和固定设置在各所述内管的近端上的第三齿轮;各所述过渡齿轮组分别包括第二连接轴与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轴两端的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随所述调节部选择性地与所有所述第四齿轮中的一个耦合、且各所述第四齿轮在垂直所述轴向的平面内错位设置,各所述第五齿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三齿轮耦合。这样,相比于其他传动结构,齿轮传动具有传动精度高、传动过程平稳以及结构紧凑的优势。
另外,所述导管组件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内管的外管,所述外管的近端与所述手柄壳体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远端上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各所述内管均从所述外管的近端延伸至所述外管的远端、并分别通过所述封盖上对应的所述通孔后伸出所述外管的远端。这样,外管能够对各分探头的内管起到束缚作用,以便于更好地送入和撤出各分探头。并且,介入式超声装置不工作时,外管还能对各分探头的内管起到保护作用。
另外,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探头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内管的直径;各所述通孔处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结构,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内管上以阻止组织内的血液流入到所述手柄壳体内;或者,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探头头部的直径、且大于所述内管的直径;所述外管的近端靠近所述手柄壳体的远端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以阻止组织内的血液流入到所述手柄壳体内。
另外,介入式超声装置还包括柔性薄膜,所述柔性薄膜可移除地包裹所述探头组件和至少所述导管组件远端的外周,以束缚所述探头组件,抑制各所述分探头在体内输送时产生晃动。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探头组件的各分探头连接为一体的介入式超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探头组件的各分探头互相分离的介入式超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超声装置的探头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超声装置的探头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超声装置的手柄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超声装置的手柄组件近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超声装置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超声装置的套筒与滑动按钮的槽部的结构及装配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超声装置的各滑动按钮中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超声装置的滑动按钮上的卡锁部与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超声装置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超声装置的第四齿轮沿轴向观察时的分布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超声装置的探头组件和导管组件上包裹有的柔性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超声装置以一种术式进入时在心脏内工作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式超声装置以另一种术式进入时在心脏内工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开设”、“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轴向A”是指从远端至近端的方向或者从近端至远端的方向,即轴向A非单向。“周向B”是指以沿轴向A延伸的直线为轴线的转动方向,同样,周向B非单向。并且,近端是指介入式超声装置的各部件上靠近操作者、远离患者的一端,远端是指介入式超声装置的各部件上远离操作者、靠近患者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入式超声装置,参见图1和图2,包括沿轴向A由远及近依次设置的探头组件10、导管组件30以及手柄组件20;探头组件10包括多个分探头110,各分探头110之间可相互独立地运动;手柄组件20包括手柄壳体210以及设置在手柄壳体210上的滑动机构220和旋转机构230;各分探头110穿设过导管组件30并与滑动机构220和旋转机构230连接,滑动机构220选择性地控制所有分探头110中的一个沿轴向A移动,旋转机构230选择性地控制所有分探头110中的一个沿手柄组件20的周向B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探头组件10包括多个能够分别独立运动的分探头110,且滑动机构220可控制各分探头110沿轴向A移动、旋转机构230可控制各分探头110在周向B转动,故该介入式超声装置可控制各分探头110分别以各自期望的位姿指向各个目标位置,并在同一时间完成不同部位的成像或监测、且不增加操作难度和繁琐度,从而获得高准确性的监测数据和高精度的显像,有效实现不同部位的同时成像或监测。
具体地,分探头11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三个、四个及以上,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中,是以探头组件10包括三个分探头110为例示出介入式超声装置的结构。
参见图3,分探头110包括探头头部111和内管112,探头头部111与内管112的远端相连,内管112的近端穿设过导管组件30、并分别与滑动机构220和旋转机构230连接。
各探头头部111可以为使用线性相控阵列的2D平面成像、使用机械旋转线性相控阵列的3D立体成像和使用矩阵相控阵列的4D实时立体成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探头头部111内设置有超声收发组件1111,用于根据预设的参数产生超声,并收集经过组织反射和/或折射的回波。手柄壳体210上设置有通信接口(图中未示出),用于与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通信连接;内管112内设置有线缆1121;线缆1121的远端伸入探头头部111内与超声收发组件1111连接、线缆1121的近端穿设过内管112并伸入手柄壳体210内与通信接口连接,且通过通信接口与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通信连接,以将超声收发组件1111收集的回波信号传递至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中。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对回波信号做进一步的处理,再将处理后的回波信号传输至外部显示装置上,以完成超声显像或检测数据显示。这样,各分探头110的探头头部111内的超声收发组件1111产生超声,并收集回波,回波信息通过线缆1121传递至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以做进一步的处理,然后在外部的显示装置上完成超声显像或检测数据显示。
具体地,超声收发组件1111包括超声发射电路、回波接受电路以及换能器阵列,且超声发射电路、回波接受电路与换能器阵列电连接。换能器阵列用于根据逆压电效应受超声发射电路的激励波形激励而产生超声波,并根据压电效应将组织的回波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回波接受电路对电信号进行例如滤波、调幅、AD转换等的初步处理,并通过线缆1121和手柄壳体210上的通信接口传输至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中。需说明的是,通信接口的设计能够便于该介入式超声装置与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通信连接,且通信接口可以是有线通信接口,例如COM通信接口,USB A通信接口、USB type-c通信接口等,通信接口还可以是无线通信接口,例如NFC、Wifi、ZigBee、蓝牙、红外等,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上设置有与通信接口适配的结构,其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线缆1121为通信线缆,例如串口/并口数据线,杜邦线,光纤等,用于实现超声收发组件1111与通信接口之间通信连接。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线缆1121还可以为复合线,即既用于信息传输又用于电能传输。通信接口同时还可以作为电能传输接口。在本实施例中,探头头部111的壳体材质可以为镍钛合金、镍铝合金、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简称PTFE)等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的材质中的一种或多种。而内管112的材质可以为可为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简称PEEK)、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简称PTFE)等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柔韧性、延展性,且受挤压不易破坏的柔性材质。其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探头头部111的外表形状可以设置为圆柱、圆台、圆锥、长方体等任意形状。优选的,为避免探头头部111的边和角刺伤组织,探头头部111的边角处做圆弧过渡处理。如图4所示,探头头部111为柱状。
进一步,探头头部111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电磁元件1112,用于与另一探头头部111的相对端互相吸引进而使所有探头头部111连接。手柄组件20还包括控制开关(图中未示出),控制开关设置于手柄壳体210上并经由引线与电磁元件1112电连接,各分探头110被配置为在控制开关控制电磁元件1112通电时因电磁元件1112之间相互吸引而连接为一体、并在控制开关控制电磁元件1112断电时因电磁元件1112之间不再相互吸引而相互分离。这样,由于分探头110是通过血管输送到组织内的,将探头头部111有秩序的排列便于探头头部111在血管内的移动。探头组件10在组织内的介入过程中,各探头头部111通过电磁元件1112依次连接为一体能够便于探头组件10在血管内的输送和撤出,防止各分探头110之间产生干涉;进入组织后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磁元件1112断电而使得各探头头部111互相独立,以便于滑动机构220和旋转机构230控制各分探头110运动至期望的位姿,故探头组件10在人体内的输送过程更加便捷。另一方面,通过电磁元件1112通电和断电实现电磁元件1112之间的吸引和分离,使得电磁元件1112和控制开关对各探头头部111连接和分开的操作更加简单。
具体地,以分探头110的数量设置为三个进行示例性说明,参见图3、图4,探头头部111为三个,即第一探头头部,第二探头头部和第三探头头部。三者是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探头头部位于最远端,第三探头头部位于最近端。相应地,连接探头头部111的内管112的长度不同。具体参见图4,从探头组件10的远端到近端,各探头头部111的内管112的长度依次减小。第一探头头部的近端设有第一电磁元件,第二探头头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电磁元件、第三电磁元件,第三探头头部的远端设有第四电磁元件。四个电磁元件1112通过诸如焊接、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探头头部111的端面,与电磁元件1112电连接的引线依次通过探头头部111的内腔、内管112延伸至手柄组件20,并与控制开关以及电源电连接。这里的电源可以为外部电源,例如市电,可以为内置电源,例如化学电池。控制开关可以为按压式开关、滑动式开关、触摸式开关等,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再次参见图3,探头头部111的轴向尺寸L1范围可以设置为10mm-30mm,示范性地,可以为10mm、15mm、21.3mm、30mm等。另外,探头头部111径向的最大尺寸d1设置为小于5mm,示范性地,可以为4.9mm、3mm、2.1mm、0.5mm等。这样,探头头部111的尺寸设置在上述尺寸范围能使得各分探头110更加小巧,从而便于在体内输送,且适合不同体形,使得该介入式超声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
参见图5和图6,滑动机构220包括多个滑动按钮221;手柄壳体210上设置有沿轴向A延伸的多个第一滑槽211;各滑动按钮221可移动地设置于一个对应的第一滑槽211,并与对应的分探头110的内管112连接,且内管112在轴向A相对于滑动按钮221静止、并在周向B相对于滑动按钮221可转动。这样,各滑动按钮221可分别通过对应的内管112控制对应的分探头110在轴向A移动,且不干涉内管112的转动,使得各分探头110的操作过程更加简单。
具体地,内管112在与滑动按钮221对应的位置固设有卡扣,卡扣套设在内管112上;滑动按钮221上设置有卡接,且卡扣在轴向A上与卡接保持相对静止、在周向B上可相对于卡接转动。这样,通过卡扣与卡接的配合,即可使内管112在轴向A上随滑动按钮221的移动而移动、且使内管112不会随探头旋钮部件231转动而转动,使得内管112与滑动按钮221、探头旋钮部件231之间的结构更加简单。
本实施例对卡扣和卡接的具体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卡扣具体可以为轴承、套筒等,卡接为与卡扣适配的结构。参见图7和图8,示范性地,卡扣为具有中空结构的套筒1122、且包括基部1122a和两个限位部1122b,基部1122a呈中空管状,两个限位部1122b呈环形且分别设置在基部1122a的两端,限位部1122b的内径与基部1122a的内径相同,限位部1122b的外径大于基部1122a的外径,使得套筒1122整体上呈“哑铃”状。卡接为设置于滑动按钮221上的槽部2211,槽部2211的形状与套筒1122的形状相匹配,并且在轴向A上的尺寸与套筒1122的尺寸相匹配,在垂直于轴向A上的尺寸稍大于套筒1122的尺寸。如此,套筒1122可以容纳于槽部2211内、且可沿周向B相对于槽部2211转动,但是不能在轴向A上窜动。这样,套筒1122与卡接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完成内管112与滑动按钮221之间的安装,使得内管112与滑动按钮221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简单。在其他替代性实施例中,卡扣为轴承,优选,选择圆锥滚子轴承、角接触球轴承、交叉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或调心滚子轴承;卡接为与轴承形状相匹配的凹槽。轴承的内圈与内管112固定连接,轴承的外圈与凹槽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参见图8,基部1122a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122a1,内管112上设置有与第一开口1122a1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开口(图中未示出),内管112内的线缆1121的近端依次穿过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1122a1延伸至手柄壳体210内以与通信接口连接,并通过通信接口与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电连接。这样,通过简单的开口设计,能够便于内管112内的线缆1121与手柄壳体210上通信接口的连接。本实施例对第一开口1122a1和第二开口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设置为矩形、圆形,三角形等,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
进一步地,参见图5和图9,各第一滑槽211沿轴向A依次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各滑动按钮221的卡接设置在手柄壳体210内与各分探头110的内管112对应的位置。这样,各第一滑槽211沿轴向A依次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使得各滑动按钮221延伸至手柄壳体210外的一侧沿轴向A依次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进而使得介入式超声装置的操作更加便捷;且各滑动按钮221的卡接在垂直轴向A的平面内错位设置,以便于适配各内管112的位置,避免相互干涉。为了使卡接能在垂直轴向A的平面内错位设置,滑动按钮221还包括连接部2213,卡接设置于连接部2213上。每个连接部2213的至少部分根据对应的内管112的位置和对应的第一滑槽211的位置在垂直轴向A的平面内布置。
具体地,参见图4和图9,最远端的第一探头头部对应的第一内管位于中间,第二探头头部对应的第二内管位于下侧和第三探头头部对应的第三内管位于上侧(图4中所示位置)。所有的第一滑槽211沿第一内管的轴线布置。相应地,各滑动按钮221上的连接部2213的布置方式也不相同。例如,与第一内管对应的第一连接部对称设置在第一滑动按钮上,且高度相较于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较小;与第二内管对应的第二连接部偏置在第二滑动按钮上,且更偏向于左侧;与第三内管对应的第三连接部偏置在第三滑动按钮上,且更偏向于右侧。即,第一连接部呈直线形结构,而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呈倒L形结构。如此,以使得各滑动按钮221上设置有卡接的一侧对应于各分探头110的内管112的位置在垂直轴向A的平面内错位设置。
进一步,各滑动按钮221上设置有卡锁部2212,各第一滑槽211上设置有配合部,卡锁部2212与配合部适配,使得滑动按钮221相对于第一滑槽211在可滑动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切换。这样,能够提高各滑动按钮221操作的可靠性,以避免误操作推动滑动按钮221时对组织造成的损伤,从而大大提高了该介入式超声装置操作的安全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0和图11,卡锁部2212包括支撑柱2212a、悬臂2212b、卡钩2212c以及弹性件2212d;配合部为沿轴向A依次间隔设置在手柄壳体210上、并横贯第一滑槽211的多个卡槽212。支撑柱2212a自滑动按钮221沿垂直轴向A的径向C方向凸伸,且可以在第一滑槽211中移动;悬臂2212b设置在支撑柱2212a的顶端、并包括在轴向A上位于支撑柱2212a远侧的延伸部2212b1和位于支撑柱2212a近侧的按压部2212b2;卡钩2212c自延伸部2212b1朝靠近卡槽212的方向延伸、且与卡槽212适配;弹性件2212d设置在按压部2212b2一端,且弹性件2212d的两端分别抵接按压部2212b2与滑动按钮221;卡钩2212c被配置为:在按压部2212b2被外力压下时,延伸部2212b1翘起并带动卡钩2212c离开卡槽212而使得滑动按钮221相对于第一滑槽211处于可滑动状态;在按压部2212b2不再受外力按压时,延伸部2212b1在弹性件2212d的回弹力作用下不再翘起,并带动卡钩2212c卡入卡槽212而使得滑动按钮221相对于第一滑槽211处于锁定状态。这样,通过上述类似于“跷板(杠杆)”的卡锁部2212结构,使得滑动按钮221相对于第一滑槽211的解锁过程更加简单,且滑动按钮221相对于第一滑槽211的锁定过程是由弹性件2212d提供回弹力而自动锁合的,进而使得卡锁部2212相对于卡槽212的锁定过程更加便捷。
进一步,支撑柱2212a与悬臂2212b之间可通过转轴结构转动连接,也可以固定连接。并且,当支撑柱2212a与悬臂2212b固定连接时,支撑柱2212a与悬臂2212b由例如塑料、橡胶等能发生一定形变能力的材质制成。此外,弹性件2212d可以为弹簧、弹片等结构,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212d设置为弹簧。
优选地,按压部2212b2远离第一滑槽211的侧面上也可设置有多个突起2212b21,且突起2212b21具体可以为条状、点状、块状等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这样,操作人员按压悬臂2212b的按压部2212b2时,多个突起2212b21的设置能够提高按压部2212b2上的摩擦力,减少因为手滑等问题而产生的误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操作该介入式超声装置的可靠性。
参见图12和图13,旋转机构230包括探头旋钮部件231、转动调节开关部件232以及多个与各内管112传动连接的从动部件233。探头旋钮部件231和转动调节开关部件232分别设置于手柄壳体210,各从动部件233均设置于手柄壳体210内。且探头旋钮部件231用于接受外部的力矩,例如操作者手动旋转,以通过一从动部件233将该力矩传递给对应的一内管112。转动调节开关部件232与探头旋钮部件231连接并选择性地将探头旋钮部件231与所有从动部件233中的一个耦合,以在探头旋钮部件231的带动下、经由从动部件233驱动对应的内管112带动对应的探头头部111转动。这样,转动调节开关部件232可控制探头旋钮部件231与所有分探头110中的一个传动连接,以带动该分探头110沿周向B转动至期望的姿态,使得探头组件10的分探头110使用一套旋转机构230,即无需给每个分探头110配备独立的旋转驱动件,进而使得分探头110的旋转操作过程更加简单,结构设计简单化、轻量化。
具体地,探头旋钮部件231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手柄壳体210的近端外部的旋钮外壳2311,旋钮外壳2311内设置有沿轴向A延伸的环状滑槽2311a。探头旋钮部件231还包括传动部2312,传动部2312包括第一连接轴2312a,第一齿轮2312b和第二齿轮2312c;第一齿轮2312b和第二齿轮2312c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轴2312a两端,且同轴布置,第一齿轮2312b设置于环状滑槽2311a内,且可与环状滑槽2311a轴向相对移动,周向保持相对静止。例如,环状滑槽2311a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2312b适配的内齿,使得第一齿轮2312b在轴向A可移动连接于旋钮外壳2311内、且在周向B相对于旋钮外壳2311固定。第一连接轴2312a的两端可以以齿轮轴的形式固定在第一齿轮2312b和第二齿轮2312c的轴孔内,使得第一齿轮2312b、第二齿轮2312c相对于第一连接轴2312a在轴向A固定、在周向B可转动。替代性地,第一连接轴2312a的两端还可以固定在第一齿轮2312b、第二齿轮2312c的外侧面上。
手柄壳体210上设置有沿轴向A延伸的第二滑槽213。相应地,转动调节开关部件232包括调节部2321和连接件2322。调节部2321可移动连接于第二滑槽213内且一端延伸至手柄壳体210外侧、另一端与连接件2322固定连接;连接件2322的另一端设置有沿轴向A延伸的转轴2322a,转轴2322a套设在第二齿轮2312c内,使得第二齿轮2312c相对于转轴2322a在轴向A固定、在周向B可转动。例如,在转轴2322a与第二齿轮2312c之间设有圆锥滚子轴承。如此,转动调节开关部件232整体呈“L”形,调节部2321沿第二滑槽213滑动,通过连接件2322带动传动部2312沿轴向A移动并选择性地将探头旋钮部件231与一从动部件233耦合,以在探头旋钮部件231沿周向B转动时通过各从动部件233驱动各内管112带动对应的探头头部111转动。这样,操作人员仅需沿第二滑槽213推动调节部2321即可控制探头旋钮部件231与各分探头110选择性地传动连接,使得该操作过程更加简单。从动部件23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与分探头110的数量相同。每个从动部件233包括过渡齿轮组2331和固定设置在各内管112的近端上的第三齿轮2332;各过渡齿轮组2331分别包括轴向布置的第二连接轴2331a与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轴2331a两端的第四齿轮2331b和第五齿轮2331c;第二齿轮2312c随调节部2321选择性地与所有第四齿轮2331b中的一个耦合、且各第四齿轮2331b在垂直轴向A的平面内错位设置,各第五齿轮2331c分别与对应的第三齿轮2332耦合。示范性的,本实施例中,从动部件233为三个,即第一从动部件,第二从动部件和第三从动部件。其中,第一从动部件位于第二从动部件与第三从动部件之间,且位于第二从动部件与第三从动部件上方,第二从动部件位于第一从动部件、第三从动部件的左侧,第三从动部件位于第一从动部件、第二从动部件的右侧(从图13方向观察)。且第一从动部件与第一内管连接,第二从动部件与第二内管连接,第三从动部件与第三内管连接。这样,相比于其他传动结构,齿轮传动具有传动精度高、传动过程平稳以及结构紧凑的优势。
再次参见图1-图3,导管组件30包括中空的外管310,用于容纳内管112。外管310的近端与手柄壳体210的远端固定连接,外管310的远端上设置有封盖320;封盖32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21。内管112从外管310的近端延伸至外管310的远端,并且通过封盖320的通孔321后伸出外管310的远端。这样外管310能够对探头组件10起到束缚作用,通过血管送入和撤出各分探头110时,各内管112聚集在外管310内,不易周向B晃动,从而便于各分探头110的送入和撤出。
具体来说,通孔321的直径小于分探头110的探头头部111的直径,但是大于内管112的直径。此时,各分探头110不能被完全收纳在外管310内,探头头部111只能位于外管310的远端外侧。封盖320的通孔321设有第一密封结构,例如O形密封圈,第一密封结构套设在内管112上以阻止组织内的血液流入到手柄壳体210内。
在替代性示例中,通孔321的直径大于分探头110的探头头部111的直径,且大于内管112的直径。此时,各分探头110可以被收纳在外管310内。介入式超声装置不工作时,例如输送至人体或从人体撤出时,外管310还能对各分探头110起到保护作用。外管310的近端靠近手柄壳体210的远端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例如硅胶垫片,以阻止组织内的血液流入到手柄壳体210内。
在本实施例中,外管310的长度尺寸可以设置在0.5m-1.5m。示范性地,具体可以为0.5m、0.8m、1m、1.5m等,且一般在1m左右。另外,外管310的径向C尺寸可以设置为小于7mm。示范性地,具体可以为1mm、2.3mm、6mm等。外管310的厚度尺寸小于0.5mm。示范性地,具体可以为0.1mm、0.2mm、0.4mm等。外管310的径向C尺寸设置为上述尺寸范围能使得外管310占用更小的空间,进而使得介入式超声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以更好的通过血管送入和撤出组织。
外管310的材质可以为聚醚醚酮(英文poly-ether-ether-ketone,简称PEEK)、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简称PTFE)等柔性高分子材料,以保证其具备一定的弯曲性能。
进一步地,参见图14,介入式超声装置还包括柔性薄膜40,柔性薄膜40可移除地包裹在探头组件10和至少导管组件30远端的外周。这样,柔性薄膜40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对探头组件10的束缚作用,防止各分探头110通过血管送入组织内时产生晃动,便于探头组件10的输送。优选,柔性薄膜40设有易撕口,当探头组件10介入到组织内的目标位置后,从导管组件30的近端撕扯柔性薄膜40的易撕口,以解除柔性薄膜40对探头组件10的束缚。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薄膜40的厚度小于0.1mm。示范性地,可以为0.01mm、0.05mm、0.09mm等。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薄膜40的材质可以为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简称PEEK)、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简称PTFE)等柔性高分子材料。该介入式超声装置既可以进行人体组织内的数据监测和显像,也可以进行动物组织内的数据监测和显像。参见图15和图16,以下以人体心脏为例,对该介入式超声装置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介入之前,先将探头组件10调节至靠近导管组件30远端的位置,以防止探头组件10过于晃动。如图15所示,将导管组件30和探头组件10经房间隔穿刺后由右心房进入左心房W,到达目标位置后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各分探头110的电磁元件1112断电而失去吸引力,使得各分探头110分离,再分别通过滑动机构220控制各分探头110沿轴向A小范围移动、通过旋转机构230控制各分探头110沿周向B小范围转动,直至到达例如左心室X、腱索Y、二尖瓣Z等目标位置。之后可同时通过各分探头110内的探头头部111产生超声并收集回波信息,并在初步处理后传递至外部的处理装置,再经过深度处理后在显示装置上完成超声显像或数据监测。使用完成后,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各分探头110的电磁元件1112通电而产生吸引力,再通过滑动机构220和旋转机构230调整各分探头110,使得各分探头110依次连接为一体,然后撤出介入式超声装置即可。如图16所示,将导管组件30和探头组件10经动脉进入主动脉瓣V,到达目标位置后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各分探头110的电磁元件1112断电而使分探头110之间失去吸引力,进而各分探头110分离,再分别通过滑动机构220控制各分探头110沿轴向A小范围移动、通过旋转机构230控制各分探头110沿周向B小范围转动,直至以期望的姿态到达例如主动脉瓣V、左心室X、腱索Y、二尖瓣Z以及左心房W等目标位置。之后,超声装置即可按照上述的描述开始工作,并在完成后,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各分探头110的电磁元件1112通电而产生吸引力,再通过滑动机构220和旋转机构230调整各分探头110,使得各分探头110依次连接为一体,然后撤出介入式超声装置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主题名称”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的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探头组件、导管组件以及手柄组件;
所述探头组件包括多个分探头,各所述分探头之间相互独立运动;
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壳体以及可相对于所述手柄壳体移动的滑动机构和可相对于所述手柄壳体转动的旋转机构;
各所述分探头穿设过所述导管组件并与所述滑动机构和所述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滑动机构选择性地控制所有所述分探头中的一个沿所述轴向移动,所述旋转机构选择性地控制所有所述分探头中的一个沿所述手柄组件的周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壳体上设置有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信息处理设备通信连接;
所述分探头包括探头头部和内管,所述探头头部与所述内管的远端相连,所述内管的近端穿设过所述导管组件、并分别与所述滑动机构和所述旋转机构连接;
所述探头头部内设置有超声收发组件,用于产生超声并收集组织的回波;
所述内管内设置有线缆,所述线缆的远端伸入所述探头头部内与所述超声收发组件连接、所述线缆的近端穿设过所述内管并伸入所述手柄壳体内与所述通信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头部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电磁元件;
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上并经由引线与所述电磁元件电连接,各所述分探头被配置为在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电磁元件通电时相互吸引而连接为一体、并在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电磁元件断电时而相互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壳体上设置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滑槽,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多个滑动按钮;
各所述滑动按钮可移动地设置于一个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对应的所述分探头的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内管在所述轴向相对于所述滑动按钮静止、并在所述周向相对于所述滑动按钮可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近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套设在所述内管上;
所述滑动按钮上设置有卡接,且所述卡扣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卡接保持相对静止、沿所述周向可相对于所述卡接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为套筒,所述套筒包括基部和两个限位部,所述基部呈中空管状,两个所述限位部呈环形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两端,所述限位部的内径与所述基部的内径相同,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基部的外径;
所述卡接为设置于所述滑动按钮上的槽部,所述槽部的形状与所述套筒的形状相匹配,并且在所述轴向上,所述槽部的尺寸与所述套筒的尺寸相匹配,在垂直所述轴向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槽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套筒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内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内管内的所述线缆的近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手柄壳体内以与所述通信接口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为轴承,所述卡接为与所述轴承形状相匹配的凹槽;
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凹槽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轴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滑动按钮还包括连接部,所述卡接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且各所述连接部的至少部分根据对应所述内管的位置和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的位置在垂直所述轴向的平面内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滑动按钮上设置有卡锁部,各所述第一滑槽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卡锁部与所述配合部适配,使得所述滑动按钮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在可滑动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部包括支撑柱、悬臂、卡钩以及弹性件;所述配合部为沿所述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体上、并横贯所述第一滑槽的多个卡槽;
所述支撑柱自所述滑动按钮沿垂直所述轴向的径向方向凸伸;
所述悬臂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并包括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支撑柱一侧的延伸部和位于所述支撑柱另一侧的按压部;
所述卡钩自所述延伸部朝靠近所述卡槽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卡槽适配,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一端,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按压部与所述滑动按钮;
所述卡钩被配置为:在所述按压部被外力压下时,所述延伸部翘起并带动所述卡钩离开所述卡槽而使得所述滑动按钮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处于可滑动状态;在所述按压部不再受外力按压时,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不再翘起,并带动所述卡钩卡入所述卡槽而使得所述滑动按钮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处于锁定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探头旋钮部件、转动调节开关部件以及多个与各所述内管传动连接的从动部件;
所述探头旋钮部件和所述转动调节开关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各所述从动部件均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内;
所述转动调节开关部件与所述探头旋钮部件连接并选择性地将所述探头旋钮部件与所有所述从动部件中的一个耦合,以在所述探头旋钮部件的带动下、经由所述从动部件驱动对应的所述内管带动对应的所述探头头部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壳体上设置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转动调节开关部件包括调节部和连接件,所述调节部可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且一端延伸至所述手柄壳体外、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套设在所述探头旋钮部件内,使得所述探头旋钮部件相对于所述转轴在所述轴向固定、在所述周向可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旋钮部件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的近端外部的旋钮外壳和传动部;所述旋钮外壳内设置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环状滑槽,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连接轴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两端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环状滑槽内,且所述环状滑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适配的内齿,使得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轴向可移动连接于所述旋钮外壳内、且在所述周向相对于所述旋钮外壳固定;
所述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二齿轮内,使得所述第二齿轮相对于所述转轴在所述轴向固定、在所述周向可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从动部件分别包括过渡齿轮组和固定设置在各所述内管的近端上的第三齿轮;
各所述过渡齿轮组分别包括第二连接轴与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轴两端的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
所述第二齿轮随所述调节部选择性地与所有所述第四齿轮中的一个耦合、且各所述第四齿轮在垂直所述轴向的平面内错位设置,各所述第五齿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三齿轮耦合。
16.根据权利要求2-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组件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内管的外管;
所述外管的近端与所述手柄壳体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远端上设置有封盖;
所述封盖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各所述内管均从所述外管的近端延伸至所述外管的远端、并分别通过所述封盖上对应的所述通孔后伸出所述外管的远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探头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内管的直径;
各所述通孔处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结构,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内管上以阻止组织内的血液流入到所述手柄壳体内;或者,
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探头头部的直径、且大于所述内管的直径;
所述外管的近端靠近所述手柄壳体的远端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以阻止组织内的血液流入到所述手柄壳体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介入式超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薄膜,所述柔性薄膜可移除地包裹所述探头组件和至少所述导管组件远端的外周,以束缚所述探头组件,抑制各所述分探头在体内输送时产生晃动。
CN202321923407.2U 2023-07-20 2023-07-20 介入式超声装置 Active CN221083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3407.2U CN221083668U (zh) 2023-07-20 2023-07-20 介入式超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3407.2U CN221083668U (zh) 2023-07-20 2023-07-20 介入式超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83668U true CN221083668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02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23407.2U Active CN221083668U (zh) 2023-07-20 2023-07-20 介入式超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83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7713B2 (en) Ultrasound catheter with rotatable transducer
JP6661372B2 (ja) 往復型内部超音波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アセンブリ
US9579080B2 (en) Internal transducer assembly with slip ring
JP7351972B2 (ja) ワイヤレス管腔内撮像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AU2013371494B2 (en) Ultrasound transducer direction control
US10314560B2 (en) Over-the-wire ultrasound system
IL158653A (en) Expandable intra-body system and device
EP2941194B1 (en) Reciprocating ultrasound device
JP2020537560A (ja) 無線充電を使用する無線デジタル患者インタフェースモジュール
CN115363648A (zh) 一种柔性手术器械、柔性器械及其器械输送单元
CN221083668U (zh) 介入式超声装置
Zhang et al. Design of a novel biopsy capsule robot with anchoring function for intestinal tract
CN116983016A (zh) 介入式超声装置
CN118055740A (zh) 器械进给装置以及主轴装置在器械进给装置中的使用
CN221106150U (zh) 用于血管介入手术的支架递送装置及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
CN221106149U (zh) 用于血管介入手术的支架递送装置及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
CN116570318A (zh) 管腔内医学成像装置
CN215914869U (zh) 一种电机驱动的等离子电切镜
CN113893009B (zh) 双目立体电动旋转电切镜
CN113576650A (zh) 一种电机驱动的等离子电切镜
JP2006141809A (ja) 超音波診断医用カプセル及び超音波診断医用カプセ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