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00056A - 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00056A
CN115300056A CN202110525257.9A CN202110525257A CN115300056A CN 115300056 A CN115300056 A CN 115300056A CN 202110525257 A CN202110525257 A CN 202110525257A CN 115300056 A CN115300056 A CN 115300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
blade
pipe section
ball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52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立娜
刘殿臣
周丙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252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000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00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000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9Incision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8Accessories or related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367Details of actuation of instruments, e.g. relations between pushing buttons, or the like, and activation of the tool, working tip, or the like
    • A61B2017/00398Details of actuation of instruments, e.g. relations between pushing buttons, or the like, and activation of the tool, working tip, or the like using powered actuators, e.g. stepper motors, solenoi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外科手术器械领域。本发明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包括套管、多个击发球、推球件和刀片。套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可相对弯折的连接在一起,第一管段的管壁上设有沿套管的轴向延伸的条形槽。刀片和推球件分别沿轴向可移动地固定在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中,并且刀片从条形槽穿出,刀片的刀刃部位于第一管段的外部。多个击发球沿上述轴向排列在套管中,并夹在刀片和推球件之间。本发明通过击发球代替钢带作为击发力的传递者,降低甚至不存在钢带击发时的形变量,由此提高了刀片的切割行程精度,进而提高了手术精度。并且,本发明的击发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方向的摆头,适用性更强。

Description

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外科手术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例如吻合器的外科手术器械中,击发装置包括击发连接器和击发杆,击发连接器的远端与击发杆的近端连接,击发杆的远端设置刀片。击发连接器通过动力传递机构与触发器连接,触发器的运动带动击发连接器前后运动,进而带动击发杆前后运动,对被端部执行器夹住的人体组织进行切割。其中,击发杆为钢带,钢带的厚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以在端部执行器做左右摆头动作时,钢带能够左右弯折。
该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钢带击发时遇阻力容易发生形变,进而导致钢带的前后运动的行程不准确,从而降低钢带远端的刀片的切割行程精度。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何在保证击发装置可以摆头的情况下提高切割行程精度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包括套管、多个击发球、推球件和刀片;套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可相对弯折的连接在一起,第一管段的管壁上设有沿套管的轴向延伸的条形槽;刀片和推球件分别沿轴向可移动地固定在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中,并且刀片从条形槽穿出,刀片的刀刃部位于第一管段的外部;多个击发球沿轴向排列在套管中,并夹在刀片和推球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为内径相等的圆管,击发球与圆管的内壁相抵接。
根据本发明,还包括驱动刀片和击发球沿轴向向近侧移动的复位机构。
根据本发明,复位机构为位于套管中的拉回件,拉回件的两端分别与推球件和刀片相连;拉回件穿过击发球。
根据本发明,复位机构包括复位管、多个复位球和复位推球件;复位管与套管连接,复位管包括相连接的直管段和弯管段,直管段与套管平行,直管段包括可弯折的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并且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的连接处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连接处对齐,弯管段连通直管段的远端和套管的远端;复位推球件沿直管段的轴向可移动地固定在直管段中,并且复位推球件与推球件反向联动;多个复位球夹在刀片和复位推球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复位机构包括复位驱动件、复位齿条、复位齿轮和复位推块;复位驱动件位于套管外部,复位齿轮和复位推块位于第一管段中;复位推块抵接于刀片的远端,复位齿条的两端分别与复位推块和复位驱动件相连,复位齿轮位于复位推块的远侧,复位齿条与复位齿轮啮合并经复位齿轮向近侧弯折。
根据本发明,推球件的近端具有插接结构,该插接结构能够与外科手术器械的驱动杆的远端相插接,并在形成插接时带动推球件随驱动杆双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还包括转轴;推球件的近端旋合在转轴的远端,转轴的近端具有插接结构,该插接结构能够与外科手术器械的转动件的远端连接,并在形成连接时带动转轴随转动件双向转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由硬质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套管还包括相配合的万向接头,第一管段的近端和第二管段的远端通过相配合的万向接头连接;或者套管还包括弹性管,第一管段的近端和第二管段的远端通过弹性管连接;或者套管还包括弹性管和可弯折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套设在弹性管的外部,弹性管和固定组件均连接在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通过击发球代替钢带作为击发力的传递者,一方面降低甚至不存在击发时的形变量,由此提高了刀片的切割行程精度,进而提高了手术精度;另一方面可以适用于各种方向的摆头,适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击发装置位于初始状态;
图3为图1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击发装置位于击发状态;
图4为本发明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击发装置位于初始状态;
图5为图4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击发装置位于击发状态;
图6本发明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实施例三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击发装置位于初始状态;
图7为图6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击发装置位于击发状态;
图8本发明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实施例四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击发装置位于初始状态;
图9为图8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击发装置位于击发状态;
图10本发明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实施例五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击发装置位于初始状态;
图11为图10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击发装置位于初始状态,且与图10所示截面呈90°夹角,为沿从左到右截取的面;
图12为图10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击发装置位于击发状态;
图13为本发明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实施例六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击发装置位于初始状态;
图14为图13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击发装置位于击发状态;
图15为本发明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实施例七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击发装置位于初始状态;
图16为图15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击发装置位于击发状态;
图17为本发明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实施例八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击发装置位于初始状态,该图的纵截面为从左到右截取的面。
图18为本发明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的实施例九的纵截面示意图,其中击发装置位于初始状态,该图的纵截面为从左到右截取的面。
图2至图18仅为示意图,一些细节结构(比如螺纹)未示出。
【附图标记说明】
1:套管;2:击发球;3:推球件;4:转轴;5:刀片;6:第一管段;7:第二管段;8:第一万向接头;9:第二万向接头;10:轴向通孔;11:条形槽;12:底托;13:刀刃部;14:底托导块;15:第一管段导槽;16:推球件导块;17:第二管段导槽;18:转轴插接结构;19:推球件插接结构;20:第一环形件;21:第一球头;22:第二环形件;23:第二球头;24:过渡环形件;25:第一凹陷处;26:第二凹陷处;27:弹性管;28:固定组件;29:第一固定环;30:第二固定环;31:中间固定环;32:销钉;33:第一支脚;34:第二支脚;35:活动关节;36:球头;37:中间连接环;38:球槽;39:拉回件;40:复位驱动件;41:复位齿条;42:复位齿轮;43:复位推块;44:复位管;45:复位球;46:复位推球件;47:第一直管段;48:第二直管段;49:弯管段;50:波纹管;51:复位转轴;52: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如下描述以使用时距离操作者近的一端为“近”,以距离操作者远的一端为“远”。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该外壳手术器械可为包括吻合器在内的对人体组织进行夹持、切割、缝合的多种器械。而击发装置为用于对夹持的组织进行切割的装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击发装置包括套管1、多个击发球2、推球件3、转轴4和刀片5。
套管1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为内径相等的圆管,且为硬质材料制成,其中硬质材料可以是不锈钢、铝合金、较硬的塑料等,同时,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可以为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第一管段6位于第二管段7的远侧,用于伸进外科手术器械的远端执行器中,具体可伸入远端执行器的钉仓组件中。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可相对弯折的连接在一起,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的相对弯折适应于远端执行器的摆头动作,此弯折至少是左右方向的弯折,以适应左右方向的摆头(其中,“左右”的定向,以后续描述的刀片5的位置为基准,刀片5的左侧为左,右侧为右)。优选地,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之间的弯折为能够沿至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弯折。更加优选的是,也是本实施例所追求的,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之间的弯折为沿各个方向的弯折,即“万向”弯折,如此,有利于实现远端执行器多方向(甚至“万向”)摆头。其中,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的外壁均通过固定件或固定结构(未示出,可为限位的凸凹配合、卡扣等)固定在外科手术器械中,由此,在击发过程中,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只能适应于摆头而弯折,不能轴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套管1包括相配合的万向接头,第一管段6的近端和第二管段7的远端通过上述相配合的万向接头来实现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之间的万向弯折。上述相配合的万向接头与其所在的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分别为一体成型,故也为硬质材料。具体而言,第一管段6的近端连接第一万向接头8,第二管段7的远端连接第二万向接头9,第一万向接头8和第二万向接头9中的一个具有球形槽,另一个为球形头,图2和图3中以第一万向接头8具有球形槽,第二万向接头9为球形头为例。为形成供击发球2通过的通道,球形头具有轴向通孔10,轴向通孔10的内径可与其所在的管段的内径相同,但此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能造成其中的击发球2(下面详细论述)在后续击发时出现不畅,因此较优的方式为,将球形头的轴向通孔10的内壁全部或远侧部分设置成由近至远向外倾斜,进而使得击发球2的行走更顺畅。可替换的,也可将球形头的端部构造为弹性部,进而使得击发球2的行走更顺畅。当然,在摆头角度需求小或击发力足够的情况下,也可不做上述倾斜和弹性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刀片5沿套管1的轴向可移动地固定在第一管段6中,并且第一管段6的管壁上设有沿套管1的轴向延伸的条形槽11。刀片5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底托12和刀刃部13,底托12可沿套管1的轴向双向移动的固定在第一管段6中,刀片5从条形槽11穿出,刀片5的刀刃部13位于第一管段6的外部,刀刃部13的远端侧为刀刃,用于切割组织。刀片5与第一管段6的固定方式可为但不限于在底托12和第一管段6上设置相配合的轴向导向结构,例如底托12的左右两侧上设有沿套管1轴向延伸的导槽或者底托12的左右两侧上设有导块(称为底托导块14),第一管段6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有与底托12相配合的导块或沿套管1轴向延伸的导槽(称为第一管段导槽15),如此底托12可沿套管1的轴向移动但又不会从条形槽11中掉出,当然,还可以将底托12的厚度设置为大于条形槽11的宽度,也可以防止刀片5从条形槽11掉出。其中,底托12上和第一管段6上的轴向导向结构在图1-图3中由于截面角度原因而没有示出,可参照图11中的相同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存在复位机构(后续详细描述)对刀片5最远位置的限定,所以第一管段6的远端和条形槽11的远端可以是敞开的,也可以是闭合的。如在其他实施例中不设置复位机构,则第一管段6的远端和条形槽11的远端中的至少一个为闭合的,以防止刀片5从第一管段6掉出。
在本实施例中,推球件3沿套管1的轴向可移动地固定在第二管段7中。推球件3与第二管段7的固定方式可为但不限于在推球件3和第二管段7上设置相配合的轴向导向结构,例如推球件3的左右两侧上设有沿套管1轴向延伸的导槽或推球件3的左右两侧设有导块(称为推球件导块16),第二管段7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有相配合的导块或沿套管1轴向延伸的导槽(称为第二管段导槽17)。转轴4通过轴承等支承件(未示出)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二管段7中。推球件3在本实施例中为圆柱体,推球件3的近端具有内螺纹,转轴4具有外螺纹,推球件3的近端旋合在转轴4的远端。如此,推球件3和转轴4构成丝杠螺母机构,将转轴4的双向转动转化为推球件3的双向轴向移动。
进一步,转轴4的近端具有插接结构(称为转轴插接结构18),转轴插接结构18能够与外科手术器械的转动件的远端连接,并在形成连接时带动转轴4随转动件双向转动。第二管段7的近端敞开,供转动件伸入第二管段7。
其中,所涉转动件可以但不限于是电机的输出轴或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转动杆(此方式更适用于电动器械),或者是与接收旋转外力的旋钮连接的转动杆。而所涉转轴插接结构18可为卡接等常用可插拔且可传递转动动力的结构,如此可以适配于外科手术器械中手柄与插入人体的部分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图中示出的插接结构为凹槽,但仅为简易示出,还可以是其他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击发球2的直径小于等于1cm。多个击发球2沿轴向排列在套管1中,并夹在刀片5和推球件3之间,即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中均有击发球2,只是随着击发球2的轴向移动,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中的击发球2数量会变化。优选地,击发球2与为圆管的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的内壁相抵接,如此,击发球2在移动过程中是沿第一管段6或第二管段7的内壁滑动摩擦,保证击发球2的球心位于套管1的轴线上,进一步提高击发精度,进而提高切割行程精度。并且,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由硬质材料制成且内壁光滑,击发球2为刚性球且外壁光滑,以降低击发阻力。
如此,击发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
推球件3位于推球件初始位置,刀片5位于刀片初始位置。
在需要击发时:
转轴4沿第一方向转动,推球件3从推球件初始位置朝向远侧移动,推动击发球2向远侧移动,最远端的击发球2推动位于刀片初始位置的刀片5向远侧移动至刀片终止位置,完成切割。此时推球件3的位置为推球件终止位置。击发装置处于击发状态。
进一步,复位机构的作用是驱动刀片5和击发球2沿轴向向近侧移动,以使得刀片5从刀片终止位置回到刀片初始位置。本实施例中,复位机构为位于套管1中的拉回件39,更具体为拉回绳,以适应“万向”摆头,拉回件39的两端分别与推球件3和刀片5的底托12相连,中间穿过所有击发球2。图2和图3中仅示出穿于击发球2中心的一个拉回件39,为了拉回稳定,也可设置多个拉回件39,例如三个拉回件39呈三角形布置,或四个拉回件39呈矩形布置。
如此,在需要刀片5复位时:
转轴4沿第二方向转动,推球件3从推球件终止位置朝向近侧移动,通过拉回件39带动刀片5从刀片终止位置朝向刀片初始位置移动,刀片5给予击发球2推力,使得击发球2也朝向近侧移动,最终刀片5回到刀片初始位置,推球件3回到推球件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的重要优势在于,通过击发球2代替钢带作为击发力的传递者,降低了甚至不存在击发时的形变量,由此提高了刀片5的切割行程精度,进而提高了手术精度。并且,现有技术的钢带只适用于左右摆头,而本实施例的击发球2使用,可以适用于各种方向的摆头(无论是“万向”摆头,还是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摆头,还是左右摆头),适用性更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4和图5,推球件3为一推球块,其近端具有插接结构(称之为推球件插接结构19),该推球件插接结构19能够与外科手术器械的驱动杆的远端相插接(驱动杆从第二管段7的后端插入第二管段7),并在形成插接时带动推球件3随驱动杆双向移动,此方式主要适用于手动器械。所涉推球件插接结构19在图中仅简易示出,其可为卡接等现有能够插拔连接且连接时可传递双向移动的任何结构,如此可以适配于外科手术器械中手柄与插入人体的部分可拆卸连接的结构。
如此,在需要击发时,驱动杆处于与位于推球件初始位置的推球件3插接的状态,驱动杆向远侧移动,带动推球件3从推球件初始位置向远侧移动,进而推球件3推动击发球2向远侧移动,最远端的击发球2推动刀片5向远端移动,直至刀片5移动至刀片终止位置,完成切割。在需要刀片5复位时,驱动杆向近侧移动,推球件3跟随驱动杆朝向近侧移动,通过拉回件39带动刀片5朝向刀片初始位置移动,刀片5给予击发球2推力,使得击发球2也朝向近侧移动,直至刀片5回到刀片初始位置。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可相对弯折连接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万向接头的结构。
参见图6和图7,第一管段6的近端连接第一万向接头8,该第一万向接头8包括第一环形件20和第一球头21,第一球头21套在第一环形件20的外侧,第一环形件20的内壁的直径大于第一管段6的内壁的直径。第二管段7的远端连接第二万向接头9,该第二万向接头9包括第二环形件22和第二球头23,第二球头23套在第二环形件22的外侧,第二环形件22的内壁的直径等于第二管段7的内壁的直径。
套筒还包括过渡环形件24,过渡环形件24套设在第一环形件20和第二环形件22中间,过渡环形件24的外壁设有第一凹陷处25,内壁设有第二凹陷处26,并且第一凹陷处25和第二凹陷处26轴向错开。第一环形件20套设在过渡环形件24的外壁处的第一凹陷处25外侧,过渡环形件24的内壁处的第二凹陷处26套设在第二环形件22外侧。优选地,过渡环形件24的内壁的最小直径大于第一管段6的直径,使得在两管段弯折时击发球2的移动更顺畅。
第一球头21和第二球头23中的一个套设在另一个外部,并可相对滑动移动。
当然第一万向接头8和第二万向接头9的具体结构可以互换,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可相对弯折连接的结构不同。
参照图8和图9,套管1还包括弹性管27,第一管段6的近端和第二管段7的远端通过弹性管27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管27为波纹管,即因波纹的结构实现弹性。为有利于击发球2在摆头情况下的顺畅移动,弹性管27的长度优选小于击发球2的直径。
采用弹性管27的好处在于,可“万向”弯折,进而适应于“万向摆头”。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管段6的近端和第二管段7的远端通过波纹管连接弹性管27的基础上,套管1还包括可弯折的固定组件28。固定组件28的设置,是为了使得波纹管等弹性管27的活动更稳定。
参照图10至图12,固定组件28包括套设在弹性管27外部的第一固定环29、第二固定环30和中间固定环31,还包括销钉32。第一固定环29与第一管段6的近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30与第二管段7的远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环29、第二固定环30和中间固定环31均为硬质材料,可以是与所在管段一体成型。由此,固定组件28连接在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之间。
其中,第一固定环29具有相对呈180°伸出的两个第一支脚33,第二固定环30具有相对呈180°伸出的两个第二支脚34,第一支脚33和第二支脚34间隔90°,第一支脚33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支脚34上设有第二固定孔。中间固定环31套设在第一支脚33和第二支脚34的外面,并且中间固定环31具有对应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固定孔,中间固定环31上的固定孔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通过销钉32连接。
上述可弯折的固定组件28可以增加波纹管的强度,配合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的固定,来保证整个套管1轴向的位置固定。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管27和固定组件28的结构不同。
参见图13和图14,本实施例中,弹性管27为等直径圆管,弹性管27因自身是弹性材质制成的而实现弹性。
固定组件28包括第一万向接头8、第二万向接头9和一个活动关节35。第一万向接头8连接在第一管段6的近端,第二万向接头9连接在第二管段7的远端。活动关节35包括球头36、中间连接环37和球槽38,三者依次连接。活动关节35的球头36和球槽38与第一万向接头8和第二万向接头9套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万向接头8具有球形槽,球头36套在第一万向接头8的球形槽中;第二万向接头9为球形头,则活动关节35的球槽38套接在第二万向接头9上。第一万向接头8、第二万向接头9和活动关节35均为硬质材料。
第一万向接头8、第二万向接头9、球头36、中间连接环37和球槽38中都是贯通的,它们连接形成通道,弹性管27套在该通道中,弹性管2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固接。中间连接环37的内壁抵接弹性管27的外壁,弹性管27的内壁与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的内壁平齐且相接。
如此,弹性管27的弯折稳定,并且套管1的轴向位置稳定。同时弹性管27的内壁光滑,有利于击发球2顺畅移动。
当然,也可包括多个活动关节35,多个活动关节35轴向排列,相邻活动关节35的球头36和球槽38套接。
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举例了两种固定组件的结构,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固定组件的弯折至少是左右弯折,还可以是上下左右弯折,最优选地是“万向”弯折。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15和图16,套管1还包括活动关节35,活动关节35包括球头36、中间连接环37和球槽38,三者依次连接。活动关节35的球头36和球槽38与第一万向接头8和第二万向接头9套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万向接头8具有球形槽,球头36套在第一万向接头8的球形槽中;第二万向接头9为球形头,则活动关节35的球槽38套接在第二万向接头9上。第一万向接头8、第二万向接头9和活动关节35均为硬质材料。
第一万向接头8、第二万向接头9、球头36、中间连接环37和球槽38中都是贯通的,它们连接形成通道,该通道的内壁与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的内壁平齐且相接。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复位机构的结构不同。
参照图17,在本实施例中,复位机构包括复位驱动件40,复位驱动件40位于套管1的外部,可为设置在外科手术器械壳体上且能够沿轴向方向移动的推钮。
复位机构还包括复位齿条41、复位齿轮42和复位推块43。复位齿轮42和复位推块43位于第一管段6中。复位推块43抵接于刀片5的远端,复位齿条41的两端分别与复位推块43和复位驱动件40相连,复位齿轮42位于复位推块43的远侧,复位齿条41可以是全部长度具有齿,也可以是远端一部分具有齿,复位齿条41与复位齿轮42啮合并经复位齿轮42向近侧弯折,复位齿条41的大部分位于套管1外。
本实施例中,第一管段6的远端敞口,齿条可以由此敞口进入第一套管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管段6的远端可封闭,而专门设置供齿条穿入的孔。
在初始状态:
推球件3处于推球件初始位置,刀片5位于刀片初始位置,复位驱动件40位于复位驱动件初始位置,驱动杆处于与位于推球件初始位置的推球件3插接的状态。
在需要击发时:
转轴4沿第一方向转动,带动推球件3从推球件初始位置向远侧移动,进而推球件3推动击发球2向远侧移动,最远端的击发球2推动刀片5向远端移动,而刀片5推动复位推块43向远端移动,复位齿条41带动复位驱动件40向近侧移动,直至复位驱动件40移动到复位驱动件终止位置,刀片5移动至刀片终止位置,推球件3移动至推球件终止位置。
在需要刀片5复位时:
转轴4沿第二方向转动,推球件3从推球件终止位置朝向近侧移动至推球件初始位置,推动复位驱动件40向远端移动,复位齿条41带动复位推块43向近侧移动,复位推块43推动刀片5向近侧移动,刀片5推动击发球2向近侧移动,击发球2推动推球件3向近侧移动,推球件3推动驱动杆向近侧移动。直至复位驱动件40移动到复位驱动件初始位置,刀片5移动至刀片初始位置,击发球2仍夹在刀片5和推球件3之间。
当然,本实施例的复位机构不仅可以替代实施例一的复位机构,还可以替代实施例二到实施例七的复位机构。
并且,在推球件3与驱动杆连接的实施例中,可在复位驱动件40和推球件3之间设置连接机构,将推球件3与复位驱动件40进行反向驱动,即复位驱动件40向远侧移动时,带动推球件3向近侧移动,反之当推球件3向远侧移动时,带动复位驱动件40向近侧移动,如此降低击发球2和刀片5的击发和复位阻力。该连接机构可采用滑轮和绳索实现。
实施例九
参照图18,本实施例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将复位机构的结构做了改变。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复位机构包括复位管44、多个复位球45和复位推球件46。复位管44与套管1连接,复位管44包括相连接的直管段和弯管段49,直管段与套管平行,弯管段49连通直管段的远端和套管1的远端。
其中,直管段包括可弯折的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直管段47和第二直管段48,第一直管段47位于第二直管段48的远侧,并且第一直管段47和第二直管段48的连接处与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的连接处对齐,以适应摆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管段47和第二直管段48采用波纹管50来适应“万向”摆头,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第一直管段47和第二直管段48之间的弯折连接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中任一种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的弯折连接结构,也可以仅为能够左右摆头的弯折连接结构,或能够上下左右摆头的弯折连接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推球件46沿直管段的轴向可移动地固定在直管段中,复位推球件46在本实施例中为圆柱体,复位推球件46的近端具有内螺纹。复位机构还包括复位转轴51,复位转轴51通过轴承等支承件(未示出)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二直管段48中,复位转轴51具有外螺纹,复位推球件46的近端旋合在复位转轴51的远端。如此,复位推球件46和复位转轴51构成丝杠螺母机构,将复位转轴51的双向转动转化为复位推球件46的双向轴向移动。复位机构还包括齿轮52,齿轮52穿过第二管段和第二直管段48的管壁,同时与转轴和复位转轴51连接,如此,转轴的动力可以传递至复位转轴51,同时转轴和复位转轴51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进而可实现推球件和复位推球件46的反向联动,即推球件往远侧移动时,复位推球件46往近侧移动,反之亦然。当然,实现推球件和复位推球件46的反向联动的方式不局限于此,在如实施例二的推球件结构的基础上,可以设置杠杆和弹簧等来实现两个推球件的反向推动。
本实施例中,多个复位球45夹在刀片5和复位推球件46之间,并位于套管和复位管44中。如此形成刀片5的远侧和近侧都是球,刀片5的移动力都是通过球来施加。
如此,击发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
推球件3位于推球件初始位置,刀片5位于刀片初始位置,复位推球件46位于复位推球件初始位置。
在需要击发时:
转轴4沿第一方向转动,推球件3从推球件初始位置朝向远侧移动,推动击发球2向远侧移动,同时复位转轴51沿第二方向转动,复位推球件46从复位推球件初始位置朝向近侧移动,最远端的击发球2推动位于刀片初始位置的刀片5向远侧移动至刀片终止位置,完成切割,此时推球件3的位置为推球件终止位置,刀片5的移动过程中推动复位球45移动,最近端的复位球45始终抵接复位推球件46,最终复位推球件46位于复位推球件终止位置。击发装置处于击发状态。
在需要刀片5复位时:
转轴4沿第二方向转动,推球件3从推球件终止位置朝向近侧移动,同时复位转轴51沿第一方向转动,复位推球件46从复位推球件终止位置朝向远侧移动,通过复位球45推动刀片5从刀片终止位置朝向刀片初始位置移动,刀片5给予击发球2推力,使得击发球2也朝向近侧移动,最终刀片5回到刀片初始位置,推球件3回到推球件初始位置,复位推球件46回到复位推球件初始位置。
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取消复位机构,通过竖起外科手术器械来促使击发球2和刀片5复位。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组合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1)、多个击发球(2)、推球件(3)和刀片(5);
所述套管(1)包括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所述第一管段(6)和所述第二管段(7)可相对弯折的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管段(6)的管壁上设有沿所述套管(1)的轴向延伸的条形槽(11);
所述刀片(5)和所述推球件(3)分别沿所述轴向可移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一管段(6)和所述第二管段(7)中,并且所述刀片(5)从所述条形槽(11)穿出,所述刀片(5)的刀刃部(13)位于所述第一管段(6)的外部;
所述多个击发球(2)沿所述轴向排列在所述套管(1)中,并夹在所述刀片(5)和所述推球件(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段(6)和第二管段(7)为内径相等的圆管,所述击发球(2)与所述圆管的内壁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所述刀片(5)和所述击发球(2)沿所述轴向向近侧移动的复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机构为位于所述套管(1)中的拉回件(39),所述拉回件(3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球件(3)和所述刀片(5)相连;
所述拉回件(39)穿过所述击发球(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驱动件(40)、复位齿条(41)、复位齿轮(42)和复位推块(43);
所述复位驱动件(40)位于所述套管(1)外部,所述复位齿轮(42)和所述复位推块(43)位于所述第一管段(6)中;
所述复位推块(43)抵接于所述刀片(5)的远端,所述复位齿条(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复位推块(43)和所述复位驱动件(40)相连,所述复位齿轮(42)位于所述复位推块(43)的远侧,所述复位齿条(41)与所述复位齿轮(42)啮合并经所述复位齿轮(42)向近侧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管(44)、多个复位球(45)和复位推球件(46);
所述复位管(44)与所述套管(1)连接,所述复位管(44)包括相连接的直管段和弯管段(49),所述直管段与所述套管(1)平行,所述直管段包括可弯折的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直管段(47)和第二直管段(48),并且所述第一直管段(47)和所述第二直管段(48)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一管段(6)和所述第二管段(7)的连接处对齐,所述弯管段(49)连通所述直管段的远端和所述套管(1)的远端;
所述复位推球件(46)沿所述直管段的轴向可移动地固定在所述直管段中,并且所述复位推球件(46)与所述推球件反向联动;
所述多个复位球(45)夹在所述刀片(5)和所述复位推球件(46)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球件(3)的近端具有插接结构,该插接结构能够与所述外科手术器械的驱动杆的远端相插接,并在形成插接时带动所述推球件(3)随所述驱动杆双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
所述推球件(3)的近端旋合在所述转轴的远端,所述转轴的近端具有插接结构,该插接结构能够与所述外科手术器械的转动件的远端连接,并在形成连接时带动所述转轴随所述转动件双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段(6)和所述第二管段(7)由硬质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管(1)还包括相配合的万向接头,所述第一管段(6)的近端和所述第二管段(7)的远端通过所述相配合的万向接头连接;或者
所述套管(1)还包括弹性管(27),所述第一管段(6)的近端和所述第二管段(7)的远端通过所述弹性管(27)连接;或者
所述套管(1)还包括弹性管(27)和可弯折的固定组件(28),所述固定组件(28)套设在所述弹性管(27)的外部,所述弹性管(27)和所述固定组件(28)均连接在所述第一管段(6)和所述第二管段(7)之间。
CN202110525257.9A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 Pending CN1153000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5257.9A CN115300056A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5257.9A CN115300056A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00056A true CN115300056A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54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5257.9A Pending CN115300056A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000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24500B1 (ko) 관절 메커니즘을 갖는 수술용 스테이플러
US7549998B2 (en) Surgical instrument comprising an instrument handle and zero point adjustment
US20170340351A1 (en) Flexible trocar assembly for surgical circular stapling devices
US9707003B2 (en) Articulating surgical instrument
JP6420764B2 (ja) 穿刺装置のねじり装填機構
AU2009201372B2 (en) Surgical stapling and cu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device
EP1894531B1 (en) Articulating curved cutter stapler
EP1894530B1 (en) Rotating curved cutter stapler
US10660623B2 (en) Centering mechanism for articulation joint
CN115363648B (zh) 一种柔性手术器械、柔性器械及其器械输送单元
CN115363649A (zh) 一种柔性手术器械及其器械驱动装置
CN115300056A (zh) 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用击发装置
CN219207115U (zh) 摆头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CA2194775A1 (en) Track guided end effector assembly
JP4475978B2 (ja) 内視鏡用鉗子
CN217565999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及内窥镜
CN219207512U (zh) 一种具有定位引导机构的输送控制系统
CN117695057A (zh) 一种用于输送介入装置的控制系统
CN213993642U (zh) 一种钳口组件转向驱动装置
CN116269774A (zh) 手术器械、从操作设备和手术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