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5999U -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5999U
CN217565999U CN202220749178.6U CN202220749178U CN217565999U CN 217565999 U CN217565999 U CN 217565999U CN 202220749178 U CN202220749178 U CN 202220749178U CN 217565999 U CN217565999 U CN 217565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oscope
wire
rotating
guide wire
oper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491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文富
蒙均
郭超
张广平
邓斌
黎文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tai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tai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tai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tai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491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5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5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5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及内窥镜,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为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操作部操作不便的问题而发明。内窥镜包括镜头组件和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该弯转操作装置包括操作部和导丝,镜头组件设置于导丝内且位于远离操作部的一端,操作部包括承载件、旋转操作部及阻尼件,旋转操作部与承载件可转动连接,旋转操作部通过连接线与导丝相连接,旋转操作部在受外力驱动时可相对承载件转动,进而通过连接线带动导丝弯转。这样,操作者在操作该内窥镜时,可边操作部边查看镜头组件采集的图像,提高操作者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临床医学上,采用内窥镜进行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微创诊疗方式,该方式对患者损伤较小。
相关技术中的内窥镜,如图1所示,主要由导丝200和与该导丝200连接的操作部100组成。导丝200为细长的可弯转的挠性管状结构;操作部100包括旋转手柄11和旋转操作部,当对旋转手柄11进行旋转操作时,驱动旋转操作部实现导丝200的弯转操作。操作部还包括用于使旋转操作部停止的的锁紧手柄40,当旋转手柄11使导丝200弯转达到目标位置后,需要操作者一手保持旋转手柄11位置不变,另一只手操作该锁紧手柄40,以使导丝200保持该弯转角度,此时只能双手同时操作才能防止当操作者松开旋转手柄11时其随意转动,避免导丝200在血管内弯转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不利于操作者单手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及内窥镜,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操作部操作不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包括操作部和导丝,所述操作部包括承载件、旋转操作部及阻尼件,旋转操作部与所述承载件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操作部通过连接线与所述导丝相连接,所述旋转操作部在受外力驱动时可相对所述承载件转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接线带动所述导丝弯转;阻尼件用于向所述旋转操作部施加转动阻力,以使所述旋转操作部在未受所述外力驱动时与所述承载件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操作部包括旋转手柄和转轴,所述旋转手柄在外力驱动时,绕动所述转轴周向转动,以使所述转轴与所述承载件转动配合,所述阻尼件设置于所述转轴与所述承载件连接处,且沿所述转轴的轴向H,所述阻尼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轴和所述承载件相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上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旋转手柄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轴孔,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中,并且所述转轴沿所述轴向H与所述连接部相对固定;
所述阻尼件为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弹性件可通过所述转轴向所述连接部施加可使所述连接部向靠近所述承载件的方向移动的弹性力,以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操作部相挤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轴套或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为钢丝,所述钢丝固定于所述转轴上,且用于使所述转轴在所述旋转手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导丝向与所述旋转手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弯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丝为两根,所述转轴上一体连接有转轮,两根所述钢丝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轮上,且位于第一平面A的相对两侧;当旋转手柄进行正反旋转操作时,经由所述转轮对所述钢丝进行往返牵引驱动,以带动所述导丝实现正反弯转;其中,所述第一平面A为所述转轴轴向与所述导丝长度方向所形成的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轮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钢丝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转操作机构包括钢丝限位件,所述钢丝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连接线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与所述导丝的连接处设置有插入限位组件,所述插入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导丝沿所述导丝长度方向的移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及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设置于所述导丝内,且位于远离所述操作部的一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由于阻尼件可向旋转操作部施加转动阻力,以使旋转操作部在未受外力驱动时与承载件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这样,操作者可单手操作旋转操作部以使其相对承载件转动,进而通过连接线带动导丝弯转,当操作者停止操作时,由于旋转阻力的作用,旋转操作部与承载件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操作者可单手操作旋转操作部的运动和停止,以使导丝弯转和停止弯转,操作简便,当停止操作时,解放了操作者的双手,便于操作者同时进行其他操作。当操作者采用包括该弯转操作装置的内窥镜时,可边操作弯转操作装置边查看镜头组件采集的图像,提高操作者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内窥镜在一个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操作部的截面图;
图5为一些是实施例中旋转手柄正旋转导丝正弯转一定角度下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一些是实施例中旋转手柄反旋转导丝反弯转一定角度下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操作部;10、旋转操作部;101、第一轴孔;11、旋转手柄;111、连接部;1111、第二轴孔;12、转轴;13、转轮;131、凹槽;14、连接线;15、钢丝限位件;16、阻尼件;17、承载件;18、端盖;19、紧固件;200、导丝;30、插入限位组件;31、插入限位件;32、锥形套;40、锁紧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该内窥镜主要由导丝200和与该导丝200连接的操作部100组成。导丝200为细长的可弯转的挠性管状结构;操作部100包括旋转手柄11和旋转操作部10,当对旋转手柄11进行旋转操作时,驱动旋转操作部10实现导丝200的弯转操作。操作部100还包括用于使旋转操作部10停止的的的锁紧手柄40,当旋转手柄11使导丝200弯转达到目标位置后,需要操作者一手保持旋转手柄11位置不变,另一只手操作该锁紧手柄40,以使导丝200保持该弯转角度,此时只能双手同时操作才能防止当操作者松开旋转手柄11时旋转手柄11随意转动,避免导丝200在血管内弯转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不利于操作者单手操作。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内窥镜在一个视角下的爆炸图;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操作部100的截面图。该内窥镜包括镜头组件和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简称弯转操作装置,该弯转操作装置包括操作部100和导丝200,镜头组件设置于导丝200内且位于远离操作部100的一端,操作部100包括承载件17、旋转操作部10及阻尼件16,旋转操作部10与承载件17可转动连接,旋转操作部10通过连接线14与导丝200相连接,旋转操作部10在受外力驱动时可相对承载件17转动,进而通过连接线14带动导丝200弯转;阻尼件16用于向旋转操作部10施加转动阻力,以使旋转操作部10在未受外力驱动时与承载件17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由于阻尼件16可向旋转操作部10施加转动阻力,以使旋转操作部10在未受外力驱动时与承载件17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这样,操作者可单手操作旋转操作部10以使其相对承载件17转动,进而通过连接线14带动导丝200弯转,当操作者停止操作时,由于旋转阻力的作用,旋转操作部10与承载件17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操作者可单手操作旋转操作部10的运动和停止,以使导丝200弯转和停止弯转。当操作者操作包括该弯转操作装置的内窥镜时,可边操作弯转操作装置边查看镜头采集的图像,提高操作者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导丝200包括挠性管部、弯转部及前端部,连接线14贯穿旋转操作部10、挠性管部至弯转部,旋转操作部10通过连接线14带动弯转部实现弯转,镜头组件包括光源、物镜、透镜及缆线等部件,设置在前端部,用于当导丝200插入血管到达目标区以后的图像的获取,导丝200的挠性管部一般采用细长的具有挠性的软管;弯转部内设置有蛇骨转向结构,连接线14穿过挠性管部,与蛇骨转向结构连接,以实现弯转部的弯转。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件17与导丝200的连接处设置有插入限位组件30,插入限位组件30包括锥形套32以及设置于锥形套32内的插入限位件31,连接线14贯穿锥形套32和插入限位件31,导丝200远离前端部的一端插接于插入限位件31内,这样的设置,导丝200沿导丝200长度X方向,向靠近前端部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操作部10包括旋转手柄11和转轴12,旋转手柄11在外力驱动时,绕动转轴12周向转动,以使转轴12与承载件17转动配合,阻尼件16设置于转轴12与承载件17连接处,且沿转轴12的轴向H,阻尼件16的两端分别与转轴12和承载件17相抵接。
由于阻尼件16设置在转轴12上,可向旋转手柄11施加使旋转手柄11靠近承载件17的阻尼力,使旋转手柄11与承载件17抵接,增大了转轴12与承载件17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大两者转动配合的摩擦力,减缓旋转手柄11相对承载件17转动速度,使得当旋转手柄11停止转动时,旋转手柄11与承载件17相对位置保持不动。
具体地,承载件17一端开口,通过开口将旋转操作部10设置于承载件17内,然后再用端盖18沿轴向H将旋转操作部10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件17上开设有第一轴孔101,旋转手柄11包括连接部111,连接部111上开设有第二轴孔1111,转轴12穿设于第一轴孔101和第二轴孔1111中,并且转轴12沿轴向H与连接部111相对固定;阻尼件16为弹性件,套设于转轴12上,弹性件可通过转轴12向连接部111施加可使连接部111向靠近承载件17的方向移动的弹性力,以使连接部111与承载件17相挤压。
由于弹性件套设在转轴12上,当旋转手柄11和转轴12与承载件17安装好以后,弹性件沿轴向被压缩,这样,弹性件可通过转轴12向连接部111施加可使连接部111向靠近承载件17的方向移动的弹性力,以使连接部111与承载件17相挤压,这样,可增大转轴12与承载件17抵接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旋转手柄11在外力的驱动下,带动转轴12相对承载件17缓慢转动,当旋转手柄11不受外力驱动时,旋转手柄11与承载件17两者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具体地,连接部111上远离转轴12的一端开设有了螺纹孔,螺纹孔与第二轴孔1111同轴设置,当转轴12穿过第一轴孔101和第二轴孔1111后,沿轴向H与连接部111相对固定以后,通过紧固件19将使得沿轴向H连接部111向靠近转轴12一侧移动,以使连接部111与转轴12相抵接,直至固定连接,以提高旋转手柄11与转轴12连接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紧固件19可以为螺栓、螺钉、自攻螺钉等中任意一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为轴套,套设于转轴12上与转轴12固定,这样,沿轴向H轴套的一端与承载件17面抵接,可在转轴12绕承载件17转动时增大承载件17与转轴12的摩擦力,使得当旋转手柄11停止转动时,旋转手柄11不会随意转动,与承载件17保持相对位置固定,即该旋转手柄11可随转随停,使导丝200长时间处于某一特定角度,有利于操作者在此期间解放双手查看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该轴套的材质可以为橡胶也可以为塑胶材质,也可以为复合有机材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弹性件除了可以为轴套以外,也可以为弹簧,弹簧的内径大于等于转轴12,弹簧套设固定于转轴12上,这样,沿轴向H弹簧一端与承载件17面抵接,可在转轴12绕承载件17转动时增大承载件17与转轴12的摩擦力。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线14为钢丝,钢丝固定于转轴12上,且用于使转轴12在旋转手柄11的驱动下,带动导丝200向与旋转手柄11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弯转。
将钢丝固定在转轴12上,这样,可使所述转轴12在所述旋转手柄11的驱动下,通过钢丝的牵引带动导丝200向与旋转手柄11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弯转。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图5为一些是实施例中旋转手柄11正旋转导丝200正弯转一定角度下的位置示意图;图6为一些是实施例中旋转手柄11反旋转导丝200反弯转一定角度下的位置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钢丝为两根,转轴12上一体连接有转轮13,两根钢丝固定连接于转轮13上,且位于第一平面A的相对两侧;当旋转手柄11进行正反旋转操作时,经由转轮13对钢丝进行往返牵引驱动,以带动导丝200实现正反弯转。
由于两根钢丝设置在转轮13关于第一平面A对侧设置,一方面,可增大两根弯转操作钢丝在垂直于转轴12轴向H的方向上的相对距离,这样,可有效防止两根钢丝在旋转手柄11驱动下带动导丝200转向时两根钢丝缠绕在一起;另一方面,当旋转手柄11向正反两个方向旋转时,导丝200在旋转手柄11的驱动下,带动钢丝实现正反两个方向的弯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平面A为转轴12轴向H与导丝200长度X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将旋转手柄11绕转轴12逆时针旋转称为正旋转,将旋转手柄11绕转轴12顺时针旋转称为反旋转,正反旋转为正旋转与反旋转之和,即如图5所示,当旋转手柄11正旋转时,在旋转手柄11的驱动下,带动钢丝实现导丝200的正弯转;如图6所示,当旋转手柄11反旋转时,在旋转手柄11的驱动下,带动钢丝实现导丝200的反弯转。
具体地,当旋转手柄11从正旋转位向反旋转位旋转时,在旋转手柄11的驱动下,带动钢丝使导丝200先恢复至原伸直状后再反弯转;当旋转手柄11从反旋转位向正旋转位旋转时,在旋转手柄11的驱动下,带动钢丝使导丝200先恢复至原伸直状后再正弯转,如此反复操作。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轮13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131,钢丝固定连接于凹槽131内。这样的设置,可增大两根钢丝与承载件17的内侧壁在第一方向Y上的距离,较小在旋转手柄11的驱动下牵引钢丝实现导丝200转向时,钢丝和承载件17之间产生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为分别垂直于转轴12轴向H和导丝200长度X方向的方向。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弯转操作机构包括钢丝限位件15,钢丝穿过钢丝限位件15,这样,一方面可以起支撑和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尤其是当钢丝有多根时,防止多根钢丝在旋转手柄11的驱动下牵引导丝200转向时,多根钢丝在承载件17内缠绕在一起。
具体地,钢丝限位件15固定在承载件17内部,且钢丝限位件15沿第一方向Y上间隔开设有两个通孔,两根钢丝分别插入其中一个通孔内,钢丝限位件15这样的设置,可避免两根钢丝在穿入导丝200前发生变形,有效降低两根钢丝在旋转手柄11的驱动下牵引钢丝实现导丝200转向时,两根钢丝之间互相产生干扰,提高旋转手柄11驱动导丝200弯转的控制效率和精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部(100)和导丝(200),
所述操作部(100)包括
承载件(17):
旋转操作部(10),与所述承载件(17)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操作部(10)通过连接线(14)与所述导丝(200)相连接,所述旋转操作部(10)在受外力驱动时可相对所述承载件(17)转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接线(14)带动所述导丝(200)弯转;
阻尼件(16),用于向所述旋转操作部(10)施加转动阻力,以使所述旋转操作部(10)在未受所述外力驱动时与所述承载件(17)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操作部(10)包括旋转手柄(11)和转轴(12),所述旋转手柄(11)在外力驱动时,绕动所述转轴(12)周向转动,以使所述转轴(12)与所述承载件(17)转动配合,所述阻尼件(16)设置于所述转轴(12)与所述承载件(17)连接处,且沿所述转轴(12)的轴向(H),所述阻尼件(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轴(12)和所述承载件(17)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件(17)上开设有第一轴孔(101),所述旋转手柄(11)包括连接部(111),所述连接部(111)上开设有第二轴孔(1111),所述转轴(12)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101)和所述第二轴孔(1111)中,并且所述转轴(12)沿所述轴向(H)与所述连接部(111)相对固定;
所述阻尼件(16)为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转轴(12)上,所述弹性件可通过所述转轴(12)向所述连接部(111)施加可使所述连接部(111)向靠近所述承载件(17)的方向移动的弹性力,以使所述连接部(111)与所述操作部(100)相挤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为轴套或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线(14)为钢丝,所述钢丝固定于所述转轴(12)上,且用于使所述转轴(12)在所述旋转手柄(11)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导丝(200)向与所述旋转手柄(11)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弯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丝为两根,所述转轴(12)上一体连接有转轮(13),两根所述钢丝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轮(13)上,且位于第一平面(A)的相对两侧;
当旋转手柄(11)进行正反旋转操作时,经由所述转轮(13)对所述钢丝进行往返牵引驱动,以带动所述导丝(200)实现正反弯转;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A)为所述转轴(12)轴向与所述导丝(200)长度方向所形成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轮(13)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131),所述钢丝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13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转操作机构包括钢丝限位件(15),所述钢丝限位件(15)用于限制所述连接线(14)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件(17)与所述导丝(200)的连接处设置有插入限位组件(30),所述插入限位组件(30)用于限制所述导丝(200)沿所述导丝(200)长度方向的移动。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
镜头组件,设置于所述导丝(200)内,且位于远离所述操作部(100)的一端。
CN202220749178.6U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及内窥镜 Active CN217565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9178.6U CN217565999U (zh)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及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9178.6U CN217565999U (zh)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及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5999U true CN217565999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41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49178.6U Active CN217565999U (zh)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5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10876B2 (ja) 連続可変角度部を含む側方研削ドリル及びその駆動部品
EP0940116B1 (en) Tube unit system, in particular for an ultrasound imaging catheter system
US20040059191A1 (en) Mechanical steering mechanism for borescopes, endoscopes, catheters, guide tubes, and working tools
US20070282167A1 (en) Control mechanism for steerable medical device
JP2015513979A (ja) 骨ねじおよび自己保持型ドライバ
EP2386241A2 (en) Guide assembly for endoscope
CN107485360B (zh) 一种内窥镜操作部及内窥镜
US9993141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medical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CN107249831B (zh) 机械手
US10335018B2 (en) Actuating member and medical device
US11350814B2 (en) Endoscope gripping device
CN217565999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角度自由调节弯转操作装置及内窥镜
JP6913218B2 (ja) 内視鏡用鉗子の製造方法
JP2014223293A (ja) 導入装置
CN113456164B (zh) 具有弯曲部的变向磨削刀具及复合手术器械
JP4412432B2 (ja) 内視鏡用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
JP4475978B2 (ja) 内視鏡用鉗子
JP2012055568A (ja) 内視鏡
CN219742877U (zh) 绳索换向装置及手术器械
KR102638012B1 (ko) 수술용 머니퓰레이터
CN219185471U (zh) 可调弯鞘管
CN116158853B (zh) 一种手术机器人器械驱动机构及手术机器人
CN219681432U (zh) 一种医用可调弯导管装置及介入手术系统
CN117427258B (zh) 一种导管装置的手柄组件及单侧调弯导管
JP6407482B2 (ja) 処置具の進退補助具、内視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