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94023A - 电气设备配线部件 - Google Patents

电气设备配线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94023A
CN117694023A CN202180100606.0A CN202180100606A CN117694023A CN 117694023 A CN117694023 A CN 117694023A CN 202180100606 A CN202180100606 A CN 202180100606A CN 117694023 A CN117694023 A CN 117694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equipment
equipment wiring
filler
open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06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广濑友贵
曾根满夫
下野昭史
冈崎大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694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40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6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line-connecting terminals within the bo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包括:多个母线(2);由树脂构成的框体(3),其使多个母线(2)各自的两端露出,并在相互空开间隔的状态下埋设于内部,并且具有空间部(3v),该空间部形成有供多个母线(2)各自的中间部(2m)露出的开口;由弹性体构成的填充材料(5),其填充于空间部(3v),至少在中间部(2m)与框体(3)的边界部分处将母线(2)的整周覆盖;盖构件(4),其具有将开口封堵的盖部(4c)和从盖部(4c)向填充材料(5)延伸并埋设于填充材料(5)中的埋设部(4b)。

Description

电气设备配线部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气设备配线部件。
背景技术
在内燃式的乘用车中,为了推动电装品的线束的根数削减、线缆直径的缩小化以及机械式工作的部件(动力转向、发动机的进气排气装置)的电动化,期待能实现升压到比额定电压12V更高的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在分配电源的电连接箱的电路中设置施加被升压到额定电压12V后的高电压的电路时,容易产生由电位差导致的漏电流。因此,公开了一种电路体,所述电路体构成为将绝缘树脂填充到容易产生漏电流的低电压系统母线与高电压系统母线之间和高电压系统母线彼此之间以防止漏电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7636号公报(第0015~0022段、图1~图3)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由于作为金属的母线与填充的树脂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因此,有时会因随着温度变化的移位而产生微小的间隙。因此,在母线暴露在外部的情况下,从一端侧经过该微小的间隙侵入的水等液体会向另一端侧行进,并可能会在与其他设备连接的另一端侧处产生漏电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防止漏电流的可靠性高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母线;由树脂构成的框体,所述框体在使多个所述母线各自的两端露出并相互空开间隔的状态下埋设于内部,并且具有形成有供多个所述母线各自的中间部露出的开口的空间部;由弹性体构成的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空间部,并至少在所述中间部与所述框体的边界部分处将所述母线的整周覆盖;以及盖构件,所述盖构件具有将所述开口封堵的盖部和从所述盖部向所述填充材料延伸并埋设于所述填充材料中的埋设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由于构成为利用弹性体将母线的中间部的至少与框体的边界部分覆盖,因此,能获得防止由与母线之间的间隙引起的漏电流的可靠性高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分别是使实施方式1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立体图和使该立体图的一部分透视的立体图。
图2是使实施方式1的电气设备配线构件的一部分透视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俯视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实施方式1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切断面各自不同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2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2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3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盖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3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4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盖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4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5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母线与框体的一体成型品的立体图。
图12是实施方式6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盖构件的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6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剖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7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母线与框体的一体成型品的立体图。
图15是实施方式7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盖构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实施方式7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剖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8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母线与框体的一体成型品的立体图。
图18是实施方式8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盖构件的立体图。
图19是实施方式9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母线与框体的一体成型品的立体图。
图20是实施方式9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盖构件的立体图。
图21是实施方式9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立体图。
图22是实施方式9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A、图1B~图4A、图4B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图,图1A是从上方观察电气设备配线部件时的立体图,图1B是在与图1A相同的视角下使用于表示盖部与母线的状态的框体部分透视的立体图,图2是从下方观察电气设备配线部件时的使用于表示盖部与母线的状态的框体部分透视的立体图。此外,图3是使用于表示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母线的状态的框体部分透视的俯视图,图4A是与图3的A-A线对应的剖视图,图4B是与图3的B-B线对应的剖视图。
在对本申请的各个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的构成进行说明之前,对与一般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共用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式进行说明。基本构成如图1A、图3所示,中间部分埋设于框体3内的母线2的两端(端部2ea、2eb)从框体3突出。此外,例如,在将一端(端部2ea)与需要气密性的其他设备或是配线部件连接的状态下,多数情况下会使另一端(端部2eb)露出到外部而使用。
因此,水不能经由电气设备配线部件侵入到连接的其他设备。例如,在反复出现急剧的温度变化的严酷的环境下使用背景技术所列举的在母线与树脂之间具有间隙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情况下,由于在部件的内外产生压力差,因此,液体有时会侵入到间隙内。于是,侵入的液体变成通路,可能会在被施加不同电压的母线的露出部分之间发生短路障碍。因此,母线露出到外部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要求有防水结构。
因而,本申请实施方式1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构成为对于通过一体成型埋设于框体3内的母线2的中间部2m,使其整周被由弹性树脂制成的填充材料5所覆盖。具体而言,如图1B、图2和图4B所示,在使两端(端部2ea、端部2eb)露出而将母线2的中间部分埋设的框体3中形成有空间部3v,所述空间部3v上下(图中的z方向)开口,以供母线2的中间部2m露出。此外,构成为利用使通过灌封填充到空间部3v的灌封材料硬化而形成的具有弹性的填充材料5,如图4A所示,使母线2的中间部2m的整周被覆盖。
例如,作为母线2,由铜(Cu)、铝(Al)等导电性优异的导体构成,被施加互为不同的电压的母线2A和母线2B共计两根母线空开间隔并通过嵌件成型埋设于框体3内。在框体3中,除了能使用例如PPS(Poly Phenylene Sulfide:聚苯硫醚)这样的热塑性树脂以外,只要是能嵌件成型且作为框体3具备强度的树脂,则也能使用热固性树脂。
此外,作为母线2和框体3的一体成型品,对于上下开口的空间部3v,通过粘贴承接件9将下部的开口(z方向负侧)封堵,而使灌封材料从上部的开口(z方向正侧)流入。通过流入的灌封材料硬化,来形成将中间部2m覆盖的填充材料5。另外,通过在灌封材料硬化之前以一部分(埋设部4b)埋设于灌封材料内的方式盖上将另一方的开口封堵的盖构件4,来完成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中,由于构成框体3的树脂材料与构成母线2的金属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因此,也会因温度变化在框体3与母线2之间产生移位。此时,在框体3中使用具有作为框体的刚性(弯曲强度、拉伸强度)的树脂材料,因此,难以追踪移位,就像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那样在与母线2之间会产生间隙。
与此相对的是,在填充材料5中使用的灌封材料中使用硅胶这样的弹性材料,因此,不具有作为框体的刚性,但与构成框体3的树脂相比具有灵活性,因此,能追踪与母线2的移位。因此,至少在覆盖母线2的部分,与母线2之间不会产生间隙。
另外,空间部3v中的与框体3之间的紧贴性也良好。因此,即使假设母线2与框体3间的间隙在端部2ea与空间部3v之间、端部2eb与空间部3v之间分别连续地形成,间隙彼此之间也会被填充材料5切断。因此,即使水分从端部2ea侵入到空间部3v,也不会到达端部2eb,相反亦是如此。
另外,填充材料5如上所述在追踪性和紧贴性、即保持密封的功能方面比框体3更优异,但由于刚性比构成框体3的树脂材料的刚性低,因此,当外力施加时,可能会产生变形或缺损等而损害密封性。为此,设置盖构件4,所述盖构件4用于将空间部3v的上部的开口封堵,并防止外力施加到填充材料5。
盖构件4由具有与框体3同样的刚性的树脂构成,在从封堵开口的盖部4c向填充材料5延伸的柱状部4j的前端设置埋设部4b,所述埋设部4b埋设于填充材料5内并在与延伸方向(z)垂直的方向(y方向)上扩展。在灌封材料硬化而形成填充材料5时,埋设部4b成为相对于盖构件4的装拆方向(z方向)发挥锚固效应并能防止盖构件4脱落的结构。此外,在盖构件4中成为如下结构,即,将盖部4c的四条边的中间部分挤扁而设置肋部4cp,并且能相对于框体3的空间部3v的开口预固定。因此,成为了即使在灌封材料硬化之前盖构件4未发挥锚固效应的状态下,盖构件4也不会容易脱落的结构。
由此,即使在强度大的振动、冲击、高压洗车等环境下,较大的外力施加于盖构件4,也能防止盖构件4脱落而使填充材料5露出。另外,关于空间部3v的下部的开口,为了防止外力朝向填充材料5施加,也可以通过具有与框体3或盖构件4同样的刚性的承接件9来封堵。在上述情况下,也可以在承接件9中也设置与像盖构件4那样在填充材料5中发挥锚固效应的埋设部4b对应的部位。
然而,例如,在ASSY(ASSemblY:装配件)组装好的状态下,通过其他构件构成外力无法从下方的开口施加到填充材料5的结构的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具有承接件9。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仅在填充灌封材料的期间内使用,也可以利用在灌封材料硬化以形成填充材料5之后能够剥离的例如胶带材料之类的材料来构成承接件9。
此外,在本申请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中,在一体成型品的阶段形成上下开口的空间部3v。由此,能仅通过上下模具一体成型而不使用滑动模具,因此,具有模具费用廉价的优点。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在灌封材料硬化为填充材料之前的状态下与实施方式1中例示的情况相比在防止盖构件脱落方面更优异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和图6用于对实施方式2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从上方观察电气设备配线部件时的立体图,图6是与图5的C-C线对应的剖视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中,关于防止盖构件脱落以外的结构,能适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关于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并且援引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图4B。
在本实施方式2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盖部4c的相对的两条边的中间部分处设置搭扣配合凸部4cf,将框体3的包围空间部3v的外侧面3fx的上部设置有与搭扣配合凸部4cf卡合的凹部3a。也就是说,利用搭扣配合凸部4cf与凹部3a,作为搭扣配合机构发挥作用,该搭扣配合机构用于形成对将盖构件4从框体3拆卸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搭扣配合结合。组装顺序与实施方式1的组装顺序相同,在母线2使用构成框体3的树脂进行嵌件成型之后,将承接件9粘贴于框体3,并在灌封材料硬化之前安装盖构件4。
在灌封材料硬化以形成填充材料5之后,埋设部4b发挥锚固效应,能防止盖构件4脱落。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在于,在未发挥锚固效应时,使用搭扣配合凸部4cf与凹部3a的搭扣配合结合来预固定,因此,与通过肋部4cp预固定的情况相比,与框体3的固定力更大。例如,考虑到盖构件4的安装环境,是一种对于在灌封材料硬化之前需要牢固的预固定的情况下有用的结构。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对于实施方式1或2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对盖构件的埋设部的形状做出了改进。图7和图8用于对实施方式3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从上方观察盖构件时的立体图,图8是与图4A对应的剖视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中,对于埋设部的形状以外的结构,能适用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相同的结构,对于同样的部分,省略说明,并且援引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图1A、图1B、图2以及图3。
在本实施方式3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中,如图7和图8所示,盖构件4的埋设部4b的截面形状呈接近于棱形的形状,即,相对于朝向填充材料5的行进方向倾斜。更具体而言,具有在与从盖部4c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面积朝向远离盖部4c的前端加宽的倾斜面,且具有面积从面积加宽的部分朝向盖部4c变窄的倾斜面。
在这种情况下,组装顺序与实施方式1的组装顺序相同,在母线2使用构成框体3的树脂进行嵌件成型之后,将承接件9粘贴于框体3,并在填充材料5(灌封材料)硬化之前安装盖构件4。在埋设部4b进入到填充材料5内时,填充材料5容易沿着埋设部4b的倾斜绕入,因此,空气被卷入到填充材料5的内部的可能性变少。例如,在具有相对于图4A所示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面的情况下,在埋设部4b进入到填充材料5内时,空气在填充材料5绕入埋设部4b之前就进入,在灌封材料硬化时在内部会引发气泡,可能变成漏电通路的原因。
尤其,在填充材料5的填充量少的结构中,在安装有盖构件4时气泡进入到填充材料5的内部的情况下,由于气泡占填充材料5的填充量的比例变大,因此,随机地产生漏电通路的可能性变大,因此,本结构带来的优点变大。此外,在盖构件4的组装工序中,在希望尽可能地缩短盖构件4的安装时间的情况下,需要加快盖构件4的安装速度。在安装速度快的组装工序的情况下,由于气泡容易在填充材料5绕入埋设部4b之前混入,因此,使埋设部4b相对于行进方向具有倾斜的结构是有效的。尤其,通过将截面形状设为棱形,具有面积从面积扩展后的部分朝向盖部4c变窄的倾斜面,能进一步抑制绕入埋设部4b的填充材料5剥离。
在灌封材料硬化形成填充材料5之后,埋设部4b对于填充材料5发挥锚固效应,能防止盖构件4脱落。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4中,由于相对于实施方式1~3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削减了填充材料的使用量,因此,使盖构件的埋设部的体积变大。图9和图10用于对实施方式4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从上方观察盖构件时的立体图,图10是与图4A对应的剖视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中,对于埋设部的形状以外的结构,能适用与实施方式1~3同样的结构,对于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并且援引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图1A、图1B、图2以及图3。
在本实施方式4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中,如图9和图10所示,与实施方式1~3的埋设部4b相比,增大了盖构件4的埋设部4b的体积,消除与柱状部4j的区别。组装顺序与实施方式1的组装顺序相同,在母线2使用构成框体3的树脂进行嵌件成型之后,将承接件9粘贴于框体3,并在灌封材料硬化之前安装盖构件4。
在实施方式4中是一种使插入到盖构件4的填充材料5内部的部分(还包括与实施方式1的柱状部4j对应的部分的埋设部4b)的体积增大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填充材料5的填充量少,但只要达到足以满足填充填充材料5的目的的防水功能以及不同的电压的母线之间的绝缘性能的填充材料5的量,就能减少填充量。因此,能在达到上述填充量之前增大埋设部4b的体积,减少填充材料5的填充量。一般而言,构成填充材料5的灌封材料与构成框体3等的树脂材料相比,材料费更高,因此,利用本结构,材料费相对于实施方式1~3更廉价。
实施方式5
本实施方式5中,在母线的中间部设置有用于使填充材料容易绕入的通孔。图11用于对实施方式5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其是从上方观察母线与框体的一体成型品时的立体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5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中,对于母线的形状以外的结构,能适用与实施方式1~4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部分,省略说明,并且对于埋设部和填充材料的关系,援引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图4A、图4B。
在本实施方式3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中,如图11所示,在母线2的本应被填充材料5覆盖的中间部2m的与开口相对的面,设置有在上下方向(z)上贯穿的通孔2h。组装顺序与实施方式1的组装顺序相同,在母线2使用构成框体3的树脂进行嵌件成型之后,将承接件9粘贴于框体3,并在灌封材料硬化之前安装盖构件4。
为了使填充材料5在气泡不混入的情况下填充到空间部3v内,花费充足的时间来填充。然而,仅通过在大气中注入灌封材料,难以完全消除在填充材料5的内部产生的气泡。因此,在实施方式5中,在母线2的露出到空间部3v内的中间部2m,开设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通孔2h。
在相对于将承接件9粘贴于空间部3v的底部而成的一体成型品注入灌封材料时,灌封材料将从空间部3v的底部逐渐地填充进来,能使试图积存于母线2的下表面的气泡从通孔2h逸散。因此,变成气泡难以积存于灌封材料硬化而形成的填充材料5的内部的结构。此外,通孔2h能用在嵌件成型时的母线2的定位中,在填充灌封材料之后母线2的通孔2h口不会露出到外部。
在使用构成框体的树脂对母线进行嵌件成型时,母线的定位很重要,在成型时将模具的销继续插入到通孔的情况下,在成型之后母线的形成有通孔的部分会露出到外部。若在上述状态下使用,则盐等具有导电性的物体将会堆积于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在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内可能会短路。因此,有时需要通过粘接剂将露出的部分填埋的工序。然而,在本实施方式5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的结构中,从形成有通孔2h的框体3露出的部分变成被填充材料5覆盖,因此,用于母线2的定位的通孔2h不会露出。因此,具有无需追加的粘接剂涂覆工序的优点。
实施方式6
在本实施方式6中,由于相对于实施方式1~5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减少了填充材料的暴露面积,因此,是一种将覆盖填充材料的上表面的覆板设置于盖构件。图12和图13用于对实施方式6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是从下方侧观察盖构件时的立体图,图13是与图4A对应的剖视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6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中,对于盖构件的覆板以外的结构,能适用与实施方式1~5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并且援引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图1A、图1B、图2以及图3。
在本实施方式6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盖构件4的柱状部4j的埋设部4b与盖部4c的中间部设置有将填充材料5的上表面部分覆盖的覆板4t。通过设为上述结构,即使在对填充材料5产生不良影响的有害物从盖构件4与空间部3v的上部开口的间隙侵入的情况下,由于填充材料5的上表面被覆板4t覆盖,因此,能减小上面板中的与有害物质接触的面积。此外,通过使覆板4t在xy面中的外形形状与空间部3v的内周面配合,能通过覆板4t将填充材料5的上面板整体覆盖。
实施方式7
在本实施方式7中,对为了强化填充材料与外部的隔离性而在盖构件与框体之间形成迷宫结构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图16用于对实施方式7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是从上方观察母线与框体的一体成型品时的立体图,图15是从下方侧观察盖构件的立体图,图16是与图4A对应的剖视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7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中,对于盖构件与框体的迷宫结构以外的结构,能适用与实施方式1~6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并且援引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图1A、图1B、图2以及图3。
在本实施方式7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中,如图14所示,在框体3中的空间部3v的上部开口的内缘部遍及整周地形成有在z方向上凹陷的槽部3d,在槽部3d的xy面中的内侧遍及整周地形成有在z方向上突出的脊部3r。与此对应的是,如图15所示,在盖构件4的盖部4c的朝向空间部3v的相对面4ff的外缘部遍及整周地设置有与槽部3d对应的脊部4r,并且,在脊部4r的内侧遍及整周地形成有与脊部3r对应的槽部4d。
由此,当将盖构件4覆盖于框体3时,如图16所示,脊部3r嵌入到槽部4d,脊部4r嵌入到槽部3d,而形成迷宫结构,从而能使空间部3v与外部隔离。也就是说,槽部4d、脊部3r、槽部3d以及脊部4r通过组合以作为迷宫密封机构发挥功能。通过形成迷宫结构,以在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设置于外部的情况下,能抑制盐水、水等液体从盖构件4与框体3的间隙侵入。
实施方式8
在本实施方式8中,对通过螺纹结构将盖构件与框体固定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7和图18用于对实施方式8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7是从上方观察母线与框体的一体成型品时的立体图,图18是从下方侧观察盖构件的立体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8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中,对于对盖构件与框体进行固定的结构以外的结构,能适用与实施方式1、3~7相同的构成,对于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并且在母线、埋入部和填充材料的关系中,援引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图4A、图4B。
在本实施方式8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中,如图17所示,形成为使框体3的空间部3v的至少开口的部分在xy面中的形状呈圆形的筒状,并且在上部开口的内周面形成有阴螺纹3fs。与此对应的是,如图18所示,盖构件4也将盖部4c形成为圆形,并且在外周面形成有与阴螺纹3fs对应的阳螺纹4cms。
由此,在使盖构件4覆盖框体3时,一边沿着螺纹使其旋转一边插入,通过螺纹结构而被固定,与简单地(挤扁)通过肋部4cp进行预固定的情况相比,固定力更大。此外,盖构件4的安装状态与利用肋部4cp进行的预固定相比,更容易视觉确认。例如,在因利用肋部4cp的预固定使施加于盖构件4的载荷的方向从垂直方向(z方向)倾斜的情况下,可以想到存在未被挤扁的肋部4cp,而使盖构件4在未发挥期待的固定力的状态下被安装的情况。
即使在这种状况下,盖构件4相对于框体3位于规定的高度处,并且存在误认为已完成盖构件4的安装。另一方面,螺纹结构的盖构件4的固定中,安装方法容易,且能消除上述担忧。此外,在螺纹结构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盖构件4的拆卸,即使在盖构件4的安装失败的情况下,只要是在灌封材料硬化之前,就能反复装拆。
实施方式9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设置有使多个母线的中间部集中并露出的空间部的例子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9中,对为了使母线各自的中间部露出而设置被隔壁分隔的多个空间部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9~图22用于对实施方式9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9是从上方观察母线与框体的一体成型品时的立体图,图20是从下方侧观察盖构件时的立体图,图21从上方观察电气设备配线部件时的立体图。此外,图22是与图21的D-D线对应的剖视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9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中,对于将空间部对应各个母线单独设置以外的结构,能使用与实施方式1~8相同的结构,对于同样的部分,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9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中,如图19所示,通过隔壁3p分隔母线2A、2B的中间部2m,并分别设置单独露出的空间部3vA、3vB。此外,如图20所示,在盖构件4中,在将两个空间部3vA、3vB集中封堵的盖部4c设置有柱状部4jA、4jB,所述柱状部4jA、4jB分别相对于空间部3vA、3vB延伸,并且在各自的前端形成有埋设部4bA、4bB。
组装顺序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组装顺序相同,在母线2使用构成框体3的树脂进行嵌件成型之后,将承接件9粘贴于框体3。不过,作为填充材料5(填充材料5A、5B)的灌封材料被各自分为空间部3vA、3vB进行灌封。在相对于空间部3vA、3vB分别注入灌封材料之后,在填充材料5硬化之前安装盖构件4。
在灌封材料硬化而形成填充材料5时,如图21和图22所示,埋设部4bA、4bB分别变成相对于盖构件4的装拆方向(z方向)发挥锚固效应并能防止盖构件4脱落的结构。此外,能通过隔壁3p预先确保母线2A、2B之间的空间距离、爬电距离,因此,即使假设在填充材料5的填充情况中存在偏差,也能很好地确保两者的绝缘。
另外,虽然在本例中示出了将埋设部4b分别设置于多个空间部3v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针对一个盖部4c设置任一个空间部3v。另外,虽然示出了将多个空间部3v集中封堵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由在每个空间部3v设置盖构件4。
另外,本申请记载有各种各样的例示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各种各样的特征、方式以及功能并不局限于应用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能单独或以各种组合的方式应用于实施方式。因此,未被例示的无数变形例被设想在本申请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例如,包含对至少一个构成要素进行变形的情况、追加的情况或是省略的情况,另外,还包含将至少一个构成要素抽出并与其他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构成要素组合的情况。
例如,虽然示出了在框体3中使用PPS,在母线2中使用铜,在填充材料5中使用硅胶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填充材料5,只要满足紧贴性和追踪性,则也可以使用其他热固性弹性体或者热塑性弹性体,只要是被称为所谓的“弹性高分子体”的材料就能适用。
此外,在本例中,对于配置于空间部3v的中间部2m整体,虽然示出了与框体3的边界部分相连并通过填充材料5覆盖的例子,但从防止经由在端部2ea与端部2eb之间产生的间隙的水分的侵入的观点来看,并不一定限定于此。若仅为了将空间部3v中的母线2A与母线2B之间的漏电通路截断,则例如,如实施方式9那样将在框体3中沿着xz面方向延伸并将母线2A与母线2B之间分隔的隔壁3p形成于空间部3v内就足够了。在这种情况下,在中间部2m无需进一步通过填充材料5覆盖中间部分,只要中间部2m与框体3的边界部分遍及整周地被覆盖,则能兼顾漏电通路的截断和经由框体3与母线2之间的间隙的水分侵入的防止。
此外,关于构成框体3的材料,只要是将母线2埋入并具有作为框体的刚性的材料,则并不限定于热塑性树脂,也可以使用热固性树脂。另外,虽然示出了仅使用上下模具就能成型那样的空间部3v上下开口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填充填充材料5的方式,则也可以仅一方开口。此外,母线2中,不仅能适用铝,只要是导电性优异的导电体就能适用,个数也不限定于两根。
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1,构成为包括:多个母线2;由树脂构成的框体3,所述框体3使多个母线2各自的两端(端部2ea、端部2eb)露出,并在相互空开间隔的状态下埋设于内部,并且具有空间部3v,该空间部3v形成有供多个母线2各自的中间部2m露出的开口;由弹性体构成的填充材料5,所述填充材料5填充于空间部3v,至少在中间部2m与框体3的边界部分处将母线2的整周覆盖;以及盖构件4,所述盖构件4具有将开口封堵的盖部4c和从盖部4c向填充材料5延伸并埋设于填充材料5中的埋设部4b。
由此,能防止由母线2与构成框体3的树脂之间的间隙引起的漏电流,因此,能获得可靠性高的电气设配线部件1。此时,由于通过盖部4c将开口封堵,因此,母线2与框体3的紧贴性以及相对于移位的追踪性优异,但能保护刚性差的填充材料5免受外力,从而能保持上述紧贴性。
若空间部3v构成为在被盖部4c封堵的开口的相反侧具有第二开口,则能通过未使用滑动模具的上下模具来成型。
框体3是与多个母线2的一体成型品,因此,能容易地制造,尤其在具有第二开口的情况下,仅通过上下模具就能更简单地制造。
若在埋设部4b中构成为具有与从盖部4c延伸的方向(z方向)垂直的方向(xy面方向)上的面积朝向远离盖部4c的前端加宽的部分,则在作为填充材料5硬化之后能通过锚固效应防止脱落。
此时,若构成为形成有从面积加宽的部分朝向前端,越远离盖部4c则面积越窄的倾斜面,则能抑制安装盖构件4时气泡朝向填充材料5的卷入。另外,若具有面积从面积加宽的部分朝向盖部4c变窄的倾斜面,则能进一步抑制绕入埋设部4b的填充材料5剥离。
若构成为在中间部2m的与开口相对的面形成有通孔2h,则能随着填充材料5的填充进行使气泡逸出。
若构成为填充材料5遍及中间部2m的全长地覆盖整周,则即使在空间部3v内无分隔地配置多个母线2,也能可靠地防止母线2之间的漏电流。
若在盖部4c的朝向开口的相对面4ff的外缘部遍及整周地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突出的脊部4r和在厚度方向上凹陷的槽部4d,在框体3的开口的内缘部形成有分别与脊部4r和槽部4d嵌合的第二槽部(槽部3d)和第二脊部(脊部3r),则能形成迷宫结构,能可靠地防止水分经由盖部4c与开口之间的间隙侵入。
若在盖构件4和框体3中构成为设置有用于在盖部4c将开口封堵时形成对使盖构件4从框体3脱离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搭扣配合结合的搭扣配合机构,则在灌封材料硬化之前也能防止盖构件4从框体3脱落。
或是,构成为在盖部4c的外周面形成有阳螺纹4ms,在框体3的开口的内周面形成有与阳螺纹4cms对应的阴螺纹3fs,也能在灌封材料硬化之前防止盖构件4从框体3脱落。
(符号说明)
1电气设备配线部件;2母线;2ea、2eb端部;2h通孔;2m中间部;3框体;3a凹部(搭扣配合机构);3d槽部(迷宫机构);3fs阴螺纹;3p隔壁;3r脊部(迷宫机构);3v空间部;4盖构件;4b埋设部;4c盖部;4cf搭扣配合凸部(搭扣配合机构);4cms阳螺纹;4cp肋部;4d槽部(迷宫机构);4j柱状部;4r脊部(迷宫机构);4t覆板;5填充材料。

Claims (10)

1.一种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母线;
由树脂构成的框体,所述框体使多个所述母线各自的两端露出,并在相互空开间隔的状态下埋设于内部,并且具有空间部,该空间部形成有供多个所述母线各自的中间部露出的开口;
由弹性体构成的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空间部,至少在所述中间部与所述框体的边界部分处将所述母线的整周覆盖;以及
盖构件,所述盖构件具有将所述开口封堵的盖部和从所述盖部向所述填充材料延伸并埋设于所述填充材料中的埋设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间部在被所述盖部封堵的开口的相反侧具有第二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是与多个所述母线的一体成型品。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埋设部具有与从所述盖部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面积朝向远离所述盖部的前端加宽的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所述面积加宽的部分朝向所述前端,随着越远离所述盖部,所述面积越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部的与所述开口相对的面形成有通孔。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材料遍及所述中间部的全长地覆盖整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部的朝向所述开口的相对面的外缘部遍及整周地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突出的脊部和在厚度方向上凹陷的槽部,
在所述框体的所述开口的内缘部形成有分别与所述脊部和所述槽部嵌合的第二槽部和第二脊部。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构件和所述框体设置有搭扣配合机构,所述搭扣配合机构用于在所述盖部将所述开口封堵时形成对使所述盖构件从所述框体脱离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搭扣配合结合。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部的外周面形成有阳螺纹,在所述框体的所述开口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阳螺纹对应的阴螺纹。
CN202180100606.0A 2021-07-27 2021-07-27 电气设备配线部件 Pending CN1176940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27658 WO2023007571A1 (ja) 2021-07-27 2021-07-27 電気機器配線部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94023A true CN117694023A (zh) 2024-03-12

Family

ID=85086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0606.0A Pending CN117694023A (zh) 2021-07-27 2021-07-27 电气设备配线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07571A1 (zh)
CN (1) CN117694023A (zh)
DE (1) DE112021008024T5 (zh)
WO (1) WO202300757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4432Y2 (ja) * 1988-05-10 1996-10-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2002027636A (ja) 2000-07-04 2002-01-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高電圧用電気接続箱に用いる回路体
JP3894309B2 (ja) * 2002-08-27 2007-03-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天井点検口の蓋体固定構造
JP5782884B2 (ja) * 2011-07-14 2015-09-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気接続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1008024T5 (de) 2024-05-16
JPWO2023007571A1 (zh) 2023-02-02
WO2023007571A1 (ja)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80231B2 (ja) コネクタ
US10476189B2 (en)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8569623B2 (en) Waterproof joint section forming method and wire harness provided with waterproof joint section formed by the method
JP5242112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スライドドアの給電装置
CN107690237B (zh) 用于电气装置的壳体
WO2014091696A1 (ja)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とその製造方法
US9071005B2 (en) Terminal block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5752856A (en) Sealed fuse connector
CN104703424A (zh) 电子外壳装置
JPH02174082A (ja) 車両用の中央分電盤システム
CN111492447A (zh) 电容器
US9997857B2 (en) Plug bridg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lug
CN117694023A (zh) 电气设备配线部件
US20080149364A1 (en) Ribbon cable
EP0465798A1 (en) Grommet/seal mounting member for a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4119294A (ja) シール材の固定構造
EP3726552A1 (en) A sealed electric switch asembly
CN110581464A (zh) 电气接线箱
CN111755250B (zh) 电容器单元
CN112531379B (zh) 电路单元、电气接线箱及电路单元的制造方法
EP4036963A1 (en) Driver
EP2565988B1 (en) Sealing arrangement
US1032017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JP2008192545A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ケーブル用防水コネクタ
WO2011055443A1 (ja) 端子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