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61174A - 梭口形成装置及装备有该装置的提花织机 - Google Patents

梭口形成装置及装备有该装置的提花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61174A
CN117661174A CN202311147414.2A CN202311147414A CN117661174A CN 117661174 A CN117661174 A CN 117661174A CN 202311147414 A CN202311147414 A CN 202311147414A CN 117661174 A CN117661174 A CN 117661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intermediate plane
roller
plane
s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474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巴普蒂斯特·比谢
帕特里斯·普日塔斯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eubli Lyon SA
Original Assignee
Staeubli Lyon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eubli Lyon SA filed Critical Staeubli Lyon SA
Publication of CN117661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611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24Features common to jacquards of different types
    • D03C3/32Jacquard driving mechanisms
    • D03C3/36Griffe operat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梭口形成装置及装备有该装置的提花织机。梭口装置包括围绕上部轴线和下部轴线摆动的上部轴和下部轴,以及输入轴。滚柱摇臂包括第一滚柱和第二滚柱、第一从动臂和第二从动臂以及联接到上部连杆和下部连杆的两个上部连杆臂和下部连杆臂。滚柱摇臂的枢转轴线被定位在输入轴的旋转轴线与上部轴线和下部轴线之间。相对于穿过上部轴线的垂直平面,上部曲轴和上部连杆之间的铰接轴线被定位为与输入轴的旋转轴线位于同一侧,而下部曲轴和下部连杆之间的铰接轴线位于相对侧。连杆臂和上部连杆之间的铰接销被定位在与输入轴的旋转轴线相对的一侧。下部连杆臂和下部连杆之间的铰接销被定位在与输入轴的旋转轴线相对的一侧。

Description

梭口形成装置及装备有该装置的提花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花织机的梭口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提花织机领域,使用梭口成形装置(有时被称为“提花机构”)是已知的,该梭口成形装置包括两组纵向叶片或刀片,该两组纵向叶片或刀片通过相位相反的交替垂直移动激励,形成夹头选择装置的钩状件撑靠在所述两组纵向叶片或刀片上,而这构成了提花机通丝(harness)的上部端部。
EP-A-3719187公开了这样一种提花机构,该提花机构包括两个摆动轴,这两个摆动轴中的一个摆动轴设置在另一个摆动轴上方并且这两个摆动轴铰接在两个框架板中,两组刀片或叶片以及两个摆动轴在两个框架板之间延伸。每个摆动轴装备有由连杆驱动的曲轴,该连杆由安装在提花机构的输入轴上的偏心轮驱动。这种提花机构通常是令人满意的,并且具有控制良好的成本价格和良好的紧凑性的优点,使得容易将这种提花机构集成到织机中。
这种提花机构使得能够获得以时间表征是正弦的并且非常接近纯正弦函数的刀片位移轮廓。这种机构不能使刀片获得更精细的移动。使用这种类型的梭口形成装置,织工除了增加刀片的行程之外没有其他资源,由于梭口附着在经线上,使得梭口不能使纬纱插入。
从CN-A-105483895还已知的是,将装备有两个从动滚柱的摇臂安装在提花机构的两个叠加的摆动轴的每个端部处。这些滚柱中的每一个滚柱与凸轮配合,该凸轮被安装在该机构的均匀旋转的输入轴上。这种构造使得能够例如通过添加谐波来获得除纯正弦函数之外的刀片位移轮廓,从而增加对于相同织机编织速度和相同刀片行程来说可利用的插入时间。这种构造就经纱而言以及沿着垂直方向是相对紧凑的。然而,这种构造在沿着平行于纬纱的方向是复杂的,特别是因为该构造需要使用四个并排的凸轮。此外,凸轮轴的定位(位于摆动轴之间的中间位置)使得对滚柱和凸轮之间的接触区域的油浴润滑变得困难,特别是对于与上部摆动轴相关联的滚柱来说。
本发明明确地解决了这些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提花织机的新型梭口形成装置,该梭口形成装置在包括沿着平行于纬纱方向的方向上具有简单、紧凑的结构,该梭口形成装置使得能够获得除纯正弦之外的刀片位移轮廓,并且在该梭口形成装置中,不会存在滚柱润滑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花织机的梭口形成装置,所述梭口形成装置包括:
-两组刀片,所述两组刀片平行于所述梭口形成装置的纵向轴线延伸,所述两组刀片以相位相反的方式垂直往复运动,并且在每个端部处连接到驱动条;
-上部摆动轴和下部摆动轴,所述上部摆动轴和所述下部摆动轴中的一个摆动轴在另一个摆动轴上方延伸,所述上部摆动轴和所述下部摆动轴分别围绕上部摆动轴线和下部摆动轴线摆动,并且所述上部摆动轴和所述下部摆动轴在所述上部摆动轴和所述下部摆动轴的每个端部处分别设置有两个倾摆杠杆,每个倾摆杠杆通过连杆连接到驱动条;
-两个框架板,所述两组刀片和所述摆动轴在所述两个框架板之间延伸;
-输入轴,所述输入轴围绕旋转轴线连续地旋转,并且所述输入轴装备有第一凸轮和互补的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相比所述第一凸轮距离所述框架板更远;
-滚柱摇臂,所述滚柱摇臂被安装为围绕平行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旋转轴线的枢转轴线枢转,所述滚柱摇臂包括:
·第一滚柱,所述第一滚柱与所述第一凸轮配合,
·第一从动臂,所述第一滚柱围绕第一滚柱轴线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从动臂的端部处,
·第二滚柱,所述第二滚柱与所述第二凸轮配合,
·第二从动臂,所述第二滚柱围绕第二滚柱轴线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从动臂的端部处,
·上部连杆臂,以及
·下部连杆臂。
根据本发明,所述梭口形成装置被配置为:
-所述上部连杆臂联接到所述上部摆动轴的上部控制杆;所述上部控制杆联接到属于所述上部摆动轴的上部曲轴;
-所述下部连杆臂联接到所述下部摆动轴的下部控制杆;所述下部控制杆联接到属于所述下部摆动轴的下部曲轴;
-在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的平面中,所述滚柱摇臂的所述枢转轴线水平地设置在所述输入轴的所述旋转轴线与所述上部摆动轴线和所述下部摆动轴线之间;
-所述上部曲轴和所述上部控制杆之间的铰接轴线相对于穿过所述上部摆动轴线的垂直平面被定位为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旋转轴线位于同一侧;
-所述下部曲轴和所述下部控制杆之间的铰接轴线相对于穿过所述下部摆动轴线的垂直平面被定位在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旋转轴线相对的一侧;
-所述上部连杆臂和所述上部控制杆之间的铰接轴线相对于包含所述滚柱摇臂的所述枢转轴线和所述上部摆动轴线的平面被定位在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旋转轴线相对的一侧;以及
-所述下部连杆臂和所述下部控制杆之间的铰接轴线相对于包含所述滚柱摇臂的所述枢转轴线和所述下部摆动轴线的平面被定位在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旋转轴线相对的一侧。
由于本发明,滚柱摇臂和第一凸轮以及第二凸轮的组合使得能够使用相对复杂的刀片运动规律,同时该装置保持紧凑,特别是沿着平行于安装有梭口形成装置的织机的纬纱方向的方向保持紧凑。事实上,通过在水平方向上将大部分的移动部件集中在输入轴和摆动轴之间,两个凸轮和两个摆动轴之间的运动传输运动链得以优化,从而使其整体尺寸最小化。此外,与CN-U-105483895的四个凸轮和四个滚柱相比,仅需要两个凸轮和两个滚柱即可,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该梭口成形装置的成本价和可靠性得以提高。最后,所提出的结构在油浴润滑方面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但非强制性的方面,这种装置可以结合以任何技术上允许的组合来实现的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第一滚柱轴线被定位在包含所述滚柱摇臂的所述枢转轴线和所述输入轴的所述旋转轴线的平面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二滚柱轴线被定位在包含所述滚柱摇臂的所述枢转轴线和所述输入轴的所述旋转轴线的所述平面的上方。
-所述第一滚柱轴线被定位在包含所述滚柱摇臂的所述枢转轴线和所述输入轴的所述旋转轴线的平面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二滚柱轴线被定位在包含所述滚柱摇臂的所述枢转轴线和所述输入轴的所述旋转轴线的所述平面的下方。
-所述第一凸轮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一滚柱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一从动臂的中间平面、所述上部连杆臂的中间平面、所述上部控制杆的中间平面和所述上部曲轴的中间平面重合并且被包括在第一主中间平面中,同时,所述第二凸轮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二滚柱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二从动臂的中间平面、所述下部连杆臂的中间平面、所述下部控制杆的中间平面和所述下部曲轴的中间平面重合并且包括在第二主中间平面中。
-所述第一凸轮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一滚柱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一从动臂的中间平面、所述下部连杆臂的中间平面、所述下部控制杆的中间平面和所述下部曲轴的中间平面重合并且被包括在第一主中间平面中,同时,所述第二凸轮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二滚柱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二从动臂的中间平面、所述上部连杆臂的中间平面、所述上部控制杆的中间平面和所述上部曲轴的中间平面重合并且包括在第二主中间平面中。
-所述第一主中间平面和所述第二主中间平面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偏置并且垂直于所述轴线。
-所述第一主中间平面相比所述第二主中间平面更靠近所述框架板。
-所述上部连杆臂、所述上部控制杆和所述上部曲轴共同限定大致为Z形或倒Z形的铰接结构。
-所述下部连杆臂、所述下部控制杆和所述下部曲轴共同限定大致为U形的铰接结构。
-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所述滚柱摇臂、所述上部控制杆和所述下部控制杆以及所述上部曲轴和所述下部曲轴能够移动和更换,以将所述梭口形成装置从第一构型改变为第二构型,并且反之亦然,而不需要相对于支撑所述输入轴的所述框架板对所述上部摆动轴和所述下部摆动轴进行拆卸,其中,所述第一构型具有由凸轮驱动的上部摆动轴和下部摆动轴组件,所述第二构型具有用于由连杆和曲轴驱动的上部摆动轴和下部摆动轴组件。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提花织机,其中,所述提花织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
这种织机可以在高速下可靠地运行,同时保持紧凑并且制造和操作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仅作为示例并且参照附图给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梭口装置和织机的三个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结合有根据本发明的梭口形成装置的织机的局部透视图;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梭口形成装置的另一角度的透视图,其中,为了附图的清晰,省略了该装置的一些部分;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箭头F3的方向的端视图;
图4是在织机处于不同构型时按照与图3相同的条件截取的视图;
图5A和图5B以沿着两个不同角度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梭口形成装置的一部分,以及;
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梭口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织机M是提花织机类型并且包括梭口形成装置2(也被称为“提花机构”),该梭口形成装置2用于使综丝4(heald)通过图1中双箭头F1表示的垂直移动交替地移动,该综丝4设置有用于使经线6通过的孔眼42。
各种综丝通过提花机通丝8的通丝线(cord)支撑,通丝线的上部端部连接到选择装置的夹头,该选择装置设置有钩状件10,钩状件10撑靠在两组刀片12和14上,该两组刀片12和14通过图1中的双箭头F2表示的相位相反的交替垂直移动激励。两组刀片12和14彼此互锁,其中,除了在梭口形成装置2的纵向边缘处之外,一个刀片12布置在两个刀片14之间,反之亦然。
梭口形成装置2包括框架16,框架16包括平行于梭口形成装置2的纵向轴线X2延伸的两个纵向横梁构件18和20。为了附图的清晰,图1中省略了纵向横梁构件20,而图2中省略了纵向横梁构件18。
定义了与织机M和梭口形成装置2相关联的正交参考系XYZ,该正交参考系的轴线X是水平的并且平行于轴线X2,该正交参考系的轴线Y是水平的并且垂直于轴线X,并且该正交参考系的轴线Z是垂直的并且向上定向。特别地,平面YZ垂直于轴线X,由此平面YZ垂直于轴线X2。图3和图4是平行于平面YZ截取的。轴线X限定梭口形成装置的纵向方向,而轴线Y限定该梭口形成装置的横向方向,并且轴线Z限定了该梭口形成装置的高度方向。
在当前描述中,当轴线或平面在梭口形成装置2在织机M上的组装和安装构型中与水平平面形成的角度小于5°时,称该轴线或平面为水平的。此外,当轴线或平面在梭口装置2在织机M上的组装和安装构型中与垂直平面形成的角度小于5°时,称该轴线或平面为垂直的。
两组刀片12和14平行于轴线X2在纵向横梁构件18和20之间延伸。
框架16还包括第一框架板22和第二框架板24,该第一框架板22和第二框架板24设置在纵向构件18和20之间并且各自垂直于轴线X2延伸。两组刀片12和14沿着轴线X2布置在梭口形成装置2的位于框架板22和24之间的容积部V2中。
每个框架板22或24通过铸造和机加工金属(优选地,铸铁)制成,并且每个框架板22或24包括加强筋,其中一些加强筋在图1和图2中是可见的,板24的加强筋通过附图标记241表示。板22的加强筋在图1中被隐藏。为了附图的清晰,在图2中省略了板22。
一组刀片中的每个刀片12或14沿着双箭头F2在其垂直移动中被线性地引导,并且一组刀片中的每个刀片12或14在其每个端部处连接到悬挂在驱动条(也被称为“倾斜条”)的连杆26。更准确地说,一组刀片12或14中的每个刀片通过两个连杆26悬挂在两个驱动条上,即,布置在板22附近的第一驱动条和布置在板24附近的第二驱动条。
在图2中可以看到四个驱动条,并且该四个驱动条包括布置在板22附近的第一驱动条30和第二驱动条32,以及布置在板24附近的第三驱动条34和第四驱动条36。四个驱动条30至36中的每一个驱动条分别铰接在引导臂上,该引导臂自身在纵向横梁构件18处或附近铰接在框架16上。在图1中仅可以看到一个引导臂,通过附图标记31表示,为了附图的清晰,在图2中省略了引导臂。
每个驱动条由两个凸缘构成,特别是对于驱动条30而言可以看到的是,该驱动条30的凸缘被标记为302和304。
梭口形成装置2还包括上部摆动轴40和下部摆动轴42,上部摆动轴40和下部摆动轴42中的一个摆动轴布置在另一个摆动轴的上方并且上部摆动轴40和下部摆动轴42平行于轴线X2延伸。分别来说,X40是上部摆动轴40的摆动轴线,换句话说,是上部摆动轴线,而X42是下部摆动轴40的摆动轴线,换句话说,是下部摆动轴线。轴线X40和X42是摆动轴40和42的纵向轴线。
在该示例中,轴线X2、X40和X42是平行的。
上部摆动轴40包括管402,在该示例中,该管402的直径等于120mm。实际上,管402的直径在80mm到160mm之间,优选地在100mm到140mm之间,甚至更优选地约120mm,这使该管402具有良好的扭转刚度。
在管402的每个端部处,管402附接到摇臂404,该摇臂404也属于轴40并且限定两个摇臂杠杆405和406。
类似地,下部摆动轴42包括中心管和两个摇臂,每个摇臂限定两个摇臂杠杆。
在该示例中,下部摆动轴42的中心管的直径与管402的直径相同。然而,这不是强制性的,替代地,摆动轴的直径可以是不同的。
摇臂404和等同物通过平行于轴线X40和X42的螺钉分别附接到管402和等同物上。
在板22附近,摇臂404的摇臂杠杆405和406通过连杆50分别连接到驱动条30和32。类似地,在板24附近,摇臂404的摇臂杠杆405和406通过连杆50分别连接到驱动条34和36。
在板22附近,下部摆动轴42的第一摇臂的摇臂杠杆通过连杆52分别连接到驱动条30和32。类似地,在板24附近,下部摆动轴42的第二摇臂的摇臂杠杆通过连杆52分别连接到驱动条34和36。
连杆50和52在摇臂杠杆405、406和等同物上的铰接点的位置是可调节的(在设置在这些摇臂杠杆上的圆弧形凹槽中)。
两个摆动轴40和42通过驱动组件70被驱动分别围绕轴线X40和X42旋转,该驱动组件70位于板22的与刀片12和14相对的一侧上,换句话说,位于容积部V2的外部。因此,摆动轴40和42的移动或控制来自板22的一侧,该板22可以被描述为“控制板”。
驱动组件70包括围绕轴线X72连续地旋转的输入轴72,该运动由图1和图2中的箭头F4表示。
输入轴72承载有第一凸轮74和第二凸轮76,第一凸轮74和第二凸轮76互补并且围绕轴线X72成角度地偏移。
沿着平行于轴线X的方向,第一凸轮74相比第二凸轮76更靠近控制板22。换句话说,沿着轴线X和X2,第二凸轮76相比第一凸轮74距离框架板22和24更远。
驱动组件70还包括滚柱摇臂80,该滚柱摇臂80围绕平行于轴线X72的枢转轴线X80枢转地安装。
滚柱摇臂80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多部分机械构件,这些部分被设置为围绕轴线X80前后倾斜(换句话说,围绕轴线X80前后枢转)。
滚柱摇臂80包括第一滚柱84和第二滚柱86,第一滚柱84搁置在第一凸轮74的外周轨道上,第二滚柱86搁置在第二凸轮76的外周轨道上。
滚柱84围绕平行于轴线X的滚柱轴线X84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从动臂94的远侧端部942处。第二滚柱86围绕平行于轴线X的滚柱轴线X86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从动臂96的远侧端部962处。从动臂94和96属于滚柱摇臂80。
从动臂94和96两者都从滚柱摇臂80的中心轴82延伸。两个从动臂94和96的远侧端部942和962是这些臂的距离该中心轴82最远的端部。
滚柱摇臂还包括上部连杆臂104和下部连杆臂106,上部连杆臂104和下部连杆臂106的与中心轴82相对的远侧端部分别被标注为1042和1062。
综上所述,滚柱摇臂80包括元件82、84、86、94、96、104和106。滚柱摇臂80的臂94、96、104和106与中心轴82形成一体以围绕轴线X80枢转。
在上部连杆臂的远侧端部1042处,上部连杆臂104围绕轴线X104铰接到上部控制杆114。类似地,在下部连杆臂的远侧端部1062处,下部连杆臂106围绕轴线X106铰接到下部控制杆116。轴线X104和X106平行于轴线X。
在上部控制杆的与上部连杆臂104相对的端部处,上部控制杆114围绕轴线X114铰接到属于上部摆动轴40的上部曲轴408。类似地,在下部控制杆的与下部连杆臂106相对的端部处,下部控制杆116围绕轴线X116铰接到属于下部摆动轴42的下部曲轴428。轴线X114和X116平行于轴线X。
手轮408和428分别在这些摇臂404的与管402和422相对的一侧上被安装在穿过板22的摇臂404和等同物上。平行于轴线X40和X42的螺钉用于将摇臂和曲轴固定在一起。
轴线X104、X106、X114和X116中的铰接意味着上部联接杆臂104和下部连杆臂106分别联接到上部控制杆114和下部控制杆116,并且这些控制杆分别联接到上部曲轴408和下部曲轴428。
因此,凸轮74产生的运动通过由元件84、94、104、114和408形成的运动链传递到上部摆动轴40,而凸轮76产生的运动通过由元件86、96、106、116和428形成的运动链传递到下部摆动轴42。
如在图3中更具体地所示的,滚柱摇臂80的枢转轴线X80水平地(换句话说,沿着平行于轴线Y的方向)布置在轴72的旋转轴线X72与上部摆动轴线X40和下摆动轴线X42之间。这使得滚柱摇臂80能够沿着梭口形成装置2的横向方向被定位在输入轴72和摆动轴40和42之间。因此,不需要使滚柱摇臂80沿着梭口形成装置的纵向方向X相对于轴40、42和72偏移,这使得该装置沿着织机M的经纱方向是紧凑的,其中,该经纱方向平行于梭口形成装置的纵向方向。
P40是包含上部振荡轴线X40的垂直平面。包含下部振荡轴线P42的被标注为P42的是垂直平面。平面P40和P42平行于轴线X和Z。
在所示的示例中,平面P40和P42重合。然而,这不是强制性的。
如图3所示,轴线X114相对于平面P40与轴线X72位于相同的一侧。另一方面,轴线X116相对于平面P42位于与轴线X72相对的一侧。这有利于驱动组件70的紧凑性。
包含轴线X80和X40的平面被表示为π40。包含轴线X80和X42的平面被表示为π42。轴线X104相对于平面π40位于与轴线X72相对的一侧。另一方面,轴线X106相对于平面π42位于与轴线X72相对的一侧。这也有利于驱动组件70的紧凑性。
考虑由上部连杆臂104、上部控制杆114和曲轴408形成的铰接结构。这种铰接结构通常是倒Z形的。替代地,这种结构可以是Z形的。还考虑了由下部连杆臂106、控制杆116和曲轴428形成的铰接结构。该第二铰接结构通常为U形。这些第一铰接结构和第二铰接结构的形状也有利于驱动组件70的紧凑性。上述形状使得上部摆动轴40和下部摆动轴42能够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从而以反相位驱动两组刀片12和14。
由于驱动组件70的部件的这种空间布置,特别是轴线X40至X116、平面P40、P42、π40和π42的分布的组合,该驱动组件可以是特别紧凑的,甚至沿着梭口形成装置2的纵向方向(换句话说,沿着织机M的纬纱方向)可以是特别紧凑的。
驱动组件70的一部件的中间平面被定义为位于该部件的端部之间的沿着轴线X的中间位置处的平面。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凸轮74的中间平面、第一滚柱84的中间平面、第一从动臂94的中间平面、上部连杆臂104的中间平面、上部控制杆114的中间平面和上部曲轴408的中间平面重合并且被包括在第一主中间平面P1中。
另一方面,第二凸轮76的中间平面、第二滚柱86的中间平面、第二从动臂96的中间平面、下部连杆臂106的中间平面和下部控制杆116的中间平面以及下部曲轴428的中间平面重合并且包括在第二主中间平面P2中。
第一主中间平面P1和第二主中间平面P2平行于参考系XYZ的平面YZ,并且由此垂直于轴线X。
第一主中间平面P1和第二主中间平面P2沿着轴线X偏置,并且由此沿着轴线X2偏置。此处,第一主平面P1相比第二主平面P2更靠近框架板22和24。
驱动组件70由盖状件120进行覆盖,输入轴72从盖状件120的外部突出,以便连接到驱动轴(未示出)。盖状件120可以在轴40和42以及滚柱摇臂80的中心轴82的端部处安装有张紧轴承。这些轴承分别通过塞子122、124和126密封。因此,这些轴承在图1中不可见。
有利地,输入轴72的旋转轴线X72被定位成沿着轴线Z低于滚柱摇臂80的枢转轴线X80。
从图3可以看出,驱动组件70的紧凑设计以及轴线X72和X80的相对定位使得在盖状件120就位时能够对部件74至116(特别是部件74、76、84和86)进行有效的油浴润滑。
驱动组件70的紧凑设计使得驱动组件70能够被安装在连杆-曲轴驱动系统70’的覆盖区域中,在该连杆-曲轴驱动系统中,两个偏心轮174和176被安装在输入轴70上。这种连杆-曲轴系统如图4所示。第一偏心轮174驱动第一控制杆184,该第一控制杆184联接到上部曲轴408。第二偏心轮176驱动第二控制杆186,该第二控制杆186联接到下部曲轴428。该驱动系统70’可以按照EP-A-3719187的技术教导。替代地,该驱动系统70’是不同类型的。
因此,可以将织机M从图1至图3所示的具有凸轮和从动滚柱驱动组件70的构型切换到图4所示的具有连杆-曲轴驱动装置70’的构型。
为此,在装置70中设置有第一凸轮74和第二凸轮76、滚柱摇臂80、上部控制杆114和下部控制杆116以及可拆卸的上部曲轴408和下部曲轴428,使得这些部件可以被替换以将偏心轮174和176、控制杆184和186以及新的上部曲轴408和下部曲轴428安装在上部摆动轴40和下部摆动轴42上。
有利地,上部曲轴408和下部曲轴428对于两个驱动器70和70’来说可以是通用的,但是以不同的取向被附接到上部摆动轴40和下部摆动轴42。
相反地,当需要将织机M从图4的构型改变为图1至图3的构型时,驱动装置70’的偏心轮174和176、控制杆184和186以及上部曲轴408和下部曲轴428是可拆卸的,并且可以由第一凸轮74和第二凸轮76、滚柱摇臂80、上部控制杆114和下部控制杆116以及新的上部曲轴408和下部曲轴428替换。
驱动器70的覆盖区域不大于驱动器70’的覆盖区域。
在图5A和图5B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和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元件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如果这些附图中的一个附图中示出的附图标记没有在描述中提及,则该附图标记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元件。此外,如果在描述中提到的附图标记没有在附图中示出,则该附图标记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元件。在下文中,将主要对这些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进行描述。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主中间平面P1包括第一凸轮74的中间平面、第一滚柱84的中间平面、第一从动臂94的中间平面、下部连杆臂106的中间平面、下部控制杆116的中间平面和下部曲轴428的中间平面。另一方面,第二主中间面P2包括第二凸轮76的中间平面、第二滚柱86的中间平面、第二从动臂96的中间平面、上部连杆臂104的中间平面、上部控制杆114的中间平面和上部曲轴408的中间平面。
换句话说,相对于第一实施例改变了驱动组件70的组成元件的上述中间平面在主中间平面P1和P2之间的分布,同时沿着梭口形成装置2的纵向方向保持良好的紧凑性。
同样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主中间平面和第二主中间平面沿着轴线X偏置,并且由此沿着轴线X2偏置。此处,第一主平面P1相比第二主平面P2更靠近框架板22和24。
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滚柱轴线X84位于第一实施例中定义的平面π72的上方,而第二滚柱轴线X86位于该平面的下方。
否则,第三实施例中的构成驱动组件70的元件的上述中间平面的分布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分布类似。
在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一样,滚柱摇臂80的枢转轴线X80水平地布置在输入轴72的旋转轴线X72与摆动轴40和42的摆动轴线X40和X42之间。另一方面,轴线X114相对于第一实施例中定义的平面P40被定位为与旋转轴线X72位于同一侧,而轴线X116相对于第一实施例中定义的垂直平面P42被定位在与轴线X72相对的一侧。此外,轴线X104相对于包含轴线X80和X40的平面π40位于与轴线X72相对的一侧,而轴线X116相对于包含轴线X80和X42的平面π42位于与轴线X72相对的一侧。
如参照第一实施例所解释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驱动组件70也是可拆卸的,使得驱动组件70能够被曲轴和杆型驱动组件(诸如组件70’)代替。
因此,无论实施例如何,本发明的梭口成形装置2和织机M具有很大的适应性,因为其使得能够从具有凸轮驱动组件和从动滚柱的构型切换到具有曲轴和杆驱动组件的构型,反之亦然。这使得织机M能够适应其操作条件,该操作条件可以在织机和梭口形成装置2的寿命期间发生变化。从一种构型到另一种构型的转换是可逆的。例如,可以多年使用具有曲轴和杆型驱动系统的织机以编织容易将经线取下的织物,从而实现了接近纯正弦函数的刀片位移轮廓的使用。这使得能够在购买时很好地控制驱动组件2的成本,因为不需要对凸轮进行加工,而这种加工是相对复杂的操作。如果织机M随后被用于制造当梭口打开时其经线相互勾住的织物,则可以用如图2、图3、图5A、图5B和图6所示的驱动组件70来改造梭口形成装置2,以实现刀片12和14的位移轮廓,对于刀片12和14的该位移轮廓来说,经线在交叉处的速度相比接近纯正弦函数的位移轮廓情况下的速度更高。这是由于本发明的梭口形成装置2的驱动组件70的紧凑性而得以实现,该驱动组件70可以适应曲轴-连杆型驱动系统70’的覆盖区域。
上述实施例和替代方案可以进行组合以产生本发明的新的实施例。
本发明已经描述了一种运动系统,该运动系统包括两组刀片12和14,两组刀片12和14在每个端部处通过连杆26连接到驱动条30、32、34或36。本发明也适用于其中的每组刀片构成一个刚性组件的运动系统,该刚性组件与位于机器两侧的两个驱动条集成一体,从而形成刀箱(griffe)框架。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提花织机(M)的梭口形成装置(2),包括:
-两组刀片(12,14),所述两组刀片平行于所述梭口形成装置的纵向轴线(X2)延伸,所述两组刀片通过相位相反的交替垂直移动(F2)被激励并且在所述两组刀片的每个端部处连接到驱动条(30,32,34,36);
-上部摆动轴(40)和下部摆动轴(42),所述上部摆动轴和所述下部摆动轴中的一个摆动轴在另一个摆动轴上方延伸,所述上部摆动轴和所述下部摆动轴分别围绕上部摆动轴线(X40)和下部摆动轴线(X42)摆动并且所述上部摆动轴和所述下部摆动轴在所述上部摆动轴和所述下部摆动轴的每个端部处分别设置有两个倾摆杠杆(405,406),每个倾摆杠杆通过连杆(50,52)连接到驱动条(30,32,34,36);
-两个框架板(22,24),所述两组刀片和所述摆动轴在所述两个框架板之间延伸;
-输入轴(72),所述输入轴以围绕旋转轴线(X72)连续旋转运动(F4)的方式被驱动,并且所述输入轴装备有第一凸轮(74)和互补的第二凸轮(76),所述第二凸轮(76)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相比所述第一凸轮距离所述框架板更远;
-滚柱摇臂(80),所述滚柱摇臂被安装为围绕平行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旋转轴线(X72)的枢转轴线(X80)枢转,所述滚柱摇臂包括:
·第一滚柱(84),所述第一滚柱与所述第一凸轮(74)配合,
·第一从动臂(94),所述第一滚柱围绕第一滚柱轴线(X84)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从动臂的端部(942)处,
·第二滚柱(86),所述第二滚柱与所述第二凸轮(76)配合,
·第二从动臂(96),所述第二滚柱围绕第二滚柱轴线(X86)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从动臂的端部(962)处,
·上部连杆臂(104),以及
·下部连杆臂(106),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连杆臂(104)联接到所述上部摆动轴(40)的上部控制杆(114),所述上部控制杆联接到属于所述上部摆动轴的上部曲轴(408);
-所述下部连杆臂(106)联接到所述下部摆动轴(42)的下部控制杆(116),所述下部控制杆联接到属于所述下部摆动轴的下部曲轴(428);
-在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X2)的平面(YZ)中,所述滚柱摇臂(80)的所述枢转轴线(X80)水平地定位在所述输入轴(72)的所述旋转轴线(X72)与所述上部摆动轴线和所述下部摆动轴线(X40,X42)之间;
-所述上部曲轴(408)和所述上部控制杆(114)之间的铰接轴线(X114)相对于穿过所述上部摆动轴线(X40)的垂直平面(P40)被定位为与所述输入轴(72)的所述旋转轴线(X72)位于同一侧;
-所述下部曲轴(428)和所述下部控制杆(116)之间的铰接轴线(X116)相对于穿过所述下部摆动轴线(X42)的垂直平面(P42)被定位在与所述输入轴(72)的所述旋转轴线(X72)相对的一侧;
-所述上部连杆臂(104)和所述上部控制杆(114)之间的铰接轴线(X104)相对于包含所述滚柱摇臂(80)的所述枢转轴线(X80)和所述上部摆动轴线(X40)的平面(π40)被定位在与所述输入轴(72)的所述旋转轴线(X72)相对的一侧;以及
-所述下部连杆臂(106)和所述下部控制杆(116)之间的铰接轴线(X106)相对于包含所述滚柱摇臂(80)的所述枢转轴线(X80)和所述下部摆动轴线(X42)的平面(π42)被定位在与所述输入轴(72)的所述旋转轴线(X72)相对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滚柱轴线(X84)被定位在包含所述滚柱摇臂(80)的所述枢转轴线(X80)和所述输入轴(72)的所述旋转轴线(X72)的平面(π72)的下方;并且
-所述第二滚柱轴线(X86)被定位在包含所述滚柱摇臂(80)的所述枢转轴线(X80)和所述输入轴(72)的所述旋转轴线(X72)的所述平面(π72)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滚柱轴线(X84)被定位在包含所述滚柱摇臂(80)的所述枢转轴线(X80)和所述输入轴(72)的所述旋转轴线(X72)的平面(π72)的上方;并且
-所述第二滚柱轴线(X86)被定位在包含所述滚柱摇臂(80)的所述枢转轴线(X80)和所述输入轴(72)的所述旋转轴线(X72)的所述平面(π72)的下方。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轮(74)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一滚柱(84)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一从动臂(94)的中间平面、所述上部连杆臂(104)的中间平面、所述上部控制杆(114)的中间平面和所述上部曲轴(408)的中间平面重合并且被包括在第一主中间平面(P1)中;
-所述第二凸轮(76)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二滚柱(86)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二从动臂(96)的中间平面、所述下部连杆臂(106)的中间平面、所述下部控制杆(116)的中间平面和所述下部曲轴(428)的中间平面重合并且包括在第二主中间平面(P2)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中间平面和所述第二主中间平面(P1,P2)沿着所述纵向轴线(X2)偏置并且垂直于所述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中间平面(P1)相比所述第二主中间平面(P2)更靠近所述框架板(22,24)。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轮(74)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一滚柱(84)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一从动臂(94)的中间平面、所述下部连杆臂(106)的中间平面、所述下部控制杆(116)的中间平面和所述下部曲轴(428)的中间平面重合并且被包括在第一主中间平面(P1)中;
-所述第二凸轮(76)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二滚柱(86)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二从动臂(96)的中间平面、所述上部连杆臂(104)的中间平面、所述上部控制杆(114)的中间平面和所述上部曲轴(408)的中间平面重合并且包括在第二主中间平面(P2)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中间平面和所述第二主中间平面(P1,P2)沿着所述纵向轴线(X2)偏置并且垂直于所述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中间平面(P1)相比所述第二主中间平面(P2)更靠近所述框架板(22,24)。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连杆臂(104)、所述上部控制杆(114)和所述上部曲轴(408)共同限定大致为Z形或倒Z形的铰接结构;并且
-所述下部连杆臂(106)、所述下部控制杆(116)和所述下部曲轴(428)共同限定大致为U形的铰接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74,76)、所述滚柱摇臂(80)、所述上部控制杆和所述下部控制杆(114,116)以及所述上部曲轴和所述下部曲轴(408,428)能够被拆卸和更换,以将所述梭口形成装置从第一构型改变为第二构型,并且反之亦然,而不需要相对于支撑所述输入轴的所述框架板(22)对所述上部摆动轴和所述下部摆动轴(40,42)进行拆卸,其中,所述第一构型具有用于所述上部摆动轴和所述下部摆动轴(40,42)的凸轮操作驱动组件(70),所述第二构型具有用于所述上部摆动轴和所述下部摆动轴(40,42)的曲轴操作驱动组件(70’)。
12.一种提花织机(M),所述提花织机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口装置(2)。
CN202311147414.2A 2022-09-07 2023-09-06 梭口形成装置及装备有该装置的提花织机 Pending CN1176611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FR2208941 2022-09-07
FR2208941A FR3139349A1 (fr) 2022-09-07 2022-09-07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et métier à tisser de type Jacquard incorporant un tel dispositif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61174A true CN117661174A (zh) 2024-03-08

Family

ID=83996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47414.2A Pending CN117661174A (zh) 2022-09-07 2023-09-06 梭口形成装置及装备有该装置的提花织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35958A1 (zh)
CN (1) CN117661174A (zh)
FR (1) FR31393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6190A (zh) * 2015-11-27 2016-03-09 江苏莱纳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凸轮开口提花机的传动机构
CN105483895A (zh) 2016-01-21 2016-04-13 张军波 一种共轭凸轮提花开口装置
FR3094726B1 (fr) 2019-04-03 2021-04-23 Staubli Lyon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et métier à tisser de type Jacquard incorporant un tel dispositif
CN211367889U (zh) * 2019-10-21 2020-08-28 江苏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侧凸轮提花开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139349A1 (fr) 2024-03-08
EP4335958A1 (fr) 202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12665B1 (en) Device for modulating a first rotational motion of an input shaft to a second,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 rotational motion of an output shaft in textile machines
EP1710330B1 (en) Jacquard machine
EP1705272B1 (en) Jacquard machine
CS275707B6 (en) Double-lifting jacquard machine with an open shed
RU2315829C2 (ru) Зевообраз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жаккардового типа с так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KR102583400B1 (ko) 레벨 조정 디바이스를 포함하는 셰딩 기구 및 그러한 기구를 포함하는 위빙 머신
CN111793875B (zh) 梭口形成装置和包括所述装置的提花织机
CN117661174A (zh) 梭口形成装置及装备有该装置的提花织机
US5183080A (en) Shed forming device for griffe frames
US5309949A (en) Knife control mechanism for a weaving loom
JP4057305B2 (ja) レノ織物を製造する装置
CN105483895A (zh) 一种共轭凸轮提花开口装置
US4832087A (en) Negative dobbies of the type incorporating swinging levers
CN108884605B (zh) 带有创新驱动系统的提花机
CS239001B1 (en) Plain weave shed forming device
US5103873A (en) Mechanism for controlling griffe frame movement
EP1544509B1 (en) Driving device
JPS6410616B2 (zh)
JPH05209338A (ja) 織機のための共役カム開口機械
US7484536B2 (en) Dobby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motions of at least one weaving frame of a weaving machine, and a weaving machine provided with such a dobby device
SU1219688A1 (ru) Двухподъемна зевообразующа каретка ткацкого станка
SU1285083A1 (ru) Ремизоподъемна каретка дл ткацкого станка
JPH10331054A (ja) パイル形成装置
JPH03152233A (ja) カムドビー機のカム構造
JP2003089940A (ja) 織機の電動開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