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516C - 内转子电动机和使用它的磁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转子电动机和使用它的磁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516C
CN1176516C CNB021015678A CN02101567A CN1176516C CN 1176516 C CN1176516 C CN 1176516C CN B021015678 A CNB021015678 A CN B021015678A CN 02101567 A CN02101567 A CN 02101567A CN 1176516 C CN1176516 C CN 117651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magnetic
magnetic pole
relativ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015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72365A (zh
Inventor
和宇庆
朝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72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2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5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51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9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with magnetic bear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009Turntables, hubs and motors for disk drives; Mounting of motors in the driv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s
    • H02K2201/15Sectional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Brushless Motors (AREA)
  • Rotational Drive Of Disk (AREA)

Abstract

一种内转子电动机,包括:具有呈圆周状配置的多个磁极的转子;位于该转子的圆周外侧,并且在具有与转子对置的多个磁极T形钢的定子芯子的每个磁极T形钢上配置了线圈的定子;定子配置在对转子的中心角为180度以内的范围内;把磁极T形钢的各个与转子对置的面在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配置间距设置为:使该配置间距小于转子的磁极在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配置间距。能削减制造成本,并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轻型化,维持电动机旋转的稳定性,提高磁盘装置的动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内转子电动机和使用它的磁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例如软盘驱动装置等所使用的媒体旋转驱动用的薄型内转子电动机和使用该内转子电动机的磁盘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个人计算机为开端,软盘装置等磁盘装置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办公室计算机和字处理器等中,其普及程度是惊人的。这种磁盘装置采用例如图10所示的结构。
下面,参照同一附图对其进行简要说明,在图中,符号101所代表的是具有作为磁盘旋转中心的主轴中心102的壳体,例如,它被存放在个人计算机等的机箱内(图中未显示),其整体在前方和上方开口,并由具有盒式磁盘103所面对的存放空间的有底箱体所构成。
在所述壳体101的后端部上设有:用于进给磁头支架的步进电动机124和由于该步进电动机124而在前后方向上能自由进退的磁头支架。在该磁头支架的前端部上,保持有用于读取磁盘上的记录信息的第一磁头130,把具有所述第一磁头130所对应的第二磁头131的磁头臂132,通过弹性体,能自由摆动地安装在后方上端部。该磁头臂132能使所述第二磁头131接近所述第一磁头130。在该例子的磁盘装置中设有:保持所述盒式磁盘103,并使之插拔自由的盒式磁盘保持架136;开关所述盒式磁盘103的机构。
不过,在这种磁盘装置中,为了适应近年来的薄型化要求,作为磁盘旋转用电动机,采用图11(a)和(b)所示的内转子电动机。
内转子电动机由定子164和转子166构成,其中定子164由沿着圆周方向的环状框161和在该环状框161的内圆周面上呈放射状设置的多个绕了线圈162的芯子163构成,转子166具有设置在该定子164的内圆周部上并能自由旋转,并且与芯子163对置的环状磁铁165。另外,图中符号168代表安装了内置有轴承169的保持部170的电路板;171是转子固定用旋转轴,通过轴承169由该电路板168上的保持部170进行轴支撑,能自由地旋转,并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续的轴线。并且,该内转子电动机的转子166作为具有磁盘夹紧用磁铁(图中未显示)和磁盘夹紧用转动杆(图中未显示)的旋转台起作用。
在这种内转子电动机用定子中,设有框161和芯子163,使它们除了磁头130、131的移动位置,几乎包围圆形转子166的整个圆周,根据这些磁特性等的要求,由比构成壳体101等的镀锌钢板成本更高的硅钢等构成。
可是,对于这种磁盘装置,存在着不断要求削减其制造成本的呼声,而且对装置的小型化、轻型化的要求也依然十分迫切。
因此,本发明人考虑到了:希望在内转子电动机用定子中削减由高成本的硅钢构成的框161和芯子163的面积这一要求。
可是,在按照以上所述要求,削减了框161和芯子163的情况下,却存在着以下所述问题:即,会导致针对转子166的磁的相互作用对圆周方向不均匀,有可能无法保持磁盘的动作稳定性。
而且,例如在用3相驱动的内转子电动机的情况下,要求各相所对应的线圈对转子的作用能处于均等的状态。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问题的存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①削减制造成本;
②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轻型化;
③维持电动机转动的稳定性;
④提高磁盘装置的动作稳定性。
为实现以上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内转子电动机包括:具有呈圆周状配置的多个磁极的转子;位于该转子的圆周外侧,并在具有与所述转子对置的多个磁极T形钢的定子芯子的每个所述磁极T形钢上配置有线圈的定子;
把所述磁极T形钢的各个与转子对置的面在所述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配置间距设定为:小于所述转子的所数磁极在所述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配置间距,据此,就能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最好把所述转子的所述磁极在所述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配置间距设定为:是所述磁极T形钢的各个与转子对置的面在所述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配置间距的1.5倍。
最好把本发明的所述定子配置在:对所述转子的中心角为180度以内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发明中,最好把所述磁极T形钢设置为6个。
另外,在本发明的磁盘装置中,可以具有以上所述的内转子电动机。
在本发明中,把所述磁极T形钢的各个与转子对置的面在所述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配置间距设置为小于所述转子的所数磁极在所述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配置间距;据此,与用等于或大于转子的磁极的间距来设置磁极T形钢的情况相比,在减少了磁极T形钢面积的同时,还削减了连接磁极T形钢的部分即框部的面积,这样就能使定子小型化,同时能使线圈的绕线部小型化,并能降低制造成本。换言之,把相对于转子旋转中心的中心角的配置磁极T形钢的角密度设置为:使之大于转子磁极的配置角密度;据此,就能使定子的磁极T形钢的数量一定,就能减小定子整体的大小。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线圈包括:供给第一驱动电流的U相线圈;供给比所述第一驱动电流的相位超前了120度的第二驱动电流的V相线圈;供给比所述第二驱动电流的相位超前了120度的第三驱动电流的W相线圈。通过按U相、W相、V相的顺序排列来配置以上所述的各相线圈,就能使驱动电流的控制状态与以往的3相驱动电动机相同,同时,与按U相、V相、W相的顺序排列来配置的电动机相比,能大幅度地减小线圈的宽度即磁极T形钢的面积。
在本发明中,把所述转子的所述磁极在所述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配置间距设定为:是所述磁极T形钢的各个与转子对置的面在所述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配置间距的1.5倍;据此,就能把线圈宽度设置为以往的电动机的线圈宽度的2/3,就能实现小型化,并能削减磁极T形钢的面积,从而能削减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中,能把所述磁极T形钢的先端部在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间距设置为:对转子旋转中心的中心角为15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把定子配置在对所述转子的中心角为180度以内的范围内;据此,与象以往的内转子电动机那样,在转子的整个圆周上设置定子的结构相比,因为能把定子芯子的面积削减为原来的约一半以下,所以,能削减例如由硅钢板构成的定子芯子所需的成本和线圈绕线等所需的成本,从而能削减内转子电动机的制造成本。同时,与在转子的整个圆周上设置定子的情况相比,能削减电动机安装所需的面积,能实现小型化,并且,因为削减了磁极T形钢的个数,所以还能实现轻型化。
并且,除了把定子连续地配置在中心角为180度以内的范围内,还可以配置为:使其间有间距的多个定子所在部分的中心角的总和在180度以内。另外,通过把定子配置在对所述转子的中心角为90度以内的范围内,就能进一步地削减制造成本,实现轻型化和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通过把所述磁极T形钢设置为6个,就能适应3相的内转子电动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内转子电动机和磁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中,(a)是表示图1中内转子电动机的II-II剖面的剖面向视图,(b)是表示(a)中磁铁部25附近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1中定子3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中定子芯子31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1中磁铁部25和磁极T形钢33~38的关系的模式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1中的内转子电动机的磁屏蔽的VI-VI剖面向视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电动机中磁铁部25和磁极T形钢133~136的关系的模式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磁屏蔽和磁平衡器的其他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磁平衡器的其他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磁盘装置的模式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内转子电动机的俯视图(a)、剖面图(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中内转子电动机和磁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磁盘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在图中,符号1表示构成磁盘装置的框体的一部分的壳体。
本实施例的磁盘装置是用作软盘驱动器(FDD:Floppy Disk Drive)的一个例子。
如图1所示,在由镀锌钢板等构成的壳体1上设置了以下所述部分:使磁记录媒体(磁盘)旋转的内转子电动机的转子2和定子3;用于对磁盘读写磁信号的磁头部4;控制磁头部4的位置的位置控制部5;作为对位置控制部5和内转子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部的电路板6;磁平衡器7;磁屏蔽8;磁平衡器9。
图2(a)是图1中内转子电动机的II-II剖面的剖面向视图,图2(b)是表示图(a)中磁铁部25附近的放大剖面图。
如图1、图2所示,转子2由以下所述部分构成:圆板部23,它被球轴承22、22等支撑,能以固定在壳体1的底面上的主轴中心21为旋转中心,沿着与壳体1的底面平行的面旋转;配合凸部24,它从该圆板部23的上表面凸出,与软盘的配合孔配合,传输旋转驱动力;磁极部25,它设置在圆板部23的边缘部,有厚度,被磁化为在圆周形状上形成多个磁极。
如图1、图5所示,在磁极部25中,N极和S极被交互配置在圆周方向上,这些磁极的总数例如为16个。总之,对于旋转中心21,每隔22.5度设置一个磁极,并且,磁极25n、25s…交替设置。
图3是表示图1中的定子3的俯视图。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定子3中,在由框部32和该框部32所连接的6个磁极T形钢33、34、35、36、37、38构成的定子芯子31上,在各磁极T形钢33~38上绕线,形成线圈33a~38a。定子3通过框部32安装在壳体1上,线圈33a~38a位于:与从转子2的旋转位置下方开始设置在该侧的壳体1的缺口11对应的位置。
把缺口11设置为能把线圈33a~38a存放在其内部的形状,缺口11从定子芯子31安装在壳体1上的位置开始,到转子2的磁铁部25的旋转位置的下方。在此,该缺口11的形状,在与后面描述的缺口12、13、14的位置关系上,考虑了壳体1的强度,设置为能存放线圈33a~38a的程度。
另外,该缺口11的位于转子2的旋转位置下方的轮廓形状被设置为与后面描述的缺口12的位于转子2的旋转位置下方的轮廓形状,相对于旋转中心21对称。在设置了该形状的同时,还通过设置后面描述的定子芯子31和磁平衡器7的形状,由于来自磁铁部25的磁通量进入壳体1的底面,能用通过定子3和磁平衡器7的直线方向设置作用在转子2上的向下的推力。
同样,缺口13的位于转子2的旋转位置下方的轮廓形状与缺口14的位于转子2的旋转位置下方的轮廓形状相对于旋转中心21对称。不但设置了该形状,而且通过设置后面描述的磁屏蔽8和磁平衡器9的形状,由于来自磁铁部25的磁通量进入壳体1的底面,能用通过磁屏蔽8和磁平衡器9的直线方向设置作用在转子2上向下的推力。
下面,就该定子芯子31的形状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图1中定子芯子31的俯视图。
定子芯子31由硅钢板构成,如图1~图4所示,在各磁极T形钢33~38上分别设置了比线圈33a~38a更向转子2一侧伸出的先端部33b~38b和形成了线圈33a~38a的各绕线部33c~38c。
各绕线部33c~38c在其延伸的全长上的宽度被设置为相等的。先端部33b~38b比各绕线部33c~38c的宽度宽,并且在该先端部33b~38b上,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被设置为在平面视图中为圆弧状,以大致的等间距与转子2的磁铁部25相对。
如图2所示,在定子芯子31中,先端部33b~38b被设置在低于转子2的磁铁部25的位置。总之,先端部33b~38b在高度方向(沿着转子2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比磁铁部25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更靠近壳体1的底面。同时,线圈33a~38a位于壳体1的缺口11的内部。
在设置该先端部33b~38b和磁铁部25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偏差值时,与后面描述的磁平衡器7的高度设置同样,通过设置,产生维持转子2的旋转稳定性所需的向下(向壳体1一侧)的推力载荷。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在各磁极T形钢33~38中,其先端的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被设置为半径为R1的圆弧状,它们离与转子2的旋转中心21一致的点的距离相等。另外,这些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在圆周方向上的间距P1分别相等。该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的间距P1,是以对于旋转中心的角度表示相邻的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在圆周方向的中心位置33g~38g彼此的间距。该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的间距P1设置为,例如15度。
在在此,以对于旋转中心21的角度表示的两端的与转子相对的面33d和38d在圆周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间距Q,设置为相对于与转子2的旋转中心21一致的点的中心角为75度。
在框部32中,与各磁极T形钢33~38连接的一侧,即与转子相对一侧的面32a,在平面视图中设置为圆弧状,如图4所示,该面32a设置为以点39为中心、半径为R2的圆弧状,其中点39比与转子2的旋转中心21一致的点离定子3更远。同时,与该面32a相连的磁极T形钢33和磁极T形钢38的基端中心33f、38f分别设置在离旋转中心21距离相等的位置。另外,磁极T形钢34和磁极T形钢37的基端中心34f、37f分别设置在离旋转中心21距离相等的位置,磁极T形钢35和磁极T形钢36的基端中心35f、36f分别设置在离旋转中心21距离相等的位置。总之,定子芯子31的形状设置为相对于通过旋转中心和点39的直线L1呈线对称。
另外,在各磁极T形钢33~38中,如图4所示,其基端中心33f~38f的间距P2设置为相等的。换言之,其基端中心33f~38f的间距P2是用相对于点39的角度表示沿着相邻的磁极T形钢33~38的基端上的面32a在圆周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彼此的间距。其基端中心33f~38f的间距P2设置为比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的间距P1小的值,例如7度。
在此,把基端中心33f~38f的间距P2设置为:相邻的磁极T形钢33~38的延伸方向彼此的夹角中至少一个的值比连接了相邻的磁极T形钢33~38的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和转子的旋转中心21的直线彼此的夹角小。总之,在各磁极T形钢33~38中,把分别连接了其基端中心33f~38f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在圆周方向上的中心位置33g~38g的直线延长,相交于点39,在这些线的夹角中至少一个的值P2小于连接了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在圆周方向上的中心位置33g~38g和旋转中心21的直线所夹的角P1。
在此,点39设置在转子2的外侧位置。
在各磁极T形钢33~38中,如图4所示,在其延伸方向上宽度相等的各绕线部33c~38c在通过各基端中心33f~38f和点39的直线上延伸。在图中,表示了通过磁极T形钢38上的绕线部38c、基端中心38f和点39的直线的关系。
通过这样设置P1、P2,把各磁极T形钢33~38上绕线部33c~38c的长度L33~L35和L36~L38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值。总之,如图3、图4所示,绕线部33c的长度L33比绕线部34c的长度L34长,绕线部34c的长度L34比绕线部35c的长度L35长,并且,绕线部33c的长度L33等于绕线部38c的长度L38,绕线部34c的长度L34等于绕线部37c的长度L37,绕线部35c的长度L35等于绕线部36c的长度L36。换言之,设置为:
L33=L38>L34=L37>L35=L36
在线圈33a~38a中,各线圈的匝数N33~N35和N36~N38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值。能分别按与绕线部33c~38c的长度L33~L38的比例,设置这些匝数N33~N38,例如,设置为匝数N33大于匝数N34,匝数N34大于匝数N35,并且,匝数N33等于匝数N38,匝数N34等于匝数N37,匝数N35等于匝数N36。换言之,设置为:
N33=N38≥N34=N37≥N35=N36
在各线圈33a~38a中,对应于由16个磁极构成的转子2,与3相对应进行接线,分别设置为线圈33a为U相,线圈34a为W相,线圈35a为V相,线圈36a为U相,线圈37a为W相,线圈38a为V相。
因此,设置为U相的匝数之和Nu是N33+N36,V相的匝数之和Nv是N35+N38,W相的匝数之和Nw是N34+N37,使它们分别相等。即设置为:
Nu=Nw=Nv
据此,就能使3相(U相、V相、W相)相对于转子2的转矩相等。
通过采用所述的结构,定子3位于转子2的单侧,即与转子2的旋转面平行的面中,对于与转子2的旋转中心21一致的点,中心角Q可以在180度以内的范围中,也可以在90度以内的范围中。
通过把定子3设置在中心角为180度以内,与在定子2的整个圆周上设置定子的情况相比,能把平面视图上的定子芯子面积削减到一半以下。另外,通过把定子3设置在中心角为90度以内,因为能进一步减小定子芯子的面积,所以更好。
图5是表示图1中磁铁部25和磁极T形钢33~38的关系的模式俯视图。
如图5所示,在定子3和转子2中,虽然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与转子2相对,但是各磁极T形钢33~38和磁铁部25的关系如下。
即如上所述,各磁极25n、25s…以相对于旋转中心21为22.5度的间距设置在转子2的圆周方向上。一方面,如上所述,在圆周方向上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的间距P1,例如设置为15度。即对于转子2的各磁极25n、25s…的一个,例如对应于一个磁极T形钢33和磁极T形钢34的一半,总之,对应于各磁极T形钢33~38中的1.5个。在图中,省略了磁极T形钢37、38。
即,如图5所示,定子3和转子2的各磁极的配置如下:当磁极T形钢33的与转子相对的面33d的圆周方向中心位置(先端中心)33g在与磁极25s0和25n1的交界位置25a相对的位置时,相邻的磁极T形钢34的与转子相对的面34d的圆周方向中心位置34g设置在把磁极25n1的间距P3在圆周方向上三等分,与从磁极25s0一侧开始的第二个等分点25b相对的位置。同时,下一个磁极T形钢35的与转子相对的面35d的圆周方向中心位置35g设置在把磁极25s1的间距P3在圆周方向上三等分,与从磁极25n1一侧开始的第一个等分点25c相对的位置。另外,磁极T形钢36的与转子相对的面36d的圆周方向中心位置36g设置在与下一个磁极25s1和其下一个磁极25n2的交界位置25d相对的位置。
下面,就3相电动机中定子3和转子2的形状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以往的电动机中磁铁部25和磁极T形钢133~136的关系的模式俯视图。在此,为了简单,只记载了三个磁极T形钢,省略了其他的,并且,磁铁部采用与图5所示的本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了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在图7所示以往的3相内转子电动机中,相对于转子的一对磁极25n、25s设置的360度的电角中,各磁极T形钢133、134、135分别设置为U相、V相、W相,它们之间分别有120度的相位差。
具体地说,对于与图5同样的磁铁部25,当磁极T形钢133的与转子相对的面的圆周方向中心位置133g位于与磁极25s0和25n1的交界位置25a相对的位置时,磁极T形钢134的与转子相对的面的圆周方向中心位置134g位于把磁极25s1的间距P3在圆周方向上三等分,与从磁极25n1一侧开始的第一个等分点25c相对的位置。同时,磁极T形钢135的与转子相对的面的圆周方向中心位置135g位于把磁极25n2的间距P3在圆周方向上三等分,与从磁极25s1一侧开始的第二个等分点25d相对的位置。
这样,在图7所示以往的3相内转子电动机中,三个磁极T形钢133、134、135分别对于旋转中心21,例如以30度的间距P4配置。总之,当以同样的间距P4,在转子2的整个圆周周围设置磁极T形钢时,就成为12极定子。在此,在图7所示的以往的3相内转子电动机中,配置了供给第一驱动电流的U相线圈、供给比所述第一驱动电流的相位超前了120度的第二驱动电流的V相线圈、供给比所述第二驱动电流的相位超前了120度的第三驱动电流的W相线圈,使它们按U相、V相、W相的顺序排列。
与此相比,在本实施例的内转子电动机中,虽然各磁极T形钢133、134、135分别设置为U相、V相、W相,它们之间分别有120度的相位差,但是,线圈33a设置为U相,线圈34a设置为W相,线圈35a设置为V相,线圈36a设置为U相,线圈37a设置为W相,线圈38a设置为V相。
这样,配置了供给第一驱动电流的U相线圈、供给比所述第一驱动电流的相位超前了120度的第二驱动电流的V相线圈、供给比所述第二驱动电流的相位超前了120度的第三驱动电流的W相线圈,使它们按U相、V相、W相的顺序排列。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磁极T形钢33~38的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的间距P1设置为例如15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以该间距P1在转子2的整个圆周周围设置磁极T形钢时,就成为24极定子。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相对于旋转中心21的中心角中,单位角度上配置的磁极T形钢数量设置为比转子2的磁极数多。总之,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旋转中心21的中心角的磁极T形钢33~38的角密度设置为比转子2的磁极25n、25s的角密度大。相反,在图7所示以往的3相内转子电动机中,在相对于旋转中心21的中心角中,单位角度上配置的磁极T形钢数量设置为比转子的磁极数少。总之,在图7所示以往的3相内转子电动机中,相对于旋转中心的中心角的磁极T形钢133~138的角密度设置为比转子的磁极25n、25s的角密度小。
因此,在图7所示以往的3相内转子电动机中,为了设置6个磁极T形钢,在转子2的旋转中心21的中心角中,120度的范围是必要的,仅此就使定子的面积变大了。
把在通过旋转中心21和与转子相对的面的圆周方向中心位置133g、134g、135g…的直线上,设置各磁极T形钢133、134、135的情况,与象本实施例,在通过位于比旋转中心21离定子3更远的位置的点39的直线上设置磁极T形钢的情况相比,因为,框部在圆周方向的长度需要更长,所以在平面视图中,框部的面积没有减少,不能充分削减定子芯子31的面积。
在隔着转子2,与定子3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了对于该转子2用于取得和定子3的磁性平衡的磁平衡器7。
如图1、图2所示,磁平衡器7与设置在壳体1的转子2的旋转位置下方的缺口12相连,与壳体1的底面成为一体,从该壳体1的底面直立起来,在转子2的转动位置周围设置了多个,与转子2的磁铁部25的圆周面向对。
该磁平衡器7,对应于定子3的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由6个磁平衡器71~76构成,这些部分被设置为:各个与转子对置的面71a~76a,对于转子的旋转中心21,与磁极T形钢33~38的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呈点对称。
总之,在磁平衡器71中,与转子相对的面71a被设置为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3d,对于转子的旋转中心21呈点对称。在磁平衡器72中,与转子相对的面72a被设置为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4d,对于转子的旋转中心21呈点对称。同样,与转子相对的面73a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5d,与转子相对的面74a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6d,与转子相对的面75a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7d,与转子相对的面76a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8d,分别被设置为对于转子的旋转中心21呈点对称。
这是因为:通过磁平衡器7的形状,取得对于转子2的来自定子3的磁性影响的平衡,对于转子2的磁平衡,对于旋转中心21维持对称状态。
具体地说,与转子相对的面71a~76a设置为半径为R1’的圆弧状,相对于与转子2的旋转中心一致的点21的距离相等。该半径R1’设置为大于为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设置的半径R1,这是考虑到后面描述的磁平衡器7的高度,做了这样的设置。这些与转子相对的面71a~76a的间距,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同样,分别设置为相等的值,例如15度。
另外,与转子相对的面71a~76a在圆周方向的长度,对于转子的旋转中心21,分别设置为和磁极T形钢33~38的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的长度对应。
总之,在磁平衡器71中,与转子相对的面71a在圆周方向的长度设置为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3d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对应,与之相等。在磁平衡器72中,与转子相对的面72a在圆周方向的长度设置为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4d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相等。同样,在磁平衡器73中,与转子相对的面73a在圆周方向的长度设置为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5d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对应,与之相等;在磁平衡器74中,与转子相对的面74a在圆周方向的长度设置为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6d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相等;在磁平衡器75中,与转子相对的面75a在圆周方向的长度设置为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7d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相等;在磁平衡器76中,与转子相对的面76a在圆周方向的长度设置为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8d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相等。
该磁平衡器7设置在低于转子2的位置上。换言之,磁平衡器7的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设置在低于转子2的磁铁部25的旋转轴线方向中心位置。然后,磁平衡器71~76设置为高度大致相等,并且,低于转子2的磁铁部25的上表面26。或者,如图2所示,磁平衡器7的上端71b~76b比转子2的磁铁部25的上表面26更接近于壳体1的底面。
在设置该磁平衡器7的高度时,总之,磁平衡器71~76的上端71b~76b与磁铁部25的上表面26的差,在设置先端部33b~38b和磁铁部25的高度方向中心位置的偏差值的同时,通过设置,产生用于维持转子2的旋转稳定性的向下(向壳体1)的推力载荷。
在此,就所述磁平衡器7的形状设置进行说明。
在转子2中,如图2所示,与定子3之间作用着力F3,同时,与磁平衡器7之间,作用着力F7。该力F3以比转子2的旋转平面更向壳体1的底面一侧倾斜的状态作用。其原因在于:在转子2上,力F3作用于设置在比转子2的磁铁部25低的位置上的先端部33b~38b的方向上。另外,该力F7以比转子2的旋转平面更向壳体1的底面一侧倾斜的状态作用。其原因在于:在转子2上,力F7作用于设置在比转子2的磁铁部25低的位置上的磁平衡器7的方向上。
在此,该力F3和力F7,与轴承22有关,它们使转子2产生旋转力矩,为了使转子2旋转稳定,并且不产生倾斜,这些力F3、F7应满足以下所述的表达式(1)。即:
F7t·(RA-RB)<F3t·(RA+RB)
                             (1)
F3t·(RA-RB)<F7t·(RA+RB)
在此,如图2(a)、(b)所示,
F3t=F3 cosθ1(F3的垂直分量)
F7t=F7 cosθ2(F7的垂直分量)
RA:磁铁部25的外圆周面对于旋转中心21的半径;
RB:轴承22对于旋转中心21的旋转半径;
由此,力F3、F7,在转子2的旋转方向上,通过力F3t和F7t的和,能给转子2以稳定转子2的旋转所需的推力。总之,从转子2的周边部分向壳体1的底面推压。
这时,在缺口11和缺口14之间,缺口14和缺口12之间,缺口12和缺口13之间,缺口13和缺口11之间,来自磁铁部25的磁通量分别进入金属壳体1的底面,由此,在转子2上作用了向下的推力。
因此,通过设置力F3和力F7,不但能使该作用在转子2上向下的力维持转子2的旋转稳定性,还能把转子2的旋转轴上的推力增大导致的摩擦等影响抑制在不阻碍驱动性的程度。
同时,该力F3、F7设置为在垂直于转子2的旋转轴的方向即与壳体1的底面平行的方向上的力F7p大于F3p。具体地说,如图2(b)所示,设置向右的力F7p大于向左的力F3p。由此,在转子2的旋转中心21,产生图2(b)所示的向右的力F2,即从定子3向磁平衡器7一侧的力,能使转子2的旋转轴稳定。
如上所述,作为用于设置力F3和力F7的参数,考虑了以下因素:
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的面积;
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与磁铁部25的外圆周面的距离;
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和磁铁部25的高度位置;
与转子相对的面71a~76a的面积;
与转子相对的面71a~76a与磁铁部25的外圆周面的距离;
与转子相对的面71a~76a和磁铁部25的高度位置。
通过组合以上因素进行设置,设置出最适合的状态。
磁头部4由第一磁头41和第二磁头42构成,它们被用于从磁盘读写磁信号,设置为上下相对,安装在磁头支架43上。第一磁头41和第二磁头42由位置控制部5控制位置。
如图1所示,位置控制部5具备用于进给磁头支架43的步进电动机51,该步进电动机51设置在壳体1的后方中央部,它是在前后方向上驱动磁头支架43的驱动源。该步进电动机51的输出轴由有螺旋状的V字沟,并且沿着前后方向的丝杠52构成,先端部由轴承支撑。引导棒53设置为与丝杠52平行,引导棒53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后方中央部,它在前后方向上引导后面描述的磁头支架43。
在磁头支架43上,有向斜后方突出的支杆54和把该支杆54压接在所述丝杠52的V字沟内的板簧,磁头支架43被插在所述引导棒53上,能自由进退,并且设置所述壳体的上方。在该磁头支架43的先端部,设置了用于读取磁盘上的记录信息的磁头41,在后方上端部通过弹性体,安装了具有与所述磁头41对应的磁头42的磁头杆55,它能自由摇动。该磁头杆55,在所述磁头42接近所述磁头41方向上,通过扭簧56提供转动力,在单侧边缘上一体设置了向侧面突出的用于限制杆转动的限制器。
在电路板6上,设置了位置控制部5和作为进行内转子电动机的驱动控制的控制部的芯片61、61和电容器62等。
在转子2的磁头部4一侧,设置了用于屏蔽从磁铁部25到磁头41、42的磁通量的磁屏蔽8。
图6是表示图1中的内转子电动机的磁屏蔽的VI-VI剖面向视图。
如图1、图6所示,磁屏蔽8与壳体1上设置在转子2的旋转位置下方的缺口13相连,与壳体1的底面成为一体,从该壳体1的底面直立向上,设置在转子2的旋转位置的周围,与转子2的磁铁部25的圆周面相对。
该磁屏蔽8在平面视图中呈直线状,从磁头42观察转子2,磁屏蔽8的长度设置为把转子2的磁铁部25隐藏起来的长度。总之,该长度应使来自磁铁部25的磁通量不影响到磁头41、42的动作。
直线状的磁屏蔽8的中央部分离转子2最近,其与转子相对的面8a和磁铁部25的距离在磁屏蔽8的两端大,在中央部分最短。
由此,即使在磁屏蔽8的长度与对应于图5所示的磁铁部25的相邻的两个磁极25n、25s的长度不同的情况,也能防止从旋转的转子2的磁铁部25进入磁屏蔽8磁通量急速增减。因此,能使该磁通量缓慢地变化,直到达到最大值,从而能防止堵塞的发生。因此,能降低转子2的制动转矩。
在此,为了防止堵塞的发生,作为磁屏蔽8的最合适的长度,应设置为与图5所示的磁铁部25的相邻的两个磁极25n、25s几乎相等的长度。可是,当把该长度设置为与图5所示的磁铁部25的相邻的两个磁极25n、25s几乎相等的长度时,对应于该磁屏蔽8的长度,缺口13的大小变大了。因此,有可能降低壳体1的强度。
因此,当把磁屏蔽8的长度设置为比磁铁部25的相邻的两个磁极25n、25s短,既要防止阻塞又要保持壳体1的强度时,有必要通过设置,使磁屏蔽8的与转子相对的面8a和转子2的旋转面的距离平缓地增减,由此,既不会使强度降低,还能防止阻塞。
如图6所示,磁屏蔽8的上端8b设置为几乎与转子2的磁铁部25的上表面26在同一平面中。在此,与转子相对的面8a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设置为几乎等于磁铁部25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由此,它屏蔽了来自磁铁部25的磁通量,能防止来自该磁铁部25的磁通量对磁头42的动作造成影响。该磁屏蔽8的形状设置为只在水平方向拉伸磁铁部25,减轻了加在转子2上的垂直载荷。
即通过设置该部分的形状,能设置加在转子2上的垂直载荷。
隔着转子2,在与磁屏蔽8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了用于对该转子2取得与磁屏蔽8的磁平衡的磁平衡器9。
如图1、图6所示,磁平衡器9与壳体1上设置在转子2的旋转位置下方的缺口14相连,与壳体1的底面成为一体,从该壳体1的底面直立向上,设置在转子2的旋转位置的周围,与转子2的磁铁部25的圆周面相对。
该磁平衡器9的结构与磁屏蔽8相对应,与磁屏蔽8相对于转子的旋转中心21呈点对称。
总之,不但直线状的磁平衡器9的长度与磁屏蔽8的长度设置为相等,而且,相对于转子2的磁铁部25的位置也和磁屏蔽8一样,即其中央部分最靠近转子2,其与转子相对的面9a和磁铁部25的距离在磁平衡器9的两端大,在中央部分最短。
另外,如图6所示,磁平衡器9的上端9b设置为与转子2的磁铁部25的上表面26在同一平面中,与转子相对的面9a和与转子相对的面8a同样,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设置为等于磁铁部25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或大于该尺寸。
磁屏蔽8和磁平衡器9的基部的壳体1上,设置了通孔82、92,用于降低通过折弯形成磁屏蔽8、磁平衡器9和壳体1时,对壳体1的底面造成影响的应力。也可以不设置该通孔82、92。
通过使磁平衡器9与磁屏蔽8相对于转子2的旋转中心21呈点对称形状,能平衡对于转子2的来自磁屏蔽8的磁影响,能把对于转子2的磁平衡设置为对于旋转中心21维持对称状态。
磁平衡器7、磁屏蔽8、磁平衡器9中,如图1、图2、图6所示,在各自的上端73b、8b、9b上,设置了比转子2的磁铁部25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的凸部型的支架支撑部77、81、91。这些支架支撑部77、81、91设置为即使在软盘等盒式磁盘发生热变形时,也能不接触转子2的旋转部分,进行支撑。因此,这些支架支撑部77、81、91的上端设置为不妨碍转子2的磁盘旋转动作并且支架不妨碍转子的旋转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的内转子电动机和磁盘装置中,通过把定子3设置在转子2的单侧,即与转子2的旋转面平行的面中,在相对于与转子2的旋转中心一致的点21的中心角为180度以内的范围中,更好的是设置在90度以内的范围中,与象以往的内转子电动机那样,在转子的整个圆周上设置定子的结构相比,因为能把定子芯子的面积削减到约一半以下,所以能削减例如由硅钢板构成的定子芯子所需成本和线圈的绕线成本,从而能削减内转子电动机的制造成本。
同时,与在转子的整个圆周上设置定子的情况相比,能削减电动机安装所需面积,在能使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因为削减了磁极T形钢的数量,从而能实现轻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磁盘装置中,削减了电动机安装所需面积,在能使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因为削减了磁极T形钢的数量,从而能实现轻型化。
在本实施例的内转子电动机和磁盘装置中,通过在转子2的圆周外侧,设置用于对该转子2取得与定子3的磁平衡的磁平衡器7,当只在转子2的单侧配置定子3,只从该单侧驱动转子2时,因为作用于转子2的力,对于转子2的旋转轴,能取得平衡量良好的对称,所以能充分保持转子2的旋转驱动稳定性。
通过把本实施例的磁平衡器7与壳体1上设置在转子2的旋转位置下方的缺口12相连,与壳体1的底面成为一体,从该壳体1的底面直立向上,在制造例如由镀锌钢板构成的壳体1时,在转子2的下方位置,通过冲切,把缺口12部分向安装转子2的一侧向上折弯,能同时形成磁平衡器7和壳体1。由此,与作为磁平衡器7还使用另外的构件的情况相比,不但能简化制造过程,还能节约材料费,从而能削减制造成本。
通过使本实施例的磁平衡器7由在转子2的圆周方向上彼此分开的多个磁平衡器71~76构成,如上所述,例如在向上折弯由镀锌钢板构成的壳体1的加工时,在与转子2的外周面对应,形成是曲面的与转子相对的面71a~76a时,能防止壳体1的底面上的变形等,从而能提高加工的容易性。另外,在对于与转子2的圆周方向分开设置的磁极T形钢33~38设置磁平衡器时,能容易地实现该磁平衡器71~76的配置对于磁极T形钢33~38的磁对称性。
在本实施例的磁平衡器7中,通过使磁平衡器71~76的配置和磁极T形钢33~38的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的配置相对于转子2的旋转中心21对称,并且,把与转子相对的面71a~76a对于磁铁部25的外圆周所占有的长度和设置为和磁极T形钢33~38的与转子相对的面33d~38d对于磁铁部25的外圆周所占有的长度和相等,能更容易地把磁平衡器7和定子3对转子2的作用,相对于转子2的旋转中心21设置为对称的。
在磁平衡器7中,在磁平衡器71中,把与转子相对的面71a设置为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3d相对于旋转中心21对称,并且,把与转子相对的面71a的圆周方向的长度设置为对应于与转子相对的面33d的圆周方向的长度,与之相等;在磁平衡器72中,把与转子相对的面72a设置为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4d相对于旋转中心21对称,并且,把与转子相对的面72a的圆周方向的长度设置为等于与转子相对的面34d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同样,在磁平衡器73中,把与转子相对的面73a设置为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5d相对于旋转中心21对称,并且,把与转子相对的面73a的圆周方向的长度设置为等于与转子相对的面35d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在磁平衡器74中,把与转子相对的面74a设置为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6d相对于旋转中心21对称,并且,把与转子相对的面74a的圆周方向的长度设置为等于与转子相对的面36d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在磁平衡器75中,把与转子相对的面75a设置为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7d相对于旋转中心21对称,并且,把与转子相对的面75a的圆周方向的长度设置为等于与转子相对的面37d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在磁平衡器76中,把与转子相对的面76a设置为和与转子相对的面38d相对于旋转中心21对称,并且,把与转子相对的面76a的圆周方向的长度设置为等于与转子相对的面38d的圆周方向的长度。通过以上设置,在磁路设计上,能更容易地把磁平衡器7和磁极T形钢33~38对转子2的作用设置为对称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虽然磁平衡器7、磁屏蔽8、磁平衡器9分别采用了各自的构造,但是,如图8所示,也可以采用由兼做磁屏蔽的磁平衡器80和对于磁屏蔽兼做磁平衡器的磁平衡器90组成的结构。
在此,如图8所示,磁平衡器80,与壳体1上设置在转子2的旋转位置下方的缺口15相连,与壳体1的底面成为一体,从该壳体1的底面直立向上,设置在转子2的旋转位置的周围,与转子2的磁铁部25的圆周面相对。
该磁平衡器80由多个部分构成,包括:对应于磁头部4设置的磁屏蔽85、与之相邻设置的磁平衡器86、76。
磁屏蔽85的圆周方向的长度设置为等于与磁铁部25的相邻两个磁极25n、25s对应的长度,这样就不会发生阻塞。
在隔着转子2,与磁平衡器80相对的位置,设置了用于对该转子2与磁平衡器80取得磁平衡的磁平衡器90。
如图8所示,该磁平衡器90,与壳体1上设置在转子2的旋转位置下方的缺口16相连,与壳体1的底面成为一体,从该壳体1的底面直立向上,设置在转子2的旋转位置的周围,与转子2的磁铁部25的圆周面相对。
该磁平衡器90采用了与磁平衡器80对应的结构,具有对于转子的旋转中心21与磁屏蔽85呈点对称的磁平衡器95。
总之,把磁平衡器95设置为:使其长度与磁屏蔽85相等,相对于转子2的磁铁部25的位置也和磁屏蔽85相等。
另外,把这些磁平衡器80、90配置为:把这些磁性影响合成,使之对于转子2,能取得与定子3的磁平衡。
在此,因为缺口15和缺口16的间距大于图1所示的缺口12和缺口13、或缺口12和缺口14的间距,所以由于来自磁铁部25的磁通量进入壳体1的底面而作用于转子2的向下的推力变大,磁屏蔽80、90的上端应设置在高于磁屏蔽7的上端的位置上。
另外,同样地,在与磁平衡器7之间,如图2(b)所示的力F7那样,使向斜下方的力作用于转子2,作为这样的结构,如图9所示,能采用以下所述的结构:即作为磁平衡器7’,使其上端7b’与转子2的磁铁部25的上面26在同一平面内,并且,使与转子相对的面7a’从基端向前端,向离开转子2外周的方向倾斜。即,因为从上侧向下侧,与转子相对的面7a’与磁铁部25的外周的距离减少,所以在与磁平衡器7’之间,向斜下方的力作用于转子2。

Claims (3)

1.一种内转子电动机,包括:
具有呈圆周状配置的多个磁极的转子;
位于该转子的圆周外侧的定子,定子具有定子芯,定子芯包含六个以相对方式面对转子的磁极T形钢并在各个磁极齿上设置线圈,所述定子配置在对所述转子的中心角为180度以内的范围内,
把所述磁极T形钢的各个与转子对置的面在所述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配置间距设定为:使该配置间距小于所述转子的所述磁极在所述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配置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把所述转子的所述磁极在所述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配置间距设定为:使该配置间距为所述磁极T形钢的各个与转子对置的面在所述转子圆周方向上的配置间距的1.5倍。
3.一种磁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电动机。
CNB021015678A 2001-02-23 2002-01-08 内转子电动机和使用它的磁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65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49349A JP2002252953A (ja) 2001-02-23 2001-02-23 インナー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049349 2001-0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2365A CN1372365A (zh) 2002-10-02
CN1176516C true CN1176516C (zh) 2004-11-17

Family

ID=18910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156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6516C (zh) 2001-02-23 2002-01-08 内转子电动机和使用它的磁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774520B2 (zh)
JP (1) JP2002252953A (zh)
CN (1) CN117651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21757A1 (en) * 2001-01-09 2002-07-10 Alps Electric Co., Ltd. Thin interior rotor motor for driving a recording medium and disk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382076B2 (en) * 2003-10-21 2008-06-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pindle motor
US7796357B2 (en) * 2004-06-11 2010-09-14 Seiko Instruments Inc.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playback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217205B2 (ja) * 2007-03-27 2013-06-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US8366419B2 (en) * 2009-09-07 2013-02-05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Inner rotor type motor and heat dissipating fan including the inner rotor type motor
US9923444B2 (en) * 2014-06-02 2018-03-20 Ats Automation Tooling Systems Inc. Linear motor system with powered curvilinear track sections
US10734879B2 (en) 2015-04-23 2020-08-04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Cornering linear motor
DE102016109768A1 (de) * 2015-05-27 2016-12-01 Johnson Electric S.A. Magnetkern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JP6826566B2 (ja) * 2018-08-06 2021-02-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コアおよび回転電機
JP7130042B2 (ja) * 2018-12-17 2022-09-02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積層コアおよび回転電機
DE102019113785A1 (de) * 2019-05-23 2020-11-26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0301A (en) * 1982-12-20 1986-10-28 Ricoh Company, Ltd. Recording disk drive unit
US5418416A (en) 1983-09-05 1995-05-23 Papst Licensing Gmbh Brushless three-phase DC motor
JPS633638A (ja) * 1986-06-23 1988-01-08 Tamagawa Seiki Co Ltd ブラシレス直流モ−タ
DE4029335A1 (de) * 1990-09-15 1992-03-19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kommutieren eines reluktanzmotors
JPH04178161A (ja) 1990-11-08 1992-06-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
JP2922633B2 (ja) * 1990-11-29 1999-07-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TW212240B (zh) * 1991-03-19 1993-09-01 Hitachi Seisakusyo Kk
EP0553664B1 (en) * 1992-01-30 1998-07-29 Hitachi, Lt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JP3152405B2 (ja) * 1992-06-10 2001-04-03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電動機
JPH11178298A (ja) * 1997-12-15 1999-07-02 Toshiba Corp 永久磁石形モータの固定子鉄心及び永久磁石形モータ
JP2001095214A (ja) * 1999-07-16 2001-04-06 Hitachi Metals Ltd 永久磁石式発電機を組み込んだディスケット
JP3797122B2 (ja) * 2001-03-09 2006-07-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117910A1 (en) 2002-08-29
CN1372365A (zh) 2002-10-02
US6774520B2 (en) 2004-08-10
JP2002252953A (ja) 200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6516C (zh) 内转子电动机和使用它的磁盘装置
CN1870399A (zh) 用于产生振动的步进电机
CN1033679C (zh) 无刷直流电机及其旋转驱动方法
CN1060892C (zh) 压缩机用电机的转子
CN1512646A (zh) 无刷式振动马达
CN1189991C (zh) 内转子电动机和使用该内转子电动机的磁盘装置
CN1278333C (zh) 磁盘装置
CN1200413C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289169A (zh) 永磁式步进电机
CN101051783A (zh) 一体型定子的制造方法和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215634C (zh) 无刷电动机
CN1537354A (zh) 采用微调结构的无刷电动机
CN1160943A (zh) 无铁芯型bldc电动机及定子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792020A (zh) 电动机器
CN101034840A (zh) 无刷直流马达及其系统
CN1181606C (zh) 内转子电动机和使用该内转子电动机的磁盘装置
CN1681189A (zh) 电机和光学装置
CN1518188A (zh) 磁阻电动机以及磁阻电动机用定子的磁石
CN1202611C (zh) 音圈电动机
CN1225075C (zh) 细径电动机及装有该电动机的设备
CN1534848A (zh) 流体轴承电机和具备它的盘装置
CN1225829C (zh) 内转子电动机及磁盘装置
CN1452805A (zh) 步进电机
CN101042907A (zh) 盘驱动用电动机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01061625A (zh) 产生振动的步进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