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3395A -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3395A
CN117643395A CN202311841603.XA CN202311841603A CN117643395A CN 117643395 A CN117643395 A CN 117643395A CN 202311841603 A CN202311841603 A CN 202311841603A CN 117643395 A CN117643395 A CN 117643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heating
heating element
generating device
tubul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416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洪飞
任昭辉
苏亮
王剑平
金哲
徐中立
谷超林
刘文春
黄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Tobacco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Tobacc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Tobacco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Tobacc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416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433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43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3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端面设置有插入孔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加热组件和电芯,所述加热组件和电芯电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管状体,所述管状体内部中空形成加热腔室,所述管状体的顶面设第一开口端,底面设第二开口端,所述加热腔室的第一开口端与所述插入孔连通,气溶胶制品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加热腔室中,第一加热元件,设于所述管状体的管壁上,第二加热元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室的第二开口端处,所述气溶胶制品插入所述加热腔室后抵接在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上,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端一端凸起的凸起部。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使气溶胶制品整体受热均匀,有效提高用户的抽吸口感。

Description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烟草生成基质(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现有技术已存在通过加热而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传统烟草生成基质。
此类产品的示例为气溶胶生成装置,其内部设置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中形成有腔室,与气溶胶生成装置配套使用的气溶胶制品可插入至该腔室中。现有加热组件通常采用周向加热的方式对插入至腔室的气溶胶制品进行加热,气溶胶制品受热后即可挥发产生气溶胶。但目前加热不燃烧电子烟具的发热体,加热方式为一段式,加热及控温方式单一,只靠此周向加热方式,无法加热烟支底部,气溶胶制品受热不够充分、不均匀;加热效果及烟支前后一致性差距较大,缺乏精准调控。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气溶胶制品受热不够充分、不均匀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使气溶胶制品整体受热均匀,有效提高用户的抽吸口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端面设置有插入孔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加热组件和电芯,所述加热组件和电芯电连接,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管状体,所述管状体内部中空形成加热腔室,所述管状体的顶面设第一开口端,底面设第二开口端,所述加热腔室的第一开口端与所述插入孔连通,气溶胶制品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加热腔室中,
第一加热元件,设于所述管状体的管壁上,
第二加热元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室的第二开口端处,所述气溶胶制品插入所述加热腔室后抵接在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上,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端一端凸起的凸起部。
可选地,所述凸起部的表面为弧形凸起。
可选地,所述凸起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端的第一弧面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弧面两端连接的两个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曲率小于第二弧面的曲率。
可选地,所述凸起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平端面以及分别与所述平端面的两端连接的两个连接弧面。
可选地,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加热腔室具有相同的纵轴线。
可选地,所述凸起部的高度小于等于1.0mm。
可选地,还包括主板,所述加热组件和电芯均与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独立控制。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优先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开始加热。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为网状电阻发热网,所述网状电阻发热网包覆在所述管状体的外壁。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热元件采用厚膜加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加热组件和电芯,壳体的端面设置有插入孔,插入孔与气溶胶生成装置配套使用的气溶胶制品相匹配,气溶胶制品可通过该插入孔至少部分的收容于气溶胶生成装置中。
加热组件和电芯设置于壳体内,加热组件和电芯电连接,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气溶胶制品,电芯用于向加热组件提供加热所需的电能。
加热组件包括管状体、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管状体内部中空限定形成加热腔室,管状体的顶面设第一开口端,底面设第二开口端,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对设置。第一开口端用于提供气溶胶制品进入加热腔室的入口。加热腔室的第一开口端与插入孔连通,气溶胶制品可通过该第一开口端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管状体中,也就是收容在加热腔室中。换言之,气溶胶制品收容于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时,气溶胶制品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加热腔室中,并在该加热腔室中被加热,进而使气溶胶制品中的部分活用物质受热挥发产生气溶胶,用户在气溶胶制品上进行抽吸即可吸食到该气溶胶。
第一加热元件设于管状体的管壁上,被构造成从气溶胶制品的侧面进行加热。第二加热元件通过第二开口端安装在加热腔室中,第二加热元件用于支撑气溶胶制品,当气溶胶制品插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时,第二加热元件和气溶胶制品的底部相抵接,从而对气溶胶制品进行支撑,进而对气溶胶制品的插入深度进行限位,以便气溶胶制品填充有活性物质受热易挥发的区段正好位于加热腔室中,对气溶胶制品的底部进行加热。
同时,第二加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朝第一开口端凸起,即第二加热元件具有朝向第一开口端一端凸起的凸起部,进而由凸起部对气溶胶制品提供支撑,并且凸起部对气溶胶制品提供支撑时,凸起的局部进入至气溶胶制品中。
本发明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分别对气溶胶制品的侧面和底部进行加热,可使气溶胶制品均匀受热,以使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气溶胶制品时更加充分、均匀,提高用户的抽吸口感。同时,第二加热元件的凸起部分有利于与气溶胶制品中的固体基质充分接触,从而使气溶胶制品的底部可充分的被加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二加热元件在一个方向的第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4为第二加热元件在一个方向的第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5为第二加热元件在一个方向的第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第二加热元件在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2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使气溶胶制品整体受热均匀,有效提高用户的抽吸口感。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8,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二加热元件在一个方向的第一种立体示意图;图4为第二加热元件在一个方向的第一种立体示意图;图5为第二加热元件在一个方向的第一种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3中第二加热元件在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2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端面设置有插入孔11的壳体10、设置于壳体10内的加热组件20和电芯30,加热组件20和电芯30电连接,
加热组件20包括:
管状体22,管状体22内部中空形成加热腔室21,管状体22的顶面设第一开口端221,底面设第二开口端222,加热腔室21的第一开口端221与插入孔11连通,气溶胶制品20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加热腔室21中,
第一加热元件,设于管状体22的管壁上,
第二加热元件23,设于加热腔室21的第二开口端222处,气溶胶制品200插入加热腔室21后抵接在第二加热元件23上,第二加热元件23具有朝向第一开口端221一端凸起的凸起部。
在上述结构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10、加热组件20和电芯30,壳体10的端面设置有插入孔11,插入孔11与气溶胶生成装置配套使用的气溶胶制品200相匹配,气溶胶制品200可通过该插入孔11至少部分的收容于气溶胶生成装置中。
加热组件20和电芯30设置于壳体10内,加热组件20和电芯30电连接,加热组件20用于加热气溶胶制品200,电芯30用于向加热组件20提供加热所需的电能。
加热组件20包括管状体22、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23,管状体22内部中空限定形成加热腔室21,管状体22的顶面设第一开口端221,底面设第二开口端222,第一开口端221和第二开口端222对设置。第一开口端用于提供气溶胶制品进入加热腔室的入口。加热腔室21的第一开口端221与插入孔11连通,气溶胶制品200可通过该第一开口端221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管状体22中,也就是收容在加热腔室21中。换言之,气溶胶制品200收容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时,气溶胶制品20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加热腔室21中,并在该加热腔室21中被加热,进而使气溶胶制品200中的部分活用物质受热挥发产生气溶胶,用户在气溶胶制品200上进行抽吸即可吸食到该气溶胶。
第一加热元件设于管状体22的管壁上,被构造成从气溶胶制品的侧面进行加热;
上述第二加热元件23设于加热腔室21的第二开口端222处,气溶胶制品200插入加热腔室21后抵接在第二加热元件23上指的是,第二加热元件23通过第二开口端222安装在加热腔室21中,第二加热元件23用于支撑气溶胶制品200,当气溶胶制品200插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时,第二加热元件23和气溶胶制品200的底部相抵接,从而对气溶胶制品200进行支撑,进而对气溶胶制品200的插入深度进行限位,以便气溶胶制品200填充有活性物质受热易挥发的区段正好位于加热腔室21中,对气溶胶制品的底部进行加热。
同时,第二加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朝第一开口端凸起,即第二加热元件23具有朝向第一开口端221一端凸起的凸起部,进而由凸起部对气溶胶制品提供支撑,并且凸起部对气溶胶制品提供支撑时,凸起的局部进入至气溶胶制品中。
本发明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分别对气溶胶制品的侧面和底部进行加热,可使气溶胶制品均匀受热,以使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气溶胶制品时更加充分、均匀,提高用户的抽吸口感。同时,第二加热元件的凸起部分有利于与气溶胶制品中的固体基质充分接触,从而使气溶胶制品的底部可充分的被加热。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凸起部的表面为弧形凸起23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元件23被构造成朝第一开口端221凸起的弧形凸起235,当气溶胶制品200插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时,气溶胶制品200的底部与弧形凸起235抵接,由于气溶胶制品200内部填充的烟草或非烟草固体基质通常都较为松软,气溶胶制品200收容并固定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时,弧形凸起235的弧面会和气溶胶制品200的底部充分接触。具体的,弧形凸起235的局部会从气溶胶制品200的底部进入至气溶胶制品200中,从而使第二加热元件23可以和气溶胶制品200底部的固体基质充分接触,增加第二加热元件23与气溶胶制品200中固体基质的接触面积,进而可提高第二加热元件23的加热效率。
而如果第二加热元件23被构造成平板的形状,由于气溶胶制品200中的固体基质通常是按照一定顺序或杂乱无序的填充在气溶胶制品200中的,当固体基质是杂乱无序的填充在气溶胶制品200中时,则平板形状的第二加热元件23与气溶胶制品200的底部抵接时,气溶胶制品200中底部的部分固体基质可能与第二加热元件23接触不到,导致第二加热元件23的加热效率降低。而通过将第二加热元件23构成造上述弧形的形状,则可有效避免第二加热元件23与固体基质可能接触不到的现象。
另一种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凸起部具有朝向第一开口端221的第一弧面234以及分别与第一弧面234两端连接的两个第二弧面233,第一弧面234的曲率小于第二弧面233的曲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第二加热元件23上局部设置上述的凸起,如图4所示,第二加热元件23包括第二弧面233及自平面部分231朝第一开口端221凸起的第一弧面234,当气溶胶制品200收容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时,该凸起的第一弧面234与气溶胶制品200的底部抵接,并且该第一弧面234同样可部分的伸入至气溶胶制品200中,以使第二加热元件23与气溶胶制品200中的固体基质充分接触。
另一种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凸起部具有朝向第一开口端221的平端面236以及分别与平端面236的两端连接的两个连接弧面23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加热元件23包括朝向第一开口端221的平端面236,以及与平端面236连接的连接弧面237,而平端面236是平面,连接弧面237是弧面,从而当第二加热元件23与气溶胶制品200的底部抵接时,平端面236可伸入至气溶胶制品200中与固体基质充分的接触,同时连接弧面237也与固体基质接触,从而增大第二加热元件23与固体基质的接触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加热元件2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第二加热元件23也可以构造成其他形状,只需要在第二加热元件23上设置上述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与气溶胶制品200抵接时,凸起结构局部可以伸入至气溶胶制品200中,以便与气溶胶制品200底部的固体基质充分接触到即可。
另一种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凸起部与加热腔室21具有相同的纵轴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元件23的凸起部分与加热腔室21是具有相同的纵轴线的,以便气溶胶制品200收容于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时,第二加热元件23可均匀的给气溶胶制品200中进行加热。
在上述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凸起部的高度小于等于1.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元件23的凸起高度不超过1.0mm。第二加热元件23凸起高度不够,则会导致第二加热元件23对气溶胶制品200的底部加热不够,气溶胶制品200中的固体基质不能很好的受热挥发;而凸起高度过高,则会导致第二加热元件23与气溶胶制品200的底部接触过于紧密,进而导致气溶胶制品200底部的烟草或非烟草固体基质被过度烘烤而产生焦糊味。
另一种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包括主板,加热组件20和电芯30均与主板电连接,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23独立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上设置有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控制器,加热组件20和电芯30均与主板电连接,从而控制器可控制电芯30向加热组件20提供电能。
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23是被控制成独立的给气溶胶制品200进行加热的,从而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23既可以同时给气溶胶制品200进行加热,也可以分时的给气溶胶制品200进行加热,控制方便。
在上述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加热元件23优先于第一加热元件开始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元件23优先于第一加热元件给气溶胶制品200进行加热,也即当用户将气溶胶制品200插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后,用户启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开始加热,控制器先控制第二加热元件23给气溶胶制品200的底部先开始加热,当底部被加热一段时间后,控制器再控制开启第一加热元件开始加热,从而可使气溶胶制品200模拟出传统香烟的抽吸效果,即气溶胶制品200先底部受热,然后在侧面受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6以及图7所示,加热组件20还包括第一支架24和第二支架25,第一支架24和第二支架25固定在壳体上,第一支架24和第二支架25分别位于管状体22的两端,管状体22的两端分别支撑于第一支架24及第二支架25上,也就是管状体22的两端通过第一支架24和第二支架25进行轴向固定,固定牢靠,定位精准。
第二加热元件23夹持于管状体22的下端面和第一支架24之间,即第二加热元件23搭接在第一支架24的上表面,管状体22的下端面落在第二加热元件23的上表面,通过管状体22对第二加热元件23进行轴向定位。并且,第一支架24和第二支架25的内径与管状体22和第二加热元件23的外径相匹配,实现管状体22和第二加热元件23的周向定位,防止管状体22和第二加热元件23横向晃动。对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进行轴向和周向定位,固定牢固,定位精准。
导电电极231包括横向延伸的第一部分2311,及第一部分2311纵向延伸的第二部分2312,以及自第二部分2313横向延伸的第三部分2313,第一部分2311连接有电极引线232,第三部分2313夹持于第一支架24和管状体22之间,从而将第二加热元件23固定于加热组件20中。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电电极231将第二加热元件23固定在加热组件20中,可无需采用额外的固体结构来固定第二加热元件23,进而可使第二加热元件23的制造工艺更为简单。容易理解,导电电极23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导电电极231的结构也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出相应改变,只需要通过导电电极231将第二加热元件23固定于加热组件20中即可。
可选地,第二加热元件23位于加热腔室21中。第二加热元件23内置在加热腔室21中,结构紧凑,第二加热元件23与加热腔室21连接方便、牢固,易于密封。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4和第二支架25是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筒体结构,管状体22支撑在第一支架24和第二支架25之间时,第一支架24和第二支架25的中空区域与加热腔室21是连通的以形成收容通道,气溶胶制品200沿着该通道收容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
另一种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加热组件20还包括环绕在管状体22管壁外的隔热件26,隔热件26与管状体22之间界定有供外部空气流过的间隙261,第一支架24和第二支架25具有中空内腔,第一支架24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缺口241,第一缺口241连通间隙261和加热腔室21,第二支架25的侧壁开设有第二缺口251,第二缺口251连通外部空气和间隙26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4和第二支架25是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筒体结构,管状体22支撑在第一支架24和第二支架25之间时,第一支架24和第二支架25的中空区域与加热腔室21是连通的以形成收容通道,气溶胶制品200沿着该通道收容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
加热组件20还包括隔热件26,隔热件26环绕于管状体22设置,以便阻隔加热腔室21中的热量向外传递出去,避免加热腔室21中的热量损失导致不能充分的对气溶胶制品200进行加热。管状体22与隔热件26之间界定有供外部空气流过的间隙261,第一支架24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缺口241,第一缺口241连通间隙261和加热腔室21,以将间隙261中的外部空气引导至加热腔室21中;
第二支架25的侧壁开设有第二缺口251,第二缺口251连通外部空气和间隙261,以将抽吸时进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的外部空气引导至间隙261中。当用户使用气溶胶制品200进行抽吸时,外部空气通过插入孔11进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然后经过第二缺口251流至间隙261中,再通过第一缺口241流至加热腔室21中,最后进入气溶胶制品200中,将气溶胶制品200挥发的气溶胶携带出供用户吸食,如图8中箭头路线R所示。
在上述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加热元件为网状电阻发热网26,网状电阻发热网27包覆在管状体22的外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加热元件可以是网状电阻发热网27,网状电阻发热网27包覆在管状体22的外壁,进而由管状体22将第一加热元件221上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加热腔室21中的气溶胶制品200。具体地说,网状电阻发热网27通电即可发热,然后通过管状体22将热量传递至气溶胶制品200,从而实现周向上给气溶胶制品200进行加热。管状体22的材料采用高导热材质制作而成,以将网状电阻发热网27产生的热量高效率的传导至气溶胶制品200。高导热材料可以是金属或陶瓷材料,而陶瓷材料可以是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等其中的任何一种。
另一种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加热元件为红外电热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元件还可以是红外电热涂层,红外电热涂层涂覆在管状体22的外壁,红外电热涂层用于接受电功率产生热量,进而生成一定波长的红外线,例如8μm~15μm的远红外线。当红外线的波长与气溶胶制品200的吸收波长匹配时,红外线的能量易于被气溶胶制品200吸收,从而在气溶胶制品200上产生热量。
另一种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管状体22的外壁绕制有感应线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状体22自身能够产生热量,进而对其内部的气溶胶制品200进行加热,也就是说管状体22自身即可作为第一加热元件。具体的,可在管状体22的外壁绕制有感应线圈图未示,当控制器控制向感应线圈通入交变电流时,感应线圈在交变电流的作用下产生交变磁场,该交变磁场穿过管状体22,进而使管状体22上感应出涡流,管状体22在该涡流的作用下即可产生热量,并将该热量传递给气溶胶制品200,从而通过此方式可将管状体22作为第一加热元件给气溶胶制品200进行加热。
为使管状体22上能够感应出涡流,管状体22的材料可以是石墨、钼、碳化硅、不锈钢、铌、铝、镍、铁、铜、含镍化合物、钛以及金属材料复合物其中任何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更好的感应出涡流以提高加热效率,管状体22的材料优选采用铁磁材料或由铁磁材料组成,铁磁材料例如铁素体铁、铁磁合金(例如铁磁钢或不锈钢)、铁磁颗粒和铁氧体。
在上述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加热元件23采用厚膜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元件23则采用厚膜加热技术,厚膜加热主要是通过厚膜丝网印刷工艺在基板上进行印刷绝缘介质、导体材料、加热电阻、保护介质等材料,再高温烧结,其具有加热和保温功能,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和尺寸,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基板可以是具有导热功能的不锈钢、钛合金或者镍基合金等其中的任何一种;以及,基板还可以是高热导率例如氧化铝的陶瓷材料。
另一种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二加热元件23采用电阻发热材料制作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元件23可以采用电阻发热材料制作而成,第二加热元件23包括导电电极231,导电电极231通过电极引线232与主板进行电连接,从而控制器可控制电芯30向第二加热元件23提供电能,进而使第二加热元件23可对气溶胶制品200的底部进行加热,而第一加热元件是从周向上对气溶胶制品200进行加热,也就是对气溶胶制品200的侧面进行加热,从而通过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23,可使气溶胶制品200整体受热均匀,有效提高用户的抽吸口感。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加热元件23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加热方式,并不局限于电阻加热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电磁感应或者红外的加热方式,只需要使得第二加热元件23对气溶胶制品200的底部进行加热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
气溶胶制品,其内部填充有无序的受热可挥发产生气溶胶的固体基质;
以上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用于收容气溶胶制品并对气溶胶制品加热以产生气溶胶。
气溶胶制品200优选采用加热时从制品中释放的挥发化合物的含烟草的材料;或者也可以是能够加热之后适合于电加热发烟的非烟草材料。气溶胶制品200优选采用固体基质,可以包括香草叶、烟叶、均质烟草、膨胀烟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粉末、颗粒、碎片细条、条带或薄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固体基质可以包含附加的烟草或非烟草的挥发性香味化合物,以在受热时被释放。
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以上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气溶胶制品200,气溶胶制品200填充有杂乱无序的烟草或非烟草固体基质,当气溶胶制品200收容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时,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第一加热元件可沿气溶胶制品200的周向对气溶胶制品200进行加热,而第二加热元件可在气溶胶制品200的底部对气溶胶制品200进行加热,进而是气溶胶制品200可充分均匀的受热挥发产生气溶胶,有效提高用户的抽吸口感。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面设置有插入孔(11)的壳体(1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的加热组件(20)和电芯(30),所述加热组件(20)和电芯(30)电连接,
所述加热组件(20)包括:
管状体(22),所述管状体(22)内部中空形成加热腔室(21),所述管状体(22)的顶面设第一开口端(221),底面设第二开口端(222),所述加热腔室(21)的第一开口端(221)与所述插入孔(11)连通,气溶胶制品(20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加热腔室(21)中,
第一加热元件,设于所述管状体(22)的管壁上,
第二加热元件(23),设于所述加热腔室(21)的第二开口端(222)处,所述气溶胶制品(200)插入所述加热腔室(21)后抵接在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3)上,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3)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端(221)一端凸起的凸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表面为弧形凸起(2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端(221)的第一弧面(234)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弧面(234)两端连接的两个第二弧面(233),所述第一弧面(234)的曲率小于第二弧面(233)的曲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端(221)的平端面(236)以及分别与所述平端面(236)的两端连接的两个连接弧面(237)。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加热腔室(21)具有相同的纵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高度小于等于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板,所述加热组件(20)和电芯(30)均与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3)独立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3)优先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开始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为网状电阻发热网(26),所述网状电阻发热网(27)包覆在所述管状体(22)的外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3)采用厚膜加热。
CN202311841603.XA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Pending CN117643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1603.XA CN117643395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1603.XA CN117643395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3395A true CN117643395A (zh) 2024-03-05

Family

ID=90043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41603.XA Pending CN117643395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33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64643B1 (e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with flat inductor coil
JP7227161B2 (ja) 基体使用が最適化された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215347057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电阻加热器
CN110876495A (zh) 一种气雾生成装置
CN110771959A (zh) 一种气雾生成装置
CN117643395A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US20230248061A1 (en) Apparatus for heating aerosolisable material
CN211353942U (zh) 一种气雾生成装置
CN211558818U (zh) 一种气雾生成装置
CN210130355U (zh) 一种用于固体电子烟雾化器的发热体
CN210094680U (zh) 一种电子烟加热器用预加热装置
CN220274905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458615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418437U (zh) 一种加热组件及低温不燃烧加热装置
WO2024060982A1 (zh)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EP4140330A1 (en) Aerosol-generating article and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CN219982112U (zh) 提取机构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474052U (zh) 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
CN220545834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274956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869421U (zh) 发热模块及加热不燃烧装置
CN110710722B (zh) 非接触式电子烟加热器
CN110710721B (zh) 非接触式电子烟加热器
WO2024047014A1 (en) Heating assembly comprising a vacuum insulator
WO2024094494A1 (e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