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4052U - 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4052U
CN218474052U CN202222100465.7U CN202222100465U CN218474052U CN 218474052 U CN218474052 U CN 218474052U CN 202222100465 U CN202222100465 U CN 202222100465U CN 218474052 U CN218474052 U CN 218474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body
heating
air
aerosol
po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004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桂敏
戚祖强
罗家懋
向时权
李鑫磊
雷宝灵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004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4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4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4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多孔体,其上具有允许空气通过的密集气孔;加热体,接触多孔体的至少局部,以加热多孔体;其中,多孔体包括大量玻璃纤维,每一气孔由多根玻璃纤维环绕形成。

Description

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气溶胶产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雾生成装置通常包含加热器,现有的加热器通常是片状或者柱状,用于插入气溶胶生成制品中,或者现有的加热器是管状,气溶胶生成制品可插入加热器中。
然而这些气雾生成装置均存在气溶胶生成制品中接近加热器接触的位置温度过高,而气溶胶生成制品中远离加热器接触的位置温度较低,所以容易出现气溶胶生成制品部分被烤糊,导致口感差,或者气溶胶生成制品部分未被充分加热,导致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加热模组用于加热进入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空气,利用热空气在气溶胶生成制品中流动来烘烤气溶胶生成制品,有助于气溶胶生成制品受热均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模组,用于加热进入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空气,包括:
多孔体,其上具有允许空气通过的密集气孔;
加热体,接触所述多孔体的至少局部,以加热所述多孔体;
其中,所述多孔体包括大量玻璃纤维,每一所述气孔由多根所述玻璃纤维环绕形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包括所述的加热模组。
以上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加热体可加热多孔体,使多孔体形成高温多孔体,进而当空气流经多孔体中的气孔时可被多孔体加热,形成高温空气,空气的流动性使得空气可以充盈且均匀地填充气溶胶生成制品内允许空气通过的空隙,使得气溶胶生成制品自其中心向外壁或者自其外壁向中心均能均匀地受热。而且,气孔由玻璃纤维界定形成,相比于在多孔体上通过钻孔形成的气孔,有助于增加气孔密集度,和降低气孔的孔径,有助于降低气孔内温度梯度和降低工艺难度,既使得流经气孔的空气能够被均匀地加热,又使得空气与多孔体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能够快速地使空气升温。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玻璃纤维形成气孔的示意图;
图3是玻璃纤维形成气孔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模组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模组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
1、气溶胶生成制品;
2、加热模组;21、多孔体;211、气孔;212、玻璃纤维;213、第一多孔体;214、第二多孔体;215、容纳腔;22、加热体;221、通孔;23、间隙;24、第一避让槽;
3、电源组件;31、电芯;32、控制器;
4、引线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次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能同时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该装置可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使气溶胶生成制品挥发出气溶胶来,以供吸食,气溶胶可以包括中草药、尼古丁或比如烟草香料等风味物质。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接收腔和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加热模组2,还包括电源组件3,电源组件3用于为加热模组2工作提供功率。
请参照图1,气溶胶产生装置具有插入口,气溶胶生成制品1例如烟支通过插入口可移除地接收在接收腔内;加热模组2至少一部分在接收腔内沿纵向延伸,并在变化的磁场下通过电磁感应发热,或者在通电时通过电阻发热,或者在受激时向气溶胶生成制品1辐射红外线,进而使气溶胶生成制品1例如烟支受热,使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至少一种成分挥发,形成供抽吸的气溶胶;电源组件3包括电芯31,电芯31为可充电的直流电芯,可以输出直流电流。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电芯31还可以为一次性电池,不可充电或无需对其进行充电。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组件3可以为有线电源,有线电源通过插头直接连接市电来为气溶胶产生装置供电。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电芯31提供的直流供电电压在约2.5V至约9.0V的范围内,电芯31可提供的直流电流的安培数在约2.5A至约20A的范围内。
电源组件3的功率可作为脉冲信号被供应到加热模组2,传送到加热模组2的功率的量可通过改变功率信号的占空比或脉冲宽度或脉冲幅度而调整。
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以包括单个加热模组2,可替代地,气溶胶产生装置可包括多于一个加热模组2,该加热模组2或该多个加热模组2可被适当地布置以便最有效地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1,其中,多个加热模组2可以构成对气溶胶生成制品1分段加热,多个加热模组2中其中可以至少有两个加热模组2具有不同的加热方式或加热效率或结构特征。
加热模组2可通过传导、辐射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1。加热模组2可以是至少部分与气溶胶生成制品1或气溶胶生成制品1载体接触。可替代地,来自加热模组2的热量可通过导热元件传导到气溶胶生成制品1。
可替代的,加热模组2可通过对流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1;或者,环境空气可在通过气溶胶生成制品1之前被其中至少一个加热模组2加热;或者,加热模组2可通过辐射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1。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模组2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功率被供应到加热模组2直到一个或多个加热模组2达到250℃至440℃之间的温度,以便由气溶胶生成制品1产生气溶胶。
此外,电源组件3还包括控制器32,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插入检测器和向用户传送关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信息的用户界面(例如图形显示器或LED指示灯的组合等)。
插入检测器可检测与加热模组2在传热路径上接近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存在和特性,且将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存在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32。可以理解的是,插入检测器的提供是可选而非必要的。
控制器32控制用户界面以显示系统信息,例如电芯31功率、温度、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状态、抽吸口数、其它信息或其组合。
控制器32电连接电芯31和加热模组2,用于控制电芯31对加热模组2的电流、电压或电功率的输出等。
控制器32可包括可编程微处理器。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器32可包括专用电子芯片,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通常,能够提供能够控制加热模组2的信号的任何装置可以与本文讨论的实施例一起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32被构造成检测加热模组2的实际温度相对于目标温度的温度变化速度,以检测表示用户抽吸事件。
控制器32可包括存储组件,存储组件可以包括存储器和/或缓存器。存储组件可被构造成记录检测的气流或用户抽吸的变化。存储组件可记录用户抽吸的计数或每次抽吸的时间。存储组件可还被构造成记录加热模组2的温度和在每个抽吸期间供应的功率。被记录下的数据,可以在控制器32的调用下通过用户界面进行显示,或者通过其他输出接口进行输出显示,当被记录的抽吸口数达到气溶胶生成制品1预设的总抽吸口数时,控制器32可以复位重置,或者控制器32可以清零被记录的抽吸口数,或者控制器32控制气溶胶产生装置关机,或者控制器32控制电源组件3停止继续向加热器提供功率,或者控制器32通过声、光、震动等提示用户气溶胶生成制品1已经达到抽吸极限等。
用户抽吸对于接下来的研究以及装置维修和设计可以是有用的。用户的抽吸口数数据可通过任何适当数据输出装置传输到外部存储器或处理装置。例如,气溶胶产生装置可包括连接到控制器32或存储器的无线电、蓝牙或连接到控制器或存储器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插槽。可替代地,气溶胶产生装置可被构造成每当气溶胶产生装置经由适当数据连接再充电时将来自存储器的数据传输到电芯31充电装置中的外部存储器。
进一步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可以采用加热时从气溶胶生成制品1中释放的挥发化合物的含烟草的材料;或者也可以是能够加热之后适合于电加热发烟的非烟草材料。气溶胶生成制品1可以采用固体基质,包括香草叶、烟叶、均质烟草、膨胀烟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粉末、颗粒、碎片细条、条带或薄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气溶胶生成制品1可以包含附加的烟草或非烟草的挥发性香味化合物,以在气溶胶生成制品1受热时被释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制备成具有常规的香烟或雪茄的形状。
进一步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可被包含在发烟物品中。在操作期间,包含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发烟物品可被完全包含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内。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在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嘴件上抽吸。嘴件可以是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放置在用户的嘴中以便直接吸入由气溶胶生成制品1或气溶胶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溶胶的任何部分。气溶胶经由嘴件输送到用户的嘴中。可替代地,在操作期间,包含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发烟物品可被部分包含在气溶胶产生装置中。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在发烟物品的嘴件上直接抽吸。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模组2大体呈销钉或者针状或者令牌的形状,进而对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1内是有利的。同时,加热模组2可以具有大约12~19毫米的长度,2.0~2.6mm的直径。其横截面可以是圆形、一字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模组2包括管状加热器。管状加热器大体上被构造成管状,能够发热,并通过发热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1,使之产生气溶胶。加热模组2的至少局部插入气溶胶生成制品1内部后,管状加热器21加热位于其外围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1,沿空气流动的方向,加热模组2位于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上游,用于加热进入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空气,以形成高温空气,高温空气进入气溶胶生成制品1后,进入气溶胶生成制品1中的空隙中(如进入气溶胶生成制品1中烟叶之间的空隙中),由于空气的流动性属性,其能够大致均匀地分布在气溶胶生成制品1内部,从而能够均匀地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1,使气溶胶生成制品1在径向上由内至外或者由外至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有助于大幅降低径向上的温度梯度,防止局部气溶胶生成制品1因温度过高而焦糊,影响口感,防止局部气溶胶生成制品1因温度过低而烘烤不完全,导致浪费。且利用加热模组2形成高温空气,进而利用高温空气烘烤气溶胶生成制品1,还能增加单位时间内气溶胶的产量,使得抽吸时具有更高浓度的香味、口味或者烟草味,而且可以使口感更加细腻,能够大幅提升口感和体验感。
可以参照图4-7,加热模组2包括多孔体21和加热体22。按照抽吸时空气的流动方向,多孔体21设置在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上游,其上具有允许空气通过的气孔211,空气流经气孔211后,再进入气溶胶生成制品1中;加热体22能够发热或者辐射能量,用于加热多孔体21,使多孔体21形成高温多孔体21,进而多孔体21能够与流经气孔211的空气进行换热,使得空气升温,形成高温空气。在一实施例中,加热体22可以设置在多孔体21上,或者与多孔体21接触,进而通过热传导加热多孔体21;在另一实施例中,多孔体21设置在加热体22的加热范围或者能量辐射范围之内,可以与加热体22无直接接触。
通过实验证明,多孔体21上的气孔211分布密度越大、孔径越小,加热空气的效果越好,不仅使得空气的升温速度快,而且使得形成的高温空气温度分布均匀,使气溶胶生成制品1产生的气溶胶口感更加细腻和醇厚。
在一实施例中,多孔体21由陶瓷制成,陶瓷件上开设有供空气通过的多个气孔,从而形成多孔体。然而受材料属性的限制,由陶瓷制成的多孔体上的气孔分布稀疏,从而使得多孔体未被充分利用,而且由陶瓷制成的多孔体上的气孔的孔径较大,导致气孔中具有较大的温度梯度,当空气流经该大孔径气孔时,靠近孔壁的空气的温度高于位于气孔的中心的空气的温度,故,空气受热温度不均匀,可能导致部分空气达到了预设温度,部分空气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显然,这对烘烤气溶胶生成制品1是不利的。且由于由陶瓷制成的多孔体上气孔孔径大,还能导致空气和气孔的换热面积小,使得空气升温慢,用户在使用气雾生成装置时,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抽吸第一口气溶胶。
在一实施例中,多孔体21包括大量玻璃纤维,玻璃纤维是直径为3~80μm的甚细纤维,其软化点为500~750℃,所以耐高温,可以满足加热体21将其加热至200℃以上的需求。
多孔体21上的每一气孔211可以均由多根玻璃纤维212界定形成: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2,大量玻璃纤维212相互聚合形成多孔体21的至少一部分,气孔211包括单根玻璃纤维212相互接触时相邻玻璃纤维212间的间隙,或者多根玻璃纤维212绞绕成一股形成玻璃纤维束,气孔211包括多个玻璃纤维束相互接触时相邻玻璃纤维束间的间隙;或者,可以参照图3,在多孔体21上由玻璃纤维212聚合形成的区域上,部分位置因缺失玻璃纤维212,导致形成空缺空间,气孔211包括该空缺空间。
因此,多孔体21上的气孔211可以具有非常大的分布密度,且气孔211的孔径可以非常小。例如,在多孔体21由玻璃纤维212形成的区域的直径为7.2mm时,其上可以具有大约600个气孔211,气孔211的孔径可以大约为250μm,当然不以此为限,还可以在直径为7.2mm的玻璃纤维形成区域上布置较少的气孔211数,如布置大约350个气孔211(该气孔211的孔径可以依然大约为250μm,当然孔径也可以根据需要从而更大或者更小),或者还可以在直径为7.2mm的多孔体21上布置更多的气孔211数,如布置大约1000个气孔211。
所以,包含玻璃纤维212的多孔体21在单位面积上布置的气孔211数量可以是由陶瓷制成的多孔体21上的气孔数量的几倍到几千倍,包含玻璃纤维212的多孔体21上的气孔211孔径可以比由陶瓷制成的多孔体21上的气孔孔径小几倍到几千倍。
因此,相对由陶瓷制成的多孔体,包含玻璃纤维的多孔体21上可以具有密集气孔211。或者,在直径为7.2mm的圆形或环形多孔体21上,气孔211数超过80个时,即可称之为密集气孔211。
在一实施例中,多孔体21可以完全由大量玻璃纤维212相互聚合靠拢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体22中含有等级430的不锈钢(SS430),或含有等级420的不锈钢(SS420),或含有铁镍的合金材料(比如坡莫合金),或含有其他的可在变化的磁场中发热的磁感性材料,从而加热体22在变化的磁场中,因为产生涡电流和磁滞而自发热,以加多孔体21。相应的,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磁场发生器,例如感应线圈,用于在交变电流下产生变化的磁场,且控制器32连接电芯31和感应线圈,并且可将电芯31输出的直流电流转化为交变电流,可选该交变电流的频率介于80KHz~400KHz;更具体地,所述频率可以在大约200KHz到300KHz的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体22由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镍铁合金、铂、钨、银、导电陶瓷等电阻性导电材料制成,或者包含上述至少其一的导电材料,从而在导电时可以通过电阻的热效应进行焦耳发热,来加热多孔体21。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4-7,多孔体21具有两个或者更多个,其中一多孔体21为第一多孔体213,一多孔体21为第二多孔体214,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之间具有加热体22,该加热体22发热或者辐射能量时,能够同时加热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
在如图4和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多孔体214为环形,其内侧具有容纳腔215,第一多孔体213和加热体22位于容纳腔215中,且加热体22位于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之间。这样,加热体22不仅能够加热第二多孔体214,而且第二多孔体214还能构成容纳腔215、第一多孔体213和加热体22的保温层,能够减缓第一多孔体213和加热体22上的温度流失。
发热体22通常同时向内侧和外侧散发热量或者辐射能量,设置第二多孔体214,且使第二多孔体214环绕第一多孔体213和加热体22,使得发热体22向外侧散发的热量或者辐射的能量能够被第二多孔体214吸收,进而加热流经第二多孔体214上的气孔211的空气,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发热体22散发的热量或者辐射的能量的浪费,能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同时,第二多孔体214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加热体22和第一多孔体213进行保温,对节能是有益的。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多孔体214中,靠近其内表面的气孔211的分布密度大于靠近其外表面的气孔211的分布密度,或者,靠近其内表面的单位面积上气孔211的分布数量大于靠近其外表面单位面积上的气孔211的分布数量,使更多的空气从靠近第二多孔体214内表面(其内表面靠近加热体22)的气孔211中流过,进而确保空气能够被快速地升至预设温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多孔体214上的气孔211可以均匀地分布,或者以其他方式不均匀地分布,例如:第二多孔体中,靠近其外表面的气孔的分布密度大于靠近其内表面的气孔的分布密度。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多孔体213中,靠近其外表面的气孔211的分布密度大于靠近其中心的气孔211的分布密度,或者,靠近其外表面的单位面积上气孔211的分布数量大于靠近其中心单位面积上的气孔211的分布数量,以此来减少由于第一多孔体213上相对中心具有不同径向距离的气孔的温度梯度,从而导致的流经不同的气孔211的空气温度不均匀,使更多的空气从靠近第一多孔体213外表面(其外表面靠近加热体22)的气孔211中流过,进而确保空气能够被快速地升至预设温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多孔体213上的气孔211可以均匀地分布,或者以其他方式不均匀地分布。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4和5,第一多孔体213上的气孔211与第二多孔体214上的气孔211具有不同的分布密度(气孔211的分布密度可以为单位面积上气孔211的数量)。例如:由于第一多孔体213位于第二多孔体214的内侧,第二多孔体214构成第一多孔体213的保温层,使得第一多孔体213所处的温度环境更加稳定,或者使得第一多孔体213上的温度梯度更小,或者使得第一多孔体213上热量更加集中,所以第一多孔体213上的气孔211分布密度可以大于第二多孔体214上的气孔211分布密度,以确保被多孔体21加热的空气的温度集中,有助于提高高温空气温度的均匀性。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多孔体213上的气孔211与第二多孔体214上的气孔211具有不同的孔径。例如:第一多孔体213由于位于第二多孔体214的内侧,其上的气孔211孔径可以大于第二多孔体214上的气孔211的孔径,以平衡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加热的空气的温度,确保进入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空气温度均匀。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多孔体213上的气孔211与第二多孔体214上的气孔211具有不同的孔型。例如:第一多孔体213上的气孔211大致为圆形,第二多孔体214上的气孔211大致为方形、三角形等。当然,不排除第一多孔体213上的气孔211可以与第二多孔体214上的气孔211具有相同的孔型。
为了实时了解加热体22的工作状态,以方便对加热体22进行温控,进而避免空气被加热的温度过高,导致高温空气烤糊气溶胶生成制品1,或者避免空气被加热的温度不足,导致不能完全地烘烤气溶胶生成制品1,造成气溶胶生成制品1浪费,或者为了通过实时了解加热体22的工作状态,来判断是否具有机器故障或者发热异常,进而自动执行切断电源或者发出警报等动作。在一实施例中,加热模组2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来检测加热体22的温度和向控制器32反馈加热体22的温度,或者用于获取加热体22的电流值数据、电阻值数据或者电阻率数据,控制器32根据获取的电流值数据、电阻值数据或者电阻率数据,来判断加热体22的温度,然后,控制器32根据获取的温度数据,来调控电芯31对加热体22的电功率的输出,实现对加热温度的调控,或者来控制实现例如报警等动作。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具有探测头和引线组4,探测头接触加热体的侧表面或者多孔体21的侧表面,温度传感器根据其探测头来探测加热体22或多孔体21的温度,引线组4中的引线电连接探测头和控制器32,可用于传递温度数据、电流值数据、电阻值数据或者电阻率数据等。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引线组4中的引线包括第一热电偶线和第二热电偶线,第一热电偶线和第二热电偶线分别采用不同的电偶丝材质制备,例如,第一热电偶线和第二热电偶线分别是采用镍、镍铬合金、镍硅合金、镍铬-考铜、康青铜、铁铬合金等电偶材料中的两种不同材质制备的。
第一热电偶线和第二热电偶线与至少一加热体22电连接,从而形成检测加热体22温度的热电偶。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加热体22含有电阻性导电材料,从而通过可利用电阻的热效应发热,则加热模组2还包括引线组4,引线组4中的引线为导电引线,导电引线的一端可通过控制器32电连接电芯31,另一端电连接加热体22,以为加热体22发热提供电流或者电压。当然,导电引线还可以同时向控制器32传递加热体22的电流值数据、电阻值数据或者电阻率数据等。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体含有铁、铬、铝、铂等电阻率温度系数较高的电阻性导电材料,从而控制器32可以通过引线检测加热体22的电阻值或者电阻率,来换算加热体22的温度,进而实现对加热体22进行测温。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5,加热体22为电阻膜、FPC电热膜(聚酰亚胺加热器)、硅胶电热膜(硅胶加热器)、PET电热膜(聚酯加热器)等柔性膜,或者加热体22包括流延片和设置在流延片上的加热层或者加热线路,或者加热体22包括MESH网、金属刻蚀片等,或者加热体22包括加热线圈,使得加热体22可以环绕地设置在第一多孔体213的外表面,或者设置在第二多孔体214的内表面;
或者,加热体22为采用印刷、喷涂、沉积、溅射或离子注入等方式形成在第一多孔体213外表面或者第二多孔体214内表面的加热层。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加热体22环绕地设置在第一多孔体213的外表面,与第一多孔体213接触,加热体22的外径小于第二多孔体214的内径,使得加热体22与第二多孔体214之间形成有间隙23,温度传感器的探测头或者引线的局部位于该间隙23中,并与加热体22接触或者连接。空气可以通过该间隙23,并在通过该间隙23时被加热体22加热。该间隙23的存在,使得加热体22与第二多孔体214之间无直接接触。
在另一实施例中,加热体22环绕地设置在第二多孔体214的内表面,与第二多孔体214接触,加热体22的内径大于第一多孔体213的外径,使得加热体22与第一多孔体213之间形成有间隙23,温度传感器的探测头或者引线的局部位于该间隙23中,并与加热体22接触或者连接。空气可以通过该间隙23,并在通过该间隙23时被加热体22加热。该间隙23的存在,使得加热体22与第一多孔体213之间无直接接触。
上述间隙23的径向厚度可以约等于或者等于温度传感器的探测头的厚度,或者,约等于或者等于引线的直径,以尽量缩减间隙23的径向厚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不排除,加热体22同时与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接触,为了方便加热体22与引线组4中的引线电连接,加热体22的局部可以伸出容纳腔215。
请参照图4,第二多孔体214的径向厚度大于上述间隙23的径向厚度,以确保对加热体22和第一多孔体213的保温效果。
在如图6和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多孔体213、第二多孔体214和加热体22在加热模组2的轴向上堆叠,其中,加热体22上具有允许空气通过的通孔221,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之间布设有加热体22。
可以参照图6和7,流经第二多孔体214的至少部分空气可以通过通孔221进入第一多孔体213中。位于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之间的加热体22同时通过接触传导加热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并且同时,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构成位于其之间的该至少一加热体22的保温层。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通孔221具有多个,且与第一多孔体213上的气孔211和/或与第二多孔体214上的气孔211一一对应且共轴线连通。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由于多孔体21上的气孔211的孔径较小,或者分布密度较大,加热体22上的通孔221难以与多孔体21上的气孔211具有相同的孔径或者通孔221的布置密度难以与多孔体21上的气孔211密度一致,所以通孔221可以与第一多孔体213和/或第二多孔体214上的一个气孔211或者多个气孔211错位(即未共轴线)但相互连通。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通孔221的孔型可以与气孔211的孔型不同。可以参照图7,通孔221为大致的方形,气孔211为大致的圆形;通孔221的孔径大于气孔211的孔径。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加热体22为金属网片,或者加热体22为具有大量通孔221的金属块,或者加热体22为具有大量通孔221的导电陶瓷片或者导电陶瓷块。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加热体22包括多个在轴向上相互堆叠的金属网片或者金属块或者导电陶瓷片或者导电陶瓷块等加热单元,且相邻两加热单元之间具有绝缘层。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加热体22具有多个,至少一加热体22与第一多孔体213接触且与第二多孔体214间隔,至少一加热体22与第二多孔体214接触且与第一多孔体213间隔,至少一加热体22位于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之间,且同时接触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
具体的,可以参照图6和7,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均具有上游表面和下游表面,相应的气孔211的上游端连通上游表面,气孔211的下游端连通下游表面,空气从气孔211的上游端向下游端流动。
第一多孔体213的下游表面接触有至少一加热体22,第二多孔体214的上游表面接触有至少一加热体22,第一多孔体213的上游表面和第二多孔体214的下游表面之间具有至少一加热体22,该至少一加热体22同时通过接触传导加热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
从而,第一多孔体213的上、下游表面和第二多孔体214的上、下游表面均有加热体22与之接触。使得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的上、下游两端均与相应的加热体22接触且被加热,有助于提高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的升温效率。
且由于第一多孔体213和第二多孔体214构成位于其之间的加热体22的保温层,所以在多个加热体22具有相同的加热功率的前提下,加热模组2的中间区域相对其上下两端可以具有更高的温度和更快的升温速率。
请参照图6和7,加热模组2还包括引线组4,引线组4中包括一对温度检测引线,该对温度检测引线与其中至少一加热体22电连接,从而构成检测该加热体22温度的热电偶。或者该对温度检测引线与其中至少一多孔体21表面的探测头电连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引线具有多对,每一加热体22均与其中至少一对温度检测引线电连接,或者每对温度检测引线均沿轴向延伸,以与对应的加热体22电连接。或者,温度检测引线具有多对,每一多孔体21表面均具有一探测头,用于探测多孔体21的温度,每一对温度检测引线均与多孔体21表面的探测头电连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和7,加热模组2还包括引线组4,引线组4中包括两导电引线,一导电引线沿加热模组2的轴向延伸并与多个加热体22的一端电连接,另一导电引线沿加热模组2的轴向延伸并与多个加热体22的另一端电连接,以同时为多个加热体22提供其加热所需的电压或者电流,且使得多个加热体22相互并联。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和7,第一多孔体213和/或第二多孔体214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一避让槽24,引线与加热体22电连接时,引线的局部位于第一多孔体213或第二多孔体214上的第一避让槽中。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加热体22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二避让槽,引线与加热体22电连接时,引线穿过至少一加热体22上的第二避让槽,并且同时与该加热体22电连接。
通过第一避让槽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使得每一引线可以不从径向上超出多孔体22的侧表面且同时与多个加热体22电连接。
以上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加热体可加热多孔体,使多孔体形成高温多孔体,进而当空气流经多孔体中的气孔时可被多孔体加热,形成高温空气,空气的流动性使得空气可以充盈且均匀地填充气溶胶生成制品内允许空气通过的空隙,使得气溶胶生成制品自其中心向外壁或者自其外壁向中心均能均匀地受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用于加热进入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空气,包括:
多孔体,其上具有允许空气通过的密集气孔;
加热体,接触所述多孔体的至少局部,以加热所述多孔体;
其中,所述多孔体包括大量玻璃纤维,每一所述气孔由多根所述玻璃纤维界定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体包括第一多孔体和第二多孔体,所述第一多孔体和所述第二多孔体之间具有所述加热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孔体为环形,其内侧具有容纳腔,所述第一多孔体和所述加热体位于所述容纳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组还包括引线组,所述引线组的局部容纳于所述容纳腔,且位于所述第一多孔体与所述第二多孔体之间,并与所述加热体电连接;
其中,所述加热体与所述第一多孔体和/或所述第二多孔体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组中至少包括两引线,所述两引线为导电引线,用于为所述加热体加热提供电流或者电压;和/或,所述两引线为温度检测引线,用于获取或者传递所述加热体的温度数据、电流值数据、电阻值数据或者电阻率数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孔体中,靠近其内表面的气孔的分布密度大于靠近其外表面的气孔的分布密度;或者
所述第二多孔体中,靠近其外表面的气孔的分布密度大于靠近其内表面的气孔的分布密度;或者
所述第二多孔体上的气孔分布均匀。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上具有允许空气通过的通孔,所述加热体、所述第一多孔体和所述第二多孔体在所述加热模组的轴向上堆叠,空气通过所述加热体上的通孔进入所述第一多孔体或者进入所述第二多孔体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与所述气孔的孔径不同;和/或
所述通孔的孔型与所述气孔的孔型不同;和/或
所述通孔与所述气孔错位连通;和/或
所述通孔与所述气孔一一共轴线地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具有多个,至少一所述加热体与所述第一多孔体接触且与所述第二多孔体间隔,至少一所述加热体与所述第二多孔体接触且与所述第一多孔体间隔,至少一所述加热体位于所述第一多孔体和所述第二多孔体之间,且同时接触所述第一多孔体和所述第二多孔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组还包括引线组;其中,
所述引线组中包括一对温度检测引线,该对温度检测引线与其中一所述加热体电连接,或者与用于检测所述加热体或者所述多孔体温度的探测头电连接;或者
所述引线组中包括两导电引线,一所述导电引线同时与多个所述加热体的一端电连接,另一所述导电引线同时与多个所述加热体的另一端电连接,以同时为多个所述加热体提供其加热所需的电压或者电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体和/或所述第二多孔体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一避让槽,所述引线与所述加热体电连接时,所述引线的局部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中。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二避让槽,所述引线与相应的所述加热体电连接时,所述引线穿过至少一所述加热体上的第二避让槽。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体上的气孔和所述第二多孔体上的气孔分布密度不同;和/或
所述第一多孔体上的气孔和所述第二多孔体上的气孔具有不同的孔型;和/或
所述第一多孔体上的气孔和所述第二多孔体上的气孔具有不同的孔径。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为电阻加热体,通过焦耳热加热;或者
所述加热体为电磁加热体,可在变化的磁场中发热。
15.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模组。
CN202222100465.7U 2022-08-10 2022-08-10 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 Active CN218474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0465.7U CN218474052U (zh) 2022-08-10 2022-08-10 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0465.7U CN218474052U (zh) 2022-08-10 2022-08-10 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4052U true CN218474052U (zh) 2023-02-14

Family

ID=85165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00465.7U Active CN218474052U (zh) 2022-08-10 2022-08-10 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4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66327A1 (zh) 一种涡流加热的发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JP2022119996A (ja) 電池式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用の電力管理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3784073A1 (en) Heater assembly having heater element isolated from liquid supply
KR20100135865A (ko) 액체 저장 부분을 갖는 전기적으로 가열되는 흡연 시스템
EP3984384A1 (e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US20220039478A1 (e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with mouthpiece detection
US20220183394A1 (e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WO2020182747A1 (e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WO2023208053A1 (zh) 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
CN218474052U (zh) 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
JP7301959B2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エラーを分析する装置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CN217826747U (zh) 空气加热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429267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446682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184817U (zh) 加热器、气雾生成装置及气雾生成系统
CN217446681U (zh) 加热模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547293U (zh) 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831985U (zh) 加热器和气雾生成装置
CN218073521U (zh) 加热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CN218073474U (zh) 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
WO2023198215A1 (zh) 加热器、加热组件、加热模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983601U (zh) 发热体和气雾生产装置
CN218073522U (zh) 加热组件及气雾生成装置
CN220545834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701621U (zh) 发热体和气雾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