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24153A - 4-[[(4,5-二氢-5,5-二甲基-3-异恶唑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4-[[(4,5-二氢-5,5-二甲基-3-异恶唑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24153A
CN117624153A CN202311649467.4A CN202311649467A CN117624153A CN 117624153 A CN117624153 A CN 117624153A CN 202311649467 A CN202311649467 A CN 202311649467A CN 117624153 A CN117624153 A CN 117624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reaction
methyl
solvent
synthe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494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清
李洪力
宋健
王鹏飞
王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ainbow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ainbow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ainbow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ainbow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494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241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24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241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砜吡草唑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反应步骤为:由2‑甲基‑3‑丁炔‑2‑醇和对甲苯磺酰氯在缚酸剂作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A,化合物A与羟胺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B,化合物B在碱性条件下合环得到化合物C,化合物C和硫单质反应得到化合物D,化合物D与化合物E反应生成4‑[[(4,5‑二氢‑5,5‑二甲基‑3‑异恶唑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砜吡草唑中间体F)。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具有合成过程简单、产品容易分离、对设备要求不高的等特点,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产物纯度以及收率都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4-[[(4,5-二氢-5,5-二甲基-3-异恶唑基)硫]甲基]-1-甲基- 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砜吡草唑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合成过程简单、操作简单的砜吡草唑中间体F(4-[[(4,5-二氢-5,5-二甲基-3-异恶唑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砜吡草唑是日本组合化学株式会社开发的,化学名为: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基磺酰基]-4,5-二氢-5,5-二甲基-1,2-异噁唑,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
砜吡草唑可用于大多数作物田的芽前土壤处理剂,施用后被杂草幼根与幼芽吸收,抑制幼苗早期生长,破坏分生组织与胚芽鞘,是植物体内VLCFA(极长侧链脂肪酸)(C20~C30)生物合成中严重的潜在抑制剂。
砜吡草唑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基磺酰基]-4,5-二氢-5,5-二甲基-1,2-异噁唑,有以下现有技术报道:
(1)专利CN102666503中公开了其可采用以下路径合成: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碱性条件下,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甲醛水溶液与5,5-二甲基-4,5-二氢异恶唑硫脒盐酸盐在水中进行缩合反应,再与氟利昂烷基化,得到砜吡草唑中间体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基硫烷基]-5,5-二甲基-4H-1,2-噁唑,再与双氧水氧化得到砜吡草唑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基磺酰基]-4,5-二氢-5,5-二甲基-1,2-异噁唑。但是,该合成方法中存在产物收率过低、存在含硫废水、三废难以处理等缺点。
(2)专利CN101213181A中报道了以下路线合成砜吡草唑关健中间体的方法:
上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但由于底物活性和水体系溶解度差的原因,导致反应收率很低,低于70%。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砜吡草唑中间体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为砜吡草唑中间体F的合成提供了新的路线,该路线反应步骤少、反应速度快、合成过程简单、产品容易分离,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少,环保性好,产物的纯度和收率也较高,适合工业化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砜吡草唑中间体(4-[[(4,5-二氢-5,5-二甲基-3-异恶唑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的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砜吡草唑中间体(4-[[(4,5-二氢-5,5-二甲基-3-异恶唑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的合成方法,该砜吡草唑中间体F是由2-甲基-3-丁炔-2-醇和对甲苯磺酰氯在缚酸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A;化合物A与羟胺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B;化合物B在碱性条件下合环得到化合物C;化合物C和S8反应得到化合物D;化合物D与化合物E反应得到4-[[(4,5-二氢-5,5-二甲基-3-异恶唑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砜吡草唑中间体F)。
具体反应式如下:
进一步的,合成化合物A时,2-甲基-3-丁炔-2-醇与对甲苯磺酰氯的摩尔比为1:1.03~1.2;反应温度为-5-0℃,所用的缚酸剂为无机或有机类的缚酸剂。
优选的,所述缚酸剂包括但不限于:碳酸钠、碳酸铯、碳酸钾、三乙胺。
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合成化合物A时,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包括但不限于:苯类溶剂、烷烃类溶剂;优选的,所述溶剂为甲苯、二甲苯、环己烷。
进一步的,合成化合物B时,化合物A与羟胺的摩尔比为1:1.03~1.3。所用溶剂包括但不限于甲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反应温度为40-90℃;所用的催化剂为金催化剂;优选的,所述金催化剂为Ph3PAuNTf2、Ph3PAuCl或SPhosAuNTf2;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化合物A摩尔量的1%~5%。
进一步的,合成化合物C时,所用溶剂包括但不限于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二氧六环、DMF、DMAC;反应温度为60-100℃;所用的碱为KOH、NaOH、碳酸铯。
进一步的,合成化合物D时,化合物C与硫粉(S)的摩尔比为1:1.03~2.5。所用溶剂包括但不限于DMF,DMAC;反应温度为60-100℃。
进一步的,合成化合物F时,化合物D与化合物E的摩尔比为1:1.03~1.3。所用溶剂包括但不限于DMF、DMAC、水;反应温度为0-30℃;缩合反应过程中,化合物D和化合物E混合后,加入碱;所述碱为NaOH、KOH;反应结束后,加酸调pH值;所述酸为盐酸。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砜吡草唑中间体的新方法,相对于现有的合成方法,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无需高压,对设备要求不高;
(2)本发明原料价廉易得、工艺操作简便;
(3)本发明得到的产品容易分离,后处理简单粗放,适合大规模生产;
(4)本发明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少、易处理,环保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合成的砜吡草唑中间体F的核磁氢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下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并不对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所得的其他实施方案,也在保护范围之内。
下述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所述浓度均为质量百分浓度。
下述实施例中,收率=产品的实际质量×纯度/产品的理论质量。
下述实施例中,原料2-甲基-3-丁炔-2-醇的纯度均为98%,催化剂的纯度均为98%。
实施例1
合成化合物A:室温条件下,向40.0g甲苯中加入10.0g(0.117mol) 2-甲基-3-丁炔-2-醇搅拌、降温至-5℃左右,加入碳酸钠8.1g(0.0757mol)、水24.3g,将23.6g(0.122mol)对甲苯磺酰氯用23.6g甲苯溶解后装入恒压滴液漏斗中,控制温度在-5-0℃下滴加,滴加完毕后保温2小时,经中控分析2-甲基-3-丁炔-2-醇<0.5%反应完毕,加入60g水洗涤,用盐酸将pH值调为中性。分层,水相再次用60g甲苯萃取第二次,再次分层。两次萃取分层的甲苯相合并,旋蒸脱溶后得到化合物A 28.0g,纯度为94.60%。
合成化合物B:在四口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A 28.0g(0.111mol)、二氯乙烷60g、羟胺4.12g(0.122mol)、催化剂Ph3PAuNTf21.84g(0.00244mol)搅拌升温至80℃反应6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A<0.5%反应完毕,得到的化合物B反应液不用分离直接连投进行下一步合成化合物C。
合成化合物C:向化合物B反应液中滴加50%的KOH水溶液12.73g(0.113mo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60℃保温反应22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B<0.5%反应完毕,加入30g水洗涤,用盐酸将pH值调为中性。分层,水相再次用30g二氯乙烷萃取第二次,再次分层。两次萃取分层的二氯乙烷相合并,旋蒸脱溶后得到化合物C 8.32g,纯度为90.0%。
合成化合物D:向四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C 8.32g(0.0755mol)、溶剂DMF 80g、硫粉4.95g(0.151mol)。升温至100℃搅拌反应3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C<0.5%反应完毕,过滤后得到化合物D的反应液。
合成化合物E:将34.2g的1-甲基-3-三氟甲基-5-羟基-1H-吡唑(0.2mol、97%、1.0eq),200ml的乙醇,80.0g的氢氧化钠溶液(0.6mol、30%、3.0eq),控制体系温度为15℃时,逐滴滴加19.5g的甲醛水溶液(0.24mol、37%、1.2eq),大约用时0.5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10~15℃下保温反应约5h,经中控分析1-甲基-3-三氟甲基-5-羟基-1H-吡唑<0.5%反应完毕,得化合物E的碱性水溶液;
合成化合物F:向化合物D的反应溶液中滴加化合物E的碱性水溶液33.07g(0.067mol),滴加完毕后再滴加40%的氢氧化钠溶液12.85g(0.128mol)。滴加完毕后20-30℃保温反应3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D<0.5%反应完毕,用盐酸调pH值在2-3,降温至0℃析出固体,过滤,加入30g水洗涤滤饼,烘干得到白色固体20.98g,即为化合物F。经检测纯度为90.0%,收率以2-甲基-3-丁炔-2-醇计5步收率为52.4%。
合成的产物4-[[(4,5-二氢-5,5-二甲基-3-异恶唑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的结构式为: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化合物F,不同的是:合成化合物A时,缚酸剂由碳酸钠变为三乙胺。如下:
合成化合物A:室温条件下,向40.0g甲苯中加入10.0g(0.117mol) 2-甲基-3-丁炔-2-醇搅拌、降温至-5℃左右,加入三乙胺15.48g(0.151mol)、水24.3g,将23.6g(0.122mol)对甲苯磺酰氯用23.6g甲苯溶解后装入恒压滴液漏斗中,控制温度在-5-0℃下滴加,滴加完毕后保温2小时,经中控分析2-甲基-3-丁炔-2-醇<0.5%反应完毕,加入60g水洗涤,用盐酸将pH值调为中性。分层,水相再次用60g甲苯萃取第二次,再次分层。两次萃取分层的甲苯相合并,旋蒸脱溶后得到化合物A 26.0g,纯度为94.80%。
合成化合物B:在四口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A 26.0g(0.103mol)、二氯乙烷60g、羟胺3.83g(0.114mol)、催化剂Ph3PAuNTf21.72g(0.00228mol)搅拌升温至80℃反应6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A<0.5%反应完毕,得到的化合物B反应液不用分离直接连投进行下一步合成化合物C。
合成化合物C:向化合物B反应液中滴加50%的KOH水溶液11.84g(0.105mo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60℃保温反应22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B<0.5%反应完毕,加入30g水洗涤,用盐酸将pH值调为中性。分层,水相再次用30g二氯乙烷萃取第二次,再次分层。两次萃取分层的二氯乙烷相合并,旋蒸脱溶后得到化合物C 7.75g,纯度为90.0%。
合成化合物D:向四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C 7.75g(0.0703mol)、溶剂DMF 80g、硫粉4.60g(0.141mol)。升温至100℃搅拌反应3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C<0.5%反应完毕,过滤后得到化合物D的反应液。
合成化合物F:向化合物D的反应溶液中滴加化合物E的碱性水溶液30.78g(0.063mol),滴加完毕后再滴加40%的氢氧化钠溶液11.95g(0.119mol)。滴加完毕后20-30℃保温反应3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D<0.5%反应完毕,用盐酸调pH值在2-3,降温至0℃析出固体,过滤,加入30g水洗涤滤饼,烘干得到白色固体19.52g,即为化合物F。经检测纯度为90.0%,收率以2-甲基-3-丁炔-2-醇计5步收率为48.75%。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化合物F,不同的是:合成化合物B时,催化剂由Ph3PAuNTf2变为Ph3PAuCl。如下:
合成化合物A:见实施例1。
合成化合物B:在四口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A 28.0g(0.111mol)、二氯乙烷60g、羟胺4.12g(0.122mol)、催化剂Ph3PAuCl 1.23g(0.00244mol)搅拌升温至80℃反应6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A<0.5%反应完毕,得到的化合物B反应液不用分离直接连投进行下一步合成化合物C。
合成化合物C:向化合物B反应液中滴加50%的KOH水溶液11.97g(0.107mo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60℃保温反应22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B<0.5%反应完毕,加入30g水洗涤,用盐酸将pH值调为中性。分层,水相再次用30g二氯乙烷萃取第二次,再次分层。两次萃取分层的二氯乙烷相合并,旋蒸脱溶后得到化合物C 7.83g,纯度为90.0%。
合成化合物D:向四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C 7.83g(0.0711mol)、溶剂DMF 80g、硫粉4.65g(0.142mol)。升温至100℃搅拌反应3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C<0.5%反应完毕,过滤后得到化合物D的反应液。
合成化合物F:向化合物D的反应溶液中滴加化合物E的碱性水溶液31.13g(0.063mol),滴加完毕后再滴加40%的氢氧化钠溶液12.09g(0.121mol)。滴加完毕后20-30℃保温反应3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D<0.5%反应完毕,用盐酸调pH值在2-3左右,降温至0℃析出固体,过滤,加入30g水洗涤滤饼,烘干得到白色固体19.74g,即为化合物F。经检测纯度为90.0%,收率以2-甲基-3-丁炔-2-醇计5步收率为49.31%。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化合物F,不同的是:合成化合物C时,碱由KOH变为NaOH。如下:
合成化合物A:见实施例1。
合成化合物B:见实施例1。
合成化合物C:向化合物B反应液中滴加50%的NaOH水溶液9.07g(0.113mo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60℃保温反应22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B<0.5%反应完毕,加入30g水洗涤,用盐酸将pH值调为中性。分层,水相再次用30g二氯乙烷萃取第二次,再次分层。两次萃取分层的二氯乙烷相合并,旋蒸脱溶后得到化合物C 8.12g,纯度为90.0%。
合成化合物D:向四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C 8.12g(0.0737mol)、溶剂DMF 80g、硫粉4.82g(0.147mol)。升温至100℃搅拌反应3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C<0.5%反应完毕,过滤后得到化合物D的反应液。
合成化合物F:向化合物D的反应溶液中滴加化合物E的碱性水溶液32.25g(0.066mol),滴加完毕后再滴加40%的氢氧化钠溶液12.53g(0.125mol)。滴加完毕后20-30℃保温反应3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D<0.5%反应完毕,用盐酸调pH值在2-3左右,降温至0℃析出固体,过滤,加入30g水洗涤滤饼,烘干得到白色固体20.45g,即为化合物F。经检测纯度为90.0%,收率以2-甲基-3-丁炔-2-醇计5步收率为51.08%。
实施例5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化合物F,不同的是:合成化合物D时,温度由100℃变为60℃。如下:
合成化合物A:见实施例1。
合成化合物B:见实施例1。
合成化合物C:见实施例1。
合成化合物D:向四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C 8.32g(0.0755mol)、溶剂DMF 80g、硫粉4.95g(0.151mol)。升温至60℃搅拌反应3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C<0.5%反应完毕,过滤后得到化合物D的反应液。
合成化合物F:向化合物D的反应溶液中滴加化合物E的碱性水溶液31.13g(0.063mol),滴加完毕后再滴加40%的氢氧化钠溶液12.09g(0.121mol)。滴加完毕后20-30℃保温反应3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D<0.5%反应完毕,用盐酸调pH值在2-3左右,降温至0℃析出固体,过滤,加入30g水洗涤滤饼,烘干得到白色固体19.74g,即为化合物F。经检测纯度为90.0%,收率以2-甲基-3-丁炔-2-醇计5步收率为49.30%。
实施例6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化合物F,不同的是:合成化合物F时,碱由氢氧化纳溶液变成氢氧化钾溶液。如下:
合成化合物A:见实施例1。
合成化合物B:见实施例1。
合成化合物C:见实施例1。
合成化合物D:见实施例1。
合成化合物F:向化合物D的反应溶液中滴加化合物E的碱性水溶液33.07g(0.067mol),滴加完毕后再滴加40%的氢氧化钾溶液18.02g(0.128mol)。滴加完毕后20-30℃保温反应3小时,经中控分析化合物D<0.5%反应完毕,用盐酸调pH值在2-3左右,降温至0℃析出固体,过滤,加入30g水洗涤滤饼,烘干得到白色固体21.19g,即为化合物F。经检测纯度为90.0%,收率以2-甲基-3-丁炔-2-醇计5步收率为52.94%。

Claims (10)

1.一种砜吡草唑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缩合反应:由2-甲基-3-丁炔-2-醇和对甲苯磺酰氯在缚酸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A;
(B)加成反应:由化合物A与羟胺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B;
(C)合环反应:由化合物B在碱性条件下合环得到化合物C;
(D)缩合反应:由化合物D与化合物E反应生成4-((5,5-二甲基-4,5-二氢异恶唑-3-基)硫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即砜吡草唑中间体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2-甲基-3-丁炔-2-醇与对甲苯磺酰氯的摩尔比为1:1.03~1.2;所述缚酸剂为无机或有机类的缚酸剂;优选的,所述缚酸剂为碳酸钠、碳酸铯、碳酸钾或三乙胺;反应温度为-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缩合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包括但不限于:苯类溶剂、烷烃类溶剂;优选的,所述溶剂为甲苯、二甲苯或环己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化合物A与羟胺的摩尔比为1:1.03~1.3;所述催化剂为金催化剂;优选的,所述金催化剂为Ph3PAuNTf2、Ph3PAuCl或SPhosAuNTf2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化合物A摩尔量的1%~5%;反应温度为4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加成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包括但不限于甲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合环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包括但不限于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二氧六环、DMF、DMAC;所用的碱为KOH、NaOH、碳酸铯;反应温度为60-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化合物C与S8的摩尔比为1:1.03~2.5;反应温度为60-10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硫化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包括但不限于DMF、DMAC。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化合物D与化合物E的摩尔比为1:1.03~1.3;反应温度为0-30℃;缩合反应过程中,化合物D和化合物E混合后,加入碱;所述碱为NaOH、KOH;反应结束后,加酸调pH值;所述酸为盐酸。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缩合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包括但不限于DMF、DMAC、水。
CN202311649467.4A 2023-12-05 2023-12-05 4-[[(4,5-二氢-5,5-二甲基-3-异恶唑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合成方法 Pending CN1176241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9467.4A CN117624153A (zh) 2023-12-05 2023-12-05 4-[[(4,5-二氢-5,5-二甲基-3-异恶唑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9467.4A CN117624153A (zh) 2023-12-05 2023-12-05 4-[[(4,5-二氢-5,5-二甲基-3-异恶唑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24153A true CN117624153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33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49467.4A Pending CN117624153A (zh) 2023-12-05 2023-12-05 4-[[(4,5-二氢-5,5-二甲基-3-异恶唑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2415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99604B2 (ja) ハロアルキルスルホンアニリド誘導体又はその塩類、及びこ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除草剤並びにその使用方法
CN104812739B (zh) 具有除草作用的3‑苯基异噁唑啉衍生物
CN111393427A (zh) 一种砜吡草唑的合成方法
CN111574511A (zh) 一种砜吡草唑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CN113754648B (zh) 一种砜吡草唑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KR20080030605A (ko) 3-아릴메틸티오- 및3-헤테로아릴메틸티오-4,5-다이하이드로-아이소옥사졸린유도체의 제조방법
CN113135867B (zh) S-(5,5-二甲基-4,5-二氢异恶唑-3-基)乙硫酸乙酯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2746282B (zh) N-5-取代苯基-2-呋喃甲酰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R101126825B1 (ko) (z)-1-페닐-1-디에틸아미노카르보닐-2-아미노메틸시클로프로판 염산염의 제조 방법
CN106536487A (zh) 5‑(杂)芳基哒嗪酮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KR100392072B1 (ko) 제초활성을 갖는 5-벤질옥시메틸-1,2-이속사졸린 유도체화합물
RU2671202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разиквантела и его промежуточн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Becerra-Cely et al. Insights into the Pummerer synthesis of oxazolines
CN113754647A (zh) 一种砜吡草唑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17624153A (zh) 4-[[(4,5-二氢-5,5-二甲基-3-异恶唑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合成方法
CN105017229A (zh) 一种制备咯菌腈的方法
CN104311598B (zh) 含有1,2,3-三唑环的膦酸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72042A (zh) 一种异噁草酮的低温合成工艺
KR970011302B1 (ko) 제초성 퀴놀리닐옥사디아졸 유도체
CN115073441B (zh) 一种砜吡草唑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9641822A (zh) 制备取代苯乙烯衍生物的方法
JP2503547B2 (ja) カルバモイルトリアゾ―ル誘導体、その製造法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除草剤
CN114716428B (zh) 制备砜吡草唑中间体的方法
CN105601640B (zh) 一种n-叔丁氧羰基-7-(胺甲基)-6-氧杂-2-螺[4.5]癸烷的合成方法
CN112321599B (zh) 一种药物中间体7-氧代-2-氮杂螺[3.5]壬烷的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