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3394A - 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3394A
CN117613394A CN202311570210.XA CN202311570210A CN117613394A CN 117613394 A CN117613394 A CN 117613394A CN 202311570210 A CN202311570210 A CN 202311570210A CN 117613394 A CN117613394 A CN 117613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dium
ion battery
sodium ion
positive electrode
electroly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02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乐
张筱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7021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133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13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33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9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5Organic electrolyte
    • H01M2300/0028Organic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
    • H01M2300/0037Mixture of solv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具体涉及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和溶于所述有机溶剂中的钠盐,其中,所述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丙烯酯和丙酸丙酯,所述丙酸丙酯和所述碳酸丙烯酯的质量比为(1~3):(1~2)。本发明的电解液具有较高离子导率,可在保证钠电化成后的界面膜的刚性和稳定性,同时,不会过大增加初始DCR,有效改善钠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和常温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以及环境友好等性能,在消费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广泛应用。但随产业规模逐渐放大,锂资源成为了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锂盐价格常年居高不下,严重限制了行业的发展。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而且,钠资源的地壳丰度是锂资源的423倍,在全球范围内均广泛分布、成本低廉,不会受到资源的限制。因此,钠离子电池在业界引起广泛的关注,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目前研究的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体系、普鲁士蓝化合物体系、聚阴离子化合物体系等。其中,过渡金属氧化物体系因为其价格适中(上游材料的成熟度高),能量密度相对较高等优点,受到很多电池厂商的关注。但是过渡金属氧化物体系的高温稳定性差,尤其是高温产气问题相对突出,严重制约了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主要原因在于钠离子电池在硬碳负极形成的固体电解质膜(solidelectrolyteinterfac,SEI)成分中,主要以钠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为主,而这些钠的化合物在高温下会溶解在碳酸酯类溶剂中,从而导致SEI膜的破裂,电解液在负极侧发生分解,从而导致电池产气和容量衰减。目前针对该问题的解决思路大多数是以强化SEI膜为主,但是较厚的SEI膜会导致电池DCR快速增长,后期循环变差等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以改善钠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和溶于所述有机溶剂中的钠盐,其中,所述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丙烯酯和丙酸丙酯,所述丙酸丙酯和所述碳酸丙烯酯的质量比为(1~3):(1~2)。
在本发明一示例中,所述钠离子电池电解液还包括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二氟草酸硼酸钠、1,3-丙磺酸内酯、氟代碳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一示例中,所述钠盐包括六氟磷酸钠、双氟磺酰亚胺钠、四氟硼酸钠、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钠、二氟草酸硼酸钠、双草酸硼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一示例中,所述钠盐包括六氟磷酸钠和双氟磺酰亚胺钠。
在本发明一示例中,所述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所述钠盐的质量含量为5~20wt%。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所述钠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设置在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的隔离膜和本发明上文所述的任一钠离子电池电解液。
在本发明一示例中,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正极集流体至少一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
在本发明一示例中,述正极活性材料选自三元或四元的钠金属氧化物,所述钠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ax[NiyFezMntM(1-y-z-t)]O2-δ,其中,0.7<x<1.1,0≤y<0.5,0≤z<0.5,0≤t<0.5,0≤δ≤0.1;M选自Cr、Co、Ca、Mg、Cu、Ti、Al、Mo、W和Zn中的一种或是多种。
本发明的电解液以丙酸丙酯(PP)搭配碳酸丙烯酯(PC)作为溶剂体系,其中,丙酸丙酯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可以溶解碱金属盐获得较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这有利于获得较高的电导率;同时其氧化分解电位和还原分解电位较宽,可以提供宽阔的电化学稳定窗口,满足高电压电池的需求;另外,丙酸丙酯作为羧酸酯还可以在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SEI膜,抑制电解液进一步分解,提高循环稳定性。碳酸丙烯酯具有高导电性,可以提供良好的离子传输能力,此外,碳酸丙烯酯的结构稳定、耐氧化,可以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本发明采用丙酸丙酯和碳酸丙烯酯的高离子导率溶剂体系,搭配以形成无机成分为主的SEI的添加剂,提高钠电层状氧化物正极Nax[NiyFezMntM(1-y-z-t)]O2-δ体系电池高温性能的同时,保证其具有较好的离子导率,使其常温循环和DCR不会恶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除非另外说明或存在矛盾之处,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或短语具有以下含义:
本文中涉及“多个”、“多种”、“多次”等,如无特别限定,指在数量上大于2或等于2。例如,“一种或多种”表示一种或大于等于两种。
本文中,“优选”、“更好”、“更佳”仅为描述效果更好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应当理解,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如果一个技术方案中出现多处“优选”,如无特别说明,且无矛盾之处或相互制约关系,则每项“优选”各自独立。
本文中,“进一步”、“更进一步”、“特别”等用于描述目的,表示内容上的差异,但并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文中,涉及到数值范围,如无特别说明,该数值范围内可选的数值的分布视为连续,且包括该数值范围的两个数值端点(即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两个数值端点之间的每一个数值。当提供多个数值范围描述特征或特性时,可以合并这些数值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该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及溶于有机溶剂的钠盐,其中,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丙烯酯(PC)和丙酸丙酯(PP),丙酸丙酸(PP)溶剂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溶解碱金属盐后可以获得较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从而获得较高的电导率;同时丙酸丙酯(PP)氧化分解电位和还原分解电位较宽,可以提供宽阔的电化学稳定窗口,满足高电压电池的需求;并且,丙酸丙酯(PP)作为羧酸酯还可以在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SEI膜,抑制电解液进一步分解,提高循环稳定性。碳酸丙烯酯(PC)具有高导电性,可以提供良好的离子传输能力,并且碳酸丙烯酯的结构稳定,耐氧化,可以提升电池的安全性。采用丙酸丙酯和碳酸丙烯酯的混合体系作为电解液的溶剂,可以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和离子电导率,从而可以同时在正负极侧减少气体的产生,提高钠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丙酸丙酯(PP)和碳酸丙烯酯(PC)的质量比为(1~3):(1~2),例如,可以为1:1,或者1:2,或者2:1,或者3:1,或者3:2等;较佳地,丙酸丙酯(PP)和碳酸丙烯酯(PC)的质量比为3:2。
钠离子电池电解液还包括添加剂,添加剂的种类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取。进一步地,添加剂选用以形成无机成分为主的SEI膜的添加剂。作为示例,添加剂包括二氟草酸硼酸钠(NaODFB)、1,3-丙磺酸内酯(PST)、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中的至少一种,即,添加剂可以为上述所列举物质中的任意一种,例如,NaODFB,或者PST;添加剂也可以为上述所列举物质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物,例如NaODFB和FEC的混合物,或者NaODFB、PST和FEC的混合物,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的总含量为0.1~1.5wt%,优选地,0.5~1.3wt%,例如,0.5wt%、1wt%或者1.3wt%等等。
钠盐作为电解质盐,在非水溶剂中溶解后,可以释放大量活跃的钠离子,使得电解液具有较好的电导率。作为示例,钠盐包括但不限于六氟磷酸钠(NaPF6)、双氟磺酰亚胺钠(NaFSI)、四氟硼酸钠(NaBF4)、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钠(NaTFSI)、二氟草酸硼酸钠(NaODFB)、双草酸硼酸钠(NaBOB)或二氟氧磷锂(NaPO2F2)。钠盐可以是上述所列举的物质中的任意一种,例如,NaPF6,或者NaBF4,或者NaTFSI,等等;钠盐也可以是上述所列举的钠盐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例如NaPF6和NaODFB的组合物,NaPO2F2和NAFSI的组合物,或者NaFSI和NaTFSI的组合物,或者NaPF6、NaBOB和NaODFB的组合物,等等。
进一步优选地,钠盐为NaPF6和NaFSI的组合物,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NaFSI的高离子导率,同时利用六氟磷酸根的成膜特性,在铝集流体表面形成钝化层,防止高压下NaFSI对集流体的腐蚀。本发明电解液中钠盐浓度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浓度即可,作为示例,电解液中钠盐质量含量为5~20wt%,进一步优选为8~16wt%,例如,钠盐浓度为8wt%、14wt%、16wt%等。
上述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配置。作为示例,在含水量<10ppm的氩气气氛手套箱中,将电池级碳酸丙烯酯(PC)和丙酸丙酸(PP)以一定比例混合形成有机溶剂,再加入钠盐和添加剂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其可以是一次钠电池,也可以是二次钠电池。钠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和上文所述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其中,隔离膜设置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在钠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钠离子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电解液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起到传导钠离子的作用。由于钠离子电池采用的是本发明的电解液,其采用丙酸丙酯和碳酸丙烯酯的高离子导率溶剂体系,搭配主要以形成无机成分为主的SEI的添加剂,可以改善钠离子电池高温性能的同时,保证其具有较好的离子导率,使其常温循环和DCR不会恶化。
在一实施例中,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集流体可以采用具有良好导电性及机械强度的材质,例如铝箔,正极集流体具有在其自身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表面,正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正极集流体相对的两个表面的其中任意一者或两者上。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包括可以嵌入并且脱嵌钠的至少一种材料。进一步地,正极活性材料选自含钠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并且价格适中。优选地,正极活性材料选自层状结构的三元或四元钠金属氧化物,其化学式为Nax[NiyFezMntM(1-y-z-t)]O2-δ,其中,0.7<x<1.1,0≤y<0.5,0≤z<0.5,0≤t<0.5,0≤δ≤0.1;即,x、y、z、t及δ可以选各自的数值范围内的任一数值,例如,x=1,y=0.3,z=0.3,t=0.35,δ=0.05等,M选自Cr、Co、Ca、Mg、Cu、Ti、Al、Mo、W和Zn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M可以为Cr,或者Co,或者Al等等。
对于使用层状氧化物正极的钠电池而言,其高温产气问题是目前限制其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温产气的主要来源是正极侧的高电位对电解液进行氧化分解及循环后期负极表面的钠金属析出导致的还原性气体的产生。本发明PP和PC溶剂的耐氧化性能可以有效改善层状氧化物钠电的高温稳定性,同时,具有高离子导率的电解液可以较好地抑制负极侧钠金属的析出。本发明的高离子导率电解液可以同时在正负极侧减少气体的产生,提高钠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活性物质层还包括正极导电剂和正极粘结剂,此处对于正极导电剂和正极粘结剂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制,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作为示例,正极导电剂可以选自乙炔黑、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正极粘结剂可以选自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四氟乙烯(PTFE)中的一种或多种。
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流体具有在其自身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表面,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相对的两个表面的其中任意一者或两者上。负极集流体为本领域常规的集流体类型,例如铜箔。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负极活性材料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软碳、硬碳、金属锑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地,负极活性材料选自软碳或硬碳,更进一步地,负极活性材料为硬碳。
负极活性物质层还包括负极导电剂、负极粘结剂和增稠剂,此处对于负极导电剂、负极粘结剂及增稠剂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制,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作为示例,负极导电剂可以选自乙炔黑、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负极粘结剂可以选自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酸钠(PAAS)、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醇(PVA)、丁苯橡胶(SBR)中的一种或几种;增稠剂可以选自羧甲基纤维素CMC-Na或CMC-Li。
隔离膜选用本领域常规的种类,例如,可以选用聚乙烯(Polyethylene,PE)或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多孔膜作为隔离膜,且隔离膜的厚度为9至18μm,透气率为180s/100mL至380s/100mL;孔隙率为30%至50%。
钠离子电池的制备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示例如下:
(1)正极极片的制备
将上述正极活性材料、正极导电剂和正极粘结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溶剂(例如N-甲基吡咯烷酮,简称NMP),混合搅拌至体系呈均一状,获得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于正极集流体上,在室温下晾干后转移至烘箱内干燥,然后经冷压、分切等工序后,得到正极极片。其中,正极浆料中各组分之间的比例可参照本领域常规比例进行设定,例如,正极活性材料、正极导电剂和正极粘结剂的质量比为(90~96):3:3。
(2)负极极片的制备
将上述负极活性材料、负极粘结剂、负极导电剂和增稠剂按照质量比混合均匀,加入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获得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均匀涂覆于负极集流体上,在室温下晾干后转移至烘箱内干燥,经冷压、分切等工序后,得到负极极片。其中,负极浆料中各组分之间的比例可参照本领域的常规比例进行设定,例如,负极活性材料、负极导电剂、增稠剂及负极粘结剂的质量比为(90~98):1:1:2。
(3)电解液的制备,参见上文。
(4)隔离膜
选用PE或PP多孔膜作为隔离膜,隔离膜的厚度为9至18μm,透气率为180s/100mL至380s/100mL;孔隙率为30%至50%。
(5)电池组装
将制备好的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依次进行叠片,使隔膜处于正、负极极片中间起到隔离的作用;外包铝塑膜,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在120℃下进行干燥,注入电解液之后封口,进行电解液化成,最终制备软包电池(即钠离子电池)。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除非另有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商品,或者可以通过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而得。
实施例1
在含水量<10ppm的氩气气氛手套箱中,将电池级碳酸丙烯酯(PC)和丙酸丙酸(PP)以1:1的质量比混合形成有机溶剂,然后加入钠盐NaPF6和添加剂NaODFB,混合均匀,得到电解液。其中,NaPF6的添加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16wt%,NaODFB的添加质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5%。本实施例的电解液具体组成参见表1。
实施例2
参见表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机溶剂中丙酸丙酸(PP)和碳酸丙烯酯(PC)的质量比为3:2,其余组分相同。
实施例3
参见表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钠盐选用NaPF6和NaFSI,其中,NaPF6的添加质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10wt%,NaFSI的添加质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6wt%,其余组分相同。
实施例4
参见表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添加剂包括0.5%PST、0.3%FEC和0.5%NaODFB,其余组分相同。
实施例5
参见表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机溶剂中丙酸丙酸(PP)和碳酸丙烯酯(PC)的质量比为2:1。
实施例6
参见表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机溶剂中丙酸丙酸(PP)和碳酸丙烯酯(PC)的质量比为3:1。
实施例7
参见表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机溶剂中丙酸丙酸(PP)和碳酸丙烯酯(PC)的质量比为1:2。
对比例1
参见表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机溶剂为EMC:PC:DEC=5:4:1。
对比例2
参见表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机溶剂为EMC:PC:DEC=5:4:1,添加剂包括0.5%PST、0.3%FEC和0.5%NaODFB。
表1:实施例1至7和对比例1至2的电解液组成表
将实施例1至7与对比例1至2的电解液分别组装在钠离子电池中,钠离子电池的组成及制备过程如下:
(1)正极极片制备:将正极活性材料NaNi0.33Fe0.33Mn0.34O2、导电剂SP和CNT及粘结剂PVDF按照重量比94:2:1:3进行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在真空搅拌机的作用下搅拌至体系呈均一透明状,获得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于铝箔上,在室温下晾干后转移至烘箱干燥,经冷压、分切等工序制得正极极片。
(2)负极极片制备:将负极活性材料硬碳、导电剂Super P、增稠剂CMC-Na、粘结剂SBR按质量比96:1:1:2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在真空搅拌机的作用下充分搅拌至均匀获得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均匀涂覆于负极集流体铜箔上,在室温下晾干后转移至烘箱内干燥,经冷压、分切等工序制得负极极片。
(3)电解液制备:参见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
(4)隔离膜:以厚度为12μm的聚丙烯(PP)的多孔膜作为隔离膜。
(5)电池组装:将上述制备的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依次进行叠片,使隔膜处于正、负极极片中间起到隔离的作用;外包铝塑膜,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在120℃下进行干燥,注入电解液3.0g/Ah之后封口,进行电解液化成,最终制备得容量为1Ah的软包电池(即钠离子电池)。
化成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如下:将电解液进行注液后,保持0.1MPa的热压环境,以静置状态在45℃下以0.02C充电17min,静置5min后再以0.02C充到0.3Ah,之后割去气袋并真空封装,常温静置48h,从而使电解液完成化成。
对实施例1至7及对比例1至2的电解液组装的钠离子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参见表2,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1)常温循环稳定性测试:
在25℃环境下对电池进行循环充放电,测试其容量保持率,测试时的电压区间为1.5V~4.0V,充放电倍率为0.5C/1C。
(2)直流电阻(DCR)测试
在25℃温度下,将电池以1C电流放电至50%SOC(荷电状态,反映电池的剩余容量)时,将电流调高至4C,并保持30s,检测更新的稳定电压与原平台电压的差,其数值与4C电流值的比值即为电池的直流电阻。电池首次满充后进行的DCR测试结果为电池的初始DCR。
(3)高温存储容量保持率和产气率测试
将二次电池充满电后放置在60℃的恒温箱中存储15天后测试电池体积,其和原始体积差值与原始体积的百分比作为高温存储产气率。
表2:实施例1至7和对比例1至2的性能测试结果
由实施例1、2和实施例5至7可知,在相同碱金属盐和添加剂体系下,随着溶剂中羧酸酯PP的比例上升,电池的室温初始阻抗值在不断降低,这是由于PP参与到SEI膜的形成。这种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比例均匀的保护膜能够较好地保护负极,从而有效抑制电池在高温下的副反应,减少电池高温存储60天下的产气量。同时由于羧酸酯在溶剂体系中的比例提升,能进一步提升电解液的离子导率,从而提升了电池的常温循环稳定性。
对比实施例2和实施例3可知,在最佳的溶剂比例下,采用NaPF6和NaFSI复合的钠盐,可以较好地提升电解液的离子导率,从而使得电池高温存储60天下的产气量大大降低,主要是由于高离子导率减少了负极侧的钠金属析出,减少还原性气体产生。
对比实施例3和实施例4可知,在最佳的溶剂和最佳钠盐比例下,采用多种类成膜添加剂,如增加PST和FEC后,可以优化SEI的成分,进一步提升电池的高温稳定性,减少电池高温存储产气。同时由于SEI中的无机成分增加,电池的初始阻抗值大幅降低,但是循环稳定性提升。
对比实施例3,4和对比例1,2可知,使用常规的碳酸酯混合溶剂体系的电解液,钠离子电池的高温稳定性存在较大的问题,同时循环稳定性也较差。这是由于常规碳酸酯在钠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侧容易被氧化,界面膜过渡增长,该现象极大地恶化了电池的动力学,导致其在常温下无法循环。同时该界面膜由于存在过多的有机产物,在高温下无法保持稳定性,高温存储产气严重。
本发明采用丙酸丙酯和碳酸丙烯酯组合的低粘度、高离子导率的溶剂体系,搭配无机成膜添加剂,在保证钠电化成后的界面膜刚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不会过大增加初始DCR,保证其室温循环性能不会恶化,可以有效改善钠离子电池中高温产气的问题。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包括:
有机溶剂;
钠盐,溶于所述有机溶剂中;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丙烯酯和丙酸丙酯,所述丙酸丙酯和所述碳酸丙烯酯的质量比为(1~3):(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离子电池电解液还包括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二氟草酸硼酸钠、1,3-丙磺酸内酯、氟代碳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盐包括六氟磷酸钠、双氟磺酰亚胺钠、四氟硼酸钠、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钠、二氟草酸硼酸钠、双草酸硼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盐包括六氟磷酸钠和双氟磺酰亚胺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钠离子电池电极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所述钠盐的质量含量为5~20wt%。
6.一种钠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和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钠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正极集流体至少一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钠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选自三元或四元的钠金属氧化物,所述钠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Nax[NiyFezMntM(1-y-z-t)]O2,其中,0.7<x<1.1,0≤y<0.5,0≤z<0.5,0≤t<0.5,
0≤δ≤0.1;M选自Cr、Co、Ca、Mg、Cu、Ti、Al、Mo、W和Zn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2311570210.XA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 Pending CN1176133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0210.XA CN117613394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0210.XA CN117613394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3394A true CN117613394A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45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70210.XA Pending CN117613394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133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0332B (zh)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体系电池用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09728340B (zh) 锂离子电池
WO2018099097A1 (zh) 电解液及二次锂电池
CN110556577B (zh) 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3517470A (zh) 一种高镍高电压三元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2349960A (zh) 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120016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制备方法
CN109119599B (zh) 一种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25799A1 (zh) 二次电池以及包含其的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112467207A (zh) 一种电解液及包含该电解液的锂金属电池
CN11663232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包含其的用电装置
CN112531213A (zh) 兼顾高温特性与常温循环的非水电解液、其应用及锂离子电池
CN116525952A (zh) 非水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
CN112713304A (zh) 电解液及具有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115513513A (zh)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4976247A (zh) 一种电解液和含有该电解液的电池
CN11332814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使用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117613394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
CN111540954A (zh)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2582672A (zh) 一种三元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含该电解液的三元锂离子电池
CN116207351B (zh) 电解液、锂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3240404A1 (zh) 电解质、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116169360B (zh) 一种锂电池的非水电解液及其应用
CN111354979B (zh) 磷酸酯型金属盐化合物的应用、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电池
CN118336076A (zh) 一种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高温存储性能的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