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7131A - 包含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用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包含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用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7131A
CN117597131A CN202280045538.7A CN202280045538A CN117597131A CN 117597131 A CN117597131 A CN 117597131A CN 202280045538 A CN202280045538 A CN 202280045538A CN 117597131 A CN117597131 A CN 117597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acceptable salt
taurodeoxycholic acid
inflammatory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55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承镛
韩善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pe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pe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pe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per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97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71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56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ring system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steroids
    • A61K31/575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ring system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steroids substituted in position 17 beta by a chain of three or more carbon atoms, e.g. cholane, cholestane, ergosterol, sitoste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ir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nc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含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组合物,具体地,利用牛磺脱氧胆酸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治疗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的临床症状,确认到炎症缓解和通过炎症细胞因子抑制功效的早期治愈效果,从而可以将上述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有效用作用于预防或治疗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内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组合物的有效成分。

Description

包含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用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牛磺脱氧胆酸(taurodeoxycholic acid)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组合物,更详细地,涉及包含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预防或治疗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内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自从2019年确认其存在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至今已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两亿以上的患者并导致其中四百万以上的患者的死亡,是在世界范围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险的流行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通过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已知为与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相似的病毒。尚未确认明确的作为感染源的宿主和传染途径,但有报告说通过与蝙蝠的接触被感染的可能性高,并且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来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为能够感染人类和多种动物的病毒,为基因大小为27~32kb的核糖核酸(RN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约为2周,主要表现为伴有发热的咳嗽、呼吸困难、气喘、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此外,不仅表现出头痛、恶寒、流涕、肌肉痛等症状,还可以表现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并且,新型冠状病毒还诱发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为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病原体侵入以声带为中心位于声带以下的呼吸系统而出现的疾病,肺炎为代表性的下呼吸道感染症。患有肺炎时,肺部产生炎症使肺的正常功能发生障碍,从而表现出所发生的肺部症状和发生在全身的全身性的症状。肺的症状表现为由呼吸系统刺激引起的咳嗽、由炎症物质的排出引起的咳痰、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的呼吸困难等,还可以表现出反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并且,还可能发生头痛、疲劳感、肌肉痛、关节痛等涉及全身的全身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还特征性地诱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syndrome)或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细胞因子风暴为可以通过癌症、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等诱发的全身炎症综合征,以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和免疫细胞的过激活为特征。这样的细胞因子风暴诱发全身性的免疫反应引起高热、淋巴腺障碍、肝和脾脏肥大、血细胞减少症、铁蛋白过多症、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若不治疗,则可能发展为多器官障碍。并且,因全身性的免疫体系的过敏反应诱发多器官的二次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Fajgenbaum et,al.N Engl J Med.2020Dec 3;383(23):2255-2273)。现在,查明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诱发的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器官衰竭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病理学上,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的主要原因为NLRP3炎性小体(inflammasome)的过度激活。为了防止细胞因子风暴,现在通常向患者联合给药皮质类固醇系列的类固醇,但却因全身性的免疫体系的过度抑制副作用及代谢的副作用而受到限制。
迄今,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入院患者为目的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的药物以作为抗病毒剂的瑞德西韦(Remdesivir)为代表,但用于防止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及由此引起的组织损伤的药物却寥寥无几。现在,为降低死亡风险而使用地塞米松等类固醇剂作为用于保守治疗方法的药剂,而作为抗炎用途的药物的作为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阻断剂的托珠单抗(Tocilizumab)和作为JAK抑制剂的巴瑞克替尼(Baricitinib)虽得到紧急批准而使用,但却报告有多种副作用。根据作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官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导方案的“'COVID-19Treatment GuidelinesPanel”,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专家顾问针对作为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制剂的地塞米松等类固醇制剂与托珠单抗、巴瑞克替尼的副作用和危险性发布了需要临床医生密切注意的限制和警告。例如,关于类固醇制剂,因全身代谢副作用而禁止10天以上的长期给药,警告说否则将大幅提高真菌机会性感染或病毒的再激活等二次感染的危险性。关于托珠单抗,分析共5件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对于治疗功效的评估,每个临床试验都遇到许多不同情况,仅在“REMAP-CAP”和“RECOVERY trials”两件临床试验中确认到显著的治疗效果,确认到在不联合给药类固醇的疗效低的限制,因此以使用时必须与类固醇联合给药的条件获得有条件的紧急批准,但警告了肝的酶数值上升、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栓症、二次感染上升的副作用隐患。关于巴瑞克替尼,分析2件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虽在“ACTT-2trial”中确认到治疗效果,但在“COV-BARRIER trial”中,却具有仅在危重患者组中确认到治疗效果等有关药效解释的局限,因此,以与类固醇联合给药的条件获得有条件紧急批准,但因观察到严重的感染和血栓相关的副作用而警告使用。因此,今后仍需要开发在有效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的全身炎症的同时副作用少的治疗剂。并且,预测即使因地方病而改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状态,还将持续出现因全身炎症而住院的患者,还存在变异引起的再流行的可能性,因此,仍需要确保安全性、有效性的抗炎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P2X7受体的激活引起的NLRP3炎性小体的过度激活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罹患肺炎的主要病因。P2X7受体全身性地分布在免疫细胞、肺上皮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等,一旦发生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病原体感染,则(1)发生病毒刺突蛋白与作为病毒进入受体的ACE2的相互作用,(2)因血管紧张素2的上升而(3)激活ComC调节子。除上述一系列反应以外,由病毒的增殖诱导的细胞的坏死和因此而释放的ATP激活P2X7受体诱发NLRP3炎性小体的过度激活,由此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患者的死亡或者引起肺纤维化等严重的后遗症。
P2X7受体为由属于P2Xn嘌呤受体组的复合物构成的离子通道受体,若刺激P2X7,则促进钾离子的细胞外释放以及钙离子与钠离子向细胞内的快速移动。在感染等疾病状态中,细胞坏死并因此大幅上升细胞外ATP的浓度来激活P2X7受体。激活的P2X7激活NLRP3炎性小体,这因钾离子的释放和细胞内离子不均衡而增幅。NLRP3炎性小体激活时,pro-IL-1β/18被激活而向组织流入,与凋亡的细胞一同加深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然而,尽管已详细理解通过P2X7的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机制,但仍未开发出P2X7拮抗剂。一个个体中的多种P2X7亚型以及人与人之间多种P2X7的多型性成为开发P2X7拮抗剂的主要障碍。
胆汁酸(bile acid)在用于脂质、有害代谢产物及肠内营养素吸收的胆汁的分泌中为重要的生理分子,在人类的肝静脉的静脉周围肝细胞(perivenous hepatocytes)中生产。人体中形成的一次胆汁酸为生成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和胆酸(cholicacid)。鹅脱氧胆酸为了形成由牛磺鹅脱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ate)与甘氨鹅脱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ate)等共8种连接的胆汁酸而与牛磺酸(taurine)或甘氨酸(glycine)连接。并且,通过肠内微生物对一次胆汁酸的影响形成脱氧胆酸(deoxycholicacid)、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等二次胆汁酸。胆酸转化为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转化为石胆酸或熊脱氧胆酸。并且,在脱氧胆酸连接牛磺酸来形成牛磺脱氧胆酸。这样的胆汁酸作为信号分子在饮食脂质的吸收、胆固醇的体内平衡(homeostasis)及全身内分泌功能调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已知通过调节多种信号传递通路来调节免疫系统及代谢系统的活性。例如,作为二次胆汁酸的以非常少量存在的熊脱氧胆酸被证明具有肝功能改善的药理效果而应用为肝疾病治疗剂。一部分文献中报告了胆汁酸(bile acid)的抗炎效果,但其详细的作用机制,尤其是有关控制炎性小体活性的报告极为有限。
于是,本发明人致力于开发在新型冠状病毒等冠状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示出优秀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且副作用少的新型治疗剂,结果,在诱发炎症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确认到利用牛磺脱氧胆酸的盐时,牛磺脱氧胆酸不仅通过与GPCR19结合来增加GPCR19的表达并减少P2X7的表达,还通过增加GPCR19-P2X7的复合物的形成来抑制P2X7的激活。GPCR19与P2X7受体以相互结合的复合物的方式存在于角蛋白细胞、小胶质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等的细胞膜上,在诱导炎症的细胞中,GPCR19的表达显著减少,P2X7受体的表达显著提高,从而扩大炎症反应。确认到这样的炎症组织中,牛磺脱氧胆酸与GPCR19结合来抑制P2X7的激活,从而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来阻断主要的炎症反应。同时,在败血症动物模型中确认到利用牛磺脱氧胆酸的盐缓解炎症的情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确认到临床症状的缓解并缩短治疗时间。通过此发现可以将牛磺脱氧胆酸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用作用于预防或治疗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内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从而完成本发明。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迄今尚未开发出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效果优秀的特异性抗病毒剂。并且,中和病毒的细胞内渗透力的抗体治疗剂仅在轻症患者中示出有限的有效性。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由P2X7受体的激活引起的NLRP3炎性小体的过度激活作为中度及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肺炎主要病因而备受瞩目,但多种P2X7的多型性导致难以开发P2X7拮抗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查明了至今尚未知晓的GPCR19与P2X7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可以通过调节它们的相互作用抑制NLRP3炎性小体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的根本性的治疗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包含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预防或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方法,包括向个体给药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包含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并且,本发明提供包含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在下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或治疗中使用的药物组合物。
并且,本发明提供预防或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方法,包括向个体给药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步骤。
同时,本发明提供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人在诱发炎症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确认到牛磺脱氧胆酸的盐通过调节GPCR19与P2X7的相互作用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来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并且,在败血症动物模型中确认到牛磺脱氧胆酸的盐缓解炎症反应并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由此引起的肺炎患者诱发的临床症状,缩短恢复时间,因此,上述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以用作用于预防或治疗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内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组合物的有效成分。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示出牛磺脱氧胆酸钠(sodium taurodeoxycholate,以下称“TDCA”)控制炎性小体活性的启动阶段。为在体外(in vitro)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mouse bone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mBMDM)模型中处理作为脂质多糖体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来诱导炎症启动信号后,示出由TDCA引起的环磷酸腺苷(cAMP)变化(图1a),ASC、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录的抑制(图1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的抑制(图1c)的图。
图2a及图2b为示出TDCA不仅调节作为自身受体的GPCR19和P2X7R的表达,还调节二者的物理结合的图。为在体外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模型中处理脂多糖(LPS)与ATP或BzATP来诱导炎症激活信号后,示出由TDCA引起的GPCR19、P2X7R及它们的相互结合变化(图2a)、处理作为P2X7R的激动剂的BzATP后TDCA抑制白细胞介素-1β生成(图2b)的图。
图3a为示出在狗中制备败血症模型及给药TDCA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b至图3g为在狗的败血症模型中示出随着TDCA给药的存活率(图3b)、血压(图3c)、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图3d)、肌酸酐(creatinine,图3e),白细胞介素-1β(图3f)、白细胞介素(IL-8,图3g)的变化。
图4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比较0.2mg/kg的作为将TDCA作为有效成分的注射剂的NuSepin与安慰剂的治疗效率的图。通过反映给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NEWS2)临床评估带来影响的几个参数使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来分析与安慰剂相比的0.2mg/kg的NuSepin的治疗效果比例。在此情况下,在抗病毒治疗剂给药组和医院就诊时中度或重症患者中示出0.2mg/kg的NuSepin相对于安慰剂的显著治疗效果。
图5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示出0.2mg/kg的NuSepin注射剂相对于安慰剂的治疗日缩短效果的图。在临床开始日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为5以上的中度症状以上的患者中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比较分析0.2mg/kg的NuSepin给药组与安慰剂组之间的基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的临床评估分数判断的治疗效率,并且,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计算恢复比例(recovery rate,RR)。图5的左侧曲线图为以意向性治疗(intention-to-treatment,ITT)分析组为对象示出治疗期间恢复的患者比例的曲线图,图5的右侧曲线图为有关临床试验期间仅由不违背临床方案的患者构成的符合方案(per-protocol,PP)分析组的治疗期间恢复的患者比例的曲线图。
图6为示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通过0.2mg/kg的NuSepin或安慰剂的静脉注射的氧气呼吸机依赖度减少的图。为在入院时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5的中度症状及重症患者中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0.2mg/kg的NuSepin给药组与安慰剂组之间的不需要辅助性氧气治疗方法的患者的累计百分比的图。
图7为示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通过0.2mg/kg的NuSepin的随着辅助性氧气呼吸机的种类而提高临床状态的好转度的效果的图。是为了在全体试验患者组与临床试验开始日为基准时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临床分数为5以上的中度症状以上的患者中比较临床第9天的给药0.2mg/kg的NuSepin患者与给药安慰剂的患者之间的氧气呼吸机依赖度的好转度而比较作为随呼吸机种类的临床指标的定序尺度(ordinal scale)相对于开始日(基准线(baseline))的减少率的图。
图8为示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通过0.2mg/kg的NuSepin的作为血液内炎症指标的C反应蛋白(CRP)和细胞因子的减少效果的图。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试验中,比较0.2mg/kg的NuSepin给药组与安慰剂组的临床开始日当时(day 1)的血中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以及临床第4天的C反应蛋白或临床结束日(EoS)的血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图。并且,在观察时间点比较安慰剂组与0.2mg/kg的NuSepin组的C反应蛋白或细胞因子浓度为正常范围的患者的百分比。
图9为示出TDCA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的机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更为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术语“预防”是指通过给药本发明的组合物来抑制或延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病、扩散及复发的所有行为,术语“治疗”是指通过给药本发明的组合物来使上述疾病的症状变更为好转或痊愈的所有行为。
本发明提供包含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并且,本发明提供包含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在下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或治疗中使用的药物组合物。
并且,本发明提供预防或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方法,包括向个体给药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步骤。
同时,本发明提供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在本发明,上述牛磺脱氧胆酸不论是从动物的尸体,例如从牛、猪、羊、狗、山羊或兔等动物中分离的、市面上出售的、合成的,都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
上述牛磺脱氧胆酸为胆汁酸的一种,为结合有牛磺酸的脱氧胆酸(taurine-conjugated deoxycholic acid)的形态,具有下述化学式1所记载的化学结构,更具体地,具有下述化学式2所记载的化学结构。
化学式1
化学式2
在本发明中,上述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以抑制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或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
并且,如图9的示意图所示,上述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GPCR19激动剂,可以通过增加环磷酸腺苷来抑制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可以通过抑制P2X7的功能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来抑制上述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
在本发明中,上述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可以为具有选自由因冠状病毒感染诱发的发热、咳嗽、咳痰、酸痛、咽喉痛、腹泻、结膜炎、头痛、皮肤发疹、呼吸困难、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肾衰、肾功能障碍、败血性休克、败血症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症状的疾病,但不限定于此。
并且,上述冠状病毒可以为选自由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及新型冠状病毒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具体地,可以为新型冠状病毒,但不限定于此。
本发明不仅包括牛磺脱氧胆酸,还包括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由其制备的可能的溶剂化物、水合物、外消旋体、立体异构体。
本发明的牛磺脱氧胆酸能够以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形态来使用,作为盐,通过药学上可接受的游离酸(free acid)形成的酸加成盐有效。酸加成盐通过盐酸、硝酸、磷酸、硫酸、氢溴酸、氢碘酸、亚硝酸或亚磷酸等无机酸类以及脂肪族单及二羧酸、苯基取代的链烷酸、羟基链烷酸及链烷二酸、芳香酸、脂肪族及芳香族磺酸等无毒的有机酸中获得。这样的药学上无毒的盐类包括硫酸盐、焦硫酸盐、硫酸氢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硝酸盐、磷酸盐、磷酸一氢盐、磷酸二氢盐、偏磷酸盐、焦磷酸盐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氟化物、乙酸盐、丙酸盐、癸酸盐、辛酸盐、丙烯酸盐、甲酸盐、异丁酸盐、癸酸盐、庚酸盐、丙炔酸盐、丙酸盐、草酸盐、丙二酸盐、琥珀酸盐、辛二酸盐、癸二酸盐、富马酸盐、马来酸盐、1,4-丁二酸盐、1,6-己二酸盐、苯甲酸盐、氯苯甲酸盐、甲基苯甲酸盐、二硝基苯甲酸盐、羟基苯甲酸盐、甲氧基苯甲酸盐、邻苯二甲酸盐、对苯二甲酸盐、苯磺酸盐、甲苯磺酸盐、氯苯磺酸盐、二甲苯磺酸盐、苯乙酸盐、苯丙酸盐、苯丁酸盐、柠檬酸盐、乳酸盐、羟基丁酸盐、乙醇酸盐、苹果酸盐、酒石酸盐、甲磺酸盐、丙磺酸盐、1-萘磺酸盐、2-萘磺酸盐或扁桃酸盐。
本发明的酸加成盐可以通过通常的方法制备,例如,将牛磺脱氧胆酸溶解在过量的酸水溶液中后,利用例如甲醇、乙醇、丙酮或乙腈等可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沉淀该盐来制备。并且,还可以通过在该混合物中蒸发溶剂或过量的酸来干燥或吸入过滤析出的盐来制备。
并且,可以使用碱制备药学上可接受的金属盐。例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通过将化合物溶解在过量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溶液中并过滤不溶解的化合物盐后,通过蒸发、干燥滤液来获得。在此情况下,药学上适合制备为制备钠、钾或钙盐作为金属盐,更具体地,适合制备为钠盐。并且,与之对应的银盐通过使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与适当的银盐(例如硝酸盐)反应来获得。
在配制上述组合物的情况下,使用通常使用的填充剂、增量剂、结合剂、湿润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等稀释剂或赋形剂来制备。
用于口服给药的固体制剂包括片剂、丸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锭剂等,这样的固体制剂通过向本发明的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混合一种以上赋形剂,例如,混合淀粉、碳酸钙、蔗糖(sucrose)、乳糖(lactose)或明胶等来制备。并且,除单纯的赋形剂以外,还是用硬脂酸镁、滑石粉等润滑剂。用于口服给药的液体制剂有悬混剂、内溶液剂、乳剂或糖浆剂等,除作为常用的单纯稀释剂的水、液体石蜡以外,还可以包含多种赋形剂,例如,可以包含湿润剂、甜味剂、芳香剂、保存剂等。
用于胃肠外给药的制剂包括灭菌的水溶液、非水性溶剂、悬混溶剂、乳剂、冷冻干燥制剂、栓剂等。
非水性溶剂、悬混溶剂可以使用丙二醇、聚乙二醇、橄榄油等植物油、油酸乙酯等可注射的酯类。栓剂的基剂可以使用witepsol、聚乙二醇、吐温(tween)61、可可脂、月桂酯、甘油、明胶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以药剂学上有效的量来给药。在本发明中,“药剂学上有效的量”是指以能够应用于医学治疗的收益/风险比例来治疗疾病的充分的量,有效剂量水平可以根据包括患者所患疾病的种类、疾病严重程度、药物的活性、对于药物的敏感度、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及代谢比例、治疗期间、同时使用的药物在内的因素及其他医学领域中广为人知的因素来决定。本发明的组合物能够以单独的治疗剂给药或者与其他治疗剂联合来给药,可以与现有的治疗剂依次或同时给药,可以单次或多次给药。重点在于,在考虑上述所有因素后以能够以最小的量来获得最大效果的方式来给药,这可以轻易通过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决定。
具体地,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有效量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的不同而不同,通常,能够以每公斤体重给药0.01mg至100mg,更具体地,以每公斤体重给药0.1mg至15mg的方式每天或隔天给药,或者一天给药1次至3次。可以根据给药途径、疾病严重程度、性别、体重、年龄等的不同而增减,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上述给药量都不是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及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但下述实施例及实验例仅用于例示本发明,本发明的内容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制备及通过炎症调节复合物刺激的炎症细胞因子分析
1-1.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制备
以如下方法制备骨髓来源巨噬细胞。
具体地,将从C57BL/6N小鼠中提取的骨髓在添加有10%的胎牛血清(FBS)、100U/ml的青霉素/链霉素、55μM的2-巯基乙醇以及10ng/ml的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RPMI培养基中分化7天。第7天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分化的巨噬细胞的比例为94~96%。
1-2.分析炎症启动(inflammation priming)信号来源的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生成抑制能力
在培养皿中以多种密度培养上述实施例<1-1>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并收集(4×104cells/well、5×105cells/well、1×106cells/well,分别在96孔(well)、24孔、12孔培养皿中)。第二天,为了通过炎症启动信号相关因子评估作为NLRP3炎性小体结构要素的ASC、NLRP3、Caspase1及炎症启动信号来源的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向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与10ng/ml的来源于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血清型(Salmonella enterica serotypeenteritidis))的脂多糖一同处理300μM的BzATP或者300μM的BzATP及400ng/ml的牛磺脱氧胆酸钠(sodium taurodeoxycholate,以下命名为“TDCA”)1小时。时间结束后,收集细胞并在-80℃的温度下保管后实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
并且,为了评估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向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处理10ng/ml的脂多糖3小时来激活炎症启动信号后,加入多种浓度(0ng/ml、25ng/ml、100ng/ml、400ng/ml)的TDCA并培养1小时。时间结束后,收集上清液并在-80℃的温度下保管后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1-3.分析炎症激活(inflammation activation)信号来源的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生成抑制能力
在培养皿中以多种密度培养上述实施例<1-1>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并收集(4×104cells/well、5×105cells/well、1×106cells/well,分别在96孔、24孔、12孔培养皿中)。第二天,为了评估炎症激活信号相关因子TGR5及P2X7、来源于上述信号的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使用10ng/ml的脂多糖及300μM的BzATP处理骨髓来源巨噬细胞3小时后,使用指定的互不相同浓度(0ng/ml、25ng/ml、100ng/ml、400ng/ml)的TDCA处理1小时。时间结束后,收集上清液并在-80℃的温度下保管后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实施例2.在败血症动物模型中分析炎症细胞因子
2-1.制备败血症动物模型
根据图3a所示的方案,向各实验组由30-35kg的混血犬(Mongrel dog)构成的2个处理组静脉给药0.5mg/kg/ml的脂多糖来诱发败血症,1小时后,静脉注射2mg/kg/2ml的TDCA(安慰剂组给药磷酸盐缓冲溶液(PBS)),12小时及24小时后静脉给药1mg/kg/2ml的TDCA。脂多糖给药后每小时检测血压,在0小时(h)、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的时间点采血,第48小时将动物安乐死来结束实验。
2-2.存活率分析
在上述实施例2-1的诱发败血症的2个处理组中确认48小时内死亡的比格犬的数量来确认存活率。
2-3.血压及肾功能分析
在上述实施例2-1的诱发败血症的2个处理组中,在48小时内测量不同时间的血压。
并且,实施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肌酸酐检查作为肾功能检查。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2-1的诱发败血症的2个处理组中,在48小时内采取不同时间的血液并分离血清后,测定血清内BUN和肌酸的浓度。
2-4.分析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8
在上述实施例2-1的诱发败血症的2个处理组中,在48小时内采取不同时间的血液并分离血清后,测定血清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
实施例3.确认TDCA的人体安全性-一期临床试验
3-1.临床试验对象的选定
以40名韩国国内健康的成人男性自愿者为临床试验对象。临床试验在首尔大学医院(首尔,韩国)的主持下实施,以满足表1的全部选定标准的人为对象。
表1
但符合下述表2所示项目的受试者除外。
表2
并且,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过程中,使符合表3所示的标准的受试者中途退出。
表3
/>
3-2.一期临床试验的进行及管理
为了在临床试验对象中评估药物安全性/耐受性(tolerability)及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K),按照随机分配、双盲及基于标准治疗的安慰剂对照组的方式来分配试验组。并且,使用作为包含TDCA的注射型临床制剂的NuSepin作为治疗剂。
试验方法
限于健康的男性自愿者进行临床试验用药品的从第一个给药日(1d)开始的4周以内(-28d~-4d)的筛选检查来选定判断为适合本临床试验的试验对象。选定的试验对象在给药临床试验用药品4天前的下午入住首尔大学医院临床试验中心,随机分配到NuSepin的0.1mg/kg、0.2mg/kg、0.4mg/kg、0.8mg/kg、1.6mg/kg剂量给药组或安慰组中的一个组中后,为了确认TDCA基准线而进行药物动力学采血3天(-3d~-1d)。而后,在临床试验用药品给药日(1d)上午进行药物动力学分析用采血、安全性评估等规定的检查后,在空腹状态下静脉给药试验药或安慰剂。试验对象根据规定的日程进行临床试验并在给药1天后(2d)出院,在第4天~第6天(4d~6d)之间对所有结束临床试验日程的对象进行研究后访问(post-studyvisit)检查。
评估方法
·安全性及耐受性评估
-监测自我·客观症状等异常反应
-体检
-生命体征
-心电图(12导联心电图(12-Lead ECG))检查
-临床实验室检查
-局部毒性评估
-连续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
●药物动力学评估
静脉给药临床试验用药品后最迟至24小时进行用于HY209的药物动力学评估的采血。
-采血时间:给药前-3d的0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2d的0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1d的0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1d的即将给药前(0h)、给药开始后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2d)。
-评估参数:AUCinf、AUClast、Cmax、Tmax、t1/2
-经由通过非临床资料计算出的估计值计算的药物半衰期推算为约1小时。
资料分析
●安全性及耐受性分析
异常反应根据严重程度与临床试验用药品的因果关系以不同剂量组及治疗组来记述,通过比较发生异常反应的试验对象数量的频度、百分比来评估。综合研究生命体征、心电图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体检、主客观症状等异常反应监测、连续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等,限于其中判断为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性的项目根据需要进行统计学分析。
●药物动力学评估
以结束本临床试验的对象为对象,使用适当且经过验证的药物动力学软件(例如Phoenix(Version 8.0以上,Pharsight公司,加利福尼亚(CA),美国(USA)))通过非房室分析方法求得药物动力学参数,以不同剂量组及治疗组来求得技术统计量(平均数、标准差等)。
实施例4.TDCA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对象治疗剂的药效确认-二期临床试验
4-1.选定二期临床试验对象
以欧洲罗马尼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中符合所有表4的标准的人作为临床试验对象。
表4
但符合下述表5所示的项目受试者除外。
表5
并且,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过程中,使符合表6所示的标准的受试者中途退出。
表6
4-2.临床试验的进行及管理
为了以招募的临床试验患者为对象评估治疗剂的功效,按照随机分配、双盲及基于标准治疗的安慰剂对照组的方式来分配试验组。并且,使用作为包含TDCA的注射型临床制剂的NuSepin作为治疗剂。
进行步骤
患者筛选(Day-5~0)
自愿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在签署患者信息表及知情同意书后进行筛选检查。赋予各个患者筛选编号,进行人口统计学信息、患者病历、过去及现在的药物服用史、现在病历、生命体征(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意识水平)、体检、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COVID-19PCR test)、动脉血气分析及用于评估肺浸润的胸部X光(x-ray)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拍摄。育龄女性进行血清妊娠检查。
患者标准设定(Day 1)
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意识水平)后,进行经皮的血氧饱和度(SpO2)、体检、符合/排除临床试验标准的评估。通过6个阶段的尺度评估患者的临床状态。
将患者随机分配到0.1mg/kg、0.2mg/kg的NuSepin或使用与利用抗病毒剂的标准治疗联合的安慰剂组中的一个组。然后,从第一天到第14天或出院为止,一天两次静脉给药药物。在给药期间,收集并记录药物异常反应(AE)及患者接受给药的药物的所有内容来管理。
进行临床评估(Day 2~Day 14)
从试验基准日开始,在第2~14天期间定期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意识水平)、血氧饱和度、体检,评估患者的临床状态,收集并记录实验室检查(血清化学分析、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炎症参数)、12导联心电图、药物异常反应及患者给药药物的变化。根据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的判断决定患者的提前出院与否,提前出院的对象经过后续管理和最终结束实验过程来收集研究数据。
后续管理
给药实验14天后,在临床试验用药品给药结束后,停止收集生命体征监测(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意识水平)、血氧饱和度测定、6阶段临床状态评估、体检、12导联心电图、尿液妊娠测试(育龄女性)、实验室分析(血清化学检查、尿液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炎症指标检查)以及药物异常反应和给药期间的药物变化。
结束临床试验
最终,在第28天进行临床随访(Clinical follow-up visit)、体检、血氧饱和度测定、实验室分析(血清化学分析、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炎症指标检查)来收集有关药物异常反应、联合使用的药物的变化及生存状态的信息。
临床评估指标
1.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NEWS2,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2)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临床指数为基于是否需要氧气呼吸机、体温、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意识水平、血氧饱和度测量数据并根据表7的标准来分数化,综合其来评估患者的疾病程度并在评估/确定治疗阶段中使用的临床评估指数。在1~15天及结束日评估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作为临床评估指标并记录。若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指数为5以上,则归类为中度症状以上的风险组患者,作为高风险组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subgroup analysis)及分层分析(Stratification Analysis)。而且,关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指数为0的患者,将保持状态24小时所需的时间记录为基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的治疗日并进行分析。
表7
2.定序尺度(OS,Ordinal scale)
定序尺度(OS)为根据吸氧治疗方法的深化度以表8所示的标准分为6个阶段来分数化的临床指标,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状态越趋于好转。在1~15天及结束日评估定序尺度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评估指标并记录。
表8
3.吸氧治疗结束日
经过第1~15天及结束日观察/记录最终结束吸氧治疗的日期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恢复的指标。
4.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经过第1~15天及结束日测定/记录作为急性炎症因子的C反应蛋白以及作为炎症细胞因子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血中浓度。
实验例1.在体外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模型中确认TDCA的验证相关因子抑制能力
为了确认TDCA能否抑制因炎症信号引起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利用体外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模型进行实验。
1-1.在炎症启动信号中确认TDCA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能力
以与上述实施例1-2记载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分离/提取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向由脂多糖等引起炎症刺激的细胞处理TDCA来在体外确认通过TDCA的炎症信号抑制功效。
具体地,为了确认抑制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NF-κB pathway)的炎症因子相关基因转录的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浓度调节效果,在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准备对照组、处理100ng/ml的脂多糖30分钟的实验组、同时处理100ng/ml的脂多糖和400ng/ml的TDCA30分钟的实验组后,通过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t)分析法测定各实验组细胞的环磷酸腺苷浓度。
结果如图1a所示,确认到因脂多糖引起的炎症信号减少的环磷酸腺苷通过TDCA得到恢复。
接着,为了在炎症状况下确认通过TDCA的验证相关因子的转录抑制功效,在向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处理10ng/ml的脂多糖和300μM的BzATP1小时的实验组以及同时处理10ng/ml的脂多糖、300μM的BzATP、400ng/ml的TDCA1小时的实验组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测定作为验证相关因子的ASC、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的转录表达来分析TDCA相对于炎症状况减少多少表达的减少率。
结果如图1b所示,在脂多糖+BzATP引起的炎症状况中确认到通过处理TDCA使细胞内ASC、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的转录表达都减少。
并且,为了确认TDCA给作为炎症细胞因子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带来的影响,向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处理10ng/ml的脂多糖3小时后,在分别处理1小时的0ng/ml、25ng/ml、100ng/ml、400ng/ml的TDCA的实验组中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测量肿瘤坏死因子-α并比较分析。
结果如图1c所示,确认到因脂多糖生成的肿瘤坏死因子-α通过TDCA的处理而减少。
通过上述结果确认到,如图9的示意图所示,通过TDCA得到增加的环磷酸腺苷抑制核因子κB来减少ASC、NLRP3、Caspase1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其结果为具有抑制作为炎症细胞因子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的炎症信号抑制效果。
1-2.在炎症激活信号中确认TDCA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能力
以与上述实施例1-3记载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分离/提取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在引起炎症刺激的细胞中确认通过TDCA的GPCR19-P2X7的表达及相互作用变化和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功效。
具体地,为了观察通过TDCA的GPCR19、P2X7的表达及相互作用变化,在正常状态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同时注入10ng/ml的脂多糖与300μM的BzATP刺激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在10ng/ml的脂多糖+300μM的BzATP刺激状态下处理400ng/ml的TDCA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共聚焦显微镜确认GPCR19(绿色荧光信号)和P2X7(红色荧光信号)的表达和模式。
结果如图2a所示,确认到炎症信号激活时,在GPCR19的表达减少的同时,P2X7的表达增加,在此情况下处理TDCA时,GPCR19的减少和P2X7的增加都被抑制。同时,确认到当炎症信号激活时,GPCR19-P2X7的共定位(co-localization)荧光信号(黄色荧光信号)减少,而通过TDCA的处理使之重新增加。
并且,为了确认TDCA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功效,向使用脂多糖+ATP或脂多糖+BzATP激活炎症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处理0ng/ml、25ng/ml、100ng/ml、400ng/ml的TDCA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测量白细胞介素-1β的浓度。
结果如图2b所示,确认到因激活炎症而生成的白细胞介素-1β的浓度与所处理的TDCA的量成比例地减少。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如图9的示意图所示,在炎症激活以后,通过TDCA调节GPCR19、P2X7R的表达来增加两种蛋白间的相互结合,因由此引起的信号传递而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从而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生成。
通过上述实验例1的结果可知,TDCA通过如图9的示意图所示的机制抑制免疫细胞的过度炎症反应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生成。由此认为TDCA能够预防、治疗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
实验例2.在生物体内(in vivo)诱发全身炎症的动物模型中确认TDCA的治疗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因通过全身炎症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而使器官衰竭或死亡的风险升高,因此,在生物体内进行用于确认TDCA能够在全身炎症反应时抑制其的实验。
具体地,以与上述实施例2记载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在通过向狗静脉给药脂多糖来诱发全身炎症的大型动物模型中,间隔12小时分别给药2mg/kg、1mg/kg、1mg/kg的TDCA各三次时,在TDCA给药动物实验组中确认到死亡率及器官衰竭指标的减少,确认到减少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效果。
结果如图3b所示,在诱发全身炎症的动物实验中,安慰剂实验组在实验结束的时间点48小时时一半死亡,相反,给药TDCA的动物直至48小时全部存活,示出提高存活率的治疗效果。如图3c所示,在作为心血管系统衰竭指标的血压的观察中,在安慰剂动物组中发生低血压休克,但在给药TDCA的动物组中,血压示出低血压休克被抑制的状态。同时,如图3d和图3e所示,作为肾脏衰竭指标的血尿素氮(BUN)和肌酸(creatine)的血中数值在安慰剂组中上升,与之相反,在TDCA给药组中示出抑制上升的治疗效果。并且,如图3f和图3g所示,属于细胞因子风暴病因的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8因由脂多糖引起的全身炎症而被诱发,在此情况下,与安慰剂组相比,给药TDCA的动物示出细胞因子被抑制的治疗状态。
上述结果在诱发全身炎症的生物体内提示了通过TDCA的减少死亡率、器官衰竭危险性、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效果,作为结果,认为可以通过TDCA防止/治疗由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危险病因的全身炎症引起的死亡、器官衰竭、组织损伤等。
实验例3.确认TDCA的人体安全性
为了确认TDCA的药物安全性/耐受性及药物代谢动力学,以与上述实施例3记载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
结果,确认到在临床试验对象中的3人中示出副作用,1人示出轻症的免疫调节药物(IMD,immunomodulatory drugs)相关副作用,但上述副作用都不严重,而且在未治疗的情况下恢复。并且,确认到药物动力学示出浓度依赖性的特性。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TDCA示出优秀的人体安全性及耐受性。
实验例4.确认TDCA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治疗功效
为了确认TDCA实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是否具有治疗功效,进行作为包含TDCA作为有效成分的注射型临床药品的NuSepin的临床试验并确认临床评估监测和治疗时间点来评估功效。
具体地,以与上述实施例4记载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招募临床患者并进行实验来收集安慰剂对照组20人与0.2mg/kg的NuSepin静脉给药组22人的临床药效评估资料。临床患者的基本人口统计学指标如表9所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分布如表10所示。.
表9
表10
并且,如图4所示,将NuSepin给药患者相对于安慰剂组的基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临床指标的治疗日(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保持0分24小时为止所需的天数)反映的年龄、性别、基础病、疾病严重程度、联合用药等基础因素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计算为治疗比(Recovery rate ratio)来确认治疗效果。具体地,确认到在抗病毒剂的使用和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为5分以上的中度症状以上的危险组患者的变化原因的情况下,通过NuSepin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详细来说,在反映抗病毒剂变化因素时,NuSepin给药组相对于安慰剂组的治疗比为3.7[95%C.I.1.4~10.2],示出p=0.01的显著的治疗增加效果,当反映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5的中度症状变化因素来分析时,NuSepin给药组相对于安慰剂组的治疗比为2.7[95%C.I.1.2~6.4],示出p=0.02显著的治疗增加效果。在同时反映联合使用抗病毒剂和危重症(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5)参数来分析时,NuSepin给药组相对于安慰剂组的治疗比为3.4[95%C.I.1.5~7.4],确认到具有p=0.003的显著的治疗增加效果。图5所示的Kaplan-Meier存活曲线(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比较图为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为5以上的中度症状以上患者组中比较基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的治疗日累积图形的结果,示出NuSepin给药组具有比安慰剂对照组更缩短的治疗日的治疗效果。具体地,在以中度症状以上的意向性治疗(ITT,intend to treated)患者为对象进行比较时,确认到安慰剂组基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的治疗日的中间值为12.5[95%C.I.8.0~25.0]天,与之相反,NuSepin给药组为9.0[95%C.I.7.0~12.0]天,治疗日在算术上缩短3.5天,治疗比提高为1.9[95%C.I.0.9~4.3]。而且,在以符合方案(PP,Per protocol)的患者为对象进行比较时,安慰剂组基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的治疗日为12.5[95%C.I.8.0~25.0]天,与之相反,NuSepin给药组为9.0[95%C.I.7.0~11.0]天,治疗日缩短3.5天,通过对数秩(Log-Rank)检验计算的统计学显著性为p=0.016,确认到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并且,在此情况下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计算的治疗比为2.7[95%C.I.1.2~6.4],以p=0.02确认到显著的治疗增加效果。
并且,如图6所示,使用到吸氧治疗结束为止所经的时间作为评价指标以疾病严重程度(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5)为调节参数来计算的结果,在中度症状以上的患者中确认到NuSepin给药组具有比安慰剂组更早结束吸氧治疗的治疗效果。具体地,安慰剂组在第9天[95%C.I.7.9~10.1]结束,与之相反,给药组在第8天[95%C.I.7.4~8.6]结束,缩短吸氧治疗日1天,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计算的治疗比为2.2[95%C.I.1.0~4.6],以p=0.04确认到在显著性。
并且,如图7所示,为了确认基于呼吸机的定序尺度临床指标好转效果,比较分析相对于临床试验开始日的临床试验第9天的定序尺度分数的减少率,结果,NuSepin给药组的减少率比安慰剂组高,从而确认具有好转效果。具体地,在全部患者中,安慰剂组的定序尺度分数的减少率平均减少30.9%,与之相反,NuSepin给药组减少43.9%。而且,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为5以上的中度症状以上的患者中,安慰剂组减少24.3%,与之相反,NuSepin给药组中减少41.7%,通过威尔科克森秩和(Wilcoxon Rank sum)检验计算的统计学显著性为p=0.028,从而确认安慰剂组与NuSepin给药组的药效具有显著差。
并且,如图8所示,在全部患者中确认到NuSepin给药组具有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数值恢复到正常的患者的比例比安慰剂组高的治疗效果。具体地,在临床第4天,C反应蛋白在安慰剂组中有20%到达正常化水平(小于10mg/ml),相反,给药组中有52%达到正常化。临床试验最后一天,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数值在安慰剂组中有11%到达正常化水平(小于6pg/ml),与之相反,给药组中有35%到达正常化。并且,在结束日的时间点,安慰剂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平均数值(±标准误(SEM))为24.8(±12.3),与之相反,NuSepin给药组平均低至7.4(±0.7),通过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计算的统计学显著性为p=0.007,确认到安慰剂组与NuSepin给药组之间具有显著的药效差异。临床试验最后一天,血中白细胞介素-8的数值在安慰剂组中有33%到达正常化水平(小于10mg/ml),与之相反,给药组中有55%到达正常化水平。并且,安慰剂组在临床结束时间点的白细胞介素-8的数值与开始日相比,未显著减少,与之相反,NuSepin给药组的白细胞介素-8数值从临床开始时间点的22.1(±4.0)减少至结束日的12.8(±2.2),通过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计算的统计学显著性为p<0.05,确认到通过治疗药物的显著减少。白细胞介素-6的情况,在临床试验结束时间点,安慰剂组中有33%到达正常化水平(小于3.3pg/ml),与之相反,给药组中有60%到达正常化水平。
通过上述二期临床实验结果确认,NuSepin具有缩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治疗日并抑制全身炎症的药效有效性。
同时,如表11所示,在临床实验中没有因给药0.1mg/kg及0.2mg/kg的NuSepin而发生严重副作用的事例,副作用事例不仅少,而且与安慰剂组相比也没有差异。所发生的副所用的病症非常轻微,确认为在临床试验过程中都得到恢复的临时症状。通过此确认到作为本实验的治疗剂的TDCA的安全性和优秀的耐受性。
表11
作为结果,上述实验例4的结果认为TDCA通过图9的示意图所示的机制抑制免疫细胞过度的炎症反应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示出有效的治疗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治疗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的临床症状,示出炎症缓解和通过炎症细胞因子抑制功效的早期治愈效果,从而可以有效用作用于预防或治疗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内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组合物的有效成分。

Claims (10)

1.一种药物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特征在于,包含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牛磺脱氧胆酸为由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盐为钠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抑制选自由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或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通过增加环磷酸腺苷来抑制核因子κB的激活并通过抑制P2X7的功能来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的GPCR19激动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为具有选自由因冠状病毒感染诱发的发热、咳嗽、咳痰、酸痛、咽喉痛、腹泻、结膜炎、头痛、皮肤发疹、呼吸困难、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肾衰、肾功能障碍、败血性休克、败血症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症状的疾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冠状病毒为选自由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8.一种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个体给药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步骤。
9.一种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个体给药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步骤。
10.一种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CN202280045538.7A 2021-05-20 2022-05-17 包含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用组合物 Pending CN1175971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210064758 2021-05-20
KR10-2021-0064758 2021-05-20
PCT/KR2022/007007 WO2022245089A1 (ko) 2021-05-20 2022-05-17 타우로데옥시콜린산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가능한 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코로나바이러스감염증-19(covid-19) 치료용 조성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7131A true CN117597131A (zh) 2024-02-23

Family

ID=84141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5538.7A Pending CN117597131A (zh) 2021-05-20 2022-05-17 包含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用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42475A1 (zh)
KR (1) KR20220157313A (zh)
CN (1) CN117597131A (zh)
WO (1) WO20222450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2665B (zh) * 2023-09-21 2023-12-12 广州市朝利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Kappa阿片受体拮抗剂在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94275B1 (ko) * 2013-08-26 2015-02-24 서울대학교기술지주 주식회사 Gpcr19 경로의 활성화에 의한 골수 유래 면역 조절 세포 및 면역 조절 b 림프구의 체내외 증폭
US10787646B2 (en) * 2015-10-02 2020-09-29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Cultivation of human noroviru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157313A (ko) 2022-11-29
EP4342475A1 (en) 2024-03-27
WO2022245089A1 (ko)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44497B1 (ja) 選択的s1p1レセプターアゴニストの投与法
JP6145778B2 (ja) 特発性炎症性筋疾患の予防又は治療剤
KR20180120754A (ko) Rxr 작용제 및 갑상선 호르몬의 조합을 사용한 자가면역 질환의 치료
KR20150135339A (ko) 레보세티리진 및 몬테루카스트의 외상성 손상의 치료 용도
EA028060B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ая терапия бокового амиотрофического склероза
JP2023520323A (ja) 2型アンギオテンシンii受容体アゴニストの新規使用
JP2019501190A (ja) Dglaを含む薬学的組成物及びその使用
CN117597131A (zh) 包含牛磺脱氧胆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用组合物
JP2001512447A (ja) アミホスチンの投与方法
KR20150064743A (ko) 경도 및 중등도 알츠하이머 병의 치료
AU2018390261B2 (en) Agent for treatment of nervous system disease
US20140221472A1 (en) Use of myricetin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a cathepsin k inhibitor
JP2014201591A (ja) 医用画像処理電離放射線被曝の長期的および短期的な有害な影響をゲニステインの投与により軽減する方法
JP2016510040A (ja) 心肺血行動態を改善するための無機亜硝酸塩
WO2020201444A1 (en) Repurposing small molecules for senescence-related diseases and disorders
JP2004535396A (ja) アミホスチン及び関連化合物を用いる化学防御
RU2485956C2 (ru) Нов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лечения побочных эффектов противораковой терапии
WO2022253034A1 (zh) 吡咯并嘧啶类化合物的用途
CN108014106A (zh) 卡格列净在制备用于辅助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中的应用
US10071077B2 (en) Use of enoxim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immune-related disorders, i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s well as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SE1350211A1 (sv) Metoder och kompositioner för behandling av cancermetastaser
WO2020158890A1 (ja) 線維症治療薬
JP2024519835A (ja) タウロデオキシコール酸またはその薬学的に許容される塩を有効成分として含む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covid-19)の治療用組成物
JP2016537428A (ja) エフェドラ・アラタ抽出物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KR20230043598A (ko) 타우로데옥시콜린산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가능한 염 및 항바이러스제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코로나바이러스감염증-19(covid-19) 치료용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