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0719A - 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0719A
CN117590719A CN202310291248.7A CN202310291248A CN117590719A CN 117590719 A CN117590719 A CN 117590719A CN 202310291248 A CN202310291248 A CN 202310291248A CN 117590719 A CN117590719 A CN 117590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belt
cleaning blade
cleaning system
loss tan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912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下嘉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590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07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 G03G15/16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laying down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behind the base or the recording member, e.g. by a corona device
    • G03G15/165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 G03G15/1655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comprising a rotatable holding member to which the second base is attached or attracted, e.g. screen transfer holding drum
    • G03G15/166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comprising a rotatable holding member to which the second base is attached or attracted, e.g. screen transfer holding drum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holding member, e.g. clea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transfer element, e.g. clea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47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 G03G2215/1661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of 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具备:中间转印带,在外周面上被转印色调剂像;及清洁装置,具有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接触而进行清洁的清洁刮板,在所述清洁刮板中,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为0.25以上且0.40以下,在1Hz频率下的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为0.20以上且0.35以下,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清洁刮板的动摩擦系数D为0.30以上且0.80以下。

Description

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中,将形成在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并定影于记录媒体上而形成图像。另外,在将这种色调剂像向记录媒体的转印中,例如使用中间转印带,此外,在中间转印带外周面的清洁中使用清洁刮板。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清洁刮板,其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型,在基于粘弹性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温度分散曲线中,0℃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0)、24℃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4)、3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32)满足0.5≤tanδ(24)/tanδ(0)≤1.0、0.7≤tanδ(32)/tanδ(24)≤1.0、0.4≤tanδ(32)/tanδ(0)≤1.0的关系”。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图像承载体,承载色调剂像,损耗角正切tanδ1为0.05≤tanδ1≤0.40;转印单元,将承载于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及刮板部件,边缘与所述图像承载体接触,在所述色调剂像从所述图像承载体转印到所述记录媒体上之后,去除残留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色调剂,损耗角正切为tanδ2,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所述损耗角正切tanδ1使用切取所述图像承载体的一部分而成型的第1试验片来测定,所述第1试验片包括与所述刮板部件接触的面,所述刮板部件的损耗角正切tanδ2使用切取所述刮板部件的一部分而成型的第2试验片来测定,所述第2试验片包括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所述边缘及形成所述边缘的两个面,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损耗角正切tanδ1和所述刮板部件的损耗角正切δ2满足0.25≤tanδ1+tanδ2≤0.65”。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刮板部件,其用于通过与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配对部件的滑动接触来去除残留在上述配对部件的表面上的残留色调剂,所述刮板部件具有:刮板主体,由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酯类多元醇为主要原料而使用的聚氨酯橡胶制成;及覆膜,至少包覆该刮板主体中的部位且用于与上述配对部件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的表面,上述聚氨酯橡胶的国际橡胶硬度为65~85IRHD,tanδ峰值温度为8℃以下,tanδ峰值为1.1以下,上述覆膜含有烃类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56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0997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5/30120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与具备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小于0.25或超过0.40的清洁刮板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具备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小于0.20或超过0.35的清洁刮板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或者中间转印带与清洁刮板的动摩擦系数D小于0.30或超过0.80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相比,清洁刮板的清洁维持性优异。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包括以下方式。
<1>一种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具备:
中间转印带,在外周面上被转印色调剂像;及
清洁装置,具有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接触而进行清洁的清洁刮板,
在所述清洁刮板中,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为0.25以上且0.40以下,在1Hz频率下的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为0.20以上且0.35以下,
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清洁刮板的动摩擦系数D为0.30以上且0.80以下。
<2>根据<1>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为0.26以上且0.38以下。
<3>根据<1>或<2>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为0.21以上且0.34以下。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动摩擦系数D为0.35以上且0.75以下。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与所述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之差(tanδp-tanδ22)为0以上且0.17以下。
<6>根据<5>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差(tanδp-tanδ22)为0以上且0.15以下。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清洁刮板中的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由马氏体硬度为1.0N/mm2以上且3.5N/mm2以下的聚氨酯橡胶部件构成。
<8>根据<7>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马氏体硬度为1.5N/mm2以上且3.0N/mm2以下。
<9>一种转印装置,其具备:
<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
一次转印装置,具有将形成在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一次转印部件;及
二次转印装置,具有将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所述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的二次转印部件。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色调剂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保持体,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像;及
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所述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其为<9>所述的转印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1>、<2>、<3>或<4>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与具备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小于0.25或超过0.40的清洁刮板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具备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小于0.20或超过0.35的清洁刮板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或者中间转印带与清洁刮板的动摩擦系数D小于0.30或超过0.80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相比,清洁刮板的清洁维持性优异。
根据<5>或<6>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与具备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与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之差(tanδp-tanδ22)超过0.17的清洁刮板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相比,清洁刮板的清洁维持性优异。
根据<7>或<8>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与具备与清洁刮板中的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由马氏体硬度小于1.0N/mm2或超过3.5N/mm2的聚氨酯橡胶部件构成的清洁刮板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相比,清洁刮板的清洁维持性优异。
根据<9>或<10>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其与具备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小于0.25或超过0.40的清洁刮板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具备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小于0.20或超过0.35的清洁刮板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或者具备中间转印带与清洁刮板的动摩擦系数D小于0.30或超过0.80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相比,抑制了条纹状图像缺陷的产生。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清洁刮板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的咬入量d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Y、1M、1C、1K-图像形成单元,10-一次转印部,11-感光体,12-充电器,13-激光曝光器,14-显影器,15-中间转印带,16-一次转印辊,17-感光体清洁器,20-二次转印部,22-二次转印辊,22A-二次转印辊清洁部件,25-背面辊,26-供电辊,31-驱动辊,32-支撑辊,33-张力赋予辊,34-清洁背面辊,35-中间转印带清洁刮板,40-控制部,42-基准传感器,43-图像浓度传感器,50-纸张容纳部,51-供纸辊,52-输送辊,53-输送引导件,55-输送带,56-定影入口引导件,60-定影装置,100-图像形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例的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说明及实施例例示出实施方式,并不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阶段性地记载的数值范围中,在一个数值范围内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换为其他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数值范围中,该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换为实施例中所示出的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工序”一词不仅包括独立的工序,而且即使在无法与其它工序明确区分的情况下,若达到该工序的所期望的目的,则也包括在该术语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情况下,该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不限定于附图中所示出的结构。并且,各图中的部件的大小是概念性大小,部件之间的大小的相对关系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成分可以包含多种对应的物质。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及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量的情况下,在组合物中存在多种与各成分对应的物质的情况下,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是指存在于组合物中的该多种物质的总量。
<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具备:中间转印带,在外周面上被转印色调剂像;及清洁装置,具有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接触而进行清洁的清洁刮板。
然后,在清洁刮板中,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为0.25以上且0.40以下,1Hz频率下的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为0.20以上且0.35以下,中间转印带与清洁刮板的动摩擦系数D为0.30以上且0.80以下。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的清洁刮板的清洁维持性优异。其理由如下推测。
在现有的中间转印带与清洁刮板的组合中,当使清洁刮板与旋转驱动的中间转印带接触时,在清洁刮板上产生的振动变大,无法充分地清洁色调剂,色调剂可能漏刮。其结果,在中间转印带上产生成膜,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的图像中可能产生条纹状的图像缺陷。
另外,“成膜”是指色调剂粒子以被压扁并拉伸的状态附着在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现象。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清洁刮板中的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的在1Hz频率下的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以及1Hz频率下的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设为上述范围,并且将中间转印带与清洁刮板的动摩擦系数D设为上述范围。由此,发现了通过与中间转印带的接触而在清洁刮板上产生的振动变小。其结果,抑制色调剂的漏刮,并抑制中间转印带上的成膜的发生。此外,抑制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的图像中的条纹状图像缺陷的产生。
由上述推测为,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的清洁刮板的清洁维持性优异。
(清洁刮板: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
在清洁刮板中,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为0.20以上且0.35以下。
若损耗角正切(tanδ22)小于0.20,则清洁刮板的振动的吸收性变低,即,通过与旋转驱动的中间转印带的接触而在清洁刮板上产生的振动变大。其结果,产生色调剂的漏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上产生条纹状图像缺陷。另一方面,若损耗角正切(tanδ22)超过0.35,则清洁刮板的粘性变高,与中间转印带的粘结性提高。其结果,因与中间转印带的接触而清洁刮板的振动变大,产生色调剂的漏刮,在图像上产生条纹状图像缺陷。
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例如,优选为0.21以上且0.34以下,更优选为0.23以上且0.32以下。
(清洁刮板: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
在清洁刮板中,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为0.25以上且0.40以下。
另外,峰值(tanδp)是指清洁刮板中的损耗角正切变得最高的温度下的该损耗角正切。温度不受特别的限定,峰值(tanδp)可以存在于温度22℃下。
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为0.40以下是指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与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之差不会过大。因此,由于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为0.40以下,因此清洁刮板的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降低,即,抑制在清洁刮板上产生的振动中的由温度引起的偏差。其结果,即使在清洁刮板暴露于与常温(22℃程度)存在差异的温度环境下的情况下,也抑制清洁刮板的振动,抑制色调剂的漏刮,减少图像中的条纹状图像缺陷的产生。
另一方面,由于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为0.25以上,因此保持清洁刮板的振动的吸收性,即使在清洁刮板暴露于与常温(22℃程度)存在差异的温度环境下的情况下,也抑制因与旋转驱动的中间转印带的接触而在清洁刮板上产生的振动。其结果,抑制色调剂的漏刮,减少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上产生的条纹状图像缺陷。
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例如,优选为0.26以上且0.38以下,更优选为0.28以上且0.37以下。
(清洁刮板:差(tanδp-tanδ22))
另外,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与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之差(tanδp-tanδ22),例如,优选为0以上且0.17以下,更优选为0以上且0.15以下。
由于差(tanδp-tanδ22)在上述范围内,因此清洁刮板的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降低,抑制在清洁刮板上产生的振动中的由温度引起的偏差。其结果,即使在清洁刮板暴露于与常温(22℃程度)存在差异的温度环境下的情况下,也抑制清洁刮板的振动,抑制色调剂的漏刮,减少图像中的条纹状图像缺陷的产生。
-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
在此,对清洁刮板中的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进行说明。
使用Exstar-DMS-6100(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oration(旧SeikoInstruments Inc.)),将切断成宽度为5mm、长度为4mm的长条状的清洁刮板以卡盘间距离为20mm的长度固定于拉伸试验用夹具上,在-40℃以上到6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测定1Hz频率下的储能模量和损失弹性模量,算出各温度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
在如此测定的各温度下的损耗角正切中,最高值相当于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温度22℃下的值相当于损耗角正切(tanδ22)。
(动摩擦系数D)
中间转印带与清洁刮板的动摩擦系数D为0.30以上且0.80以下。
若动摩擦系数D小于0.30,则清洁刮板的前端在与中间转印带的接触位置上的摩擦变得过小,从而由摩擦引起的色调剂的刮除性降低,清洁性能降低。另一方面,若动摩擦系数D超过0.80,则两者的摩擦变得过大,由与中间转印带的接触引起的清洁刮板的振动变大,产生色调剂的漏刮,在图像上产生条纹状图像缺陷。
动摩擦系数D,例如,优选为0.35以上且0.75以下,更优选为0.38以上且0.70以下。
-动摩擦系数D的测定-
动摩擦系数D如下测定。
中间转印带的试样固定在载物台上,在使清洁刮板与固定的中间转印带的试样接触的状态下,从垂直方向对清洁刮板施加荷载(垂直阻力),使中间转印带在水平方向上以恒定速度移动,测定此时的中间转印带的试样和刮板之间的摩擦力,作为摩擦系数D=摩擦力/垂直阻力而算出。
(清洁刮板:聚氨酯橡胶部件的马氏体硬度)
在将清洁刮板的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以及中间转印带与清洁刮板的动摩擦系数D容易控制在前述范围内的观点上,清洁刮板中的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例如优选由聚氨酯橡胶部件构成。
此外,在所述聚氨酯橡胶部件中,例如,马氏体硬度优选为1.0N/mm2以上且3.5N/mm2以下,马氏体硬度更优选为1.5N/mm2以上且3.0N/mm2以下。由于清洁刮板中的聚氨酯橡胶部件的马氏体硬度在上述范围内,因此清洁刮板的清洁维持性更优异。
-马氏体硬度的测定-
聚氨酯橡胶部件的马氏体硬度如下测定。
使用PICODENTOR(注册商标)HM500(Fisher Instruments Co.,Ltd.)。对于聚氨酯橡胶部件,用Berkovich压头使荷载经20秒增加至5mN,蠕变5秒钟之后,经20秒使荷载减少至0mN,得到应力-应变曲线。根据该应力-应变曲线算出马氏体硬度。
[中间转印带]
(层结构)
作为中间转印带,例如,可以举出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单层体、或者具有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作为最表面层的层叠体。
中间转印带例如可以由聚酰亚胺类树脂层构成外周面。
在中间转印带由具有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作为最表面层的层叠体构成的情况下,采用在树脂基材层上设置有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中间转印带。另外,可以在基材层与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之间设置中间层(弹性层等)。
另外,树脂基材层、中间层(弹性层等)适用在中间转印带中采用的公知层。
(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结构)
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例如包含聚酰亚胺类树脂和导电性碳粒子。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例如优选包含脱模剂。
另外,根据需要,聚酰亚胺类树脂层可以包含公知的其他成分。
在此,聚酰亚胺类树脂层是指包含树脂层结构成分中质量最多的聚酰亚胺类树脂的层。
-聚酰亚胺类树脂-
聚酰亚胺类树脂是指包括具有酰亚胺键的结构单元的树脂。
作为聚酰亚胺类树脂,可以举出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等。
其中,从清洁维持性的观点考虑,作为聚酰亚胺类树脂,例如,优选为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更优选为聚酰亚胺树脂。
作为聚酰亚胺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作为四羧酸二酐与二胺化合物的聚合物的聚酰胺酸(聚酰亚胺树脂的前体)的酰亚胺化物。
作为聚酰亚胺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具有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的树脂。
[化学式1]
在通式(I)中,R1表示4价有机基团,R2表示2价有机基团。
作为由R1表示的4价有机基团,可以举出芳香族基团、脂肪族基团、环状脂肪族基团、芳香族基团与脂肪族基团组合而成的基团、或者这些基团被取代的基团。作为4价有机基团,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后述四羧酸二酐的残基。
作为由R2表示的2价有机基团,可以举出芳香族基团、脂肪族基团、环状脂肪族基团、芳香族基团与脂肪族基团组合而成的基团、或者这些基团被取代的基团。作为2价有机基团,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后述二胺化合物的残基。
作为用作聚酰亚胺树脂原料的四羧酸二酐,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2,3,3',4-联苯四羧酸二酐、2,3,6,7-萘四羧酸二酐、1,2,5,6-萘四羧酸二酐、1,4,5,8-萘四羧酸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磺酸二酐、苝-3,4,9,10-四羧酸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醚二酐、乙烯四羧酸二酐等。
作为用作聚酰亚胺树脂原料的二胺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氯联苯胺、4,4'-二氨基二苯硫醚、3,3'-二氨基二苯砜、1,5-二氨基萘、间苯二胺、对苯二胺、3,3'-二甲基-4,4'-联苯二胺、联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4,4'-二氨基二苯砜、4,4'-二氨基二苯基丙烷、2,4-双(氨基第三丁基)甲苯、双(对-β-氨基-叔丁基苯基)醚、双(p-β-甲基-δ-氨基苯基)苯、双-对-(1,1-二甲基-5-氨基-戊基)苯、1-异丙基-2,4-间苯二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二(对氨基环己基)甲烷、六亚甲基二胺、七亚甲基二胺、八亚甲基二胺、九亚甲基二胺、十亚甲基二胺、二氨基丙基四亚甲基二胺、3-甲基庚二甲胺、4,4-二甲基庚二甲胺、2,11-二氨基十二烷、1,2-双-3-氨基丙氧基乙烷、2,2-二甲基丙烯二胺、3-甲氧基六亚甲基二胺、2,5-二甲基庚二甲胺、3-甲基庚二甲胺、5-甲基壬亚甲基二胺、2,17-二氨基乙基十六烷、1,4-二氨基环己烷、1,10-二氨基-1,10-二甲基癸烷、12-二氨基十八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哌嗪、H2N(CH2)3O(CH2)2O(CH2)NH2、H2N(CH2)3S(CH2)3NH2、H2N(CH2)3N(CH3)2(CH2)3NH2等。
作为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可以举出在重复单元中具有酰亚胺键和酰胺键的树脂。
更具体而言,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可以举出具有酸酐基的3价羧酸化合物(也称为三羧酸)与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或二胺化合物的聚合物。
作为三羧酸,例如,优选为偏苯三酸酐及其衍生物。除了三羧酸以外,可以并用四羧酸二酐、脂肪族二羧酸、芳香族二羧酸等。
作为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举出3,3'-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联苯-4,4'-二异氰酸酯、联苯-3,3'-二异氰酸酯、联苯-3,4'-二异氰酸酯、3,3'-二乙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2,2'-二乙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2,2'-二甲氧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萘-1,5-二异氰酸酯、萘-2,6-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二胺化合物,可以举出具有与上述异氰酸酯相同的结构,并具有氨基来代替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
从机械强度及体积电阻率调整等观点考虑,聚酰亚胺类树脂相对于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含量,例如,优选为6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
-导电性碳粒子-
作为导电性碳粒子,例如可以举出炭黑。
作为炭黑,例如可以举出科琴黑、油炉黑、槽法炭黑、乙炔黑等。作为炭黑,可以使用表面被处理的炭黑(以下,也称为“表面处理炭黑”)。
表面处理炭黑是通过在对其表面赋予例如羧基、醌基、内酯基、羟基等而得到的。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高温气氛下与空气接触而反应的空气氧化法、在常温(例如,22℃)下与氮氧化物或臭氧反应的方法、在高温气氛下的空气氧化后,在低温下由臭氧氧化的方法等。
从分散性、机械强度、体积电阻率、成膜性等观点考虑,作为导电性碳粒子的平均粒径,例如,优选为2nm以上且40nm以下,更优选为8nm以上且2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nm以上且15nm以下。
导电性碳粒子的平均粒径通过以下方法测定。
首先,由切片机从聚酰亚胺类树脂层采集100nm厚度的测定样品,由TEM(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该测定样品。然后,将与50个导电性碳粒子各自的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即,当量圆直径)设为粒径,并将其平均值设为平均粒径。
从机械强度、体积电阻率的观点考虑,例如,导电性碳粒子的含量相对于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
-其他成分-
作为其他成分,例如可以举出除了导电性碳粒子以外的导电剂、用于提高机械强度的填料、用于防止带的热劣化的抗氧化剂、用于提高流动性的表面活性剂、耐热抗老化剂、脱模剂等。
在包含其他成分的情况下,例如,其他成分的含量相对于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优选为超过0质量%且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超过0质量%且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超过0质量%且1质量%以下。
(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厚度)
在中间转印带由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单层体构成的情况下,从机械强度的观点考虑,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厚度,例如,优选为6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
在中间转印带由具有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作为最表面层的层叠体构成的情况下,从制造适应性的观点及抑制放电的观点考虑,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厚度,例如,优选为1μm以上且60μ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上且60μm以下。
另外,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厚度如下测定。
即,由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在10部位测定测定对象层的厚度,将该平均值设为厚度。
(中间转印带的体积电阻率)
从转印性的观点考虑,中间转印带的施加了10秒钟500V电压时的体积电阻率的常用对数值,例如,优选为9.0(logΩ·cm)以上且13.5(logΩ·cm)以下,更优选为9.5(logΩ·cm)以上且13.2(logΩ·cm)以下,尤其优选为10.0(logΩ·cm)以上且12.5(logΩ·cm)以下。
中间转印带中的施加了10秒钟500V电压时的体积电阻率的测定通过如下方法进行。
作为电阻测定机而使用微电流计(ADVANTEST CORPORATION制造的R8430A),作为探针而使用UR探针(Nittoseiko Analytech Co.,Ltd.制造),关于体积电阻率(logΩ·cm),对中间转印带沿周向以等间隔在6个点上,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及两端部的3个点共计18个点上,以电压500V、施加时间10秒钟、加压1kgf进行测定,并算出平均值。并且,在温度22℃、湿度55%RH的环境下进行测定。
(中间转印带的表面电阻率)
从对凹凸纸的转印性的观点考虑,中间转印带的对外周面施加10秒钟500V电压时的表面电阻率的常用对数值,例如,优选为10.0(logΩ/suq.)以上且15.0(logΩ/suq.)以下,更优选为10.5(logΩ/suq.)以上且14.0(logΩ/suq.)以下,尤其优选为11.0(logΩ/suq.)以上且13.5(logΩ/suq.)以下。
另外,所述表面电阻率的单位logΩ/suq.由每单位面积的电阻值的对数值表示表面电阻率的单位,也表述为log(Ω/suq.)、logΩ/suquare、logΩ/Υ等。
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施加了10秒钟500V电压时的表面电阻率的测定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作为电阻测定机而使用微电流计(ADVANTEST CORPORATION制造的R8430A),作为探针而使用UR探针(Nittoseiko Analytech Co.,Ltd.制造),关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表面电阻率(logΩ/suq.),对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沿周向以等间隔在6个点上,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及两端部的3个点共计18个点上,以电压500V、施加时间10秒钟、加压1kgf进行测定,并算出平均值。并且,在温度22℃、湿度55%RH的环境下进行测定。
[清洁刮板]
(结构)
清洁刮板例如可以是单层结构,可以是双层结构,可以是三层以上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作为单层结构的清洁刮板,例如可以举出包括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在内整体由单一材料构成的清洁刮板(即,由接触部件组成的清洁刮板)。
作为双层结构的清洁刮板,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清洁刮板,其设置有:第一层,由包括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的接触部件组成;及第二层,作为第双层,由比该第一层更靠背面侧形成且由与接触部件不同的材料组成。
作为三层以上结构的清洁刮板,例如可以举出在所述双层结构的清洁刮板中的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具有其他层的清洁刮板。
清洁刮板例如被刚性板状支撑材料支撑而使用。
(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
清洁刮板中的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例如只要由聚氨酯橡胶部件构成即可。
-聚氨酯橡胶-
聚氨酯橡胶是至少将多元醇成分与聚异氰酸酯成分聚合而成的聚氨酯橡胶。根据需要,聚氨酯橡胶也可以是除了多元醇成分以外,还将具有与聚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可以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聚合而成的聚氨酯橡胶。
聚氨酯橡胶例如优选具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硬链段”及“软链段”是指如下链段,在聚氨酯橡胶材料中,构成前者的材料由比构成后者的材料相对硬的材料组成,构成后者的材料由比构成前者的材料相对柔软的材料组成。
另外,作为构成硬链段的材料(硬链段材料),可以举出多元醇成分中的低分子多元醇成分、具有与聚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可以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等。另一方面,作为构成软链段的材料(软链段材料),可以举出多元醇成分中的高分子多元醇成分。
在此,硬链段的聚集体的平均粒径,例如,优选为1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且5μm以下。
通过将硬链段的聚集体的平均粒径设为1μm以上,接触部件表面的摩擦阻力容易减小。因此,刮板动作稳定,容易抑制局部磨损。
另一方面,通过将硬链段的聚集体的平均粒径设为10μm以下,容易抑制缺陷的产生。
硬链段的聚集体的平均粒径如下测定。使用偏振光显微镜(Olympus Corporation制造BX51-P)以倍率×20拍摄图像,实施图像处理以将图像二值化,在每个清洁刮板上测定5个点(每个点测定5个聚集体的粒径),对20个清洁刮板测定聚集体的粒径(当量圆直径),由共计500个算出平均粒径。
另外,图像的二值化使用图像处理软件OLYMPUS Stream essentials(OlympusCorporation制造)调整色相/彩度/亮度的阈值,以使结晶部及硬链段的聚集体成为黑色,非晶部(相当于软链段)成为白色。
·多元醇成分
多元醇成分包含高分子多元醇和低分子多元醇。
高分子多元醇成分是数均分子量为500以上(例如,优选为500以上且5000以下)的多元醇。作为高分子多元醇成分,可以举出通过低分子多元醇与二元酸的脱水稠合而得到的聚酯多元醇、通过低分子多元醇与碳酸烷基酯的反应而得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等公知的多元醇。另外,作为高分子多元醇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Daicel Corporation制造的PLAXEL205、PLAXEL240等。
在此,数均分子量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值。以下相同。
这些高分子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高分子多元醇成分的聚合比,例如,相对于聚氨酯橡胶的所有聚合成分可以为30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以下为40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
低分子多元醇成分是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小于500的多元醇。低分子多元醇是作为扩链剂及交联剂发挥作用的材料。
作为低分子多元醇成分,可以举出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1-十一烷二醇、1,12-十二烷二醇、1,13-十三烷二醇、1,14-十四烷二醇、1,18-十八烷二醇、1,20-二十烷二醇。其中,作为低分子多元醇成分而适用1,4-丁二醇。
作为低分子多元醇成分,也可以举出作为扩链剂及交联剂而公知的二醇(2官能)、三醇(3官能)或四醇(4官能)等。
这些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低分子多元醇成分的聚合比,例如,相对于聚氨酯橡胶的所有聚合成分可以为超过50摩尔%且75摩尔%以下,优选为52摩尔%以上且75摩尔%以下,更优选为55摩尔%以上且7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摩尔%以上且60摩尔%以下。
·聚异氰酸酯成分
作为聚异氰酸酯成分,例如,可以举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2,6-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6-己烷二异氰酸酯(H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及3,3-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TODI)等。
作为聚异氰酸酯成分,例如,更优选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
这些聚异氰酸酯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聚异氰酸酯成分的聚合比,例如,相对于聚氨酯橡胶的所有聚合成分可以为5摩尔%以上且25摩尔%以下,优选为10摩尔%以上且20摩尔%以下。
·具有与异氰酸酯基可以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
具有与异氰酸酯基可以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以下,称为“含官能团的树脂”),例如,优选为具有柔软性的树脂,从柔软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具有直链结构的脂肪族类树脂。作为含官能团的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包含两个以上的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包含两个以上的羟基的聚丁二烯树脂、具有两个以上的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等。
作为包含两个以上的羟基的丙烯酸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Soken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的ACTFLOW(品级:UMB-2005B、UMB-2005P、UMB-2005、UME-2005等)。
作为包含两个以上的羟基的聚丁二烯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IdemitsuKosan Co.,Ltd.制造的R-45HT等。
作为具有两个以上的环氧基的环氧树脂,例如,不像现有的一般环氧树脂那样具有硬而脆的性质的环氧树脂,优选为与现有的环氧树脂相比更柔软强韧性的环氧树脂。作为上述环氧树脂,例如,在分子结构方面,优选为在其主链结构中具有可以提高主链的移动性的结构(柔性骨架)的环氧树脂,作为柔性骨架,例如,可以举出亚烷基骨架、环烷烃骨架、聚氧化烯骨架等,尤其优选聚氧化烯骨架。
并且,在物性方面,与现有的环氧树脂相比,例如,优选为相比于分子量而言粘度低的环氧树脂。具体而言,例如,重均分子量在900±100的范围内,优选为25℃下的粘度在15000±5000mPa·s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5000±3000mPa·s的范围内。作为具有该特性的环氧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DIC CORPORATION制造的EPICLON EXA-4850-150等。
含官能团的树脂的聚合比,例如,优选设为不损害清洁刮板的特性的范围。
·聚氨酯橡胶的制造方法
在聚氨酯橡胶的制造中,可以使用预聚物法、一次性法(one-shot method)等聚氨酯的一般制造方法。预聚物法由于可以得到耐磨擦性及缺损性优异的聚氨酯,因此适合于本实施方式,但不受制造方法的限制。
另外,清洁刮板的成型是例如利用离心成型或挤出成型等将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清洁刮板形成用组合物形成为片状,并通过实施切断加工等来制作的。
在此,作为用于制造聚氨酯橡胶的催化剂,可以举出叔胺等胺类化合物、季铵盐、有机锡化合物等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作为上述叔胺,例如,可以举出三乙胺等三烷基胺、N,N,N',N'-四甲基-1,3-丁二胺等四烷基二胺、二甲基乙醇胺等氨基醇、乙氧基化胺、乙氧基化二胺、双(二乙基乙醇胺)己二酸酯等酯胺、三乙烯二胺(TEDA)、N,N-二甲基环己胺等环己胺衍生物、N-甲基吗啉、N-(2-羟丙基)-二甲基吗啉等吗啉衍生物、N,N'-二乙基-2-甲基哌嗪、N,N'-双-(2-羟丙基)-2-甲基哌嗪等哌嗪衍生物等。
作为季铵盐,例如,可以举出2-羟丙基三甲基铵·辛基酸盐、1,5-二氮杂双环[4.3.0]壬烯-5(DBN)·辛基酸盐、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7(DBU)-辛基酸盐、DBU-油酸盐、DBU-p-对甲苯磺酸盐、DBU-甲酸盐、2-羟丙基三甲基铵·甲酸盐等。
作为有机锡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二丁基锡二(2-乙基己酸)等二烷基锡化合物、2-乙基己酸亚锡、油酸亚锡等。
在这些催化剂中,在耐水解性的观点上,使用叔铵盐的三乙烯二胺(TEDA),在加工性的观点上,使用季铵盐。在季铵盐中,使用高反应活性的1,5-二氮杂双环[4.3.0]壬烯-5(DBN)·辛基酸盐、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7(DBU)-辛基酸盐、DBU-甲酸盐。
催化剂的含量,例如,优选为构成接触部件的聚氨酯橡胶整体的0.0005质量%以上且0.03质量%以下的范围,尤其优选为0.001质量%以上且0.01质量%以下。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并用两种以上。
(接触部的改性)
在构成接触部的聚氨酯橡胶部件的表层上,可以具有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浸渍固化层。
在此,构成接触部的聚氨酯橡胶部件的表层表示从接触部表面至200μm的区域。
浸渍固化层是使包含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表面处理液浸渍在弹性层的表层中,并使表面处理液(即,异氰酸酯化合物)固化的层。
浸渍固化层以从表面朝向内部逐渐变得稀疏的方式与接触部的表层形成为一体。
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举出2,6-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及3,3-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TODI)、以及它们的多聚体及它们的改性体等。
另外,在构成接触部的聚氨酯橡胶部件的表层上,可以具有浸渍有类金刚石碳的层。在构成接触部的聚氨酯橡胶部件的表面上,可以具有类金刚石碳层。
(接触部的物性)
清洁刮板中的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例如由聚氨酯橡胶部件构成,此外,所述聚氨酯橡胶部件的马氏体硬度优选在前述范围内。由于清洁刮板中的构成接触部的聚氨酯橡胶部件的马氏体硬度在上述范围内,因此将清洁刮板的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以及中间转印带与清洁刮板的动摩擦系数D容易控制在前述范围内。
将清洁刮板按压到中间转印带的按压力NF,例如,优选为0.05N·m以上且5.0N·m以下,更优选为0.1N·m以上且3.0N·m以下。
在此,清洁刮板的按压力NF由下式算出。
式:按压力NF=k×d
式中,k表示清洁刮板固有的弹簧常数,d表示清洁刮板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的咬入量(参考图2)。
清洁刮板固有的弹簧常数k通过对清洁刮板12赋予位移并由测力传感器测定荷载来求出。
清洁刮板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的咬入量d通过将清洁刮板12固定于支撑部件,并计算使中间转印带接触时的清洁刮板的位移量而求出。
清洁刮板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的咬入量d,例如,优选为0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为0.01mm以上且5mm以下。
在此,在图2中,BE表示中间转印带,CB表示清洁刮板,CBS表示支撑清洁刮板的支撑部件。
<转印装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装置具备:上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中记载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一次转印装置,具有将形成在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一次转印部件;及二次转印装置,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的二次转印部件。
[一次转印装置]
在一次转印装置中,一次转印部件隔着中间转印带与图像保持体对置配置。在一次转印装置中,通过由上述一次转印部件对中间转印带赋予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色调剂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
[二次转印装置]
在二次转印装置中,二次转印部件配置在中间转印带的色调剂像保持侧。并且,二次转印装置例如具备二次转印部件和在中间转印带的与色调剂像保持侧相反的一侧配置的背面部件。在二次转印装置中,通过由二次转印部件和背面部件夹持中间转印带及记录媒体而形成转印电场,由此中间转印带上的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上。
二次转印部件可以是二次转印辊,也可以是二次转印带。另外,背面部件例如适用背面辊。
[转印装置的其他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装置可以是经由多个中间转印带将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的转印装置。即,转印装置例如可以是将色调剂像从图像保持体一次转印到第1中间转印带上,此外,将色调剂像从第1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到第2中间转印带上,然后,将色调剂像从第2中间转印带三次转印到记录媒体上的转印装置。
转印装置将上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带适用于多个中间转印带中的至少一个。
<图像形成装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色调剂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保持体,在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像;及转印装置,将形成在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其为上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装置中记载的转印装置。
色调剂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例示出如下装置,其具备图像保持体、对图像保持体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在充电后的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装置、由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对形成在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像的显影装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适用公知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具备将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单元的装置;具备在转印色调剂像之后,对充电前的图像保持体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的装置;具备在转印色调剂像之后,在充电前,对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照射静电光而消除静电的静电消除装置的装置;及具备用于使图像保持体的温度上升并降低相对温度的图像保持体加热部件的装置等。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干式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湿式显影方式(利用液体显影剂的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任一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具备图像保持体的部分可以是装卸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盒结构(处理盒)。作为处理盒,例如,优选适用具备色调剂像形成装置和转印装置的处理盒。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然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对图中所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其他省略其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为通常被称为串联型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多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色调剂像形成装置的一例),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各色成分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部10,使由各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形成的各色成分色调剂像依次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二次转印部20,使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的重叠色调剂像一并转印(二次转印)到作为记录媒体的纸张K上;及定影装置60,使二次转印的图像定影在纸张K上。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控制各装置(各部)的动作的控制部40。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具备保持形成在表面上的色调剂像的向箭头A方向旋转的感光体11(图像保持体的一例)。
在感光体11的周围,作为充电单元的一例,设置有使感光体11充电的充电器12,作为潜像形成单元的一例,设置有在感光体11上写入静电潜像的激光曝光器13(图中用符号Bm表示曝光光束)。
并且,在感光体11的周围,作为显影单元的一例,设置有容纳各色成分色调剂并由色调剂将感光体11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的显影器14,并设置有通过一次转印部10将形成在感光体11上的各色成分色调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的一次转印辊16。
此外,在感光体11的周围设置有感光体11上的残留色调剂被去除的感光体清洁器17,充电器12、激光曝光器13、显影器14、一次转印辊16及感光体清洁器17的电子照相用器件沿着感光体11的旋转方向依次配设。这些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从中间转印带15的上游侧以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顺序配置成大致直线状。
中间转印带15通过各种辊在图1所示的B方向上以符合目的的速度被循环驱动(旋转)。作为该各种辊,具有使由恒速性优异的马达(未图示)驱动的中间转印带15旋转的驱动辊31、支撑沿着各感光体11的排列方向以大致直线状延伸的中间转印带15的支撑辊32、作为对中间转印带15赋予张力并且防止中间转印带15的蛇行的校正辊发挥作用的张力赋予辊33、设置在二次转印部20上的背面辊25、以及与中间刮取转印带15上的残留色调剂的中间转印带清洁刮板35对置设置的清洁背面辊34。
一次转印部10由隔着中间转印带15与感光体11对置配置的一次转印辊16构成。并且,一次转印辊16隔着中间转印带15压接配置在感光体11上,此外,在一次转印辊16上被施加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设为负极性。下同。)相反极性的电压(一次转印偏压)。由此,各感光体11上的色调剂像依次被静电吸附到中间转印带15上,在中间转印带15上形成重叠的色调剂像。
二次转印部20构成为具备背面辊25和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5的色调剂像保持面侧的二次转印辊22。
背面辊25形成为表面电阻率为1×107Ω/Υ以上且1×1010Ω/Υ以下,硬度例如设定为70°(Asker C:KOBUNSHI KEIKI CO.,LTD.制造,下同。)。该背面辊25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5的背面侧而构成二次转印辊22的对置电极,接触配置有稳定地施加二次转印偏压的金属制供电辊26。
另一方面,二次转印辊22是体积电阻率为107.5Ωcm以上且108.5Ωcm以下的圆筒辊。并且,二次转印辊22隔着中间转印带15压接配置在背面辊25上,此外,二次转印辊22被接地而在与背面辊25之间形成二次转印偏压,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输送到二次转印部20的纸张K上。
并且,在中间转印带15的二次转印部20的下游侧,接触分离自如地设置有去除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留色调剂或纸粉并清洁中间转印带15的外周面的中间转印带清洁刮板35。
并且,在二次转印辊22的二次转印部20的下游侧,设置有去除二次转印后的二次转印辊22上的残留色调剂或纸粉并清洁中间转印带15的外周面的二次转印辊清洁部件22A。二次转印辊清洁部件22A例示出清洁刮板。然而,也可以是清洁辊。
另外,中间转印带15、一次转印辊16、二次转印辊22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刮板35对应于转印装置的一例。
在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构成为具备二次转印带(二次转印部件的一例)来代替二次转印辊22。
另一方面,在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Y的上游侧配设有基准传感器(原位置传感器)42,该基准传感器产生成为用于取得该各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中的图像形成时刻的基准的基准信号。并且,在黑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K的下游侧配设有用于进行画质调整的图像浓度传感器43。该基准传感器42构成为识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5的背面侧的标记并产生基准信号,根据基于该基准信号的识别的来自控制部40的指示,各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开始图像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输送纸张K的输送单元,具备容纳纸张K的纸张容纳部50、将堆叠在该纸张容纳部50中的纸张K在预先确定的时刻取出并输送的供纸辊51、输送由供纸辊51送出的纸张K的输送辊52、将由输送辊52输送的纸张K送入到二次转印部20的输送引导件53、将由二次转印辊22二次转印之后被输送的纸张K输送到定影装置60的输送带55、以及将纸张K引导到定影装置60的定影入口引导件56。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成像过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未图示的图像读取装置或未图示的个人电脑(PC)等输出的图像数据在由未图示的图像处理装置实施图像处理之后,通过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执行成像作业。
在图像处理装置中,对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阴影校正、位置偏移校正、明度/颜色空间转换、伽马校正、边框消除或颜色编辑、移动编辑等各种图像编辑等图像处理。实施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转换为Y、M、C、K四种颜色的色料灰度数据,并输出到激光曝光器13。
在激光曝光器13中,根据所输入的色料灰度数据,例如,将从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曝光光束Bm照射到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每一个的感光体11。在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的各感光体11中,在表面通过充电器12被充电之后,表面通过该激光曝光器13被扫描曝光,形成静电潜像。所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各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显影为Y、M、C、K各色的色调剂像。
在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的感光体11上形成的色调剂像在各感光体11与中间转印带15接触的一次转印部10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更具体而言,在一次转印部10中,由一次转印辊16对中间转印带15的基材附加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负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一次转印偏压),将色调剂像依次重合在中间转印带15的外周面上而进行一次转印。
在色调剂像依次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的外周面之后,中间转印带15移动,色调剂像输出到二次转印部20。若色调剂像输送到二次转印部20,则在输送单元中,供纸辊51与色调剂像输送到二次转印部20的时刻一致地进行旋转,从纸张容纳部50供给目标尺寸的纸张K。由供纸辊51供给的纸张K由输送辊52输送,并经过输送引导件53到达二次转印部20。在到达该二次转印部20之前,纸张K暂且停止,对位辊(未图示)与保持有色调剂像的中间转印带15的移动时刻一致地旋转,由此进行纸张K的位置与色调剂像的位置的对位。
在二次转印部20中,经由中间转印带15将二次转印辊22加压到背面辊25上。此时,在准确时间被输送的纸张K被夹持在中间转印带15与二次转印辊22之间。此时,若从供电辊26施加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负极性)相同极性的电压(二次转印偏压),则在二次转印辊22与背面辊25之间形成转印电场。并且,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5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像在通过二次转印辊22和背面辊25被加压的二次转印部20中一并静电转印到纸张K上。
然后,静电转印有色调剂像的纸张K在通过二次转印辊22从中间转印带15剥离的状态下被原样输送,并输送到在二次转印辊22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的输送带55。在输送带55上,与定影装置60中的最佳输送速度一致地将纸张K输送至定影装置60。输送到定影装置60的纸张K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像通过由定影装置60以热及压力来接受定影处理而被定影在纸张K上。然后,形成有定影图像的纸张K输送到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部设置的排纸容纳部(未图示)。
另一方面,在向纸张K的转印结束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留色调剂随着中间转印带15的旋转而输送至中间转印带清洁刮板35,并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刮板35从中间转印带15上被去除。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解释为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变更及改进。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另外,在以下说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份”及“%”均为质量基准。
<中间转印带的制作>
(中间转印带(1))
使炭黑粒子分散在聚酰胺酸溶液中,制备出涂布液1。将所述涂布液涂布在圆筒型模具上,形成涂布膜并进行了干燥处理。(基材1)
然后,使其他炭黑粒子分散在聚酰胺酸溶液中,制备出涂布液2,在所述基材1上涂布涂布液2,进行了干燥处理。然后,经过煅烧工序之后进行了切断。
通过以上操作,得到聚酰亚胺中间转印带(1)。
<清洁刮板的制作>
(清洁刮板(1):实施例1)
将聚己内酯多元醇(Daicel Corporation制造,PLAXEL205)及聚己内酯多元醇(Daicel Corporation制造,PLAXEL240)用作多元醇成分的硬链段材料。并且,将包含两个以上的羟基的丙烯酸树脂(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ACTFLOWTM UMB-2005B)用作软链段材料,将上述硬链段材料及软链段材料以85:15(质量比)的比例进行了混合。
接着,对该硬链段材料与软链段材料的混合物100份,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而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Millionate MT),在氮气氛下且在70℃下使其反应了3小时。接着,进一步加入上述异氰酸酯化合物,在氮气氛下且在70℃下使其反应3小时而得到预聚物。
接着,将该预聚物升温至100℃,在减压下进行了1小时的消泡。然后,对预聚物加入1,4-丁二醇与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以不进入气泡的方式混合3分钟,制备出清洁刮板形成用组合物。接着,使上述清洁刮板形成用组合物流入离心成型机中,并使其固化反应。
接着,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Millionate MT)浴中,使清洁刮板在80℃下浸渍10分钟之后,从浴中提起、熟化并加热,然后,在室温(22℃)下干燥,并切断成长度为15mm,厚度为2mm。
通过以上操作而得到清洁刮板(1)。
(清洁刮板(2):实施例2)
除了将硬链段材料及软链段材料以90:10(质量比)的比例进行了混合以外,以与清洁刮板(1)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刮板(2)。
(清洁刮板(3):实施例3)
除了将硬链段材料及软链段材料以80:20(质量比)的比例进行了混合以外,以与清洁刮板(1)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刮板(3)。
(清洁刮板(4):实施例4)
除了将清洁刮板在80℃下浸渍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Nippon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Millionate MT)浴中20分钟以外,以与清洁刮板(3)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刮板(4)。
(清洁刮板(5):实施例5)
除了将清洁刮板在80℃下浸渍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Nippon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Millionate MT)浴中5分钟以外,以与清洁刮板(2)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刮板(5)。
(清洁刮板(6):实施例6)
除了变更为对硬链段材料与软链段材料的混合物100份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在氮气氛下且在70℃下使其反应2小时,接着,进一步加入上述异氰酸酯化合物,在氮气氛下且在70℃下使其反应2小时以外,以与清洁刮板(1)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刮板(6)。
(清洁刮板(7):实施例7)
除了变更为对硬链段材料与软链段材料的混合物100份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在氮气氛下且在70℃下使其反应4小时,接着,进一步加入上述异氰酸酯化合物,在氮气氛下且在70℃下使其反应4小时以外,以与清洁刮板(1)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刮板(7)。
(清洁刮板(A1):比较例1)
除了将硬链段材料及软链段材料以97:3(质量比)的比例进行了混合以外,以与清洁刮板(1)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刮板(A1)。
(清洁刮板(A2):比较例2)
除了将硬链段材料和软链段材料以65:35(质量比)的比例进行了混合,使清洁刮板形成用组合物流入离心成型机中,在使其固化反应之后,使清洁刮板不浸渍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浴中而直接切断为长度15mm、厚度2mm以外,以与清洁刮板(1)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刮板(A2)。
(清洁刮板(A3):比较例3)
除了将硬链段材料及软链段材料以96:4(质量比)的比例进行了混合以外,以与清洁刮板(1)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刮板(A3)。
<实施例1~7、比较例1~3>
以表1所示的组合,在图像形成装置“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Corp.Apeos Port-VI C7771”中安装了中间转印带及中间转印带用清洁刮板。另外,关于中间转印带用清洁刮板的安装条件,将按压力NF(Normal Force:法向力)设定为2.5gf/mm,角度W/A(Working Angle:工作角)设定为10°。
然后,使用该图像形成装置实施了以下评价。
<清洁维持性评价>
使用A4纸张,在22℃、湿度55%RH的环境下打印了50万张测试图像。作为图像部中的清洁性即残留色调剂的去除性的指标,对于第50万张的图像,按下述基准通过目视评价了条纹状(彩色条纹)的画质缺陷的产生状态。
-评价基准-
A:在第50万张的图像中未确认到彩色条纹
B:在第50万张的图像中确认到极微量的彩色条纹
C:在第50万张的图像中确认到一些彩色条纹,但在容许范围内
D:在第50万张的图像中确认到彩色条纹,超出容许范围
由上述结果可知,与比较例相比,本实施例的清洁维持性优异。
本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方式。
(1)
一种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具备:
中间转印带,在外周面上被转印色调剂像;及
清洁装置,具有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接触而进行清洁的清洁刮板,
在所述清洁刮板中,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为0.25以上且0.40以下,在1Hz频率下的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为0.20以上且0.35以下,
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清洁刮板的动摩擦系数D为0.30以上且0.80以下。
(2)
根据(1)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为0.26以上且0.38以下。
(3)
根据(1)或(2)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为0.21以上且0.34以下。
(4)
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动摩擦系数D为0.35以上且0.75以下。
(5)
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与所述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之差(tanδp-tanδ22)为0以上且0.17以下。
(6)
根据(5)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差(tanδp-tanδ22)为0以上且0.15以下。
(7)
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清洁刮板中的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由马氏体硬度为1.0N/mm2以上且3.5N/mm2以下的聚氨酯橡胶部件构成。
(8)
根据(7)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马氏体硬度为1.5N/mm2以上且3.0N/mm2以下。
(9)
一种转印装置,其具备:
(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
一次转印装置,具有将形成在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一次转印部件;及
二次转印装置,具有将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所述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的二次转印部件。
(10)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色调剂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保持体,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像;及
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所述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其为(9)所述的转印装置。
根据(1)、(2)、(3)或(4)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与具备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小于0.25或超过0.40的清洁刮板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具备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小于0.20或超过0.35的清洁刮板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或者中间转印带与清洁刮板的动摩擦系数D小于0.30或超过0.80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相比,清洁刮板的清洁维持性优异。
根据(5)或(6)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与具备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与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之差(tanδp-tanδ22)超过0.17的清洁刮板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相比,清洁刮板的清洁维持性优异。
根据(7)或(8)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与具备与清洁刮板中的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由马氏体硬度小于1.0N/mm2或超过3.5N/mm2的聚氨酯橡胶部件构成的清洁刮板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相比,清洁刮板的清洁维持性优异。
根据(9)或(10)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其与具备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小于0.25或超过0.40的清洁刮板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具备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小于0.20或超过0.35的清洁刮板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或者具备中间转印带与清洁刮板的动摩擦系数D小于0.30或超过0.80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相比,抑制了条纹状图像缺陷的产生。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以例示及说明为目的而提供的。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全面详尽地包括本发明,并且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方式。很显然,对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形及变更是自知之明的。本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而选择并说明的。由此,本技术领域中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对假定为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定使用最优化的各种变形例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上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定义。

Claims (10)

1.一种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具备:
中间转印带,在外周面上被转印色调剂像;及
清洁装置,具有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接触而进行清洁的清洁刮板,
在所述清洁刮板中,基于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测定的在1Hz频率下的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为0.25以上且0.40以下,在1Hz频率下的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为0.20以上且0.35以下,
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清洁刮板的动摩擦系数D为0.30以上且0.8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为0.26以上且0.38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为0.21以上且0.34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动摩擦系数D为0.35以上且0.75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损耗角正切的峰值(tanδp)与所述22℃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22)之差(tanδp-tanδ22)为0以上且0.17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差(tanδp-tanδ22)为0以上且0.15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清洁刮板中的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由马氏体硬度为1.0N/mm2以上且3.5N/mm2以下的聚氨酯橡胶部件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其中,
所述马氏体硬度为1.5N/mm2以上且3.0N/mm2以下。
9.一种转印装置,其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
一次转印装置,具有将形成在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一次转印部件;及
二次转印装置,具有将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所述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的二次转印部件。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色调剂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保持体,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像;及
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所述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其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印装置。
CN202310291248.7A 2022-08-15 2023-03-23 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75907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29426A JP2024026005A (ja) 2022-08-15 2022-08-15 中間転写ベルトクリーニングシステム、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29426 2022-08-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0719A true CN117590719A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06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91248.7A Pending CN117590719A (zh) 2022-08-15 2023-03-23 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66175B2 (zh)
JP (1) JP2024026005A (zh)
CN (1) CN11759071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7626B2 (ja) 2003-08-27 2011-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45635A (ja) 2004-11-16 2006-06-0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用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02915B2 (ja) 2013-08-29 2018-03-2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レード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
EP4120025A1 (en) * 2018-10-29 2023-01-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87541B2 (ja) * 2020-04-21 2024-05-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ブレード、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26005A (ja) 2024-02-28
US20240061363A1 (en) 2024-02-22
US11966175B2 (en) 2024-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14600B2 (en) Developing roller,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US8787813B2 (en) Cleaning blade, clean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537073B2 (en) Fixing bel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7590719A (zh) 中间转印带清洁系统、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935908B1 (en) Transfer unit,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4442456A (zh) 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环形带
US10809658B2 (en) Cleaning blad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cleaning blad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960231B2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085518A (ja) 無端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68558A (ja) 無端ベルト及び無端ベルトユニット
CN112925181A (zh) 环形带、环形带的制造方法、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240118646A1 (en) Endless belt,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40094664A1 (en) Fixing device having reduced increase in rotational torque of second rotatable member providing an image with reduced unevenness in gloss to be forme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11644776B1 (en) Endless belt, fixing bel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40053701A1 (en) Belt cleaning blade, photoreceptor cleaning blad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ransfer device, and cleaning device
JP7375488B2 (ja)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350325A1 (en) Inorganic compound particle supply member,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59664B2 (ja) ベルト部材、ベルト部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7518761A (zh) 清洁刮板、图像形成装置、转印装置及清洁装置
US2023015273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ransfer unit
JP2024022461A (ja) ベルト用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感光体用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画像形成装置、転写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17761986A (zh) 环形带、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6774551A (zh) 中间转印带、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7471880A (zh) 清洁刮板、清洁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4442455A (zh) 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环形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