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66447A - 一种换热器生产线及换热器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生产线及换热器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566447A CN117566447A CN202311698993.XA CN202311698993A CN117566447A CN 117566447 A CN117566447 A CN 117566447A CN 202311698993 A CN202311698993 A CN 202311698993A CN 117566447 A CN117566447 A CN 1175664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lifting
- line
- driving device
- conve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3 down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72 incom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52 falling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9/00—De-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9/02—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65G43/08—Control devices operated by article or material being fed, conveyed or discharg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0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rovided with drive systems with rectilinear movements on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7/00—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7/02—Stacking of articles by adding to the top of the stack
- B65G57/03—Stacking of articles by adding to the top of the stack from above
- B65G57/035—Stacking of articles by adding to the top of the stack from above with a stepwise downward movement of the st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acking Of Articl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生产线及换热器的生产方法,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该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第一输送线的入口端设置有拆跺机构,第一输送线的出口端设置有码垛机构。拆跺机构包括升降输送装置、拆跺驱动装置以及拆跺挡板,升降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线的出口端的一侧,拆跺驱动装置设置在升降输送装置的上方,拆跺挡板固定在拆跺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拆跺驱动装置驱动拆跺挡板将换热器推动至升降输送装置上。该换热器生产线能够节省换热器生产过程中物料转移的程序,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生产线及换热器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中的两器指的是蒸发器和冷凝器,它们都是热交换器的一种,起着蒸发、散热和换热的作用,是制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一种换热器,在生产过程中,在冲床上将包括翅片的换热器主体加工完,而后工人将换热器主体取消转移至缓存区码垛存放,生产过程中,工人将缓存区的存放的换热器主体用运料车转移至穿管工装台进行人工穿管。这种加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员工在穿管前期需要提前准备铜管、边板、换热器等物料;物料的准备过程中费时费力,而且需要预留物料的存放位置;每加工完成一件换热器,均需要工人弯腰搬取和抬手码垛,这期间存在大量无效的周转搬运,使得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因此,需要对该换热器生产方式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换热器生产线,该换热器生产线能够节省换热器生产过程中物料转移的程序,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一种换热器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
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入口端设置有拆跺机构,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出口端设置有码垛机构;
所述拆跺机构包括升降输送装置、拆跺驱动装置以及拆跺挡板,所述升降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出口端的一侧,所述拆跺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升降输送装置的上方,所述拆跺挡板固定在所述拆跺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所述拆跺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拆跺挡板将换热器推动至所述升降输送装置上。
该换热器生产线能够让工人在第一输送线上对换热器进行穿管,通过拆跺机构进行换热器上料、通过码垛机构卸料,各个机构协同合作,能够节省换热器生产过程中物料转移的程序,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输送线以及升降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入口端,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升降支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第二输送线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拆跺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上。
第二输送线在升降支架上运动,能够适应不同的高度的来料进行上料,使得该生产线的适用范围更广。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柱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多根,所述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套,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支架连接。
多根导向柱能够对升降支架的移动起到有效的支撑和导向作用,使得升降支架移动平稳。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拆跺挡板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拆跺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拆跺挡板设置两块,两块所述拆跺挡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拆跺挡板的一侧还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升降推板,所述拆跺挡板上设置有寻料行程开关和接近传感器。
寻料行程开关用于判断升降推板的行程,使得升降推杆达到换热器时升降气缸能够停止运动,防止升降推板过度下行导致压坏换热器。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输送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上料位,所述上料位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与所述升降输送装置之间形成引导槽。
引导槽用于引导承载有换热器的料车进入上料位中,使得该生产线的换热器上料更稳定。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输送线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穿管引导槽,所述穿管引导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输送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穿管引导槽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线的上方;
所述穿管引导槽的下方设置高度调节板。
穿管引导槽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穿管引导槽向换热器中穿管,高度调节板能够调节穿管引导槽的高度,使得穿管引导槽能够用于不同的型号的换热器穿管。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出口处设置有矫正机构,所述矫正机构包括矫正气缸和矫正挡板,所述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出口处设置有矫正机构,所述矫正挡板固定在所述矫正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矫正气缸驱动所述矫正挡板沿所述矫正输送线的宽度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出口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矫正机构用于调整从第一输送线输出的换热器的位置,使得换热器的位置位于第一输送线的中间,以便更好地进入下游工位。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码垛机构包括第二支架以及取料机构,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出口端,所述取料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移动板、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卸料夹具,所述移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驱动所述移动板移动;
所述移动板的上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所述卸料夹具固定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
码垛机构将生产好的换热器码成垛,便于下游保存。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架的下方设置有码垛旋转缓存线,所述码垛旋转缓存线包括第四输送线以及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下方,所述第四输送线设置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上。
码垛旋转缓存线在缓存换热器的过程中转向,使得上下两个换热器之间呈现一定的角度交错码放,避免换热器的翅片相互碰撞造成倒片现象的发生。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码垛旋转缓存线的下游设置有多个成品缓存线,多个所述成品缓存线首尾相接,每个所述成品缓存线的出口处均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多个成品缓存线能够缓存多个不同的换热器,而且多个成品缓存线与下游不同的加工工位相对接,使得换热器能够进入不同的工位进行后续加工。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换热器的生产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换热器生产线来实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第一输送线的入口端设置有拆跺机构,第一输送线的出口端设置有码垛机构。拆跺机构包括升降输送装置、拆跺驱动装置以及拆跺挡板,升降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线的出口端的一侧,拆跺驱动装置设置在升降输送装置的上方,拆跺挡板固定在拆跺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拆跺驱动装置驱动拆跺挡板将换热器推动至升降输送装置上。在生产过程中,被冲压成型的换热器码放成一跺被送到第一输送线的入口端,拆跺机构将换热器一个一个地拆分,使得换热器能够以单个的形态进入第一输送线,工作人员在第一输送线的两侧对换热器进行穿管,穿管完成的换热器被第一输送线送出,并被码垛机构码放成一跺后进入下一流程。该生产线通过拆跺机构进行换热器上料、通过码垛机构卸料,各个机构协同合作,能够节省换热器生产过程中物料转移的程序,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本申请还提供基于上述生产线实施的换热器的生产方法,该方法能够节省换热器生产过程的物料转移程序,降低换热器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生产线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码垛机构不包括料车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码垛机构包括料车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拆跺驱动装置与拆跺挡板配合立体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输送线在第一支架上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码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码垛旋转缓存线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料车;2、拆跺机构;21、第一支架;211、支撑板;212、导向柱;213、升降架;214、第二输送线;2131、导向套;22、拆跺驱动装置;23、升降气缸;24、引导板;25、升降推板;26、拆跺挡板;261、寻料行程开关;262、接近传感器;263、连接杆;3、第一输送线;31、矫正机构;311、矫正气缸;312、矫正挡板;32、穿管引导槽;4、码垛机构;41、第二支架;42、移动板;43、第二驱动装置;44、第三驱动装置;45、卸料夹具;5、码垛旋转缓存线;51、第四输送线;52、旋转驱动机构;6、成品缓存线;61、光电传感器;7、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空调中的两器指的是蒸发器和冷凝器,它们都是热交换器的一种,起着蒸发、散热和换热的作用,是制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一种换热器,在生产过程中,在冲床上将包括翅片的换热器主体加工完,而后工人将换热器主体取消转移至缓存区码垛存放,生产过程中,工人将缓存区的存放的换热器主体用运料车转移至穿管工装台进行人工穿管。这种加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员工在穿管前期需要提前准备铜管、边板、换热器等物料;物料的准备过程中费时费力,而且需要预留物料的存放位置;每加工完成一件换热器,均需要工人弯腰搬取和抬手码垛,这期间存在大量无效的周转搬运,使得生产效率大大降低。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生产线。
实施例1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7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3;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设置有拆跺机构2,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设置有码垛机构4。拆跺机构2包括升降输送装置、拆跺驱动装置22以及拆跺挡板26,升降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的一侧,拆跺驱动装置22设置在升降输送装置的上方,拆跺挡板26固定在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拆跺驱动装置22驱动拆跺挡板26将换热器7推动至升降输送装置上。
该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被冲压成型的换热器7码放成一跺被送到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拆跺机构2将换热器7一个一个地拆分,使得换热器7能够以单个的形态进入第一输送线3,工作人员在第一输送线3的两侧对换热器7进行穿管,穿管完成的换热器7被第一输送线3送出,并被码垛机构4码放成一跺后进入下一流程。该生产线通过拆跺机构2进行换热器7上料、通过码垛机构4卸料,各个机构协同合作,能够节省换热器7生产过程中物料转移的程序,提高换热器7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上述的一种换热器7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3;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设置有拆跺机构2,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设置有码垛机构4。拆跺机构2包括升降输送装置、拆跺驱动装置22以及拆跺挡板26,升降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的一侧,拆跺驱动装置22设置在升降输送装置的上方,拆跺挡板26固定在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拆跺驱动装置22驱动拆跺挡板26将换热器7推动至升降输送装置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输送线214以及升降架213,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在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所述第一支架21包括支撑板21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11上的导向柱212,所述导向柱212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升降支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柱212上,所述第二输送线214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拆跺驱动装置22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上。
第二输送线214在升降支架上运动,能够适应不同的高度的来料进行上料,使得该生产线的适用范围更广。
具体地,换热器7码放成跺上料,每一个换热器7进入第一输送线3后,剩下的换热器7的高度就会降低,此时需要第二输送线214下降,以针对性调整。
上料过程中,是拆跺驱动装置22驱动拆跺挡板26将换热器7推动至第二输送线214,而后第二输送线214升降,到与第一输送线3表面平齐的位置后启动,使得换热器7进入第一输送线3。更佳地,第二输送线214的入口处设置有用于调整换热器7位置的校正挡板。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包括上述的一种换热器7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3;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设置有拆跺机构2,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设置有码垛机构4。拆跺机构2包括升降输送装置、拆跺驱动装置22以及拆跺挡板26,升降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的一侧,拆跺驱动装置22设置在升降输送装置的上方,拆跺挡板26固定在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拆跺驱动装置22驱动拆跺挡板26将换热器7推动至升降输送装置上。
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输送线214以及升降架213,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在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所述第一支架21包括支撑板21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11上的导向柱212,所述导向柱212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升降支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柱212上,所述第二输送线214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拆跺驱动装置22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柱212在所述支撑板211上设置多根,所述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212配合的导向套2131,所述支撑板21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支架连接。
多根导向柱212能够对升降支架的移动起到有效的支撑和导向作用,使得升降支架移动平稳。
更佳地,导向柱212设置4根,对应地,升降支架上上设置有4个与导向柱212配合的导向套2131。第一驱动装置可以是气缸或推杆电机,用于推动升降支架在导向柱212上上下运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包括上述的一种换热器7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3;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设置有拆跺机构2,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设置有码垛机构4。拆跺机构2包括升降输送装置、拆跺驱动装置22以及拆跺挡板26,升降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的一侧,拆跺驱动装置22设置在升降输送装置的上方,拆跺挡板26固定在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拆跺驱动装置22驱动拆跺挡板26将换热器7推动至升降输送装置上。
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输送线214以及升降架213,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在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所述第一支架21包括支撑板21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11上的导向柱212,所述导向柱212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升降支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柱212上,所述第二输送线214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拆跺驱动装置22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上。
所述导向柱212在所述支撑板211上设置多根,所述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212配合的导向套2131,所述支撑板21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支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拆跺挡板26通过连接杆263与所述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拆跺挡板26设置两块,两块所述拆跺挡板26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拆跺挡板26的一侧还设置有升降气缸23,所述升降气缸23固定在所述连接杆263上,所述升降气缸23的输出端设置有升降推板25,所述拆跺挡板26上设置有寻料行程开关261和接近传感器262。
寻料行程开关261用于判断升降推板25的行程,使得升降推杆达到换热器7时升降气缸23能够停止运动,防止升降推板25过度下行导致压坏换热器7。
在使用过程中,升降推板25下行至换热器7的一侧,而后第一驱动装置带动连接杆263运动,使得连接杆263能够带动拆跺挡板26运动,同步带动升降推板25运动,使得升降推板25能够推动换热器7与原来的换热器7跺分开。伺候驱动拆跺挡板26运动至换热器7的一侧,利用拆跺挡板26将换热器7推动至第一输送线3上。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包括上述的一种换热器7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3;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设置有拆跺机构2,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设置有码垛机构4。拆跺机构2包括升降输送装置、拆跺驱动装置22以及拆跺挡板26,升降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的一侧,拆跺驱动装置22设置在升降输送装置的上方,拆跺挡板26固定在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拆跺驱动装置22驱动拆跺挡板26将换热器7推动至升降输送装置上。
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输送线214以及升降架213,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在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所述第一支架21包括支撑板21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11上的导向柱212,所述导向柱212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升降支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柱212上,所述第二输送线214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拆跺驱动装置22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上。
所述导向柱212在所述支撑板211上设置多根,所述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212配合的导向套2131,所述支撑板21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支架连接。
所述拆跺挡板26通过连接杆263与所述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拆跺挡板26设置两块,两块所述拆跺挡板26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拆跺挡板26的一侧还设置有升降气缸23,所述升降气缸23固定在所述连接杆263上,所述升降气缸23的输出端设置有升降推板25,所述拆跺挡板26上设置有寻料行程开关261和接近传感器26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输送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上料位,所述上料位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板24,所述引导板24与所述升降输送装置之间形成引导槽。
引导槽用于引导承载有换热器7的料车1进入上料位中,使得该生产线的换热器7上料更稳定。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包括上述的一种换热器7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3;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设置有拆跺机构2,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设置有码垛机构4。拆跺机构2包括升降输送装置、拆跺驱动装置22以及拆跺挡板26,升降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的一侧,拆跺驱动装置22设置在升降输送装置的上方,拆跺挡板26固定在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拆跺驱动装置22驱动拆跺挡板26将换热器7推动至升降输送装置上。
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输送线214以及升降架213,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在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所述第一支架21包括支撑板21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11上的导向柱212,所述导向柱212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升降支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柱212上,所述第二输送线214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拆跺驱动装置22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上。
所述导向柱212在所述支撑板211上设置多根,所述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212配合的导向套2131,所述支撑板21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支架连接。
所述拆跺挡板26通过连接杆263与所述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拆跺挡板26设置两块,两块所述拆跺挡板26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拆跺挡板26的一侧还设置有升降气缸23,所述升降气缸23固定在所述连接杆263上,所述升降气缸23的输出端设置有升降推板25,所述拆跺挡板26上设置有寻料行程开关261和接近传感器26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线214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穿管引导槽32,所述穿管引导槽32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输送线21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穿管引导槽32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线214的上方;
更佳地,所述穿管引导槽32的下方设置高度调节板。
穿管引导槽32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穿管引导槽32向换热器7中穿管,高度调节板能够调节穿管引导槽32的高度,使得穿管引导槽32能够用于不同的型号的换热器7穿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处设置有矫正机构31,所述矫正机构31包括矫正气缸311和矫正挡板312,所述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处设置有矫正机构31,所述矫正挡板312固定在所述矫正气缸311的输出端,所述矫正气缸311驱动所述矫正挡板312沿所述矫正输送线的宽度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61。
矫正机构31用于调整从第一输送线3输出的换热器7的位置,使得换热器7的位置位于第一输送线3的中间,以便更好地进入下游工位。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包括上述的一种换热器7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3;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设置有拆跺机构2,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设置有码垛机构4。拆跺机构2包括升降输送装置、拆跺驱动装置22以及拆跺挡板26,升降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的一侧,拆跺驱动装置22设置在升降输送装置的上方,拆跺挡板26固定在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拆跺驱动装置22驱动拆跺挡板26将换热器7推动至升降输送装置上。
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输送线214以及升降架213,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在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所述第一支架21包括支撑板21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11上的导向柱212,所述导向柱212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升降支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柱212上,所述第二输送线214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拆跺驱动装置22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上。
所述导向柱212在所述支撑板211上设置多根,所述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212配合的导向套2131,所述支撑板21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支架连接。
所述拆跺挡板26通过连接杆263与所述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拆跺挡板26设置两块,两块所述拆跺挡板26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拆跺挡板26的一侧还设置有升降气缸23,所述升降气缸23固定在所述连接杆263上,所述升降气缸23的输出端设置有升降推板25,所述拆跺挡板26上设置有寻料行程开关261和接近传感器262。
所述第二输送线214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穿管引导槽32,所述穿管引导槽32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输送线21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穿管引导槽32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线214的上方;
更佳地,所述穿管引导槽32的下方设置高度调节板。
穿管引导槽32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穿管引导槽32向换热器7中穿管,高度调节板能够调节穿管引导槽32的高度,使得穿管引导槽32能够用于不同的型号的换热器7穿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处设置有矫正机构31,所述矫正机构31包括矫正气缸311和矫正挡板312,所述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处设置有矫正机构31,所述矫正挡板312固定在所述矫正气缸311的输出端,所述矫正气缸311驱动所述矫正挡板312沿所述矫正输送线的宽度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6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码垛机构4包括第二支架41以及取料机构,所述第二支架41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所述取料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41上;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移动板42、第二驱动装置43以及卸料夹具45,所述移动板4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41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3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41上且驱动所述移动板42移动;
所述移动板42的上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44,所述卸料夹具45固定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4的输出端。
码垛机构4将生产好的换热器7码成垛,便于下游保存。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包括上述的一种换热器7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3;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设置有拆跺机构2,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设置有码垛机构4。拆跺机构2包括升降输送装置、拆跺驱动装置22以及拆跺挡板26,升降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的一侧,拆跺驱动装置22设置在升降输送装置的上方,拆跺挡板26固定在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拆跺驱动装置22驱动拆跺挡板26将换热器7推动至升降输送装置上。
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输送线214以及升降架213,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在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所述第一支架21包括支撑板21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11上的导向柱212,所述导向柱212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升降支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柱212上,所述第二输送线214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拆跺驱动装置22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上。
所述导向柱212在所述支撑板211上设置多根,所述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212配合的导向套2131,所述支撑板21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支架连接。
所述拆跺挡板26通过连接杆263与所述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拆跺挡板26设置两块,两块所述拆跺挡板26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拆跺挡板26的一侧还设置有升降气缸23,所述升降气缸23固定在所述连接杆263上,所述升降气缸23的输出端设置有升降推板25,所述拆跺挡板26上设置有寻料行程开关261和接近传感器262。
所述第二输送线214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穿管引导槽32,所述穿管引导槽32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输送线21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穿管引导槽32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线214的上方;
更佳地,所述穿管引导槽32的下方设置高度调节板。
穿管引导槽32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穿管引导槽32向换热器7中穿管,高度调节板能够调节穿管引导槽32的高度,使得穿管引导槽32能够用于不同的型号的换热器7穿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处设置有矫正机构31,所述矫正机构31包括矫正气缸311和矫正挡板312,所述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处设置有矫正机构31,所述矫正挡板312固定在所述矫正气缸311的输出端,所述矫正气缸311驱动所述矫正挡板312沿所述矫正输送线的宽度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6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码垛机构4包括第二支架41以及取料机构,所述第二支架41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所述取料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41上;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移动板42、第二驱动装置43以及卸料夹具45,所述移动板4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41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3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41上且驱动所述移动板42移动;
所述移动板42的上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44,所述卸料夹具45固定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4的输出端。
卸料夹具45能够在第三驱动装置44的驱动上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而卸料夹具45能够打开或闭合,以便夹取穿管后的换热器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41的下方设置有码垛旋转缓存线5,所述码垛旋转缓存线5包括第四输送线51以及旋转驱动机构52,所述旋转驱动机构5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41的下方,所述第四输送线51设置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52上。
码垛旋转缓存线5在缓存换热器7的过程中转向,使得上下两个换热器7之间呈现一定的角度交错码放,避免换热器7的翅片相互碰撞造成倒片现象的发生。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包括上述的一种换热器7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3;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设置有拆跺机构2,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设置有码垛机构4。拆跺机构2包括升降输送装置、拆跺驱动装置22以及拆跺挡板26,升降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的一侧,拆跺驱动装置22设置在升降输送装置的上方,拆跺挡板26固定在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拆跺驱动装置22驱动拆跺挡板26将换热器7推动至升降输送装置上。
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输送线214以及升降架213,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在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所述第一支架21包括支撑板21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11上的导向柱212,所述导向柱212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升降支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柱212上,所述第二输送线214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拆跺驱动装置22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上。
所述导向柱212在所述支撑板211上设置多根,所述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212配合的导向套2131,所述支撑板21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支架连接。
所述拆跺挡板26通过连接杆263与所述拆跺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拆跺挡板26设置两块,两块所述拆跺挡板26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拆跺挡板26的一侧还设置有升降气缸23,所述升降气缸23固定在所述连接杆263上,所述升降气缸23的输出端设置有升降推板25,所述拆跺挡板26上设置有寻料行程开关261和接近传感器262。
所述第二输送线214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穿管引导槽32,所述穿管引导槽32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输送线21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穿管引导槽32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线214的上方;
更佳地,所述穿管引导槽32的下方设置高度调节板。
穿管引导槽32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穿管引导槽32向换热器7中穿管,高度调节板能够调节穿管引导槽32的高度,使得穿管引导槽32能够用于不同的型号的换热器7穿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处设置有矫正机构31,所述矫正机构31包括矫正气缸311和矫正挡板312,所述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处设置有矫正机构31,所述矫正挡板312固定在所述矫正气缸311的输出端,所述矫正气缸311驱动所述矫正挡板312沿所述矫正输送线的宽度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6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码垛机构4包括第二支架41以及取料机构,所述第二支架41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所述取料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41上;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移动板42、第二驱动装置43以及卸料夹具45,所述移动板4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41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3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41上且驱动所述移动板42移动;
所述移动板42的上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44,所述卸料夹具45固定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4的输出端。
卸料夹具45能够在第三驱动装置44的驱动上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而卸料夹具45能够打开或闭合,以便夹取穿管后的换热器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41的下方设置有码垛旋转缓存线5,所述码垛旋转缓存线5包括第四输送线51以及旋转驱动机构52,所述旋转驱动机构5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41的下方,所述第四输送线51设置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5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码垛旋转缓存线5的下游设置有多个成品缓存线6,多个所述成品缓存线6首尾相接,每个所述成品缓存线6的出口处均设置有光电传感器61。
多个成品缓存线6能够缓存多个不同的换热器7,而且多个成品缓存线6与下游不同的加工工位相对接,使得换热器7能够进入不同的工位进行后续加工。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7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换热器7生产线来实施。
该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3;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设置有拆跺机构2,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设置有码垛机构4;码垛机构4的下方设置有码垛旋转缓存线5的下游设置有多个成品缓存线6,码垛旋转缓存线5的下游设置有多个成品缓存线6。
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冲压加工成型的换热器7经过第一输送线3的入口端上料;
工作人员在第一输送线3对换热器7进行穿管作业,穿管完成的换热器7被送到第一输送线3的出口端;
拆跺机构2将穿管完成的换热器7码放在码垛旋转缓存线5上。当码垛旋转缓存线5上的换热器7数量达到阈值后,码垛旋转缓存线5将换热器7送出到成品缓存线6储存。
该方法能够节省换热器7生产过程的物料转移程序,降低换热器7的生产成本。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换热器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入口端设置有拆跺机构,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出口端设置有码垛机构;
所述拆跺机构包括升降输送装置、拆跺驱动装置以及拆跺挡板,所述升降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出口端的一侧,所述拆跺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升降输送装置的上方,所述拆跺挡板固定在所述拆跺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所述拆跺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拆跺挡板将换热器推动至所述升降输送装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输送线以及升降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入口端,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升降支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第二输送线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拆跺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柱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多根,所述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套,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支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拆跺挡板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拆跺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拆跺挡板设置两块,两块所述拆跺挡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拆跺挡板的一侧还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升降推板,所述拆跺挡板上设置有寻料行程开关和接近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输送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上料位,所述上料位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与所述升降输送装置之间形成引导槽。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线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穿管引导槽,所述穿管引导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输送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穿管引导槽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线的上方;
所述穿管引导槽的下方设置高度调节板。
7.根据权利要求6项所述的换热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出口处设置有矫正机构,所述矫正机构包括矫正气缸和矫正挡板,所述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出口处设置有矫正机构,所述矫正挡板固定在所述矫正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矫正气缸驱动所述矫正挡板沿所述矫正输送线的宽度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出口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码垛机构包括第二支架以及取料机构,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出口端,所述取料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移动板、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卸料夹具,所述移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驱动所述移动板移动;
所述移动板的上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所述卸料夹具固定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架的下方设置有码垛旋转缓存线,所述码垛旋转缓存线包括第四输送线以及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下方,所述第四输送线设置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码垛旋转缓存线的下游设置有多个成品缓存线,多个所述成品缓存线首尾相接,每个所述成品缓存线的出口处均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11.一种换热器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生产线来实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98993.XA CN117566447A (zh) | 2023-12-12 | 2023-12-12 | 一种换热器生产线及换热器的生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98993.XA CN117566447A (zh) | 2023-12-12 | 2023-12-12 | 一种换热器生产线及换热器的生产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66447A true CN117566447A (zh) | 2024-02-20 |
Family
ID=89860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698993.XA Pending CN117566447A (zh) | 2023-12-12 | 2023-12-12 | 一种换热器生产线及换热器的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566447A (zh) |
-
2023
- 2023-12-12 CN CN202311698993.XA patent/CN117566447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13858B2 (en) | Metal plate loading/unloading and cutting method and system | |
JP2009091119A (ja) | シート材整列装置 | |
CN208103403U (zh) | 一种建筑废弃钢筋段整理装置 | |
CN219135686U (zh) | 一种输送、夹取、码垛一体式书本下料设备 | |
CN105773277A (zh) | 带暂存机构的pp剪片堆叠机 | |
US20240279006A1 (en) | Automatic high-speed stacking machine | |
CN116921509A (zh) | 一种钣金件连续折弯生产线 | |
CN116551212A (zh) | 一种激光切割自动化生产系统 | |
CN221700396U (zh) | 一种换热器生产线 | |
CN117566447A (zh) | 一种换热器生产线及换热器的生产方法 | |
CN206952027U (zh) | 一种轮辋卷圆压平机的送料装置 | |
CN210028112U (zh) | 一种冷轧钢板双交换移动平台 | |
CN217805739U (zh) | 一种瓷砖包装生产线 | |
CN110315596A (zh) | 一种模切设备 | |
CN216656119U (zh) | 一种冲压铝板侧挡机构 | |
CN203992134U (zh) | 一种汽车门槛构件生产设备 | |
CN206466670U (zh) | 用于强化地板的开槽机的翻板卸料装置 | |
CN215156078U (zh) | 钢管码垛设备 | |
CN213230181U (zh) | 一种物料输送分选装置 | |
CN108687886A (zh) | 一种面板送料装置及门板胶合生产线 | |
JPH06316359A (ja) | 紙葉或いは類似物を堆積体に集積するための装置 | |
CN205630098U (zh) | 带暂存机构的pp剪片堆叠机 | |
CN215587493U (zh) | 设置有伸缩挡板的对齐辊道 | |
CN216464979U (zh) | 一种广告布加工用裁切成品接收桌 | |
CN219216542U (zh) | 一种自动上料码料装置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