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66164B - 一种新型放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放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66164B
CN117566164B CN202410058289.6A CN202410058289A CN117566164B CN 117566164 B CN117566164 B CN 117566164B CN 202410058289 A CN202410058289 A CN 202410058289A CN 117566164 B CN117566164 B CN 1175661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upporting
arc
lif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582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66164A (zh
Inventor
赖新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OU SWEET HAPPINESS CANDY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TOU SWEET HAPPINESS CANDY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OU SWEET HAPPINESS CANDY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TOU SWEET HAPPINESS CANDY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582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661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66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66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66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66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7/00Clos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after filling
    • B65B7/16Closing semi-rigid or rigid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not deformed by, or not taking-up shape of, contents, e.g. boxes or cartons
    • B65B7/28Closing semi-rigid or rigid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not deformed by, or not taking-up shape of, contents, e.g. boxes or cartons by applying separate preformed closures, e.g. lids, covers
    • B65B7/2807Feeding clos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essure Vessels And Li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放盖设备,包括放盖模块和取盖模块,放盖模块可升降的设于输送带上,放盖模块包括升降支撑板、若干撑盖单元和若干压盖单元,升降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与罐体相对的工作通孔,若干撑盖单元分别环形阵列的设置于升降支撑板的顶部,且其位于工作通孔的上方并形成撑盖位,取盖模块设置于输送带的上方,通过取盖模块将送盖模块上的盖体放置于撑盖位上,若干压盖单元分别环形阵列的设置于撑盖单元的上方,通过压盖单元下压盖体顶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放盖模块由若干个撑盖弧形片组合成可自由开合的撑盖位,并配合压盖单元以实现在接盖和撑盖时可对撑盖进行导正、调整撑盖后盖体的设置形态。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放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放盖设备。
背景技术
罐体包装常用于容置巧克力、饼干等食品,在其填充物品后,需在罐体的开口放置盖体并进行密封,现有加工方式多由人工进行,机器辅助。 人工放盖存在:人员工作强度大,速度慢,定位精准度也不高。对这种不连续工作过程,造成极大生产的影响,定位精度得不到保证。 现有加工形式会占用较多的人工,降低生产的效率,在人工短缺以及用工成本愈来愈高的今天,生产投入的成本也变得非常的高。 机器放盖存在:盖体的存储和放置由两套设备配合完成,设备占用面积大、效率低。
对此人们发明了用于自动放盖的设备,例如中国专利CN113200164B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的圆筒包装放盖、定位、密封装置,包括回转输送装置、若干罐体支撑板、储盖机构、放盖机构、定位压盖机构、密封机构,所述若干罐体支撑板分别等距离设置于所述回转输送装置上,由所述回转输送装置联动所述若干罐体支撑板循环输送,所述储盖机构设置于所述回转输送装置的上部,所述放盖机构设置于所述回转输送装置的侧边,罐体通过所述若干罐体支撑板向前输送至所述储盖机构的下方并通过所述放盖机构将所述储盖机构内的盖体放置于所述罐体的开口处;
所述放盖机构包括底座、放盖升降驱动装置、升降机架、第一撑盖臂、第二撑盖臂、撑盖驱动装置,所述升降机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放盖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面和所述升降机架的底面之间,所述放盖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机架在所述底座的上方上下运动,所述第一、第二撑盖臂对称滑动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架的顶面上,且相对间隙设置,所述撑盖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撑盖臂之间,所述撑盖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撑盖臂、第二撑盖臂在所述升降机架的顶面上相近、相远运动进行撑盖、放盖。上述技术方案公开并解决了自动放盖的技术问题,但其在撑盖、放盖的结构上存在一些缺陷,具体如下:
1、盖体从储盖机构自由的落入放盖机构的撑盖板上,而放盖机构中缺少对盖体放置形态进行调整的结构,当盖体呈倾斜状态设置于撑盖板上时难以保证放盖准确率;
2、撑盖板的活动行程有限且若干撑盖板形成承接盖体的圆形位由两片罐体定位块相近/相远形成,无法有效的承接、撑开盖体;
3、由盖体的承接、放盖以两片罐体定位块的间歇开合为条件,当盖体呈不平整状态放置于撑盖板上,且进行放盖动作时盖体无法平整(呈倾斜的半盖合于罐体上或直接掉落)的盖设于罐体上,导致放盖完成率低需要人工介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放盖设备,进一步确保撑盖准确及盖体与罐体的盖合平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放盖设备,包括放盖模块和取盖模块,所述放盖模块可升降的设置于输送带上,所述输送带用于输送待放置盖体的罐体至所述放盖模块的下方。
所述放盖模块包括升降支撑板、若干撑盖单元和若干压盖单元,所述升降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与罐体相对的工作通孔,若干所述撑盖单元分别环形阵列的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撑板的顶部,且其位于所述工作通孔的上方并形成撑盖位,所述取盖模块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通过所述取盖模块将送盖模块上的盖体放置于所述撑盖位上,若干所述压盖单元分别环形阵列的设置于所述撑盖单元的上方,通过所述压盖单元压持位于所述撑盖位上的盖体顶部。
所述升降支撑板由升降驱动模块驱动向下动作直至所述工作通孔穿设于罐体的上方,将所述撑盖位上的盖体盖设于罐体的开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撑盖单元包括撑盖弧形片、撑盖导轨和撑盖滑块,所述撑盖滑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撑板的上方,所述撑盖导轨与所述撑盖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撑盖弧形片活动设置于所述工作通孔的上方,所述撑盖弧形片的背部与所述撑盖导轨的端部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撑盖单元的所述撑盖导轨由同步撑盖装置驱动同步动作,使若干所述撑盖单元的所述撑盖弧形片在所述工作通孔的上方进行相近运动合拢形成所述撑盖位承接盖体或进行相远运动抱持盖体。
所述压盖单元包括压盖气缸和硅胶片,所述硅胶片活动设置于所述撑盖弧形片的上方,所述压盖气缸驱动所述硅胶片与设置于撑盖位处的盖体顶部接触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圆板,所述支撑圆板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工作通孔上下相对的第一通孔。
若干所述撑盖单元的所述撑盖滑块环形阵列的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圆板的底部。
所述压盖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圆板的顶部,所述硅胶片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上方的边缘,所述压盖气缸驱动所述硅胶片朝第一通孔的圆心方向做伸缩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撑盖装置包括同步撑盖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圆板和所述升降支撑板之间,所述撑盖导轨与所述从动齿轮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同步撑盖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撑板的顶部并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
所述从动齿轮上设置有与所述工作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相导通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齿轮的顶部设置有同步引导槽,所述撑盖导轨的底部设置有撑盖滚轮,所述撑盖滚轮滑动设置于所述同步引导槽内。
所述同步引导槽内与所述撑盖单元的相对处均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段、平行段和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自所述平行段的一侧起周向设置,所述从动齿轮旋转调节所述平行段/所述第一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与所述撑盖滚轮接触引导所述撑盖导轨做伸缩运动,使所述撑盖弧形片进行撑盖或放盖。
进一步的,所述撑盖弧形片前侧面的下半部分呈向下倾斜的导向弧形面,所述导向弧形面更高的一端与所述撑盖弧形片前侧面的上半部分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周设置有若干限位引导轮,所述若干限位引导轮环形阵列设置,所述限位引导轮的外周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周接触设置,所述限位引导轮通过第一连接立柱与所述支撑圆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升降支撑板的底部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一牛眼轴承,所述第一牛眼轴承与所述从动齿轮的底部接触设置。
所述支撑圆板的底部环形阵列的设置于若干第二牛眼轴承,所述第二牛眼轴承与所述从动齿轮的顶部接触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通孔的内周固定设置有导正环,所述导正环的内周在竖直截面内呈梯形。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放盖模块由若干个撑盖弧形片组合成可自由开合的撑盖位,并配合压盖单元以实现在接盖和撑盖时可对撑盖进行导正、调整撑盖后盖体的设置形态(不形成翘起状态),进一步完善、保证放盖效果(盖体与罐体平齐)。同时整体结构占地面积小、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放盖模块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从动齿轮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同步引导槽与撑盖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图1-图4的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照图1所示,一种新型放盖设备,包括送盖模块1、升降驱动模块2、放盖模块3、取盖模块4,放盖模块3活动设置于输送带的上方,输送带用于输送待放盖的罐体。升降驱动模块2驱动放盖模块3在输送带的上方做升降动作,送盖模块1设置于放盖模块3的侧面,取盖模块4设置于放盖模块3和送盖模块1之间进而将送盖模块1上的盖体取送至放盖模块3上。
放盖模块3与输送带之间形成放盖工位,当输送带上的罐体移动至放盖工位后输送带停止运转。
本实施例送盖模块1为皮带输送机,送盖模块1用于输送盖体。
再结合图2所示,放盖模块3包括升降支撑板31、若干撑盖单元32、若干压盖单元33、同步撑盖装置34,升降支撑板31活动设置于放盖工位的上方,升降支撑板31的顶部设置有与放盖工位相对应的工作通孔,工作通孔的直径大于罐体的直径。
本实施例撑盖单元32的数量为六个、压盖单元33的数量为三个,本实施例不限定撑盖单元32和压盖单元33的数量,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根据盖体的尺寸进行设置。
升降支撑板3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圆板311,支撑圆板311和升降支撑板31之间间隙设置,若干撑盖单元32活动设置于支撑圆板311和升降支撑板31之间。支撑圆板3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311-1,第一通孔311-1的圆心与工作通孔的圆心上下相对。
若干压盖单元33以工作通孔为圆心环形阵列的设置于支撑圆板311的顶部。压盖单元33包括压盖气缸331和硅胶片332,压盖气缸331固定设置于支撑圆板311的顶部,硅胶片332固定设置于压盖气缸331的活动杆端部,且其位于第一通孔311-1的上方。
同步撑盖装置34包括驱动支撑架341、同步撑盖电机342、主动齿轮343和从动齿轮344,从动齿轮344转动设置于工作通孔的上方.
升降支撑板31的顶部环形设置有若干第一牛眼轴承,从动齿轮344的底部与第一牛眼轴承接触设置起到支撑导向的作用。
驱动支撑架341固定设置于升降支撑板31的顶部,且其位于从动齿轮344的外侧。主动齿轮343转动设置于驱动支撑架341内,主动齿轮343与从动齿轮344啮合。同步撑盖电机342垂直的固定设置于驱动支撑架341上,同步撑盖电机342的动力轴穿过驱动支撑架341的顶部与主动齿轮34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同步撑盖电机342为伺服电机。
再结合图3、图4所示,进一步的,从动齿轮344顶部自圆心处设置有第二通孔344-1,第二通孔344-1与工作通孔相通,第二通孔344-1的直径大于工作通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从动齿轮344的顶部环形设置有同步引导槽344-2。
参照图2、图4所示,若干撑盖单元32分别以第二通孔344-1为圆心环形阵列的设置于同步引导槽344-2的上方。撑盖单元32包括撑盖弧形片321、撑盖导轨322、撑盖滑块323和撑盖滚轮324。
撑盖滑块323固定设置于支撑圆板311的底部,撑盖导轨322滑动设置于从动齿轮344的顶部和撑盖滑块323之间,撑盖导轨322与撑盖滑块323滑动连接。
撑盖滚轮324通过连接轴与撑盖导轨322的底部连接,连接轴垂直设置,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撑盖导轨322的底部。撑盖滚轮324转动设置于连接轴的另一端,且其外周与同步引导槽344-2内的侧壁接触设置。
撑盖弧形片321设置于第一通孔311-1、第二通孔344-1内,撑盖弧形片321的背部与撑盖导轨322的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撑盖弧形片321前侧面的下半部分呈向下倾斜的导向弧形面321-1,导向弧形面321-1更高的一端与撑盖弧形片321的上半部分相接,将撑盖弧形片321的下半部分设置倾斜设置有利于将盖体导向的盖设于罐体的开口处。
更进一步的,同步引导槽344-2内与撑盖单元32的相对处设置有第一弧形段344-21、平行段344-22和第二弧形段344-23, 第一弧形段344-21、第二弧形段344-23自平行段344-22的一侧起周向设置。第一弧形段344-21和第二弧形段344-23的相接处弧形过渡,第一弧形段344-21和平行段344-22的相接处弧形过渡。
从动齿轮344旋转使第一弧形段344-21/平行段344-22/第二弧形段344-23与撑盖滚轮324接触(撑盖滚轮324相对于同步引导槽是静止的),进而使撑盖导轨322滑动带动撑盖弧形片321朝第一通孔311-1的中心相近/相远。
采用同步引导槽使若干撑盖单元同步动作,能有效确保撑盖效果防止盖体翘起、发生破裂的情况。
第一通孔311-1的内周周向设置有若干避让缺口311-11。避让缺口311-11与撑盖弧形片321相对,当撑盖弧形片321朝第一通孔311-1的内周移动时,通过避让缺口311-11避免其与支撑圆板311产生干涉。
参照图3所示,进一步的,支撑圆板311和第二通孔344-1之间设置有若干限位引导轮35,若干限位引导轮35以第一通孔311-1为圆心环形阵列设置。支撑圆板3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立柱,第一连接柱的底端固定设置于升降支撑板的顶部,进而将支撑圆板固定设置于升降支撑板上。
限位引导轮35转动设置于第一连接立柱的外周,限位引导轮35的外周与第二通孔344-1的内周接触设置。
当从动齿轮344旋转时通过限位引导轮35导正其环形旋转轨迹,进而保证同步引导槽344-2的引导精准度、稳定性,同时对从动齿轮344的设置位置起到限定的作用。
参照图2所示,支撑圆板311的底部周向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立柱311-2,第二连接立柱31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牛眼轴承,第二牛眼轴承与从动齿轮344的顶部接触设置起到下压从动齿轮344的作用防止其在旋转时上下窜动。
进一步的,工作通孔内固定设置有导正环,导正环的底部与升降支撑板31的底部平齐。导正环的内周在竖直截面内呈梯形,起到导正罐体的作用。
参照图1所示,升降驱动模块2包括第一驱动单元21、第二驱动单元22,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分别设置于输送带的两侧。
本实施例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均为减速机驱动丝杆配合剪叉式升降机构的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剪叉式升降机构与升降支撑板31的底部连接。
第一驱动单元21的减速机通过电机驱动,第一驱动单元21的减速机与第二驱动的减速机之间通过轴杆进行动力传递,进而实现第二驱动单元22随第一驱动单元21同步动作。
本实施例的驱动单元采用丝杆配合剪叉式升降机构具有升降稳定、冲击力小的优点。
取盖模块4包括取盖支撑架41、取盖活动座42、取盖升降装置43和取盖平移装置44,取盖支撑架41固定设置于输送带上,且其位于送盖模块1的末端和若干撑盖单元32之间的上方。
本实施例取盖升降装置43和取盖平移装置44均为单杆气缸。
取盖升降装置43垂直的固定设置于取盖活动座42上,取盖升降装置43的活动杆端部固定设置有吸嘴盘431。
取盖活动座42活动设置于取盖支撑架41上,取盖活动座42与取盖支撑架41之间通过导轨、滑块滑动连接其连接方式为公知技术此处不再阐述。
取盖平移装置44固定设置于取盖支撑架41的侧面,取盖平移装置44的活动杆端部与取盖活动座42的侧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1-图4所示,进行放盖工作时,具体步骤如下:
1、输送带将待盖合的罐体输送至放盖工位;
2、同步撑盖电机342驱动主动齿轮343旋转带动从动齿轮344旋转,进而使同步引导槽344-2内的水平段与撑盖单元32的撑盖滚轮324相接触,此时若干撑盖单元32的撑盖弧形片321同步的向第一通孔311-1的圆心移动合拢以形成一个用于承接盖体的整圆;
3、取盖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取盖活动座42在送盖模块1的末端和第一通孔311-1之间往复移动,取盖升降装置43驱动吸嘴盘431做升降运动吸取位于送盖模块1末端的盖子或将吸取的盖子吸放于若干撑盖单元32的撑盖弧形片321顶部;
4、同步撑盖电机342驱动主动齿轮343旋转带动从动齿轮344旋转,进而使同步引导槽344-2内的第一弧形段344-21与撑盖单元32的撑盖滚轮324相接触,进而带动撑盖导轨322向后滑动使撑盖弧形片321上半部分的背部与盖体的内周接触设置,从而形成一个撑盖动作;
5、压盖气缸331驱动硅胶片332向第一通孔311-1的圆心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下压调节盖体,使盖体平整的设置于若干撑盖单元32的撑盖弧形片321上,此时盖体内的顶部与撑盖弧形片321的顶部接触设置;
6、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同步驱动升降支撑板31向下移动至将盖体盖设于罐体的开口处,撑盖弧形片321的导向弧形面321-1在放盖的过程中起到导正作用防止罐体偏移影响放盖效果,随后升降支撑板31继续下降使撑盖弧形片321完全脱离盖体;
7、同步撑盖电机342驱动主动齿轮343旋转带动从动齿轮344旋转,进而使同步引导槽344-2内的第二弧形段344-23与撑盖滚轮324相接触,进而带动撑盖导轨322向后滑动使撑盖弧形片321继续向后移动,此时若干撑盖单元32的撑盖弧形片321形成的圆形大于罐体的直径,防止撑盖弧形片321向上复位时与罐体产生干涉,接着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驱动升降支撑板31向上举升复位等待下一次放盖工作。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盖体自由落体放置于撑盖装置上,本实施例的放盖模块3由若干个撑盖弧形片321组合成可自由开合的撑盖位,并配合压盖单元33以实现在接盖和撑盖时可对撑盖进行导正、调整撑盖后盖体的设置形态(不形成翘起状态),进一步完善、保证放盖效果(盖体与罐体平齐)。同时整体结构占地面积小、生产成本低。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放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盖模块(3)和取盖模块(4),所述放盖模块(3)可升降的设置于输送带上,所述输送带用于输送待放置盖体的罐体至所述放盖模块(3)的下方;
所述放盖模块(3)包括升降支撑板(31)、若干撑盖单元(32)和若干压盖单元(33),所述升降支撑板(31)的顶部设置有与罐体相对的工作通孔,若干所述撑盖单元(32)分别环形阵列的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撑板(31)的顶部,且其位于所述工作通孔的上方并形成撑盖位,所述取盖模块(4)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通过所述取盖模块(4)将送盖模块(1)上的盖体放置于所述撑盖位上,若干所述压盖单元(33)分别环形阵列的设置于所述撑盖单元(32)的上方,通过所述压盖单元(33)下压位于所述撑盖位上的盖体顶部;
所述升降支撑板(31)由升降驱动模块驱动向下动作直至所述工作通孔穿设于罐体的上方,将所述撑盖位上的盖体盖设于罐体的开口处;
所述撑盖单元(32)包括撑盖弧形片(321)、撑盖导轨(322)和撑盖滑块(323),所述撑盖滑块(323)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撑板(31)的上方,所述撑盖导轨(322)与所述撑盖滑块(323)滑动连接,所述撑盖弧形片(321)活动设置于所述工作通孔的上方,所述撑盖弧形片(321)的背部与所述撑盖导轨(322)的端部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撑盖单元(32)的所述撑盖导轨(322)由同步撑盖装置(34)驱动同步动作,使若干所述撑盖单元(32)的所述撑盖弧形片(321)在所述工作通孔的上方进行相近运动合拢形成所述撑盖位承接盖体或进行相远运动抱持盖体;
所述压盖单元(33)包括压盖气缸(331)和硅胶片(332),所述硅胶片(332)活动设置于所述撑盖弧形片(321)的上方,所述压盖气缸(331)驱动所述硅胶片(332)与盖体的顶部接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放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撑板(3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圆板(311),所述支撑圆板(311)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工作通孔上下相对的第一通孔(311-1);
若干所述撑盖单元(32)的所述撑盖滑块(323)环形阵列的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圆板(311)的底部;
所述压盖气缸(331)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圆板(311)的顶部,所述硅胶片(332)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311-1)上方的边缘,所述压盖气缸(331)驱动所述硅胶片(332)朝第一通孔(311-1)的圆心方向做伸缩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放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撑盖装置(34)包括同步撑盖电机(342)、主动齿轮(343)和从动齿轮(344),所述从动齿轮(344)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圆板(311)和所述升降支撑板(31)之间,所述撑盖导轨(322)与所述从动齿轮(344)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343)与所述从动齿轮(344)啮合,所述同步撑盖电机(342)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撑板(31)的顶部并驱动所述主动齿轮(343)转动;
所述从动齿轮(344)上设置有与所述工作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311-1)相导通的第二通孔(34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放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344)的顶部设置有同步引导槽(344-2),所述撑盖导轨(322)的底部设置有撑盖滚轮(324),所述撑盖滚轮(324)滑动设置于所述同步引导槽(344-2)内;
所述同步引导槽(344-2)内与所述撑盖单元(32)的相对处均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段(344-21)、平行段(344-22)和第二弧形段(344-23),所述第一弧形段(344-21)和所述第二弧形段(344-23)自所述平行段(344-22)的一侧起周向设置,所述从动齿轮(344)旋转调节所述平行段(344-22)/所述第一弧形段(344-21)/所述第二弧形段(344-23)与所述撑盖滚轮(324)接触引导所述撑盖导轨(322)做伸缩运动,使所述撑盖弧形片(321)进行撑盖或放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放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撑盖弧形片(321)前侧面的下半部分呈向下倾斜的导向弧形面(321-1),所述导向弧形面(321-1)更高的一端与所述撑盖弧形片(321)前侧面的上半部分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放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344-1)的内周设置有若干限位引导轮(35),所述若干限位引导轮(35)环形阵列设置,所述限位引导轮(35)的外周与所述第二通孔(344-1)的内周接触设置,所述限位引导轮(35)通过第一连接立柱与所述支撑圆板(311)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升降支撑板(31)的底部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一牛眼轴承,所述第一牛眼轴承与所述从动齿轮(344)的底部接触设置;
所述支撑圆板(311)的底部环形阵列的设置于若干第二牛眼轴承,所述第二牛眼轴承与所述从动齿轮(344)的顶部接触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放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通孔的内周固定设置有导正环,所述导正环的内周在竖直截面内呈梯形。
CN202410058289.6A 2024-01-16 2024-01-16 一种新型放盖设备 Active CN1175661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8289.6A CN117566164B (zh) 2024-01-16 2024-01-16 一种新型放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8289.6A CN117566164B (zh) 2024-01-16 2024-01-16 一种新型放盖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6164A CN117566164A (zh) 2024-02-20
CN117566164B true CN117566164B (zh) 2024-04-23

Family

ID=89888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58289.6A Active CN117566164B (zh) 2024-01-16 2024-01-16 一种新型放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6616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5415A (zh) * 2018-09-07 2018-12-28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桶盖开合装置
WO2019109121A1 (en) * 2017-12-06 2019-06-13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A gripping device
CN113184248A (zh) * 2021-04-22 2021-07-30 汕头市甜甜乐糖果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的盖罐生产线
CN218709038U (zh) * 2022-11-04 2023-03-24 广州市富洲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定位压盖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9121A1 (en) * 2017-12-06 2019-06-13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A gripping device
CN109095415A (zh) * 2018-09-07 2018-12-28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桶盖开合装置
CN113184248A (zh) * 2021-04-22 2021-07-30 汕头市甜甜乐糖果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的盖罐生产线
CN218709038U (zh) * 2022-11-04 2023-03-24 广州市富洲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定位压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6164A (zh)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5696B (zh) 一种电感点胶机
CN113955690B (zh) 一种新型高速封罐机
CN207028308U (zh) 一种用于压力机的上下料装置
CN113682781B (zh) 发动机缸体自动翻身上线系统
CN117566164B (zh) 一种新型放盖设备
CN218402562U (zh) 纸箱双工位输送线
CN115488254B (zh) 一种电机壳体连续冲压设备
CN111331156A (zh) 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09940858B (zh) 一种塑胶容器膜内贴标自动送膜设备及其工艺
CN209794592U (zh) 一种转盘式自动压垫条机
CN113306976A (zh) 多工位转盘送料机构及其送料方法
CN219928944U (zh) 一种多工位条料上料机
CN218707225U (zh) 一种集料架
CN220746048U (zh) 一种真空氮化炉自动布料系统
CN218059425U (zh) 自动出料横编织机
CN216503052U (zh) 自动化板件焊接加工线
CN219771163U (zh) 一种玻璃自动下料机
CN214557185U (zh) 一种多工位旋转换模装置
CN216862702U (zh) 立式转盘对夹自动上料装置
CN218591649U (zh) 一种集料装置
CN115055833B (zh) 辊压式活塞销打标生产线
CN217555151U (zh) 一种苏打水罐转运压紧机构
CN217995865U (zh) 一种条盒翻转机构
CN211729242U (zh) 一种基于胶合板组胚排板自动双臂机器人
CN218598654U (zh) 转盘式全自动轴承装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