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51590A -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51590A
CN117551590A CN202410036421.3A CN202410036421A CN117551590A CN 117551590 A CN117551590 A CN 117551590A CN 202410036421 A CN202410036421 A CN 202410036421A CN 117551590 A CN117551590 A CN 1175515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
infantis
bifidobacterium longum
genes
ex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364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51590B (zh
Inventor
承静
张革
张翌
鲁旺旺
杨洋
周勰
窦书恒
潘文婵
张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yan Cosmetics Technology Co ltd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yan Cosmetics Technology Co ltd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yan Cosmetics Technology Co ltd,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yan Cosme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364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515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51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51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51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51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5Bacterial iso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35Bacteria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robio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61K35/745Bifidobac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microorganisms other than algae or fungi, e.g. protozoa or bac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18Antioxidants, e.g. antiradic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2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for chemically bleaching or whiten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8Anti-ageing prepar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rds (AREA)
  • Gerontology & Geriatric Medicine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尤其涉及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Infantis)YSGBifido001,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851。本发明涉及的菌种可在食品及美妆领域达到修护、抗炎、美白等功效,功效范围更广泛,能在美容护肤领域有更好的发挥。

Description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尤其涉及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屏障是皮肤的自我保护功能,当屏障完好的时候皮肤呈现稳定健康的状态,当屏障受损,就容易引发痘痘、闭口、过敏还有泛红刺痛等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皮肤屏障受损的主要原因多种多样,修复皮肤屏障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菌种可在美妆领域达到修护、抗炎、美白等功效,且效果更显著。
本发明提供了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infantis),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851。
本发明还提供了微生物菌剂,包括:上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longum subsp. infantis)。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infantis)和/或上述微生物菌剂在制备屏障修护的产品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应用中,所述屏障修护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上调FLG基因、LOR基因、IVL基因和AQP3基因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因的表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应用中,所述屏障修护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提升细胞迁移能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应用中,所述屏障修护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上调Caspase14基因、DSG1基因、Claudin-4基因、ABCA12基因、ACACA基因、HMGCR基因和Claudin-1基因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因的表达。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infantis)和/或上述微生物菌剂在制备舒缓的产品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应用中,所述舒缓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减少PGE2的含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应用中,所述舒缓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减少巨噬细胞的炎症因子的含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应用中,所述炎症因子包括:IL6和/或IL-1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infantis)和/或上述微生物菌剂在制备美白的产品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应用中,所述美白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抑制酪氨酸酶的表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应用中,所述美白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下调TYR基因、Rab27a基因、Myo5a基因、MLPH基因、GPR143基因、SLC45A2基因、MITF基因、TRP-1基因、TRP-2基因、Pmel17基因、Kinesin基因和CDC42基因的一种或多种基因的表达。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infantis)和/或上述微生物菌剂在制备抗衰的产品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应用中,所述抗衰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减少CPD阳性细胞的数量和/或荧光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应用中,所述抗衰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上调COL IV基因、COLVII基因和BGN基因的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因的表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应用中,所述抗衰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下调MMP基因、p16基因、TIMP-1基因、NF-κB基因和TNFR基因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因的表达。所述抗衰为所述抗衰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提高胶原纤维、透明质酸、弹性蛋白和III型胶原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含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产品,包括上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subsp. infantis)、上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infantis)的发酵液和/或上述微生物菌剂以及可接受的助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产品包括:个护产品、药品和保健品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产品中,所述个护产品包括:化妆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产品还包括:洗护产品、食品、口服营养品、保健品和肠道调理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产品中,所述个护产品的剂型包括:膏霜型、乳液型、粉剂和精华型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产品中,所述化妆品的剂型包括:膏霜型、乳液型、粉剂、精华型、水剂型、面贴膜型、油剂型、凝胶型、泥类、冻干类、气雾剂型、蜡基型、固体类、洗护类、唇部护理型和头皮护理型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产品中,所述个护产品包括:基础护理产品和/或彩妆产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产品中,所述化妆品包括:面膜、乳液、膏霜、精华液、调理水、洁面、唇膏、唇釉、洗发水、护发精华、身体乳、睫毛膏和眉笔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infantis),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851。
本发明分离筛选出了一株新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 longum subsp.Infantis YSGBifido001),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851。
本发明提供的菌种分离自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菌种具有修护、抗炎、美白等功效,且效果更显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示菌株形态图;
图2示菌株进化树;
图3示革兰氏染色图;
图4示无溶血环;
图5示菌株发酵上清液与溶胞产物制备工艺;
图6示菌株发酵产物对HaCaT细胞中屏障相关基因FLG的表达量的促进结果;
图7示菌株发酵产物对HaCaT细胞中屏障相关基因LOR的表达量的促进结果;
图8示菌株发酵产物对HaCaT细胞中屏障相关基因IVL的表达量的促进结果;
图9示菌株发酵产物对HaCaT细胞中屏障相关基因AQP-3的表达量的促进结果;
图10示菌株产物在细胞划痕实验中促进细胞迁移的实物照片;
图11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细胞划痕实验中促进细胞迁移的相对迁移率柱状图;
图12示菌株发酵产物对HaCaT细胞中屏障相关基因Caspase14的表达量的促进结果;
图13示菌株发酵产物对HaCaT细胞中屏障相关基因DSG1表达量的促进结果;
图14示菌株发酵产物对HaCaT细胞中屏障相关基因Claudin-4表达量的促进结果;
图15示菌株发酵产物对HaCaT细胞中屏障相关基因ABCA12的表达量的促进结果;
图16示菌株发酵产物对HaCaT细胞中屏障相关基因ACACA表达量的促进结果;
图17示菌株发酵产物对HaCaT细胞中屏障相关基因HMGCR的表达量的促进结果;
图18示菌株发酵产物对HaCaT细胞中屏障相关基因Claudin-1的表达量的促进结果;
图19示菌株发酵产物对SLS刺激损伤3D表皮皮肤模型组织形态的改善结果;
图20示菌株发酵产物在角质形成细胞上对炎症因子PGE2的抑制结果;
图21示菌株发酵产物在巨噬细胞上对炎症因子IL-6的抑制结果;
图22示菌株发酵产物在巨噬细胞上对炎症因子IL-1β的抑制结果;
图23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离体乳猪皮上促进去角质的实物照片;
图24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离体乳猪皮上促进去角质的总蛋白浓度柱状图;
图25示菌株发酵产物在角质形成细胞上清除ROS的抗氧化结果;
图26示菌株发酵产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
图27示菌株发酵产物在角质形成细胞上促进抗氧化相关基因NQO1表达的作用;
图28示菌株发酵产物在角质形成细胞上促进抗氧化相关基因CAT表达的作用;
图29示菌株发酵产物在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结果;其中A示菌株溶胞产物平行试验照片,其中从左至右依次为NC、促黑素细胞激素、3%菌株滤液、0.2mg/mL曲酸;B示菌株滤液平行试验照片,其中从左至右依次为NC、促黑素细胞激素、3%菌株滤液、0.2mg/mL曲酸;C示菌株滤液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D示菌株滤液组酪氨酸酶活性组(%);
图30示菌株发酵产物在黑素细胞上对酪氨酸酶基因TYR表达的抑制结果;
图31示菌株发酵产物在黑素细胞上对黑素小体转运相关基因Rab27a表达的抑制结果;
图32示菌株发酵产物在黑素细胞上对黑素小体转运相关基因Myo5a表达的抑制结果;
图33示菌株发酵产物在黑素细胞上对黑素小体转运相关基因MLPH表达的抑制结果;
图34示菌株发酵产物在黑素细胞上对黑素合成相关基因GPR143表达的抑制结果;
图35示菌株发酵产物在黑素细胞上对黑素合成相关基因SLC45A2表达的抑制结果;
图36示菌株发酵产物在黑素细胞上对黑素合成相关基因MITF表达的抑制结果;
图37示菌株发酵产物在黑素细胞上对黑素合成相关基因TRP-1表达的抑制结果;
图38示菌株发酵产物在黑素细胞上对黑素合成相关基因TRP-2表达的抑制结果;
图39示菌株发酵产物在黑素细胞上对黑素小体转运相关基因Pmel17表达的抑制结果;
图40示菌株发酵产物在黑素细胞上对黑素小体转运相关基因Kinesin表达的抑制结果;
图41示菌株发酵产物在黑素细胞上对黑素小体转运相关基因CDC42表达的抑制结果;
图42示菌株发酵产物在3D表皮模型上减少UVB诱导的CPD阳性细胞的结果;
图43示菌株发酵产物在3D表皮模型上减少UVB诱导的CPD平均荧光强度的结果;
图44示菌株发酵产物在3D表皮模型上改善UVB诱导的组织形态的实物结果;
图45示菌株发酵产物在3D表皮模型上减少UVB诱导的损伤细胞数量的结果;
图46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促进胶原蛋白COL I基因的表达结果;
图47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促进胶原蛋白COL III基因的表达结果;
图48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促进胶原蛋白COL IV基因的表达结果;
图49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促进胶原蛋白COL VII基因的表达结果;
图50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促进蛋白聚糖相关基因DCN的表达结果;
图51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促进蛋白聚糖相关基因VCAN的表达结果;
图52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促进蛋白聚糖相关基因BGN的表达结果;
图53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促进弹性蛋白的表达结果;
图54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促进纤连蛋白的表达结果;
图55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促进透明质酸合成酶HAS1的表达结果;
图56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抑制金属机制蛋白酶MMP-1的结果;
图57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抑制炎症因子NF-κB基因的表达结果;
图58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抑制衰老相关基因p21的表达结果;
图59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抑制衰老相关基因p16的表达结果;
图60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抑制衰老相关基因MMP-1的表达结果;
图61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抑制衰老相关基因MMP-3的表达结果;
图62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促进抗衰相关基因TIMP-1的表达结果;
图63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抑制衰老相关基因TNFR的表达结果
图64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离体皮肤上促进胶原纤维的Masson染色图片;
图65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离体皮肤上促进胶原纤维生成的相对面积平均值;
图66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离体皮肤上促进透明质酸生成的荧光图片;
图67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离体皮肤上促进透明质酸生成的相对IOD平均值柱状图;
图68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离体皮肤上促进弹性蛋白生成的维多利亚染色图片;
图69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离体皮肤上促进弹性蛋白生成的相对IOD平均值柱状图;
图70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离体皮肤上促进III型胶原蛋白生成的IHC染色图片;
图71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离体皮肤上促进III型胶原蛋白生成的相对IOD平均值柱状图;
图72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离体皮肤上促进IV型胶原蛋白生成的IHC染色图片;
图73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离体皮肤上促进IV型胶原蛋白生成的相对IOD平均值柱状图;
图74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离体皮肤上促进XVII型胶原蛋白生成的IHC染色图片;
图75示菌株发酵产物在离体皮肤上促进XVII型胶原蛋白生成的相对IOD平均值柱状图;
图76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促进自噬相关基因LC3-II的表达结果;
图77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促进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生成的细胞荧光图片结果;
图78示菌株发酵产物在成纤维细胞上促进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生成的相对IOD平均值柱状图。
生物保藏说明
生物材料:YSGBifido001;分类命名: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longum subsp. infantis);于2023年07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CGMCC No.2785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应该理解,表述“……中的一种或多种”单独地包括每个在所述表述后叙述的物体以及所述叙述的物体中的两者或更多者的各种不同组合,除非从上下文和用法中另有理解。与三个或更多个叙述的物体相结合的表述“和/或”应该被理解为具有相同的含义,除非从上下文另有理解。
术语“包括”、“具有”或“含有”,包括其语法同义语的使用,通常应该被理解为开放性和非限制性的,例如不排除其他未叙述的要素或步骤,除非另有具体陈述或从上下文另有理解。
应该理解,只要本发明仍可操作,步骤的顺序或执行某些行动的顺序并不重要。此外,两个或更多个步骤或行动可以同时进行。
本文中的任何和所有实例或示例性语言如“例如”或“包括”的使用,仅仅打算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且除非提出权利要求,否则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限制。本说明书中的任何语言都不应解释为指示任何未要求保护的要素对于本发明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用以界定本发明的数值范围与参数皆是约略的数值,此处已尽可能精确地呈现具体实施例中的相关数值。然而,任何数值本质上不可避免地含有因个别测试方法所致的标准偏差。因此,除非另有明确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公开所用的所有范围、数量、数值与百分比均经过“约”的修饰。在此处,“约”通常是指实际数值在一特定数值或范围的正负10%、5%、1%或0.5%之内。
本发明的菌种来源:
微生物来源(细菌来源),DNA序列验证为独家菌种,CGMCC NO.:27851。
本发明的菌种类别: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细菌。
本发明的菌种介绍:
YSGBifido001分离自4月龄广州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经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其在MRS培养基(固体/液体)中生长情况良好,厌氧条件下培养1天即能达到对数生长期。在MRS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菌落形态为乳白色圆形,边缘整齐。菌株在血平板上生长无明显溶血环。革兰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菌体呈蓝紫色,杆状,中间细两端膨大,似“杠铃”。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4和验证例1~验证例9中,所用原料及试剂均可由市场购得。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进行了长双歧婴儿亚种菌株的分离纯化
(1)、实验方法
1)粪便收集:收集了广州母乳喂养婴儿的粪便样本,细胞培养瓶中加入20 mL细菌冻存液,使用灭菌棉签收集刚排泄出来的粪便于细胞培养瓶中,将培养瓶封入厌氧袋里,置于冰盒中保存、运输。
2)稀释涂布:震荡后吸取100 μL粪便悬液至900 μL PBS缓冲液中,使用移液枪吹打混匀后再吸取100 μL悬液至900 μL PBS缓冲液中,以此类推,依次梯度稀释10次。各取20μL每个梯度的稀释液,分别涂布于MRS、BHI、CBA平板上,37℃有氧或厌氧条件下培养48~72h。
3)单菌落增菌培养:选择菌落数量在5~100个的平板,使用一次性接种环随机挑取单菌落于20 μL PBS中,吹打混匀后取15 μL菌液涂布于同种平板上,37℃有氧或厌氧条件下培养48~72 h,另外5 μL菌液留待革兰氏染色鉴定。
4)细菌传代:使用一次性接种环尽量刮取平板上生长的细菌,重悬于200 μL的PBS缓冲液中,然后将200 μL菌液重新涂布到同种平板上,相同条件下培养48~72 h。
5)细菌冻存:细菌增菌培养到足够量后,将平板上的细菌用接种环收集于由胎牛血清、BHI培养基、甘油混合而成的无菌冻存液中,吹打混匀,-80℃保存菌种。同时留取适量细菌待提取细菌基因组DNA。
6)革兰氏染色鉴定:于载玻片中央滴加挑取单菌落时制备的5 μL菌液,使用酒精灯间歇烘烤固定,滴加结晶紫染色液覆盖1 min,流水洗涤,然后滴加卢戈碘液染色1 min,流水洗涤,再用脱色酒精覆盖载玻片表面20-30 s,期间轻轻摇晃载玻片,流水洗去酒精后使用番红染液复染1 min,流水洗涤,待载玻片干燥后使用光学显微镜镜检观察细菌形态。若菌落不纯,存在一种以上的细菌形态,则对样本进行平板划线接种,培养后重新挑取单菌落。
7)细菌基因组DNA提取:使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按照天根生化科技公司的说明书进行细菌基因组DNA提取,并用NanoDrop2000测定DNA浓度。
8)16S片段扩增:
<1>采用27F/1492R引物对,27F序列:3’-AGAGTTTGATCMTGGCTCAG-5’(如SEQ IDNO:1所示)
1492R序列:3’-GGTTACCTTGTTACGACTT-5’(如SEQ ID NO:2所示)。
反应体系如下:
<2>PCR扩增程序如下:95℃预变性60 s;95℃ 变性30 s,56℃复性 30 s,72℃ 延伸90 s,循环数为31;72℃ 再延伸7 min,结束温度设为4℃。
9)琼脂糖凝胶电泳:配置25 mL含有1%(w/v)琼脂糖的1×TAE缓冲液,使用微波炉加热融化,加入2.5 μL核酸染料GoldView,混匀后倒入制胶槽,插入梳子,待其冷却。琼脂糖凝胶冷却后拔掉梳子,将其放入水平电泳槽中,每孔加入5 μL扩增后的DNA样本及3 μLDL2000 DNA marker,接通电源,110 V恒压电泳20 min,然后在紫外灯下观察扩增条带是否单一,大小是否在1500 bp左右。
10)16S rRNA测序与结果比对:将扩增后并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无误的DNA 16S片段样本送上海生工公司进行测序,得到测序结果后,使用ChromasPro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并在NCBI网站(https://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上进行16S rRNA序列blast,初步鉴定细菌的类型。
(2)、实验结果
将分离鉴定的菌株命名为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subsp. Infantis YSGBifido001,于2023年7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27851,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 longum subsp. Infantis YSGBifido001)的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其 16S rDNA与已知长双歧杆菌菌株对比(National Centerfor Biotechnology数据库)至少存在两个碱基突变位点,其亲缘关系最近的菌株为B.longum subsp. infantis strain ATCC 15697。
序列:3’-TGCAAGTCGAACGGGATCCATCAGGCTTTGCTTGGTGGTGAGAGTGGCGAACGGGTGAGTAATGCGTGACCGACCTGCCCCATACACCGGAATAGCTCCTGGAAACGGGTGGTAATGCCGGATGTTCCAGTTGATCGCATGGTCTTCTGGGAAAGCTTTCGCGGTATGGGATGGGGTCGCGTCCTATCAGCTTGACGGCGGGGTAACGGCCCACCGTGGCTTCGACGGGTAGCCGGCCTGAGAGGGCGACCGGCCACATTGGGACTGAGATACGGCCCAGACTCCTACGGGAGGCAGCAGTGGGGAATATTGCACAATGGGCGCAAGCCTGATGCAGCGACGCCGCGTGAGGGATGGAGGCCTTCGGGTTGTAAACCTCTTTTATCGGGGAGCAAGCGTGAGTGAGTTTACCCGTTGAATAAGCACCGGCTAACTACGTGCCAGCAGCCGCGGTAATACGTAGGGTGCAAGCGTTATCCGGAATTATTGGGCGTAAAGGGCTCGTAGGCGGTTCGTCGCGTCCGGTGTGAAAGTCCATCGCTTAACGGTGGATCCGCGCCGGGTACGGGCGGGCTTGAGTGCGGTAGGGGAGACTGGAATTCCCGGTGTAACGGTGGAATGTGTAGATATCGGGAAGAACACCAATGGCGAAGGCAGGTCTCTGGGCCGTTACTGACGCTGAGGAGCGAAAGCGTGGGGAGCGAACAGGATTAGATACCCTGGTAGTCCACGCCGTAAACGGTGGATGCTGGATGTGGGGCCCGTTCCACGGGTTCCGTGTCGGAGCTAACGCGTTAAGCATCCCGCCTGGGGAGTACGGCCGCAAGGCTAAAACTCAAAGAAATTGACGGGGGTCCGCACAAGCGGCGGAGCATGCGGATTAATTCGATGCAACGCGAAGAACCTTACCTGGGCTTGACATGTTCCCGACGATCCCAGAGATGGGGTTTCCCTTCGGGGCGGGTTCACAGGTGGTGCATGGTCGTCGTCAGCTCGTGTCGTGAGATGTTGGGTTAAGTCCCGCAACGAGCGCAACCCTCGCCCCGTGTTGCCAGCGGATTGTGCCGGGAACTCACGGGGGACCGCCGGGGTTAACTCGGAGGAAGGTGGGGATGACGTCAGATCATCATGCCCCTTACGTCCAGGGCTTCACGCATGCTACAATGGCCGGTACAACGGGATGCGACGCGGCGACGCGGAGCGGATCCCTGAAAACCGGTCTCAGTTCGGATCGCAGTCTGCAACTCGACTGCGTGAAGGCGGAGTCGCTAGTAATCGCGAATCAGCAACGTCGCGGTGAATGCGTTCCCGGGCCTTGTACACACCGCCCGTCAAGTCATGAAAGTGGGCAGCA-5’(如SEQ ID NO:3所示)。
实施例2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 菌株滤液生产流程
(1)、甘油管菌种制备
1)、原始冻干粉菌种活化:冻干粉转接100 mL环凯MRS三角瓶培养基,37℃厌氧静止培养20~24小时,制成菌液备用;
2)、分离单菌落:菌液MRS固体培养基平板划线分离,37℃厌氧静止培养48小时,单菌落长大备用;
3)、单菌落活化:单菌落转接100 mL液体三角瓶培养基(如表1所示),37℃厌氧静止培养活化20小时制菌液,检测OD、pH,镜检是否达标OD*10>0.260、pH<4.50;
4)、原始甘油管菌种保种:上述菌5%接种量(培养20~24小时后检测OD*10>0.260可判定培养合格)转接配方卡1三角瓶培养基(如表1所示),至培养20小时检测OD*10>0.260、pH<4.50,镜检达标后,菌种甘油管(0.70 mL保菌液与菌液0.70 mL)保种,甘油管菌种-80℃保存期为3个月,3月传代一次保种(采用甘油管保藏的菌种需定期传代,3月传代一次,每次传代必须检验菌种是否污染。鉴定时可将菌种接种在MRS平板,革兰氏染色镜检,必要时做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菌种使用时为对数生长期菌龄,工作用菌株可接种在斜面琼脂培养基上。)
5)、种子批的建立:生产用菌种应按照“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建立种子批系统。三级种子批应分别冻干,置适宜温度保存;种子批传代应限定传代次数,原始种子批和主种子批启开后传代次数不得超过10代,工作种子批启开后至发酵培养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
(2)、将步骤(1)获得的菌株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接种于培养基(培养基配方如表1所示),接种量(培养20~24小时后检测OD*10>0.260可判定培养合格)为5%,于37℃培养20~24h,离心沉淀取上清液,冻干干燥浓缩五倍,得到浓缩发酵液;
表1
(3)、步骤(2)获得的菌株浓缩发酵液的成分如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3 菌株溶胞生产流程
(1)、将实施例2步骤(1)获得的菌株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接种于培养基(培养基配方如表1所示),接种量为5%,于37℃培养20~24h,离心得到沉淀后,添加PBS缓冲液乳化均匀,细胞破壁,得到溶胞产物。
(2)、获得的菌株溶胞产物的成分如表3所示。
表3
实施例4 菌株滤液+溶胞生产流程
实施例2得到的滤液与实施例3得到的溶胞产物1:1混合得到。
验证例1 总酸、pH、总蛋白测定
分别对实施例2获得的滤液和实施例3获得的溶胞检测。
(1)总酸含量测定
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
(2)pH测定
采用pH计测定。
(3)总蛋白含量测定
利用检测试剂盒测定。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Biosharp公司)
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验证例2
(1)、竞品:CLR 二裂酵母(Repair Complex CLR PF),1%、3%、5%;
方法:qPCR;
模型:HaCat;
指标:FLG、LOR、IVL、AQP3。
(2)实验结果
总结:发酵产物对FLG、LOR、IVL、AQP3基因的扩增倍数均有所提高。
1)FLG PCR
FLG是CE组装过程中关键的成分,FLG除了是皮肤屏障的结构性组成外,还能够被Caspase-14水解形成天然保湿因子,因此也起到了保湿的作用。
FLG的引物:F:5'-AGGGAAGATCCAAGAGCCCA-3'(如SEQ ID NO:4所示);
R:5'-ACTCTGGATCCCCTACGCTT-3'(如SEQ ID NO:5所示)。
实验结果如表5和图6所示,滤液或溶胞产物在低浓度下,对FLG的基因表达量更高;且通过与相同竞品CLR的对比可发现,发酵产物对FLG基因表达的提升较高。滤液或溶胞产物可通过上调FLG基因可达到修护功效。
表5实验结果
其中:*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2)LOR PCR
兜甲蛋白,LOR是蛋白膜套CE组装过程的关键成分,约占CE含量的80%,对皮肤屏障起加固作用。其含量的降低是皮肤屏障功能弱化的主要因素。
LOR的引物:F:5'-CTTGGAACATGGCCTAGCTC-3'(如SEQ ID NO:6所示);
R:5'-CATTCCCAGCACAACAGAGA-3'(如SEQ ID NO:7所示)。
实验结果如表6和图7所示,滤液或溶胞产物在低浓度下,对LOR的基因表达量更高;且通过与相同竞品CLR的对比可发现,发酵产物对LOR基因表达的提升较高。滤液或溶胞产物可通过上调LOR基因可达到修护功效。
表6 实验结果
其中:*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3)IVL PCR
IVL内皮蛋白是一个早期分化的指标,该指标和FLG以及LOR、TGM1共同参与屏障功能相关及结构蛋白膜套的交联和形成,是皮肤屏障功能的物质基础之一,其含量的降低会影响皮肤屏障功能。
IVL的引物:F:5'-AAAGAAGAGCAGGTGCTGGA-3'(如SEQ ID NO:8所示);
R:5'-TGCTCACTGGTGTTCTGGAG-3'(如SEQ ID NO:9所示)。
实验结果如表7和图8所示,滤液或溶胞产物在低浓度下,对IVL的基因表达量更高;且通过与相同竞品CLR的对比可发现,发酵产物对IVL基因表达的提升较高。滤液或溶胞产物可通过上调IVL基因可达到修护功效。
表7 测试结果
其中:*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4)AQP-3
水孔蛋白,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内在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组成"孔道",可控制水在细胞的进出,AQP-3具有跨膜转运水、甘油以及尿素等小分子物质的功能。
AQP-3的引物:F:5'-CAGCCTCCCTTATCGTGTGT-3'(如SEQ ID NO:10所示);
R:5'-CAAGGGCTGTAAAAAGGCGG-3'(如SEQ ID NO:11所示)。
实验结果如表8和图9所示,滤液或溶胞产物在低浓度下,对AQP3的基因表达量更高;且通过与相同竞品CLR的对比可发现,发酵产物对AQP3基因表达的提升较高。滤液或溶胞产物可通过上调AQP3基因可达到修护功效。
表8 测试结果
其中:*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验证例3 修护-基于角质形成细胞的测试
(1)、细胞划痕
表9
其中:滤液+溶胞中,滤液占比50%,溶胞占比50%。
细胞迁移能力是组织损伤后修复的一种重要能力体现。组织损伤后,机体会启动对损伤部位的修复,包括纵向的细胞增殖能力的增强以及横向的损伤周围区域的细胞爬行迁移至损伤部位,细胞通过爬行、迁移覆盖损伤部位。
1)、测试方法
细胞接种:复苏细胞后,待铺板率达到60%左右时,接种细胞至6孔板,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
给药:根据表9测试分组,待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70%~80%左右时,进行分组给药,每组设3个复孔。空白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培养液,阳性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EGF的培养液,样品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相应浓度待测样品的培养液。给药完成后将6孔板放置在CO2培养箱(37℃、5%CO2)中继续培养24 h。
划痕:后孵育结束后,进行划痕。
清洗:划痕结束后,用PBS清洗细胞3次,加入细胞培养液,CO2培养箱(37℃、5%CO2)培养24h。
拍照:划痕后0h在4倍镜下拍照,划痕24 h后,用PBS清洗一次,4倍镜下拍照。
提升率计算:提升率=(样品组-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00%
结果统计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2)、测试结果
表10
实验结果如表10和图10和图11所示,溶胞以及滤液+溶胞能够抑制细胞迁移,相比B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2)、基因表达量
1)、测试方法
细胞接种:复苏细胞后,待铺板率达到60%左右时,接种细胞至6孔板,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
给药:根据表11~表17测试分组,待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40%~60%时,进行分组给药,每组设3个复孔。空白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培养液,阳性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VE的培养液,样品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相应浓度待测样品的培养液。给药完成后将6孔板放置在CO2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 h。
收集细胞:培养24 h后,吸弃旧液,PBS清洗两次,每孔加入1 mL RNAiso Plus,吹打裂解细胞后,收样。
基因表达检测:提取RNA,反转录至cDNA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采用2-△△CT方法进行结果计算。
上调率计算:上调率=(样品组-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00%
结果统计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其中:滤液+溶胞中,滤液占比50%,溶胞占比50%。
2)、测试结果
①Caspase14 PCR
Caspase14是半胱氨酸蛋白酶14,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的一员,主要作用是裂解Filaggrin,形成天然保湿因子PCA和UCA,因此在保湿功能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
Caspase14的引物:F:5'-GCGAGCTAAGCCCAAGGTGTA-3'(如SEQ ID NO:12所示);
R:5'-GATGACCATCACAATCTCATCTCCA-3'(如SEQ ID NO:13所示)。
表11
实验结果如表11和图12所示,滤液和溶胞能够提高Caspase14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
②DSG1 PCR
DSG1为桥粒芯蛋白1,desmoglein 1,是桥粒的一种主要组成蛋白,桥粒连接是一种常见的细胞连接结构,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桥粒的作用是维持细胞间的连接,一旦桥粒受到破坏,则会引起角质形成细胞的松解。
DSG1的引物:F:5'-TCCTCATCATGGGATTCTTGGTC-3'(如SEQ ID NO:14所示);
R:5'-GAACATTCGGGAACAGGCTCA-3'(如SEQ ID NO:15所示)。
表12
实验结果如表12和图13所示,滤液、溶胞以及滤液+溶胞都能够提高DSG1的表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③Claudin-4 PCR
紧密连接(TJ)是连接邻近细胞,控制细胞旁通路的细胞-细胞连接,分子(屏障功能),并将细胞膜的顶端和基底外侧部分分开(栅栏功能)。在人类表皮中,已经鉴定出各种TJ蛋白,包括occludin, claudin1,4,7, JAM-1等。在表皮再生过程中,TJ蛋白的合成先于SC的形成。因此,当SC屏障受到干扰、挑战或缺失时,TJ可能是一个救援系统。
Claudin-4的引物:F:5'-TCTCCTCTGTTCCGGGTAGG-3'(如SEQ ID NO:16所示);
R:5'-CGTCCATCCACTCTGCACTT-3'(如SEQ ID NO:17所示)。
表13
实验结果如表13和图14所示,滤液和溶胞能够提高Claudin-4的表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④ABCA12 PCR
ABCA12为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2( 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cassette A12,ABCA12),是ABC家族脂质转运体,位于板层小体界膜,参与板层小体的形成,并将葡糖神经酰胺转运至板层小体,使其在β-葡糖脑苷脂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成神经酰胺,随后神经酰胺被转运至角质形成细胞表面。ABCA12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协助跨膜转运的功能,对维持正常的皮肤屏障功能起重要作用。ABCA12含量的降低影响脂质体的转运,进而影响屏障功能。
ABCA12的引物:F:5'-GCTGGAAACCAACAAGACTGCTTTA-3'(如SEQ ID NO:18所示);
R:5'-TATAGTGGAACCTTGGCTGCTGGTA-3'(如SEQ ID NO:19所示)。
表14
实验结果如表14和图15所示,溶胞能够提高ABCA12的表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⑤ACACA PCR
ACACA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A(acetyl-CoA carboxylases alpha, ACACA),是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因此ACACA含量的变化与脂肪酸的合成相关,进而影响皮肤屏障功能。
ACACA的引物:F:5'-AGTGAGGATGGCAGCTCTGGA-3'(如SEQ ID NO:20所示);
R:5'-ATGAGATGTGGGCAGCATGAAC-3'(如SEQ ID NO:21所示)。
表15
实验结果如表15和图16所示,溶胞能够提高ACACA的表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⑥HMGCR PCR
HMGCR为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因此HMGCR含量的变化与胆固醇的合成相关,进而影响皮肤屏障功能。
HMGCR的引物:F:5'-GCCTGGCTCGAAACATCTGAA-3'(如SEQ ID NO:22所示);
R:5'-CTGACCTGGACTGGAAACGGATA-3'(如SEQ ID NO:23所示)。
表16
实验结果如表16和图17所示,滤液能够提高HMGCR的表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⑦Claudin-1 PCR
紧密连接(TJ)是连接邻近细胞,控制细胞旁通路的细胞-细胞连接,分子(屏障功能),并将细胞膜的顶端和基底外侧部分分开(栅栏功能)。在人类表皮中,已经鉴定出各种TJ蛋白,包括occludin, claudin1,4,7, JAM-1等。在表皮再生过程中,TJ蛋白的合成先于SC的形成。因此,当SC屏障受到干扰、挑战或缺失时,TJ可能是一个救援系统。TJ蛋白中Claudin-1的作用更为关键一些,有文献报道Claudin-1缺陷小鼠因大量失水而在出生后1天内死亡。
Claudin-1的引物:F:5'-GCATGAAGTGTATGAAGTGCTTGGA-3'(如SEQ ID NO:24所示);
R:5'-CCATACCATGCTGTGGCAACTAA-3'(如SEQ ID NO:25所示)。
表17
实验结果如表17和图18所示,溶胞以及滤液+溶胞能够提高Claudin-1的表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3)、基于SLS刺激3D表皮皮肤模型(EpiKutis®)的测试
表18
其中:滤液+溶胞中,滤液占比50%,溶胞占比50%。
组织形态:组织形态是经过HE染色后的组织微观生理学结构分析,通过模型组织学形态,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条件下皮肤屏障的变化情况,例如SLS损伤后皮肤屏障变得疏松,活细胞层厚度降低,而活性物处理后能够改善这种损伤。
1)、测试方法
工作液配制:
1)0.1% SLS工作液配置:称取0.006g SLS溶于6 mL PBS溶液中,0.22 µm过滤,配制成0.1% SLS工作液,备用。
2)阳性对照组(50 μM WY14643)工作液配置:吸取10 µL 30 mM WY14643母液溶于6 mL培养液中,配置成50 μM WY14643。
模型给药:
<1>根据表18测试分组,将模型转移到6孔板中(提前添加0.9mL EpiGrowth培养液),在6孔板上标注测试组编号。
<2>NC组、PC组和样品组表面添加25 μL 0.1%的SLS溶液,孵育30 min。
<3>孵育结束后,PC组液下添加相应浓度的工作液,样品组将样品工作液均匀分布于模型表面,置于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24 h。
<4>孵育结束后,用无菌PBS溶液清洗模型表面残留的受试物,用无菌棉签拭去模型内、外残留液体。
组织形态测试:
取用于组织形态检测的模型,用4%的多聚甲醛进行固定处理,固定24 h后,进行H&E染色检测,显微镜下拍照观察,采集图片并分析。
结果统计分析:
应用GraphPad Prism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 t-test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2)、测试结果
如图19所示,组织形态检测结果显示,与BC组相比,NC组表皮模型活细胞层受损,有空泡出现,角质层疏松,说明SLS刺激条件有效。
与NC组相比,PC组活细胞层细胞排列紧凑,空泡减少,活细胞受损现象明显改善,说明本次阳性对照检测有效。
与NC组相比,样品滤液-5%、溶胞-5%、组合-5%和羟基积雪草甙-0.625 mg/mL组空泡减少,活细胞受损现象明显改善,说明样品对模型组织形态具有修复作用。
验证例4 舒缓
(1)、基于角质形成细胞的炎症因子测试
表19
其中:滤液+溶胞中,滤液占比50%,溶胞占比50%。
1)测试方法
细胞接种:复苏细胞后,待铺板率达到60%左右时,接种细胞至6孔板,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
给药:根据表19测试分组,待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30%~50%时,进行分组给药,每组设3个复孔。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的培养液,阳性对照组每孔加入2mL含有地塞米松的培养液,样品组每孔加入2mL含有相应浓度待测样品的培养液。给药完成后将6孔板放置在CO2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h。
UVB辐照:PBS清洗细胞后,根据测试分组,除空白对照组外的其余组别均进行UVB辐照,辐照剂量为300mJ/cm2
后孵育:PBS清洗细胞后,将6孔板放置在CO2培养箱(37℃、5%CO2)中后孵育24 h。
收集细胞: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于离心管中,置于-80℃冰箱冷冻保存。
ELISA检测:根据ELISA检测试剂盒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分析。
抑制率计算:抑制率=(阴性对照组-样品组)/阴性对照组×100%
结果统计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2)测试结果
PGE2:PGE2为前列腺素,是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主要作用是诱发炎症反应,待测物作用后PGE2含量减少,可以达到一定舒缓功效。
表20
实验结果如表20和图20所示,滤液、溶胞以及滤液+溶胞均可抑制PGE2的含量。
(2)、基于巨噬细胞的炎症因子测试
表21
1)测试方法
工作液配制:
<1>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工作液配制:吸取2 µL 10%母液溶于2 mL培养液中,配制成0.01%地塞米松。
<2>含1μg/mL LPS工作液的配制:分别用给药后剩余的受试物工作液、阴性对照工作液和阳性对照工作液将2 mg/mL的LPS贮存液稀释至1 μg/mL。
操作步骤:
<1>细胞接种:以2.2×105/孔的接种密度将细胞接种到6孔板中,每孔加2 mL细胞悬液,将接种好的细胞培养板放入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 h(5%CO2、37℃)。
<2>吸弃孔中旧的细胞培养液。样品组每孔加入1.8 mL含有相应浓度受试物的培养液;阴性对照组每孔加入1.8 mL的溶剂对照培养液;阳性对照组每孔加入1.8 mL的阳性对照培养液;空白对照组每孔加入1.8 mL正常培养液。
<3>给药完成后,将6孔板放置于细胞培养箱(5%CO2、37℃)培养2h。
<4>LPS刺激:给药2 h后,各组每孔加入200 μL配制的含LPS的工作液,置于细胞培养箱(5%CO2、37℃)继续培养22 h。
<5>ELISA检测: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ELISA检测。
<6>数据处理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2)测试结果
①IL-6
IL-6为促炎因子,是含有疏水性末端的多肽,因此炎症相关通路激活后可以分泌到细胞外;待测物作用后炎症因子含量降低说明具有舒缓的功效。
表22
实验结果如表22和图21所示,滤液对IL-6具有较高的抑制率,甚至高于CLR二裂酵母。
②IL-1β
IL-1β作为一种关键的促炎细胞因子,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和多种细胞活动,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IL-1β被认为是典型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几乎影响所有类型的细胞,无论是单独作用还是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使用。IL-1β对几乎所有组织的细胞防御和组织修复至关重要,与疼痛、炎症和自身免疫有关。IL-1β也参与神经保护、组织重塑和修复。
表23
实验结果如表23和图22所示,滤液对IL-1β具有较高的抑制率,甚至高于CLR二裂酵母。
验证例5 去角质
1)测试方法
工作液配置:
<1>清洗液(0.1% Triton X-100)配置:称取0.1 mL Triton X-100 溶于100 mL的PBS中,配制成0.1%的Triton X-100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12 M)配置:称取4.8 g氢氧化钠固体,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mL,配制成12 M的氢氧化钠溶液。
给药:
<1>猪皮解冻清洗后,将皮肤固定于Franz cell扩散池的供给室和接收室之间,皮肤角质层面向供给室,真皮层一侧朝向接收室;向接收室中加入接收液7.0 mL,将乳猪皮绷紧固定好后,通过取样器向接收室中添加1.5 mL接收液(PBS),排净空气,使皮肤真皮层面与接收液紧密接触。
<2>向供给室中皮肤表面加入样品(如表24所示),将50 μL样品添加至猪皮表面(对照组表面添加PBS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将样品自皮肤中心部位辐射状向边缘均匀涂开,样品暴露面积为3.14 cm2。每种样品3个重复与平行,保持(32±1)℃恒温水浴,并确保水浴夹层无气泡。
<3>孵育24h后,戴上指套,对样品使用区域进行揉搓,揉搓两分钟后,添加0.5 mL清洗液(0.1% Triton X-100)至供给室中,吹打清洗皮肤表面脱落的角质细胞。
<4>将清洗液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备用。
显微拍照:
将装有清洗液的1.5 mL离心管放置在迷你混合仪(MIX-2500)上,调至最大转速,振荡2分钟,然后取10 μL清洗液点在细胞计数板上,将细胞计数板放在倒置显微镜下在10×放大倍数下进行拍照观察。
总蛋白含量检测:
<1>将收集的清洗液放入高速离心机中,转速调至15000 rpm,离心10 min,将清洗液中的角质细胞沉淀,弃去上清液,将沉淀用0.5 mL去离子水重悬。
<2>重悬后的液体中添加25 μL氢氧化钠(12 M)溶液,沸水水浴30 min裂解角质细胞,添加25 μL浓盐酸(12 M)中和裂解液。
<3>根据BCA蛋白测定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总蛋白含量检测。
结果判定:
将洗脱下来的角质细胞进行裂解,检测蛋白含量,裂解液中的总蛋白含量与脱落角质细胞数成正比,总蛋白含量越高说明洗脱下来的角质细胞越多,说明样品有去角质功效。
结果统计分析:
应用GraphPad Prism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实验结果如表24、图23和图24所示,利用离体皮肤模型检测总蛋白浓度的平均值发现,3%的滤液,与5%的杏仁酸或2%的水杨酸相比,具有更强的角质剥落的作用,甚至比阳性对照10%的水杨酸的角质剥脱效果强。
表24
验证例6 抗氧化
(1)、ROS清除测试(UVB诱导)
<1>取生长状态良好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以每孔104个细胞接种于小皿中。
<2>置于37℃ 5%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 h。
<3>待小皿内的细胞贴壁后,加入实施例2获得的2%发酵浓缩液和实施例3获得的2%溶胞产物的待测样品处理24 h。
<4>小心弃去上清,并用PBS洗一次,加入400 μL的PBS,进行UVB照射,照射剂量为480 mJ/cm2,照射后弃去上清。
<5>每皿加入2 mL含10%FBS的DMEM培养基,置于培养箱培养24 h。
<6>胰酶消化收集细胞,用PBS清洗两次。
<7>按照1:1000用无血清培养液稀释DCFH-DA,使终浓度为10 μmol/L。
<8>细胞收集后悬浮于稀释好的DCFH-DA中,细胞浓度为一百万至两千万/毫升。
<9>37℃细胞培养箱内孵育20分钟。每隔3~5min颠倒混匀,使探针和细胞充分接触。
<10>用无血清细胞培养液洗涤细胞3次,以充分去除未进入细胞内的DCFH-DA。
<11>流式上机,使用488nm激发波波长,525nm发射波长,实时或逐时间点检测刺激前后萤光的强弱。DCF的荧光光谱和FITC非常相似,可以用FITC的参数设置DCF(FITC通道:激发波488nm,发射波525nm)。
<12>使用软件Flow Jo处理流式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25所示,发酵滤液和溶胞产物可显著抑制UVB对角质形成细胞造成的ROS氧化损伤。
样品名称为,HACAT 溶胞产物,淋巴细胞的数量为13859;样品名称为HACAT 滤液,淋巴细胞的数量为44358;样品名称为HACAT UVB的淋巴细胞数量为13580;样品名称为NOUVB,淋巴细胞的数量为10352;
同时,UVB造模组的ROS峰较未照射,UVB组显著右移表明造模成功,发酵滤液和溶胞产物均具有抗ROS生产的作用。
(2)、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溶液配制:
95%乙醇:取95 mL乙醇于量筒中,加超纯水至100 mL制得。
0.03%DPPH储备液:称取15 mg DPPH粉末置5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约40 mL 95%乙醇,超声使其完全溶解,定容至刻度线处,摇匀,作为DPPH储备液。
0.03‰DPPH工作液:根据所需DPPH溶液量,量取1/10体积的0.03%DPPH储备液稀释制得0.03‰DPPH工作液。
样品及对照竞品配制:
表25 对照品配制方法表
显色反应:
阴性对照管:取200 μL 95%乙醇溶液加入5 mL 0.03‰DPPH溶液中,摇匀,避光静置30 min,作为阴性对照,做3个平行样品,测吸光度,计算平均值为A。
空白样品管:取200 μL 95%乙醇溶液加入5 mL 95%乙醇溶液中,摇匀,避光静置30min,作为空白对照,做1个平行样品,测吸光度为A空白。
样品对照管:取200 μL样品加入5mL 95%乙醇中,摇匀,避光静置30 min,作为样品对照,做1个平行样品,测吸光度为A样品对照。
样品反应管:取200 μL样品溶液加入5 mL 0.03‰DPPH溶液中,摇匀,避光静置30min,做3个平行样品,测吸光度,计算平均值为A样品。
吸光度测定:
设置检测波长为517 nm,以95%乙醇溶液为空白校正溶液,取上述阴性对照溶液、空白对照溶液、样品对照溶液及样品溶液测定OD570nm。
数据处理:
DPPH自由基清除率(%)=(1-(A样品-A样品对照)/(A-A空白))*100%。
实验结果如图26所示,发酵滤液可显著清除DPPH自由基。
(3)、基于角质形成细胞的基因测试
1)测试方法
细胞接种:复苏细胞后,待铺板率达到60%左右时,接种细胞至6孔板,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
给药:根据测试分组,待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40%~60%时,进行分组给药,每组设3个复孔。空白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培养液,阳性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VE的培养液,样品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相应浓度待测样品的培养液。给药完成后将6孔板放置在CO2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h。
收集细胞:培养24h后,吸弃旧液,PBS清洗两次,每孔加入1mL RNAiso Plus,吹打裂解细胞后,收样。
基因表达检测:提取RNA,反转录至cDNA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采用2-△△CT方法进行结果计算。
上调率计算:上调率=(样品组-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00%
结果统计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其中:滤液+溶胞中,滤液占比50%,溶胞占比50%。
2)测试结果
①NQO1 PCR
NQO1的引物:F: 5'-TTTGGCTAGGTATCATTCAACTCTC-3'(如SEQ ID NO:26所示);
R:5'-CCCTTAGGGCAGGTAGATTCAG-3'(如SEQ ID NO:27所示)。
NAD(P)H:醌受体氧化还原酶1(NQO1)是一种广泛分布的FAD依赖性黄素蛋白,能够促进醌、醌亚胺、硝基芳烃和偶氮的强制性电子还原,这种还原作用减少降低了醌的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过氧化还原循环产生活性氧中间体的机会,NQO1是一种高度诱导酶,受Keap1/Nrf2/ARE通路调控。NQO1的抗氧化功能在对抗氧化应激中的重要性的证据是,NQO1水平的升高或其消耗(敲除或敲低)分别与机体对氧化应激压力敏感性的降低和增加有关。
表26
实验结果图表26和图27所示,滤液、溶胞以及滤液+溶胞可以提升抗氧化相关基因NQO1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
②CAT PCR
CAT过氧化氢酶的引物:F:5'-ATAGCCTTCGACCCAAGCAA-3'(如SEQ ID NO:28所示);
R:5'-GAGCACGGTAGGGACAGTTCA-3'(如SEQ ID NO:29所示)。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介导II相解毒酶和抗氧化基因的转录,被认为是细胞抗氧化机制最重要的通路。Nrf2信号通路介导的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的关键在于如何使Nrf2迅速地从Nrf2-Keap1复合体中解离出来并进入胞核,引起之后的一系列反应。在氧化应激压力下,包括UV辐射,Nrf2磷酸化激活后由细胞质转移至细胞核内发挥调控作用。Nrf2-Keap1通路可引起众多氧化保护酶和清除剂的同步表达,继而对ROS水平产生影响。NRF2的基因以及蛋白表达水平,抑制Keap1表达,会促进其下游抗氧化基因如NQO1,HO-1,CAT,SOD2,SOD1等的表达,从而提高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CAT是生物体中常见且高活性的酶,直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无毒的水和二氧化碳。
表27
实验结果图表27和图28所示,溶胞以及滤液+溶胞可以促进CAT的表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验证例7 美白
(1)、发酵液美白:酪氨酸酶抑制实验(B16 F10)
阳性对照物曲酸用PBS稀释成:1 mg/mL、0.2 mg/mL、0.04 mg/mL、0.008 mg/mL系列浓度梯度以验证试验系统。
受试物用PBS稀释成多级浓度样品。于96孔板设立样品管(T)、样品本底(T0)、酶反应管(C)和溶剂本底(C0),每一样品的每个受试浓度的样品孔(T)需设立3个平行孔,同时酶反应管(C)也需设立3支平行孔。
在样品管(T)和样品本底(T0)中各加入50 μL相同浓度的样品溶液,酶反应管(C)和溶剂本底(C0)则分别加入50 μL PBS。
在样品管(T)和酶反应管(C)中各加入25 μL酪氨酸酶溶液,样品本底(T0)与溶剂本底(C0)以25 μL PBS代替,将样品和酪氨酸酶充分混匀,置于37℃孵育10min。
依次在各管中加入100μL的L-DOPA溶液,反应5min,测OD475。
计算酪氨酸酶抑制率:抑制率(%)=(1-(T-T0)/(C-C0))×100%
其中公式中T为样品孔吸光值,即样品与酪氨酸酶反应后溶液吸光值;T0为样品本底吸光值;C为酶反应孔吸光值3次平均值,即未加样品时酪氨酸酶和多巴反应的吸光值;C0为溶剂本底吸光值。
实验结果如图29所示,发酵滤液可显著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2)、PCR美白基因检测
1)测试方法
细胞接种:复苏细胞后,待铺板率达到60%左右时,接种细胞至6孔板,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
给药:根据表28~39测试分组,待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50%~60%时,进行分组给药,每组设3个复孔。空白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培养液,阳性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曲酸的培养液,样品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相应浓度待测样品的培养液。给药完成后将6孔板放置在CO2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h。
收集细胞:培养24h后,吸弃旧液,PBS清洗两次,每孔加入1 mL RNAiso Plus,吹打裂解细胞后,收样。
基因表达检测:提取RNA,基因表达检测:反转录至cDNA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采用2-△△CT方法
进行结果计算。
下调率计算:下调率=(空白对照组-样品组)/空白对照组×100%
结果统计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其中:滤液+溶胞中,滤液占比50%,溶胞占比50%。
2)测试结果
①TYR PCR
TYR的引物:F:5'-TGCGGTGGGAACAAGAAA-3'(如SEQ ID NO:30所示);
R:5'-GACAATCTGCCAAGAGGAGAAGA-3'(如SEQ ID NO:31所示)。
与黑素细胞分化相关,是调控皮肤中黑色素生成的关键基因。例如在美白化妆品中添加美白成分,可以降低TYR的表达量,进而减少黑素合成,达到美白的效果。
表28
实验结果如表28和图30所示,溶胞可以显著下调黑素合成相关基因TYR的表达。
②Rab27a PCR
Rab27a的引物:F:5'-GAATGGAACGGTGTGTGGAC-3'(如SEQ ID NO:32所示);
R:5'-CCCCTTTCTCCTTTTCTTCACTT-3'(如SEQ ID NO:33所示)。
MLPH、小GTP结合蛋白(Rab27a)和肌球蛋白Va(Myo5a)形成三元复合物,在黑素小体转运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使黑素小体在黑素细胞树突末梢聚集,实现黑素小体从黑素细胞转移至邻近的角质细胞。只有黑素小体从黑素细胞转运到周围的角质细胞才能实现黑色素在皮肤的着色。
表29
实验结果如表29和图31所示,滤液、溶胞以及滤液+溶胞对黑素小体转运相关基因Rab27a的表达均具有显著的下调率。
③Myo5a PCR
Myo5a的引物:F:5'- GTGAGCGAGGAGCTTGATGT-3'(如SEQ ID NO:34所示);
R:5'- TCATCCTTGGGTTGGATGGC-3'(如SEQ ID NO:35所示)。
MLPH、小GTP结合蛋白(Rab27a)和肌球蛋白Va(Myo5a)形成三元复合物,在黑素小体转运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使黑素小体在黑素细胞树突末梢聚集,实现黑素小体从黑素细胞转移至邻近的角质细胞。只有黑素小体从黑素细胞转运到周围的角质细胞才能实现黑色素在皮肤的着色。
表30
实验结果如表30和图32所示,溶胞对黑素小体转运相关基因Myo5a具有较高的下调率。
④MLPH PCR
MLPH的引物:F:5'-CAGCGACCAGACAGATGAGG-3'(如SEQ ID NO:36所示);
R:5'-GACCTTGAGGCTGAGTGGAG-3'(如SEQ ID NO:37所示)。
MLPH、小GTP结合蛋白(Rab27a)和肌球蛋白Va(Myo5a)形成三元复合物,在黑素小体转运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使黑素小体在黑素细胞树突末梢聚集,实现黑素小体从黑素细胞转移至邻近的角质细胞。只有黑素小体从黑素细胞转运到周围的角质细胞才能实现黑色素在皮肤的着色。
表31
实验结果如表31和图33所示,溶胞对黑素小体转运相关基因MLPH的表达具有较高的下调率。
⑤GPR143 PCR
GPR143的引物:F:5'-CTGAAGGTTCTGATGCCAGC-3'(如SEQ ID NO:38所示);
R:5'-TAGGTCTCCATGGGTTGGGA-3'(如SEQ ID NO:39所示)。
G蛋白偶联受体143基因,在黑素体生物合成中有关键的调节作用,其功能缺失会导致早期黑素体数量减少并形成巨型黑素体,除此之外,还会引起黑色素含量减少。
表32
实验结果如表32和图34所示,滤液、溶胞以及滤液+溶胞可以显著下调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GPR143的表达。
⑥SLC45A2 PCR
SLC45A2的引物:F:5'-CCTCAATGGGGCTACTGTTGT-3'(如SEQ ID NO:40所示);
R:5'-GCCCATCAATGAAGTCGGCA-3'(如SEQ ID NO:41所示)。
SLC45A2是来自SLC3家族的一种II型跨膜糖蛋白,是氨基酸转运体的重链组成部分,且是其运输氨基酸的必需组分 ,具有调控氨基酸转运的功能。
表33
实验结果如表33和图35所示,滤液、溶胞可以显著下调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SLC45A2的表达。
⑦MITF PCR
MITF的引物:F:5'-AATTGTCCATCTGCCTCTGAGTAG-3'(如SEQ ID NO:42所示);
R:5'-GTATGACCAGGTTGCTTGTATGC-3'(如SEQ ID NO:43所示)。
MITF参与黑素合成的转录因子。
表34
/>
实验结果如表34和图36所示,溶胞可显著下调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MITF的表达。
⑧TRP-1 PCR
TRP-1的引物:F:5'-GTGCCACTGTTGAGGCTTTG-3'(如SEQ ID NO:44所示);
R: 5'-ATGGGGATACTGAGGGCTGT-3'(如SEQ ID NO:45所示)。
TRP-1参与到酪氨酸合成黑素的过程中。
表35
实验结果如表35和图37所示,溶胞和滤液+溶胞可显著下调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TRP-1的表达。
⑨TRP-2 PCR
TRP-2的引物:F:5'-AGGATATACACCCCTAATGGAGACA-3'(如SEQ ID NO:46所示);
R:5'-AAGCAAGCAAAGCGGAAACTAC-3'(如SEQ ID NO:47所示)。
TRP-2参与到酪氨酸合成黑素的过程中。
表36
实验结果如表36和图38所示,滤液、溶胞以及滤液+溶胞可显著下调TRP-2的表达。
⑩Pmel17 PCR
Pmel17的引物:F:5'-AACAGCAGTGCAGATGACGA-3'(如SEQ ID NO:48所示);
R:5'-CGGTTGACCCTTCAGGTGTT-3'(如SEQ ID NO:49所示)。
Pmel17组成黑素小体的结构成分,在DHICA合成黑素过程中起着媒介作用。
表37
实验结果如表37和图39所示,滤液、溶胞以及滤液+溶胞可显著下调黑素小体转运相关基因Pmel17的表达。
①①Kinesin PCR
Kinesin的引物:F:5'-GGGGACTCCGTAAAACAGGG-3'(如SEQ ID NO:50所示);
R:5'-TCCTCGTGCACGCTTAAGTT-3'(如SEQ ID NO:51所示)。
Kinesin与Rab1、SKIP构成转运复合体,参与微管介导的黑素小体转运。
表38
实验结果如表38和图40所示,滤液以及溶胞可显著下调黑素小体转运相关基因Kinesin的表达。
①②CDC42 PCR
CDC42的引物:F:5'-ATTACGACCGCTGAGTTATCCAC-3'(如SEQ ID NO:52所示);
R:5'-TCAGGCACCCACTTTTCTTTC-3'(如SEQ ID NO:53所示)。
CDC42基因编码的蛋白是rhoc亚家族的一个小GTPase,调控多种细胞功能的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形态、迁移、内吞作用和细胞周期进展。
表39
实验结果如表39和图41所示,溶胞可显著下调黑素小体转运相关基因CDC42的表达。
验证例8 抗衰功效
(1)、基于3D表皮皮肤模型下的DNA损伤修护&表皮萎缩
机体接触外源性的UV照射时,会发生DNA损伤,该损伤可诱导机体衰老,若此种DNA的损伤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那么会造成机体的衰老等症状的出现。
表40
其中:滤液+溶胞中,滤液占比50%,溶胞占比50%。
1)测试方法
模型给药:
<1>根据测试分组,将模型转移到6孔板中(提前添加0.9 mL相应分组的EpiGrowth培养液),在6孔板上标注测试组编号。
<2>按测试分组(如表40所示)对需要进行UVB辐照的组别进行UVB辐照(辐照剂量为600mJ/cm2),辐照后,将样品工作液均匀分布于模型表面,置于CO2培养箱(37℃、5%CO2)中继续孵育24h。
<3>孵育结束后,用无菌PBS清洗模型表面残留的受试物,用无菌棉签拭去模型内、外残留液体。
组织形态测试:
取用于组织形态检测的模型,用4%的多聚甲醛进行固定处理,固定24h后,进行H&E染色检测,显微镜下拍照观察,采集图片并分析。
免疫组化检测:
取用于检测的模型,用4%的多聚甲醛进行固定处理,固定24h后,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显微镜下拍照观察,采集图片并分析。
抑制率/下调率计算:
抑制率/下调率(%)=(阴性对照组-样品)/阴性对照组×100%
结果统计分析:
应用GraphPad Prism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测试结果:
①CPD:机体接触外源性的UV照射时,会发生DNA损伤,该损伤可诱导机体衰老,若此种DNA的损伤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那么会造成机体的衰老等症状的出现。
表41 CPD阳性细胞率
由表41和图42可知,CPD阳性细胞(数值越小越好):视黄醇0.1%(58.31%*)<滤液5%(60.75%*)<溶胞5%(61.82%*)<滤液+溶胞5%(62.62%*)<二裂酵母5%(77.81%)
表42 CPD荧光强度统计
由表42和图43可知,CPD荧光强度下调率:视黄醇0.1%(90.98%**)>滤液+溶胞5%(66.56%**)>滤液5%(63.80%**)>溶胞5%(28.83%*)>二裂酵母5%(26.65%**)。
②表皮萎缩:组织形态是经过HE染色后的组织外观生理学结构分析,可通过分析待测待测物使用后表皮厚度变化以及表层四层层细胞生长情况多少来评估待测物抵御UVB的能力。
表43
由表43和图44和45所示,Sunburn Cells 抑制率:滤液 5%(100%*)=视黄醇 0.1%(100%*)>溶胞 5%(96.59%*)>滤液+溶胞 5%(93.07%*)>二裂酵母 5%(51.71%)。
(2)、基于成纤维细胞的抗衰效果测试
表44
其中:滤液+溶胞中,滤液占比50%,溶胞占比50%。
1)测试方法
细胞接种:复苏细胞后,待铺板率达到60%左右时,接种细胞至6孔板,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
给药:待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40%~60%时,进行分组给药,每组设3个复孔。空白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培养液,阳性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TGF-β1的培养液,样品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相应浓度待测样品的培养液。给药完成后将6孔板放置在CO2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 h。
收集细胞:孵育结束后,吸弃旧液,PBS清洗两次,每孔加入1 mL RNAiso Plus,吹打裂解细胞后,收样。
基因表达检测:提取RNA,反转录至cDNA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采用2-△△CT方法进行结果计算。
上调率计算:上调率(%)=(样品组-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100%
结果统计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 Program软件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2)测试结果
①COL I
COL I引物:F:5'-GTGGCAGTGATGGAAGTGTG-3'(如SEQ ID NO:54所示)
R:5'-AGGACCAGCGTTACCAACAG-3'(如SEQ ID NO:55所示)
COL I为胶原I,胶原蛋白约占皮肤真皮层80%的比重,使得皮肤饱满充盈,促进COLI含量的增加,可以达到一定抵抗皱纹产生的作用。
表45
/>
实验结果如表45和图46所示,滤液可显著上调I型胶原蛋白COL I基因的表达。
②COL III
COL Ⅲ引物:F:5'-ACCAGGAGCTAACGGTCTCA-3'(如SEQ ID NO:56所示);
R:5'-TCTGATCCAGGGTTTCCATC-3'(如SEQ ID NO:57所示)。
COL III为胶原III,与胶原I共同组装成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在皮肤的韧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表46
实验结果如表46和图47所示,滤液可显著上调III型胶原蛋白COL III基因的表达。
③COL IV
COL Ⅳ的引物:F:5'-AGGTGTCATTGGGTTTCCTG-3'(如SEQ ID NO:58所示);
R:5'-GGTCCTCTTGTCCCTTTTGTT-3'(如SEQ ID NO:59所示)。
皮肤的表皮和真皮的连接处,又叫做DEJ(Dermal Epidermal Junction), 这层结构相当于是表皮和真皮层的一层连接结构,DEJ表达减少是光老化皮肤的一种典型特征。DEJ也影响着皮肤的弹性和紧致等外在表现。COL IV为胶原IV,主要位于真表皮连接处,在皮肤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47
实验结果如表47和图48所示,滤液可显著上调IV型胶原蛋白COL Ⅳ基因的表达。
④COL VII
COL Ⅶ的引物:F:5'-ACTGTGATTGCCCTCTACGC-3'(如SEQ ID NO:60所示);
R:5'-GGCTGTGGTATTCTGGATGG-3'(如SEQ ID NO:61所示)。
皮肤的表皮和真皮的连接处,又叫做DEJ(Dermal Epidermal Junction), 这层结构相当于是表皮和真皮层的一层连接结构,DEJ表达减少是光老化皮肤的一种典型特征。DEJ也影响着皮肤的弹性和紧致等外在表现。COL VII为胶原VII,与COL IV类似,也位于真表皮连接处,在皮肤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48
实验结果如表48和图49所示,滤液、溶胞和滤液+溶胞可显著上调VII型胶原蛋白COL Ⅶ基因的表达。
⑤DCN
Decorin(DCN)的引物:F:5'-GTGTGCTTGACAGTGTTCTAGTG-3'(如SEQ ID NO:62所示);
R:5'-AGTTCTGCTTGACATTCCTCCA-3'(如SEQ ID NO:63所示)。
Decorin是皮肤ECM中GAG中丰度较高的成分,是一种小分子量的富含亮氨酸的蛋白聚糖,蛋白核心上会带有特征性的皮肤素/硫酸软骨素GAG链。Decorin能够结合到I型胶原原纤维表面的特定位置,这种结合通过GAG链的静电相互作用得到稳定,是组装胶原纤维所必需的,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对胶原纤维的切割。
表49
实验结果如表49和图50所示,滤液和溶胞不影响蛋白聚糖相关基因DCN的表达。
⑥VCAN
Versican(VCAN)的引物:F:5'-GTGTGGGCATTTCTTCCTGTTAG-3'(如SEQ ID NO:64所示);
R:5'-TCAAAGTCATCTTCAGCAGTCACT-3'(如SEQ ID NO:65所示)。
Versican是真皮中一种主要的蛋白聚糖,属于大分子聚合类型,通常与透明质酸形成大分子聚合体,是真皮组织中一种重要的GAG类型。
表50
实验结果如表50和图51所示,滤液可明显上调蛋白聚糖相关基因VCAN的表达。
⑦BGN
Biglycan(BGN)的引物:F:5'-ACCATCAACCGCCAGAGTC-3'(如SEQ ID NO:66所示);
R:5'-GACAGCCACCGACCTCAG-3'(如SEQ ID NO:67所示)。
Biglycan和Decorin作用类似,也是一种小分子量的富含亮氨酸的蛋白聚糖,能够结合到I型胶原原纤维表面,和Decorin不同的点在于该蛋白聚糖在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都可以分泌。
表51
实验结果如表51和图52所示,溶胞可显著上调蛋白聚糖相关基因BGN的表达。
⑧弹性蛋白
弹性蛋白的引物:F:5'-TCCAGGTGTAGGTGGAGCTT-3'(如SEQ ID NO:68所示);
R:5'-GTGTAGGGCAGTCCATAGCC-3'(如SEQ ID NO:69所示)。
弹性蛋白是构成弹性纤维的主要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弹性纤,维变稀疏,皮肤弹性降低。
表52
实验结果如表52和图53所示,滤液可显著上调弹性蛋白的表达。
⑨纤连蛋白
纤连蛋白的引物:F:5'-AGCCAGTCGAGGATACCTGT-3'(如SEQ ID NO:70所示);
R:5'-GCACCAAAGCCTGAAACCAG-3'(如SEQ ID NO:71所示)。
纤连蛋白(FN)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高分子糖蛋白,广泛存在于组织及组织液中,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参与了细胞的迁移、黏附、增殖、止血及组织修复和胚胎的发育,具有生长因子的作用,可促进细胞增殖,诱导表皮细胞通过肉芽组织,并促进表皮下基底膜再建和正常角化过程。
表53
实验结果如表53和图54所示,滤液和溶胞可以显著上调纤连蛋白的表达。
⑩HAS1
HAS1的引物:F:5'-ACTCGGACACAAGGTTGGAC-3'(如SEQ ID NO:72所示);
R:5'-TTAGGAAGCTGACCCAGGAG-3'(如SEQ ID NO:73所示)。
HAS1为透明质酸合成酶,是介导透明质酸合成的关键酶,促进HAS1的表达可以促进更多透明质酸的合成,因此可以通过检测HAS1含量来分析待测物的紧致功效。
表54
实验结果如表54和图55所示,滤液可显著上调透明质酸合成酶HAS1的表达。
(3)、基于UVA辐照成纤维细胞的测试
1)测试方法-特殊给药(UVA连续辐照)
表55
表56
细胞接种:复苏细胞后,待铺板率达到60%左右时,接种细胞至6孔板,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
给药:待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50%~60%时,对有UVA辐照的组别进行30 J/cm2的UVA辐照,辐照结束后,进行分组给药,每组设3个复孔。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孔加入2mL培养液,阳性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TGF-β1的培养液,样品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相应浓度待测样品的培养液。给药完成后将6孔板放置在CO2培养箱(37℃、5%CO2)23/52中培养24h。重复上述操作3次。
ELISA测试:孵育结束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于离心管中,收集完后将用于ELISA检测的样品置于-80℃冰箱冷冻保存,根据ELISA试剂盒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分析。
基因表达检测:孵育结束后,1 mL/孔PBS清洗两次,每孔加入1 mL RNAiso Plus,吹打裂解细胞后,收样。提取RNA,反转录至cDNA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采用2-△△CT方法进行结果计算。
上调率和下调率计算:
上调率=(样品组-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00%
下调率=(阴性对照组-样品组)/阴性对照组×100%
结果统计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 Program软件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其中:*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测试结果:
①MMP1 ELISA
MMP1为基质金属蛋白酶,主要作用是降解胶原,而胶原是皮肤真皮层主要的结构蛋白,当胶原被降解后,皮肤的机械支撑力丧失,会导致皱纹的出现。将待测物作用细胞模型后,通过检测MMP1表达的变化,评价待测物的抗皱功效。
表57
实验结果如表57和图56所示,滤液、溶胞和滤液+溶胞均可显著下调MMP1蛋白的生成。
②NF-κB PCR
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是由于产生的ROS所致,过量的自由基激活NF-κB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进一步激活AP-1和NF-κB,又进一步促进TNF-α的水平和MMPs的表达,诱导ECM降解,加速皮肤老化。
NF-κB的引物:F:5'-GGTGCGGCTCATGTTTACAG-3'(如SEQ ID NO:74所示);
R:5'-GATGGCGTCTGATACCACGG-3'(如SEQ ID NO:75所示)。
表58
实验结果如表58和图57所示,滤液、溶胞和滤液+溶胞均均可显著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F-κB的表达。
③p21 PCR
p21基因为细胞衰老的标志基因。
p21的引物:F:5'-TCTCTGTGTTAGGGGTATATGATGG-3'(如SEQ ID NO:76所示);
R:5'-GAAGGTCGCTGGACGATTTG-3'(如SEQ ID NO:77所示)。
表59
实验结果如表59和图58所示,滤液和滤液+溶胞可显著下调衰老相关基因p21的表达。
④p16 PCR
p16基因为细胞衰老的标志基因。
p16的引物:F:5'-CTCTGAGAAACCTCGGGAAAC-3'(如SEQ ID NO:78所示);
R:5'-ATGAAAACTACGAAAGCGGG-3'(如SEQ ID NO:79所示)。
表60
实验结果如表60和图59所示,滤液可显著下调衰老相关基因p16的表达。
2)测试方法-常规给药
表61
细胞接种:复苏细胞后,待铺板率达到60%左右时,接种细胞至6孔板,CO2培养箱(5%CO2)中孵育过夜。
给药:根据表61测试分组,待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40%~60%时,进行分组给药,每组设3个复孔。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培养液,阳性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TGF-β1的培养液,样品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相应浓度待测样品的培养液。给药完成后将6孔板放置在CO2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h。
UVA辐照:根据测试分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别均进行UVA辐照,辐照剂量为30J/cm2。辐照结束后,置于CO2培养箱(37℃、5%CO2)中继续培养24h。
ELISA测试:孵育结束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于离心管中,收集完后将用于ELISA检测的样品置于-80℃冰箱冷冻保存,根据ELISA试剂盒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分析。
基因表达检测:孵育结束后,1 mL/孔PBS清洗两次,每孔加入1 mL RNAiso Plus,吹打裂解细胞后,收样。提取RNA,反转录至cDNA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采用2-△△CT方法进行结果计算。
上调率和下调率计算:
上调率=(样品组-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00%
下调率=(阴性对照组-样品组)/阴性对照组×100%
结果统计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 Program软件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其中:*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测试结果:
①MMP1 PCR
MMP为基质金属蛋白酶,主要作用是降解胶原,而胶原是皮肤真皮层主要的结构蛋白,当胶原被降解后,皮肤的机械支撑力丧失,会导致皱纹的出现。将待测物作用细胞模型后,通过检测MMP1/MMP3表达的变化,评价待测物的抗皱功效。
MMP1的引物:F:5'-ACAACTGCCAAATGGGCTTGA-3'(如SEQ ID NO:80所示);
R:5'-CTGTCCCTGAACAGCCCAGTACTTA-3'(如SEQ ID NO:81所示)。
表62
实验结果如表62和图60所示,滤液、溶胞和滤液+溶胞均显著下调金属机制蛋白酶MMP1基因的表达。
②MMP3 PCR
MMP为基质金属蛋白酶,主要作用是降解胶原,而胶原是皮肤真皮层主要的结构蛋白,当胶原被降解后,皮肤的机械支撑力丧失,会导致皱纹的出现。将待测物作用细胞模型后,通过检测MMP1/MMP3表达的变化,评价待测物的抗皱功效。
MMP3的引物:F:5'-CAGGCTTTCCCAAGCAAATA-3'(如SEQ ID NO:82所示);
R:5'-TGGGTCAAACTCCAACTGTG-3'(如SEQ ID NO:83所示)。
表63
实验结果如表63和图61所示,溶胞和滤液+溶胞均可显著下调金属基质蛋白酶MMP3基因的表达。
③TIMP-1 PCR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主要生物学作用在于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进而降低MMP家族对皮肤中ECM的降解,缓解因ECM流失的发生产生的皱纹形成。
TIMP-1的引物:F:5'-CTGTTGTTGCTGTGGCTGAT-3'(如SEQ ID NO:84所示);
R:5'-TCTGGTTGACTTCTGGTGTCC-3'(如SEQ ID NO:85所示)。
表64
实验结果如表64和图62所示,滤液、溶胞和滤液+溶胞均可显著提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的表达。
④TNFR PCR
TNFa因子的受体蛋白,TNFa与TNFR结合后介导下游的氧化应激损伤产生的炎症反应。
TNFR的引物:F:5'-GCAGGGACCAGGAAAAGGAAT-3'(如SEQ ID NO:86所示);
R:5'-CTGAGACATAGGTGCCTGGCG-3'(如SEQ ID NO:87所示)。
表65
实验结果如表65和图63所示,溶胞和滤液+溶胞可显著下调氧化应激相关基因TNFR的表达。
(4)基于UVA和UVB联合辐照离体皮肤组织的测试
表66
其中:滤液+溶胞中,滤液占比50%,溶胞占比50%。
表67
其中:滤液+溶胞中,滤液占比50%,溶胞占比50%。
1)测试方法
组织处理:将新鲜获得的皮肤组织浸入75%酒精中,清洗30s,再使用无菌的PBS缓冲液清洗三次;结束后,将皮肤切成24±2 mm2的组织块,表皮面向上,真皮面向下,放入培养模具中,然后将培养模具转入6孔板中,每孔加入3.7 mL培养液,CO2培养箱(37℃,5%CO2)中培养,每天换液。
给药:离体皮肤组织培养2天后,参照表中的测试分组及相应处理条件,开始进行辐照和给药;辐照剂量为UVA(30J/cm2)和UVB(50mJ/cm2),连续辐照4天,每次辐照完后更换新鲜培养液,并进行给药处理,阳性对照(VC+VE)采用液下给药的方式进行,待测样品采用表面给药的方式进行,每组3个重复。连续辐照4天后,将离体皮肤组织继续培养3天,在此期间不进行辐照,只进行样品给药。
胶原纤维检测:给药结束后的皮肤组织采用4%多聚甲醛固定,组织包埋,切片后进行Masson染色,回收切片结果,使用显微镜拍照,使用Image-ProⓇPlus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免疫组化检测:根据免疫组化具体操作步骤进行检测。
免疫荧光检测:根据免疫荧光具体操作步骤进行检测。
提升率计算:
提升率=(样品组-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00%
结果统计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其中:*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2)测试结果
①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是由胶原原纤维集合而成的纤维束,其中胶原原纤维主要是由COL3和COL1构成,富有韧性,但弹性较差。与弹性纤维相互交联,保持皮肤的弹性和韧性。
表68
实验结果如表68、图64和图65所示,滤液、溶胞和滤液+溶胞均可提升胶原纤维的表达。
②透明质酸
HA为透明质酸,皮肤中HA含量最高,在保湿和维持细胞外间隙以及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提供细胞外基质的稳定性和弹性,从而抵抗皱纹,增强皮肤弹性,使得皮肤饱满充盈。
表69
实验结果如表69、图66和图67所示,滤液、溶胞和滤液+溶胞可促进透明质酸的表达。
③弹性蛋白
弹性蛋白(Elastin)是构成弹性纤维的主要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弹性纤维变稀疏,皮肤弹性降低。
表70
实验结果如表70、图68和图69所示,滤液、溶胞和滤液+溶胞均可显著提升弹性蛋白的表达。
④III型胶原
III型胶原蛋白是真皮层ECM的胶原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人体内全部胶原蛋白含量的5-20%,经常与I型胶原纤维混合,在弹性组织中含量丰富。促进COL III含量的增加,可以达到一定抵抗皱纹及衰老的作用。当待测物作用皮肤模型后,通过检测COL III的变化,评测待测物的抗皱功效。
表71
实验结果如表71、图70和图71所示,滤液、溶胞和滤液+溶胞均可显著提升COL III的表达。
⑤IV型胶原
COL XVII+COL IV的表达分布于真表皮连接处。真表皮连接处(Dermal-Epidermal Junction,DEJ)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由层粘连蛋5(Laminin 5)、COL IV、COLVII、COL XVII型胶原蛋白等重要蛋白组成,具有紧致表皮,进行真表皮间物质交换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及紫外线照射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真表皮之间粘合力降低,其中的营养物质的输送量减少,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导致皮肤衰老的加速,出现皮肤松弛等问题。
表72
实验结果如表72、图72和图73所示,溶胞可显著提升IV型胶原的表达。
⑥XVII型胶原
COL XVII+COL IV的表达分布于真表皮连接处。真表皮连接处(Dermal -Epidermal Junction,DEJ)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由层粘连蛋5(Laminin 5)、COL IV、COLVII、COL XVII型胶原蛋白等重要蛋白组成,具有紧致表皮,进行真表皮间物质交换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及紫外线照射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真表皮之间粘合力降低,其中的营养物质的输送量减少,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导致皮肤衰老的加速,出现皮肤松弛等问题。
表73
其中:*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实验结果如表73、图74和图75所示,滤液、溶胞和滤液+溶胞可显著提升XVII型胶原的表达。
验证例9 细胞自噬-基于成纤维细胞的测试
(1)、LC3 II基因表达量
LC3-II的引物:F:5'-GAACTGAGCTGCCTCTACCG-3'(如SEQ ID NO:88所示);
R:5'-GGGACAACCCTAACACGACC-3'(如SEQ ID NO:89所示)
作为自噬形成中重要的一个组分。LC3结合系统的目的是进行磷脂化(PE),因此LC3连接系统也被称为LC3-脂化系统。LC3蛋白在细胞中存在两种剪切形式LC3-I和LC3-II。LC3-I定位于细胞质,LC3-II定位于自噬体膜。LC3-II对于自噬体的形成十分必要,有研究表明去除LC3-II将形成一系列不闭合的自噬体结构。因LC3-II的数量和自噬体的数量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LC3-II被普遍认为是哺乳动物自噬体的标记物。自噬过程中,自噬体内膜上的LC3-II被溶酶体降解,在加入溶酶体抑制剂的情况下,通过免疫荧光比较自噬过程中LC3-II蛋白量的变化即可检测自噬流,反映自噬活性。
1)测试方法
细胞接种:复苏细胞后,待铺板率达到60%左右时,接种细胞至6孔板,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
给药:根据表75测试分组,待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40%~60%时,进行分组给药,每组设3个复孔。空白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的培养液,样品组每孔加入2 mL含有相应浓度待测样品的培养液。给药完成后将6孔板放置在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24h。
收集细胞:培养24h后,吸弃旧液,PBS清洗两次,每孔加入1 mL RNAiso Plus,吹打裂解细胞后,收样。
基因表达检测:提取RNA,反转录至cDNA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采用2-△△CT方法进行结果计算。
上调率计算:上调率=(样品组-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00%
结果统计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2)测试结果
表74
其中:*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实验结果如表74和图76所示,滤液、溶胞和滤液+溶胞均可显著提升自噬发生相关基因LC3 II的表达。
(2)、Beclin 1
自噬是细胞内物质及能量代谢的重要途径之一,参与了多种病理生理过程。Beclin1是酵母ATG6/Vps30基因在哺乳动物中的同源物,其在自噬泡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被认为是自噬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可对细胞的自噬活性进行动态监测。
1)测试方法-免疫荧光
细胞接种:复苏细胞后,待铺板率达到60%左右时,接种细胞至24孔板,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
给药:根据表75测试分组,待24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40%~60%时,进行分组给药,每组设3个复孔。空白对照组每孔加入1 mL的培养液,样品组每孔加入1 mL含有相应浓度待测样品的培养液。给药完成后将24孔板放置在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24h。
免疫荧光检测:孵育结束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固定30min后,进行免疫荧光检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并拍照,收集图片用Image-ProⓇPlus软件进行分析。
提升率计算:提升率=(样品组-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00%
结果统计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作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2)测试结果
表75
其中:*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实验结果如表75、图77和图78所示,溶胞可显著提升自噬发生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其特征在于,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851。
2.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制备屏障修护的产品中的应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修护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上调FLG基因、LOR基因、IVL基因和AQP3基因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因的表达。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修护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提升细胞迁移能力。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修护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上调Caspase14基因、DSG1基因、Claudin-4基因、ABCA12基因、ACACA基因、HMGCR基因和Claudin-1基因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因的表达。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制备舒缓的产品中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舒缓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减少PGE2的含量。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舒缓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减少巨噬细胞的炎症因子的含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炎症因子包括:IL6和/或IL-1β。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制备美白的产品中的应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美白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抑制酪氨酸酶的表达。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美白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下调TYR基因、Rab27a基因、Myo5a基因、MLPH基因、GPR143基因、SLC45A2基因、MITF基因、TRP-1基因、TRP-2基因、Pmel17基因、Kinesin基因和CDC42基因的一种或多种基因的表达。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制备抗衰的产品中的应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衰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减少CPD阳性细胞的数量和/或荧光强度。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衰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上调COL IV基因、COL VII基因和BGN基因的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因的表达。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衰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下调MMP基因、p16基因、TIMP-1基因、NF-κB基因和TNFR基因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因的表达。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衰为所述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提高胶原纤维、透明质酸、弹性蛋白和III型胶原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含量。
19.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的发酵液和/或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以及可接受的助剂。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个护产品、药品和保健品中的一种或多种。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个护产品的剂型包括:膏霜型、乳液型、粉剂和精华型中的一种或多种。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个护产品包括:基础护理产品和/或彩妆产品。
CN202410036421.3A 2024-01-10 2024-01-10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17551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36421.3A CN117551590B (zh) 2024-01-10 2024-01-10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36421.3A CN117551590B (zh) 2024-01-10 2024-01-10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51590A true CN117551590A (zh) 2024-02-13
CN117551590B CN117551590B (zh) 2024-04-05

Family

ID=89823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36421.3A Active CN117551590B (zh) 2024-01-10 2024-01-10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5159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79040A1 (en) * 2012-04-13 2015-03-19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robiotic bacteria
WO2018180728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森永乳業株式会社 炎症制御遺伝子の発現促進用組成物
CN111139200A (zh) * 2020-01-14 2020-05-12 广州栋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歧杆菌溶胞物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052486A1 (en) * 2019-08-22 2021-02-25 Glac Biotech Co., Ltd. Skin-whitening composition with fermentation metabolite of lactic acid bacterium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15317431A (zh) * 2021-05-11 2022-11-11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双歧杆菌ylgb-1496的制备物及其在皮肤健康中的新用途
CN116590201A (zh) * 2023-07-10 2023-08-15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抑制皮肤胶原纤维化的长双歧杆菌及其应用
CN116716206A (zh) * 2023-04-10 2023-09-08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参与肠道皮肤轴调控并改善皮肤健康状态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79040A1 (en) * 2012-04-13 2015-03-19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robiotic bacteria
WO2018180728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森永乳業株式会社 炎症制御遺伝子の発現促進用組成物
US20210052486A1 (en) * 2019-08-22 2021-02-25 Glac Biotech Co., Ltd. Skin-whitening composition with fermentation metabolite of lactic acid bacterium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12481148A (zh) * 2019-08-22 2021-03-12 丰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美白功效的含乳酸菌发酵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1139200A (zh) * 2020-01-14 2020-05-12 广州栋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歧杆菌溶胞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17431A (zh) * 2021-05-11 2022-11-11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双歧杆菌ylgb-1496的制备物及其在皮肤健康中的新用途
CN116716206A (zh) * 2023-04-10 2023-09-08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参与肠道皮肤轴调控并改善皮肤健康状态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及其应用
CN116590201A (zh) * 2023-07-10 2023-08-15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抑制皮肤胶原纤维化的长双歧杆菌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马雪: "婴儿双歧杆菌发酵液的化妆品功效性评价初探", 中国硕士论文电子期刊, 1 May 2022 (2022-05-01), pages 1 - 7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51590B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84494B2 (ja) メラニン産生細胞のhmgb1活性化を阻害する方法、そのような阻害に好適な薬剤を特定する方法
CN109172613B (zh) 含乳杆菌死菌培养物的皮肤外用组合物及其于促进伤口愈合及降低疤痕产生的用途
KR101793703B1 (ko) 오미자 발효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하는 미백 및 피부개선용 조성물
CN115261273A (zh) 一株詹氏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7551590B (zh)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KR102211099B1 (ko) 기능성 리포펩타이드를 포함하는 피부 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6333939A (zh) 一株短双歧杆菌及其应用
CN111732634A (zh) 抑制黑色素细胞增殖的地龙活性肽在制备药物或化妆品中的用途
CN116555070A (zh) 一株双歧双歧杆菌及其应用
CN115806914A (zh) 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6286415B (zh) 一株橙红色掷孢酵母及其应用
CN117625498B (zh)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的滤液的应用
CN116355770B (zh) 一种汉逊德巴利酵母及其应用
JP7423331B2 (ja) 皮膚光老化抑制・改善剤の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KR102544440B1 (ko) 피부 상재균으로부터 유래된 엔테로박터 에어로게네스 j2k-739 균주 및 피부 상재균 유래 엔테로박터속을 자극원으로 처리하는 신규한 항주름평가 방법
TW202008997A (zh) 含乳桿菌死菌培養物之局部組成物、醫藥組成物及其於促進傷口癒合及降低疤痕之用途
CN115747088A (zh) 一株齐藤假丝酵母及其应用
CN115287204B (zh) 一种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株及其应用
CN112535684A (zh) 奥替普拉在制备皮肤紫外线防护、抗光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CN117942347A (zh) 山茱萸新苷在皮肤紫外线防护、抗紫外线损伤和老化中的应用
CN116889542A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产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710553A (zh) 一株热带假丝酵母及其应用
CN117503623A (zh) 一种micro RNA在制备皮肤抗衰产品中的应用
CN118325798A (zh) 一株减少头皮屑及毛囊炎的鼠李糖乳酪杆菌nhnk-604及其制品和应用
CN115820516A (zh)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