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18859B - 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18859B
CN117518859B CN202410023677.0A CN202410023677A CN117518859B CN 117518859 B CN117518859 B CN 117518859B CN 202410023677 A CN202410023677 A CN 202410023677A CN 117518859 B CN117518859 B CN 1175188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arget
furniture
air bag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236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18859A (zh
Inventor
周小莲
周唯
赵玉树
宋璟
唐文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mom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mom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om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mom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236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188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18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18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18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188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家具控制器,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家具对应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场景位置区域或位于场景位置区域外围的延伸区域;检测到用户的行走轨迹与目标区域重叠时,判断当前行走轨迹是否符合用户对应的非启动条件,若否,则获取用户对应的功能启动参数;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控制目标家具的执行机构执行设定的动作,以将目标家具调整为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状态。能够根据用户历史行走轨迹设置与该用户匹配的非启动条件,只有在用户行走进入场景位置区域并且不符合非启动条件时,才启动智能家具的功能,从而减少对应智能家具功能的误启动。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控制器,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家具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要求,智能家具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包括智能沙发、智能椅子、智能床垫等,而智能家具集成了多种功能部件,例如,公开号为CN219645391U的专利提供的沙发椅,在椅子中集成了气囊、充气泵、抽气泵、加热丝、电动推杆、置脚板等功能部件,可以在椅子上集成硬度调节、温度调节和置脚板位置调节等功能。随着功能部件的增加,需要提供对应的家具控制器方案,以供用户启动各项功能。
为了启动各项功能,现有技术中,最开始是将家具控制器(例如控制面板)固定在智能家具上或者使用遥控器,用户只有位于智能家具的控制面板位置或者拿到遥控器才能启动功能部件,存在不便。后续基于交互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语音控制的方案,如公开号为CN109358523A的专利披露的具有语音识别功能的智能家具控制器,该方案无需用户找到控制器,而是通过语音直接与智能家具交互,从而启动智能家具各项功能。上述两种控制方案都属于用户操作触发的方案,都需要用户主动进行操作来触发智能家具开启功能,控制方式不够智能。区别于用户主动触发的方案,更智能的智能家具控制方案是用户行为触发式控制,用户行为触发式控制更智能化,通过部署传感器(例如雷达)与智能沙发进行联动,在传感器检测到用户靠近时,控制器根据用户的行为自动触发相应的功能,对于操作智能家具不熟悉的人群更友好。例如,公开号为CN116859769A的专利披露的内容,现有基于雷达定位技术的智能家居场景控制,通常采用的方案是通过雷达定位技术获取用户在室内的位置信息,当用户进入指定区域后,则启动该区域对应的智能家居场景。
发明人将上述基于雷达定位技术的功能启动控制方案应用到智能家具中时,发现若是将启动功能的触发条件设置为:一旦检测到用户进入对应的场景位置区域时,便启动该场景位置区域对应的场景功能时,对于用户只是经过该场景位置区域而非想要使用某个家具的情况,会频繁造成对应智能家具功能的误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能够根据用户历史行走轨迹设置与该用户匹配的非启动条件,只有在用户行走进入场景位置区域并且不符合非启动条件时,才启动智能家具的功能,从而减少对应智能家具功能的误启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提供一种智能家具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家具对应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场景位置区域或位于场景位置区域外围的延伸区域;
检测到用户的行走轨迹与目标区域重叠时,判断当前行走轨迹是否符合用户对应的非启动条件,若否,则获取用户对应的功能启动参数;
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控制目标家具的执行机构执行设定的动作,以将目标家具调整为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状态。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非启动条件包括:
识别出用户的行走轨迹在与目标区域重叠之前的用户行走姿态为所述目标家具对应的非使用姿态。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非启动条件包括:
识别出用户的行走轨迹在与目标区域重叠之前的路径与该用户的历史非使用路线重合。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通过以下步骤确定目标家具对应的场景位置区域的边界:
获取目标家具在雷达定位系统中的第一坐标点;
以雷达定位系统中与所述第一坐标点相距第一长度的坐标点构成的封闭曲线作为目标家具对应的场景位置区域的边界;其中,第一长度为试验测得的用户行走的步长。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通过以下步骤确定目标家具对应的延伸区域的边界:
获取目标家具在雷达定位系统中的第一坐标点;
判断用户按照当前速度以及行走轨迹到达目标家具位置所需的时长等于预设时长时,将用户当前所处位置与目标家具对应的第一坐标点的距离作为第二长度;
以雷达定位系统中与所述第一坐标点相距第二长度的坐标点构成的封闭曲线作为目标家具对应的延伸区域的边界。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目标家具包括多个气囊,所述执行机构包括与气囊数量对应的压力施加单元和多通阀;各气囊均设置有多个充气孔和一个放气孔,每个气囊的放气孔均通过对应的多通阀与其他气囊的其中一个充气孔可连通地连接,以使得气囊中的气体受控地在各气囊之间转移;
当所述目标区域为延伸区域时,所述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控制目标家具的执行机构执行设定的动作,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向目标家具的压力施加单元以及多通阀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使得相应的压力施加单元和多通阀开始执行设定的动作,以将对应的目标家具各气囊的气压调整为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状态;
其中,所述功能启动参数包括各气囊的目标气压值;设定的动作包括:所述多通阀将待放气气囊的放气孔与待充气气囊的充气孔相连通;所述压力施加单元向待放气气囊施加压力,以使得待放气气囊中的气体转移至待充气气囊;所述待放气气囊为当前气压值大于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目标气压值的气囊,所述待充气气囊为当前气压值小于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目标气压值的气囊;
其中,通过以下流程确定各气囊的压力施加单元所施加的压力值:
获取相连通的待放气气囊和待充气气囊二者的当前压力值以及待放气气囊的目标气压值,得到待放气气囊的待查询数据组;
基于所述待查询数据组,查表确定在预设时长内将待放气气囊从当前气压值调整到目标气压值,压力施加单元所需要施加的目标压力值。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执行机构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与对应气囊的充气孔连通,所述气泵的进气口与对应气囊的放气孔连通;
当所述目标区域为场景位置区域时,所述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控制目标家具的执行机构执行设定的动作,还包括:
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向目标家具的气泵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使得相应的气泵开始执行设定的动作,以将对应的目标家具各气囊的气压调整为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状态;
其中,设定的动作还包括:气泵向待充气气囊进行充气、气泵从待放气气囊进行抽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当有多个待充气气囊时,选择多个待充气气囊中当前气压值与待放气气囊的当前气压值之间的第一气压差值小于预设气压差值的待充气气囊作为目标待充气气囊与待放气气囊连通,以实现待放气气囊中的气体在压力施加单元施加压力情况下转移到目标待充气气囊中;
其中,所述预设气压差值为待放气气囊与大气之间的气压差值。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当只有一个待充气气囊并存在多个待放气气囊时,从多个待放气气囊中选择与所述待充气气囊连通的目标待放气气囊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如下:
坐垫气囊、靠背气囊、扶手气囊。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能够根据用户历史行走轨迹设置与该用户匹配的非启动条件,只有在用户行走进入场景位置区域并且不符合非启动条件时,才启动智能家具的功能,从而减少对应智能家具功能的误启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家具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智能家具上各气囊气路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的多通阀结构的剖面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家具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作为智能家具的沙发椅布置在室内,沙发椅在雷达坐标系中的坐标可以由用户在雷达定位系统的交互界面中指定,在室内通过雷达定位技术可以确定沙发椅对应的场景位置区域和延伸区域二者边界的坐标,通过雷达定位技术可以实时跟踪用户从而得到用户的实时行走轨迹,如图1中带箭头虚线n1、n2表示了用户的两条行走轨迹,通过雷达定位技术进行行走时的姿态识别,可以识别用户的身份。上述手段属于智能家具的成熟技术,不是本申请的发明点,此处不再赘述。本申请的技术贡献在于利用上述雷达定位技术对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家具控制方法进行了改进,该控制方法 能够根据用户历史行走轨迹设置与该用户匹配的非启动条件,只有在用户行走进入场景位置区域并且不符合非启动条件时,才启动智能家具的功能,从而减少对应智能家具功能的误启动。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02,获取目标家具对应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场景位置区域或位于场景位置区域外围的延伸区域。
步骤S204,检测到用户的行走轨迹与目标区域重叠时,判断当前行走轨迹是否符合用户对应的非启动条件,若否,则获取用户对应的功能启动参数。
步骤S206,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控制目标家具的执行机构执行设定的动作,以将目标家具调整为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状态。
通过步骤S202至步骤S206,在检测到用户进入到目标区域时(即用户的行走轨迹与目标区域重叠时,即如图1中用户到达P1点或到达P2点的位置时)不会立即启动智能家具对应的功能,而是还会进一步判断用户进入目标区域的目的是否为要使用该智能家具(例如沙发椅),如果根据历史数据判断出用户进入目标区域并不是为了使用该智能家具(即判断当前行走轨迹符合用户对应的非启动条件)则不启动目标家具的功能,只有在判断出用户进入目标区域是为了使用该智能家具(即判断当前行走轨迹不符合用户对应的非启动条件),才会启动功能,能够根据用户历史行走轨迹设置与该用户匹配的非启动条件,只有在用户行走进入场景位置区域并且不符合非启动条件时,才启动智能家具的功能,从而减少对应智能家具功能的误启动。
具体的,其中一种非启动条件包括:
识别出用户的行走轨迹在与目标区域重叠之前,用户的行走姿态为所述目标家具对应的非使用姿态。
例如,用户在室内用鸡毛掸子清理家具表面时,显然用户拿着鸡毛掸子对附近的家具进行清理并进入沙发椅对应的目标区域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用该家具,而是为了对该家具进行清理,所以不需要提前自动开启沙发椅的功能,因此对于沙发椅而言,用户拿着鸡毛掸子清理家具时的行走姿态就是该家具对应的非使用姿态。对于不同家具会有不同的非使用姿态,同时,不同的用户对于家具的使用习惯也可以形成该家具独属于该用户的非使用姿态,例如,有些用户不喜欢抱着宠物上床,则在用户抱着宠物靠近床时,无需提前自动启动对应的功能。具体的可以通过统计用户的历史数据获取不同用户对于相应家具的非使用姿态。而对于用户姿态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雷达技术,也可以采用图像传感器采集,采集之后将这些数据以及为这些数据赋予的标签(标签可以用于标记对应的姿态是否属于非使用姿态)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从而得到能够用于识别用户的行走姿态是否属于非使用姿态的神经网络。
通过识别用户的行走姿态是否为所述目标家具对应的非使用姿态,可以排除非使用目的情况下靠近目标家具造成的误启动。
具体的,另一种所述非启动条件包括:
识别出用户的行走轨迹在与目标区域重叠之前的路径与该用户的历史非使用路线重合。
该情况下,通过统计用户历史的行走轨迹与使用目标家具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用户当前的行走轨迹是否主要就是为了使用对应的家具,从而可以排除非使用目的情况下靠近目标家具造成的误启动。举例而言,用户的行走轨迹为图1中带箭头的虚线(即n2),箭头为行走的方向。该行走轨迹显然使得用户经过了沙发椅的目标区域,并且用户也没表现出非使用姿态。但是如果统计到该用户之前30次行走该轨迹时,都没有落座到沙发椅上,则可以认为用户当前行走该轨迹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落座到沙发椅上,所以不需要提前启动对应的功能,同时将该行走轨迹标记为非使用路线。显然,可以看出,图1中的n2的目的地不是沙发椅,设置一个阈值,例如统计到用户行走了30次n2对应的行走轨迹都没有使用该沙发椅,则将该行走轨迹标记为非使用路线。由于每一次行走轨迹可能不完全重合,因此,为行走轨迹上的每个坐标点都设置了一个预设范围,例如10cm,如果两条行走轨迹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点之间的差值都在该预设范围内,则可以认为两条行走轨迹是相同的,记录到同一条非使用路线对应的行走轨迹集合中,并取两天行走轨迹坐标点的平均值作为非使用路线对应的坐标。后续将新的行走轨迹与非使用路线对比时,仍然使用上述预设范围,即如果新的行走轨迹与非使用路线对应的坐标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点之间的差值都在该预设范围内,则可以认为该新的行走轨迹属于该非使用路线。具体的,一条行走轨迹包括起点和终点,通过雷达定位技术识别到用户开始行走和结束行走可以确定起点和终点的位置。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步骤确定目标家具对应的场景位置区域的边界:
步骤S302,获取目标家具在雷达定位系统中的第一坐标点。
一般由用户在雷达定位系统的交互界面中指定目标家具的坐标点,对于沙发椅而言,第一坐标点是其俯视结构下对应平面图形的中心位置,例如,如果沙发椅为正方形,则第一坐标点为正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
步骤S304,以雷达定位系统中与所述第一坐标点相距第一长度的坐标点构成的封闭曲线作为目标家具对应的场景位置区域的边界;其中,第一长度为试验测得的用户行走的步长。
一般的,成年人室内行走的速度为1米每秒,步长(即跨出一步所迈过的距离)为0.5米,换句话说,在图1中如果用户已经行走到场景位置区域的边界,则用户一般再跨出一步就会碰到沙发椅,从而可以直接坐到沙发椅上。所以当用户走入场景位置区域时,说明用户0.5秒左右就会使用该沙发椅。可见,如果仅仅以场景位置区域作为触发的范围,会导致智能家具响应时间短,无法提前将对应的功能调整至理想状态。对此,本实施例还在场景位置区域外侧设置了延伸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步骤确定目标家具对应的延伸区域的边界:
步骤S402,获取目标家具在雷达定位系统中的第一坐标点。
步骤S404,判断用户按照当前速度以及行走轨迹到达目标家具位置所需的时长等于预设时长时,将用户当前所处位置与目标家具对应的第一坐标点的距离作为第二长度。
例如预设时长可以是3秒钟,对应的用户当前速度为1米每秒,并且当前行走轨迹时直接朝向沙发行走的,则当前所处位置与目标家具第一坐标点的距离,即第二长度为3米。
步骤S406,以雷达定位系统中与所述第一坐标点相距第二长度的坐标点构成的封闭曲线作为目标家具对应的延伸区域的边界。
可见,在步骤S402至步骤S406中,在预设时长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用户在不同的行走速度情况下,其延伸区域的边界位置均有所适应调整,使得目标家具可以拥有预设时长来提前执行家具对应的功能以达到理想状态,让用户使用该家具功能时,具有更好的体验。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家具包括4个气囊,这四个气囊被命名为坐垫气囊A、靠背气囊B、扶手气囊C和扶手气囊D。所述执行机构包括与气囊数量对应的压力施加单元和多通阀10;各气囊均设置有多个充气孔18和一个放气孔17,每个气囊的放气孔17均通过对应的多通阀10与其他气囊的其中一个充气孔18可连通地连接,以使得气囊中的气体受控地在各气囊之间转移。
具体而言,气囊的充气孔18和放气孔17均分别按照有单向阀,单向阀使得气体只能够从充气孔18进入气囊中,而气囊中的气无法通过充气孔18排放到气囊外,以及使得气体只能够从气囊中的气通过放气孔17排放到气囊,而气囊外的气体无法通过放气孔17进入到气囊中。
当所述目标区域为延伸区域时,所述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控制目标家具的执行机构执行设定的动作,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向目标家具的压力施加单元以及多通阀10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使得相应的压力施加单元和多通阀10开始执行设定的动作,以将对应的目标家具各气囊的气压调整为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状态;
其中,所述功能启动参数包括各气囊的目标气压值;设定的动作包括:所述多通阀10将待放气气囊的放气孔17与待充气气囊的充气孔18相连通;所述压力施加单元向待放气气囊施加压力,以使得待放气气囊中的气体转移至待充气气囊;所述待放气气囊为当前气压值大于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目标气压值的气囊,所述待充气气囊为当前气压值小于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目标气压值的气囊。
具体而言,多通阀10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中空的阀体15、中空的阀芯11以及套设在阀芯11外周的密封环14,阀芯11一端开口作为进气孔12,另一端封闭,阀芯侧壁开设有一连通孔13,阀体侧壁沿轴向设置有多个通口16,阀芯11嵌入到阀体15的空腔内,并且方向11和阀体15共轴,在气缸带动下阀芯11能够在阀体15的空腔内沿轴向运动,是的阀芯11上的连通孔13与不同位置的一个通口16对齐并且其他的通口16被密封环封堵处于密闭状态。如图3所示,图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了气体从进气孔12流经阀芯11的中空腔,然后经连通孔13流动到中间的通口16上。如图2所示,具体的每个多通阀10的进气孔12与对应气囊A的放气孔17连通,通过控制信号调节气缸伸缩长度进而调节阀芯位置,控制气囊A中的气体向气囊B转移,实现对气囊A放气。需要说明的是,当气囊中的气压值达到目标气压值时,需要封堵住气囊的放气孔17,所以多通阀10的其中一个通口16是被密封住的,当需要封堵住气囊的放气孔17时,就控制阀芯11移动使得通孔13与被密封住的通口16对齐。
需要说明的是,当气体从气囊的高压环境快速释放到低压的大气中时,会产生湍流,这种湍流会产生噪音,湍流的强度取决于气体压力差。而本实施例中,气囊A的压力大于气囊B,有压力施加单元挤压气囊A排放的气体并不是直接向大气排放而是通过管道向气囊B转移,由于气囊A和气囊B的压力差小于气囊A与大气的压力差,所以可以减少湍流产生,降低气囊排气产生的噪声。另一方面,由于产生的噪声被管道阻隔,进一步降低了气囊排气产生的噪声。另一方面,将待放气气囊的气体转移到待充气气囊中,可以在无需气泵19的情况下实现为待充气气囊进行充气,实现低噪声调整气囊的状态,不会引起用户的注意,实现无察觉调整。
其中,压力施加单元可以由气缸驱动的推板构成,在推板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就可以获取推板挤压气囊时所施加的压力,通过过程控制器控制气缸输出的功率,就可以维持所施加的压力恒定,从而保持气囊排气速度恒定,进一步降低噪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为了加快气囊排气,需要使用气泵19进行抽气的方案带来的气泵噪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加快气囊排气过程中,降低了产生的噪声,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具体而言,气囊有一面是朝向用户的,以坐垫气囊为例气上表面是朝向用户的,并且坐垫气囊被刚性框架固定住,所以可以在坐垫气囊的侧面或地面设置推板与坐垫气囊接触,以向坐垫气囊施加压力。
其中,通过以下流程确定各气囊的压力施加单元所施加的压力值:
步骤S502,获取相连通的待放气气囊和待充气气囊二者的当前压力值以及待放气气囊的目标气压值,得到待放气气囊的待查询数据组。
步骤S504,基于所述待查询数据组,查表确定在预设时长内将待放气气囊从当前气压值调整到目标气压值,压力施加单元所需要施加的目标压力值。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用户已经坐在沙发椅上待放气气囊上,并且该气囊并未将气体放出到目标气压值时,该气囊需要在用户体重的挤压下继续放气,由于用户体重的不确定性以及用户身体的抖动产生不稳定力对应气囊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气囊放气过程很难控制放气的最终精度,即由于放气过程中的不稳定力的干扰,无法精确控制气囊在达到目标气压值的时候及时停止放气。例如在气囊放气达到目标气压值时,照理说应该立即关停放气孔17的阀门,但是由于用户的身体抖动造成气囊受力不稳定,突然增大的压力可能导致气囊在即将关闭阀门时有突然被挤压排放出大量气体,从而导致气囊放气过程很难控制放气的最终精度。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对于需要放气的气囊,在被用户挤压之前,应该将其气体排放好。
在步骤S402至步骤S406中,我们将延伸区域的边界设置为使得智能家具具有预设时长来执行对应的功能,因此,只要我们保证在预设时长内将待放气气囊中的气体排出至目标气压值即可。现有技术中为了快速排气可以使用气泵19进行抽气,但是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要实现低噪声排气,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所以需要控制压力施加单元所施加的压力,使得待放气气囊能在预设时长内将待放气气囊中的气体排放至目标气压值。可以理解的是,智能家具厂商会提前测试进行两个气囊之间转移的耗时数据,并记录在智能家具控制系统的数据库中,所以只需要通过查表就可以获得在预设时长内将待放气气囊从当前气压值调整到目标气压值,压力施加单元所需要施加的目标压力值。从而实现在低噪声放气情况下,在用户坐到沙发椅之前完成待放气气囊的低噪声放气。
具体的,可以使用气泵19来实现:
步骤S602,获取目标家具各气囊当前气压值、目标气压值以及二者之间的气压差值,得到各气囊的第一数据组;
步骤S604,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组,查表确定在预设时长内将气囊从当前气压值调整到目标气压值,气泵19所需要的转速。
气泵19的实现原理与上述步骤S502-S50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虽然气泵19存在噪声较大的问题,但是通过气泵19可以加快气囊状态的调整。具体如何使用气泵19给气囊充气和放气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机构还包括气泵19,所述气泵19的出气口与对应气囊的充气孔18连通,所述气泵19的进气口与对应气囊的放气孔17连通;
当所述目标区域为场景位置区域时,所述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控制目标家具的执行机构执行设定的动作,还包括:
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向目标家具的气泵19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使得相应的气泵19开始执行设定的动作,以将对应的目标家具各气囊的气压调整为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状态;
其中,设定的动作还包括:气泵19向待充气气囊进行充气、气泵19从待放气气囊进行抽气。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延伸区域位于场景位置区域的外围,所以对于沙发椅而言,用户先进入延伸区域触发了压力施加单元和多通阀10先进行低噪声的放气和充气,当用户仅需从延伸区域进入到场景位置区域时,会启动气泵19加快未完成状态条件的气囊的充气和放气。直到所有气囊的气压值都达到目标气压值位置。而如果仅通过延伸区域触发的压力施加单元和多通阀10先进行低噪声的放气和充气,仅可以使得所有气囊达到目标气压值,则无法启动气泵19。所以本实施例提供了双重智能家具功能启动策略,先进行低噪声启动,在低噪声启动无法完成情况下利用气泵19继续实现快速启动,提高了功能启动的效率。
具体的,可以利用公开号为CN213479268U的专利提供的气路换向阀实现用一个气泵同时为气囊实现充气和放气。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由于每个气囊都有多个充气孔18,能够在该气囊利用气泵19进行充气的同时,还通过压力施加单元和多通阀10可以将待放气气囊中多余的气体直接转移给需要充气的待充气气囊,加快气泵的充气速度。
本实施例中,虽然气泵19存在噪声较大的问题,但是通过气泵19可以加快气囊状态的调整。具体如何使用气泵19给气囊充气和放气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用户已经到场景位置区域,即仅有一步便会坐在沙发椅上,因此需要采用气泵19加快气囊状态的调节。
在一个示例中,当有多个待充气气囊时,选择多个待充气气囊中当前气压值与待放气气囊的当前气压值之间的第一气压差值小于预设气压差值的待充气气囊作为目标待充气气囊与待放气气囊连通,以实现待放气气囊中的气体在压力施加单元施加压力情况下转移到目标待充气气囊中;
其中,所述预设气压差值为待放气气囊与大气之间的气压差值。
由于待放气气囊和待充气气囊的压力差小于待放气气囊与大气的压力差,所以可以减少湍流产生,降低气囊排气产生的噪声。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只有一个待充气气囊并存在多个待放气气囊时,从多个待放气气囊中选择与所述待充气气囊连通的目标待放气气囊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如下:坐垫气囊、靠背气囊、扶手气囊。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坐垫气囊位于坐垫下方,当用户坐在沙发椅上的时候再对气囊进行放气时,其体重产生的不稳定力对坐垫气囊扰动最大,可能导致坐垫气囊放气控制的精度受到影响,所以优先对坐垫气囊采用低噪声提前放气方案。而靠背容易收到用户背部压力而导致放气控制不准确,相较于坐垫气囊的优先级次之,扶手受到影响最小,排在最后。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智能家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家具对应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场景位置区域或位于场景位置区域外围的延伸区域;
检测到用户的行走轨迹与目标区域重叠时,判断当前行走轨迹是否符合用户对应的非启动条件,若否,则获取用户对应的功能启动参数;
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控制目标家具的执行机构执行设定的动作,以将目标家具调整为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状态;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目标家具对应的场景位置区域的边界:
获取目标家具在雷达定位系统中的第一坐标点;
以雷达定位系统中与所述第一坐标点相距第一长度的坐标点构成的封闭曲线作为目标家具对应的场景位置区域的边界;其中,第一长度为试验测得的用户行走的步长;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目标家具对应的延伸区域的边界:
获取目标家具在雷达定位系统中的第一坐标点;
判断用户按照当前速度以及行走轨迹到达目标家具位置所需的时长等于预设时长时,将用户当前所处位置与目标家具对应的第一坐标点的距离作为第二长度;
以雷达定位系统中与所述第一坐标点相距第二长度的坐标点构成的封闭曲线作为目标家具对应的延伸区域的边界;
所述目标家具包括多个气囊,所述执行机构包括与气囊数量对应的压力施加单元和多通阀;各气囊均设置有多个充气孔和一个放气孔,每个气囊的放气孔均通过对应的多通阀与其他气囊的其中一个充气孔可连通地连接,以使得气囊中的气体受控地在各气囊之间转移;
当所述目标区域为延伸区域时,所述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控制目标家具的执行机构执行设定的动作,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向目标家具的压力施加单元以及多通阀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使得相应的压力施加单元和多通阀开始执行设定的动作,以将对应的目标家具各气囊的气压调整为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状态;
其中,所述功能启动参数包括各气囊的目标气压值;设定的动作包括:所述多通阀将待放气气囊的放气孔与待充气气囊的充气孔相连通;所述压力施加单元向待放气气囊施加压力,以使得待放气气囊中的气体转移至待充气气囊;所述待放气气囊为当前气压值大于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目标气压值的气囊,所述待充气气囊为当前气压值小于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目标气压值的气囊;
其中,通过以下流程确定各气囊的压力施加单元所施加的压力值:
获取相连通的待放气气囊和待充气气囊二者的当前压力值以及待放气气囊的目标气压值,得到待放气气囊的待查询数据组;
基于所述待查询数据组,查表确定在预设时长内将待放气气囊从当前气压值调整到目标气压值,压力施加单元所需要施加的目标压力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启动条件包括:
识别出用户的行走轨迹在与目标区域重叠之前的用户行走姿态为所述目标家具对应的非使用姿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启动条件包括:
识别出用户的行走轨迹在与目标区域重叠之前的路径与该用户的历史非使用路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与对应气囊的充气孔连通,所述气泵的进气口与对应气囊的放气孔连通;
当所述目标区域为场景位置区域时,所述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控制目标家具的执行机构执行设定的动作,还包括:
基于所述功能启动参数,向目标家具的气泵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使得相应的气泵开始执行设定的动作,以将对应的目标家具各气囊的气压调整为功能启动参数对应的状态;
其中,设定的动作还包括:气泵向待充气气囊进行充气、气泵从待放气气囊进行抽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有多个待充气气囊时,选择多个待充气气囊中当前气压值与待放气气囊的当前气压值之间的第一气压差值小于预设气压差值的待充气气囊作为目标待充气气囊与待放气气囊连通,以实现待放气气囊中的气体在压力施加单元施加压力情况下转移到目标待充气气囊中;
其中,所述预设气压差值为待放气气囊与大气之间的气压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只有一个待充气气囊并存在多个待放气气囊时,从多个待放气气囊中选择与所述待充气气囊连通的目标待放气气囊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如下:
坐垫气囊、靠背气囊、扶手气囊。
7.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410023677.0A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75188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23677.0A CN117518859B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23677.0A CN117518859B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18859A CN117518859A (zh) 2024-02-06
CN117518859B true CN117518859B (zh) 2024-03-22

Family

ID=89757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23677.0A Active CN117518859B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1885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0951A (zh) * 2016-08-22 2016-11-09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的场景模式控制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10727201A (zh) * 2019-08-27 2020-01-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运动轨迹识别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用电设备
CN112859636A (zh) * 2021-02-03 2021-05-28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装置、家居控制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88838A (zh) * 2022-01-26 2022-05-13 深圳美智华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217408327U (zh) * 2022-05-25 2022-09-13 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床垫
CN117434978A (zh) * 2023-11-28 2024-01-23 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压调节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26799A1 (en) * 2017-11-02 2019-05-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alve modules for inflatable seat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0951A (zh) * 2016-08-22 2016-11-09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的场景模式控制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10727201A (zh) * 2019-08-27 2020-01-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运动轨迹识别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用电设备
CN112859636A (zh) * 2021-02-03 2021-05-28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装置、家居控制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88838A (zh) * 2022-01-26 2022-05-13 深圳美智华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217408327U (zh) * 2022-05-25 2022-09-13 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床垫
CN117434978A (zh) * 2023-11-28 2024-01-23 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压调节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18859A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210192A1 (en) Seat cushion for a vehicle seat
US6422087B1 (e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for a variable support mechanism
US7690724B2 (en) Message chair
US7708340B2 (en) Massage chair
JPH06237838A (ja) メモリを備えた自動プログラム可能腰部システム
JP7113562B2 (ja) 外力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外力検出システムの駆動方法
JPH0363009A (ja) シートの背当て部のためのポンピングシステム
CN106994928A (zh) 一种汽车座椅腰托智能控制调节系统
CN117518859B (zh) 一种智能家具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559290B (zh) 汽车座椅的自适应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1010695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668871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及び車両シートの空気圧制御方法
WO2017199586A1 (ja) 車両シートの空気圧制御装置及び車両シートの空気圧制御方法
CN108437865B (zh) 一种汽车座椅舒适度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4153795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210581776U (zh) 一种可调充气沙发
CN206539481U (zh) 一种气垫床的自动补给供气系统
CN110432684B (zh) 一种可调充气沙发
JP2016028663A (ja) エアマットレス
CN216061236U (zh) 按摩装置
CN115153255B (zh) 床垫调整方法、装置、电动床及存储介质
CN203493875U (zh) 气囊座椅的调节装置
JPH11128287A (ja) エアーマッサージ機
CN115039988B (zh) 床垫调整方法、装置、床垫及存储介质
TW200829196A (en) Adjusting system of pad bo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