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2902A - 一种电水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水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02902A
CN117502902A CN202210894758.9A CN202210894758A CN117502902A CN 117502902 A CN117502902 A CN 117502902A CN 202210894758 A CN202210894758 A CN 202210894758A CN 117502902 A CN117502902 A CN 117502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level
air
level contro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947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明进武
郭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947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029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02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29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008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electrically he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16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6Filters or strainers for coffee or tea makers ; Hold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水壶,包括茶漏组件以及用以抽取茶漏组件内气体的的抽气装置,在茶漏组件与抽气装置之间设置有液位控制组件,通过液位控制组件在容纳腔中沿电水壶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防止茶漏组件内的液体进入到抽气装置内。本申请的一种电水壶,茶漏组件内液位升高时,液位控制组件上升,阻止液位升高;当液位下降时,液位控制组件下降。液位控制组件根据液位高度的变化上升或下降,从而能够保障液体不进入到抽气装置内,延长抽气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电水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小家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人们在使用电水壶对待冲调物进行浸泡时,为了使冲泡后的茶饮达到需要的浓度,会采用吸取茶漏组件内部气体,控制茶漏组件与外界大气压强差的办法对待冲调物进行冲泡。
在吸取茶漏组件内部气体的时候,液体会在这个过程中进入到用于吸收气体的抽气装置内部,影响抽气装置的使用寿命。在现有技术中,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5914158U,通过在茶漏组件的通气口处设置过滤组件,来阻挡异物进入到抽气装置内部。而该过滤组件仅能阻挡待冲调物这种直径较大的固定物质,若茶漏组件中液体液位过高,则无法阻挡液体进入到抽气装置中,仍会损坏茶漏组件。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6020482,通过液体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与电极相接触时,驱动泵停止工作,液体高度不再上升,在此方案中若液体飞溅到电极上时,会造成电极误触停止驱动泵的工作,而此时液体高度并未达到需要高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水壶,通过在茶漏组件与抽气装置之间设置液位控制组件,防止液体进入到抽气装置内,保障抽气装置正常运行,同时液位控制组件是通过机械的方式防止液体进入到抽气装置内的,提高对液体高度控制的精确度。
本申请一种电水壶,包括用以盛装待冲调物的茶漏组件,和用以抽取茶漏组件内气体的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和所述茶漏组件之间设置有液位控制组件,所述液位控制组件包括:
相互连通的透气通道和容纳腔;
所述抽气装置抽取所述茶漏组件内的气体从而带动所述电水壶内胆中的液体依次进入到所述茶漏组件和所述容纳腔内;
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浮子,所述浮子封堵所述透气通道,当液体进入所述容纳腔内后推动所述浮子打开所述透气通道。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在制茶周期内,所述浮子在所述透气通道中往复移动。
可选的,所述液位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水壶的壶盖上,所述液位控制组件与所述壶盖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装置,用以限制所述容纳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
或,所述浮子和所述透气通道之间通过第二密封装置进行封堵;
或,所述液位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水壶的壶盖上,所述壶盖和所述茶漏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装置,通过所述第三密封装置限制所述茶漏组件与外界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
可选的,所述电水壶上设置有气路耦合装置,用于连接所述液位控制组件和所述抽气装置。
可选的,所述液位控制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与所述抽气装置连通,液体进入到所述容纳腔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浮子打开所述透气通道后,所述抽气装置持续吸气,所述透气通道的面积随液体高度的上升而增大至液体高度停止,所述待冲调物在所述茶漏组件内浸泡;
或,所述浮子打开所述透气通道后,所述抽气装置持续吸气,所述透气通道的面积随液体高度的往复移动而变化,所述待冲调物在所述茶漏组件内浸泡。
可选的,当所述抽气装置停止工作时,液体高度下降,所述浮子封堵所述透气通道。
可选的,当所述浮子封堵所述透气通道时,液体高度继续下降,液体高度下降至低于所述待冲调物的高度;或当所述浮子再次封堵所述透气通道时,所述抽气装置向所述容纳腔中充气,液体继续下降,液体高度下降至低于所述待冲调物的高度。
可选的,在所述液位控制组件和所述抽气装置之间设置有管路通断装置,通过所述管路通断装置的开启或闭合,实现所述容纳腔与外界大气之间是否连通或关闭。
可选的,当所述抽气装置吸取所述容纳腔内的气体时,所述管路通断装置闭合,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抽气装置连通;当所述抽气装置停止工作或向所述容纳腔中充气时,所述管路通断装置开启,所述容纳腔与外界大气之间连通。
本申请的一种电水壶,茶漏组件内液位升高时,液位控制组件上升,阻止液位升高;当液位下降时,液位控制组件下降。液位控制组件根据液位高度的变化上升或下降,从而能够保障液体不进入到抽气装置内,延长抽气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水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三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茶漏组件和壶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路耦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路耦合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水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浮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茶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茶漏组件和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浮子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电水壶;
200、茶漏组件;201、过滤容器;202、输送件;
300、液位控制组件;301、第二密封装置;302、限位槽;303、浮子;304、移动部;305、外壳;306、透气通道;308、支撑管;309、滑杆;310、浮力部;311、滑块;312、滑移槽;313、滑道;314、限位台;315、阻隔板;316、第二通气孔;317、第一空间;318、第二空间;319、第一密封装置;320、第一通气孔;
400、壶盖;401、上盖;402、下盖;403、置物腔;405、容纳腔;406、条形凸起件;407、块状凸起;408、滤网;
500、把手;501、第一三通阀;502、第二三通阀;503、垂直部;504、水平部;505、U形件;506、筋位组件;507、十字卡托;508、卡盘;509、抽气装置;510、管路通断装置;511、凸块;512、凹槽;513、横杆;514、竖杆;515、缺口;
600、第一气体通道;601、第二气体通道;602、第一气体管路;603、第二气体管路;604、第三气体管路;605、第四气体管路;
700、气路耦合装置;701、压板;702、连接柱;703、连接管路;704、固定孔;
800、第三密封装置;801、环形本体;802、第一环形件;803、第二环形件;804、第三环形件;805、第一密封条;806、第二密封条;807、第三密封条;808、挡水板;809、出水口;
900、待冲调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图4所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电水壶100内部添装茶漏组件200,通过液体浸泡茶漏组件200内的待冲调物900得到人们需要的茶饮。然而如果液体长时间的浸泡待冲调物900,则会使冲调得到的茶饮浓度较大,影响口感。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通过电水壶100中设置的抽气装置509,在需要液体浸泡待冲调物900时,抽气装置509将茶漏组件200内部气体抽出,使茶漏组件200内部为负压,此时电水壶100内胆中的液体会进入到茶漏组件200内部对待冲调物900进行浸泡;当浸泡结束时,抽气装置509向茶漏组件200内部充气,使茶漏组件200内部为正常大气压,液体会从茶漏组件200内部流回到电水壶100内胆中,即为人们需要的茶饮浓度。在该过程中,为了防止液体进入到抽气装置509内部,对抽气装置509造成损坏,通常在壶盖400处设置防溢电极,当液位高度到达防溢电极时,即停止抽气装置509工作。但防溢电极长时间在潮湿环境工作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时当防溢电极附近有大量的水蒸汽时,也会造成防溢电极误触而使抽气装置509停止工作。因此,本申请通过设置机械式的液位控制组件300,来防止液体进入到抽气装置509中,既能够精准控制液体水位,也能够提高使用寿命。
一种电水壶100,包括用以盛装待冲调物900的茶漏组件200,和用以抽取茶漏组件200内气体的抽气装置509,抽气装置509和茶漏组件200之间设置有液位控制组件300,液位控制组件300包括:相互连通的透气通道306和容纳腔405;抽气装置509抽取茶漏组件200内的气体从而带动电水壶100内胆中的液体依次进入到茶漏组件200和容纳腔405内;设于容纳腔405内的浮子303,浮子303封堵透气通道306,当液体进入容纳腔405内后推动浮子303打开透气通道306。
本实施例中,茶漏组件200包括用以盛放待冲调物900的过滤容器201,以及连通过滤容器201与电水壶100内胆的输送件202。过滤容器201与壶盖400连接,在未浸泡待冲调物900时,向内胆中加入适量液体,液体高度不高于待冲调物900的高度,避免低温液体对待冲调物900进行冷萃。在电水壶100内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将液体加热到设置温度(例如将水加热到沸腾温度),或加热装置对液体加热到设置时间,当液体加热到适当温度或达到设置时间时,加热装置停止对液体进行加热,同时控制系统对抽气装置509发出指令,抽气装置509开始工作,将茶漏组件200内的气体抽出到茶漏组件200外部,从而使得茶漏组件200内的气压低于内胆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内胆中的液体被挤压到茶漏组件200内,逐渐没过待冲调物900。当抽气装置509抽取茶漏组件200内的气体到达一定时间后,抽气装置509停止工作,此时液体浸泡待冲调物900,制作人们需要的茶饮。当茶饮达到一定浓度或浸泡一定时间后,抽气装置509向茶漏组件200内部充气,原本为负压的茶漏组件200内的压强逐渐上升,直至与内胆中的压强相同或大于内胆中的压强。此时,液体逐渐从茶漏组件200内流向内胆中。该过程可以为一次达到人们需要的茶饮浓度,或多次重复后达到人们需要的茶饮浓度。
在抽气装置509抽取茶漏组件200内气体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液体进入到抽气装置509中,影响抽气装置509正常工作状态,因此在抽气装置509与茶漏组件200之间设置有液位控制组件300。在液体刚开始在茶漏组件200内上升时,液位控制组件300仅与茶漏组件200连通,随着液体在过滤容器201内逐渐上升,部分液体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中,液体对浮子303产生浮力,当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的液体足够多,使得浮力足够大时,浮子303发生移动,此时,液位控制组件300还与外部大气相连通,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内气体的流通速度大于抽出液位控制组件300的速度,茶漏组件200内的压强逐渐上升,液体在液位控制组件300内的上升高度逐渐减小直至停止,从而防止液体上升高度过高而进入到抽气装置509中。当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内的空气逐渐增加,茶漏组件200与液位控制组件300中的压强逐渐增加,从而减小与内胆之间的压强差,液体在液位控制组件300中的高度逐渐下降,液体对浮子303的浮力逐渐降低,液位控制组件300发生移动堵塞与外部大气之间的连通。在抽气装置509抽取茶漏组件200内气体的过程中,浮子303的往复移动可以发生一次或多次。或者抽气装置509在抽取茶漏组件200内气体的过程中,液位控制组件300与外部大气之间处于常连通状态,此时抽气装置509抽取气体的速度与外部大气进入液位控制组件300的进入速度相同,液体位于一高度不发生变化,当抽气装置509停止抽取气体时,液位控制组件300内大气压强增加,液位高度下降,液体对于浮子303的浮力降低,浮子303移动堵塞与外部大气之间的连通,此时液位下降到一高度后不再发生变化,对待冲调物900进行浸泡。
通过浮子303的移动,来实现液位控制组件300与外界大气之间的连通与封闭。液位控制组件300设于电水壶100的壶盖400上,其中,液位控制组件300包括:外壳305,与壶盖400固定连接,电水壶100内的液体进入到外壳305的内部;浮子303,设置在外壳305的内部、且与外壳305滑动连接,通过浮子303的上升或下降实现液位控制组件300与外界大气之间的连通或关闭。液位控制组件300设置在壶盖400上,可以提高液体在茶漏组件200中的液位高度,使更多的液体浸泡待冲调物900,提升浸泡效率。为了减小外界气体通过外壳305与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实现气体交换,外壳305与壶盖400之间密封连接、且外壳305自身的材质也不易透气。当液体漫过过滤容器201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时,需要快速的停止液体的上升高度,即浮子303能够快速的上升连通液位控制组件300与外界气体,使液位控制组件300内的压强停止下降。因此通过外壳305限制出的容纳腔405的容积远小于壶盖400整体容积,设置在外壳305内的浮子303体积较小,当浮子303受到较小的浮力时,便会向上升使外界空气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内。因为容纳腔405的容积较小,短时间内可以使茶漏组件200与内胆之间形成压强差,使液体在茶漏组件200内上升;同时,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减小两者之间的压强差,使液体在茶漏组件200或液位控制组件300内停止上升,避免进入到抽气装置509内。在浮子303的设置中,为了确保液体能够带动浮子303移动,浮子303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例如当液体为水时,浮子303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为浮子303与外壳305之间滑动配合,两者相配合的部分光滑接触来减小两者的摩擦力,方便浮子303的移动。当抽气装置509抽取茶漏组件200的气体之前,浮子303的重力大于摩擦力,浮子303与液位控制组件300之间密封连接,液位控制组件300与外界大气之间不连通;当抽气装置509抽取茶漏组件200的气体时,液体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内,液体对浮子303产生浮力,当浮力大于浮子303的重力与摩擦力之和时,浮子303上升,液位控制组件300与外界大气之间连通,茶漏组件200内的压强停止下降,液体高度不再上升;当抽气装置509向茶漏组件200内充气时,茶漏组件200与内胆之间的压强差逐渐降低,液体高度也逐渐下降,此时液体对液位控制组件300的浮力也逐渐下降,浮子303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当浮力和摩擦力之和大于浮子303重力时,浮子303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当浮子303和摩擦力之和小于浮子303重力时,浮子303开始下降,直至浮子303与液位控制组件300之间密封,抽气装置509继续向茶漏组件200内部充气,直至茶漏组件200与内胆之间的压强相同。
为了使浮子303能够在外壳305上顺利的往复移动,外壳305上设置有供浮子303进行往复移动的滑移组件。滑移组件由外壳305和浮子303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滑移组件沿电水壶100的轴线方向设置或与电水壶100的轴线方向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当滑移组件沿电水壶100的轴线方向设置时,液位控制组件300的重力、液体对液位控制组件300的浮力以及浮子303与外壳305之间的摩擦力在同一水平线上;当滑移组件沿电水壶100的轴线方向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时,浮子303与外壳305之间摩擦力的方向沿倾斜方向延伸,当浮子303下降关闭液位控制组件300与外界大气之间的连通时,浮子303会因为沿倾斜方向的摩擦力而无法与外壳305之间相闭合,从而导致茶漏组件200与内胆之间的压强差持续降低,液体在茶漏组件200内的液位高度也会下降,无法达到浸泡待冲调物900的效果。因此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滑移组件沿电水壶100的轴线方向设置。
为了减小滑移组件内部的摩擦力,滑移组件包括:支撑管308,设置在外壳305上;移动部304,设置在浮子303上,与支撑管308相互作用;移动部304在支撑管308围设的透气通道306内滑动。因为容纳腔405容积较小,进入到容纳腔405内的液体较少,为了浮子303能够在较小的浮力作用下上升,支撑管308与移动部304之间的接触为光滑接触,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或者支撑管308与移动部304之间存在间隙,以此来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支撑管308与移动部304之间无论是光滑接触还是间隔设置,当浮子303上升时,外界气体可以通过透气通道306的开口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降低茶漏组件200与内胆之间的压强差,减小液体的上升高度。浮子303的中间段在透气通道306内滑动,浮子303的两端与支撑管308之间交替抵接,当浮子303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浮子303的下端与支撑管308相抵接,限制浮子303继续上升;当浮子303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浮子303的上端与支撑管308相抵接,限制浮子303继续下降。
在支撑管308的设置中,支撑管308与外壳305之间可以垂直设置或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但是在浮子303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会因为液体在支撑管308与移动部304之间的间隙中产生黏附力,黏附力会对浮子303的运动方向产生阻碍作用,从而使浮子303无法正常下降,造成液位控制组件300始终与外界大气连通的情况发生。因此,支撑管308沿电水壶100的轴线方向设置,向靠近下盖402的方向延伸或向靠近上盖401的方向延伸。支撑管308沿电水壶100的轴线方向设置时,与支撑管308相配合的浮子303的重力方向与电水壶100的轴线相平行,则浮子303的全部重力可以用于抵消黏附力以及其他力对浮子303的作用,使浮子303能够下降一定的高度关闭与外界大气之间的连通。容纳腔405由上盖401和下盖402扣合而成,如果容纳腔405容积过大,则会挤占过滤容器201的容积从而减少用于浸泡待冲调物900的液体体积,浸泡时长会变长;或者会增大壶盖400的容积,会使得壶盖400较为笨重,不方便使用者提拉、清洗。因此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将支撑管308向靠近下盖402的方向延伸,浮子303位于容纳腔405中。使得浮子303与外壳305之间的设置更加紧凑,减小浮子303的运动路径。
如图1和图17所示,如前所述,为了保护液位控制组件300以及达到更好的防止液体进入到抽气装置509的效果,液位控制组件300设置的较紧凑、容积较小。液体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的体积较小,因此为了增大液体对浮子303的浮力,浮子303包括滑杆309和与液体相接触的浮力部310,液体的浮力通过浮力部310传递到滑杆309,从而使滑杆309在透气通道306内移动。浮力部310的截面积大于滑杆309的截面积,通过浮力部310增大液体与浮子30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增大液体对浮子303的浮力,使浮子303能够更快的上升,从而避免液体进入到抽气装置509内。滑杆309和浮力部310之间为分体结构或一体结构,分体设置时,滑杆309和浮力部310通过螺旋配合的螺钉固定在外壳305上,旋转螺钉可以将滑杆309和浮力部310进行拆卸,从而对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进行清洁,保证卫生安全;一体设置时,如图17所示,滑杆309和浮力部310一体设置,通过第二密封装置301与外壳305连接,浮力能够更快的传递到滑杆309上,并且可以减小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在滑杆309与外壳305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装置301,第二密封装置301随着滑杆309的移动而变化,当浮子303与外壳305相互作用封闭外界大气与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之间的连接时,第二密封装置301可以封堵透气通道306,更好的限制外界大气与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之间的气体交换。第二密封装置301可以为垫片、弹性片或其他柔性材料。
为了提高液位控制组件300与壶盖400之间的连接强度,为液位控制组件300提供合理的安装空间,壶盖400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上盖401和下盖402,上盖401和下盖402之间形成置物腔403。茶漏组件200与下盖402扣合连接,在提拉壶盖400时,使用者将上盖401、下盖402和茶漏组件200同时提出,方便向内胆中加水,以及对壶盖400和茶漏组件200的清洗。液位控制组件300中的浮子303体积小、重量轻,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损坏,当浮子303发生损坏时,液位控制组件300无法正常工作,液体会进入到抽气装置509中对抽气装置509造成损伤,因此为了降低浮子303的故障率,在上盖401和下盖402之间围合成成置物腔403,既可以起到放置或连接液位控制组件300的作用,使液位控制组件300稳定与壶盖400连接,同时通过置物腔403对液位控制组件300起到保护作用,减小壶盖400意外碰撞时对液位控制组件300的损坏。
为了提高液位控制组件300连接的稳定性,液位控制组件30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置物腔403内。液位控制组件300穿过下盖402伸入到置物腔403内,使其部分位于置物腔403内,部分位于茶漏组件200内;液位控制组件300穿过上盖401伸入到置物腔403内,使其部分位于置物腔403内,部分位于外界大气中;液位控制组件300穿过上盖401和下盖402,使其中间部分位于置物腔403内,两端位于茶漏组件200内和外界大气中;液位控制组件300通过连接通道与下盖402连接,连接通道向伸入茶漏组件200内部的方向延伸,使液位控制组件300全部设置在茶漏组件200内部;液位控制组件300通过连接通道与下盖402连接,连接通道向靠近上盖401的方向延伸,使液位控制组件300全部设置在置物腔403的内部;液位控制组件300通过连接通道与下盖402连接,连接通道向靠近上盖401的方向延伸,液位控制组件300部分或全部位于外界大气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液位控制组件300全部设置在置物腔403内。液位控制组件300全部设置在置物腔403中不仅可以使外壳305更好的保护液位控制组件300,也可以减少水蒸气对液位控制组件300的腐蚀或外界杂物对液位控制组件300的污染。
为了提升浮力部310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浮力部310沿电水壶100的径向延伸,径向延伸的浮力部310形成与浮子303连接的连接面,连接面与滑杆309垂直,或连接面随着逐渐远离滑杆309而逐渐向下盖402方向靠拢,从而使连接面与支撑管308之间相间隔。连接面与滑杆309之间垂直设置,方便浮力部310的加工,提高浮力部310与滑杆309之间的连接强度。垂直设置的方式也会导致在浮子303上升时,外界大气进入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受阻,降低气体交换频率,因此将连接面设置为具有倾斜的角度,当浮子303上升时,连接面与支撑管308之间不完全贴合,外界大气能够快速的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本实施例中,浮力部310设置为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形。浮力部310的设置为了提高液体对浮子303的浮力,因此浮力部310尽可能的占据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空间,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浮力部310设置为圆柱形。
当浮子303设置为实心结构时,浮子303重量大,能够较容易的克服黏附力和摩擦力带动滑杆309下降,但是当浮子303重量过大时,又会存在液体的浮力难以克服浮子303的重力将浮子303推送上升,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浮力部310设置为空心结构。空心设置的浮子303不仅会降低浮子303本身的重量、提高液体进入到容纳腔405中的体积,而且能够提高浮力部310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浮力能够顺利的将浮子303移动上升。
如图11所示,为了进一步的减小滑杆309与支撑管308之间的摩擦力,滑杆309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块311,在滑移组件处设置有与滑块311相互配合的滑道313。通过滑块311与滑道313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滑杆309的移动。滑块311的设置可以减少滑杆309与支撑管308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同时,滑块311和滑道313的设置可以降低摩擦系数,从而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12所示,在滑杆309下降的过程中,因为浮子303的重力大于摩擦力和浮力之和,并且液体的浮力大小逐渐降低,因此滑杆309始终有向下盖402运动的趋势,如果滑杆309穿过透气通道306则浮子303会落入到容纳腔405中,浮子303无法再次上升。为了限制滑杆309向下滑动,滑移组件上设置有限位台314,滑杆309上设置有与限位台314相对应的增阻条,通过限位台314与增阻条之间的相互配合,限制滑杆309向下盖402方向移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限位台314设置在支撑管308靠近上盖401的地方,限位台314沿外壳305向透气通道306的内侧延伸,突出于支撑管308的部分用于限制滑杆309的移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限位台314设置在支撑管308上,在限位台314的轴线方向上开设有滑移槽312,滑杆309伸入到滑移槽312中,并最终与限位台314相抵,从而实现限制滑杆309移动的功能。
当滑块311数量较少时,由于滑块311具有一定的厚度,从而会造成滑杆309与支撑管308之间接触不平衡,滑杆309在透气通道306内会发生晃动,影响浮子303对液位控制组件300的气密性,因此,滑块311设置的数量为2~6个。滑块311的数量设置优选为双数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滑块311的数量为4个。4个滑块311设置可以通过滑块311将滑杆309围设在中间位置,从而保障滑杆309的稳定运行。
增阻条用以配合滑块311与支撑管308相接触,通过与滑移槽312之间的配合,增阻条具有导向的作用,为此,增阻条设置为长条形,各增阻条之间对称设置。长条形的增阻条可以更好的与滑移槽312之间相互配合,更平稳的在滑移槽312中滑动,并且长条形可以更轻松的将增阻条与滑移槽312之间相互对接,方便使用安装。
为了能够保障增阻条与滑块311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完成对滑杆309移动过程中的平稳移动,增阻条的数量为2~4个。各增阻条将滑块311平均分割,增阻条的径向厚度大于滑块311的径向厚度,不仅增加与限位台314之间的抵接面积,而且能够使滑杆309能够提高滑杆309的稳定性。
如图9所示,液位控制组件300与过滤容器201之间虽然相连通,但如上所述,为了起到保护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结构的效果,将液位控制组件300设置的十分紧凑,液位控制组件300的容积较小,因此液位控制组件300与过滤容器201之间气体交换的效率较低。因此在将过滤容器201内的气体抽出形成负压后,关闭抽气装置509,外界气体进入液位控制组件300内,液位控制组件300与过滤容器201之间的压强差会先减小,液体从液位控制组件300内进入到过滤容器201内,浮子303下降关闭外界大气与容纳腔405之间的连通。而由于液位控制组件300与过滤容器201之间的气体交换效率较低,因此当浮子303下降关闭外界大气与容纳腔405之间的连通后,过滤容器201的压强仍低于内胆压强,液体仍然浸泡待冲调物900,只有当抽气装置509向液位控制组件300内充气后,过滤容器201内的压强才会逐渐与内胆压强相平衡,液体从过滤容器201内进入到内胆中,结束对待冲调物900的浸泡。该过程不仅会造成待冲调物900浸泡时间不可控,也会增加抽气装置509的使用时间而造成能源损耗。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延长浮子303开启外界气体与容纳腔405之间的连通时间,增加外界气体进入到过滤容器201内部的气体量,减小过滤容器201与内胆之间的压强差。防溢装置内设置有阻隔板315,浮子303限制在阻隔板315的内部。阻隔板315将容纳腔405分隔成两个空间,用于内置浮子303的第一空间317,以及用于液体快速下降的第二空间318,第一空间317与第二空间318之间相连通,用于各空间之间的气液交换。在本实施例中,液体在第一空间317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浮子303便上升,液体的高度低于阻隔板315的高度。
为了保障各空间之间的气液交换效率,阻隔板31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盖402,阻隔板315的另一端与外壳305相间隔或与外壳305相连。当阻隔板315与外壳305相间隔时,气液通过阻隔板315与外壳305之间的间隙进行交换流通。例如当第二空间318中的液体上升过快时,第二空间318中的液体会高于阻隔板315的高度,从而从第二空间318进入到第一空间317中,直至第一空间317中的液体高度达到预设高度,能够使浮子303上升为止。当阻隔板315与外壳305相连时,在阻隔板315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用于供各空间中气液之前的交换。
因为壶盖400内部装设有液位控制组件300,为了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对其造成损坏或者造成卫生安全问题,以及为了加强对液位控制组件300的保护,上盖401和下盖402之间密封连接。密封连接的上盖401与下盖402之间仍可以与外界大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置物腔403内的气体可以与外界气体进行气体交换。因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液位控制组件300全部设置在置物腔403中,当液位控制组件300与外界大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即是与置物腔403中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因为置物腔403自身容积较小,若置物腔403与外界大气不连通,则置物腔403内无法持物向容纳腔405内输送气体,从而会产生液体停止上升一段时间后继续上升,从而会进入到抽气装置509中,损坏电水壶100的设备。因此在保障上盖401与下盖402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同时,置物腔403与外界大气之间相连通,从而可以持续向容纳腔405内输送气体,保证液体高度不再上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密封连接包括:紧固件固定连接;或扣合连接;或旋拧连接。通过各种密封连接方式来增强上盖401和下盖402之间连接强度。
如图13所示,过滤容器201与液位控制组件300之间相连通,液体和气体可以在过滤容器201与液位控制组件300之间相互交换,以此来控制过滤容器201内液体高度。因此,在下盖402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320,茶漏组件200通过第一通气孔320与液位控制组件300连通。第一通气孔320开设位置与容纳腔405相对应,抽气装置509抽取液位控制组件300内的气体时,因为上盖401与下盖402之间密封连接,因此过滤容器201内的气体无法通过下盖402进入到置物腔403中,而只能通过开设在下盖402上的与容纳腔405相对应的第一通气孔320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降低过滤容器201内的压强。液体高度上升到下盖402位置处时,液体通过第一通气孔320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内,从而对浮子303施加浮力。在抽气装置509停止抽气或向容纳腔405内充气的过程中,液体或气体从第一通气孔320流入到过滤容器201中,液体水位下降,过滤容器201与内胆之间的压强差逐渐减小。
为了使抽气装置509在吸气的过程中液体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容纳腔405内,抽气装置509在充气的过程中液体能够缓慢的进入到过滤容器201,阻隔板315与外壳305间隔设置,在阻隔板315与外壳305之间设置有第二通气孔316,第二通气孔316用以连通茶漏组件200与外壳305的内部。第二通气孔316设置在与容纳腔405相对应的位置,在吸气过程中,液位升高到下盖402位置时,液体通过第一通气孔320和第二通气孔316进入到容纳腔405中,若第二空间318液体上升高度快于第一空间317,当第二空间318液体高于阻隔板315的高度时,液体会从第二空间318流入到第一空间317中,从而加快第一空间317中液体升高速度,使浮子303能够快速上升。在充气过程中,若第二空间318的液体较快的落入到过滤容器201内,则并不影响第一空间317中的液体落入到过滤容器201中的速度,此时因为第一空间317内的液体对浮子303的浮力仍使浮子303处于开启状态,外界气体仍进入到过滤容器201中,过滤容器201内的液体高度因为压强差逐渐缩小而降低,而由于第一空间317中的液体从第一通气孔320进入到过滤容器201中的速度较慢,从而可以使过滤容器201内的液体高度下降一段时间后浮子303才缓慢下降关闭外界大气与容纳腔405之间的连接。
为了防止过滤容器201中的气液进入到置物腔403中,液位控制组件300罩设在第一通气孔320的外周。第一通气孔320主要用以连通液位控制组件300和茶漏组件200,从而改变茶漏组件200内部的气体压强。若第一通气孔320与置物腔403连通,则过滤容器201始终与外界大气之间相连通,无法更快、更准确的控制过滤容器201内的压强。
第一通气孔320可以设置为与下盖402通孔可拆卸的多孔网状结构,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清洗,并且多孔网状结构可以防止待冲调物900通过第一通气孔320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或者第一通气孔320开设在下盖402上,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通气孔320设置为至少一条的缝状条孔,该条孔的直径小于待冲调物900的直径,防止待冲调物900通过条孔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多条条孔不仅可以提高两组件之间的气液交换效率,而且较小的孔径可以有效阻挡待冲调物900。当下壶盖400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时,条孔可以有效的降低液体滴落的速度,延长容纳腔405与外界大气之间气体交换的时间。
条孔的数量为3~6条。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条孔的数量为3条。
本实施例中,第二通气孔316的进出液体流量大于第一通气孔320的进出液体流量。通过该设置可以使得在吸气过程中,第二空间318的液体向第一空间317进行补充,加快第一空间317液体高度的上升速度。在充气的过程中,第二空间318的液体能够快速的从第二通气孔316中排出,而第一空间317的液体由于第一通气孔320开孔较小,缓慢的从容纳腔405中滴落到过滤容器201中。
因为阻隔板315将容纳腔405分隔为第一空间317和第二空间318,各通气孔分别与各空间相对应,第一通气孔320设置在下盖402中心位置,为了提高第二通气孔316中液体进出容纳腔405的流量,第二通气孔316为环绕第一通气孔320设置的连续或间断的通孔。第一通气孔320设置在下盖402中心位置,则相对应的液位控制组件300的中心位置与第一通气孔320相对应,则整个壶盖400的重心位于中心线处,使用者提拉壶盖400时重心更稳,不会发生侧倾现象。同时,环形设置的第二通气孔316可以提高气液交换效率。
如图6所示,茶漏组件200上放置有待冲调物900,待冲调物900长时间浸泡在茶漏组件200内会产生茶渍或其他污渍沾染在茶漏组件200内,因此需要经常对茶漏组件200进行冲洗,为了方便对茶漏组件200的清洗,下盖402与茶漏组件200之间通过卡合组件可拆卸连接。使用者提拉壶盖400时,会同时将壶盖400和茶漏组件200一同拔出,此时,再通过对卡合组件施加作用力,使茶漏组件200与壶盖400之间相分离,即可对茶漏组件200进行清洗。因为当待冲调物900遇液体后后黏附在过滤容器201内,不容易倾倒出,为了方便清理待冲调物900,在过滤容器201与输送件202之间设置滤网408用以盛放待冲调物900,在滤网408的周边设置有提手,用以安装或拆卸滤网408。因为滤网408所处的环境为高温高湿环境,为了防止提手受热受湿而发生腐蚀溶解,提手使用硅胶材料。
如图14和图15所示,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茶篮组件与壶盖400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方便使用者对茶篮组件的装卸,减小茶篮组件旋转度数,各卡合组件间隔分布在下盖402与茶漏组件200上。因为在安装茶篮组件时,通常使用者的视线无法观察到卡合组件,因此需要使用者将茶漏组件200与壶盖400对接,旋转一定的角度后才能使条形凸起件406和块状凸起407相接触。若卡合组件仅设置一组,则使用者最多时需要转动将近360°才能够使条形凸起件406和块状凸起407相互挤压配合;而设置多组卡合组件间隔设置时,使用者可以减少旋转度数,方便各卡合组件之间的卡接。
为了提高条形凸起件406和块状凸起407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茶漏组件200和壶盖4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条形凸起件406的高度沿电水壶100的径向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下盖402上设置条形凸起件406,茶漏组件200上设置块状凸起407。由于条形凸起件406的高度逐渐变化,则当块状凸起407刚与条形凸起接触时,两者之间接触并不紧密,块状凸起407能够较容易的导入到与条形凸起件406相配合的位置;当继续旋转时,两者之间接触逐渐紧密,逐渐升高的条形凸起件406能够很好的将块状凸起407挤压,使两者之间能够紧密扣接。
如图5所示,因为在茶漏组件200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从壶盖400上安装和拆卸茶漏组件200,完成对茶漏组件200的清洗或填装待冲调物900的工作;对于壶盖400,使用者需要将壶盖400从电水壶100的壶身上提起或盖合。因此如果第三密封装置800仅是通过茶漏组件200与壶盖400之间的夹持挤压进行固定的话,在拆卸茶漏组件200时,第三密封装置800也会随之脱落,为了更好的对第三密封装置800进行固定,防止其壶盖400上脱落,电水壶100包括壶身,壶身上和/或壶盖400上设置有密封槽,第三密封装置800上设置有与密封槽相配合的密封条;或,第三密封装置800与壶身和/或壶盖400过盈配合。其中一实施例中,当壶身上设置第一密封槽时,壶盖400扣合在壶身上时,第三密封装置800会伸入到第一密封槽内;当壶盖400从壶身上提拉出来时,第三密封装置800会从第一密封槽内拔出,从而实现第三密封装置800与壶身之间的连接作用。在壶盖400上设置第二密封槽,第三密封装置800始终伸入到第二密封槽中,第二密封槽为第三密封装置800提供主要的支撑力,防止第三密封装置800从壶盖400上脱落。第三密封装置800伸入到茶漏组件200和壶盖400之间的间隙中,茶漏组件200与下盖402相互挤压配合时会与第三密封装置800之间相互抵接增强第三密封装置800的固定强度。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三密封装置800通过与壶身和/或壶盖400之间的过盈配合来起到固定第三密封装置800的作用,方便安装和拆卸。
因为第三密封装置800与壶盖400之间进行配合,所以第三密封装置800设置为与壶盖400形状相配合的环行本体。为了增强环形本体801与壶盖400和壶身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三密封装置800包括第一环形件802和第二环形件803,第一环形件802和第二环形件803为一体或分体设置。环形本体801的设置可以用于阻挡茶漏组件200与内胆之间的气液交换,第一环形件802和第二环形件803能够伸入到壶盖400或壶身内,增强第三密封装置800与壶盖400或壶身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环形件802和第二环形件803一体设置能够方便对第三密封装置800的安装,使第三密封装置800不易从壶盖400上脱落;第一环形件802和第二环形件803分体设置能够保障在其中一者从壶盖400上脱落时,另一者仍能够起到阻挡茶漏组件200与内胆之间的气液交换的作用,保障电水壶100的正常工作。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环形件802连接壶盖400与壶身,用以加强壶盖400与壶身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环形件803连接壶盖400和茶漏组件200,用以防止茶漏组件200或置物腔403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环形本体801设置为内部中空、套设在壶盖400外周,环形本体801沿背离壶盖400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环形件802,第一环形件802与壶身之间相互配合,防止倒水的时候内胆中的液体发生涌水现象,限制液体的移动路径以及出水量。在环形本体801沿靠近壶盖400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环形件803,第二环形件803可以堵塞茶漏组件200与壶盖400之间的间隙,和/或堵塞壶盖400中下盖402和上盖401连接处的间隙,可以防止茶漏组件200内的气体进入到内胆中。
为了使降低第三密封装置800的成本,使第三密封装置800安装更加方便简单,第一环形件802远离壶盖4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条805,第一密封条805与壶身上的第一密封槽相配合。在第一第三密封装置800上设置第一密封条805与壶身进行配合,此时第一第三密封装置800设置在环形第三密封装置800的外侧、且朝向靠近壶身方向凸起的凸筋。凸筋设置为软质硅胶,方便从第一密封槽中插入或抽出。为了提高第三密封装置800与壶身之间连接强度,第一密封条805设置在第三密封装置800的中部到第三密封装置800底部之间,这样可以提高第一密封条805与第一密封槽之间结合强度。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密封条805设置在第三密封装置800的底部。为了使第三密封装置800的重心保持平稳,防止第三密封装置800发生侧翻,第一密封条805在环形第三密封装置800的外侧且两层凸筋对称设置,多层凸筋与壶身之间进行配合,可以提高第三密封装置800与壶身之间的连接强度。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两层凸筋对称的设置在第三密封装置800的端部和底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为了封堵过滤容器201与下盖402之间连接时产生的间隙,第二环形件803远离壶盖4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条806,下盖402与茶漏组件20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条806与第二密封槽相配合。为了提高第三密封装置800与壶盖400之间连接强度,第二密封条806设置在第三密封装置800的中部到第三密封装置800底部之间,第二密封条806设置在环形第三密封装置800的内侧、且朝向靠近壶盖400方向凸起的凸筋。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二密封条806与第一密封条805之间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气体通过上盖401处逸出,第二环形件803靠近壶盖4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密封条807,上盖401或上盖401与下盖402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槽,第三密封条807与第三密封槽相配合。第三密封条807设置在环形第三密封装置800的内侧、且朝向靠近壶盖400方向凸起的凸筋。第三密封条807伸入到上盖401内部,与上盖401之间进行配合。为了提高第三密封装置800与上盖401之间连接强度,第三密封条807设置在第三密封装置800的中部到第三密封装置800端部之间,
第一密封条805、第二密封条806和第三密封条807之间可以根据需要相互配合设置,在此不做更多的限制。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密封条805为两层凸筋对称的设置在第三密封装置800的端部和底部;第二密封条806设置在第三密封装置800底部且在环形第三密封装置800的内侧;第三第三密封装置800设置在第三密封装置800端部且在环形第三密封装置800的内侧。
若第一环形件802围绕环形本体801周向一体设置,则在倾倒液体时,第一环形本体801不仅会防止液体从壶嘴其他地方倒出,减少涌水情况的发生,而且也会造成从壶嘴处出水量较小,使用者无法快速取得需要的用量的情况发生,第三密封装置800在与电水壶100的壶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区,使第三密封装置800间断设置。出水区处没有设置第一环形件802来阻挡液体,从而液体在第一环形件802的导流作用下流向出水区,液体通过出水区后流向壶嘴。在出水区域中,第一环形件802可以间断设置,此时出水区出水量最大;或者出水区设置在环形本体801的底部,而在环形本体801的中部和/或端部仍设置有第一环形件802,可以减小出水区的面积,增强第三密封装置800与壶身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一环形件802对液体导流的效果,当液体因为倾倒剧烈而飞溅到壶盖400底部时,作用在出水区上方的第一环形件802能够将液体导流到出水口809处,防止液体飞溅出出水口809。
为了防止液体进入到第一环形件802内,从而造成液体长时间积存产生卫生安全问题,在第一环形件802上设置有间隔的挡水板808,通过挡水板808形成出水区。当第一环形件80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密封条805时,液体变会进入到相邻的两个第一密封条805之间,造成卫生安全问题。为此在第一环形件802上设置挡水板808用于连接各第一密封条805,从而达到封堵液体路径,防止液体进入到第一环形件802内部的作用。为了方便对第三密封装置800的安装,在第一环形件802上设置有相对的两个出水口809,在安装第三密封装置800时,其中一个出水口809与壶嘴相配合,另一个出水口809可以使壶盖400方便的与把手500之间的连接,防止第三密封装置800与把手500之间抵接影响壶盖400与把手500之间的连接。
抽气装置509在吸气的过程中,需要将从茶漏组件200内吸收的气体排放到抽气装置509外部,因为抽气装置509吸收的气体温度较高,如果直接排出到电水壶100外部,则会产生较多的水蒸汽,不仅会烫伤使用者,也会造成不好的视觉效果,影响使用者对产品的使用体验。因此,需要将吸收的气体排放到电水壶100内部,来减少对使用者的烫伤概率。第三密封装置800上设置有出气孔,出气孔通过出气管道与抽气装置509连接,将置物腔403内的气体排出到外部。在壶盖400上设置有与出气孔相连通的管路,出气孔设置在出水口809处,排放的气体通过出水口809进入到内胆中。当设置两个相对的出水口809时,出气孔设置在其中一个出水口809处。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抽气装置509的正转或反转实现对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吸气或抽气的过程。液位控制组件300上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600,第一气体通道600通过第一气体管路602与气路耦合装置700连接,气路耦合装置700通过第二气体管路603与抽气装置509连接。此时液位控制组件300与抽气装置509之间仅通过一根完整的气体管路将其连接,当需要对待冲调物900进行浸泡时,抽气装置509正转,抽气装置509将气体从茶漏组件200内部抽离,使茶漏组件200内部形成负压,内胆中的液体上升进入到茶漏组件200内对待冲调物900进行浸泡;当茶饮达到需要浓度时,则抽气装置509反转,抽气装置509将气体向茶漏组件200内部充气,使茶漏组件200内部大气压与内胆相同,从而使得茶漏组件200内的液体回流到内胆中。该过程可以重复多次进行。单根气体管路连接可以使电水壶100安装更为方便,降低电水壶100的安装成本。
因为电水壶100是将煮沸后的液体对待冲调物900进行浸泡,煮沸后的液体会产生较多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所以在抽气装置509抽气的过程中,会将部分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带入到抽气装置509中,会对抽气装置509造成一定的腐蚀损坏。抽气装置509上设置有第三气体管路604,电水壶100上设置有连接管与第三气体管路604连接,通过连接管将气液混合物排放到抽气装置509的外部。这样在吸气的过程中,带有气液混合的气体从茶漏组件200内通过第一气体管路602和第二气体管路603进入到抽气装置509后,经过抽气装置509的传动从第三气体管路604中快速的排出到抽气装置509的外部,减小了气液混合物在抽气装置509内部的停留时间,延长了抽气装置509使用的寿命。第三气体管路604既可以将气液混合物排放到电水壶100的外部,也可以将气液混合物排放到内胆中,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循环使用。
如图16所示,当气液混合物通过第三气体管路604排出到电水壶100外部时,由于气液混合物有较高的温度,若使用者不小心触碰气液混合物时,会烫伤使用者。并且,气液混合物排出电水壶100外部时会产生白色烟雾,影响使用体验。因此,抽气装置509上设置有第三气体管路604,电水壶100上设置有第四气体管路605,第四气体管路605的一端通过气路耦合装置700与第三气体管路604相连接,第四气体管路605的另一端与第二气体通道601连通,通过第二气体通道601将气液混合物排放到电水壶100的外部或内部。第三气体管路604与第四气体管路605通过气路耦合装置700进行连接,可以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密封性,防止气液混合物从第三气体管路604与第四气体管路605之间的连接处逸出。第四气体管路605在电水壶100内部延伸一段距离后再将气液混合物排放到电水壶100的内部或者外部,排放到内部可以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循环使用,防止烫伤使用者;排放到外部,由于气液混合物在电水壶100内部移动一段距离后才排放到电水壶100外部,气液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不易对使用者造成烫伤。第一气体通道600和第二气体通道601设置为硬质材料,这样在抽气装置509吸气或充气的过程中,第一气体通道600和第二气体通道601不会因为压强的急速变化而发生通道压缩,影响气液混合物的流通。
本申请中,壶盖400与壶身之间的开合配合为插拔配合,开闭壶盖400时,使用者沿电水壶100的轴线方向向壶盖400施力。为了使壶盖400与各气体通道之间有良好的配合,使气液混合物能够顺利的通过各气体通道,第一气体通道600设置在液位控制组件300的侧壁上。第一气体通道600设置在与气路耦合装置700相靠近的液位控制组件300的侧壁上,设置在侧壁上的第一气体通道600与气路耦合装置700之间大致等高,可以减小气液混合物因重力势能而对抽气装置509增加的功率,使气液混合物能够更快的排出到茶漏组件200外部。
为了提高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液体对浮子303的浮力,即增加液体在容纳腔405内的高度,第一气体通道600设置在靠近上壶盖400的区域。当浮子303上升后,容纳腔405内的液体高度小于第一气体通道600的高度,液体无法从第一气体通道600进入到抽气装置509中,保障抽气装置509的运行安全。同时,气液混合物只有上升到第一气体通道600的高度时,才会被抽气装置509吸取排出,减小抽气装置509对气液混合物的吸收量。
为了提高把手500的强度,防止壶身与把手500之间重心不平衡而大致电水壶100侧翻,或者在通过把手500拿取电水壶100时,因为把手500强度不够而出现把手500破裂的情况发生,将抽气装置509设置在把手500处,各气体管路设置在上壶盖400或电水壶100的把手500处。因为壶盖400和把手500之间间隔较近,将各气体管路设置在壶盖400或把手500处可以减少气体管路的使用长度,降低使用成本。并且较短的气体管路也无需增设对气体管路的固定装置或者仅需增加较少的固定装置即可满足对气体管路的固定需求。
为了延长第四气体管路605的路径,第二气体通道601设置在置物腔403内。则第四气体管路605设置在壶盖400内,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二气体通道601与出水嘴相对应。这样第四气体管路605的路径最长,能够有效的降低气液混合物的温度。同时,液体沸腾时,高温水蒸气即通过出水嘴外逸到外界大气中,气液混合物设置在出水嘴处,部分气液混合物会因为重力回落到内胆中,部分气液混合物会向外界大气扩散,而此时因为高温水蒸气通过出水嘴外逸到外界大气中,使用者会注意到出水嘴处冒出的高温水蒸气,减少使用者被水蒸气烫伤的风险。
壶盖400中的置物腔403容积较小,把手500通常设置为细长状,为了更好的额利用壶盖400与把手500上的空间,第一气体通道600、气体管路以及第二气体通道601为长条状。长条状的设置使得每次抽出的液体混合物的体积较小,从而可以使气液混合物能够充分的与各气体管路之间进行接触,能够有效的降低气液混合物的温度。
为了减小抽气装置509的使用功率,降低抽气装置509的使用频率,气路耦合装置700与抽气装置509之间设置有管路通断装置510。通过管路通断装置510与各气体管路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充气的过程中,无需打开抽气装置509,将管路通断装置510与气路耦合装置700之间连通,即可向茶漏组件200内部充气,节省抽气装置509使用寿命,降低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管路通断装置510包括第一三通阀501和第二三通阀502,第一三通阀501用于连接通断装置的一端、第二气体管路603和抽气装置509;第二三通阀502用于连接通断装置的另一端、第三气体管路604和抽气装置509。在吸气的过程中,管路通断装置510断开,此时第一气体管路602、第二气体管路603、抽气装置509和第三气体管路604之间连通,茶漏组件200内的气体通过该路径排出到电水壶100外部,或者第三气体管路604与第四气体管路605连通,茶漏组件200内的气体通过该路径排出到内胆中。在充气的过程中,管路通断装置510打开,抽气装置509停止工作,此时第一气体管路602、第二气体管路603、管路通断装置510和第三气体管路604之间连通,外界大气通过第三气体管路604进入到电水壶100中,向茶漏组件200内充入气体使茶漏组件200内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达到平衡,以此来实现电水壶100的吸气和充气过程。
在吸气或充气的过程中,茶篮组件会受到气体的冲击,从而易与壶盖400发生脱离,为了提高茶篮组件与壶盖400之间的连接强度,卡合组件包括多个条形凸起件406以及与各条形凸起件406相互挤压配合的多个块状凸起407。下盖402或过滤容器201上其中一者上面设置条形凸起件406,另一者上面设置块状凸起407,块状凸起407旋转后与条形凸起件406相互挤压,从而对茶漏组件200进行固定。当需要拆卸茶漏组件200时,块状凸起407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块状凸起407条形凸起之间解除挤压配合,从而使茶漏组件200与壶盖400脱离。使用挤压配合方式固定,可以提高条形凸起与块状凸起407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两者之间的配合更紧密,从而提高茶篮组件与壶盖400之间的连接强度。
电水壶100中,茶漏组件200内的液体高度的上升和下降都是通过茶漏组件200内部的压强与内胆之间的压强之间的差值实现的,为了使茶漏组件200与内胆之间产生压强差并且能够使产生的压强差消灭达到平衡,电水壶100中设置有抽气装置509,通过抽气装置509向茶漏组件200内吸气或充气来达到产生压强差或使压强平衡的效果。而在该过程中,为了能够减少抽气装置509的工作时间,提高浸泡待冲调物900的工作效率,使茶饮达到使用者需要的浓度,需要防止壶盖400或茶漏组件200的气体与外界大气相同,因此在壶盖400上设置有多个密封组件,通过各密封组件限制置物腔403或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与外界大气之间相连通。密封组件的设置可以使各腔室成为相对独立的个体,从而使得气体或液体只能通过特定的通道口在各腔室中移动。例如在茶漏组件200与壶盖400之间设置密封组件,可以阻止气体或液体从茶漏组件200与壶盖400的连接处外溢,仅能通过第一通气孔320和/或第二通气孔316与液位控制组件300连通,以及通过输送件202与内胆之间相连通。在液位控制组件300与下盖402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用以防止气体或液体通过液位控制组件300与下盖402之间的连接处外溢到置物腔403中。
壶盖400和茶漏组件200是通过卡合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的,因此在壶盖400和茶漏组件200之间留有间隙,从而使过滤容器201始终与外界大气相连接,在壶盖400与茶漏组件200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装置800。第三密封装置800的设置可以阻挡过滤容器201与外界大气之间的连接,不仅能够快速的将过滤容器201内的气体抽出,而且能够防止过滤容器201内的液体通过壶盖400和茶漏组件200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内胆中,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为了能够提高壶盖400与茶漏组件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三密封装置800为连续或间断设计、且环绕壶盖400设置。环绕壶盖400设置的第三密封装置800能够使得壶盖400与茶漏组件200之间更加稳固,并且第三密封装置800遇液体后能够更好的将壶盖400和茶漏组件200黏合在一起,使三者固定更加牢固,防止在倾倒电水壶100内的液体时,茶漏组件200与壶盖400发生脱落。为了更好的对茶漏组件200进行限位,第三密封装置800的部分伸入到茶漏组件200与壶盖400的间隙中,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因为液位控制组件300设置在置物腔403内部、且与下盖402固定连接,若下盖402与液位控制组件300之间的连接存在间隙,则不仅会使容纳腔405与外界大气始终连通,影响抽气装置509的吸气效率,充气时也会导致液体高度下降过快,待冲调物900浸泡时间较短的问题;而且液体通过间隙会进入到容纳腔405中,进入到容纳腔405中的液体不易排出,长时间积累会滋生细菌,造成安全卫生问题。因此,下盖402与液位控制组件30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装置319,通过第一密封装置319防止液位控制组件300与置物腔403之间气体流通。当第一密封装置319为解决气体或液体进入到置物腔403中的问题时,第一密封装置319设置在外壳305的内侧或者外侧,起到阻挡容纳腔405与置物腔403之间连接的作用。当第一密封装置319为了解决液位控制组件300与下盖402连接不稳定、导致液位控制组件300易发生晃动的问题时,第一密封装置319上设置有限位槽302,外壳305伸入到限位槽302中,限位槽302包裹外壳305,从而对液位控制组件300起到稳定防晃的作用,同时在外壳305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密封装置319,有效的防止气体或液体的逸出。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密封装置为硅胶密封圈或其他软质材料。
因为本申请的电水壶100是通过抽气装置509抽取茶漏组件200内的气体,减小茶漏组件200内的气体,使茶漏组件200与内胆之间形成压强差,从而内胆中的液体进入到茶漏组件200内部,实现对茶漏组件200内的待冲调物900进行冲泡。当浸泡结束时,抽气装置509向茶漏组件200内部充气,使茶漏组件200内部为正常大气压,液体会从茶漏组件200内部流回到电水壶100内胆中,即为人们需要的茶饮浓度。液位控制组件300与抽气装置509之间通过各气体通道进行连接,通过各气体通道,实现对液位控制组件300内部的吸气或充气的过程。为了保障吸气或充气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各气体通道与液位控制组件300或抽气装置509之间连接的密封性,防止各装置的衔接处发生漏气现象,电水壶100上设置有气路耦合装置700,用于密封连接液位控制组件300和抽气装置509。因为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壶盖400打开向内胆中加入液体,或者将内胆中不需要的液体倾倒出内胆,并对内胆进行清洗,对壶盖400开合的频率较高。并且由于壶盖400体积较小,抽气装置509通常放置在把手500或者电源底座等地方,不放置在壶盖400内部,则各气体通道需要跨越至少两个装置才能将液位控制组件300与抽气装置509进行连接,而由于壶盖400频繁的开合,各气体通道会发生弯折或者合盖时两相对应的气体通道之间无法良好密封的情况发生,因此设置气路耦合装置700,增强各气体通道与液位控制组件300或抽气装置509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和便携性。
本实施例中,在吸气和充气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高度运动气体通过气路耦合装置700,为了防止气路耦合装置700受气体冲击而发生位置移动,从而造成气路耦合装置700与连接管之间套接不严密的情况发生。气路耦合装置700包括:压板701;至少一个连接柱,设置在压板701上,连接柱702与对应的连接管插接连通;至少一个连接管路,设置在压板701上,连接管路703的一端与连接柱702连通,连接管路703的另一端与茶漏组件200相连通;各连接柱与各连接管路之间一一对应连通。在吸气的过程中,气体对气路耦合装置700施加径向压力;在充气的过程中,气体对气路耦合装置700施加轴向压力。压板701的设置不仅能够为气路耦合装置700抵挡轴向压力,而且因为压板701增加了气路耦合装置700的重量,能够有效的抵挡径向压力。第一气体管路602在壶盖400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二气体管路603沿把手500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气体管路602与第二气体管路603的延伸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高度差。为了使气体能够在各气体管路之间顺利通行,防止因为各气体管路之间延伸方向发生突变而造成的气体堆积在突变处,无法正常流通的现象发生,连接柱702与电水壶100的轴线平行设置,连接管路703垂直于电水壶100的轴线设置,气体在连接柱702与连接管路703之间流通时,流动的方向会发生改变。通过在气路耦合装置700内部使气体完成不同高度之间的转移,从而能够顺利的在各气体管路之间流通,既减小气体对插接口处的冲击,又能够防止气体在转折处的堆积问题。一一对应的连接柱702和连接管路703既可以满足多个气体管路的需求。
在吸气的过程中,抽气装置509吸取茶漏组件200内的气体,茶漏组件200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强差增大,液体在茶漏组件200内的高度上升直至进入到液位控制组件300内,液位控制组件300在液体的作用下上升,使外界气体通过液位控制组件300进入到茶漏组件200内,茶漏组件200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强差减小,直至茶漏组件200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强差平衡,液体停止上升,防止茶漏组件200内的液体进入到抽气装置509内。
在充气的过程中,抽气装置509停止工作,外界气体持续进入到茶漏组件200内,茶漏组件200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强差减小,液体高度逐渐下降,液位控制组件300在液体的作用下下降,直至茶漏组件200的压强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强相等,茶漏组件200内的液体高度与电水壶100内胆中的液体高度相等。
具体的,在吸气的过程中,管路通断装置510关闭,抽气装置509开启,此时,抽气装置509将容纳腔405中的气体吸取到外界大气,容纳腔405中的压强降低,茶漏组件200与容纳腔405之间通过第一气体通道600连通,茶漏组件200内的气体随着容纳腔405中的压强降低而降低,茶漏组件200与与内胆之间形成压强差。内胆的压强将液体通过输送件202压入到过滤容器201中,随着茶漏组件200与内胆之间的压强差逐渐增大,液体在茶漏组件200内的高度逐渐上升,并通过第一气体通道600进入到容纳腔405中,液体对浮子303产生浮力,使浮子303上升,外界大气进入到容纳腔405中,降低茶漏组件200内压强降低的速度,直至茶漏组件200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强差平衡,液体高度不再上升,液体对待冲调物900进行浸泡。
在充气的过程中,抽气装置509停止工作,此时管路通断装置510开启,外界气体通过管路通断装置510进入到容纳腔405中,使容纳腔405中的气体压强逐渐增大,减小茶漏组件200与内胆之间的压强差,液体对浮子303的浮力逐渐降低,浮子下降,茶漏组件200的液体高度逐渐下降到与内胆的液体高度等高的位置。
以上吸气过程和充气过程可以重复多次进行,直至达到需要的茶饮浓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水壶,包括用以盛装待冲调物的茶漏组件,和用以抽取茶漏组件内气体的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装置和所述茶漏组件之间设置有液位控制组件,所述液位控制组件包括:
相互连通的透气通道和容纳腔;
所述抽气装置抽取所述茶漏组件内的气体从而带动所述电水壶内胆中的液体依次进入到所述茶漏组件和所述容纳腔内;
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浮子,所述浮子封堵所述透气通道,液体进入所述容纳腔内后推动所述浮子打开所述透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在制茶周期内,所述浮子在所述透气通道中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水壶的壶盖上,所述液位控制组件与所述壶盖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装置,用以限制所述容纳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
或,所述浮子和所述透气通道之间通过第二密封装置进行封堵;
或,所述液位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水壶的壶盖上,所述壶盖和所述茶漏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装置,通过所述第三密封装置限制所述茶漏组件与外界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水壶上设置有气路耦合装置,用于连接所述液位控制组件和所述抽气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与所述抽气装置连通,液体进入到所述容纳腔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打开所述透气通道后,所述抽气装置持续吸气,所述透气通道的面积随液体高度的上升而增大至液体高度停止,所述待冲调物在所述茶漏组件内浸泡;
或,所述浮子打开所述透气通道后,所述抽气装置持续吸气,所述透气通道的面积随液体高度的往复移动而变化,所述待冲调物在所述茶漏组件内浸泡。
7.根据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抽气装置停止工作时,液体高度下降,所述浮子封堵所述透气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浮子封堵所述透气通道时,液体高度继续下降,液体高度下降至低于所述待冲调物的高度;或当所述浮子再次封堵所述透气通道时,所述抽气装置向所述容纳腔中充气,液体继续下降,液体高度下降至低于所述待冲调物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位控制组件和所述抽气装置之间设置有管路通断装置,通过所述管路通断装置的开启或闭合,实现所述容纳腔与外界大气之间是否连通或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抽气装置吸取所述容纳腔内的气体时,所述管路通断装置闭合,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抽气装置连通;当所述抽气装置停止工作或向所述容纳腔中充气时,所述管路通断装置开启,所述容纳腔与外界大气之间连通。
CN202210894758.9A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电水壶 Pending CN1175029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4758.9A CN117502902A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电水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4758.9A CN117502902A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电水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2902A true CN117502902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55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4758.9A Pending CN117502902A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电水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029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51724A (zh) 饮品机
CN117502902A (zh) 一种电水壶
CN217937935U (zh) 一种电水壶
CN218588821U (zh) 一种电水壶
CN218588822U (zh) 一种电水壶
CN215533626U (zh) 一种饮料萃取装置
CN218186322U (zh) 一种电水壶
CN109556151B (zh) 一种自动清洗台面的集成灶
CN216494854U (zh) 饮品冲泡设备
CN114209202B (zh) 一种具有萃茶功能的食品加工机
CN216090086U (zh) 容器和饮品冲泡设备
CN212581548U (zh) 一种集成式净水器快速出水结构
CN211795802U (zh) 液体容器快速更换装置、炒锅装置及炒菜机
CN217090339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4230886U (zh) 烹饪器具的分离装置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784445U (zh) 破泡器、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18186320U (zh) 一种电水壶
CN211242767U (zh) 液体容器快速更换装置、炒锅装置及炒菜机
CN218588812U (zh) 一种电水壶
CN116350092A (zh) 水箱和烹饪器具
CN216797324U (zh) 一种电热水瓶
CN111631593A (zh) 液体容器快速更换装置、炒锅装置及炒菜机
CN220035613U (zh) 一种清洁池的下水装置
CN216416830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9125994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