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0651A - 滑动机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 - Google Patents

滑动机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00651A
CN117500651A CN202280041113.9A CN202280041113A CN117500651A CN 117500651 A CN117500651 A CN 117500651A CN 202280041113 A CN202280041113 A CN 202280041113A CN 117500651 A CN117500651 A CN 117500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cut
slider
holder
molded article
process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11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反本正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ocra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chnocrat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ocrats Corp filed Critical Technocrat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500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06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34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movable, e.g. to or from the moulding s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44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or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facilitate, the removal of articles, e.g. of undercut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可紧凑构成的滑动机构、用该滑动机构可使复杂的底切部易脱模的紧凑的底切处理机构及成型用模具。底切处理机构(11)安装于使具有第一底切部(P11)和第二底切部(P12)的成型品(P1)成型的成型用模具使用,具备:内保持器(20),可沿成型品(P1)的脱模方向移动;外保持器(30),固定于成型用模具;滑动件,包含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71);保持件(81),与第二滑动件(71)可滑动地卡合并可沿成型品(P1)的脱模方向移动,内保持器(20)及外保持器(30)具备引导第一滑动件从第一底切部(P11)脱离的导向装置,保持件(81)具备引导第二滑动件(71)从第二底切部(P12)脱离的导向装置。

Description

滑动机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机构、使用该滑动机构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
背景技术
在使具有底切部的成型品成型的成型用模具中,以与底切部的形态对应的形式开发有很多底切处理机构,也有能够紧凑地装配的底切处理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由支撑底切成型芯的滑块、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滑块连结的基座部件、以及保持器构成,与顶出机构联动使滑块移动,拔出底切。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底切处理机构构成为,具备:能够在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的保持器、使底切部成型的滑动件、以及将滑动件可滑动地保持的保持件,当成型品脱模时,通过使保持器在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从而滑动件在能够使底切部脱模的方向上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80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406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关于成型品的一部分为底切部并在该底切部上还具有其他底切部的这样复杂结构的成型品,现有技术一般是分别制造成型品主体和底切部并进行接合而成为成型品,该方法工序多且耗时。因此,期待使用成型用模具使这样复杂结构的成型品一体成型。
通常在使用成型用模具使复杂结构的成型品成型时,成型用模具的部件数较多,另外,使芯部件滑动移动的机构等也复杂,成型用模具大型化。另一方面,对于底切处理机构以及装配有该底切处理机构的成型用模具的紧凑化的要求高。如果使芯部件滑动移动的机构等能够简化/紧凑化,则使用该机构的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也能够小型化,因此对滑动机构的简化/紧凑化的期待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紧凑地构成的滑动机构、使用该滑动机构并能够使复杂的底切部也容易脱模的紧凑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滑块,其能够在预先设定的设定方向上移动;卡合部件,其具备在所述设定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块的导向装置,并与所述滑块卡合,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内保持器,其具备在所述设定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块的导向装置,并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以及外保持器,其具备在所述设定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块的导向装置和在第一方向上引导所述内保持器的导向装置,当所述内保持器移动时,所述内保持器与所述外保持器分离。
在本发明的滑动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持器能够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所述滑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所述外保持器能够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所述内保持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在本发明的滑动机构中,其特征在于,用所述内保持器和所述外保持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所述滑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在本发明的滑动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不同。
在本发明的滑动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由2个以上的滑动部件构成,至少2个滑动部件的所述设定方向不同。
在本发明的滑动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内保持器构成为能够在相同的时刻以相同的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滑动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固定于所述内保持器或者与所述内保持器为一体。
在本发明的滑动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内保持器构成为联动并移动到预先设定的第一位置,在到达第一位置以后,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内保持器相对地以不同的速度移动,或者所述卡合部件停止,仅所述内保持器能够移动。
在本发明的滑动机构中,其特征在于,取代所述外保持器而具有引导件,该引导件具备在所述设定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块的导向装置,并与所述滑块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合。
关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构成为1个单元。
本发明是一种底切处理机构,其具备所述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使成型部从成型品的底切部脱离,所述成型部使所述底切部成型。
关于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安装于使具有底切部的成型品成型的成型用模具进行使用,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所述设定方向是所述底切部的脱模方向,所述滑块是具备使所述底切部成型的成型部的滑动件,所述卡合部件是保持件,其具备在所述底切部的脱模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动件的导向装置,并与所述滑动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合,能够在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所述滑动件以与所述内保持器及所述保持件的在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的移动联动而从所述底切部脱离的方式移动。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切部具有第一底切部和第二底切部,其中,所述第一底切部具有与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交叉的脱模方向,所述第二底切部的脱模方向与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及所述第一底切部的脱模方向不同,所述滑动件包含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其中,所述第一滑动件具备使所述第一底切部成型的成型部,所述第二滑动件具备使所述第二底切部成型的成型部。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切部是向与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底切部,所述第二底切部是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切部的底切部。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件具备使所述第一底切部的一部分成型的成型部,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共同使所述第一底切部成型。
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内保持器及外保持器并在设定方向上进行引导的所述导向装置将所述第一滑动件向从所述第一底切部脱离的方向引导,当使所述内保持器在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时,所述内保持器顶出所述成型品,所述第一底切部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分离,所述第一滑动件从所述第一底切部脱离。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切部的脱模方向与所述第一底切部的脱模方向交叉,当使所述内保持器及所述保持件在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二滑动件在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并从所述第二底切部脱离。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具备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引导所述第二滑动件的移动,使所述第二滑动件从所述第二底切部脱离。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切部由1个或者2个以上的底切部构成,所述第二滑动件具有使1个或者2个以上的底切部成型的1个或者2个以上的成型件,所述保持件具备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引导所述成型件的移动,使所述成型件从所述第二底切部脱离,所述成型件以随着所述内保持器及所述保持件的在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的移动而从所述第二底切部脱离的方式移动。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件由2个以上的分割件构成,所述分割件中的至少2个构成为在与所述内保持器及所述保持件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且在互不相同的方向上移动。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件由多个分割件构成,所述分割件以缩径的方式移动,使所述底切部脱模。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及所述内保持器构成为联动地在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直到所述第二滑动件从所述第二底切部脱离为止,在所述第二滑动件从所述第二底切部脱离以后,所述保持件和所述内保持器相对地以不同的速度在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或者所述保持件停止,仅所述内保持器能够在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并用所述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具备使所述第一底切部成型的成型部以及使所述第二底切部成型的成型部。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持器和所述第一滑动件具备由凸条和供该凸条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的凹槽构成的连结装置,并经由该连结装置相互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连结,所述内保持器和所述外保持器具备由凸条和供该凸条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的凹槽构成的连结装置,并经由该连结装置相互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连结。
关于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构成为1个单元。
本发明是具备所述底切处理机构的成型用模具。
本发明是一种成型品,其具备底切部,所述底切部具备第一底切部和第二底切部,其中,所述第一底切部向与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二底切部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切部且脱模方向与所述第一底切部不同,成型品主体和所述底切部利用成型用模具一体成型,当切断所述成型品主体与所述第一底切部的边界进行观察时,在切断面上没有所述成型品主体与所述第一底切部的接合痕迹。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紧凑地构成的滑动机构、使用该滑动机构并能够使复杂的底切部也容易脱模的紧凑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另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如下复杂结构的成型品,该成型品的一部分为底切部并在该底切部上还具有其他底切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中装配的底切处理机构11的成型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中装配的底切处理机构11的成型品P1顶出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中装配的底切处理机构11的分解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2的成型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2的成型品P1顶出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3的成型时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3的成型品P3顶出时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4的成型时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4的成型品P4顶出时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5的成型时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5的成型品P5顶出时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5的分解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6的成型时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6的成型品P4顶出时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7的成型时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7的成型品P30顶出时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7的成型品P30顶出时的剖视图。
图19是能够利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及成型用模具成型的成型品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滑块,其能够在预先设定的设定方向上移动;卡合部件,其具备在所述设定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块的导向装置,并与所述滑块卡合,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内保持器,其具备在所述设定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块的导向装置,并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以及外保持器,其具备在所述设定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块的导向装置和在第一方向上引导所述内保持器的导向装置,当所述内保持器移动时,所述内保持器与所述外保持器分离。
以下,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该底切处理机构对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结构、特征、作用效果具体地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和底切处理机构11、12、13、14、15、16、17使用本发明的滑动机构。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2及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中装配的底切处理机构11的成型时的剖视图及成型品P1顶出时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中装配的底切处理机构11的分解结构图。
在图1至图4中,主视图是从正面观察包含X轴Y轴的平面的图,图1至图3是主视图。另外,上方、上是Y轴方向,下方、下是-Y轴方向,右是+X轴方向,左是-X轴方向,里面或者背面是+Z轴方向,近前或者前是-Z轴方向,铅垂方向在主视图中与Y轴方向平行,水平方向在主视图中与X轴方向平行。在此,X、Y、Z轴与三维正交座标的X、Y、Z轴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PL在主视图中与X轴平行,成型品P1的脱模方向与Y轴平行,内保持器20、外保持器3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与X轴平行。X、Y、Z轴以及上下左右的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基本上相同。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与公知的注塑成型用模具是同样的结构,具备使成型品P1(参照图1)的外表面侧成型的定模100、和使成型品P1的内面侧成型的动模101,但是在具备底切处理机构11方面与公知的注塑成型用模具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与公知的注塑成型用模具同样地,定模100具备:固定侧安装板103、固定侧模板104、省略了图示的定位环、浇口套等,动模101具备:可动侧安装板107、可动侧模板108、隔离块109、顶出台板110、省略了图示的顶出销、返回销、弹簧、顶出杆等,在成型、开模结束后,顶出台板110向成型品P1的脱模方向(图1的上方)移动,从而利用顶出销进行成型品P1的顶出动作。此外,关于上述的结构部件,与公知的注塑成型用模具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中,能够进行底切部P11、P12的脱模的底切处理机构11装配于动模101,在顶出台板110上除了顶出成型品P1的顶出销(省略图示)之外还立起设置有:进行后述的底切处理机构11的内保持器20的顶出动作的内保持器用顶出销121、以及进行保持件81的推出动作的保持件用顶出销122。
底切处理机构11使底切部P11、P12成型,并在成型品P1脱模(顶出)时从底切部P11、P12脱离,能够使成型品P1从成型用模具1脱模。本实施方式的成型品P1具有形态不同的2个底切部。
底切部P11是从成型品P1的内面侧向相对于成型品P1的脱模方向(图1的+Y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圆筒凸起P11。底切部P12是设置于圆筒凸起P11的一处的孔P12,孔P12的脱模方向与圆筒凸起P11的脱模方向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切部P11、圆筒凸起P11是第一底切部(第一底切部),底切部P12、孔P12是第二底切部(第二底切部)。
底切处理机构11构成为,具备:内保持器20,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滑动件4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外保持器30,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内保持器2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滑动件40,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内保持器20卡合,使底切部P11、P12成型;以及保持件81,其卡合于第二滑动件71并可滑动地进行保持,在成型品P1脱模时内保持器20及保持件81在成型品P1的脱模方向上移动,从而滑动件40在从底切部P11、P12脱离的方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中,滑动件40、保持件81、内保持器20、外保持器30分别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滑块、卡合部件、内保持器、外保持器对应。另外,构成滑动件40的第一滑动件41和第二滑动件71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滑动部件对应。
另外,设置于保持件81的卡合槽85、内保持器20的内壁面23、24、设置于外保持器30的引导槽37以及内壁面33、35分别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卡合部件所具备的导向装置、内保持器所具备的导向装置、在设定方向上引导外保持器所具备的滑块的导向装置以及在第一方向上引导内保持器的导向装置对应。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中,成型品P1的脱模方向及底切部的脱模方向分别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第一方向及设定方向对应。
内保持器20经由内保持器用顶出销121连结于顶出台板110,是能够与顶出台板110一体地在成型品P1的脱模方向上进退的可动式的保持器(可动保持器)。内保持器20收纳于外保持器30,并埋设于动模101的可动侧模板108内。
内保持器20构成为使对称的剖面为U字状的2个对开保持器21彼此对接而构成方筒。内保持器20的内部空间是收纳滑动件40及保持件81的收纳部2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合模状态下,内保持器20将滑动件40及保持件81完全收纳,但也可以是将它们部分地收纳。
本实施方式的内保持器20由对称的2个对开保持器21构成,2个部件也可以不对称,也可以由1个或者3个以上的部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保持器20的外廓形状是大致长方体,但是外廓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圆筒状、多边形的筒形状等。优选是易于制作、组装的部件,只要对应于成型品的形状适当选择即可。这些方面对于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中使用的内保持器也同样如此。
内保持器20的左右的内表面(内壁面)23、24平行,在主视图中为与圆筒部P11的中心轴线C平行的倾斜面。左右的内壁面23、24是在使成型品P1脱模时引导第一滑动件41从圆筒凸起P11脱离的导向件,也可以说是以第一滑动件41从圆筒凸起P11脱离的方式限制移动方向的限制装置。背面侧的上部内壁面25、正面侧的上部内壁面(省略图示)是第一滑动件41的背面及前表面以滑动自如的方式相接的滑动面。
在内保持器20的正面及背面的中央设置有开口部26。该开口部26用于使设置于第一滑动件41的凸条48从内保持器20突出,并卡合于外保持器30上设置的引导槽37。为了无间隙地收纳保持件81,内保持器20的背面及正面的下部27与上部壁面相比较厚。
内保持器20以如下方式形成并进行配置,即:在成型用模具1合模时上表面与可动侧模板108的上表面齐平,在成型时与成型品P1的内表面相接。由此,内保持器20在成型时使成型品P1的一部分成型,并在成型品P1脱模时进行成型品P1的顶出动作。为了防止成型品P1的成型不良,内保持器20形成并配置为,在合模时内保持器20的上表面与可动侧模板108的上表面之间不产生间隙。关于内保持器20,只要不干涉内保持器20的移动,也可以在成型品P1与内保持器20之间具有其他部件。
外保持器30是滑动自如地收纳内保持器20的保持器,是经由固定件151埋设固定于可动侧模板108内的固定式的保持器。外保持器30构成为使对称的剖面为U字状的2个对开保持器31彼此对接而构成方筒。外保持器30的长度(+Y轴方向)是自由的,只要能够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内保持器20的至少一部分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外保持器30由对称的2个对开保持器31构成,2个部件也可以不对称,也可以由1个或者3个以上的部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保持器30的外廓形状是大致长方体,但是外廓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圆筒状、多边形的筒形状等。优选是易于制作、组装的部件,只要对应于成型品的形状适当选择即可。这些方面对于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中使用的外保持器也同样如此。
外保持器30的内壁面33、34、35是与内保持器20的外壁面相接的滑动面,内保持器20将外保持器30的内壁面33、34、35作为滑动面而在成型品P1的脱模方向上移动。在外保持器30的正面侧内壁面及背面侧内壁面34上,设置有引导第一滑动件41从圆筒凸起P11脱离的引导槽37。该引导槽37是在主视图中与圆筒凸起P11的中心轴线C正交的倾斜槽。
引导槽37的配置、角度不限于在主视图中与圆筒凸起P11的中心轴线C正交,只要能够引导第一滑动件41从圆筒凸起P11脱离即可,能够适当设定。这一点对于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中使用的引导槽也同样如此。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的内保持器20、外保持器30中,只要壁发挥本来预定的功能,则也可以在壁上局部地设置有切缝、切口、孔。例如,内保持器20的左右的壁作为导向件发挥功能,其内壁面23、24引导第一滑动件41从圆筒凸起P11脱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内保持器20的左右的壁的内壁面23、24作为引导第一滑动件41从圆筒凸起P11脱离的导向件发挥功能,则可以在左右的壁上局部地设置有切缝、切口、孔,另外,也可以在内壁面23、24上局部地设置切缝、切口、孔,另外也可以分为2个以上的部件。
滑动件40由使圆筒凸起P11成型的第一滑动件41、和主要使设置于圆筒凸起P11的孔P12成型的第二滑动件71构成。第一滑动件41由使圆筒凸起P11的内表面成型的内表面成型件42、和使圆筒凸起P11的外表面成型的外表面成型件58构成。
内表面成型件42具有:使圆筒凸起P11的内表面成型的圆柱状的成型部43、和设置于成型部43下部的块状的基部45。在内表面成型件42的左侧(-X方向)设置有供第二滑动件7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的引导槽50及凹部51。引导槽50及凹部51是收纳第二滑动件71并且引导第二滑动件71从孔P12脱离的导向件。引导槽50是贯通基台45的贯通孔。
基部45的宽度(X方向)与内保持器20的左右的内壁面23、24的间隔相同,基部45的左右的侧面46、47分别与内保持器20的内壁面23、24平行。因此内表面成型件42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无间隙地嵌入内保持器20。另外,在基部45的正面及背面设置有凸条48,该凸条48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外保持器30的引导槽37。
表面成型件58是块状部件,在中央具备使圆筒凸起P11的外表面成型的成型面62。外表面成型件58以底面与内表面成型件42的上表面相接的方式经由连结销68与内表面成型件42连结。在该状态下,在内表面成型件42的成型部43与外表面成型件58的成型面62之间形成有与圆筒凸起P11对应的空间部。外表面成型件58的宽度(X方向)、厚度(Z方向)与内表面成型件42的基部45相同,另外,外表面成型件58的前后左右的外壁面与基部45的前后左右的外壁面设定为相同的角度。
关于第一滑动件41,也可以一体地制作内表面成型件42和外表面成型件58。另一方面,若采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使内表面成型件42和外表面成型件58各自独立并进行连结的结构,则容易进行成型面的加工等。
第二滑动件71是使设置于圆筒凸起P11的孔P12以及圆筒凸起P11的内表面的一部分成型的部件,在棒状的主体75的前端部具有板状的成型部76。关于成型部76,在主视图中,右边呈主体75的延长线状,左边与内表面成型件42的成型部43的外壁面平行。在成型部76的端部设置有用于穿设孔P12的突起77。在主体75的基端部设置有卡合爪78,该卡合爪78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保持件81的卡合槽85。
第二滑动件71以主体75嵌入第一滑动件41的引导槽50的方式装配。在合模状态下,装配于第一滑动件41的第二滑动件71的成型部76无间隙地嵌入第一滑动件41的凹部51,与内表面成型件42的上表面、成型部43的圆周面齐平。
保持件81是块状部件,其将第二滑动件7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保持,并引导第二滑动件71,使得第二滑动件71从孔P12脱离。保持件81是可动式的保持件,其经由保持件用顶出销122连结于顶出台板110,能够与顶出台板110一体地在成型品P1的脱模方向上进退。
保持件81的宽度(X方向)与内保持器20的左右的内壁面23、24的间隔相同,保持件81的左右的壁面83、84分别与内保持器20的内壁面23、24平行。因此,保持件81无间隙地嵌入内保持器20。保持件81的上表面在主视图中为与孔P12的穿设方向平行的倾斜面,且在上表面与上表面平行地设置有卡合槽85,该卡合槽85供在第二滑动件71的主体75的基端设置的卡合爪78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
关于由以上构成的底切处理机构11,在第二滑动件71装配于第一滑动件41、且第二滑动件71的端部卡合于保持件81的状态下,收纳于内保持器20内。这些进一步收纳于外保持器30,成为一个紧凑的单元。该单元安装于成型用模具1的动模101,形成成型用模具1。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在成型品P1成型时,在成型用模具1合模的状态下,从定模100的浇口套注射成型材料,并使成型材料固化,成型了成型品P1(参照图1)。在成型时,底切处理机构11的内保持器20的上表面及滑动件40的上表面与可动侧模板108的上表面齐平,并与成型品P1(成型材料)相接进行成型,滑动件40使圆筒凸起P11和孔P12成型。
在成型品P1成型后,进行成型用模具1的开模。在成型用模具1开模时,动模101整体向图1的下方移动,成型品P1留在动模101侧。在成型用模具1开模后,进行成型品P1的顶出动作。在成型品P1的顶出动作时,顶出台板110向图1的上方移动。
关于底切处理机构11,随着顶出台板110的移动,内保持器20及保持件81在相同的时刻以相同的速度向上方(+Y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内保持器20从可动侧模板108的上表面突出,与顶出销(省略图示)一起将成型品P1向图1的上方顶出。与此同时,利用内保持器20的左右的内斜面23、24、第一滑动件41的左右的外壁面46、47、以及供第一滑动件41的凸条48卡合的外保持器30的引导槽37的作用,第一滑动件41沿引导槽37向图1的左斜上方移动。由此,第一滑动件41从圆筒凸起P11分离,并从圆筒P11脱离(参照图3)。
另一方面,第二滑动件71被保持件81顶起,并被第一滑动件41的引导槽50和凹部51、以及保持件81的卡合槽85引导,在成型品P1的脱模方向上移动并向图1的右斜下方移动,突起77从孔P12脱离(参照图3)。
当成型品P1的顶出动作完成时,滑动件40从底切部P11、P12脱离,成为成型品P被顶出销(省略图示)及内保持器20从可动侧模板108顶出的状态(参照图3)。当成型品P1取出后,为了成型下一个成型品P1,再次进行成型用模具1的合模。
当合模时,动模101整体向图1的上方移动,并且顶出台板110向图1的下方移动。关于底切处理机构11,随着顶出台板110的移动,内保持器20被内保持器用顶出销121拉入可动侧模板108,保持件81利用保持件用顶出销122返回到成型位置。并且,滑动件40被内保持器20的左右的内壁面22、23、外保持器30的引导槽37、以及保持件81的卡合槽85引导并返回到成型位置。
如上所述,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底切处理机构11,在滑动件40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于内保持器20内的结构中,内保持器20及保持件81通过向成型品P1的脱模方向移动,从而进行成型品P1的顶出、以及底切部P11、P12的脱模。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制造如下的成型品P1,其具有向相对于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底切部P11,并且在第一底切部P11上设置有脱模方向不同于第一底切部P11的第二底切部P12。
成型品P1具有向相对于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底切部P11即圆筒凸起P11,并且具有设置于圆筒凸起P11的第二底切部P12即孔P12,该成型品P1可通过在分别制造成型品主体、以及穿设有孔P12的圆筒凸起P11之后对它们进行接合而获得。
在分别制造了成型品主体、以及穿设有孔P12的圆筒凸起P11之后,对它们进行接合而获得成型品P1,关于该成型品P1,当切断成型品主体与圆筒凸起P11的边界进行观察时,在切断面上有成型品主体与圆筒凸起P11的接合面、粘接面、熔接面等的接合痕迹。与此相对,如果使用装配有底切处理机构11的成型用模具1,则由于成型品主体和底切部一体地形成,因此当切断成型品主体与圆筒凸起P11的边界进行观察时,在切断面上没有成型品主体与圆筒凸起P11的接合面、粘接面、熔接面等的接合痕迹。这一点在通过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得到的成型品中也同样如此。
另外,关于底切处理机构11,在第二滑动件71装配于第一滑动件41、且第二滑动件71的端部卡合于保持件81的状态下,收纳于内保持器20内,并且收纳于外保持器30,形成一个单元。通过将该单元安装于可动侧模板108并连结内保持器用顶出销121和保持件用顶出销122,从而完成成型用模具1的装配。这样,底切处理机构11能够作为1个单元进行处理,因此容易向成型用模具1装配,并且容易向原有的成型用模具安装。另外,底切处理机构11如图1、图2所示那样非常紧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中,使用顶出销(省略图示)进行成型品P1的顶出,但是也能够根据成型品中的底切部的形成位置、重量等条件,仅利用内保持器20进行成型品的顶出。通过省略成型品的顶出用的顶出销,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成型用模具1的小型化、低成本化。
图5及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2的结构的图,图5是成型时的正面剖视图,图6是成型品P1顶出时的正面剖视图。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2中,针对与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2装配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同样的成型用模具1进行使用。底切处理机构12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相同,进行成型的成型品P1以及底切部P11、P12也相同。下面以与底切处理机构1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的结构上的不同在于,在与底切部P11的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上引导第一滑动件41的导向装置。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中,在外保持器30上设置有引导槽37,该引导槽37在与底切部P11的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上引导第一滑动件41。与此相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2不具有外保持器30,取而代之设置有引导件90,并在引导件90的前端设置有引导槽91。
引导件90是细长的块状部件,位于第一滑动件41的下方且位于保持件81的背面侧,并经由固定件152固定于可动侧模板108。在引导件90的前端设置有引导槽91,该引导槽91供第一滑动件41的卡合爪49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引导槽91取代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保持器30的引导槽37,并与引导槽37同样地设置为,在主视图中与圆筒凸起P11的中心轴线C正交。第一滑动件41的卡合爪49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动件41的凸条48。
在本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2中,为了在内保持器20中收纳保持件81和引导件90,设定为使保持件81和引导件90的厚度之和与内保持器20的内部空间的进深相同。由此,能够使底切处理机构12更加紧凑化。底切处理机构12由于第一滑动件41不具备向正面及背面侧突出的凸条48,因此在内保持器20的正面、背面不需要开口部26。
由以上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2的动作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的动作相同。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2由于不需要外保持器30,因此易于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更加紧凑化。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2中,从防止可动侧模板108的磨损、破损等观点出发,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外保持器。在这种情况下,在外保持器上不需要引导第一滑动件41的移动的引导槽。
图7及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3的结构的图,图7是成型时的正面剖视图,图8是成型品P3顶出时的正面剖视图。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3中,针对与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3装配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同样的成型用模具1进行使用。底切处理机构13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相同,具备内保持器20、外保持器30、滑动件40、保持件81,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同样地能够作为一个单元构成。如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3在很多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相同,但是成型品P3的底切部与成型品P1不同,相应地有部分结构不同。
关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成型品P1,具有向相对于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底切部P11即圆筒凸起P11,并且设置于圆筒凸起P11的主体部的一处的孔P12为第二底切部P12。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成型品P3具有向相对于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底切部P11即圆筒凸起P11,并且在圆筒凸起P11的主体部的对置的位置具有2个孔P12、P13,这2个孔P12、P13为第二底切部。
装配于使成型品P3成型的成型用模具的底切处理机构13大致由在底切处理机构11中附加用于穿设孔P13的第二滑动件72的结构构成。第二滑动件72也是使圆筒凸起P11外表面的一部分成型的部件。第二滑动件72的形状、结构与第二滑动件71相同,相对于第二滑动件71平行地配置。第二滑动件71位于圆筒凸起P11内,通过向圆筒凸起P11的中心轴线C侧移动而使突起77从孔P12脱离。与此相对,第二滑动件72位于圆筒凸起P11的外侧,通过以远离圆筒凸起P11的方式移动而使突起77从孔P13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第二滑动件71、72属于使2个第二底切部成型的成型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动件41、第二滑动件71、72相当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滑块、滑动部件。
对于引导第二滑动件72的移动的导向件进行说明。在第一滑动件41的基部45上,除了对第二滑动件71进行引导的引导槽50之外,还设置有对第二滑动件72进行引导的引导槽52。引导槽52与引导槽50平行地设置。另外,在外表面成型件58上,设置有对第二滑动件72的成型部76进行收纳的凹部53。该凹部53对应于收纳第二滑动件71的凹部51。另外,第二滑动件72的卡合爪78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定于保持件81的卡合槽85。
第二滑动件72与第二滑动件71同样地,以主体75嵌入第一滑动件41的引导槽52的方式装配。关于装配于第一滑动件41的第二滑动件72,在合模状态下,成型部76无间隙地嵌入在第一滑动件41的外表面成型件58设置的凹部53,上表面及侧面与外表面成型件58的上表面及外周面齐平。在成型品P3脱模时,第二滑动件72与第二滑动件71一起在相同的时刻移动相同的距离,突起77从孔P13脱离。
在底切处理机构11、12中,保持件81经由保持件用顶出销122与顶出台板110连结,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件81固定于内保持器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件81上设置凸条,在内保持器20上设置凹槽,将保持件81的凸条嵌入内保持器20的凹槽,将保持件81固定于内保持器20,但是将保持件81固定于内保持器20的方法不限于此。
如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保持件81与内保持器20需要在相同的时刻以相同的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将保持件81固定于内保持器20也可获得相同的动作。在底切处理机构13中,与底切处理机构11、12同样地,可以使保持件81经由保持件用顶出销122与顶出台板110连结,反之,在底切处理机构11、12中也可以将保持件81固定于内保持器20。这一点在后述的底切处理机构中也同样如此。
由以上构成的底切处理机构13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同样地,内保持器20及保持件81在成型品P3脱模时向成型品P3的脱模方向移动,从而滑动件40向从底切部P11、P12、P13脱离的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关于底切处理机构13,即使对于在第一底切部即圆筒凸起P11上具备两个第二底切部即孔P12、P13的成型品P3,也能够拔出底切,装配有底切处理机构13的成型用模具即使对于这样复杂结构的成型品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制造。另外,底切处理机构13能够紧凑地单元化,也容易向原有的模具安装。
图9及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4的结构的图,图9是成型时的正面剖视图,图10是成型品P4顶出时的正面剖视图。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4中,针对与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图7及图8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3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成型品P4与成型品P3同样地具有向相对于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底切部P11即圆筒凸起P11,并且在圆筒凸起P11的主体部的对置的位置具有2个孔P12、P13,这2个孔P12、P13为第二底切部。成型品P4的圆筒凸起P11、孔P12、P13的形状/配置与成型品P3相同,但是成型品P4与成型品P3不同点在于,圆筒凸起P11的顶面开口。
底切处理机构14与底切处理机构13同样地,装配于成型用模具1,使包含底切部P11、P12、P13的成型品P4成型。底切处理机构14的基本结构与底切处理机构13相同,但是第二滑动件73的动作不同。第二滑动件73穿设孔P13并且使圆筒凸起P11的内表面的一部分成型。
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3,第二滑动件72位于圆筒凸起P11的外侧,以远离圆筒凸起P11的方式进行移动而使突起77从孔P13脱离。与此相对,关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4,第二滑动件71、第二滑动件73都位于圆筒凸起P11内,并且向圆筒凸起P11的中心轴线C侧移动而使突起77从孔P12及孔P13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第二滑动件71、73属于使2个第二底切部成型的成型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动件41、第二滑动件71、73相当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滑块、滑动部件。
以下,以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3的不同点为中心对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4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底切处理机构14中,使孔P13成型的第二滑动件73是与使孔P12成型的第二滑动件71同样的形状、结构,以圆筒凸起P11的中心轴线C为中心与第二滑动件71对称地配置。
对于引导第二滑动件73的移动的导向件进行说明。在内表面成型件42的基部45上,除了对第二滑动件71进行引导的引导槽50之外,还设置有对第二滑动件73进行引导的引导槽52。引导槽52的倾斜方向与引导槽50的倾斜方向是相反朝向。在内表面成型件42上,除了对第二滑动件71的成型部76进行收纳的凹部51之外,还设置有对第二滑动件73的成型部76进行收纳的凹部55。凹部55以与凹部51对置的方式设置。另外,第二滑动件73的卡合爪78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定于保持件81的卡合槽85。
第二滑动件73与第二滑动件71同样地,以主体75嵌入第一滑动件41的引导槽52的方式装配。关于装配于第一滑动件41的第二滑动件73,在合模状态下,成型部76无间隙地嵌入第一滑动件41的凹部55,上表面及侧面与内表面成型件42的上表面及外周面齐平。在成型品P4脱模时,第二滑动件73与第二滑动件71一起在相同的时刻移动,突起77从孔P13脱离。
第二滑动件73根据对第二滑动件73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引导槽52及凹部55的倾斜角度的关系而以沿保持件81的卡定槽85向上的方式移动。因此,关于第二滑动件73,在使突起77从孔P13脱离时,成型部76的上表面比圆筒凸起P11的上表面向上部突出,但是关于成型品P4,圆筒凸起P11的顶面开口,因此能够适当地使突起77从孔P13脱离。
在底切处理机构11、12、13、14中,为了将设置于第二滑动件71、72、73的突起77适当地从孔P12、孔P13拔出,需要使保持件81的卡合槽85的倾斜角与孔P12及孔P13的穿设角度匹配。在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3、14中,保持件81的卡合槽85在主视图中为朝向右侧呈直线下降的倾斜槽,这是为了与设置于圆筒凸起P11的孔P12和孔P13的穿设角度匹配。
在与本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成型品且孔P12和孔P13的穿设角度不同的情况下,关于保持件81的卡合槽85,只要设置分别与孔P12及孔P13对应的卡合槽85即可。例如,在孔P12是左上、孔P13是右上的情况下,卡合槽85只要在主视图中呈V字状即可。
在第二滑动件71、73分别从孔P12及孔P13脱离后并保持该状态进行移动而有可能相互碰撞的情况下,只要在保持件81上接续用于使孔P12及孔P13脱离的卡合槽85而设置用于防止第二滑动件71、73的碰撞的引导槽即可。另外,无论有无碰撞,该槽可以是直线、曲线、直线与曲线的组合,另外也可以设置多个。
在第二滑动件71、73分别从孔P12及孔P13脱离后并保持该状态进行移动而有可能相互碰撞的情况下,除了上述以外还有如下方法,即:当第二滑动件71、73分别从孔P12及孔P13脱离后,在该位置保持第二滑动件71、73以防止碰撞。对此将在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7时进行说明。
由以上构成的底切处理机构14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同样地,内保持器20及保持件81在成型品P4脱模时向成型品P4的脱模方向移动,从而滑动件40向从底切部P11、P12、P13脱离的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底切处理机构14即使对于在第一底切部即圆筒凸起P11上具备两个第二底切部即孔P12、P13的成型品P4也能够拔出底切,装配有底切处理机构14的成型用模具也能够容易地制造这样复杂结构的成型品。另外,底切处理机构14能够紧凑地单元化,也容易向原有的模具安装。
图11和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5的结构的图,图11是成型时的正面剖视图,图12是成型品P5顶出时的正面剖视图。图1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5的分解结构图。在图13中对于内保持器22、外保持器30、外表面成型件59以及保持件82仅示出了一对部件中的一方。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同样地安装于成型用模具1进行使用。在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5中,针对与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的成型品P5与成型品P1同样地具有向相对于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底切部P11即圆筒凸起P11,并且在圆筒凸起P11的前端部具有凸缘P15,该凸缘P15为第二底切部。凸缘P15以与圆筒凸起P11的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式在圆筒凸起P11的圆周方向整体设置为向外侧突出。圆筒凸起P11与成型品P1的圆筒凸起P11相同。
装配于使成型品P5成型的成型用模具1的底切处理机构15具备:内保持器22,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滑动件40及保持件82;外保持器30,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内保持器22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滑动件40,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合于保持器22及外保持器30,使底切部P11、P15成型;以及保持件82,其卡合于外表面形成块59并可滑动地进行保持。
在本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5中,滑动件40、保持件82、内保持器22、外保持器30分别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滑块、卡合部件、内保持器、外保持器对应。另外,构成滑动件40的内表面成型件42及外表面成型件59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滑动部件对应。
另外,设置于保持件82的凸条86、内保持器22的内壁面23、24、设置于外保持器30的引导槽39以及内壁面33、35分别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卡合部件所具备的导向装置、内保持器所具备的导向装置、在设定方向上引导外保持器所具备的滑块的导向装置以及在第一方向上引导内保持器的导向装置对应。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5中,成型品P5的脱模方向及底切部的脱模方向分别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第一方向及设定方向对应。
关于使内保持器22及保持件82向成型品P5的脱模方向移动并使底切部P11、P15脱离等方面,底切处理机构15的基本结构与底切处理机构11相同。另一方面,根据第二底切部的形状、结构等不同,构成底切处理机构15的部件的形状、结构与底切处理机构11有所不同。
外表面成型件59是使圆筒凸起P11的外表面成型并且使凸缘部P15成型的部件,由一对对开的成型件60构成。一对成型件60是相同的形状/结构,可以说是分割件。成型件60在内侧具有使包含对开的凸缘部P15的圆筒凸起P11的外表面成型的成型面62。一对成型件60在使彼此的成型面62对置的状态下相互对接,并使包含凸缘部P15的圆筒凸起P11的外表面整体成型。
外表面成型件59在使第一底切部即圆筒凸起P11成型方面可以说是第一滑动件,在使第二底切部即凸缘P15成型方面可以说是第二滑动件。即,关于外表面成型件59,可以说第一滑动件并用第二滑动件的功能。
成型件60具有大致三棱柱状的外形,与成型面62对置的面为倾斜面63。关于一对成型件60,倾斜面63夹持圆筒凸起P11对称地配置。在倾斜面63上设置有与倾斜面63平行的凸条64。该凸条64与设置于外保持器30的引导槽39卡合。另外,在成型件60的底部具有与设置于保持件82的凸条86进行卡合的引导槽65。该凸条64及引导槽65引导成型件60从底切部P11、P15脱离。
本实施方式的内保持器22与内保持器20同样地由一对对开保持器21构成,一对对开保持器21彼此对接而形成为方筒状进行使用。对开保持器21在内部具备隔板28,内保持器22具备:由前后一对的隔板28和左右的内壁面23、24形成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第一滑动件41的收纳部29。一对隔板28为与第一滑动件41的基部45以滑动自如的方式相接的滑动面。另外,在该收纳部29配置引导件92。另外,内保持器22在收纳部29的外侧且在左右的壁面的下部具备供保持件82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的引导槽95。该引导槽95对应于一对保持件82,设置于内保持器22的前后。
本实施方式的外保持器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保持器30同样地由一对对开保持器31构成,一对对开保持器31彼此对接而形成为方筒状进行使用。外保持器30在正面侧内壁面及背面侧内壁面34上具备与成型件60的倾斜面63以滑动自如的方式相接的倾斜面38。在倾斜面38设置有供设置于成型件60的倾斜面63的凸条64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的引导槽39。
倾斜面38及引导槽39以随着向上方前进而在Z方向上远离成型面62的方式倾斜。成型件60利用引导槽65所卡合的保持件82的凸条86、以及供凸条64滑动自如地嵌入的引导槽39进行移动,从而使底切部P11、P15脱离。
保持件82由一对保持件构成,以将一对成型件60分别滑动自如地保持。保持件82在上表面具有供设置于成型件60底部的引导槽65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定的凸条86。另外,保持件82在左右的壁面具有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设置于内保持器22的引导槽95的凸条87。一对保持件82分别嵌入设置于内保持器22的前后的引导槽95,并与内保持器22一起在成型品P5的脱模方向上移动。
引导件92使用固定螺钉155固定于可动侧模板108,引导内表面成型件42从底切部P11脱离。引导件92在上表面具有供设置于内表面成型件42底部的引导槽56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的凸条96。引导件92及凸条96相当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2的引导件90及引导槽91。
由以上构成的底切处理机构15配置为,使得保持件82嵌入在内保持器22的前后设置的引导槽95,并且一对成型件60分别卡定于保持件82的凸条86。另一方面,在内保持器22的收纳部29配置有卡定于引导件92的内表面成型件42。关于成型件60、保持件82、引导件92以及内表面成型件42配置于规定的位置的内保持器22,其以成型件60的凸条64嵌入外保持器30的引导槽39的方式收纳于外保持器30。如上所述,底切处理机构15在外保持器30内收纳各部件,形成1个单元。
接着对底切处理机构15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关于底切处理机构15,随着顶出台板110的移动,内保持器22向上方(+Y方向)移动。与此同时,成型品P5也向上方顶出。关于一对保持件82,由于嵌入内保持器22的引导槽95,因此当内保持器22向上方(+Y方向)移动时,与内保持器22一起向上方移动。与此同时,关于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保持于保持件82的一对成型件60,其向上方移动并被引导槽39引导,以相互远离并远离圆筒凸起P11的方式在+Z方向、-Z方向上移动。由此使底切部P15脱离。
另一方面,关于内表面成型件42,当内保持器22向上方移动时,被内壁面23、24以及引导件92的凸条96引导,从第一底切部P11脱离。关于内表面成型件42,由于与固定于可动侧模板108的引导件92卡合,因此即使内保持器22向上方移动,也不会与其联动向上方移动。因此,当内保持器22向上方移动且成型品P5向上方顶出时,内表面成型件42从圆筒部P11分离,由此使底切部P11脱离。
如上所述,成型品P5具有向相对于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底切部P11即圆筒凸起P11,并且在圆筒凸起P11的前端部具有向外侧突出的凸缘P15,该凸缘P15为第二底切部,通过使用底切处理机构15,从而也能够容易地制造这样的成型品P5。
另外,底切处理机构15与底切处理机构11同样地,能够作为1个单元进行处理,因此容易向成型用模具1装配,并且也容易向原有的成型用模具安装。另外,底切处理机构15如图11~图13所示那样非常紧凑。
图14及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6的结构的图,图14是成型时的正面剖视图,图15是成型品P4顶出时的正面剖视图。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6中,针对与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图9及图10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4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底切处理机构16与底切处理机构11、14同样地,装配于成型用模具1,使包含底切部P11、P12、P13的成型品P4成型。关于利用底切处理机构16成型的成型品P4,其与第四实施方式的成型品P4相同。底切处理机构16的基本结构与底切处理机构14相同,具备内保持器120、外保持器130、滑动件140、保持件181,但是内保持器120、外保持器130、第一滑动件141、保持件181的形状及结构与内保持器20、外保持器30、第一滑动件41、保持件81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底切处理机构16的滑动件140、保持件181、内保持器120、外保持器130分别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滑块、卡合部件、内保持器、外保持器对应。另外,构成滑动件140的第一滑动件141和第二滑动件71、73与发明的滑动机构的滑动部件对应。
内保持器120与内保持器20对应,并在如下方面与内保持器20相同,即,具备引导第一滑动件141从圆筒凸起P11脱离的导向件,在成型用模具1合模时将第一滑动件141收纳于规定的位置,在成型品P4脱模时上升顶出成型品P4。
内保持器120在主视图中具有在左侧和下部配置有部件的大致L字形状,在正面、背面以及右侧未配置部件。将配置于内保持器120的左侧的部位记为左部位123,将配置于下部的部位记为下部位124。
左部位123的右侧壁面125是与内保持器20的左内壁面23对应的壁面,是与第一滑动件14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相接的倾斜面。在右侧壁面125设置有供设置于第一滑动件141的凸条143嵌入的凹槽126。凹槽126设置为在成型用模具合模时及开模时供设置于第一滑动件141的凸条143的全长嵌入。但是,内保持器120的凹槽126及第一滑动件141的凸条143也可以设置为相互局部地卡合。
左部位123的左侧壁面127是与外保持器130的左内壁面133以滑动自如的方式相接的滑动面。在左侧壁面127上设置有凸条128,该凸条128嵌入设置于外保持器130的左内壁面133的凹槽134。
下部位124是保持件181的安装座,与左部位123一体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部位124的上表面是以设置于安装的保持件181上表面的卡合槽85与孔P12、P13的穿设方向平行的方式朝向右下方的倾斜面。
外保持器130与外保持器30对应,并在如下方面与外保持器30相同,即,在成型用模具合模时收纳内保持器120、滑动件140、保持件181,在成型品P4脱模时在成型品P4的脱模方向上引导内保持器120,并引导第一滑动件141从圆筒凸起P11脱离。
外保持器130与外保持器30同样地由一对U字状的对开保持器131构成,它们彼此对接,在成型用模具合模时形成收纳内保持器120、滑动件140、保持件181的收纳部。外保持器130的左内壁面133作为如下这样的导向件发挥功能,该导向件与内保持器120的左侧壁面127以滑动自如的方式相接,在成型品P4的脱模方向上引导内保持器120。另外,在左内壁面133设置有供内保持器120的凸条128嵌入的凹槽134。
外保持器130的右内壁面135为与第一滑动件141的右侧面144平行的倾斜面。因此,外保持器130的左右的内壁面133、135不平行。在成型用模具1合模时,第一滑动件141在使右侧面144与外保持器130的右内壁面135接触的状态下收纳于外保持器130(参照图14)。
在外保持器130的正面侧内壁面及背面侧内壁面设置有引导槽137,与保持器30的引导槽37同样地,该引导槽137供设置于第一滑动件141的凸条148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该引导槽137设置为在主视图中沿X方向延伸,不与圆筒凸起P11的中心轴线C正交,但是也可以与外保持器30的引导槽37同样地,设置为在主视图中引导槽137与圆筒凸起P11的中心轴线C正交。
滑动件140在由第一滑动件141和第二滑动件71、73构成方面与滑动件40相同。第一滑动件141的功能、基本结构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动件41相同,滑动件140的第二滑动件71、73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动件71、73相同。
在主视图中,第一滑动件141在左侧面142设置有凸条143,该凸条143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设置于内保持器120的凹槽126。另外,在第一滑动件141的正面壁及背面壁设置有凸条148,该凸条148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外保持器130的引导槽137。第一滑动件141与滑动件40同样地,虽然内表面成型件42和外表面成型件58一体地形成,但是内表面成型件42和外表面成型件58也可以分别独立。
保持件181具有长方体形状,在固定于内保持器120方面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1不同,但是设置于上表面的卡合槽85的形成要点等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1相同,功能、动作也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1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6中,将内保持器120的下部位124作为安装座,并在此安装、固定保持件181,但是也可以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4同样地,使内保持器120与保持件181分离,并分别安装顶出销。
关于由以上构成的底切处理机构16,设置于第一滑动件141的凸条143嵌入内保持器120的凹槽126,第二滑动件71、73装配于第一滑动件141,并且卡合爪78嵌入保持件181的卡合槽85,并且设置于内保持器120的凸条128嵌入外保持器130的凹槽134。关于底切处理机构16,在成为这样的1个单元的状态下,外保持器130固定于可动侧模板108。
在成型品P4脱模时,如图15所示,内保持器120经由所连结的顶出销121向上方(+Y方向)顶出。由此,内保持器120使左侧壁面127在外保持器130的左内壁面133上滑动并上升,向上方顶出成型品P4。此时,关于第一滑动件141,随着内保持器120的上升,被以滑动自如的方式相接的内保持器120的右侧壁面125以及供凸条148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的外保持器130的引导槽137引导,以使第一底切部P11脱离的方式移动。
另一方面,关于第二滑动件71、73,由于保持件181随着内保持器120的上升而上升,从而被第一滑动件141的引导槽50、52以及保持件181的卡合槽85引导,以使左右的突起77分别从孔12、P13脱离的方式移动。第二滑动件71、73的动作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4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第六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6与其他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不同而采用如下结构:仅使第一滑动件141的两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与内保持器120卡合,在彼此的滑动面分别设置凸条143、凹槽126,并使它们相互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由此,即使是仅一个侧面的卡合,第一滑动件141与内保持器120的卡合、移动也会稳定。这一点在内保持器120与外保持器130的卡合关系中也同样如此。
关于第六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6,内保持器120的结构不是收纳滑动件140整体,但是与外保持器130共同在合模时将滑动件140收纳于规定的位置。因此可以说,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6中,内保持器120及外保持器130分别为部分地收纳滑动件140的部件。
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6中,内保持器120在主视图中在左侧及下部配置部件,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为在右侧及下部配置部件的倒L字形状的内保持器120。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依照第六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6来确定内保持器120及外保持器130的结构即可。
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6中,在第一滑动件141设置凸条143并在内保持器120设置供凸条143嵌入的凹槽126,但是也可以在第一滑动件141设置凹槽并在内保持器120设置嵌入该凹槽的凸条。关于这方面,对于内保持器120的凸条128、供其嵌入的外保持器130的凹槽134也同样如此。另外,凸条与凹槽的嵌合也可以为燕尾槽结构。另外,也可以省略凸条和凹槽。
如上所述,关于第六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6,即使是对于在第一底切部即圆筒凸起P11上具备2个第二底切部即孔P12、P13的成型品P4,也能够拔出底切,装配有底切处理机构16的成型用模具1也能够容易地制造这样复杂结构的成型品。另外,底切处理机构16也能够紧凑地单元化,也容易向原有的模具安装。
另外,关于第六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6,内保持器120在主视图中具有在左侧和下部配置部件的大致L字形状,在正面、背面以及右侧没有配置部件,因此能够使内保持器120的厚度(Z方向)变薄。因此,能够使底切处理机构更加紧凑。
图16、图17以及图18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7的结构,图16是成型时的正面剖视图,图17及图18是成型品P30顶出时的正面剖视图。在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7中,针对与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底切处理机构17与底切处理机构11同样地,装配于成型用模具1,使包含底切部P11、P19的成型品P30成型。利用底切处理机构17成型的成型品P30具有向成型品P7的内表面侧突出的圆筒凸起P11,在圆筒凸起P11的内表面侧设置有环状的凹部P19,圆筒凸起P11是第一底切部,凹部P19是第二底切部。本实施方式的装配有底切处理机构17的成型用模具1具备两级顶出机构。
底切处理机构17的基本结构与底切处理机构11相同,具备内保持器220、外保持器30、滑动件240、第一保持件281,但是在具备缩径机构方面与底切处理机构11不同,所述缩径机构用于使第二底切部即凹部P19成型,并拔出该第二底切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底切处理机构17的滑动件240、第一保持件281、内保持器220、外保持器30分别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滑块、卡合部件、内保持器、外保持器对应。另外,构成滑动件240的第一滑动件241和第二滑动件271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滑动部件对应。
内保持器220与内保持器20对应,并在如下方面与内保持器20相同,即,具备引导第一滑动件241从圆筒凸起P11脱离的导向件,在成型用模具1合模时将第一滑动件241收纳于规定的位置,在成型品P30脱模时进行移动,顶出成型品P30。
内保持器220是从中央朝向上表面设置有收纳滑动件240的收纳部229且在主视图中具有大致U字形状的块状部件。另外,内保持器220从中央朝向下表面具备供第一滑动件28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的插通孔226。插通孔226与收纳部229连通,收纳部229与内保持器220的上表面连通,插通孔226贯通内保持器220的底面。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内保持器220,收纳部229的前表面及背面开口,但也可以是在收纳部229的前表面及背面配置部件且封闭。
内保持器220的左右的内壁面223、224是与内保持器20的左右的内壁面23、24对应的面,是与第一滑动件24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相接的倾斜面。在左右的内壁面223、224上设置有供设置于第一滑动件241的凸条(省略图示)嵌入的凹槽(省略图示)。但是,也可以省略左右的内壁面223、224的凹槽及第一滑动件241的凸条。
在底切处理机构17中使用的外保持器30的结构、功能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中使用的外保持器30相同。
滑动件240在具备第一滑动件241和第二滑动件271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件40相同。第二滑动件271由多个分割件272构成。
第一滑动件241是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的块状部件,是使圆筒凸起P11的外表面成型的外表面成型件。第一滑动件241在中央具备圆环状的凹部251,凹部251形成对分割件272的成型部276进行收纳的收纳部,并且凹部251的外周面为使圆筒凸起P11的外表面成型的成型面。在形成凹部251的第一滑动件241的中心部件上设置有对分割件272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导向面。导向面与各分割件272对应,并设置为与分割件272数量相同。
并且,在第一滑动件241的底部设置有与导向面连接的引导槽。引导槽是贯通孔,与各分割件272对应,并设置为与分割件272数量相同。第一滑动件241底部的引导槽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设置于内表面成型件42的引导槽50,供分割件272插通。
第一滑动件241的左右外壁面是与内保持器220的左右的内壁面223、224以滑动自如的方式相接的滑动面,并设置有嵌入设置于内壁面223、224的凹槽(省略图示)的凸条(省略图示)。另外,第一滑动件241的前后的外壁面设置有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外保持器30的引导槽37的凸条(省略图示)。该凸条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在内表面成型件42的基部45设置的凸条48。
第二滑动件271是使包含第二底切部即凹部19的圆筒凸起P11的内周面成型的部件,由多个分割件272构成。分割件27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动件71同样地,在棒状的主体275的前端部具备成型部276,在主体275的基端部具备凸条278。关于在分割件272的主体的基端部设置的凸条278,该凸条278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第二保持件291的引导槽。
分割件272由成型部276的形状不同的、第一分割件及第二分割件构成。第一分割件的成型部276在俯视图中(与XZ面平行)具有在外侧较宽的扇形状。另一方面,第二分割件的成型部276在俯视图中(与XZ面平行)具有外侧比内侧窄的三角形状。突出部277用于使第二底切部即凹部19成型,该突出部277仅设置于第一分割件。第一分割件及第二分割件分别由4个部件构成,并在圆周方向上交替排列。第一分割件及第二分割件只要构成为能够缩径,则数量没有特别限定。
设置于第一滑动件241的引导槽设置为,使得第二分割件比第一分割件先向内侧(中心部)移动。关于由这种结构构成的滑动件240,当使第二滑动件271突出时,第二分割件先向内侧移动,从而确保第一分割件进行移动的空间,能够使成型部276作为整体而缩径。
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动件71,设置于主体75的基端部的卡合爪78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合于保持件81的卡合槽85,但是关于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动件271,根据第二底切部的形状/结构不同而与保持件的卡合结构有所不同。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7中,除了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1的第一保持件281之外,还具备多个第二保持件291。
第一保持件281在上表面具备供缩径滑动件288的凸条289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的卡合槽285。另外,第一保持件281在如下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1相同,即,连结于保持件用顶出销122,并在成型品P17脱模时向上方(+Y方向)移动,经由缩径滑动件288引导第二滑动件271从第二底切部P19脱离。
第二保持件291具备供设置于第二滑动件271即分割件272的主体的基端部的凸条278卡合的引导槽,引导分割件272从第二底切部即凹部P19脱离。第二保持件291与分割件272设置为相同数量,各分割件272与各第二保持件291卡合。
各第二保持件291呈放射状安装于第二保持件按压件290。关于安装于第二保持件按压件290的各第二保持件291,设置于第二保持件291的引导槽以从圆筒凸起P11的中心点沿半径方向延伸的方式呈放射状配置。第二保持件按压件290固定于缩径滑动件288的上表面。关于各第二保持件291,也可以与第二保持件按压件290一体化,在第二保持件按压件290上直接设置第二保持件291。
缩径滑动件288是对安装有第二保持件291的第二保持件按压件290进行支撑,并且用于使第二保持件按压件290与第一保持件281连结的部件。缩径滑动件288在对安装有第二保持件291的第二保持件按压件290进行支撑的主体的底面具备: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在第一保持件281设置的卡合槽285的凸条289。关于缩径滑动件288,也可以与第二保持件按压件290一体化,另外,也可以省略缩径滑动件288,在第二保持件按压件290的底面设置凸条289,该凸条289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在第一保持件281设置的卡合槽285。
关于由以上构成的底切处理机构17,在设置于第一滑动件241的引导槽中嵌入分割件272的主体275,在分割件272的主体275的基端部设置的凸条278嵌入第二保持件291。关于分割件272所连结的第二保持件291,该第二保持件291与第二保持件按压件290及缩径滑动件288连结。由此,将第一滑动件241与第二滑动件271连结,形成滑动件240。
滑动件240嵌入内保持器220的收纳部229,设置于缩径滑动件288的凸条289嵌入第一保持件281的卡合槽285,所述第一保持件281插通于内保持器220的插通孔226。装配于内保持器220的滑动件240及第一保持件281以滑动件240的凸条嵌入外保持器30的引导槽37的方式装配。关于底切处理机构17,在成为这样的1个单元的状态下,外保持器30固定于可动侧模板108。
在固定于可动侧模板108的内保持器220上连结有内保持器用顶出销121,在第一保持件281上连结有保持件用顶出销122,并且内保持器用顶出销121和保持件用顶出销122连结于具备两级顶出机构的顶出机构。
具备两级顶出机构的顶出机构将内保持器用顶出销121和保持件用顶出销122一起顶起到第一位置,在到达第一位置以后,仅继续顶出内保持器用顶出销121。保持件用顶出销122在到达第一位置以后停留在该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是为了拔出第二底切所需要的第一保持件281的到达点。
对于在此使用的具备两级顶出机构的顶出机构,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如下公知的两级顶出顶出机构等,该两级顶出顶出机构使用磁体以可装卸的方式连结:安装有内保持器用顶出销121的第一顶出台板、以及安装有保持件用顶出销122的第二顶出台板。
对于底切处理机构17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当成型品P30成型时,构成第二滑动件271的分割件272的成型部276在以使圆筒凸起P11的内表面及凹部P19成型的方式集合的状态下收纳于第一滑动件241。由此,在第一滑动件241与第二滑动件271之间形成有用于使包含凹部P19的圆筒凸起P11成型的型腔(空间)(参照图16)。
成型品P30的脱模以及底切部的脱模按以下的要点进行。开模后,内保持器220及第一保持件281经由所连结的内保持器用顶出销121和保持件用顶出销122同时地以相同的速度向上方(+Y方向)顶出相同的距离。由此,内保持器220将外保持器30作为导向件向上方顶出成型品P30。此时的内保持器220与第一保持件281的位置关系与顶出前相同。
随着内保持器220的上升,第一滑动件241被以滑动自如的方式相接的内保持器220的左右的内壁面223、224以及供凸条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的外保持器30的引导槽37引导,沿引导槽37移动。
由此,将第一底切部即圆筒凸起P11从第一滑动件241拔出(参照图17)。
另一方面,第二滑动件271经由第二保持件按压件290以及缩径滑动件288与第一保持件281连结,因此与第一保持件281的顶出联动,以使成型部276从第一滑动件241突出的方式进行移动(参照图17)。此时,第一分割件向分割件272中的第二分割件向内侧移动而形成的空间移动,成型部276作为整体进行缩径。由此,能够使第二滑动件271的成型部276从第二底切部即凹部P19脱离。
由于第二滑动件271的成型部276从第二底切部的凹部P19脱离的位置是第一位置,因此以后仅内保持器220上升,第一保持件281在该位置停止。由于内保持器220继续上升,成型品P30在脱模方向上被顶出,圆筒凸起P11从第二滑动件271的成型部276脱离。此外,在到达第一位置以后,也可以使内保持器220和第一保持件281以不同的速度上升。
如上所述,关于第七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7,即使对于在第一底切部即圆筒凸起P11上具备第二底切部即凹部P19的成型品P30,也能够拔出底切,装配有底切处理机构17的成型用模具1也能够容易地制造这样复杂结构的成型品。另外,底切处理机构17能够紧凑地单元化,也容易向原有的模具安装。
以上,使用第一~第七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和底切处理机构11、12、13、14、15、16、17对本发明的滑动机构、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以及成型品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滑动机构、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以及成型品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变更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形使用。
能够利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成型的成型品不限于第一~第七实施方式所示,能够广泛地使如下这样的成型品成型,所述成型品具有:第一底切部,其向与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第二底切部,其设置于第一底切部,脱模方向与成型品的脱模方向及第一底切部的脱模方向不同。在此,第二底切部也可以由1个或者2个以上的底切部构成。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12中,将在圆筒凸起P11上具备1个孔P12的成型品P1作为对象,在第三、第四以及第六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3、14、16中,将在圆筒凸起P11上具备2个孔P12、P13的成型品P3、P4作为对象,但是也能够利用本发明的具备底切处理机构的成型用模具来制造在圆筒凸起P11上具备3个以上的孔的成型品。
在第一、二、三、四、六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12,13、14、16中,第二底切部是孔,但也可以取代孔而是凹部,第二底切部也可以具备1个以上的孔和1个以上的凹部。另外,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底切部也可以是凸部。
关于在圆筒凸起P11上具备3个以上的孔的成型品,在其中的2个孔配置于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只要在第二滑动件71的成型部76上设置与孔的数量及配置对应的突起77即可。
关于在圆筒凸起P11上具备3个以上的孔的成型品,在该孔配置于圆周方向的情况下,例如在圆周方向上以90°间距设置有4个孔的情况下,以90°间距来配置:4个第二滑动件71和设置于供第二滑动件71卡合的保持件81的卡合槽85。此时,关于引导第二滑动件71的突起77从孔脱离的卡合槽85,可以呈放射状设置于1个保持件81,也可以准备4个保持件81,并分别设置1个卡合槽85。
图19示出了能够利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成型的其他成型品的一例。关于图19的(A),向与成型品P6的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底切部是设置有多个切缝的半圆状的凸起P16。另外,第二底切部是设置于半圆状的凸起P16的端部的凹部P17。关于图19的(B),向与成型品P7的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底切部是半圆状的凸起P18,第二底切部是设置于半圆状的凸起P18的内表面的凹部P26。
关于图19的(C),向与成型品P8的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底切部是以3张板材折曲的方式连结的凸起P20,第二底切部是设置于凸起P20的两端部的凹部P21。关于图19的(D),向与成型品P9的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底切部是平行地设置间隔配置的2张板材P22,第二底切部是设置于一个板材22的端面的凹部P23。关于图19的(E),向与成型品P10的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底切部是半圆状的凸起P24,第二底切部是以从凸起P24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的凸缘P25。
并且,能够利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成型的成型品也可以是与图19所示的成型品相同的成型品以相对的方式配置构成的具有镜像对称性的成型品、以及在图19所示的成型品上结合了其他的板材、部件的成型品。
成型品也可以是在第一底切部即圆筒凸起P11上设置有作为第二底切部的孔P12、P13并且设置有作为第三底切部的凸缘P15的成型品,此外也可以在第一底切部P11上设置有脱模方向不同的第四、第五底切部。这样的成型品也能够通过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进行制造。
另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也能够制造在成型品主体上具备2个以上在第一底切部上设置有第二底切部的底切部的成型品。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底切部的突出方向可以不同。在能够脱模的方向不同的情况下,只要在各底切处理机构中分别以能够使对应的底切部脱模的方式适当设定保持器、滑动件、保持件的斜槽、燕尾槽、凸条等限制单元的倾斜角度即可。
在第一、三、四、六、七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13、14、16、17中,在外保持器30、130上设置有限制第一滑动件41、141的移动方向的引导槽37、137,但是也可以省略外保持器30、130,在动模101、可动侧模板108上设置引导槽37、137。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中,保持件及滑动件不限于由1个部件形成,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在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可以经由螺栓、定销等进行结合,也可以不使用螺栓、定销等进行接合。此外,这方面不限于保持件及滑动件,对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成型用模具的各结构要素也同样如此。
另外,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中,内保持器和保持件也可以不是分别独立的部件而是一个部件。另外,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中,也可以不使内保持器和保持件紧固而分别对它们进行顶出。另外,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中,外保持器的形状、底切的形状不限于说明书所述的形状。
另外,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关于形成底切部的滑动件,在从底切部脱离时,滑动件或者设置于滑动件的突起与底切部的脱模方向平行地移动,此外也包含与底切部的脱模方向不平行地移动的方式。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以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为代表,以内保持器20的上表面在成型时与成型品P1的内表面相接的方式配置。这意味着内保持器20的上表面是成型面,但是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内保持器及外保持器也可以不具备成型品的成型面。在内保持器的上表面在成型时不与成型品相接,且内保持器在成型品脱模时不能进行成型品的顶出的情况下,只要以采取如下方式即可,即,利用成型品顶出用的顶出销或者顶出块或者其他的顶出机构来顶出成型品,内保持器及保持件与此联动进行移动,引导滑动件从底切部脱离。
在第一~第七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中,作为限制移动方向的导向装置而示出引导槽、斜槽、卡合槽、以及卡合于它们的凸条、卡合爪,引导槽、斜槽、卡合槽与凸条、卡合爪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示出一例,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中,在第二滑动件71的主体75上设置有卡合爪78,在保持件81上设置有供卡合爪78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合的卡合槽85,但也可以在第二滑动件71的主体75上设置卡合槽,在保持件81上设置卡合爪。
相互卡合、卡定的引导槽、斜槽、卡合槽与凸条、卡合爪不限于卡合部的剖面形状是矩形,卡合部的剖面也可以是由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直线和/或曲线构成的自由的形状。另外,它们也可以用燕尾槽结构连结。另外,也可以在相互卡合、卡定的引导槽、斜槽、卡合槽与凸条、卡合爪的部分使用直线导向件等。
作为导向装置的引导槽、斜槽、卡合槽与凸条、卡合爪,或者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中所示的内保持器20的内壁面23、24与第一滑动件41的壁面46、47等,基本上以实质上无间隙地滑动自如的方式接触。但是,这些导向装置只要能够发挥本来的目的即移动方向的引导、移动方向的限制的功能,则在引导槽、斜槽、卡合槽与凸条、卡合爪之间、滑动面之间可以局部地或者空出时间上的间隔来接触。
另外,在本发明的滑动机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中,可以对各结构部件的角以及侧稜实施R倒角、C倒角等。
另外,用于本发明的滑动机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的各结构部件的材质不限于特定的材质,只要适当使用与用于公知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的部件的材质相同的材质即可。但是,各结构部件中的滑动面优选使用滑动性良好的材质或者实施了滑动性良好的表面处理的材料。此外,各滑动面不限于面接触的结构,也可以是线接触、点接触。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中,块的移动方向以及成型品的顶出方向、成型用模具的开闭方向没有特别限定。因此,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能够适用于向水平、垂直或者其他方向开闭的成型用模具。
在本发明的滑动机构中处理的材料、以及具备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的成型用模具所成型的成型品的材料不限于塑料等合成树脂,也可以是铁、铜、铝等金属、其他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滑动机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在注塑成型模具以外能够优选用于压铸模具这样的铸型模具、铸型冲压成型模具等。
如以上所述,参照附图说明了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说明书,能够容易想到在显而易见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及修正。因此,这样的变更及修正能够解释为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成型用模具;11、12、13、14、15、16、17-底切处理机构;20、22、120、220-内保持器;23、24、223、224-内壁面;30、130-外保持器;33、35、133、135-内壁面;37、39、137-引导槽;38-倾斜面;40、140、240-滑动件;41、141、241-第一滑动件;42-内表面成型件;48、148-凸条;49-卡定爪;50、52、56-引导槽;51、53、55-凹部;58、59-外表面成型件;60-成型件;62-成型面;64、86、96-凸条;
65-引导槽;71、72、73、271-第二滑动件;76、276-成型部;77-突起;78-卡定爪;81、82、181、281-保持件;85、285-卡定槽;90、92-引导件;91、95-引导槽;96-凸条;100-定模;101-动模;110-顶出台板;121-内保持器用顶出销;122-保持件用顶出销;125-右侧壁面;127-左侧壁面;142-左侧面;144-右侧面;272-分割件;291-第二保持件;C-中心轴线;P1、P3、P4、P5、P6、P7、P8、P9、P10、P30-
成型品;P11-第一底切部、圆筒凸起;P12、P13-底切部、孔;P15-
底切部、凸缘;P16、P18、P20、P22、P24-第一底切部、凸起;P17、P19、P21、P23、P25、P26-第二底切部凹部。

Claims (27)

1.一种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滑块,其能够在预先设定的设定方向上移动;
卡合部件,其具备在所述设定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块的导向装置,并与所述滑块卡合,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内保持器,其具备在所述设定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块的导向装置,并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以及
外保持器,其具备在所述设定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块的导向装置和在第一方向上引导所述内保持器的导向装置,
当所述内保持器移动时,所述内保持器与所述外保持器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保持器能够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所述滑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所述外保持器能够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所述内保持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用所述内保持器和所述外保持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所述滑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由2个以上的滑动部件构成,
至少2个滑动部件的所述设定方向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内保持器构成为能够在相同的时刻以相同的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件固定于所述内保持器或者与所述内保持器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内保持器构成为联动并移动到预先设定的第一位置,
在到达第一位置以后,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内保持器相对地以不同的速度移动,或者所述卡合部件停止,仅所述内保持器能够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取代所述外保持器而具有引导件,该引导件具备在所述设定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块的导向装置,并与所述滑块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1个单元。
11.一种底切处理机构,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使成型部从成型品的底切部脱离,所述成型部使所述底切部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安装于使具有底切部的成型品成型的成型用模具进行使用,
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成型品是脱模方向,
所述设定方向是所述底切部的脱模方向,
所述滑块是具备使所述底切部成型的成型部的滑动件,
所述卡合部件是保持件,其具备在所述底切部的脱模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动件的导向装置,并与所述滑动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合,能够在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
所述滑动件以与所述内保持器及所述保持件的在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的移动联动而从所述底切部脱离的方式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切部具有第一底切部和第二底切部,其中,所述第一底切部具有与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交叉的脱模方向,所述第二底切部的脱模方向与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及所述第一底切部的脱模方向不同,
所述滑动件包含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其中,所述第一滑动件具备使所述第一底切部成型的成型部,所述第二滑动件具备使所述第二底切部成型的成型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切部是向与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底切部,
所述第二底切部是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切部的底切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滑动件具备使所述第一底切部的一部分成型的成型部,
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共同使所述第一底切部成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的任一项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内保持器及外保持器并在设定方向上进行引导的所述导向装置将所述第一滑动件向从所述第一底切部脱离的方向引导,
当使所述内保持器在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时,所述内保持器顶出所述成型品,所述第一底切部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分离,所述第一滑动件从所述第一底切部脱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的任一项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底切部的脱模方向与所述第一底切部的脱模方向交叉,
当使所述内保持器及所述保持件在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二滑动件在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并从所述第二底切部脱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的任一项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件具备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引导所述第二滑动件的移动,使所述第二滑动件从所述第二底切部脱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的任一项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底切部由1个或者2个以上的底切部构成,
所述第二滑动件具有使1个或者2个以上的底切部成型的1个或者2个以上的成型件,
所述保持件具备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引导所述成型件的移动,使所述成型件从所述第二底切部脱离,
所述成型件以随着所述内保持器及所述保持件的在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的移动而从所述第二底切部脱离的方式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的任一项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滑动件由2个以上的分割件构成,
所述分割件中的至少2个构成为在与所述内保持器及所述保持件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且在互不同相的方向上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的任一项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滑动件由多个分割件构成,
所述分割件以缩径的方式移动,使所述底切部脱模。
22.根据权利要求13至21的任一项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及所述内保持器构成为联动地在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直到所述第二滑动件从所述第二底切部脱离为止,
在所述第二滑动件从所述第二底切部脱离以后,所述保持件和所述内保持器相对地以不同的速度在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或者所述保持件停止,仅所述内保持器能够在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上移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件并用所述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具备使所述第一底切部成型的成型部以及使所述第二底切部成型的成型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3至23的任一项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保持器和所述第一滑动件具备由凸条和供该凸条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的凹槽构成的连结装置,并经由该连结装置相互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连结,
所述内保持器和所述外保持器具备由凸条和供该凸条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的凹槽构成的连结装置,并经由该连结装置相互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连结。
25.根据权利要求11至24的任一项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1个单元。
26.一种成型用模具,其具备权利要求11至25的任一项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
27.一种成型品,其具备底切部,
所述底切部具有第一底切部和第二底切部,其中,所述第一底切部向与所述成型品的脱模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二底切部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切部且脱模方向与所述第一底切部不同,
成型品主体和所述底切部利用成型用模具一体成型,
当切断所述成型品主体与所述第一底切部的边界进行观察时,在切断面上没有所述成型品主体与所述第一底切部的接合痕迹。
CN202280041113.9A 2021-09-15 2022-09-07 滑动机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 Pending CN1175006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21/033824 2021-09-15
PCT/JP2021/033824 WO2023042281A1 (ja) 2021-09-15 2021-09-15 スライド機構、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及び成形用金型
PCT/JP2022/033503 WO2023042719A1 (ja) 2021-09-15 2022-09-07 スライド機構、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及び成形用金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0651A true CN117500651A (zh) 2024-02-02

Family

ID=85601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1113.9A Pending CN117500651A (zh) 2021-09-15 2022-09-07 滑动机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00651A (zh)
WO (2) WO202304228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24114U (zh) * 1989-03-09 1990-10-12
JP2003117952A (ja) * 2001-10-15 2003-04-23 Sekisui Chem Co Ltd 射出成形用金型
JP4099527B1 (ja) * 2007-08-24 2008-06-11 株式会社テクノクラーツ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
JP6823248B2 (ja) * 2016-03-29 2021-02-03 株式会社テクノクラーツ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及び成形用金型
JP6999928B2 (ja) * 2017-02-28 2022-01-19 株式会社テクノクラーツ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及び成形用金型
EP3628462B1 (en) * 2018-10-15 2021-05-12 Technocrats Corporation Holding unit and mold extrusion mechanism provided with holding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2719A1 (ja) 2023-03-23
WO2023042719A8 (ja) 2023-12-07
WO2023042281A1 (ja) 2023-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211924A1 (ja)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成形用金型及び成形品
CN108582691B (zh) 一种注塑模具及使用该注塑模具生产注塑件的注塑方法
US20220219365A1 (en) Slide mechanism, fixing mold, movable mold and molding mold
EP3326780B1 (en) Undercut processing mechanism and molding die
CN110774534A (zh) 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
JP7007690B2 (ja) スライド機構、可動型及び成形用金型
JP7128558B2 (ja)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成形用金型
CN117500651A (zh) 滑动机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
CN214773718U (zh) 一种前模滑块大行程顺序开模机构注塑模具
CN112829224A (zh) 一种带有倾斜手柄的注塑产品的注塑模具和注塑方法
CN211807585U (zh) 一种锁芯连接件模具
CN212045246U (zh) 一种陶瓷板模具
WO2018179028A1 (ja)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成形用金型及び成形品
JP7260931B2 (ja)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及び成形用金型
CN216860487U (zh) 脱模结构
CN113211741A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内部双弹针脱倒扣机构
CN219727040U (zh) 成型模具
CN107336410B (zh) 注塑模具
CN214773722U (zh) 一种带有倾斜手柄的注塑产品的注塑模具
CN220883035U (zh) 成型模具
CN217196608U (zh) 注塑模具
CN219748774U (zh) 一种梳体的注塑模具
CN217373333U (zh) 一种侧抽顶出机构
CN217395577U (zh) 一种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
CN212554859U (zh) 一种带有延迟滑块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