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85553A - 一种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85553A
CN117485553A CN202311605129.0A CN202311605129A CN117485553A CN 117485553 A CN117485553 A CN 117485553A CN 202311605129 A CN202311605129 A CN 202311605129A CN 117485553 A CN117485553 A CN 117485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upport
supporting
support frame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051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永良
曹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ircraft Industry Co Ltd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eneral Aircra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ircraft Industry Co Ltd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eneral Aircra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ircraft Industry Co Ltd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eneral Aircra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ircraft Industry Co Ltd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eneral Aircra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051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855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85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855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32Alight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which contact the ground or similar surface 
    • B64C25/54Flo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01Air-sea rescue devices, i.e. equipment carried by, and capable of being dropped from, an airc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包括吸附装置、支撑装置和浮筒;吸附装置包括底盘、安装于底盘上的支撑组件以及连接于支撑组件上端的吸盘组件;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俯仰调节组件、横滚调节组件和航向调节组件,第一支撑框架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底盘,第二支撑框架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第一支撑框架;浮筒包括筒身以及连接于筒身上方的筒座,筒座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第二支撑框架的下端。本救援浮筒结构能够在飞机浮筒以及浮筒连接结构受到严重损坏的情况下,与机体快速连接,代替原浮筒行驶飞机左右机翼水面平衡的作用,使飞机恢复横向稳定性,并能提供足够的横向稳定时间将飞机牵引至安全区域。

Description

一种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
背景技术
大型水上飞机在水面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生浮筒脱落是一种很常见的水面问题,浮筒脱落时,飞机会发生水上倾斜,带来极度严重的危险。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备份浮筒或顶升气囊替代已经脱落的浮筒,行驶浮筒功能,扶正飞机,协助其他救援设备快速将飞机牵引会安全地带。备份浮筒技术比较成熟,结构形式与飞机原浮筒基本一致,应用方法是在飞机浮筒脱落后,将备份浮筒安装至原浮筒的位置,替代原浮筒行驶浮筒稳定飞机的职责。但是,在飞机与浮筒的连接结构遭受破损的情况下,备份浮筒将无法进行安装,从而影响救援进度。顶升气囊的使用方法是在浮筒脱落后,代替原浮筒将倾斜入水的机翼通过气囊的浮力顶起,使飞机恢复水面平衡,但是水上牵引飞机时,气囊稳定性较差,容易窜动导致飞机难以长时间维持平衡,且容易从机翼下方挣脱,使气囊失去支撑机翼的作用,无法正常行驶浮筒稳定飞机的职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能够在飞机浮筒以及浮筒连接结构受到严重损坏的情况下,与机体快速连接,代替原浮筒行驶飞机左右机翼水面平衡的作用,使飞机恢复横向稳定性,并能提供足够的横向稳定时间将飞机牵引至安全区域,完成飞机维修等工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包括吸附装置、支撑装置和浮筒;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底盘、安装于所述底盘上的支撑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端的吸盘组件,所述吸盘组件能够与飞机机翼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俯仰调节组件、横滚调节组件和航向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所述底盘,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所述第一支撑框架,所述俯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上,用于调节浮筒的俯仰角度,所述横滚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上,用于调节浮筒的横滚角度,所述航向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下端,用于调节浮筒的航向;所述浮筒包括筒身以及连接于所述筒身上方的筒座,所述筒座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下端。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救援浮筒结构采用吸附装置与飞机机翼进行连接,可以在飞机浮筒以及浮筒连接结构受到严重损坏的情况下,与机体快速连接,而不必考虑机翼与浮筒连接结构是否损坏的影响,能够代替原浮筒行驶飞机左右机翼水面平衡的作用,使飞机恢复横向稳定性;
2、组装使用时,第一支撑框架插接至底盘上,第二支撑框架插接至第一支撑框架的底部,筒座插接至第二支撑框架的底部,吸盘组件可以直接吸附在飞机机翼的下表面,组装非常迅速,能够避免影响救援进度,且整体结构安全可靠,水上牵引飞机时,浮筒仍然能够保持在机翼下方,给机翼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平衡作用,提供足够的横向稳定时间将飞机牵引至安全区域,完成飞机维修等工作;
3、支撑装置上设有俯仰调节组件、横滚调节组件和航向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浮筒安装时产生的俯仰、横滚以及航向偏差,保证救援浮筒结构能够更好地替代原浮筒,提高飞机在水面行驶的稳定性。
上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所述吸盘组件包括第一吸盘单元和第二吸盘单元;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插接于所述底盘前端的第一支撑杆以及插接于所述底盘后端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朝向正前方并朝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吸盘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且所述第一吸盘单元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右两端分布有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杆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杆朝向后端相互远离并朝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吸盘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
上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转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吸盘单元;所述转接头包括第一插杆和两根组件连接杆,所述第一插杆的第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两组所述组件连接杆的第一端均铰接于所述第一插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吸盘单元包括第一吸盘、第一盘间连接杆和第二插杆,所述第一吸盘沿周向分布有至少三个,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吸盘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一盘间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插杆的第一端铰接其中的一根所述第一盘间连接杆,所述第二插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插接所述组件连接杆的第二端。
上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所述第二吸盘单元包括第二吸盘、第二盘间连接杆和第三插杆,所述第二吸盘沿周向分布有至少三个,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吸盘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二盘间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第三插杆的第一端铰接其中的一根所述第二盘间连接杆,所述第三插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插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
上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呈“Z”字型,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一”字型。
上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所述筒身的内部设有骨架组件,所述骨架组件包括垂直加强肋、水平加强肋、竖向骨架和周身骨架;所述垂直加强肋与所述水平加强肋相互垂直分布,且所述垂直加强肋与所述水平加强肋在前后两端相互连接,所述垂直加强肋的下缘与所述筒身连接,所述垂直加强肋的上缘与所述筒座连接,所述水平加强肋的外周与所述筒身的内壁连接;所述竖向骨架的上端连接所述筒座,下端连接所述垂直加强肋的下缘;所述周身骨架的上端连接所述筒座,所述周身骨架设有多根,多根所述周身骨架由所述筒座呈放射状分布,并对称连接于所述水平加强肋的左右两侧。
上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所述俯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前端的第一顶升件和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后端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顶升件能够驱使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上部分绕着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上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所述横滚调节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左端的第二顶升件和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右端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顶升件能够驱使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上部分绕着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上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所述航向调节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前端底部的滑动轴和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后端底部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筒座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导轨和安装孔,所述滑动轴和所述第三转动轴分别插接于所述弧形导轨和所述安装孔内。
上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所述底盘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框架与所述筒座之间均设有插接滑轨和锁紧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救援浮筒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附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00吸附装置、110底盘、120支撑组件、121第一支撑杆、122第二支撑杆、123转接头、1231第一插杆、1232组件连接杆、130吸盘组件、131第一吸盘单元、1311第一吸盘、1312第一盘间连接杆、1313第二插杆、132第二吸盘单元、1321第二吸盘、1322第二盘间连接杆、1323第三插杆、200支撑装置、210第一支撑框架、220第二支撑框架、230俯仰调节组件、240横滚调节组件、250航向调节组件、300浮筒、310筒身、320筒座、330骨架组件、331垂直加强肋、332水平加强肋、333竖向骨架、334周身骨架、400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包括吸附装置100、支撑装置200和浮筒300。
参照图1和图2,吸附装置100包括底盘110、安装于底盘110上的支撑组件120以及连接于支撑组件120上端的吸盘组件130,吸盘组件130能够与飞机机翼的下表面连接。底盘110用于安装支撑组件120以及连接支撑装置200,为一呈圆形、方形或者其它形状的板体。底盘110的前后侧均开设有插槽,用于与支撑组件120实现快速插接安装与拆卸,插槽的深度不低于25cm,宽不低于8cm,高不低于5cm。在底盘110的侧部还设置有螺栓、卡扣等锁定结构,用于实现支撑组件120与底盘110的连接固定。底盘110的底部设置有滑轨400,用于实现底盘110与支撑装置200的快速插接安装与拆卸。同样的,在底盘110的底部相应位置还设有螺栓、卡扣等锁定结构,用于实现底盘110与支撑装置200的连接固定。具体地,底盘110的底部至吸附装置100上表面的高度约为30cm。
进一步地,吸盘组件130包括第一吸盘单元131和第二吸盘单元132,支撑组件120包括插接于底盘110前端的第一支撑杆121以及插接于底盘110后端的第二支撑杆122。参照图1,第一支撑杆121与第二支撑杆122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呈“Z”字型,使得第一支撑杆121与第二支撑杆122的下端能够平稳地插接底盘110,上端能够平稳地连接吸盘组件130,安装方向均为水平式插接,安装较为迅速便捷。参照图2,第一支撑杆121与第二支撑杆12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一”字型,第一支撑杆1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沿前后方向,第二支撑杆12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斜向后。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杆121朝向正前方并朝上延伸设置,第一吸盘单元131连接于第一支撑杆121的上端,且第一吸盘单元131于第一支撑杆121的左右两端分布有两组,第一支撑杆121通过转接头123连接左右两组第一吸盘单元131。具体地,转接头123包括第一插杆1231和两根组件连接杆1232,第一插杆1231的第一端沿水平方向插接于第一支撑杆121的上端,两组组件连接杆1232的第一端均铰接于第一插杆1231的第二端,组件连接杆1232能够绕着铰接点处转动,以调节两组吸盘单元的位置,使得两组吸盘单元能够更平稳地吸附在机翼的下表面。第一吸盘单元131包括第一吸盘1311、第一盘间连接杆1312和第二插杆1313,第一吸盘1311沿周向分布有至少三个,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吸盘1311之间均通过第一盘间连接杆1312相互连接,第二插杆1313的第一端铰接其中的一根第一盘间连接杆1312,第二插杆1313的第二端可转动地插接组件连接杆1232的第二端。安装时,可以使第一盘间连接杆1312绕着其与第二插杆1313的铰接点转动,并使第二插杆1313相对组件连接杆1232转动,进而调整三个吸盘的位置,使得三个第一吸盘1311更加平稳地吸附在机翼的下表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插杆1231插接至第一支撑杆121内之后,以及,第二插杆1313插接至组件连接杆1232内之后,均可以采用螺栓等锁定结构进行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杆122设有两组,两组第二支撑杆122朝向后端相互远离并朝上延伸设置,第二吸盘单元132连接于第二支撑杆122的上端。前后方向为飞机的航向方向,在飞机航向上,支撑组件120的支撑杆数量按照前二后一或者前一后二的数量进行分布,可以使得四组底盘110单元与机翼之间的吸附作用更加稳定,受到的风力和水力的影响更小,从而使得浮筒300能够稳定承托机翼。此外,两组第二支撑杆122朝向后端相互远离并朝上延伸,而两组第二吸盘单元132分别连接在两根第二支撑杆122的上端,两组第二吸盘单元132固定之后,能够稳固吸附在机翼下表面,保证吸附装置100与机翼之间的连接强度。而在底盘110的前端,第一支撑杆121设置有一根,第一支撑杆121与两组第一吸盘单元131之间的连接通过转接头123实现,转接头123中的两根组件连接杆1232铰接在第一插杆1231的第二端,在浮筒300置于水面上时,随着水面的波动,两根组件连接杆1232可以绕着铰接点微动,从而不会对两组第一吸盘单元131造成刚性拉扯,能够在保证吸附装置100与机翼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提高吸附装置100自身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第二吸盘单元132包括第二吸盘1321、第二盘间连接杆1322和第三插杆1323,第二吸盘1321沿周向分布有至少三个,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吸盘1321之间均通过第二盘间连接杆1322相互连接,第三插杆1323的第一端铰接其中的一根第二盘间连接杆1322,第三插杆1323的第二端可转动地插接第二支撑杆122的上端。安装时,可以使得第二盘间连接杆1322绕着其与第三插杆1323的铰接点转动,并使第三插杆1323相对第二支撑杆122转动,使得第二吸盘1321能够平稳地吸附在机翼下表面。当然,调节好第二吸盘1321的位置之后,可以采用螺栓等锁定结构将第二支撑杆122、第三插杆1323和第二盘间连接杆1322锁紧固定。
优选地,第一吸盘单元131中的第一吸盘1311设有三个,三个第一吸盘1311通过第一盘间连接杆1312呈三角形结构分布,使得第一吸盘单元131的吸附作用更加强力稳定。同样的,第二吸盘单元132中的第二吸盘1321设有三个,三个第二吸盘1321通过第二盘间连接杆1322呈三角形结构分布,使得第二吸盘单元132的吸附作用更加强力稳定。第一吸盘1311与第二吸盘1321均可以采用电动吸盘,盘面直径为20cm,单个电动吸盘的吸力为300~400公斤,具有自动保压功能。一组吸盘单元的稳定吸力在0.9~1.2吨之间,那么,四组吸盘单元的稳定吸力则在3.6~4.8吨之间,即单个浮筒300可以抵抗来自水面的横向和侧向冲击载荷3.6吨以上,吸盘组件130的额定吸附时间不小于8小时。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支撑装置200包括第一支撑框架210、第二支撑框架220、俯仰调节组件230、横滚调节组件240和航向调节组件250。第一支撑框架210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底盘110的滑轨400,第一支撑框架210的底部也相应地设置有滑轨400,第二支撑框架220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第一支撑框架210的滑轨400,通过滑轨400插接的方式,能够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当然,在底盘110和第一支撑框架210的滑轨400相应位置,设置有螺栓或卡扣等锁紧结构,以将第一支撑框架210与底盘110连接固定,以及将第一支撑框架210与第二支撑框架220连接固定。第一支撑框架210与第二支撑框架220均为长方体形状的框架式结构,高度约为35cm。俯仰调节组件230设于第一支撑框架210上,用于调节浮筒300的俯仰角度,横滚调节组件240设于第二支撑框架220上,用于调节浮筒300的横滚角度,航向调节组件250设于第二支撑框架220的下端,用于调节浮筒300的航向,可以调节因浮筒300安装时产生的俯仰、横滚以及航向偏差,保证浮筒300的使用效率。
具体地,俯仰调节组件230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210的中间位置,以俯仰调节组件230为界,第一支撑框架210可以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俯仰调节组件230包括安装于第一支撑框架210前端的第一顶升件和安装于第一支撑框架210后端的第一转轴,第一顶升件能够驱使第一支撑框架210的上部分绕着第一转轴转动。具体地,第一转轴可以采用折页等产品结构,安装在第一支撑框架210的后端,第一顶升件可以采用千斤顶等结构,第一顶升件为半顶升状态时,支撑装置200恰好处于0°角度状态,第一顶升件上顶或回退,可以使得第一支撑框架210的上部分绕着第一转轴转动,进而使得支撑装置200可以调节的俯仰角度为±10°。同理地,横滚调节组件240包括安装于第二支撑框架220左端的第二顶升件和安装于第二支撑框架220右端的第二转轴,第二顶升件能够驱使第二支撑框架220的上部分绕着第二转轴转动。横滚调节组件240与俯仰调节组件230的结构相同,只是一个在前后方向安装,一个在左右方向安装,进而实现浮筒300俯仰、横滚各±10°的调节。航向调节组件250包括安装于第二支撑框架220前端底部的滑动轴和安装于第二支撑框架220后端底部的第三转动轴,筒座320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导轨和安装孔,滑动轴和第三转动轴分别插接于弧形导轨和安装孔内,调节浮筒300航向时,筒座320可以相对第二支撑框架220绕着第三转动轴转动,此时,滑动轴在弧形导轨内滑动,转动至目标位置之后,采用螺栓等锁定结构将筒座320与第二支撑框架220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浮筒300包括筒身310以及连接于筒身310上方的筒座320,筒座320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第二支撑框架220下端的滑轨400,筒身310最大长度为5.8m,最大宽度为1.03m,最大高度为1.06m,体积不小于3.2立方米。筒身310外形为两头尖、长方锥形的椭圆形立体密封结构。筒身310结构采用铝制鱼刺型骨架、轻型EPS聚苯乙烯泡沫注塑成型,筒座320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为长方体型结构。浮筒300整体重量浮力比性能好,重量轻,结构强度较高。
进一步地,筒身310的内部设有骨架组件330,骨架组件330包括垂直加强肋331、水平加强肋332、竖向骨架333和周身骨架334。竖向骨架333的上端连接筒座320,下端连接垂直加强肋331的下缘;周身骨架334的上端连接筒座320,周身骨架334设有多根,多根周身骨架334由筒座320呈放射状分布,并对称连接于水平加强肋332的左右两侧,左右各设有7根周身骨架334。竖向骨架333和周身骨架334为浮筒300的主要承载载荷结构,采用轻铝合金材料制成,承受来自浮筒300的竖向、横向和纵向载荷,并承受来自机翼的竖向、横向和纵向载荷。垂直加强肋331与水平加强肋332相互垂直分布,且垂直加强肋331与水平加强肋332在前后两端相互连接,垂直加强肋331的下缘与筒身310连接,垂直加强肋331的上缘与筒座320连接,水平加强肋332的外周与筒身310的内壁连接,缓冲性能较好,能够辅助竖向骨架333与周身骨架334承载来自浮筒300的竖向、横向和纵向冲击。
浮筒300注塑成型时,将骨架组件330固定安装,在骨架组件330的外侧固定浮筒300模具,浮筒300模具将骨架组件330包围,调整浮筒300模具与骨架组件330至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最后的固定。之后,在浮筒300模具的注塑口用轻型EPS聚苯乙烯泡沫进行注塑,直至浮筒300注塑成型,再撤下浮筒300模具,并在浮筒300的外周铺设一层铝箔,最后在铝箔上喷涂一层面漆,完成最后加工。
当飞机发生水上浮筒300脱落时,可以先确定救援浮筒需要在机翼下方安装的具体位置,将吸附装置100取出,确定好吸附装置100的安装部位和方向。取出第一支撑杆121和第二支撑杆122,采用插接快装的方式,将第一支撑杆121与第二支撑杆122插接至底盘110上,将第一支撑杆121与转接头123连接,在转接头123的两端以插接快装的方式安装两个第一吸盘单元131,并在飞机机翼下蒙皮处的合适位置将第一吸盘1311吸附在机翼蒙皮上,操作方法是先将一个第一吸盘单元131的三个第一吸盘1311调整位置和接触平面,使三个第一吸盘1311分别贴合机翼下表面,并吸附贴合机翼下表面。再操作另一个第一吸盘单元131,通过调整组件连接杆1232的铰接扭曲度,将另一个第一吸盘单元131的三个第一吸盘1311调整位置和接触平面,完成第一吸盘单元131在第一支撑杆121上的安装。在第二支撑杆122处,每个第二支撑杆122的上端均通过插接快装的方式连接第二吸盘单元132,分别对两个第二吸盘单元132中的第二吸盘1321进行调整位置和接触平面,使六个第二吸盘单元132分别贴合在机翼下表面并吸附固定,从而完成吸附装置100在机翼下的安装。
之后,将支撑装置200的第一支撑框架210通过插接快装的方式安装至底盘110底部的滑轨400上,并锁定;将第二支撑框架220通过插接快装的方式安装至第一支撑框架210底部的滑轨400上,并锁定。目视检查支撑装置200在飞机航向方向的俯仰、横滚倾斜状况,对支撑装置200进行粗调,确保支撑装置200在竖向呈与水平面垂直的状态。将救援浮筒快速安装至第二支撑框架220底部的滑轨400上,需要注意的是,筒座320上与滑轨400连接的插槽宽度较大,使得筒座320虽然能够插接在第二支撑框架220的底部,但仍然能够相对第二支撑框架220转动。此时,可以检查救援浮筒是否存在航向上的明显偏离,若有,则可以采用航向调节组件250,调整筒座320的位置,使浮筒300消除航向偏离,然后再锁定。
因此,本救援浮筒结构采用吸附装置100与飞机机翼进行连接,可以在飞机浮筒300以及浮筒300连接结构受到严重损坏的情况下,与机体快速连接,而不必考虑机翼与浮筒300连接结构是否损坏的影响,能够代替原浮筒行驶飞机左右机翼水面平衡的作用,使飞机恢复横向稳定性;组装使用时,第一支撑框架210插接至底盘110上,第二支撑框架220插接至第一支撑框架210的底部,筒座320插接至第二支撑框架220的底部,吸盘组件130可以直接吸附在飞机机翼的下表面,组装非常迅速,能够避免影响救援进度,且整体结构安全可靠,水上牵引飞机时,浮筒300仍然能够保持在机翼下方,给机翼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平衡作用,提供足够的横向稳定时间将飞机牵引至安全区域,完成飞机维修等工作;此外,支撑装置200上设有俯仰调节组件230、横滚调节组件240和航向调节组件250,能够调节浮筒300安装时产生的俯仰、横滚以及航向偏差,保证救援浮筒结构能够更好地替代原浮筒,提高飞机在水面行驶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有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或第二等的,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装置(100)、支撑装置(200)和浮筒(300);
所述吸附装置(100)包括底盘(110)、安装于所述底盘(110)上的支撑组件(120)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120)上端的吸盘组件(130),所述吸盘组件(130)能够与飞机机翼的下表面连接;
所述支撑装置(200)包括第一支撑框架(210)、第二支撑框架(220)、俯仰调节组件(230)、横滚调节组件(240)和航向调节组件(250),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10)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所述底盘(110),所述第二支撑框架(220)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10),所述俯仰调节组件(230)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10)上,用于调节浮筒(300)的俯仰角度,所述横滚调节组件(240)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220)上,用于调节浮筒(300)的横滚角度,所述航向调节组件(250)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220)的下端,用于调节浮筒(300)的航向;
所述浮筒(300)包括筒身(310)以及连接于所述筒身(310)上方的筒座(320),所述筒座(320)的上端可拆卸地插接所述第二支撑框架(220)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组件(130)包括第一吸盘单元(131)和第二吸盘单元(132);
所述支撑组件(120)包括插接于所述底盘(110)前端的第一支撑杆(121)以及插接于所述底盘(110)后端的第二支撑杆(122);
所述第一支撑杆(121)朝向正前方并朝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吸盘单元(131)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21)的上端,且所述第一吸盘单元(131)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21)的左右两端分布有两组;
所述第二支撑杆(122)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杆(122)朝向后端相互远离并朝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吸盘单元(132)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22)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21)通过转接头(123)连接所述第一吸盘单元(131);
所述转接头(123)包括第一插杆(1231)和两根组件连接杆(1232),所述第一插杆(1231)的第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21)的上端,两组所述组件连接杆(1232)的第一端均铰接于所述第一插杆(1231)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吸盘单元(131)包括第一吸盘(1311)、第一盘间连接杆(1312)和第二插杆(1313),所述第一吸盘(1311)沿周向分布有至少三个,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吸盘(1311)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一盘间连接杆(1312)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插杆(1313)的第一端铰接其中的一根所述第一盘间连接杆(1312),所述第二插杆(1313)的第二端可转动地插接所述组件连接杆(1232)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盘单元(132)包括第二吸盘(1321)、第二盘间连接杆(1322)和第三插杆(1323),所述第二吸盘(1321)沿周向分布有至少三个,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吸盘(1321)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二盘间连接杆(1322)相互连接,所述第三插杆(1323)的第一端铰接其中的一根所述第二盘间连接杆(1322),所述第三插杆(1323)的第二端可转动地插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22)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22)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呈“Z”字型,所述第一支撑杆(1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2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一”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310)的内部设有骨架组件(330),所述骨架组件(330)包括垂直加强肋(331)、水平加强肋(332)、竖向骨架(333)和周身骨架(334);
所述垂直加强肋(331)与所述水平加强肋(332)相互垂直分布,且所述垂直加强肋(331)与所述水平加强肋(332)在前后两端相互连接,所述垂直加强肋(331)的下缘与所述筒身(310)连接,所述垂直加强肋(331)的上缘与所述筒座(320)连接,所述水平加强肋(332)的外周与所述筒身(310)的内壁连接;
所述竖向骨架(333)的上端连接所述筒座(320),下端连接所述垂直加强肋(331)的下缘;
所述周身骨架(334)的上端连接所述筒座(320),所述周身骨架(334)设有多根,多根所述周身骨架(334)由所述筒座(320)呈放射状分布,并对称连接于所述水平加强肋(332)的左右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调节组件(230)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10)前端的第一顶升件和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10)后端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顶升件能够驱使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10)的上部分绕着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滚调节组件(240)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220)左端的第二顶升件和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220)右端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顶升件能够驱使所述第二支撑框架(220)的上部分绕着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航向调节组件(250)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220)前端底部的滑动轴和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220)后端底部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筒座(320)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导轨和安装孔,所述滑动轴和所述第三转动轴分别插接于所述弧形导轨和所述安装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10)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10)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10)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220)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框架(220)与所述筒座(320)之间均设有插接滑轨(400)和锁紧结构。
CN202311605129.0A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 Pending CN1174855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5129.0A CN117485553A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5129.0A CN117485553A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85553A true CN117485553A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72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05129.0A Pending CN117485553A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8555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211154A (en) * 1912-05-10 1913-05-13 Howard Huntington Improvements in Aeroplanes.
GB456139A (en) * 1935-05-03 1936-11-03 Maximilian Heller Improvements in undercarriages for aeroplanes
US20080302908A1 (en) * 2006-11-22 2008-12-11 Gerald Filipek Detachable hydrofoil trim tabs for use with seaplane floats for assisting with lower speed on-plane condition and stability during step turning/chine walk manuevers
CN211810220U (zh) * 2020-03-19 2020-10-30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水上搜救空投装置
CN112498630A (zh) * 2020-11-30 2021-03-16 温州宝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救援型多功能无人机
CN113979333A (zh) * 2021-10-18 2022-01-28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水上飞机救援用船载自平衡水上吊车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211154A (en) * 1912-05-10 1913-05-13 Howard Huntington Improvements in Aeroplanes.
GB456139A (en) * 1935-05-03 1936-11-03 Maximilian Heller Improvements in undercarriages for aeroplanes
US20080302908A1 (en) * 2006-11-22 2008-12-11 Gerald Filipek Detachable hydrofoil trim tabs for use with seaplane floats for assisting with lower speed on-plane condition and stability during step turning/chine walk manuevers
CN211810220U (zh) * 2020-03-19 2020-10-30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水上搜救空投装置
CN112498630A (zh) * 2020-11-30 2021-03-16 温州宝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救援型多功能无人机
CN113979333A (zh) * 2021-10-18 2022-01-28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水上飞机救援用船载自平衡水上吊车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69700B2 (ja) 航空機の降着装置ハンドリング用ドーリーと、それを用いる降着装置の取り付け方法および取り外し方法
CN109516112B (zh) 一种用于物料分拣的托盘分拣设备及其分拣方法
CN112722312B (zh) 一种飞机代用机轮应急救援车以及应急救援方法
CN207536023U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装配的装置
CN105750860A (zh) 一种太阳能蓄电池板安装用支架车
US20210031735A1 (en) Foldable bearing vehicle
CN105366032A (zh) 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
CN117485553A (zh) 一种大型水上飞机快卸式救援浮筒结构
CN111762056A (zh) 一种抽屉式电池箱快换装置
CN114988273A (zh) 一种船舶用钢结构起吊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CN215706734U (zh) 一种便于装卸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
CN208453257U (zh) 飞机大型部件装配用装配设备
CN106134494B (zh) 一种用于卫星紧缩场综合测试的装置
CN208360309U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115839816A (zh) 一种大型高速风洞模型支撑机构的更换装置及其更换方法
CN112096042B (zh) 一种用于钢梁上施工的高空作业平台及使用方法
WO2012105894A1 (en) Lifting or carrying arrangement for pleasure boats
CN113428230A (zh) 一种半挂车纵梁总成
CN106392445B (zh) 挂车底盘焊接翻转装置
CN219215381U (zh) 一种飞机垂直安定面翻转工装
CN110978890B (zh) 轮胎便携拆装设备
CN221051470U (zh) 一种升降式浮标支架
CN215761724U (zh) 中隔墙翻转机的翻转调节系统
CN113979368B (zh) 直翼桨叶辅助安装装置
CN114013625B (zh) 一种可拆卸固定翼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