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9758A -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9758A
CN117479758A CN202310828065.4A CN202310828065A CN117479758A CN 117479758 A CN117479758 A CN 117479758A CN 202310828065 A CN202310828065 A CN 202310828065A CN 117479758 A CN117479758 A CN 117479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emitting
light
organic layer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280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280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97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9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97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中,该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基板以及设置在发光基板出光侧的增透膜和触控层,发光基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像素,相邻的两个发光像素之间具有间隙,增透膜包括有机层以及设置于有机层远离发光基板的一侧的无机层,有机层的折射率小于无机层的折射率,触控层包括对应间隙设置的触控电极,且触控电极位于有机层和无机层之间;本申请通过在发光基板的出光侧设置增透膜,可降低发光像素在膜层界面的反射,进而提高发光像素的出光效率,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以缓解现有如何提升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对于显示器件而言,如何提升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从而降低显示器件的功耗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以缓解现有如何提升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
发光基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像素,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像素之间具有间隙;
增透膜,设置于所述发光基板的出光侧,包括有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有机层远离所述发光基板的一侧的无机层,所述有机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无机层的折射率;以及
触控层,包括对应所述间隙设置的触控电极,且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有机层和所述无机层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有机层在对应不同颜色的发光像素的位置具有不同的厚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多个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像素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像素、第二颜色发光像素以及第三颜色发光像素,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像素的发射光线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像素的发射光线波长,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像素的发射光线波长大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像素的发射光线波长;
所述有机层在对应第一颜色发光像素的位置具有第一厚度,所述有机层在对应第二颜色发光像素的位置具有第二厚度,所述有机层在对应第三颜色发光像素的位置具有第三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厚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像素为红色发光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像素为绿色发光像素,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像素为蓝色发光像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有机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2至1.7,所述无机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6至1.9。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有机层的材料包括有机光阻,所述无机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基板还包括衬底和封装层,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像素阵列排布在所述衬底上,所述封装层覆盖在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像素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有机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触控层还包括桥接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其中之一与所述桥接电极电连接;
所述无机层包括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远离所述有机层的一侧,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有机层和所述第一无机层之间,所述桥接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有机层在对应所述间隙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壳体和如前述实施例其中之一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中,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基板以及设置在发光基板出光侧的增透膜和触控层,所述发光基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像素,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像素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增透膜包括有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有机层远离所述发光基板的一侧的无机层,所述有机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无机层的折射率,所述触控层包括对应所述间隙设置的触控电极,且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有机层和所述无机层之间。本申请通过在发光基板的出光侧设置增透膜,可降低发光像素在膜层界面的反射,进而提高发光像素的出光效率,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解决了现有如何提升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器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增透膜的增透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薄膜晶体管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在附图中,为了清晰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即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
针对如何提升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降低显示器件的功耗的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参照图1,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器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在相关技术中,显示器件包括发光基板500以及设置在所述发光基板500的出光侧的触控结构600,所述触控结构6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601、第二绝缘层602以及保护层603,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601和所述第二绝缘层602用于使所述触控结构600中的金属层604之间绝缘,所述保护层603用于保护所述触控结构600中的金属层604,并起到平坦所述触控结构600顶表面以及阻挡水氧的作用。
然而,当所述发光基板500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触控结构600时,由于整层覆盖的所述第一绝缘层601、所述第二绝缘层602以及所述保护层603的存在,使得光线在所述第一绝缘层601、所述第二绝缘层602以及所述保护层603之间的界面发生反射,由于光的反射增强,透过率降低,这样势必会减小发光基板500出光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请参照图2至图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增透膜的增透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薄膜晶体管的细节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发光基板10以及设置在所述发光基板10的出光侧的增透膜20和触控层30。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OLED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本申请实施例以所述显示面板100为OLED显示面板为例说明。其中,所述发光基板10的发光侧是指所述发光基板10的出光面,也即用于显示画面的一侧。
所述发光基板10包括衬底11以及阵列排布在所述衬底11上的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像素12,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像素1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增透膜20包括有机层21以及设置于所述有机层21远离所述发光基板10的一侧的无机层22,所述有机层21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无机层22的折射率。所述触控层30包括对应所述间隙设置的触控电极31,且所述触控电极31位于所述有机层21和所述无机层2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发光基板10的出光侧设置所述增透膜20,所述增透膜20可降低发光像素12在膜层界面的反射,进而提高发光像素12的出光效率,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功耗,解决了现有如何提升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的问题。
下面将具体阐述所述增透膜20的具体结构以及所述增透膜20的增透原理。
具体地,继续参照图2,多个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像素12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像素121、第二颜色发光像素122以及第三颜色发光像素123,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像素121的发射光线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像素122的发射光线波长,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像素122的发射光线波长大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像素123的发射光线波长。
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像素121为红色发光像素,所述红色发光像素发射红光。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像素122为绿色发光像素,所述绿色发光像素发射绿光。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像素123为蓝色发光像素,所述蓝色发光像素发射蓝光。
所述有机层21在对应不同颜色的发光像素12的位置具有不同的厚度。比如,所述有机层21在对应第一颜色发光像素121的位置具有第一厚度D1,所述有机层21在对应第二颜色发光像素122的位置具有第二厚度D2,所述有机层21在对应第三颜色发光像素123的位置具有第三厚度D3,所述第一厚度D1大于所述第二厚度D2,所述第二厚度D2大于所述第三厚度D3。其中,所述有机层21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厚度,可通过Halftone(半色调掩膜)技术实现。
可选地,所述无机层22包括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2,所述第二无机层222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221远离所述有机层21的一侧,所述第一无机层221的材料和所述第二无机层222的材料相同。所述触控电极31包括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1,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1同层设置。所述触控层30还包括桥接电极32,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1的其中之一与所述桥接电极32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31位于所述有机层21和所述第一无机层221之间,所述桥接电极32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221和所述第二无机层222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1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1为驱动电极。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1还可不同层设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1位于所述有机层21和所述第一无机层221之间,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1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221和所述第二无机层222之间。
所述有机层21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无机层22的折射率。所述有机层21的折射率范围为1.2至1.7,比如所述有机层21的折射率为1.5。所述无机层22的折射率范围为1.6至1.9,比如所述无机层22的折射率为1.8。所述有机层21的材料包括有机光阻等有机透明材料,比如可为负性有机光阻,如PAS(polyalumirlillm sulfate,聚硫酸铝),PAS是一种绝缘胶材。所述无机层22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透明材料,优先地为氮化硅,氮化硅的阻隔水氧性能相较于氧化硅更强。
参照图3,以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像素121为例来说明所述增透膜20的增透原理。所述第一发光像素12发出的光线L经过所述增透膜20时,会在所述有机层21远离所述无机层22的一侧的界面发生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线L1,同时光线L还会从透射入所述有机层21。透射进入所述有机层21的光线会在所述有机层21与所述无机层22的接触界面发生反射和透射,透射光线从所述无机层22出射出去,反射光线又射向所述有机层21远离所述无机层22的一侧的界面。射向所述有机层21远离所述无机层22的一侧的界面的光线在该界面发生透射,形成透射光线L2。
当所述第一反射光线L1与所述透射光线L2干涉相消时即可使反射光的能量大大地降低,以实现增透膜20增透或者减反的目的。为了实现所述第一反射光线L1与所述透射光线L2干涉相消,所述第一反射光线L1与所述透射光线L2之间的光程差满足光线L的半波长的奇数倍。
而且所述增透膜20中所述有机层21的膜厚需要满足关系式:D=(2k-1)λ/4n(其中λ为入射光的波长,如图3中的光线L即为入射光,n为所述有机层21的折射率,k为正整数,比如k的值为1、2、5、8、10等)。由于不同颜色的发光像素12发射不同颜色的光,则所述有机层21在对应不同颜色的发光像素12的位置具有不同的厚度。比如,对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像素121而言,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像素121发射红光,则上述关系式中的λ=600nm,所述第一厚度D1=(2k-1)600/4n;对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像素122而言,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像素122发射绿光,则上述关系式中的λ=530nm,所述第二厚度D2=(2k-1)530/4n;对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像素123而言,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像素123发射蓝光,则上述关系式中的λ=460nm,所述第三厚度D3=(2k-1)
460/4n。通过比较可知,所述第一厚度D1大于所述第二厚度D2,所述第二厚度D2大于所述第三厚度D3。
下面接着具体阐述所述发光基板10的具体结构。
继续参照图2,所述发光基板10还包括覆盖在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像素12远离所述衬底11一侧的封装层13,所述增透膜20设置在所述封装层13远离所述衬底11的一侧。具体而言,所述有机层21设置在所述封装层13远离所述衬底11的一侧,所述无机层22设置在所述有机层21远离所述封装层13的一侧,如此所述有机层21直接与所述封装层13接触,并整层覆盖在所述封装层13上,使得所述有机层21可直接制备在所述封装层13上。
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像素12可通过打印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形成,比如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像素121可通过打印红色发光材料形成,所述第二颜色发光材料可通过打印绿色发光材料形成,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像素123可通过打印蓝色发光材料形成。所述封装层13覆盖在所述发光像素12上,能够保护所述发光像素12,避免水氧侵入所述发光基板10导致所述发光像素12失效。
可选地,所述封装层13采用薄膜封装,所述封装层13可通过交替地层合一个或多个有机薄膜和一个或多个无机薄膜而形成。无机薄膜或有机薄膜中的每个都可提供有多个。其中,有机薄膜由聚合物形成,并且可以是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乙烯、以及聚丙烯酸酯中任一种形成的层合层或单层。例如,有机薄膜可由聚丙烯酸酯形成,具体地包括通过聚合包括基于二丙烯酸酯的单体和基于三丙烯酸酯的单体的单体组合物而获得的物质。单体组合物中还可包括基于单丙烯酸酯的单体。此外,单体组合物中还可包括公知的光引发剂如TPO,但单体组合物并不限于此。无机薄膜可以是包括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氮化物的层合层或单层。例如,无机薄膜可包括SiNx、Al2O3、SiO2、以及TiO2中任一种。
所述发光基板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11上的薄膜晶体管14、第一电极15以及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14和所述第一电极15之间的平坦化层16。所述发光像素12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极15上,所述第一电极15与对应的所述薄膜晶体管14电连接。
参照图4,所述发光基板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14与所述衬底11之间的缓冲层17。所述衬底11可以为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所述衬底11为刚性基板时,可包括玻璃基板等硬性基板;所述衬底11为柔性基板时,可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超薄玻璃薄膜等柔性基板。然而,如果衬底11为柔性基板时,则与玻璃基底相比,湿气或氧可以更轻易的渗入衬底11,因此易受湿气或氧的影响的有机发光器件可能会劣化并缩短寿命。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具有包括氧化硅或氮化硅的单层或多层结构的缓冲层17可以设置在衬底11上。
所述薄膜晶体管14设置在所述缓冲层17上。所述薄膜晶体管14包括有源层141、栅极142、源极143以及漏极144,所述栅极142与所述有源层141的沟道对应设置,所述源极143与所述有源层141的源区电连接,所述漏极144与所述有源层141的漏区电连接。当然地,所述栅极142与所述有源层141之间还设置有栅极绝缘层145,所述栅极绝缘层145也对应所述有源层141的沟道设置。所述栅极142与所述源极143和所述漏极144之间设置有层间绝缘层18。
所述第一电极15与所述源极143或所述漏极144中的一个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以所述第一电极15与所述漏极144电连接为例说明。所述第一电极15以及所述平坦化层16上还覆盖有像素定义层19,所述像素定义层19在对应所述第一电极15的位置设置有开口191,所述开口191暴露出部分所述第一电极15。所述发光像素12设置有所述开口191暴露的所述第一电极15上。当然地,所述发光基板10还包括覆盖所述发光像素12的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为阴极,所述第一电极15为阳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为阳极,所述第一电极15为阴极,所述发光像素12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15的共同作用下发光。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至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那101中,所述有机层21在对应所述间隙的位置设置有凹槽211,所述触控电极31设置于所述凹槽211内。通过在所述有机层21上设置所述凹槽211,可使所述触控电极31下沉到所述有机层21内,进而在所述有机层21以及所述触控电极31上覆盖所述无机层22时,可以设置厚度较薄的所述无机层22即可降低膜层顶表面的段差,且还可减小所述显示面板101的整体厚度。其他说明请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和前述实施例其中之一的显示面板。所述电子装置可以为手机、电视、电脑、平板以及可穿戴显示设备等。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中,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基板以及设置在发光基板出光侧的增透膜和触控层,所述发光基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像素,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像素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增透膜包括有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有机层远离所述发光基板的一侧的无机层,所述有机层在对应不同颜色的发光像素的位置具有不同的厚度,所述触控层包括对应所述间隙设置的触控电极,且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有机层和所述无机层之间。本申请通过在发光基板的出光侧设置增透膜,可降低发光像素在膜层界面的反射,进而提高发光像素的出光效率,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解决了现有如何提升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基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像素,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像素之间具有间隙;
增透膜,设置于所述发光基板的出光侧,包括有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有机层远离所述发光基板的一侧的无机层,所述有机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无机层的折射率;以及
触控层,包括对应所述间隙设置的触控电极,且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有机层和所述无机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在对应不同颜色的发光像素的位置具有不同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像素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像素、第二颜色发光像素以及第三颜色发光像素,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像素的发射光线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像素的发射光线波长,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像素的发射光线波长大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像素的发射光线波长;
所述有机层在对应第一颜色发光像素的位置具有第一厚度,所述有机层在对应第二颜色发光像素的位置具有第二厚度,所述有机层在对应第三颜色发光像素的位置具有第三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像素为红色发光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像素为绿色发光像素,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像素为蓝色发光像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2至1.7,所述无机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6至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的材料包括有机光阻,所述无机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基板还包括衬底和封装层,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像素阵列排布在所述衬底上,所述封装层覆盖在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像素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有机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触控层还包括桥接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其中之一与所述桥接电极电连接;
所述无机层包括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远离所述有机层的一侧,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有机层和所述第一无机层之间,所述桥接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在对应所述间隙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0828065.4A 2023-07-06 2023-07-06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74797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8065.4A CN117479758A (zh) 2023-07-06 2023-07-06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8065.4A CN117479758A (zh) 2023-07-06 2023-07-06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9758A true CN117479758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29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28065.4A Pending CN117479758A (zh) 2023-07-06 2023-07-06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975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54850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US1065142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KR20220095175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096821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20314A1 (zh) 一种显示面板
US1026977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reflection structure
CN109256491B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US1070563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952481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2024004958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005861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3065433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052432B1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0224141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11054424A (ja) トップエミッション型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色フィルター
JP2006318842A (ja)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型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17479758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CN113838997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451252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KR102660306B1 (ko) 폴더블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KR20190092349A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1027138A1 (zh) 显示面板
CN112714969B (zh) 发光装置、制备发光装置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8019384A (zh) 显示面板
WO2024000454A1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