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0557A - 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0557A
CN117470557A CN202311294033.7A CN202311294033A CN117470557A CN 117470557 A CN117470557 A CN 117470557A CN 202311294033 A CN202311294033 A CN 202311294033A CN 117470557 A CN117470557 A CN 1174705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block
trigger
friction
friction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940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70557B (zh
Inventor
卢志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Mao Chi Rubber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Mao Chi Rubbe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Mao Chi Rubber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Mao Chi Rubbe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940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05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0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0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70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0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2Ty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56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to wear or abra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其包括工作台;安装机构,用于安装轮胎,包括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的安装座以及用于固定轮胎的安装盘,所述安装盘转动于所述安装座上;摩擦机构,用于与轮胎进行摩擦检测,包括滑动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支架、升降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摩擦块、以及用于标识所述摩擦块与轮胎抵接的标识组件;所述标识组件包括标识轮、以及用于展示所述标识轮转动的展示部,所述摩擦块在与轮胎接触的位置设置有标识槽,所述标识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标识槽内,且所述标识轮的切面与所述摩擦块与轮胎相切的位置为共面设置;防护机构,用于对位置偏移后的轮胎进行防护。本申请具有对摩擦块与轮胎是否接触进行监测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轮胎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路面接触,和汽车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保证汽车有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所以需要轮胎具有良好防滑能力。但现有的轮胎检测装置通常只能检测单一大小的轮胎,不能适应不同尺寸的轮胎的检测。
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6539336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台、升降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在安装台上表面后侧,升降机构的升降端连接安装箱,安装箱上设置轮胎安装座;所述检测机构固定连接在安装台上表面、且位于轮胎安装座一侧;所述轮胎安装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固定安装在安装箱前侧,所述座体内侧连接有轮胎安装柱,轮胎安装柱与安装箱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箱内设置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轮胎安装柱旋转。通过升降机构调整轮胎高度,通过滑轨调整摩擦块的水平位置,可以使本申请的轮胎防滑检测装置适应多种轮胎尺寸。
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以下缺陷:在将摩擦块移动至与轮胎抵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是无法通过肉眼精准保证轮胎与摩擦块是否完全贴合,导致需要多次对轮胎位置进行调节的问题,影响轮胎防滑检测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需要对摩擦块与轮胎位置多次调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
安装机构,用于安装轮胎,包括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的安装座以及用于固定轮胎的安装盘,所述安装盘转动于所述安装座上;
摩擦机构,用于与轮胎进行摩擦检测,包括滑动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支架、升降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摩擦块、以及用于标识所述摩擦块与轮胎抵接的标识组件;
所述标识组件包括标识轮、以及用于展示所述标识轮转动的展示部,所述摩擦块在与轮胎接触的位置设置有标识槽,所述标识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标识槽内,且所述标识轮的切面与所述摩擦块与轮胎相切的位置为共面设置;
防护机构,用于对位置偏移后的轮胎进行防护。
更进一步地,所述展示部包括与所述标识轮连接的吹气件、气箱、气管、浮力管以及轻质材料制得的浮球,所述吹气件用于给所述气箱供气,所述浮力管的一端与所述气管连接,所述浮球浮动于所述浮力管内,所述气箱与所述浮力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改变所述浮力管内气压的控制件;所述浮力管内还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浮力球的感应组件,所述气箱中部设置进气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吹气件设置为叶轮,所述标识与所述叶轮同轴固定,所述叶轮转动于所述气箱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件设置为变形管,所述变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气管以及所述浮力管的一端,所述变形管初始的截面尺寸等于所述浮力管的截面尺寸。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摩擦块是否光滑的测试机构,所述测试组件包括测试架、用于所述测试架在摩擦块上运动的运动组件以及用于给所述测试架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支架设置有两个耳板,所述转动块上沿着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摩擦块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转动于两个所述耳板内,两个所述耳板均设置有穿孔,两个所述耳板穿设置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穿过于所述耳板以及所述转动块。
更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多个滚轮组以及用于给任一个所述滚轮组提供动力的动力电机,所述滚轮组包括两个滚轮以及滚动轴,两个所述滚轮之间通过所述滚动轴固定连接且所述滚动轴的两端与所述测试架转动连接,所述动力电机与对应所述滚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运动组件包括铁块、运动杆、运动块以及电磁铁,所述运动杆沿着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摩擦块侧壁上,所述运动块套设在所述运动杆外,所述电磁铁安装于所述运动块上,所述电磁铁与所述铁块吸附,所述铁块安装于所述摩擦块的顶部位置,所述运动块与所述测试架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架、中心杆、用于限制所述轮胎甩出的拉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拉动组件工作的触发组件,所述防护架滑动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防护架滑动方向沿着轮胎的轴线方向,所述中心杆固定在所述防护架上且所述中心杆轴线方向与轮胎的轴线方向同轴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拉动包括多个卷绕电机、多个卷绕辊、多个卷绕绳、滑动设置于所述中心杆上的滑筒、以及固定在所述中心杆端部的限制盘,所述卷绕辊均转动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卷绕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卷绕辊转动,所述卷绕绳的一端与所述卷绕辊周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筒可拆卸连接,所述滑筒粘接于所述中心杆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筒、触发绳、触发块、红外线发射器、以及红外线接收器,所述触发筒与所述防护架粘接,所述触发筒的端部靠近于轮胎端部,所述触发绳的一端与所述触发筒端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触发块与所述触发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触发块位于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之间,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分别与不同所述卷绕电机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随着轮胎转动,在轮胎与标识轮之间摩擦力作用下,标识轮发生转动,标识轮带动叶轮转动,在气箱的进气口以及叶轮的扰动作用下,开始对气管内进行吹气,进而对浮力管内进行吹气操作,浮球被吹动,蜂鸣器开始发出声音;若轮胎在转动过程中,标识轮不发生转动,此时标识轮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变小不足以驱动标识轮转动,或者标识轮与轮胎并未抵接,上述两种情况均需要工作人员对轮胎参数进行调整;
(2)测试架在初始位置时,电磁铁与铁块吸附,当需要对摩擦块进行检测时,电磁铁断掉消磁后,测试架在自重的作用下运动至摩擦块的下部位置且保证滚轮运动至轮胎与摩擦块摩擦的位置,将需要将插接杆拔出,转动块带动摩擦块转动至倾斜位置,其角度大于90°且小于120°,此时动力电机驱动滚动轴转动,在两个滚轮的作用下,若测试架依旧在底部且滚轮发生空转或者运动的距离很缓慢且距离短时,此时证明摩擦块与轮胎抵接位置的粗糙度不符合要求甚至为光滑状态,需要更换摩擦块,若测试架能够正常运动至初始位置,证明摩擦块的粗糙度符合规定。最后测试完成后,测试架运动至初始位置且对电磁铁通电与铁块吸附;
(3)若轮胎朝向远离安装盘方向运动时,轮胎将触发筒从检测架上碰掉,此时在触发块的重量作用下,触发筒连接触发绳的一端被拉动至检测孔位置,此时穿出检测孔的触发绳变短,触发块将触发绳朝下拉动,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的信号,分别触发四个卷绕电机工作,卷绕电机卷绕辊转动,卷绕辊开始卷收卷绕绳,滑筒与中心杆固定被接触,且朝向限制盘方向运动,直至卷绕绳被拉直,在四个卷绕绳的防护作用下,实现对轮胎甩出的防护效果,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摩擦块与测试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工作台;2、安装座;3、安装盘;4、支架;5、摩擦块;6、标识轮;7、标识槽;8、叶轮;9、气箱;10、气管;11、浮力管;12、浮球;13、变形管;14、进气口;15、测试架;16、滑块;17、耳板;18、转动块;19、插接杆;20、滚轮组;21、动力电机;22、滚动轴;23、铁块;24、运动杆;25、运动块;26、电磁铁;27、防护架;28、中心杆;29、卷绕电机;30、卷绕辊;31、卷绕绳;32、滑筒;33、限制盘;34、触发筒;35、触发绳;36、触发块;37、红外线发射器;38、挂设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参照图1和图2,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用于固定轮胎安装机构、用于与轮胎进行摩擦检测的摩擦机构以及用于对位置偏移后轮胎进行防护的防护机构;安装机构包括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的安装座2以及用于固定轮胎的安装盘3,安装盘3转动连接在安装座2上,安装座2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安装盘3转动的安装电机,安装座2与轮胎的轮毂之间通过多个螺栓进行固定。
参照图1和图4,摩擦机构包括滑动在工作台1上的支架4、升降设置于支架4上的摩擦块5以及用于标识摩擦块5与轮胎抵接的标识组件,支架4沿着轮胎的截面圆径向方向运动,摩擦块5沿着竖直方向滑动在支架4上,本实施例中支架4转动连接有转动块18,支架4固定设置有两个耳板17,转动块18上沿着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块16,摩擦块5与滑块16固定连接,转动块18转动于两个耳板17内,滑块16与摩擦块5之间也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转动块18转动在两个耳板17之间,并且为了确保摩擦块5的竖直设置,两个耳板17均设置有穿孔,转动块18设置有插接孔,两个耳板17穿设置有插接杆19,插接杆19穿过耳板17以及转动块18,插接杆19依次穿过穿孔、插接孔以及另一个穿孔,此时实现对摩擦块5的固定效果;本实施例中支架4的滑动以及滑块16的升降均利用电推杆或者气缸进行驱动。将支架4朝向轮胎方向运动,同时移动摩擦块5使其与轮胎接触后,通过安装电机对轮胎进行驱动,最后将的得到的数据利用现有技术中摩擦状态系数的公式进行计算,若摩擦状态系数在对应的摩擦状态系数范围内时,则轮胎完成防滑检测。
参照图1和图4,标识组件包括标识轮6、以及用于展示标识轮6转动的展示部,摩擦块5与轮胎接触的位置设置有标识槽7,标识轮6转动设置于标识槽7内,且标识轮6的切面与摩擦块5与轮胎相切位置为共面设置,即为当轮胎与摩擦块5接触时,此时轮胎也与标识轮6的周壁接触,若轮胎与摩擦块5完全抵接时,此时当轮胎转动,在轮胎与标识轮6的摩擦力作用下,实现对标识轮6的驱动效果。本实施例中标识槽7开设在摩擦块5的上部,当需要进行时,将摩擦块5朝向下运动,标识槽7运动与轮胎抵接的位置,当检测工作完成后,只需要将摩擦块5朝上运动,直至标识槽7与轮胎分离即可。
展示部包括与标识轮6连接的吹气件、气箱9、气管10、浮力管11以及轻质材料制得的浮球12,吹气件用于给气箱9供气,吹气件设置为叶轮8,叶轮8转动在气箱9内,气箱9中部位置设置有进气口14,叶轮8的轴线方向与标识轮6的轴线方向一致,叶轮8与叶轮8同轴固定;浮力管11的顶端为开口设置,或者在浮力管11端部设置有滤网,用于避免浮球12从浮力管11内吹出,浮球12浮动设置于浮力管11内,气管10设置为L状,气管10的水平段与气箱9输出端连接,气管10的竖直段与浮力管11连接,浮力管11为竖直设置,为了增大浮力管11内的气压,即为使得浮球12的浮动更加明显,浮力管11的截面尺寸小于气管10的截面尺寸,由于从气管10到浮力管11内的截面尺寸变小,此时浮力管11内的气流速度更大,浮球12被吹动。
浮力管11还设置有用于感应浮力球的感应组件,感应组件包括红外线传感器以及与红外线传感器电性连接的蜂鸣器,红外线传感器通过PLC控制机器与蜂鸣器控制连接,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浮力管11上且靠近于气管10的一端,浮球12的球径大于气管10的内径尺寸,由于浮球12的初始位置浮力管11靠近于气管10的位置,浮球12位于靠近于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置,当浮球12被吹动至浮力管11的上部时,此时浮球12与红外线传感器分离,红外线传感器触发蜂鸣器发出声音。随着轮胎转动,在轮胎与标识轮6之间摩擦力作用下,标识轮6发生转动,标识轮6带动叶轮8转动,在气箱9的进气口14以及叶轮8的扰动作用下,开始对气管10内进行吹气,进而对浮力管11内进行吹气操作,浮球12被吹动,蜂鸣器开始发出声音;若轮胎在转动过程中,标识轮6不发生转动,此时标识轮6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变小不足以驱动标识轮6转动,或者标识轮6与轮胎并未抵接,上述两种情况均需要工作人员对轮胎参数进行调整。
气箱9与浮力管11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改变浮力管11内气压的控制件,控制件设置为变形管13,变形管13选用可以变形的材料制得,本实施例中选用塑料制得,变形管13的两端分别与气管10以及浮力管11的端部连接,变形管13的初始截面尺寸等于浮力管11的截面尺寸;当发生浮球12浮动不明显时,工作人员将变形管13进行挤压变形且使其截面尺寸小于气管10的截面尺寸,本实施中为了避免气管10恢复原形,在气管10的外壁套设有管箍,管箍的尺寸调节为与变形管13的尺寸适配,进而实现对变形管13的尺寸进行维持效果,此时能够进一步加大浮力管11内的气流速度以及气压,进而使得浮球12上浮的动作更加明显。
参照图1和图3,在轮胎与摩擦块5进行实验后,为了摩擦块5的粗糙度变小甚至变得光滑,因此需要及时对摩擦块5的粗糙度进行监测,因此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监测摩擦块5是否光滑的测试机构,测试组件包括测试架15、用于测试架15在摩擦块5上运动的运动组件以及用于给测试架15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运动组件包括铁块23、运动杆24、运动块25以及电磁铁26,运动杆24沿着竖直方向固定在摩擦块5侧壁上,运动块25套设滑移于运动杆24外,电磁铁26安装于运动块25上,电磁铁26与铁块23吸附,铁块23固定安装在摩擦块5顶部位置,且保证铁块23以及运动架均不会于轮胎接触,运动块25与测试架15固定连接;测试架15在初始位置时,电磁铁26与铁块23吸附,当需要对摩擦块5进行检测时,电磁铁26断掉消磁后,测试架15在自重的作用下运动至摩擦块5的下部位置且保证滚轮运动至轮胎与摩擦块5摩擦的位置。
参照图1和图3,动力组件包括多个滚轮组20以及用于给任一个滚轮组20提供动力的动力电机21,滚轮组20包括两个滚轮以及滚动轴22,滚轮组20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两个,两个滚轮之间通过滚动轴22固定连接,且滚动轴22的两端与测试架15转动连接,滚动轴22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测试架15的运动方向,动力电机21与对应滚动轴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对摩擦块5粗糙度检测效果最佳,选用滚轮的摩擦系数与待测轮胎的摩擦系数相同,且将需要将插接杆19拔出,转动块18带动摩擦块5转动至倾斜位置,其角度大于90°且小于120°,此时动力电机21驱动滚动轴22转动,在两个滚轮的作用下,若测试架15依旧在底部且滚轮发生空转或者运动的距离很缓慢且距离短时,此时证明摩擦块5与轮胎抵接位置的粗糙度不符合要求甚至为光滑状态,需要更换摩擦块5,若测试架15能够正常运动至初始位置,证明摩擦块5的粗糙度符合规定。最后测试完成后,测试架15运动至初始位置且对电磁铁26通电与铁块23吸附。
参照图1和图2,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架27、中心杆28、用于限制轮胎甩出的拉动组件、用于控制劳动组件工作的触发组件,防护架27滑动于工作台1上,且防护架27滑动方向沿着轮胎的轴线方向,中心杆28固定在防护架27上且中心杆28轴线方向与轮胎的轴线方向同轴设置,防护架27的驱动也选用电推杆或者气缸运动,防护架27运动的最大位置不能与轮胎抵接,拉动组件包括多个卷绕电机29、多个卷绕辊30、多个卷绕绳31、滑动设置于中心杆28上的滑筒32、以及固定在中心杆28端部的限制盘33,限制盘33用于限制滑筒32的滑动位置,避免滑筒32从中心杆28上滑出,多个卷绕辊30等间距分布在安装座2上,本实施例中卷绕辊30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卷绕辊30相对于轮胎的中心轴线对中心对称设置,卷绕辊30与安装座2转动连接,卷绕绳31的一端与卷绕辊30周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筒32可拆卸连接,滑筒32粘接在中心杆28上,滑筒32的内壁与中心杆28之间通过胶水粘接,卷绕绳31靠近于滑筒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滑筒3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四个套环,挂钩挂设在套环上,四个套环分别与四个挂钩对应,因此当轮胎安装固定后,将防护架27朝向轮胎方向运动,将挂钩挂设在挂环上,此时卷绕绳31处于松弛状态,本实施例中卷绕绳31选用强度高的钢丝绳设置。
检测架固定连接有挂设杆38,挂设杆38设置有用于将卷绕绳31穿出的挂设孔,且挂设杆38在挂设孔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卷绕绳31画出的开孔,开孔用于保证卷绕绳31穿过,且挂设孔的孔径与卷绕绳31的尺寸适配,开孔的尺寸小于卷绕绳31的截面尺寸,卷绕绳31穿过挂设孔后与滑筒32固定连接;当卷绕绳31绷直时,此时卷绕绳31从开孔内拉出。
参照图1和图2,触发组件包括触发筒34、触发绳35、触发块36、红外线发射器37以及红外线接收器,触发筒34与检测架也通过胶水粘接,触发筒34固定在检测孔位置,触发绳35与触发筒34的端部外壁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选用螺钉进行固定,检测架设置有检测孔,触发绳35的另一端穿过检测孔,检测架在远离触发筒34的一测转动连接有定滑轮,触发绳35绕过定滑轮后与触发块36固定连接,触发块36位于红外线发射器37与红外线接收器之间,红外线接收器分别与四个不同卷绕电机29电性连接,红外线接收器通过四个不同的PLC控制器与卷绕电机29控制连接;且触发筒34端部靠近于轮胎的端部位置,即为触发筒34靠近于轮胎的橡胶部分;若轮胎朝向远离安装盘3方向运动时,轮胎将触发筒34从检测架上碰掉,此时在触发块36的重量作用下,触发筒34连接触发绳35的一端被拉动至检测孔位置,此时穿出检测孔的触发绳35变短,触发块36将触发绳35朝下拉动,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37的信号,分别触发四个卷绕电机29工作,卷绕电机29卷绕辊30转动,卷绕辊30开始卷收卷绕绳31,滑筒32与中心杆28固定被接触,且朝向限制盘33方向运动,直至卷绕绳31被拉直,在四个卷绕绳31的防护作用下,实现对轮胎甩出的防护效果,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测试架15在初始位置时,电磁铁26与铁块23吸附,当需要对摩擦块5进行检测时,电磁铁26断掉消磁后,测试架15在自重的作用下运动至摩擦块5的下部位置且保证滚轮运动至轮胎与摩擦块5摩擦的位置,将需要将插接杆19拔出,转动块18带动摩擦块5转动至倾斜位置,其角度大于90°且小于120°,此时动力电机21驱动滚动轴22转动,在两个滚轮的作用下,若测试架15依旧在底部且滚轮发生空转或者运动的距离很缓慢且距离短时,此时证明摩擦块5与轮胎抵接位置的粗糙度不符合要求甚至为光滑状态,需要更换摩擦块5,若测试架15能够正常运动至初始位置,证明摩擦块5的粗糙度符合规定。最后测试完成后,测试架15运动至初始位置且对电磁铁26通电与铁块23吸附。
随着轮胎转动,在轮胎与标识轮6之间摩擦力作用下,标识轮6发生转动,标识轮6带动叶轮8转动,在气箱9的进气口14以及叶轮8的扰动作用下,开始对气管10内进行吹气,进而对浮力管11内进行吹气操作,浮球12被吹动,蜂鸣器开始发出声音;若轮胎在转动过程中,标识轮6不发生转动,此时标识轮6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变小不足以驱动标识轮6转动,或者标识轮6与轮胎并未抵接,上述两种情况均需要工作人员对轮胎参数进行调整。
若轮胎朝向远离安装盘3方向运动时,轮胎将触发筒34从检测架上碰掉,此时在触发块36的重量作用下,触发筒34连接触发绳35的一端被拉动至检测孔位置,此时穿出检测孔的触发绳35变短,触发块36将触发绳35朝下拉动,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37的信号,分别触发四个卷绕电机29工作,卷绕电机29卷绕辊30转动,卷绕辊30开始卷收卷绕绳31,滑筒32与中心杆28固定被接触,且朝向限制盘33方向运动,直至卷绕绳31被拉直,在四个卷绕绳31的防护作用下,实现对轮胎甩出的防护效果,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
安装机构,用于安装轮胎,包括与所述工作台(1)固定连接的安装座(2)以及用于固定轮胎的安装盘(3),所述安装盘(3)转动于所述安装座(2)上;
摩擦机构,用于与轮胎进行摩擦检测,包括滑动于所述工作台(1)上的支架(4)、升降设置于所述支架(4)上的摩擦块(5)、以及用于标识所述摩擦块(5)与轮胎抵接的标识组件;
所述标识组件包括标识轮(6)、以及用于展示所述标识轮(6)转动的展示部,所述摩擦块(5)在与轮胎接触的位置设置有标识槽(7),所述标识轮(6)转动设置于所述标识槽(7)内,且所述标识轮(6)的切面与所述摩擦块(5)与轮胎相切的位置为共面设置;
防护机构,用于对位置偏移后的轮胎进行防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部包括与所述标识轮(6)连接的吹气件、气箱(9)、气管(10)、浮力管(11)以及轻质材料制得的浮球(12),所述吹气件用于给所述气箱(9)供气,所述浮力管(11)的一端与所述气管(10)连接,所述浮球(12)浮动于所述浮力管(11)内,所述气箱(9)与所述浮力管(11)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改变所述浮力管(11)内气压的控制件;所述浮力管(11)内还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浮力球的感应组件,所述气箱(9)中部设置进气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件设置为叶轮(8),所述标识与所述叶轮(8)同轴固定,所述叶轮(8)转动于所述气箱(9)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设置为变形管(13),所述变形管(1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气管(10)以及所述浮力管(11)的一端,所述变形管(13)初始的截面尺寸等于所述浮力管(11)的截面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摩擦块(5)是否光滑的测试机构,所述测试组件包括测试架(15)、用于所述测试架(15)在摩擦块(5)上运动的运动组件以及用于给所述测试架(15)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所述支架(4)转动连接有转动块(18),所述支架(4)设置有两个耳板(17),所述转动块(18)上沿着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块(16),所述摩擦块(5)与所述滑块(16)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18)转动于两个所述耳板(17)内,两个所述耳板(17)均设置有穿孔,两个所述耳板(17)穿设置有插接杆(19),所述插接杆(19)穿过于所述耳板(17)以及所述转动块(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多个滚轮组(20)以及用于给任一个所述滚轮组(20)提供动力的动力电机(21),所述滚轮组(20)包括两个滚轮以及滚动轴(22),两个所述滚轮之间通过所述滚动轴(22)固定连接且所述滚动轴(22)的两端与所述测试架(15)转动连接,所述动力电机(21)与对应所述滚动轴(22)的一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包括铁块(23)、运动杆(24)、运动块(25)以及电磁铁(26),所述运动杆(24)沿着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摩擦块(5)侧壁上,所述运动块(25)套设在所述运动杆(24)外,所述电磁铁(26)安装于所述运动块(25)上,所述电磁铁(26)与所述铁块(23)吸附,所述铁块(23)安装于所述摩擦块(5)的顶部位置,所述运动块(25)与所述测试架(15)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架(27)、中心杆(28)、用于限制所述轮胎甩出的拉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拉动组件工作的触发组件,所述防护架(27)滑动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上,且所述防护架(27)滑动方向沿着轮胎的轴线方向,所述中心杆(28)固定在所述防护架(27)上且所述中心杆(28)轴线方向与轮胎的轴线方向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组件包括多个卷绕电机(29)、多个卷绕辊(30)、多个卷绕绳(31)、滑动设置于所述中心杆(28)上的滑筒(32)、以及固定在所述中心杆(28)端部的限制盘(33),所述卷绕辊(30)均转动在所述安装座(2)上,所述卷绕电机(29)用于驱动所述卷绕辊(30)转动,所述卷绕绳(31)的一端与所述卷绕辊(30)周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筒(32)可拆卸连接,所述滑筒(32)粘接于所述中心杆(28)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筒(34)、触发绳(35)、触发块(36)、红外线发射器(37)、以及红外线接收器,所述触发筒(34)与所述防护架(27)粘接,所述触发筒(34)的端部靠近于轮胎端部,所述触发绳(35)的一端与所述触发筒(34)端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触发块(36)与所述触发绳(3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触发块(36)位于所述红外线发射器(37)与红外线接收器之间,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分别与不同所述卷绕电机(29)电性连接。
CN202311294033.7A 2023-10-08 2023-10-08 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 Active CN117470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94033.7A CN117470557B (zh) 2023-10-08 2023-10-08 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94033.7A CN117470557B (zh) 2023-10-08 2023-10-08 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0557A true CN117470557A (zh) 2024-01-30
CN117470557B CN117470557B (zh) 2024-04-30

Family

ID=89638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94033.7A Active CN117470557B (zh) 2023-10-08 2023-10-08 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055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42696A (ko) * 2005-10-19 2007-04-24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타이어의 비드부와 휠의 휠플랜지 사이의 마찰에너지측정장치
CN109141935A (zh) * 2018-08-16 2019-01-04 杭州容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声音检测轮胎寿命的设备及汽车
CN113532889A (zh) * 2021-09-16 2021-10-22 南通申东裕浩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磨损测量装置
RU2765389C1 (ru) * 2021-05-31 2022-01-28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я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х шин и упругих элементов подвесок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CN114523808A (zh) * 2022-01-26 2022-05-24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轮胎装配对点装置、轮胎装配对点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4720369A (zh) * 2021-12-24 2022-07-0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橡胶摩擦测试装置
CN218271397U (zh) * 2022-10-12 2023-01-10 浙江东南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寒防滑实心胎检测平台
CN218787915U (zh) * 2022-10-08 2023-04-04 厦门全路程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轮胎耐磨检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42696A (ko) * 2005-10-19 2007-04-24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타이어의 비드부와 휠의 휠플랜지 사이의 마찰에너지측정장치
CN109141935A (zh) * 2018-08-16 2019-01-04 杭州容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声音检测轮胎寿命的设备及汽车
RU2765389C1 (ru) * 2021-05-31 2022-01-28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я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х шин и упругих элементов подвесок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CN113532889A (zh) * 2021-09-16 2021-10-22 南通申东裕浩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磨损测量装置
CN114720369A (zh) * 2021-12-24 2022-07-0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橡胶摩擦测试装置
CN114523808A (zh) * 2022-01-26 2022-05-24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轮胎装配对点装置、轮胎装配对点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218787915U (zh) * 2022-10-08 2023-04-04 厦门全路程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轮胎耐磨检测设备
CN218271397U (zh) * 2022-10-12 2023-01-10 浙江东南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寒防滑实心胎检测平台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谢春刚 等: "自动轮胎标识器的设计", 机床与液压, no. 7, 28 July 2006 (2006-07-28), pages 91 - 9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0557B (zh) 202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1849B (zh) 隧道衬砌结构检测装置
CN108385558A (zh) 一种道路上可调节式限高架
CN117470557B (zh) 一种轮胎防滑检测装置
CN206270023U (zh) 一种钢丝绳吊索爬升装置
JP2006170639A (ja) 風洞実験装置
CN106120042A (zh) 一种移动式细纱断头检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环锭细纱机
CN112147004A (zh) 一种3d打印机玻璃抗冲击测试用撞击装置
CN209802673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杆碰撞性能检测装置
KR20120051420A (ko) 1축 회전 코일스프링 튜브 조립장치
US20140202230A1 (en) A friction testing positioning device
CN207175135U (zh) 一种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CN217006208U (zh) 就车式汽车多桥车轮组同步平衡装置
KR101569620B1 (ko) 수직 순환식 주차 장치의 메인체인 장력 감지장치
CN116085584A (zh) 一种管道载人巡检装置
CN211348044U (zh) 一种钻机起升大绳检测装置
CN205617016U (zh) 一种移动式细纱断头检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环锭细纱机
KR102048547B1 (ko) 중력에너지를 이용한 중력하강 장치 및 체험시설물
CN111923668B (zh) 一种汽车电控防滑装置
CN112782011A (zh) 一种轮边加速的模拟试验装置
CN110711729A (zh) 轮圈贴衬带机
CN210944298U (zh) 一种用于电缆的轮式牵引装置
CN218330622U (zh) 一种轮胎载重检测设备
CN111391297A (zh) 一种智能化高效覆膜机
CN220982570U (zh) 一种防漏气检测装置
CN216870015U (zh) 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