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0358B -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0358B
CN117470358B CN202311799609.5A CN202311799609A CN117470358B CN 117470358 B CN117470358 B CN 117470358B CN 202311799609 A CN202311799609 A CN 202311799609A CN 117470358 B CN117470358 B CN 1174703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thermal runaway
mass
repres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996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70358A (zh
Inventor
王宁
曹曦
荆鑫
曹传钊
刘明义
雷浩东
张明杰
李乐园
平小凡
杨超然
成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ng Chu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Original Assignee
Huaqing Chu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ng Chu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filed Critical Huaqing Chu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996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03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0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0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70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0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7/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weighing material of special form or property
    • G01G17/04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weighing material of special form or property for weighing fluids, e.g. gases, pas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7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battery or accumula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01R31/387Determining ampere-hour charge capacity or So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以及确定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根据SOC和质量损失值,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根据SOC和热失控持续时间,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对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进行加权求和,以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由此,行之有效地实现了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进行确定,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的具体数据,保障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安全问题越发凸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就是锂离子电池由于各种滥用导致的热失控问题,热失控会导致释放出大量危害性可燃气体,还会释放出有毒气体,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其中一种的有毒气体就是一氧化碳,因此,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如何确定出锂离子电池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总质量,对于保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是及其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以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产生的一氧化碳总质量的确定。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装置。
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根据所述SOC和所述质量损失值,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根据所述SOC和所述热失控持续时间,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对所述第一质量和所述第二质量进行加权求和,以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包括:获取所述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平均质量、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和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结束时的平均温度;根据所述平均质量、所述实际环境压力、所述平均温度和所述SOC,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
可选地,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根据以下公式得到:;其中,/>表示质量损失值;m sol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平均质量;p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x表示所述SOC;Tc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结束时的平均温度。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包括:获取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电池表面受热功率、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和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能到达到的最大SOC;根据所述厚度、所述实际环境压力、所述电池表面受热功率、所述最大SOC和所述SOC,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
可选地,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根据以下公式得到:;其中,所述/>表示所述热失控持续时间;L w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p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W所述电池表面受热功率;x c表示所述最大SOC。
可选地,所述第一质量,根据以下公式得到:=/>+/> +/> +/> +/> ;其中,/>表示所述第一质量;/>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充满电时的最高电压;/>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放完电时的最小电压;/>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能到达到的最大SOC;/>表示所述质量损失值;/>表示所述SOC。
可选地,所述第二质量,根据以下公式得到:=/>+/>-/>;其中,/>表示所述第二质量;/>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充满电时的最高电压;/>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放完电时的最小电压;/>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p 0表示标准大气压力;x表示所述SOC;/>表示所述热失控持续时间;m表示电池平均质量。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质量损失值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热失控持续时间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OC和所述质量损失值,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OC和所述热失控持续时间,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加权求和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质量和所述第二质量进行加权求和,以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处理器、存储器、电路板和电源电路,其中,电路板安置在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处理器和存储器设置在电路板上;电源电路,用于为上述电子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的显示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首先获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以及确定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根据SOC和质量损失值,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根据SOC和热失控持续时间,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对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进行加权求和,以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由此,行之有效地实现了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进行确定,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的具体数据,方便了后续工作人员基于所确定出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来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的安全性。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表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图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如图1所示,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可以由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装置执行,其中,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者硬件实现。其中,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装置可以为电子设备,也可以被配置在电子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被配置在电子设备中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任一具有计算能力的设备,例如可以为个人电脑、移动终端、服务器等,移动终端例如可以为车载设备、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穿戴式设备等具有各种操作系统、触摸屏和/或显示屏的硬件设备。
其中,电池荷电状态SOC (State of Charge),是指电池中剩余电荷的可用状态。
步骤102,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根据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的质量值和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结束后的质量值,确定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
步骤103,确定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
其中,热失控持续时间是指锂离子电池从开始发生热失控到热失控结束所持续的时间。
步骤104,根据SOC和质量损失值,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在获取SOC和质量损失值后,可将SOC和质量损失值输入到计算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的公式中,以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计算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的公式是预先设定的。
例如,计算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的公式表示为=/>+/> +/> +/> +/> ,其中,/>表示第一质量;/>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表示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表示锂离子电池充满电时的最高电压;/>表示锂离子电池放完电时的最小电压;/>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能到达到的最大SOC;/>表示质量损失值;/>表示SOC。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参数中获取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锂离子电池充满电时的最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放完电时的最小电压和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能到达到的最大SOC。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从锂离子电池的外部条件参数中获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
例如,可以表示为锂离子电池以0.1C(倍率)充电至热失控后所能到达到的最大SOC,/>可以取值为103473.2Pa(压强),/>可以取值为2.5cm(厘米),/>可以取值为3.85V(伏特),/>可以取值为2.79V(伏特),/>损失值可以为B,对应地,在获取/>、/>、/>、/>和/>后,可将/>、/>、/>、/>和/>代入上述计算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的公式中,以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
步骤105,根据SOC和热失控持续时间,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在获取SOC和热失控持续时间后,可将SOC和热失控持续时间输入到计算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的公式中,以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计算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的公式是预先设定的。
例如,计算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的公式表示为=/>+/>-,其中,/>表示第二质量;/>表示锂离子电池充满电时的最高电压;/>表示锂离子电池放完电时的最小电压;/>表示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p 0表示标准大气压力;x表示SOC;/>表示热失控持续时间;m表示电池平均质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参数中获取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锂离子电池充满电时的最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放完电时的最小电压。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从锂离子电池的外部条件参数中获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
例如,可以取值为103473.2Pa(压强),p 0可以取值为100000Pa(压强),/>可以取值为2.5cm(厘米),/>可以取值为3.85V(伏特),/>可以取值为2.79V(伏特),m可以取值为1800g(克),/>热失控持续时间可以为A,对应地,在获取p 0、/>、/>、/>、/>、m和/>后,可将p 0、/>、/>、/>、/>、m和/>代入上述计算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的公式中,以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
步骤106,对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进行加权求和,以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用于计算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的公式,可确定出用于计算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m co=*/>+/>*/>
=*(/>+/> +/> +/> +/> )+/>*(/>+/>-/>
其中,公式中表示为第一质量所预设的第一权重,/>表示为第二质量所预设的第二权重。
在本示例中,在获取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后,可获取与第一质量对应的第一权重,以及与第二质量对应的第二权重,并采用第一权重对第一质量进行加权,以得到加权后的第一质量,并根据第二权重对第二质量进行加权,以得到加权后的第二质量,并对加权后的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进行求和处理,以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
例如,m co=0.3*+0.7*/>,其中,m co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表示第一质量,/>表示第二质量,0.3表示与第一质量对应的第一权重,0.7为与第二质量对应的第二权重。
本申请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首先获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以及确定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根据SOC和质量损失值,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根据SOC和热失控持续时间,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对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进行加权求和,以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由此,行之有效地实现了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进行确定,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的具体数据,方便了后续工作人员基于所确定出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来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可以清楚理解如何确定质量损失值以及根据SOC和质量损失值,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的,下面结合图2对该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示例性描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二。
如图2所示,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
步骤202,获取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平均质量、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和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结束时的平均温度。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参数中获取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平均质量,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结束时的平均温度。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从锂离子电池的外部条件参数中获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
步骤203,根据平均质量、实际环境压力、平均温度和SOC,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
在一些示例中,在获取平均质量、实际环境压力、平均温度和SOC后,可将平均质量、实际环境压力、平均温度和SOC输入到计算质量损失值的公式中,以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计算质量损失值的公式是预先设定的。
例如,计算质量损失值的公式为,其中,/>表示质量损失值;m sol表示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平均质量;p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x表示SOC;Tc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结束时的平均温度。
例如,可以取值为103473.2Pa(压强),m sol可以取值为90g(克),Tc可以取值为270℃(摄氏度),对应地,在获取/>m sol和Tc后,可将/>m sol和Tc代入上述计算质量损失值的公式中,以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
步骤204,根据SOC和质量损失值,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
步骤205,确定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
步骤206,根据SOC和热失控持续时间,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
步骤207,对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进行加权求和,以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步骤204至步骤207的具体描述,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可以清楚理解如何确定热失控持续时间以及根据SOC和热失控持续时间,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的,下面结合图3对该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示例性描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三。
如图3所示,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
步骤302,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步骤301至步骤302的具体描述,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3,获取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电池表面受热功率、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和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能到达到的最大SOC。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参数中获取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电池表面受热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从锂离子电池的外部条件参数中获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
步骤304,根据厚度、实际环境压力、电池表面受热功率、最大SOC和SOC,确定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
在一些示例中,获取厚度、实际环境压力、电池表面受热功率、最大SOC和SOC,将厚度、实际环境压力、电池表面受热功率、最大SOC和SOC输入到计算热失控持续时间的公式中,以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热失控持续时间。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计算热失控持续时间的公式是预先设定的。
例如,计算热失控持续时间的公式为,其中,/>表示热失控持续时间;L w表示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p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W电池表面受热功率;x c表示最大SOC。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取值为103473.2Pa(压强),W可以取值为500W/h(瓦/小时),Lw可以取值为2.5cm(厘米),对应地,在获取/>、W和Lw后,可将/>、W和Lw代入上述计算热失控持续时间的公式中,以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热失控持续时间。
步骤305,根据SOC和质量损失值,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
步骤306,根据SOC和热失控持续时间,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
步骤307,对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进行加权求和,以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步骤305至步骤307的具体描述,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装置。
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装置4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401,质量损失值模块402,热失控持续时间模块403,第一确定模块404,第二确定模块405,加权求和模块406。
第一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
质量损失值模块402,用于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
热失控持续时间模块403,用于确定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
第一确定模块404,用于根据SOC和质量损失值,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
第二确定模块405,用于根据SOC和热失控持续时间,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
加权求和模块406,用于对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进行加权求和,以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质量损失值模块402,具体用于:
获取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平均质量、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和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结束时的平均温度;
根据平均质量、实际环境压力、平均温度和SOC,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根据以下公式得到:
其中,表示质量损失值;m sol表示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平均质量;p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x表示SOC;Tc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结束时的平均温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热失控持续时间模块403,具体用于:
获取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电池表面受热功率、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和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能到达到的最大SOC;
根据厚度、实际环境压力、电池表面受热功率、最大SOC和SOC,确定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根据以下公式得到:
其中,表示热失控持续时间;L w表示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p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W电池表面受热功率;x c表示最大SOC。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404,具体用于:
确定第一质量,根据以下公式得到:
=/>+/> +/> +/> +/>
其中,表示第一质量;/>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表示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表示锂离子电池充满电时的最高电压;/>表示锂离子电池放完电时的最小电压;/>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能到达到的最大SOC;/>表示质量损失值;/>表示SOC。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质量,根据以下公式得到:
=/>+/>-/>
其中,表示第二质量;/>表示锂离子电池充满电时的最高电压;/>表示锂离子电池放完电时的最小电压;/>表示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p 0表示标准大气压力;x表示SOC;/>表示热失控持续时间;m表示电池平均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获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以及确定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根据SOC和质量损失值,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根据SOC和热失控持续时间,确定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对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进行加权求和,以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由此,行之有效地实现了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进行确定,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具体数据,保障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处理器502,以及与处理器502通信连接的存储器503;存储器503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502执行存储器503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执行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500还包括:
收发器501,用于存储器503和处理器502之间的通信。
其中,存储器50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如果存储器503、处理器502和收发器501独立实现,则收发器501、存储器503和处理器502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Component,简称为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503、处理器502及收发器501,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存储器503、处理器502及收发器501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502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在前述各实施例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表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表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表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表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表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表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
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
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
根据所述SOC和所述质量损失值,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
根据所述SOC和所述热失控持续时间,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
对所述第一质量和所述第二质量进行加权求和,以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
所述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包括:
获取所述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平均质量、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和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结束时的平均温度;
根据所述平均质量、所述实际环境压力、所述平均温度和所述SOC,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
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根据以下公式得到:
其中,表示质量损失值;m sol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平均质量;p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x表示所述SOC;Tc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结束时的平均温度;
所述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包括:
获取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电池表面受热功率、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和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能到达到的最大SOC;
根据所述厚度、所述实际环境压力、所述电池表面受热功率、所述最大SOC和所述SOC,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根据以下公式得到:
其中,所述表示所述热失控持续时间;L w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p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W表示所述电池表面受热功率;x c表示所述最大SOC。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质量,根据以下公式得到:
=/>+/> +/> +/> +/>
其中,表示所述第一质量;/>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充满电时的最高电压;/>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放完电时的最小电压;/>表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能到达到的最大SOC;/>表示所述质量损失值;/>表示所述SOC。
4.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质量,根据以下公式得到:
=/>+/>-/>
其中,表示所述第二质量;/>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充满电时的最高电压;/>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放完电时的最小电压;/>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p 0表示标准大气压力;x表示所述SOC;表示所述热失控持续时间;m表示电池平均质量。
5.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
质量损失值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
热失控持续时间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OC和所述质量损失值,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一质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OC和所述热失控持续时间,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第二质量;
加权求和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质量和所述第二质量进行加权求和,以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的总质量;
所述质量损失值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平均质量、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和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结束时的平均温度;
根据所述平均质量、所述实际环境压力、所述平均温度和所述SOC,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
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质量损失值,根据以下公式得到:
其中,表示质量损失值;m sol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平均质量;p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x表示所述SOC;Tc表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结束时的平均温度;
所述热失控持续时间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最短边的厚度、电池表面受热功率、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所对应的实际环境压力和所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所能到达到的最大SOC;
根据所述厚度、所述实际环境压力、所述电池表面受热功率、所述最大SOC和所述SOC,确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持续时间。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799609.5A 2023-12-26 2023-12-26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74703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99609.5A CN117470358B (zh) 2023-12-26 2023-12-26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99609.5A CN117470358B (zh) 2023-12-26 2023-12-26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0358A CN117470358A (zh) 2024-01-30
CN117470358B true CN117470358B (zh) 2024-03-19

Family

ID=89639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99609.5A Active CN117470358B (zh) 2023-12-26 2023-12-26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035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6075A (zh) * 2020-07-10 2020-10-02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动压变温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热安全监测方法
WO2021138947A1 (zh) * 2020-01-06 2021-07-15 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箱抑爆装置及方法
KR102338516B1 (ko) * 2021-01-29 2021-12-13 정대원 리튬이온배터리 화재 안전을 위한 보호 장치
WO2022094013A1 (en) * 2020-10-29 2022-05-05 The Chemours Company Fc, Llc Thermal protection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14965655A (zh) * 2022-06-27 2022-08-3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气体信号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故障诊断系统
CN115832490A (zh) * 2022-11-14 2023-03-21 北京可感可知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预测电池热失控的方法以及系统
CN115963400A (zh) * 2023-03-17 2023-04-14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氢气的定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219777884U (zh) * 2023-04-28 2023-09-29 上海邦盟成套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热失控极早探测装置
CN117250524A (zh) * 2023-09-26 2023-12-19 吴江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不同工况下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预警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85436A1 (en) * 2020-09-15 2022-03-17 Amphenol Thermometrics, Inc. Thermal runaway detection systems for batteries within enclosur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14864011B (zh) * 2022-06-08 2023-05-12 南京工业大学 基于差式扫描量热仪实验的不同荷电状态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三维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8947A1 (zh) * 2020-01-06 2021-07-15 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箱抑爆装置及方法
CN111736075A (zh) * 2020-07-10 2020-10-02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动压变温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热安全监测方法
WO2022094013A1 (en) * 2020-10-29 2022-05-05 The Chemours Company Fc, Llc Thermal protection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KR102338516B1 (ko) * 2021-01-29 2021-12-13 정대원 리튬이온배터리 화재 안전을 위한 보호 장치
CN114965655A (zh) * 2022-06-27 2022-08-3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气体信号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故障诊断系统
CN115832490A (zh) * 2022-11-14 2023-03-21 北京可感可知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预测电池热失控的方法以及系统
CN115963400A (zh) * 2023-03-17 2023-04-14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氢气的定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219777884U (zh) * 2023-04-28 2023-09-29 上海邦盟成套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热失控极早探测装置
CN117250524A (zh) * 2023-09-26 2023-12-19 吴江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不同工况下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预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不同荷电状态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气体特性研究;郭超超 等;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231(第23期);第34-37页 *
锂电池热失控火灾与变动环境热失控实验;贺元骅 等;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1231(第01期);第32-36页 *
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早期预警系统研究;王春力 等;储能科学与技术;20181231(第06期);第204-21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0358A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9784B (zh) 用于估计soc-ocv曲线的方法和设备
CN102122739B (zh) 充电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8072844B (zh)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可用功率估算方法
CN117110913B (zh) 电池检测电路、电子设备和电池检测方法
CN111890988A (zh) 电池热失控检测方法、装置、电池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CN111446752A (zh) 电流限流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1736860A (zh) 车辆电池管理软件更新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470358B (zh)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一氧化碳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518666B (zh) 电池充电参数生成方法、充电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350619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365084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30344260A1 (en)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electr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129503B (zh) 一种快速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3143279A1 (zh) 电池soc可用窗口值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477696A (zh) 慢充充电的电流控制方法及装置
EP3657593A1 (en) Battery pack
CN114454766A (zh) 动力电池充电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1398835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0493857B (zh) 电池的使用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577687B (zh) 快充电池包的电芯筛选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
CN117741448B (zh) 一种充电电池荷电状态估算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602268B (zh) 电极材料安全性评估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590260B (zh) 船用锂离子动力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25401A (zh) 一种电池性能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311447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