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51280A - 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51280A
CN117451280A CN202311378725.XA CN202311378725A CN117451280A CN 117451280 A CN117451280 A CN 117451280A CN 202311378725 A CN202311378725 A CN 202311378725A CN 117451280 A CN117451280 A CN 117451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pneumatic control
abutting
air
pneu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787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兴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amai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amai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amai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amai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787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512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51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512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28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 G01M3/287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for val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01M13/003Machine val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涉及控制阀的技术领域,气控阀的检测装置包括机台、放置气控阀的置物台、控制气控阀开关的控制管、向气控阀内通入气体的进气管、对气控阀内排出的气体进行导流并检测流量值大小的排出机构、对气控阀进行定位控制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抵紧气缸,将气控阀抵紧在置物台上;第二抵紧气缸,将气控阀抵紧在置物台上且使得气控阀的控制孔通过连接组件与控制管连通;通气组件,随着第二抵紧气缸的活塞杆运动抵紧在气控阀的进气孔上并使得进气管与进气孔连通。本申请通过排出机构检测的流量值来判断气控阀的密封性和性能,检测完成后关闭所有气缸,将气控阀取出,以此来提高了气控阀密封性和性能检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控制阀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气控气动换向阀,简称气控阀,是气动系统中的控制元件,用于控制系统中流体的流向,其种类较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气控阀对密封性和性能指标要求较为严格,在气控阀出厂前,需要对气控阀进行密封性和性能的检测,只有检测合格了,该气控阀才符合出厂条件。
目前对气控阀的密封性和性能的检测方式为,测试前收到将进气管、流量管的接头和控制管接头分别与气控阀的进气孔、出气孔和控制孔密封连接,通过控制管接头打开气控阀,通过进气管向气控阀内部通入气体,气体通过气控阀后进入流量管内,并通过流量计检测气体流量大小,以此来完成对气控阀密封性和性能的检测,但此过程需要手动安装各种气管接头,造成检测过程较为繁琐,检测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气控阀密封性和性能检测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气控阀的置物台、所述置物台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控阀开关的控制管、所述置物台上设置有用于向气控阀内通入气体的进气管、所述置物台上设置有用于对气控阀内排出的气体进行导流并检测流量值大小的排出机构、所述机台上设置有对气控阀进行定位控制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第一抵紧气缸,所述第一抵紧气缸设置在机台上并将气控阀抵紧在置物台的第一侧壁上;
第二抵紧气缸,所述第二抵紧气缸设置在机台上并将气控阀抵紧在置物台第二侧壁上且使得气控阀的控制孔通过连接组件与控制管连通,所述第二抵紧气缸和第一抵紧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但不位于一条直线上;
通气组件,所述通气组件设置在第二抵紧气缸活塞杆上且随着第二抵紧气缸的活塞杆运动抵紧在气控阀的进气孔上并使得进气管与进气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需要检测的气控阀放置在置物台上,依次启动第一抵紧气缸和第二抵紧气缸将气控阀固定在置物台上,进气管通过通气组件与气控阀进气孔连通,控制管通过连接组件与气控阀控制孔连通,然后控制管内通气开启控制阀、进气管通入稳定气体,通过排出机构检测的流量值来判断气控阀的密封性和性能,检测完成后关闭所有气缸,将气控阀取出,以此来提高了气控阀密封性和性能检测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通气组件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第二抵紧气缸的活塞杆上;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在连接板远离第二抵紧气缸的一侧上,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密封的进气腔;
连接气嘴,所述连接气嘴可拆卸设置连接块上并与进气腔连通,所述连接气嘴与进气管插接连接;
第一抵接嘴,所述第一抵接嘴设置在连接块上并与进气腔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抵接嘴抵接在气控阀的进气孔上并使得进气管与气控阀的进气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通过连接板安装在第二抵紧气缸上,将连接气嘴安装在连接块上,然后将进气管插接安装在连接气嘴上,通过第二抵紧气缸带动连接块移动,使得第一抵接气嘴抵接在气控阀上并与进气孔连通,以此来使得进气管与气控阀的进气孔相互连通,当第二抵紧气缸缩短后,进气管与进气孔分离,便于对进气管和进气孔的连接或分离,以此来提高了气控阀与进气管的连接效率。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对气控阀进行抵接固定的抵紧组件,所述抵紧组件包括:
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缸体设置在连接板靠近置物台一侧的侧壁上,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方向与连接块的轴线方向平行;
抵紧板,所述抵紧板设置在伸缩杆远离连接块一端的活塞杆上,所述抵紧板沿靠近或远离连接块的方向上移动;
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套设在伸缩杆上,所述伸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紧在连接块和抵接板相对的两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对气控阀侧壁进行抵紧,通过伸缩杆和伸缩弹簧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二抵紧气缸伸长时,抵接板先与气控阀侧壁接触,随着第二抵紧气缸的继续伸长,通过抵接板先将气控阀的控制孔与控制管连通,最后再使得第一抵接嘴与气控阀的进气孔相互抵接连通,以此来使得进气管、控制管分别与气控阀的进气孔、控制孔连接密封性较好。
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转接气嘴,所述转接气嘴可拆卸设置在置物台上,所述控制管插接设置在转接气嘴上;
第二抵接嘴,所述第二抵接嘴设置在置物台上并与转接气嘴内部连通,第二抵接嘴抵接在气控阀的控制孔上并使得控制管与气控阀的控制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抵接嘴通过转接气嘴与控制管内部连通,当第二抵紧气缸伸长时,将气控阀抵紧在第二侧壁上,同时第二抵接嘴抵接在气控阀的控制孔上,以此来使得控制管与气控阀的控制孔密封连接。
进一步,所述排出机构包括:
滑移块,所述滑移块沿靠近或远离气控阀的方向滑移设置在置物台上,所述滑移块内部开设有排气腔;
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机台上并用于驱动滑移块滑移;
第三抵接嘴,所述第三抵接嘴设置在滑移块上并与排气腔内部连通,所述第三抵接嘴抵接在气控阀的出气孔上并使得排气腔与气控阀的出气孔连通;
流量检测组件,所述流量检测组件设置在机台上并与排气腔内部连通,所述流量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排气腔排出的流量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控阀固定在置物台上后,驱动气缸驱动滑移块向靠近气控阀方向滑移,使得第三抵接嘴抵接在气控阀的出气孔上,气控阀排出的气体通过第三抵接嘴排入流量检测组件,通过流量检测组件对排出气体的流量值进行检测,以此来判断气控阀的密封性和性能。
进一步,所述流量检测组件包括:
流量管,所述流量管一端设置在滑移块上并与排气腔内部连通,所述气控阀的出气孔内的气体通过流量管排出;
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机台上并与流量管连通,所述流量计用于检测流量管内的流量大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量管将气控阀出气孔排出的气体进行排出,流量计对流量管内的流量进行检测,以此来判断气控阀排出的流量值大小,最终判断气控阀的密封性和性能。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与流量管的内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抵接嘴、第三抵接嘴、进气孔和排气孔的内径大小相同,所述进气管的内径等于第一抵接嘴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严格控制进气管和流量管的内径相同,便于通过对比流量值大小来判断气控阀的密封性和性能,通过第一抵接嘴、第三抵接嘴、进气孔、排气孔、进气管和流量管的内径相同,降低了流动过程中管径不同对检测数据的影响,提高了对气控阀密封性和性能检测的精确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抵接嘴和第三抵接嘴的前端均开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抵接在气控阀上进行密封的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密封圈安装在安装槽内,当第一抵接嘴和第三抵接嘴抵接在气控阀上时,通过密封圈增强了与连接密封性,提高了对气控阀密封性和性能检测的精确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将需要检测的气控阀放置在置物台上,依次启动第一抵紧气缸和第二抵紧气缸将气控阀定位在置物台上,同时使得第二抵接嘴抵紧在气控阀的控制孔上,当第二抵紧气缸伸长到最大值后第一抵接嘴抵紧在气控阀的进气孔上,最后启动驱动气缸,将第三抵接嘴抵紧在气控阀的出气孔上,以此来将控制管、进气管、流量管与气控阀的控制孔、进气孔、出气孔密封连通,控制管内通气开启控制阀、进气管通入稳定气体,通过气控阀后流入流量管内并通过流量计检测流量值大小,通过流量值大小来判断气控阀的密封性和性能,检测完成后关闭所有气缸,将气控阀取出,以此来提高了气控阀密封性和性能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含有气控阀;
图3是本申请的置物台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气控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第二抵紧气缸结构示意图,其中包含了通气组件和抵紧组件;
图6是本申请的排出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台;11、放置板;12、进气管;13、控制管;2、置物台;21、锁定螺栓;22、放置槽;23、第一侧壁;24、第二侧壁;3、气控阀;31、进气孔;32、控制孔;33、出气孔;4、定位机构;41、第一抵紧气缸;411、固定螺栓;412、抵接块;413、橡胶块;42、第二抵紧气缸;43、通气组件;431、连接板;432、连接块;433、连接气嘴;434、第一抵接嘴;44、安装槽;45、密封圈;5、连接组件;51、转接气嘴;52、第二抵接嘴;6、抵紧组件;61、伸缩杆;62、抵紧板;621、定位槽;63、伸缩弹簧;7、排出机构;71、滑移块;72、驱动气缸;73、第三抵接嘴;74、连接螺栓;75、流量检测组件;751、流量管;752、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包括机台1、机台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气控阀3的置物台2、置物台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控阀3开关的控制管13、置物台2上设置有用于向气控阀3内通入气体的进气管12、置物台2上设置有用于对气控阀3内排出的气体进行导流并检测流量值大小的排出机构7、机台1上设置有对气控阀3进行定位控制的定位机构4。
参照图1和图3,机台1水平放置在桌面上,机台1上表面水平固定安装有放置板11,放置板11上表面沿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和螺纹孔,部分定位孔内插接安装有定位销,置物台2下表面开设有多个与定位销插接配合的固定孔,置物台2放置在放置板11上并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置物台2通过锁定螺栓21螺纹连接在放置板11的螺纹孔内,以此来将置物台2固定安装在放置板11上;置物台2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待检测气控阀3的放置槽22,放置槽22的内部大小略大于待检测气控阀3的外部大小,便于将气控阀3放置在置物台2上。
参照图4,气控阀3上开设有用于控制气控阀3开启或关闭的控制孔32,通过向控制孔32内通入气体来开启气控阀3;气控阀3上开设有用于向气控阀3内通入气体的进气孔31,气控阀3上开设有便于将气控阀3内气体排出的出气孔33,当气控阀3关闭时进气孔31与出气孔33相互隔绝,当气控阀3开启时,进气孔31与出气孔33之间相互连通。
参照图1和图5,定位机构4包括第一抵紧气缸41、第二抵紧气缸42和通气组件43,第一抵紧气缸41底部也开设有与定位插销插接配合的固定孔,第一抵紧气缸41通过定位销插接安装在放置板11上,第一抵紧气缸41通过固定螺栓411螺纹连接在放置板11的螺纹孔内,以此来将第一抵紧气缸41固定安装在放置板11上;第一抵紧气缸41的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对气控阀3侧壁进行抵紧固定的抵接块412,抵接块412靠近气控阀3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块413,以此来降低对气控阀3侧壁的损坏概率;当气控阀3放置好后,先启动第一抵紧气缸41,通过第一抵紧气缸41伸长将气控阀3抵紧在置物台2上的第一侧壁23上,以此来完成对气控阀3的初步定位。
参照图1和图5,第二抵紧气缸42底部也开设有与定位插销插接配合的固定孔,第二抵紧气缸42通过定位销插接安装在放置板11上,第二抵紧气缸42也通过固定螺栓411螺纹连接在放置板11的螺纹孔内,以此来将第二抵紧气缸42固定安装在放置板11上;通气组件43设置在第二抵紧气缸42的活塞杆上且随着第二抵紧气缸42的活塞杆运动抵紧在气控阀3的进气孔31上并与进气孔31连通,通气组件43包括连接板431、连接块432、连接气嘴433和第一抵接嘴434,连接板431为长方体形结构,连接板431固定安装在第二抵紧气缸42的活塞杆上;连接块432为圆柱体形结构,连接块432内部开设有密封的进气腔,连接块432固定安装在连接板431远离第二抵紧气缸42的一侧上。
参照图1和图5,连接气嘴433通过螺纹连接可拆卸安装在连接块432上,连接气嘴433与进气腔内部连通,进气管12插接安装在连接气嘴433内;第一抵接嘴434固定安装在连接块432靠近气控阀3一端的侧壁上,第一抵接嘴434与进气腔内部连通,第一抵接嘴434与气控阀3的进气孔31内径大小相同,且为了提高第一抵接嘴434的抵接效果,第一抵接嘴434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第一抵接嘴434靠近气控阀3的前端上开设有环形安装槽44,安装槽44与第一抵接嘴434同轴设置,安装槽44内固定安装有密封圈45;当第二抵紧气缸42伸长时,第一抵接嘴434抵接在气控阀3的进气孔31上且两轴线相互重合,通过密封圈45提高了密封效果,以此来使得进气管12与气控阀3的进气孔31连通,且连接处密封性良好。
参照图1和图3,控制管13通过连接组件5与气控阀3的控制孔32连通,连接组件5包括转接气嘴51和第二抵接嘴52,转接气嘴51通过螺纹连接可拆卸安装在置物台2上,控制管13插接安装在转接气嘴51上并与转接气嘴51内部连通;第二抵接嘴52固定安装在置物台2上并与转接气嘴51内部连通,第二抵接嘴5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当第二抵紧气缸42启动时将气控阀3抵紧在置物台2的第二侧壁24上,使得第二抵接嘴52抵紧在气控阀3的控制孔32上且两轴线相互重合,以此来使得控制管13与气控阀3的控制孔32连通,且连接处密封性良好,当控制管13开启时,控制管13通过第二抵接嘴52向气控阀3的控制孔32内排入控制气体,以此来开启控制阀。
参照图1和图5,连接块432上设置有对气控阀3进行抵接固定的抵紧组件6,抵紧组件6包括伸缩杆61、抵紧板62和伸缩弹簧63,伸缩杆61的缸体固定安装在连接块432靠近置物台2一侧的侧壁上,连接块432上的伸缩杆61间隔设置有多组,本实施例的伸缩杆61设置有两组;抵紧板62固定安装在多组伸缩杆61远离连接块432一端的活塞杆上,抵紧板62沿靠近或远离连接块432的方向上移动,抵紧板62靠近气控阀3的一端上开设有定位槽621,定位槽621便于对气控阀3的侧壁进行抵接定位;伸缩弹簧63套设安装在伸缩杆61上,伸缩弹簧63的两端分别抵紧在连接块432和抵接板相对的两侧壁上;当第二抵紧气缸42伸长时,抵紧板62抵紧在气控阀3的侧壁上并对气控阀3进行定位,随着第二抵紧气缸42的进行伸长,伸缩弹簧63压缩,使得对抵紧板62对气控阀3的固定效果更好,增强气控阀3的控制孔32与第二抵接嘴52的连通效果,同时第一抵接嘴434抵紧在气控阀3的进气孔31上。
当第二抵紧气缸42伸长时,通过抵接板62使得气控阀3的控制孔32与第二抵接嘴52连通,通过伸缩杆61和伸缩弹簧63的相互配合使得抵接板62对气控阀3的抵接效果良好,当第二抵紧气缸42伸长到最大值时,第一抵接嘴434与气控阀3的进气孔31连通;当第二抵紧气缸42缩短时,伸缩弹簧63恢复原位,便于对下个气控阀3进行再次抵紧;其中第二抵紧气缸42和第一抵紧气缸41的活塞杆伸缩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但不位于一条直线上,本实施例的第二抵紧气缸42和第一抵紧气缸41的活塞杆伸缩方向相互垂直。
参照图1和图6,排出机构7包括滑移块71、驱动气缸72和第三抵接嘴73,滑移块71沿靠近或远离气控阀3的方向滑移安装在置物台2上,滑移块71内部开设有密封的排气腔;驱动气缸72通过连接螺栓74固定安装在放置板11上,滑移块71固定安装在驱动气缸72的活塞杆上,驱动气缸72带动滑移块71在置物台2上滑移;第三抵接嘴73固定安装在滑移块71靠近气控阀3的一侧上,第三抵接嘴73与排气腔内部连通,第三抵接嘴73与气控阀3的排气孔的内径大小相同,第三抵接嘴73与第一抵接嘴434的内径大小相同,同时进气管12、流量管751的内径与第一抵接嘴434的内径大小也相同,降低了流动过程中管径不同对检测数据的影响,提高了对气控阀3密封性和性能检测的精确度.
参照图1和图6,第三抵接嘴73靠近气控阀3的前端上也开设有环形安装槽44,安装槽44与第三抵接嘴73同轴设置,安装槽44内固定安装有密封圈45;当第一抵紧气缸41和第二抵紧气缸42启动后,驱动气缸72启动,使得第三抵接嘴73抵紧在气控阀3的出气孔33上且与出气孔33位于同一轴线上,通过密封圈45提高了密封效果,以此来使得排气腔与气控阀3的出气孔33连通,且连接处密封性良好。
参照图1和图4,排出机构7还包括流量检测组件75,流量检测组件75设置在机台1上并与排气腔内部连通,流量检测组件75用于检测排气腔排出的流量值,流量检测组件75包括流量管751和流量计752,流量管751固定安装在滑移块71上并与排气腔内部连通,气控阀3的出气孔33内排出的气体通过排气腔流入流量管751内并通过流量管751排出,流量计752固定安装在放置板11上表面上,流量计752与流量管751连通,流量计752用于检测流量管751内的流量大小,以此来判断气控阀3排出的流量值大小,通过与进气管12内的流量值大小进行比较,最终判断气控阀3的密封性和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将需要检测的气控阀3放置在置物台2上的放置槽22内,启动第一抵紧气缸41将气控阀3抵紧在第一侧壁23上,然后启动第二抵紧气缸42,通过抵紧板62将气控阀3抵紧在第二侧壁24上,同时使得第二抵接嘴52抵紧在气控阀3的控制孔32上,当第二抵紧气缸42伸长到最大值后第一抵接嘴434抵紧在气控阀3的进气孔31上,最后启动驱动气缸72,将第三抵接嘴73抵紧在气控阀3的出气孔33上,以此来将控制管13、进气管12、流量管751与气控阀3的控制孔32、进气孔31、出气孔33密封连通,控制管13内通气开启控制阀、进气管12通入稳定气体,通过气控阀3后流入流量管751内并通过流量计752检测流量值大小,通过流量值大小来判断气控阀3的密封性和性能,检测完成后关闭所有气缸,将气控阀3取出,以此来提高了气控阀3密封性和性能检测的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1)、所述机台(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气控阀(3)的置物台(2)、所述置物台(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控阀(3)开关的控制管(13)、所述置物台(2)上设置有用于向气控阀(3)内通入气体的进气管(12)、所述置物台(2)上设置有用于对气控阀(3)内排出的气体进行导流并检测流量值大小的排出机构(7)、所述机台(1)上设置有对气控阀(3)进行定位控制的定位机构(4),所述定位机构(4)包括:
第一抵紧气缸(41),所述第一抵紧气缸(41)设置在机台(1)上并将气控阀(3)抵紧在置物台(2)的第一侧壁(23)上;
第二抵紧气缸(42),所述第二抵紧气缸(42)设置在机台(1)上并将气控阀(3)抵紧在置物台(2)第二侧壁(24)上且使得气控阀(3)的控制孔(32)通过连接组件(5)与控制管(13)连通,所述第二抵紧气缸(42)和第一抵紧气缸(41)的活塞杆伸缩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但不位于一条直线上;
通气组件(43),所述通气组件(43)设置在第二抵紧气缸(42)活塞杆上且随着第二抵紧气缸(42)的活塞杆运动抵紧在气控阀(3)的进气孔(31)上并使得进气管(12)与进气孔(3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组件(43)包括:
连接板(431),所述连接板(431)设置在第二抵紧气缸(42)的活塞杆上;
连接块(432),所述连接块(432)设置在连接板(431)远离第二抵紧气缸(42)的一侧上,所述连接块(432)上开设有密封的进气腔;
连接气嘴(433),所述连接气嘴(433)可拆卸设置连接块(432)上并与进气腔连通,所述连接气嘴(433)与进气管(12)插接连接;
第一抵接嘴(434),所述第一抵接嘴(434)设置在连接块(432)上并与进气腔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抵接嘴(434)抵接在气控阀(3)的进气孔(31)上并使得进气管(12)与气控阀(3)的进气孔(3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31)上设置有对气控阀(3)进行抵接固定的抵紧组件(6),所述抵紧组件(6)包括:
伸缩杆(61),所述伸缩杆(61)的缸体设置在连接板(431)靠近置物台(2)一侧的侧壁上,所述伸缩杆(61)的伸缩方向与连接块(432)的轴线方向平行;
抵紧板(62),所述抵紧板(62)设置在伸缩杆(61)远离连接块(432)一端的活塞杆上,所述抵紧板(62)沿靠近或远离连接块(432)的方向上移动;
伸缩弹簧(63),所述伸缩弹簧(63)套设在伸缩杆(61)上,所述伸缩弹簧(63)的两端分别抵紧在连接块(432)和抵接板相对的两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
转接气嘴(51),所述转接气嘴(51)可拆卸设置在置物台(2)上,所述控制管(13)插接设置在转接气嘴(51)上;
第二抵接嘴(52),所述第二抵接嘴(52)设置在置物台(2)上并与转接气嘴(51)内部连通,第二抵接嘴(52)抵接在气控阀(3)的控制孔(32)上并使得控制管(13)与气控阀(3)的控制孔(3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机构(7)包括:
滑移块(71),所述滑移块(71)沿靠近或远离气控阀(3)的方向滑移设置在置物台(2)上,所述滑移块(71)内部开设有排气腔;
驱动气缸(72),所述驱动气缸(72)设置在机台(1)上并用于驱动滑移块(71)滑移;
第三抵接嘴(73),所述第三抵接嘴(73)设置在滑移块(71)上并与排气腔内部连通,所述第三抵接嘴(73)抵接在气控阀(3)的出气孔(33)上并使得排气腔与气控阀(3)的出气孔(33)连通;
流量检测组件(75),所述流量检测组件(75)设置在机台(1)上并与排气腔内部连通,所述流量检测组件(75)用于检测排气腔排出的流量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检测组件(75)包括:
流量管(751),所述流量管(751)一端设置在滑移块(71)上并与排气腔内部连通,所述气控阀(3)的出气孔(33)内的气体通过流量管(751)排出;
流量计(752),所述流量计(752)设置在机台(1)上并与流量管(751)连通,所述流量计(752)用于检测流量管(751)内的流量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2)与流量管(751)的内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抵接嘴(434)、第三抵接嘴(73)、进气孔(31)和排气孔的内径大小相同,所述进气管(12)的内径等于第一抵接嘴(434)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嘴(434)和第三抵接嘴(73)的前端均开设有环形安装槽(44),所述安装槽(44)内设置有用于抵接在气控阀(3)上进行密封的密封圈(45)。
CN202311378725.XA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74512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78725.XA CN117451280A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78725.XA CN117451280A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51280A true CN117451280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90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78725.XA Pending CN117451280A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512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88730U (zh) 一种球阀气密性测试装置
CN210774524U (zh) 一种气阀密闭性检测试验台
CN114486101A (zh) 一种操作便捷的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8283228U (zh) 一种粉尘快速测定仪
CN117451280A (zh) 一种气控阀的检测装置
CN108918040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密闭性的检测装置
CN211147968U (zh) 一种孔洞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0243114U (zh) 一种波纹管密封性检测装置
CN106089533B (zh) 一种燃气喷射阀清洗与漏气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208780401U (zh) 一种集成灶燃气总管气密检测装置
CN108692892A (zh) 一种波纹管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9214866U (zh) 适用于船舶管系的气密试验装置
CN212206495U (zh) 一种管件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CN211317665U (zh) 一种中冷器管测漏装置
CN114165671A (zh) 浮动充注密封机构
CN209992134U (zh) 一种用于检测火炬阀体气密性的装置
CN109656273B (zh) 一种能自动控制液位的液气转换型压力传递装置
CN219831001U (zh) 一种汽车用高精度氧传感器测试装置
CN111120878A (zh) 一种管道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5985150U (zh) 检测系统
CN216791560U (zh) 一种消防管道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2407686U (zh) 一种移动式螺杆空气压缩机仪表阀
CN215573632U (zh) 一种新型可避免颗粒物冲击的测压装置
CN219551802U (zh) 一种清洗机清洗腔的密封性检测设备
CN220063288U (zh) 一种定位缺陷部位的气密性检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