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41646A - 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及其选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及其选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41646A
CN117441646A CN202311770320.0A CN202311770320A CN117441646A CN 117441646 A CN117441646 A CN 117441646A CN 202311770320 A CN202311770320 A CN 202311770320A CN 117441646 A CN117441646 A CN 117441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eding
yellow croaker
parent
selecting
fe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703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卿
张艺
刘铮
陈仕玺
周逢芳
谢伟铭
周振平
何亮银
张伟
刘家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Dingcheng Aquatic Products Co ltd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Dingcheng Aquatic Products Co ltd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Dingcheng Aquatic Products Co ltd,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de Dingcheng Aqua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7032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416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41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416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及其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同时构建群体选育和家系选育,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海捕野生大黄鱼作为雌性亲本;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养殖群体大黄鱼作为雄性亲本;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海捕野生大黄鱼作为家系的雌、雄性亲本;(2)选取群体选育和黄体色家系选育的F2亲本;(3)选取黄体色大黄鱼F3亲本;(4)选取黄体色大黄鱼F4亲本;(5)选取黄体色大黄鱼Fn代亲本,n是≥5的正整数。采用本方法经过5代以上选育,可以形成稳定的具有金黄体色的体表颜色的新品种。

Description

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及其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中的遗传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及其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属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Larimichthys),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为暖水性集群洄游鱼类,生活于近海的中、下层,因其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上个世纪70年代,大黄鱼海上捕捞量高达12万吨,位居我国四大传统主捕对象之首。为对大黄鱼种质资源进行保护,1985年宁德市水产科技人员利用宁德官井洋为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的条件,突破了大黄鱼亲本保活、驯养、人工育苗等技术瓶颈,首创大黄鱼全人工繁养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2022年我国大黄鱼产量达25.76万吨,居海水养殖鱼类单一种类产量之首,成为我国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和最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但在大黄鱼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未经选育的累代繁殖,导致了大黄鱼种质体色等经济性状方面出现了弱化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种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已有诸多学者陆续开展了以生长快、抗逆性、抗病性和体型等经济性状为选育指标的大黄鱼良种选育研究。但以大黄鱼体色金黄为选育指标的研究仍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及其选育方法,该方法是以大黄鱼体色金黄为指标的良种选育方法,选育的子代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大于等于30,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等于50,且稳定遗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同时构建群体选育和家系选育,选取群体选育和家系选育的F1亲本: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性腺成熟的海捕野生大黄鱼作为群体选育的F1雌性亲本;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性腺成熟的养殖群体大黄鱼作为群体选育的F1雄性亲本;
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性腺成熟的海捕野生大黄鱼作为家系选育的F1雌、雄性亲本;
(2)选取群体选育和黄体色家系选育的F2亲本: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F1中群体选育的性腺成熟的黄体色大黄鱼作为群体选育F2雌、雄性亲本;
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步骤(1)所构建的黄体色大黄鱼家系子代F1中黄体色大黄鱼作为家系选育F2雌、雄性亲本;
(3)选取黄体色大黄鱼F3亲本: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F2中家系选育的性腺成熟的黄体色大黄鱼作为F3雌性亲本;
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F2群体选育的性腺成熟的大黄鱼作为F3雄性亲本;
(4)选取黄体色大黄鱼F4亲本: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选择F3中选育的性腺成熟的黄体色大黄鱼作为F4雌、雄性亲本;
(5)选取黄体色大黄鱼Fn代亲本: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F(n-1)中选育的性腺成熟的黄体色大黄鱼作为F n代雌、雄性亲本,其中n是≥5的正整数。
优选地,所述步骤(1)所述群体选育的F1雌性亲本背部蓝黄值大于15且腹部蓝黄值大于30;雄性亲本背部蓝黄值大于10且腹部蓝黄值大于20;所述步骤(1)所述家系选育的F1雌、雄性亲本背部蓝黄值大于15且腹部蓝黄值大于30。
优选地,所述步骤(2)所述群体选育的F2雌、雄性亲本背部蓝黄值大于15且腹部蓝黄值大于30。所述黄体色家系选育的F2雌、雄性亲本背部蓝黄值大于20且腹部蓝黄值大于40。
优选地,所述步骤(3)F3雌、雄性亲本背部蓝黄值大于20且腹部蓝黄值大于40。
优选地,所述步骤(4)F4雌、雄性亲本背部蓝黄值大于20且腹部蓝黄值大于40。
优选地,所述步骤(5)F n代雌、雄性亲本背部蓝黄值≥30且腹部蓝黄值≥50。
优选地,所述步骤(1)群体选育中F1雌、雄性亲本的比例为1:2,家系选育中F2雌、雄性亲本的比例为1:1。
优选地,所述步骤(2)群体选育中F2雌、雄性亲本的比例为1:2,,家系选育中F2雌、雄性亲本的比例为1:1。
进一步地,还包括以下步骤:将选育的F1-Fn子代经育苗池培育至体长为5~7cm时,放置于海上塑胶网箱养殖隔离养殖。隔离养殖时所述养殖水质条件符合 NY 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养殖饵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冰鲜杂鱼为辅,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杂鱼的重量比为4:1,饵料系数为2.0~3.0之间。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选育方法得到的体色黄的大黄鱼。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由于同时构建群体选育和家系选育,家系选育的子代体色的基因更纯,后续再与群体选育的子代进行交配,可以减少近亲繁殖和提高子代对子代的继承遗传作用。
2、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以大黄鱼体色金黄为选育指标,配合亲本的选择,只需经过5代的选育即可形成稳定的具有金黄体色的体表颜色的新品种,选育的子代体色的基因更纯、更稳定,新品种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大于等于30,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等于50,且稳定遗传。
附图说明
图1是金黄体色选育技术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同时构建群体选育和家系选育:
群体选育中黄体色大黄鱼F1雌性亲本的选择:
2015年10月,从泉州-漳州地点捕捞到的性腺成熟的海捕野生大黄鱼中选择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大于15且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30的海捕野生大黄鱼作为雌性亲本。
群体选育中黄体色大黄鱼F1雄性亲本的选择:
2015年10月,从宁德市鼎诚水产有限公司养殖场选择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大于10且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20的性腺成熟的养殖群体大黄鱼作为雄性亲本。
黄体色家系选育中家系F1雌、雄性亲本的选择:
2015年10月,从泉州-漳州地点捕捞到的性腺成熟的海捕野生大黄鱼中选择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大于15,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30海捕野生大黄鱼作为雌、雄性亲本。
将上述群体1000尾以上,雌雄比例1:2作为选育组亲本、1雌1雄作为家系选育亲本,进行30天,饲喂牡蛎,每天饲喂2次(早、晚),饲喂量占鱼体体重的7%-10%进行强化培育,培育后同时进行人工催产,经育苗池培育至体长为5~7cm的大黄鱼选育子代即F1代,放置于海上塑胶网箱养殖隔离养殖,养殖水质条件符合 NY 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养殖饵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冰鲜杂鱼为辅,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杂鱼的重量比为4:1,饵料系数为2.0~3.0之间。本实施例采用的人工配合饲料是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健马牌大黄鱼配合饲料。
(2)选择群体选育和黄体色家系选育的F2亲本与交配方式:
当群体选育的F1代长至性腺成熟时,选取F1中群体选育的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在大于15且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30的黄体色大黄鱼,作为群体选育的F2雌、雄性亲本。
当黄体色家系选育的F1代长至性腺成熟时,选取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大于20且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40的黄体色大黄鱼作为黄体色家系F2雌、雄性亲本。
将上述群体1000尾以上,雌雄比例1:2作为选育组F2亲本、1雌1雄进行家系选育F2亲本,进行30天,饲喂牡蛎,每天饲喂2次(早、晚),饲喂量占鱼体体重的7%-10%进行强化培育,培育后同时进行人工催产,经育苗池培育至体长为5~7cm的大黄鱼选育子代即F2代,放置于海上塑胶网箱养殖隔离养殖,养殖水质条件符合 NY 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养殖饵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冰鲜杂鱼为辅,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杂鱼的重量比为4:1,饵料系数为2.0~3.0之间。本实施例采用的人工配合饲料是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健马牌大黄鱼配合饲料。
(3)选择黄体色大黄鱼F3亲本与交配方式:
当家系选育的F2代长至性腺成熟时,选取F2中家系选育的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在大于20且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40黄体色大黄鱼作为F3雌性亲本,雌性亲本不低于333尾(数量占雄性亲本的1/3)。
当群体选育的F2长至性腺成熟时,选取F2群体选育的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大于20且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40大黄鱼作为F3雄性亲本,雌性亲本不低于666尾(数量占雄性亲本的2/3)。
将上述F3雌性亲本和F3雄性亲本,进行30天,饲喂牡蛎,每天饲喂2次(早、晚),饲喂量占鱼体体重的7%-10%进行强化培育,培育后进行人工催产,经育苗池培育至体长为5~7cm的大黄鱼选育子代即F3代,放置于海上塑胶网箱养殖隔离养殖,养殖水质条件符合 NY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养殖饵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冰鲜杂鱼为辅,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杂鱼的重量比为4:1,饵料系数为2.0~3.0之间。本实施例采用的人工配合饲料是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健马牌大黄鱼配合饲料。
(4)选择黄体色大黄鱼F4亲本与交配方式:
当F3代长至性腺成熟时,选取F3中选育的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在大于20且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40的黄体色大黄鱼作为F4雌、雄性亲本,亲本数量在1000尾以上,雌雄比例1:2。
将上述F4雌性亲本和F4雄性亲本,进行30天,饲喂牡蛎,每天饲喂2次(早、晚),饲喂量占鱼体体重的7%-10%进行强化培育,培育后进行人工催产,经育苗池培育至体长为5~7cm的大黄鱼选育子代即F5代,放置于海上塑胶网箱养殖隔离养殖,养殖水质条件符合 NY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养殖饵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冰鲜杂鱼为辅,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杂鱼的重量比为4:1,饵料系数为2.0~3.0之间。本实施例采用的人工配合饲料是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健马牌大黄鱼配合饲料。
(5)选择黄体色大黄鱼F5代亲本:
当F4代长至性腺成熟时,选取F4中选育的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大于等于30且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等于50黄体色大黄鱼作为F5代雌、雄性亲本,亲本数量在1000尾以上,雌雄比例1:2。
将上述F5雌性亲本和F5雄性亲本,进行30天,饲喂牡蛎,每天饲喂2次(早、晚),饲喂量占鱼体体重的7%-10%进行强化培育,培育后进行人工催产,经育苗池培育至体长为5~7cm的大黄鱼选育子代即F5代,放置于海上塑胶网箱养殖隔离养殖,养殖水质条件符合 NY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养殖饵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冰鲜杂鱼为辅,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杂鱼的重量比为4:1,饵料系数为2.0~3.0之间。本实施例采用的人工配合饲料是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健马牌大黄鱼配合饲料。
经过5代的选育,最终形成稳定的具有金黄体色的体表颜色,最终形成新品种,该新品种满足每次培育子代背部蓝黄值(B值)均大于等于30,腹部蓝黄值(B值)均大于等于50,达到稳定遗传。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只构建家系选育,其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家系选育:
黄体色家系选育中家系F1雌、雄性亲本的选择:
2015年10月,从泉州-漳州地点捕捞到的性腺成熟的海捕野生大黄鱼中选择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大于15,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30海捕野生大黄鱼作为雌、雄性亲本。
将上述群体1000尾以上,1雌1雄进行家系选育亲本,进行30天,饲喂牡蛎,每天饲喂2次(早、晚),饲喂量占鱼体体重的7%-10%进行强化培育,培育后同时进行人工催产,经育苗池培育至体长为5~7cm的大黄鱼选育子代即F1代,放置于海上塑胶网箱养殖隔离养殖,养殖水质条件符合 NY 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养殖饵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冰鲜杂鱼为辅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杂鱼的重量比为4:1,饵料系数为2.0~3.0之间。本实施例采用的人工配合饲料是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健马牌大黄鱼配合饲料。
(2)黄体色家系选育F2亲本与交配方式:
当黄体色家系选育的F1代长至性腺成熟时,选取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大于20且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40的黄体色大黄鱼作为黄体色家系F2雌、雄性亲本。
将上述群体1000尾以上,1雌1雄进行家系选育F2亲本,进行30天,饲喂牡蛎,每天饲喂2次(早、晚),饲喂量占鱼体体重的7%-10%进行强化培育,培育后同时进行人工催产,经育苗池培育至体长为5~7cm的大黄鱼选育子代即F2代,放置于海上塑胶网箱养殖隔离养殖,养殖水质条件符合 NY 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养殖饵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冰鲜杂鱼为辅,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杂鱼的重量比为4:1,饵料系数为2.0~3.0之间。本实施例采用的人工配合饲料是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健马牌大黄鱼配合饲料。
(3)黄体色家系选育F3亲本与交配方式:
当家系选育的F2代长至性腺成熟时,选取F2中家系选育的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在大于20且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40黄体色大黄鱼作为黄体色家系F3雌、雄性亲本。雌性亲本不低于333尾(数量占雄性亲本的1/3)。
将上述F3雌性亲本和F3雄性亲本,进行30天,饲喂牡蛎,每天饲喂2次(早、晚),饲喂量占鱼体体重的7%-10%进行强化培育,培育后进行人工催产,经育苗池培育至体长为5~7cm的大黄鱼选育子代即F3代,放置于海上塑胶网箱养殖隔离养殖,养殖水质条件符合 NY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养殖饵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冰鲜杂鱼为辅,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杂鱼的重量比为4:1,饵料系数为2.0~3.0之间。本实施例采用的人工配合饲料是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健马牌大黄鱼配合饲料。
(4)黄体色家系选育F4亲本与交配方式:
当家系选育的F3代长至性腺成熟时,选取F3中家系选育的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在大于20且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40黄体色大黄鱼作为黄体色家系F4雌、雄性亲本。亲本数量在1000尾以上,雌雄比例1:2。
将上述F4雌性亲本和F4雄性亲本,进行30天,饲喂牡蛎,每天饲喂2次(早、晚),饲喂量占鱼体体重的7%-10%进行强化培育,培育后进行人工催产,经育苗池培育至体长为5~7cm的大黄鱼选育子代即F4代,放置于海上塑胶网箱养殖隔离养殖,养殖水质条件符合 NY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养殖饵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冰鲜杂鱼为辅,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杂鱼的重量比为4:1,饵料系数为2.0~3.0之间。本实施例采用的人工配合饲料是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健马牌大黄鱼配合饲料。
(5)黄体色家系选育F5亲本与交配方式:
当家系选育的F4代长至性腺成熟时,选取F4中家系选育的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在大于20且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40黄体色大黄鱼作为黄体色家系F5雌、雄性亲本。亲本数量在1000尾以上,雌雄比例1:2。
将上述F5雌性亲本和F5雄性亲本,进行30天,饲喂牡蛎,每天饲喂2次(早、晚),饲喂量占鱼体体重的7%-10%进行强化培育,培育后进行人工催产,经育苗池培育至体长为5~7cm的大黄鱼选育子代即F5代,放置于海上塑胶网箱养殖隔离养殖,养殖水质条件符合 NY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养殖饵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冰鲜杂鱼为辅,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杂鱼的重量比为4:1,饵料系数为2.0~3.0之间。本实施例采用的人工配合饲料是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健马牌大黄鱼配合饲料。
经过5代的选育,因近亲繁殖严重,最终体色的背部蓝黄值(B值)小于20,腹部蓝黄值(B值)小于40,与普通养殖群体一致,并且遗传不稳定。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群体选育中大黄鱼F1雌性亲本选择不同,本对比例中:
群体选育中黄体色大黄鱼F1雌性亲本的选择:
2015年10月,从宁德市鼎诚水产有限公司养殖场选择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大于10且腹部蓝黄值(B值)大于20的养殖群体大黄鱼作为F1雌性亲本。其余同实施例1。
经过5代的选育,最终体色的背部蓝黄值(B值)小于20,腹部蓝黄值(B值)小于40,与普通养殖群体一致,并且遗传不稳定。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步骤(1)与步骤(2)中蓝黄值的选择不同。
本对比例步骤(1)中群体选育中黄体色大黄鱼F1雌性亲本的选择:
选择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在7-10之间且腹部蓝黄值(B值)在22-25之间的海捕野生大黄鱼作为雌性亲本。
黄体色家系选育中家系F1雌、雄性亲本的选择:
选择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在7-10之间,且腹部蓝黄值(B值)在22-25之间海捕野生大黄鱼作为雌、雄性亲本。
本对比例步骤(2)中群体选育的F2亲本的选择:
当群体选育的F1代长至体重性腺成熟时,选取F1中群体选育的体色满足背部蓝黄值(B值)在7-10之间且腹部蓝黄值(B值)在22-25之间黄体色大黄鱼,作为群体选育的F2雌、雄性亲本。其余同实施例1。
经过5代的选育,体色的背部蓝黄值(B值)小于22,腹部蓝黄值(B值)小于43,与普通养殖群体一致,并且遗传不稳定。
结论:
由实施例1与对比例1-3进行比照可知,实施例1的背部蓝黄值和腹部蓝黄值较对比例1-3均有大幅提高,且稳定遗传。
对比例1由于只进行家系选育,虽然子代体色的基因更纯,但是由于近亲繁殖严重,即使经过5代的选育,最终体色的背部蓝黄值(B值)小于20,腹部蓝黄值(B值)小于40,与普通养殖群体一致,并且遗传不稳定。
对比例2由于群体选育中选择养殖群体大黄鱼作为F1雌、雄性亲本。养殖群体大黄鱼的亲本颜色浅,并且养殖群体目前已经经过30多年的养殖,会有近亲繁殖的问题,所以子代对亲本的基础遗传降低了,因此,同样经过5代的选育,最终体色的背部蓝黄值(B值)仍旧小于20、腹部蓝黄值(B值)小于40,与普通养殖群体一致,并且遗传不稳定。
对比例3的选育效果优于对比例1、2,但是与实施例1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可能是因为本申请实施例1步骤(1)中群体选育中黄体色大黄鱼F1雌性亲本的蓝黄值、家系选育中家系F1雌、雄性亲本的蓝黄值以及步骤(2)中群体选育中F2雌、雄性亲本的蓝黄值的选择有利于选育的子代体色的基因更纯、更稳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同时构建群体选育和家系选育,选取群体选育和家系选育的F1亲本: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性腺成熟的海捕野生大黄鱼作为群体选育的F1雌性亲本;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性腺成熟的养殖群体大黄鱼作为群体选育的F1雄性亲本;
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性腺成熟的海捕野生大黄鱼作为家系选育的F1雌、雄性亲本;
(2)选取群体选育和黄体色家系选育的F2亲本: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F1中群体选育的性腺成熟的黄体色大黄鱼作为群体选育F2雌、雄性亲本;
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步骤(1)所构建的黄体色大黄鱼家系子代F1中黄体色大黄鱼作为家系选育F2雌、雄性亲本;
(3)选取黄体色大黄鱼F3亲本: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F2中家系选育的性腺成熟的黄体色大黄鱼作为F3雌性亲本;
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F2群体选育的性腺成熟的大黄鱼作为F3雄性亲本;
(4)选取黄体色大黄鱼F4亲本: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选择F3中选育的性腺成熟的黄体色大黄鱼作为F4雌、雄性亲本;
(5)选取黄体色大黄鱼Fn代亲本:根据背、腹部蓝黄值选择F(n-1)中选育的性腺成熟的黄体色大黄鱼作为F n代雌、雄性亲本,其中n是≥5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所述群体选育的F1雌性亲本背部蓝黄值大于15且腹部蓝黄值大于30;雄性亲本背部蓝黄值大于10且腹部蓝黄值大于20;
所述步骤(1)所述家系选育的F1雌、雄性亲本背部蓝黄值大于15且腹部蓝黄值大于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所述群体选育的F2雌、雄性亲本背部蓝黄值大于15且腹部蓝黄值大于30;
所述黄体色家系选育的F2雌、雄性亲本背部蓝黄值大于20且腹部蓝黄值大于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F3雌、雄性亲本背部蓝黄值大于20且腹部蓝黄值大于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F4雌、雄性亲本背部蓝黄值大于20且腹部蓝黄值大于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5)F n代雌、雄性亲本背部蓝黄值≥30且腹部蓝黄值≥5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群体选育中F1雌、雄性亲本的比例为1:2,家系选育中F2雌、雄性亲本的比例为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群体选育中F2雌、雄性亲本的比例为1:2,,家系选育中F2雌、雄性亲本的比例为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选育的F1-Fn子代经育苗池培育至体长为5~7cm时,放置于海上塑胶网箱养殖隔离养殖,隔离养殖时养殖饵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冰鲜杂鱼为辅,饵料系数为2.0~3.0之间,所述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杂鱼的重量比为4:1。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选育方法得到的体色黄的大黄鱼。
CN202311770320.0A 2023-12-21 2023-12-21 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及其选育方法 Pending CN1174416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0320.0A CN117441646A (zh) 2023-12-21 2023-12-21 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及其选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0320.0A CN117441646A (zh) 2023-12-21 2023-12-21 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及其选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41646A true CN117441646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91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70320.0A Pending CN117441646A (zh) 2023-12-21 2023-12-21 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及其选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4164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0004B (zh)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Pierre et al. Grouper aquaculture: Asian success and Mediterranean trials
Masuda et al. Stock enhancement in Japan: review and perspective
Lim et al. Use of the rotifer,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Pallas, in freshwater ornamental fish larviculture
Cheng et al. Chinese mitten crab culture: current status and recent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N103053458B (zh) 一种青蟹生态养殖方法
CN103975879B (zh) 一种贝壳金黄色速长葡萄牙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3262818B (zh) 一种开发优质野生青虾用于养殖的方法
CN104686423A (zh) 一种暗纹东方鲀群体—家系—分子综合遗传育种的方法
CN101884311B (zh) 半滑舌鳎家系构建及优良家系选育方法
CN1444848A (zh) 斜带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方法
CN101878743A (zh) 一种全人工批量培育小丑鱼亲鱼的方法
Walford et al. Floating hatchery and net cage culture of Penaeus indicus in the Straits of Johore, Singapore
CN102919186B (zh) 一种多鳞鱚的人工繁育方法
Harada The present status of marine fish cultivation research in Japan
CN107926774B (zh) 大泷六线鱼野生亲鱼池塘网箱培育方法
CN109804952B (zh) 一种浪人鲹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5325321A (zh) 一种金头鲷养殖技术
Chen Progress and problems of netcage culture of grouper (Epinephelus tauvina F) in Singapore
CN102119678A (zh) 鬼鲉网箱养殖方法
CN113243325B (zh) 中华绒螯蟹白壳品系的构建方法
CN117441646A (zh) 一种体色黄的大黄鱼及其选育方法
KR100588419B1 (ko) 말쥐치의 조기산란유도 및 종묘 생산방법
Imsland The flatfishes (order: Pleuronectiformes)
Tahapari et al. Selection response and heritability in growth trait of first generation (G1) of djambal catfish population (Pangasius djamb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