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29286A - 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29286A
CN117429286A CN202210840291.XA CN202210840291A CN117429286A CN 117429286 A CN117429286 A CN 117429286A CN 202210840291 A CN202210840291 A CN 202210840291A CN 117429286 A CN117429286 A CN 117429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rt
cover
charging
driving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402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廉玉波
衣本钢
李方成
冯文燕
刘东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402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2928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4451 priority patent/WO202401224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429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292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4Superstructure sub-units with access or drainage openings having movable or removable closures; Sealing mean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以及电动车辆;其中,所述充电口系统包括充电口和充电口盖,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充电口盖用于关闭或敞开所述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盖包括内盖和外盖,所述内盖位于所述充电口处,所述外盖盖设在所述内盖的外侧;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充电口盖在敞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为能先将所述外盖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敞开位置,之后再驱动所述内盖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敞开位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系统,可以实现充电口内盖和外盖的自动开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动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快速。将电动汽车设计为智能化,以提高用户体验为目标越来越受到研发者的重视。新能源电动汽车通常需要通过充电为汽车提供能源。
传统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通过整车解锁后按压充电口盖执行器的方式将充电口盖的外盖打开,然后再手动将内盖拔下后才能进行充电,此过程中需要人为主动操作两次开启的动作(即开启内盖和外盖)。而且,将外盖打开之后还需手动打开内盖,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复杂,不利于人机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以及电动车辆的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电动车辆上的充电口盖的自动开合,可以提升人机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包括:
充电口和充电口盖,所述充电口盖用于关闭或敞开所述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盖包括内盖和外盖,所述内盖位于所述充电口处,所述外盖盖设在所述内盖的外侧;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充电口盖在敞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为能先将所述外盖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敞开位置,之后再驱动所述内盖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敞开位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外盖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内盖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配置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对所述外盖的驱动状态,所述充电口系统能通过所述检测模块判断所述外盖是否移动至敞开位置。
可选地,所述充电口系统还包括位置开关,所述位置开关用于设置在电动车辆上,所述外盖移动至关闭位置时触发所述位置开关;
所述充电口系统被配置为能通过所述位置开关校核所述外盖是否移动至关闭位置。
可选地,所述充电口系统被配置为能根据所述位置开关的触发状态对所述检测模块进行校准。
可选地,在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信号达到预设信号时,所述充电口系统判断所述外盖移动至敞开位置,所述充电口系统停止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并触发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内盖向敞开位置移动。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工作的情况下,监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流;
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流达到第二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内盖移动到敞开位置。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工作的情况下,监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流;
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流达到第一堵转阈值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工作。
可选地,所述的充电口系统,其还包括充电反馈装置,所述充电反馈装置用于监控所述充电口是否执行充电;
在所述充电口盖处在敞开位置的情况下,若在设定时间内所述充电口未执行充电,则所述控制所述充电口盖移动至关闭位置。
可选地,所述的充电口系统,其还包括提示模块,所述提示模块通过显示和/或声音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口盖所处的位置进行提示。
可选地,所述充个电口包括快充口和慢充口,所述内盖包括快充盖体和慢充盖体,所述快充盖体位于所述快充口处,所述慢充盖体位于所述慢充口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包括:
如上任意之一所述的充电口系统;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的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可执行的计算机指令的控制,至少执行对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
可选地,所述电动车辆还包括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与所述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触发装置被配置为至少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口盖所处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简化对电动车辆上充电口开关控制的人为操作步骤,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的方式实现充电口上内盖和外盖的联动打开和/或关闭,且在充电口的开关过程中可以全程无需用户手动触摸内盖和外盖,可以提升用户的人机交互体验感。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说明书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系统的框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的硬件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充电口系统;110、控制器;111、第一控制模块;112、第一获取模块;113、第二控制模块;114、第二获取模块;120、充电口盖;121、内盖;122、外盖;130、驱动装置;131、第一驱动装置;132、第二驱动装置;140、检测模块;150、位置开关;160、充电反馈装置;170、外置开关;180、中控系统;190、遥控钥匙;500、电动车辆;510、存储器;520、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100,参见图1,所述充电口系统100包括:充电口(图1中未示出)和充电口盖120,所述充电口盖120用于关闭或敞开所述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盖120包括内盖121和外盖122,所述内盖121位于所述充电口处,所述外盖122盖设在所述内盖121的外侧;该充电口盖120还包括驱动装置130,所述驱动装置130用于驱动所述充电口盖120在敞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驱动装置130被配置为能先将所述外盖122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敞开位置,之后再驱动所述内盖121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敞开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口系统100,其不仅可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还可应用于电动摩托、电动助力车等多种类型的车辆上,本申请中对电动车辆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中,在电动车辆的充电口上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内盖121和外盖122,并为内盖121和外盖122配设了驱动装置130,可由驱动装置130对内盖121和外盖122的开关进行自动化控制。
其中,内盖121可以对充电口起到保护作用。外盖122可以对内盖121起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保护充电口。
在相关的技术中,电动车辆上的充电口盖通常是通过整车解锁后按压充电口盖执行器或者手动的方式将外盖打开,还需要手动将内盖拔下后才能进行充电,此过程中需要人为主动操作两次开启的动作(即开启外盖和内盖),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复杂。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为,当需要打开充电口时,可由驱动装置130控制先将外盖122自动打开,之后再控制内盖121自动打开,外盖122与内盖121联动设计。如此,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充电口的敞开。可以看出,本申请的方案中对于充电口的敞开可以依靠驱动装置130驱动控制,无需人为主动操作两次开启的动作,整个操作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过程简单。
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口系统,当需要关闭充电口时,也可以通过驱动装置130对内盖121和外盖122进行自动关闭控制,整个过程中也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内盖121和外盖122,可通过驱动装置130使内盖121和外盖122联动关闭。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简化对电动车辆上充电口开关控制的人为操作步骤,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的方式实现充电口上内盖121和外盖122的联动打开和/或关闭,且在充电口的开关过程中可以全程无需用户手动触摸内盖和外盖,可以提升用户的人机交互体验感。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所述驱动装置13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31和第二驱动装置132,所述外盖122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1连接,所述内盖121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2连接。
其中,第一驱动装置131为驱动外盖122产生运动,以执行打开或者关闭动作的设备。第二驱动装置132为驱动内盖121产生运动,以执行打开或者关闭动作的设备。
例如,第一驱动装置131及第二驱动装置132可以为电机。
具体地,参见图1,可以通过充电口系统内设置的控制器110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31执行工作,第一驱动装置131可用于驱动外盖122执行打开动作。并在外盖122打开之后,可以继续由上述的控制器110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32执行工作,第二驱动装置132可驱动内盖121执行打开动作。也就是说,在外盖122打开之后,内盖121可以紧随其后打开,形成了外盖122和内盖121联动打开的模式,当外盖122和内盖121全部打开之后,充电口为敞开状态。
在充电口敞开之后,外部的充电设备如充电插枪插入充电口,以此实现为电动车辆充电,提供能源。当充电完成之后,若需要关闭充电口,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设计可以通过第二驱动装置132控制内盖121先关闭,再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31控制外盖122关闭,
当内盖121和外盖122关闭后,充电口为关闭状态,可以保护充电口。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控制器110例如可以安装在车内,该控制器110可以通过CAN线与整个电动车辆进行交互。控制器110可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31和第二驱动装置132执行工作或者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控制器110可以为电动车辆的控制器,也可以是为充电口系统单独设置的控制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1配置有检测模块140,所述检测模块14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1对所述外盖122的驱动状态,所述充电口系统能通过所述检测模块140判断所述外盖122是否移动至敞开位置。
可选的是,检测模块140例如可以为霍尔传感器。
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口系统,当需要使充电口敞开时,先由第一驱动装置131驱动外盖122打开,且在外盖122打开的过程中,可以由霍尔传感器实时检测第一驱动装置131的电流,以此来获取第一驱动装置131对外盖122的驱动状态,进而可以使充电口系统确定以下的两种情况之一:
第一种情况:外盖122移动至敞开位置,外盖122已经正常打开;
第二种情况:外盖122未移动至敞开位置,外盖122可能还未打开或未完全打开,此时可以认为外盖122未正常打开。
由于本申请的方案中外盖122和内盖121的打开为联动设计,因此,利用检测模块140判断外盖122是否移动至敞开位置可以作为判断是否打开内盖121的前提条件。也利于实现外盖122与内盖121的联动控制顺序。
可以理解为,充电口系统在确定了外盖122已经正常打开的情况下,才会继续转而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32进行工作,由第二驱动装置132驱动内盖121打开。外盖122与内盖121的打开具有联动性。
需要说明的是,外盖122移动至敞开位置例如可以是外盖122在打开后不会阻挡或者妨碍内盖121打开的位置,具体的敞开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本申请中对此不做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检测模块140可以用于实现第一驱动装置131和第二驱动装置132的联动触发作用。检测模块140例如可以为霍尔传感器,其可以安装在第一驱动装置131上,或者与第一驱动装置131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充电口系统中的控制器110可以执行如下控制方法:
获取检测模块140检测到的外盖122所处的位置。若外盖122处在敞开位置,则进一步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32工作。也即,充电口系统中的控制器110在先将外盖122完全打开到敞开位置之后,再使内盖121进一步打开。
也就是说,在检测模块140检测到外盖122打开至敞开位置时,可以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控制器110,控制器110在接收到外盖122打开至敞开位置这一结果之后,才可以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32进入工作,以控制内盖121打开。
可以理解为,当外盖122打开至敞开位置的情况下,停止驱动外盖122,此时,可以转而驱动控制内盖121打开。也就是说,驱动内盖121打开的前提条件是满足:外盖122在控制器110的控制下已经完全打开。
当外盖122和内盖121均打开之后,充电口可以露出,这样就可以进行充电。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充电口系统,参见图1,其还包括位置开关150,所述位置开关150用于设置在电动车辆上,所述外盖122移动至关闭位置时触发所述位置开关150;所述充电口系统被配置为能通过所述位置开关150校核所述外盖122是否移动至关闭位置。
可选的是,位置开关150可以安装在外盖122关闭位置处。位置开关150可用于外盖122在关闭过程中识别到外盖122的关闭位置,保证外盖122在关闭之后与侧围的间隙面差。
可选的是,位置开关150可以通过CAN线与电动车辆上所设置的控制器110交互。
当关闭充电口时,需要将内盖121和外盖122均关闭,但由于外盖122位于最外侧,其对于保护内盖121和充电口尤为重要。因此,在关闭充电口时,很有必要确保外盖122能够移动到指定的关闭位置,也即闭合到位。
其中,将外盖122移动到关闭位置可以是在外盖122关闭后,外盖122的外表面与电动车辆的车身外表面相齐平,外盖122不会凸起于车身的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口系统中引入了位置开关150,可将该位置开关150设置在外盖122的关闭位置处。这样,当外盖122在第一驱动装置131的驱动下执行关闭动作并移动至关闭位置时就可以触发位置开关150。
若外盖122执行关闭动作之后没有触发位置开关150,则说明外盖122并没有移动至关闭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充电口系统中的控制器110可以控制外盖122重新执行关闭动作,直至外盖122移动至关闭位置为止。
也就是说,充电口系统100可以根据位置开关150反馈的信号确定外盖122在关闭之后是否移动至关闭位置,由此可以保证充电口完全关闭。而当外盖122没有移动至关闭位置,则需要控制外盖122重新进行关闭,直至调整外盖122可以移动至关闭位置,外盖122完全关闭位置。本申请的充电口系统可以保证充电口完全关闭,避免出现充电口暴露的情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充电口系统中的控制器110可以执行如下控制方法:
在控制外盖122为打开状态之后,还包括:根据位置开关150检测的位置信号,确定外盖122的关闭位置,其中,所述位置信号携带外盖122处在关闭位置时的位置信息。
其中,位置开关150与控制器110可以通过信号交互,用以在充电口关闭的过程中,保证外盖122能够准确的移动到关闭位置,也即可以保证外盖122能够完全关闭,而不会翘起。
若在外盖122执行完关闭动作之后,位置开关150没有被外盖122触发,说明外盖122此时没有移动到关闭位置。则可以由控制器110控制外盖122重新关闭,直至外盖122移动到关闭位置,实现关闭到位。在这一过程中,控制器110也可以控制通过仪表或者车载扬声器等方式产生报警,以提醒用户外盖122没有正常移动到关闭位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此,驾驶车辆的人员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充电口的开关情况。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充电口系统被配置为能根据所述位置开关150的触发状态对所述检测模块140进行校准。在充电口盖120反复开关的情况下,所述检测模块140能够出现计数错误、信号基准位错位的现象。如出现这种现象,充电口系统或车载电脑则无法准确通过检测模块140判断外盖122是否准确移动到了敞开位置和关闭位置。而在配置有位置开关150的技术方案中,位置开关150的触发与否能够准确的识别外盖122移动到了关闭位置。据此,充电口系统可以根据位置开关150对检测模块140的基准位或零位进行校准、重置。从而使校准后的检测模块140的信号能够准确的反应外盖122移动到敞开位置。
如上所述,检测模块140可以对外盖122是否移动至敞开位置进行检测。实际可以采用的反馈信号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采用霍尔传感器对第一驱动装置131的转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或者,利用第一驱动装置131的驱动电流作为反馈信号,判断第一驱动装置131是否堵转等。
可选地,可以为检测模块140配置预设信号。该预设信号代表外盖122已经移动到了敞开位置,可以通过实际对外盖122的运动进行测试,从而获取准确的预设信号,存储在系统、车载电脑中。在判断外盖122移动至敞开位置,充电口系统的控制器110可以停止第一驱动装置131,并触发第二驱动装置132驱动内盖121向敞开位置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准确地判断外盖122是否到达敞开位置,为内盖121与外盖122的准确联动提供可靠性。
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对第一驱动装置131和第二驱动装置132的驱动电流进行监控,进而实现外盖122和内盖121运动联动控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充电口系统中的控制器110可以检测第一驱动装置131当前的驱动电流I1,若其低于第一设定阈值(第一设定阈值例如可以为电机的堵转阈值)时,则说明外盖122能够正常移动,可以控制外盖122打开至敞开位置。在外盖122打开至敞开位置之后,充电口系统可以执行控制内盖121的打开,也即步骤S210~步骤S220。
具体地,充电口系统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2工作,并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2工作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2的驱动电流。后续可用以根据驱动电流的情况判断内盖121是否已经打开,也即是否处于敞开位置。
可选的是,第一驱动装置131为外盖驱动电机,第二驱动装置132为内盖驱动电机。如此,可以实现充电口的自动开关。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充电口系统的控制器110还可用于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32执行工作或者停止工作。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第二驱动装置132,可以为其设置一个驱动电流阈值,即上述的第二设定阈值I20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定阈值I20可以接近或等于第二驱动装置132的转堵阈值(为了区分第一驱动装置的堵转阈值,这里也即为第二堵转阈值)。通常第二设定阈值I20不超过堵转阈值,以保护第二驱动装置13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第二驱动装置132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充电口系统的控制器110检测其当前工作状态下的驱动电流I2,可参见图2中的步骤S230。
在控制器110获取到第二驱动装置132当前的驱动电流I2之后执行:
步骤S240、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2的驱动电流I2达到第二设定阈值I20的情况下,控制内盖121移动至敞开位置。
如上所述,其中的第二设定阈值I20可以接近但不超过第二驱动装置132的转堵阈值,其可作为控制器110判断内盖121是否已经打开的依据。
充电口系统的控制器110检测到第二驱动装置132在工作状态下的驱动电流达到了第二设定阈值I20时,表明在第二驱动装置132驱动内盖121已经移动到敞开位置,无法再继续运动,也即内盖121已经完全打开。此时,需要由控制器110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32停机,第二驱动装置132停止驱动内盖121继续打开。
也就是说,当控制器110检测到内盖121已经完全打开之后,就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32停止工作,也就停止了继续打开内盖121。
其中,为了防止对第二驱动装置132造成损伤,影响第二驱动装置130的使用寿命,优选的,设计将第二设定阈值I20设置为接近但不超过第二驱动装置132的转堵阈值。
进一步地,当控制器110检测到第二驱动装置132当前的驱动电流I2低于上述的第二设定阈值I20时,其可以表明内盖121此时还没有被打开或者只打开了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继续驱动内盖121打开。
在内盖121也打开之后,充电口盖120的外盖122和内盖121均处于敞开位置。可选的是,充电口系统可以是充电口在敞开位置维持一定的时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充电口系统的控制器110判断内盖121没有移动到敞开位置,第二驱动装置132的驱动电流持续低于第二设定阈值I20时,控制器110可以通过车辆的仪表或者车载音响等生成报警信息,以提醒用户当前充电口盖120的内盖121无法正常移动到敞开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简化人为操作的步骤,可以通过电控的方式实现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盖120的内盖121和外盖122自动联动打开的设计,由于全程无需用户手动触摸充电口盖120,可以避免脏污,这样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及与电动车辆的交互感。并且,由于在对充电口盖120的外盖122的驱动控制中,合理调整了驱动电流,可以控制外盖122实现安全打开。对内盖121是否已经打开的判断也比较简单。
可选地,如上所述,在第一驱动装置131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器110检测当前工作状态下的驱动电流I1。对于第一设定阈值I10,其可以为第一驱动装置131(其为电机)的堵转阈值(可称为第一堵转阈值)。
当充电口系统的控制器110检测到第一驱动装置131在工作状态下的驱动电流达到了上述的第一设定阈值(也即第一堵转阈值)时,则表明在第一驱动装置131驱动外盖122执行打开操作的时候可能遇到了障碍物,例如外盖122被外界物体挡住或者被卡住,致使外盖122无法正常打开。此时,需要由控制器110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31停机,外盖122打开的操作则停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外盖122打开的操作因第一驱动装置131的驱动电流超过了堵转阈值而停止之后,可以通过仪表或者声频方式产生报警,以提醒用户当前充电口盖120的外盖122无法正常开启。这增强了人机交互,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实施例中,当充电口系统的控制器110检测到第一驱动装置131当前的驱动电流I1低于第一设定阈值I10时,表明第一驱动装置131驱动外盖122打开的过程中应当是未有异常的,在此基础上,第一驱动装置131在驱动外盖122移动至敞开位置之后,第一驱动装置131可以在控制器110的控制下停止工作。
也就是说,在控制外盖122完成打开动作,并移动到敞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驱动装置131停止驱动外盖122。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外盖122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下,第一驱动装置131可以继续在控制器110的控制下将外盖122打开至敞开位置,当然驱动电流不能超过第一设定阈值。也就是说,只要外盖122没有移动至敞开位置,且驱动电流没有超过第一设定阈值,可以由控制器110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31工作以继续打开外盖122,直至将外盖122打开至敞开位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充电口系统、电动车辆还可以包括充电反馈装置160。
可选的是,所述充电反馈装置160可以安装在车内,其可发射充电信号,用于向电动车辆上所设置的控制器110反馈电动车辆的充电状态。
可选的是,所述充电反馈装置160可以通过CAN线与电动车辆上所设置的控制器110实现交互。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口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250。在步骤S240执行之后,可以进入步骤S250。
在外盖122和内盖121处于打开的情况下,且当在设定时间内未获取到充电反馈装置160发射的充电信号时,控制器110还可以控制外盖122和内盖121自动关闭;
其中,所述充电信号携带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状态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充电状态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外部的充电设备的充电信息,可用以判断是否有充电设备(如充电插枪)插入充电口内。
例如,当有充电插枪插入充电口内,则充电反馈装置160可以获取充电信号,并将该充电信号反馈至控制器110,控制器110获取到充电信号之后就判断有充电设备接入。此时,就不执行上述的步骤S25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充电反馈装置160可以通过CAN信号发送充电插枪的充电信息,电动车辆上所设置的控制器110持续检测,例如若2min内未检测到充电插枪的充电信息,则控制器110自动驱动内盖121和外盖122自动关闭。通过这种电动控制方式,可以实现充电口盖120的自动关闭。
与传统的人为手动关闭充电口盖120的内盖121和外盖122的方式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自动化程度高,简化了充电口盖120的关闭操作。该设计实现了在充电插枪没有插入或者拔下充电插枪之后,可以自动关闭充电口盖120的内盖121和外盖122。如此,可以避免在对电动车辆充电完毕之后忘记关闭充电口盖120的情况发生。可以避免在电动车辆行车的过程中出现充电口盖120忘记关闭的情况,可以保护充电口。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口系统还可以包括提示模块。
所述提示模块用于为电动车辆的使用者提供提示信息。如上所述,在充电口盖120处于敞开位置、关闭位置以及出现无法正常敞开、关闭等情况时,充电口系统可以通过提示模块向使用者提供提示图标、提示声音等信息,使用户便于获悉充电口盖120以及是否充电的信息。这种设计能够提高人机交互使用感受,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动车辆的充电口可以包括快充口和慢充口,因此,所述内盖121设计为可以包括快充盖体和慢充盖体。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内盖121可以设计为包括两部分,分别为:快充盖体和慢充盖体。其中,快充盖体具有对应自身的敞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慢充盖体具有对应自身的敞开位置和关闭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132可以在控制器110的控制下驱动快充盖体和慢充盖体打开。其中,快充口对应的充电状态为快充状态,慢充口对应的充电状态为慢充状态。
可选的是,如上文所述,所述充电反馈装置160可以安装在车内,其可发射充电信号,用于向电动车辆上所设置的控制器110反馈电动车辆的充电状态,所述充电信号携带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反馈装置160可以发射快充状态信号或者慢充状态信号,并反馈至控制器110,以使控制器110可以获知当前处于快充状态还是慢充状态。
可选的是,所述充电反馈装置160可以通过CAN线与电动车辆上所设置的控制器110交互。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外部充电设备的充电信息,用以供控制器110判断当前是快充状态还是慢充状态。控制器110可以根据充电反馈装置160反馈的充电状态,选择控制关闭快充盖体和慢充盖体中的一者关闭。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充电口系统可执行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260。在上述的步骤S240执行之后,若不执行步骤S250,可以执行步骤S260。
步骤S260、控制所述慢充盖体关闭的动作包括:
在所述慢充盖体处于敞开位置时,获取所述充电反馈装置160发射的充电信号,其中,所述充电信号携带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信息;
在所述充电信号为快充状态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慢充盖体移动至关闭位置。
也就是说,若电动车辆当前的充电状态为快充状态,此时控制器110获取的是快充状态信号,则控制将慢充盖体关闭。此时只用到了快充口。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270。在上述的步骤S240执行之后,若不执行步骤S250,则可以进入步骤S270。
步骤S270、控制所述快充盖体关闭包括:
在所述快充盖体处于打开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充电反馈装置160发射的充电信号,其中,所述充电信号携带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信息;
在所述充电信号为慢充状态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快充盖体移动至关闭位置。
也就是说,若电动车辆当前的充电状态为慢充状态,此时控制器110获取的是慢充状态信号,则控制将快充盖体关闭。此时只用到了慢充。
本实施例中,在快充盖体和慢充盖体同时打开的情况下:控制器110若检测到是快充充电,则驱动慢充盖体自动关闭。控制器110若检测到是慢充充电,则驱动快充盖体自动关闭。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实际应用中充电口系统会执行到的控制方法。
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口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0、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外盖执行打开动作。
步骤S320、在第一驱动装置工作的过程中,检测驱动外盖电流是否达到第一设定阈值,当达到所述第一设定阈值时,停止驱动外盖。
步骤S330、在第一驱动装置工作的过程中,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外盖是否完全打开。这里的完全打开可以指上文中的移动至敞开位置。若完全打开则停止驱动外盖,同时驱动内盖打开;若外盖没有完全打开,则继续驱动外盖打开,直至打开至完全打开。
步骤S340、在检测到外盖完全打开的情况下,停止驱动外盖打开,同时驱动组成内盖的快充盖体和慢充盖体同时打开。
步骤S350、检测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流是否达到第二设定阈值,若达到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则判断内盖已经完全打开,则停止驱动内盖;若未检测到,则继续驱动内盖打开。
步骤S360、检测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流达到第二设定阈值,停止驱动内盖打开。
步骤S370、充电反馈装置通过CAN信号发送插枪充电信号,持续检测,若2min内未检测到插枪信号,则驱动外盖和内盖自动关闭。
步骤S380、若检测到是快充充电,则驱动慢充盖体自动关闭,若检测到是慢充充电,则驱动快充盖体自动关闭。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系统的控制器110的结构示意图。控制器11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11、第一获取模块112、第二控制模块113及第二获取模块114。
第一控制模块11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1工作。第一获取模块112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1工作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1的驱动电流。并且,第一控制模块111还用于在第一驱动装置131的驱动电流小于第一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外盖122移动至敞开位置。
也就是说,第一控制模块111能够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31执行工作或者停止工作,以实现对外盖122的打开或者关闭的自动化控制。
第二控制模块113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2工作。第二获取模块114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2工作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2的驱动电流。第二控制模块113还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2的驱动电流达到第二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内盖121为打开状态。
也就是说,第二控制模块113具体用于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32执行工作或者停止工作,以实现对内盖121的打开或者关闭的自动化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110,当控制外盖122移动至敞开位置之后,再控制内盖121执行打开动作,以使内盖121和外盖122全部打开。
此外,在外盖122和内盖121全部处于打开的情况下,若第二控制模块113在设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任何的充电信号,则第二控制模块113会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32驱使内盖121关闭,基于内盖121和外盖122的联动设计,第一驱动装置131会驱使外盖122在内盖121关闭之后也进行关闭,如此充电口就由敞开状态转变为关闭状态。其中,充电信号可以由设置在车内的充电反馈装置160发射,其可以反馈电动车辆当前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包括是否充电、快充状态、慢充状态等。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简化人为操作的步骤,通过电控的方式实现了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自动打开和关闭的设计,由于无需用户手动触摸充电口盖,可以避免脏污,这样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及与电动车辆的交互感。
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硬件框图,所述电动车辆500包括:
如上任意之一所述的充电口系统;以及,
存储器510,用于存储可执行的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520,用于根据所述可执行的计算机指令的控制,至少执行对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
所述电动车辆例如可以是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助力车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车辆包括以上充电口系统,以上充电口系统的各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520运行存储器510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实现。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电动车辆还可以包括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与所述处理器520信号连接,所述触发装置被配置为至少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口盖120所处的位置。
如图1,所述触发装置例如可以为设置于电动车辆的中控系统180或者遥控钥匙190。或者,所述触发装置为外置开关170,位于所述充电口盖120的一侧。
其中,外置开关170可以安装在充电口盖120的外侧,用于开启和关闭充电口盖120,其可以通过硬线与处理器520交互。
中控系统180可以安装在车内,用于开启和关闭充电口盖120,其可以通过CAN线与处理器520控交互。
遥控钥匙190用户可以随身携带,通过整车的钥匙探测天线将钥匙位置反馈到处理器520。
此外,目前的充电口盖的触发装置,在按压后通常无手感反馈,这使得用户不能确认自己是否有触发装置等问题。
可选的是,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触摸触发器、无线信号触发器和语音触发器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触发装置为物理触发,其位于中控系统180,此时,触发装置具体可以为电容触摸屏,其上有触摸按键。
又例如,触发装置为无线信号触发器或者音触发器,其位于中控系统180或者遥控钥匙190中,可通过无线信号如UWB或者语音的方式触发。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还增加了氛围灯,可以安装在充电口盖内侧和角窗位置,通过LIN线和整车交互。当用户按下触发关打开或关闭充电口盖时,氛围灯自动点亮一下给用户反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简化人为操作的步骤,通过电控的方式实现了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自动打开和关闭的设计,由于无需用户手动触摸充电口盖,可以避免脏污,这样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及与电动车辆的交互感。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公知的是,通过硬件方式实现、通过软件方式实现以及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都是等价的。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口和充电口盖,所述充电口盖用于关闭或敞开所述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盖包括内盖和外盖,所述内盖位于所述充电口处,所述外盖盖设在所述内盖的外侧;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充电口盖在敞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为能先将所述外盖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敞开位置,之后再驱动所述内盖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敞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外盖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内盖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配置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对所述外盖的驱动状态,所述充电口系统能通过所述检测模块判断所述外盖是否移动至敞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开关,所述位置开关用于设置在电动车辆上,所述外盖移动至关闭位置时触发所述位置开关;
所述充电口系统被配置为能通过所述位置开关校核所述外盖是否移动至关闭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系统被配置为能根据所述位置开关的触发状态对所述检测模块进行校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口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信号达到预设信号时,所述充电口系统判断所述外盖移动至敞开位置,所述充电口系统停止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并触发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内盖向敞开位置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口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工作的情况下,监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流;
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流达到第二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内盖移动到敞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口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工作的情况下,监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流;
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流达到第一堵转阈值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反馈装置,所述充电反馈装置用于监控所述充电口是否执行充电;
在所述充电口盖处在敞开位置的情况下,若在设定时间内所述充电口未执行充电,则所述控制所述充电口盖移动至关闭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示模块,所述提示模块通过显示和/或声音的方式对所述充电口盖所处的位置进行提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个电口包括快充口和慢充口,所述内盖包括快充盖体和慢充盖体,所述快充盖体位于所述快充口处,所述慢充盖体位于所述慢充口处。
12.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包括:
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之一所述的充电口系统;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的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可执行的计算机指令的控制,至少执行对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还包括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与所述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触发装置被配置为至少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口盖所处的位置。
CN202210840291.XA 2022-07-15 2022-07-15 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Pending CN1174292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0291.XA CN117429286A (zh) 2022-07-15 2022-07-15 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PCT/CN2023/104451 WO2024012247A1 (zh) 2022-07-15 2023-06-30 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0291.XA CN117429286A (zh) 2022-07-15 2022-07-15 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29286A true CN117429286A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35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40291.XA Pending CN117429286A (zh) 2022-07-15 2022-07-15 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29286A (zh)
WO (1) WO202401224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54775A (ja) * 2020-03-25 2021-10-0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充電リッド開閉装置
CN111703325A (zh) * 2020-06-28 2020-09-25 戴姆勒股份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车辆充电装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12373582B (zh) * 2020-10-19 2022-01-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充电口盖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15883838U (zh) * 2021-05-06 2022-02-22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充电口盖及电动汽车
CN114604113A (zh) * 2022-04-22 2022-06-10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自动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12247A1 (zh) 2024-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9823B2 (en) Anti-pinch control system for powered vehicle doors
CN108729793B (zh) 车辆电动门系统
CN109519061B (zh) 具有用于电子车辆进入系统的机械应急开关的电容板
CN105633677B (zh) 一种防尘安全插座
US10655368B2 (en) Electrical door latch with motor reset
CN109703488B (zh) 一种用于自动洗车的自动操作车辆部件检测的方法及设备
KR100759358B1 (ko) 개폐 부재 제어 장치
CN109281556B (zh) 用于检测封闭件的未闭锁状况的系统及方法
CN104641063A (zh) 双功能电动门
US20160265261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vehicle opening-closing member
JP2006316517A (ja) パワーウインド装置
EP4389540A1 (en) Control method for back door of vehicle, control apparatus for back door of vehicle, and vehicle
US20140277938A1 (en) Dual functio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CN117429286A (zh) 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CN109204153A (zh) 汽车电动侧踏异常诊断方法及系统和具有该系统的汽车
CN112389350B (zh) 车辆控制方法及其装置、汽车
JP5085371B2 (ja) 開閉体制御装置
KR20150022030A (ko) 홀 센서를 이용한 파워 트렁크 또는 파워 테일게이트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KR101934357B1 (ko) 스마트키 연동 테일게이트 자동 열림 및 램프 자가점검방법
CN114911350A (zh) 一种汽车引擎盖的手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550134B (zh) 汽车车门的智能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JP2019173522A (ja) 車両用操作検出装置
CN117429516A (zh) 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车辆、存储介质
CN114622781A (zh) 滑门门锁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US6290288B1 (en) Sliding roof for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