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7255A - 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7255A
CN117417255A CN202311145602.1A CN202311145602A CN117417255A CN 117417255 A CN117417255 A CN 117417255A CN 202311145602 A CN202311145602 A CN 202311145602A CN 117417255 A CN117417255 A CN 117417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etyl
compound
decalin
spectrum
trichoder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456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雪婷
朱国良
王坤
张悦
时洁
吴慧敏
刘忠良
张立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11456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172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17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72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9/00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07C69/52Esters of acyclic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the esterified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n acyclic carbon atom
    • C07C69/593Dicarboxylic acid ester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06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thio analogues thereof;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3/00Fungic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24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yl group
    • C12P7/26Ke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2/00Systems containing two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2/02Systems containing two condensed rings the rings having only two atoms in common
    • C07C2602/04One of the condensed rings being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602/10One of the condensed rings being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the other ring being six-membered, e.g. tetral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645Fungi ; Processes using fungi
    • C12R2001/885Trichoderm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Myc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从植物内生真菌卵孢木霉17007经过发酵分离获得六个结构新颖的十氢化萘衍生物,结构通式为:其中,本发明提取方法成熟,工艺简便绿色,所得产物产率高,经核磁共振、质谱检测,其结构正确。此外,本发明获得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细胞毒性潜力。

Description

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卵孢木霉(Trichoderma ovalisporum),是一种植物内生真菌,被鉴定为木霉属的一员。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全球广泛分布的一类丝状真菌,在土壤、植物和植物根际普遍存在,能够与植物叶片组织、皮层、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在植物组织细胞间延伸成为内生真菌。在这种共生关系中,内生木霉菌可以产生多种抗生素、酶类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和害虫产生拮抗作用;其通过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它还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营养元素,促进土壤的肥力和健康,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土壤环境等。内生木霉不仅可以对植物的生长、根系发育和营养成分的吸收产生积极影响,其活性成分对许多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的抗感染潜力,产生各种抗菌,抗感染成分等,木霉属植物内生真菌也被认定为重要的生防微生物资源。随着研究深入,它们的防治机理以及丰富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此外,木霉属植物内生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们可以作为生物控制剂或生物农药,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木霉菌被认为是许多重要次级代谢产物的多产生产者,包括蛋白胨、聚酮、吡喃酮、非核糖体肽、铁载体、萜烯、类固醇、聚酮,和含氮化合物。目前已鉴定出约400种不同的分子,它们的结构新颖,具有抗真菌,抗细菌,细胞毒性,抗污,抗病毒等丰富的活性。
十氢化萘衍生物是一类具有抗真菌活性、细胞毒性等作用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目前十氢化萘衍生物存在合成过程复杂、副反应多、产量低等缺陷,如Shigeru Okamoto等在2014年通过对eujavanoic acids A和B进行甲基化修饰,获得了系列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化学合成副反应较多,产物复杂,转化率不稳定,得率偏低[1];Qi Liu等在2017年通过II型阴离子接力化学(ARC)构建多元醇侧链、Ti催化的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形成顺式十氢化萘骨架以及后期的炔烃-烯烃偶联反应首次全合成十氢萘类衍生物(-)-nahuoic acid Ci(Bii),最长的线性步骤为16步,步骤复杂,得率低[2];Haoran Dong等在2023年通过全合成手段获得了蚯蚓毒素PF1052/AB4015A、AB4015-L、AB4015-B和一种氢化天然产物衍生物AB4015-A2(四种十氢化萘衍生物,天然抗生素),最长的线性步骤为21步,步骤繁多且易产生众多副反应,得率较低[3]
[1]New Decalin Derivatives,Eujavanoic Acids a and B,fromEupenicillium Javanicum[J].J.Nat.Prod.,67:1580-1583.
[2]Liu Q,Deng Y,Smith A B,3rd.Total Synthesis of(-)-Nahuoic Acid C(I)(B(Ii))[J].JAm Chem Soc,2017,139(39):13668-13671.
[3]Dong H,Hu D,Hong B,et al.Total Synthesis of Diverse Tetramic AcidBearing Cis-Decalin Natural Products[J].Angew Chem Int Ed Engl,2023,62(20):e20230187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为提供一种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其结构通式为:
其中
当R1时,R2=H,为1-acetyl-tandyukisinG(1);或
当R1时,R2=H,为1-acetyl-trichoharzin(2);或
当R1时,R2=H,为1-acetyl-tandyukisinD(3);或
当R1=H,R2为1-acetyl-tandyukisinB(4);或
当R1=H,R2为1-acetyl-tandyukisinl(5);或
当R1=H,R2为1-acetyl-tandyukisinH(6)。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物内生真菌为卵孢木霉17007,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40622。
卵孢木霉17007(Trichoderma ovalisporum 17007)(即建议的分类命名为:卵孢木霉),已于2023年5月1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号为CGMCC No.4062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为提供一种如上述技术方案之一所述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十氢化萘衍生物是植物内生真菌卵孢木霉17007经过发酵分离获得。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十氢化萘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卵孢木霉17007种子液培养:将含有卵孢木霉17007的平板菌种接种于种子液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得到卵孢木霉17007种子液;
S2、发酵培养:将S1步骤得到的卵孢木霉17007种子液接种于真菌固体发酵培养基静置培养发酵,收取固体发酵物;
S3、分离纯化:
S3-1、将S2步骤得到的固体发酵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收集上清液;上清液通过减压回收溶剂获得粗产物;粗产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进行三相萃取,取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得到粗提物浸膏;
S3-2、将S3-1步骤得到的粗提物浸膏溶于甲醇,通过减压正向硅胶柱层析,得到6个流份G1-G6,经薄层色谱检测分析,确定化合物集中在硅胶流分G1-G3中,合并G1-G3后使用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柱以100%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得到27个子流份N1-N27,经薄层色谱以及LC-MS检测分析,确定化合物集中在凝胶流份N12-Ν13中,N12-Ν13流份通过半制备型RP-HPLC再度纯化,使用ACE-C18色谱柱,以4.0mL/min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获得流份R1和R2,流动相洗脱程序为0-45min,10%-35%-50%-99%ACN-H2O,之后仍然采用ACE-C18色谱柱对流分R1进行45%MeOH-H2O等度洗脱,最终获得化合物1-acetyl-tandyukisin G(1)(tR=15min),1-acetyl-trichoharzin(2)(tR=18.5min)和1-acetyl-tandyukisin D(3)(tR=21.4min);使用Comosil cholester色谱柱对流分R2进行38%MeOH-H2O等度洗脱,最终获得化合物1-acetyl-tandyukisin B(4)(tR=27.5min),1-acetyl-tandyukisin I(5)(tR=30.6min)和1-acetyl-tandyukisin H(6)(tR=38.2min)。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于S1步骤,含有卵孢木霉17007的平板菌种的培养方法为:在PDA固体平板培养基上接种卵孢木霉17007孢子,于28℃条件下静置培养7d,初时菌丝为白色,边缘整齐,菌丝匍匐疏松,生长至2-4d时,开始产生绿色孢子,无染菌时即可收取使用,即得到平板菌种。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于S1步骤,种子液培养基为PDB培养基,振荡培养的温度为28℃,振荡培养的时间为5d,振荡培养的转速为220rpm。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于S2步骤,真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包括大米和水,其中大米:水(W:V)=2:3;发酵的温度为28℃,发酵的时间为30-35d。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于S2步骤,卵孢木霉17007种子液的接种量为真菌固体发酵培养基体积的3%-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为提供一种分离得到如上述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十氢化萘衍生物的植物内生真菌,所述植物内生真菌为卵孢木霉17007,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4062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四为提供一种如上述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十氢化萘衍生物的应用,所述所述十氢化萘衍生物在制备抑菌剂中的用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从植物内生真菌卵孢木霉17007中分离得到六个结构新颖的十氢化萘衍生物1-acetyl-tandyukisin G(1),1-acetyl-trichoharzin(2),1-acetyl-tandyukisin D(3),1-acetyl-tandyukisin B(4),1-acetyl-tandyukisin I(5)和1-acetyl-tandyukisinH(6)。本发明提取方法成熟,工艺简便绿色,所得产物产率高,经核磁共振、质谱检测,其结构正确。此外,本发明获得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细胞毒性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化合物1-6紫外吸收光谱图。
图2为本发明化合物1的HR-ESI-MS谱图。
图3为本发明化合物1的氢谱图。
图4为本发明化合物1的碳谱图。
图5为本发明化合物1的1H-1H COSY谱图。
图6为本发明化合物1的HMBC谱图。
图7为本发明化合物1的HSQC谱图。
图8为本发明化合物1的NOESY谱图。
图9为本发明化合物1的实测CD光谱与计算ECD的拟合结果。
图10为本发明化合物2的HR-ESI-MS谱图。
图11为本发明化合物2的氢谱图。
图12为本发明化合物2的碳谱图。
图13为本发明化合物2的1H-1H COSY谱图。
图14为本发明化合物2的HMBC谱图。
图15为本发明化合物2的HSQC谱图。
图16为本发明化合物2的NOESY谱图。
图17为本发明化合物2的实测CD光谱与计算ECD的拟合结果。
图18为本发明化合物3的HR-ESI-MS谱图。
图19为本发明化合物3的氢谱图。
图20为本发明化合物3的碳谱图。
图21为本发明化合物3的1H-1H COSY谱图。
图22为本发明化合物3的HMBC谱图。
图23为本发明化合物3的HSQC谱图。
图24为本发明化合物3的NOESY谱图。
图25为本发明化合物3的实测CD光谱与计算ECD的拟合结果。
图26为本发明化合物4的HR-ESI-MS谱图。
图27为本发明化合物4的氢谱图。
图28为本发明化合物4的碳谱图。
图29为本发明化合物4的1H-1H COSY谱图。
图30为本发明化合物4的HMBC谱图。
图31为本发明化合物4的HSQC谱图。
图32为本发明化合物4的NOESY谱图。
图33为本发明化合物4的实测CD光谱与计算ECD的拟合结果。
图34为本发明化合物5的HR-ESI-MS谱图。
图35为本发明化合物5的氢谱图。
图36为本发明化合物5的碳谱图。
图37为本发明化合物5的1H-1H COSY谱图。
图38为本发明化合物5的HMBC谱图。
图39为本发明化合物5的HSQC谱图。
图40为本发明化合物5的NOESY谱图。
图41为本发明化合物5的实测CD光谱与计算ECD的拟合结果。
图42为本发明化合物6的HR-ESI-MS谱图。
图43为本发明化合物6的氢谱图。
图44为本发明化合物6的碳谱图。
图45为本发明化合物6的1H-1H COSY谱图。
图46为本发明化合物6的HMBC谱图。
图47为本发明化合物6的HSQC谱图。
图48为本发明化合物6的NOESY谱图。
图49为本发明化合物6的实测CD光谱与计算ECD的拟合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以下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如无特别说明的原料或处理技术,则表明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市售原料产品或常规处理技术。
土豆提取物购自美国BD公司,产品目录号为2022-01-31;葡萄糖购自上海泰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目录号为G61055A;琼脂购自青岛华东化玻仪器公司。
PDA培养基:土豆提取物4g/L、葡萄糖20g/L、琼脂15g/L、水,pH值自然,115℃下灭菌30min。
PDB培养基:土豆提取物4g/L、葡萄糖20g/L、水,pH值自然,115℃下灭菌30min。
真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大米:水(W:V)=2:3,pH自然,121℃下灭菌20min。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T.ovalisporum 17007的十氢化萘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子液培养:
从含有25%甘油的T.ovalisporum 17007菌种保存液中吸取20μL菌液,使用涂布棒均匀的接种于PDA平板上,于28℃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7d。从含有T.ovalisporum17007的菌种平板上取1cm×1cm大小的琼脂块接种于多个带有玻璃珠的100mL PDB液体培养基当中,放置在摇床中,28℃、220rpm条件下培养5d,得到种子液。
(二)发酵培养:
在菌种袋中分装80g大米和120mL水,灭菌后按照5%(体积百分比)的接种量将上述步骤(一)得到的种子液接种于真菌固体发酵培养基,于28℃静置培养,33d后收获固体发酵物,固体发酵物为容器内的所有物质。其中,每5d观察培养基生长状态,手动拍散培养基,使菌株均匀生长。
(三)分离纯化:
将上述步骤(二)得到的固体发酵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六遍,提取液过滤除去固体发酵物,收集上清液,并通过减压回收溶剂获得粗提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进行三相萃取,取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得到75g粗提物浸膏。将粗提物溶解于甲醇,通过减压正相硅胶柱层析(流动相为二氯甲烷,甲醇),得到6个流分G1-G6,经薄层色谱(TLC)检测分析,确定此类化合物主要集中在硅胶流分G1-G3(37g)中,合并流分G1-G3后使用Sephadex LH-20(4×108cm)凝胶色谱柱以100%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得到27个子流份N1-N27。经TLC以及LC-MS检测分析,确定此类化合物主要集中在凝胶流份N12-N13(513.5mg)中,N12-N13流份通过半制备型RP-HPLC再度纯化,使用ACE-C18色谱柱(10×250mm,5μm),以4.0mL/min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获得流份R1和R2(流动相洗脱程序为0-45min,10%-35%-50%-99%ACN-H2O),之后仍然采用ACE-C18色谱柱对流分R1进行45%MeOH-H2O等度洗脱,最终获得化合物1-acetyl-tandyukisin G(1)(1.8mg,tR=15min),1-acetyl-trichoharzin(2)(2.1mg,tR=18.5min)和1-acetyl-tandyukisin D(3)(2.3mg,tR=21.4min);使用Comosilcholester(10×250mm,5μm)色谱柱对流分R2进行38%MeOH-H2O等度洗脱,最终获得化合物1-acetyl-tandyukisin B(4)(2.7mg,tR=27.5min),1-acetyl-tandyukisin I(5)(3.0mg,tR=30.6min)和1-acetyl-tandyukisin H(6)(2.1mg,tR=38.2min)。
(四)将上述得到的化合物1-acetyl-tandyukisin G(1),1-acetyl-trichoharzin(2),1-acetyl-tandyukisin D(3),1-acetyl-tandyukisin B(4),1-acetyl-tandyukisinI(5)和1-acetyl-tandyukisin H(6)进行鉴定:
HR-ESI-MS图谱测试采用Thermo Q Exactive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甲醇为溶剂。
NMR测试采用Bruker 600MHz(1H 600MHz;13C 150MHz),溶剂为CD3OD(溶剂峰校正δH3.31/δC 49.0)。
(四-1)将化合物1-acetyl-tandyukisin G(1)进行鉴定:
(四-1-1)外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四-1-2)溶解性:易溶于甲醇。
(四-1-3)紫外光谱:在225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峰,如图1所示。
图2为化合物1的HR-ESI-MS谱图,显示其[M-H2O+H]+峰为m/z 475.2687,提示其最可能分子式为C27H40O8。图3为化合物1的1H-NMR谱图,图4为化合物1的13C-NMR谱图,再结合图5所示化合物1的1H-1H COSY谱,图6所示化合物1的HMBC谱图,和图7所示化合物1的HSQC谱图,对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研究并对1H和13C信号进行了归属,见表1。化合物1的相对构型由如图8所示的NOESY谱图确定,化合物1的绝对构型由计算ECD确定(如图9所示实测CD光谱与计算ECD的拟合结果),并最终确定结构如下:
表1化合物1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
(四-2)将化合物1-acetyl-trichoharzin(2)进行鉴定:
(四-2-1)外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四-2-2)溶解性:易溶于甲醇。
(四-2-3)紫外光谱:在225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峰,如图1所示。
图10为化合物2的HR-ESI-MS谱图,显示其[M-H2O+H]+峰为m/z 475.2686,提示其最可能分子式为C27H40O8。图11为化合物2的1H-NMR谱图,图12为化合物2的13C-NMR谱图,再结合图13所示化合物2的1H-1H COSY谱,图14所示化合物2的HMBC谱图,和图15所示化合物2的HSQC谱图,对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研究并对1H和13C信号进行了归属,见表2。化合物2的相对构型由图16所示的NOESY谱图确定,化合物2的绝对构型由计算ECD确定(如图17所示实测CD光谱与计算ECD的拟合结果),并最终确定结构如下:
表2化合物2的1H NMR和133C NMR数据
(四-3)将化合物1-acetyl-tandyukisin D(3)进行鉴定:
(四-3-1)外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四-3-2)溶解性:易溶于甲醇。
(四-3-3)紫外光谱:在225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峰,如图1所示。
图18为化合物3的HR-ESI-MS谱图,显示其[M-H2O+H]+峰为m/z 475.2701,提示其最可能分子式为C27H40O8。图19为化合物3的1H-NMR谱图,图20为化合物3的13C-NMR谱图,再结合图21所示化合物3的1H-1H COSY谱,图22所示化合物3的HMBC谱图,和图23所示化合物3的HSQC谱图,对化合物3的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研究并对1H和13C信号进行了归属,见表3。化合物3的相对构型由图24所示的NOESY谱图确定,化合物3的绝对构型由计算ECD确定(如图25所示实测CD光谱与计算ECD的拟合结果),并最终确定结构如下:
表3化合物3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
(四-4)将化合物1-acetyl-tandyukisin B(4)进行鉴定:
(四-4-1)外观:透明油状物。
(四-4-2)溶解性:易溶于甲醇。
(四-4-3)紫外光谱:在225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峰,如图1所示。
图26为化合物4的HR-ESI-MS谱图,显示其[M-H2O+H]+峰为m/z 475.2686,提示其最可能分子式为C27H40O8。图27为化合物4的1H-NMR谱图,图28为化合物4的13C-NMR谱图,再结合图29所示化合物4的1H-1H COSY谱,图30所示化合物4的HMBC谱图,和图31所示化合物4的HSQC谱图,对化合物4的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研究并对1H和13C信号进行了归属,见表4。化合物4的相对构型由图32所示的NOESY谱图确定,化合物4的绝对构型由计算ECD确定(如图33所示实测CD光谱与计算ECD的拟合结果),并最终确定结构如下:
表4化合物4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
/>
(四-5)将化合物1-acetyl-tandyukisin I(5)进行鉴定:
(四-5-1)外观:透明油状物。
(四-5-2)溶解性:易溶于甲醇。
(四-5-3)紫外光谱:在225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峰,如图1所示。
图34为化合物5的HR-ESI-MS谱图,显示其[M-H2O+H]+峰为m/z 475.2688,提示其最可能分子式为C27H40O8。图35为化合物5的1H-NMR谱图,图36为化合物5的13C-NMR谱图,再结合图37所示化合物5的1H-1H COSY谱,图38所示化合物5的HMBC谱图,和图39所示化合物5的HSQC谱图,对化合物5的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研究并对1H和13C信号进行了归属,见表5。化合物5的相对构型由图40所示的NOESY谱图确定,化合物5的绝对构型由计算ECD确定(如图41所示实测CD光谱与计算ECD的拟合结果),并最终确定结构如下:
表5化合物5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
(四-6)将化合物1-acetyl-tandyukisin H(6)进行鉴定:
(四-61)外观:透明油状物。
(四-62)溶解性:易溶于甲醇。
(四-63)紫外光谱:在225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峰,如图1所示。
图42为化合物6的HR-ESI-MS谱图,显示其[M-H2O+H]+峰为m/z 475.2703,提示其最可能分子式为C27H40O8。图43为化合物6的1H-NMR谱图,图44为化合物6的13C-NMR谱图,再结合图45所示化合物6的1H-1H COSY谱,图46所示化合物6的HMBC谱图,和图47所示化合物6的HSQC谱图,对化合物6的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研究并对1H和13C信号进行了归属,见表6。化合物6的相对构型由图48所示的NOESY谱图确定,化合物6的绝对构型由计算ECD确定(如图49所示实测CD光谱与计算ECD的拟合结果),并最终确定结构如下:
表6化合物6的1H NMR和13CNMR数据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通式为:
其中
时,R2=H,为1-acetyl-tandyukisin G(1);或
时,R2=H,为1-acetyl-trichoharzin(2);或
时,R2=H,为1一acetyl-tandyukisin D(3);或
当R1=H,为1-acetyl-tandyukisin B(4);或
当R1=H,为1-acetyl-tandyukisin l(5);或
当R1=H,为1-acetyl-tandyukisin H(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内生真菌为卵孢木霉17007,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622。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十氢化萘衍生物是植物内生真菌卵孢木霉17007经过发酵分离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十氢化萘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卵孢木霉17007种子液培养:将含有卵孢木霉17007的平板菌种接种于种子液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得到卵孢木霉17007种子液;
S2、发酵培养:将S1步骤得到的卵孢木霉17007种子液接种于真菌固体发酵培养基静置培养发酵,收取固体发酵物;
S3、分离纯化:
S3-1、将S2步骤得到的固体发酵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收集上清液;上清液通过减压回收溶剂获得粗产物;粗产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进行三相萃取,取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得到粗提物浸膏;
S3-2、将S3-1步骤得到的粗提物浸膏溶于甲醇,通过减压正向硅胶柱层析,得到6个流份G1-G6,经薄层色谱检测分析,确定化合物集中在硅胶流分G1-G3中,合并G1-G3后使用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柱以100%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得到27个子流份N1-N27,经薄层色谱以及LC-MS检测分析,确定化合物集中在凝胶流份N12-N13中,N12-N13流份通过半制备型RP-HPLC再度纯化,使用ACE-C18色谱柱,以4.0mL/min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获得流份R1和R2,流动相洗脱程序为0-45min,10%-35%-50%-99%ACN-H2O,之后仍然采用ACE-C18色谱柱对流分R1进行45%MeOH-H2O等度洗脱,最终获得1-acetyl-tandyukisin G(1),1-acetyl-trichoharzin(2)和1-acetyl-tandyukisin D(3);使用Comosil cholester色谱柱对流分R2进行38%MeOH-H2O等度洗脱,最终获得1-acetyl-tandyukisin B(4),1-acetyl-tandyukisin I(5)和1-acetyl-tandyukisin H(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于S1步骤,含有卵孢木霉17007的平板菌种的培养方法为:在PDA固体平板培养基上接种卵孢木霉17007孢子,于28℃条件下静置培养7d,初时菌丝为白色,边缘整齐,菌丝匍匐疏松,生长至2-4d时,开始产生绿色孢子,无染菌时即可收取使用,即得到平板菌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于S1步骤,种子液培养基为PDB培养基,振荡培养的温度为28℃,振荡培养的时间为5d,振荡培养的转速为220rp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于S2步骤,真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包括大米和水,其中大米:水(W:V)=2:3,发酵的温度为28℃,发酵的时间为30-35d。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于S2步骤,卵孢木霉17007种子液的接种量为真菌固体发酵培养基体积的3%-5%。
9.一种分离得到如权利要求1所述十氢化萘衍生物的植物内生真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内生真菌为卵孢木霉17007,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622。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十氢化萘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十氢化萘衍生物在制备抑菌剂中的用途。
CN202311145602.1A 2023-09-06 2023-09-06 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74172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45602.1A CN117417255A (zh) 2023-09-06 2023-09-06 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45602.1A CN117417255A (zh) 2023-09-06 2023-09-06 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7255A true CN117417255A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29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45602.1A Pending CN117417255A (zh) 2023-09-06 2023-09-06 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172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09660B (zh) 一种cpa型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4456102A (zh) 一种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863021B (zh) 一种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720772B (zh) 一种防治作物真菌病害的大环内脂类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JPH02142800A (ja) 新規な抗生物質メルサシジンおよびその製法
JPS5910798B2 (ja) 新しいリフアマイシン類の製造方法
CN111057669B (zh) 一种提高四霉素z产量的菌株及其制备四霉素z的方法
CN114409661B (zh) 一种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686817B (zh) 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CYSK-4及其生产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的应用
CN113337432B (zh) 一种产吡咯喹啉醌的食甲基菌及其应用
CN117417255A (zh) 来源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十氢化萘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441427B (zh) 一种节菱孢属真菌及其生产的吡啶酮生物碱类化合物
CN109320527B (zh) 鹿色霉素(cervinomycin)B1、B2、B3、B4及其生产方法及应用
CN114982763A (zh) 格尔德霉素及其类似物的新用途
CN110272345B (zh) 一类来源于植物病原真菌的5-15环二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43618B (zh) 一类helminthosporol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642823A (zh) 一种吡喃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04237A (zh) 一种螺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686492A (zh) 一种使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纯化发酵液中红景天苷的方法
US5516686A (en) Fungicidal antibiotic producing Streptomyces sp. NCIMB 40212
EP0413967B1 (en) Novel antibiotic
CN113337433B (zh) 一种产吡咯喹啉醌的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CN110343639B (zh) 一株产15(s)-o-乙基雷帕霉素的链霉菌
CN109810906B (zh) 一株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在发酵制备酚酸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CN108424404B (zh) 一种抗甘薯黑斑病菌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