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03048A - 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03048A
CN117403048A CN202311483865.3A CN202311483865A CN117403048A CN 117403048 A CN117403048 A CN 117403048A CN 202311483865 A CN202311483865 A CN 202311483865A CN 117403048 A CN117403048 A CN 117403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heat treatment
hardening
circular tube
ex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838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勤
许永贵
汪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nbu Bea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nbu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nbu Bea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Anbu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8386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030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03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030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4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rings; for bearing ra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18Hardening; Quenching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temp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34Methods of heating
    • C21D1/44Methods of heating in heat-treatment baths
    • C21D1/50Oil bath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62Quenching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1/00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for heat treat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包括金属槽、用来夹持轴承圈的圈类夹具,金属槽的内部安装有多个加热单元,金属槽的槽底下方安装有多个电动振动器,圈类夹具包括固定板、安装在固定板一侧的若干个呈阵列分布的夹持单元。本发明即可用于对圈状、环状的零部件回火,也可用圈类夹具对圈状、环状的零部件夹紧后送入淬火炉内进行淬火,降低在回火、淬火过程中圈状、环状的零部件的变形程度,可以显著减少后续的磨削量,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节约成本;尤其是对中、大型的薄壁轴承圈来说,其尺寸更加均匀,一致性好,有效降低了废品率。本发明的操作简单方便,其能够有效控制圈状、环状的零部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限形等。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属于机械配件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中,通常都需要对圈状、环状的零部件(例如轴承圈、滑环、滑套、轴套等等)进行热处理。
以常见机械零部件轴承为例,在对轴承圈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轴承圈例如采用高碳铬轴承钢,经碳氮共渗处理工艺,能够使轴承套圈具有更高的表面强度,轴承套圈表面耐磨性与接触疲劳强度显著增强,有效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而这类轴承的碳氮共渗处理工艺为碳氮共渗+自由淬火+回火,其主要运用于小型、高转速轴承,因为小型轴承圈尺寸小,外径小于55mm,热处理变形小,使得磨削量小,表面磨削后仍然能够保证表面硬度与组织的均匀性。
但中、大型的薄壁轴承圈由于外形尺寸大,例如外径为100mm~1000mm,有效壁厚5mm~50mm,在热处理过程中,变形会非常大,导致磨削量大,甚至会磨削掉表面的碳氮共渗层,进而造成轴承套圈表层硬度及组织不均匀,就失去了碳氮共渗的意义。
针对上述中、大型的薄壁轴承圈在热处理过程中存在变形的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都是采用内支撑模具来支撑轴承圈,防止其变形;但是该种技术的弊端是脱模困难,基于此,需要提出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包括金属槽、用来夹持轴承圈的圈类夹具,所述金属槽的内部安装有多个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位于金属槽的槽底,所述金属槽的槽底下方安装有多个电动振动器,所述圈类夹具包括固定板、安装在固定板一侧的若干个呈阵列分布的夹持单元。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外螺纹管、与外螺纹管螺纹连接的螺母部、管状的挤压部、套环部、安装在外螺纹管尾端的尾环部,所述螺母部、挤压部和套环部均套设在外螺纹管的外部,所述螺母部位于挤压部的一侧,所述套环部位于挤压部的另一侧;所述挤压部包括圆管部、位于圆管部两端的锥管部,所述锥管部的大端与圆管部的端部连接为一体;其中一个锥管部的小端与螺母部的端部连接为一体,另一个锥管部的小端与套环部的端部连接为一体;所述外螺纹管包括螺纹段和光管段,所述螺纹段与螺母部螺纹连接,所述套环部与光管段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板设置有多个与光管段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螺母部、挤压部和套环部均位于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尾环部位于固定板的另一侧,所述尾环部外周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挤压部的侧壁设置有最少四个侧孔,所述侧孔的正投影为椭圆形结构,所述侧孔的长轴与挤压部的轴向呈平行设置。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锥管部的厚度从锥管部小端到锥管部大端呈依次减小设置。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若干个标准垫圈,所述标准垫圈套设在挤压部或套环部的外部。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锥管部大端与圆管部端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焊接凸筋,所述焊接凸筋的长度方向与挤压部的轴向之间呈倾斜设置;所有焊接凸筋排列后的旋向与螺母部内壁的螺纹的旋向呈相反设置。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金属槽的外部套设有外槽,所述电动振动器均位于外槽的内部,所述外槽的顶端与金属槽的顶端密封连接,所述外槽的内壁与金属槽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功能腔,所述功能腔内设置有冷却水区、位于冷却水区上方的高压气体区;
所述外槽的外部设置有进水阀、出水阀,所述外槽的侧壁设置有与进水阀相连的进水孔、与出水阀相连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设置在进水孔的上方,所述冷却水区处的水面高度与出水孔的高度相等,所述冷却水区处的水面设置在金属槽槽底的下方,所述电动振动器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多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均位于冷却水区内部;所述外槽的外部安装有气阀和安全阀,所述气阀和安全阀均与高压气体区连通。
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用来对夹持单元中央区域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绝缘隔热板、用来插入外螺纹管中央的加热棒、套设在加热棒外部的感应加热线圈,所述加热棒和感应加热线圈均安装在绝缘隔热板的一侧。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圆管部的内壁设置有位于圆管部两端的硬化网格区、位于圆管部中间的强化网格区,所述硬化网格区包括若干条沿着圆管部环向设置的硬化环带,所述硬化环带由若干个呈等间距排列的正六边形硬化环组成,相邻两条硬化环带中的正六边形硬化环呈交错设置;
所述正六边形硬化环是由等离子束扫描加热制成,该处等离子束的扫描轨迹为正六边形,正六边形硬化环的深度为0.1mm;
所述强化网格区包括若干条沿着圆管部环向设置的强化环带,所述强化环带由若干个呈等间距排列的菱形强化环组成,相邻两条强化环带中的菱形强化环呈交错设置;
所述菱形强化环是由等离子束扫描加热制成,该处等离子束的扫描轨迹为菱形,菱形强化环的深度为0.05mm。
更进一步的改进,通过气阀向高压气体区内输入二氧化碳气体,所述高压气体区内的气压为0.32~0.35MPa。
更进一步的改进,向金属槽内倒入回火油和气相二氧化硅,回火油和气相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00:(1.3~1.6);对被夹持单元夹持的轴承圈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不超过320℃,所述电动振动器产生的振动频率为15~25Hz,所述电动振动器产生的振动幅度不超过0.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即可用于对圈状、环状的零部件回火,也可用圈类夹具对圈状、环状的零部件夹紧后送入淬火炉内进行淬火,降低在回火、淬火过程中圈状、环状的零部件的变形程度,可以显著减少后续的磨削量,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节约成本;尤其是对中、大型的薄壁轴承圈来说,其尺寸更加均匀,一致性好,有效降低了废品率。
2、本发明的操作简单方便,只需要在使用时将圈类夹具对圈状、环状的零部件夹紧,不使用时取下即可,可重复利用,其能够有效控制圈状、环状的零部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限形等,可以有效提高效率。
3、圈类夹具可以在高温下长期反复使用,耐疲劳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圈类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圈类夹具的内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螺母部、挤压部、套环部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圆管部、锥管部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圆管部内壁的硬化网格区、强化网格区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所述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包括金属槽10、用来夹持轴承圈90的圈类夹具20,所述金属槽10的内部安装有多个加热单元11,所述加热单元11位于金属槽10的槽底,所述金属槽10的槽底下方安装有多个电动振动器60,所述圈类夹具20包括固定板39、安装在固定板39一侧的若干个呈阵列分布的夹持单元30。
所述夹持单元30包括外螺纹管31、与外螺纹管31螺纹连接的螺母部331、管状的挤压部、套环部332、安装在外螺纹管31尾端的尾环部32,所述螺母部331、挤压部和套环部332均套设在外螺纹管31的外部,所述螺母部331位于挤压部的一侧,所述套环部332位于挤压部的另一侧;所述挤压部包括圆管部351、位于圆管部351两端的锥管部352,所述锥管部352的大端与圆管部351的端部连接为一体;其中一个锥管部352的小端与螺母部33的端部连接为一体,另一个锥管部352的小端与套环部332的端部连接为一体;所述外螺纹管31包括螺纹段和光管段,所述螺纹段与螺母部331螺纹连接,所述套环部332与光管段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板39设置有多个与光管段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螺母部331、挤压部和套环部332均位于固定板39的一侧,所述尾环部32位于固定板39的另一侧,所述尾环部32外周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挤压部的侧壁设置有最少四个侧孔353,所述侧孔353的正投影为椭圆形结构,所述侧孔353的长轴与挤压部的轴向呈平行设置。
定义,大端是指锥形、锥管等结构中直径大的那一端,小端是指锥形、锥管等结构中直径小的那一端。
首先,无论轴承圈90是否被加热,都可以通过将将其套在挤压部的外部,在初始时挤压部的最大外径小于轴承圈90的内径;然后通过尾环部32转动外螺纹管31旋转,外螺纹管31转动也会带动螺母部331向靠近套环部332的方向运动,从而对螺母部331和套环部332之间的挤压部施加挤压力;对于挤压部来说,通过两个锥管部352对中间的圆管部351施加挤压力,由于侧孔353的存在,使得圆管部351更易向外扩张、变形,从而使得外扩的圆管部351会抵紧轴承圈90,从而达到夹紧的目的。
当需要拆卸时,反向转动尾环部32和外螺纹管31,会带动螺母部331向远离套环部332的方向运动,从而对螺母部331和套环部332之间的挤压部施加拉伸力,从而使得圆管部351从外扩状态回复到初始状态,如此,方便取下轴承圈90。如果挤压部为圆管状的结构,其不易控制初始变形集中在圆管部351的中断,变形区域较为随机,不适合本发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圈类夹具20将轴承圈90夹持后,可送入淬火炉、回火炉、冷却炉等内进行相应的热处理工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先向金属槽10内倒入回火油,将所有套好并夹紧的轴承圈90随着圈类夹具20放置在金属槽10的内部,固定板39安装在金属槽10的上端;对被夹持单元30夹持的轴承圈90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260℃,回火油将所有的轴承圈90淹没处理。通过加热单元11对金属槽10内的温度进行加热并控温。
实施例2
所述锥管部352的厚度从锥管部352小端到锥管部352大端呈依次减小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保证锥管部352发生形变的优先级会明显低于圆管部351的优先级。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所述锥管部352大端与圆管部351端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焊接凸筋354,所述焊接凸筋354的长度方向与挤压部的轴向之间呈倾斜设置;所有焊接凸筋354排列后的旋向与螺母部331内壁的螺纹的旋向呈相反设置。
旋向,有左旋和右旋之分。以螺纹为例,顺时针旋转时旋入的螺纹称为右旋螺纹;反之,逆时针旋转时旋入的螺纹称为左旋螺纹。焊接凸筋354排列后的结构类似斜齿轮上的齿部,也有左旋和右旋之分。
焊接凸筋354的作用是为了加强焊接处的强度。由于长期在高度下反复使用,因为尾环部32会旋转,从而会在尾环部32与螺母部331会产生相应的转动摩擦力,如果焊接凸筋354排列后的旋向与螺母部331内壁的螺纹的旋向是相同的话,抗疲劳寿命在高温下会下降最少27%(如在800℃的温度下,使用次数会从132次下降至97次,判断标准以焊接凸筋掉落的数量是否达到总数的10%为标准,超过10%即表示不达标)。
如果焊接凸筋354的长度方向与挤压部的轴向之间呈垂直设置,倒是不影响其直拉直出的这种使用寿命,但是本发明需要旋出、旋进,因此,其抗疲劳寿命在高温下会下降最少22%。
实施例4
所述夹持单元30还包括若干个标准垫圈34,所述标准垫圈34套设在挤压部或套环部332的外部。
由于有一些轴承圈90的宽度不同,通过设置若干个标准垫圈34可使得轴承圈90的中间区域尽量都位于圆管部351的外部。
实施例5
所述金属槽10的外部套设有外槽70,所述电动振动器60均位于外槽70的内部,所述外槽70的顶端与金属槽10的顶端密封连接,所述外槽70的内壁与金属槽10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功能腔,所述功能腔内设置有冷却水区40、位于冷却水区40上方的高压气体区73。
所述外槽70的外部设置有进水阀71、出水阀72,所述外槽70的侧壁设置有与进水阀71相连的进水孔、与出水阀72相连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设置在进水孔的上方,所述冷却水区40处的水面高度与出水孔的高度相等,所述冷却水区40处的水面设置在金属槽10槽底的下方,所述电动振动器60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多个散热翅片61,所述散热翅片61均位于冷却水区40内部;所述外槽70的外部安装有气阀75和安全阀74,所述气阀75和安全阀74均与高压气体区73连通。
其中,通过气阀75向高压气体区73内输入二氧化碳气体,所述高压气体区73内的气压为0.32~0.35MPa。当需要放气时,也可打开气阀75,将高压气体区73内的气体放掉,挥发至常压。
如果金属槽10内是持续高温加热环境,那么为避免电动振动器60(优选耐高温型号)被烧掉,通过进水阀71接入冷却水,然后对电动振动器60进行冷却,最终从出水阀72处排出。由于高压气体区73的存在,使得金属槽10的外部形成一层气屏,二氧化碳又是保温气体,能够形成一层保温屏障,降低外界尤其是冷却水区40对金属槽10内的影响。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水区40处的水面与金属槽10的槽底之间的间距优选为3~4cm,如果间距过大,对电动振动器60的淹没程度有限,冷却效果有限;如果间距过小,则非常容易扰乱金属槽10的槽底处的温度。有高压气体区73的存在,在保证气压和水压相同的情况下,无论如何调节进水阀71、出水阀72的开度,都不会因为误操作导致冷却水区40处的水面碰触到金属槽10的槽底。
首先,经过试验,高压气体区73内的气压在超过0.25MPa时,所形成的二氧化碳屏障就可以足够保温,二氧化碳屏障内外温度相互影响不大,检测标准就是:冷却水的温度为25~30℃,金属槽10内的温度加热至300℃,即使停止加热并持续10min,金属槽10内的温度下降幅度不超过2%。作为对照,如果高压气体区73内的气压为0.15MPa时,停止加热并持续10min,金属槽10内的温度下降幅度超过21%。
但是,由于在后续使用电动振动器60产生振动(最大振动为0.5mm),振动频率只要大于10Hz,就会导致大量水波出现,从而可能会出现有一些水波会触及金属槽10的槽底(因为最大间距为4cm)。通过试验发现,通过增加高压气体区73内的气压会消除这种隐患,当高压气体区73内的气压达到0.32MPa时,即使振动频率持续增大且达到10kHz,也未出现水波会触及金属槽10的槽底的现象。因此,所述高压气体区73内的气压优选为0.32~0.35MPa。
实施例6
所述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还包括用来对夹持单元30中央区域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绝缘隔热板53、用来插入外螺纹管31中央的加热棒52、套设在加热棒52外部的感应加热线圈51,所述加热棒52和感应加热线圈51均安装在绝缘隔热板53的一侧。
通过感应加热线圈51能够对加热棒52进行感应加热,从而对流通不畅的夹持单元30中央区域进行补充加热,这对于一些特殊材料如铬钼钢所制成的轴承圈来说,能显著减少因托氏体组织超标导致的缺陷,尤其是显著减少细长裂纹出现的几率。而高碳铬轴承钢、不锈钢所制成的轴承圈,则通常使用不到加热棒52再额外加热,除非在回火或淬火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加热不足的问题。
实施例7
如图6所示,所述圆管部351的内壁设置有位于圆管部351两端的硬化网格区、位于圆管部351中间的强化网格区,所述硬化网格区包括若干条沿着圆管部351环向设置的硬化环带,所述硬化环带由若干个呈等间距排列的正六边形硬化环355组成,相邻两条硬化环带中的正六边形硬化环355呈交错设置;
所述正六边形硬化环355是由等离子束扫描加热制成,该处等离子束的扫描轨迹为正六边形,正六边形硬化环355的深度为0.1mm;
所述强化网格区包括若干条沿着圆管部351环向设置的强化环带,所述强化环带由若干个呈等间距排列的菱形强化环356组成,相邻两条强化环带中的菱形强化环356呈交错设置;
所述菱形强化环356是由等离子束扫描加热制成,该处等离子束的扫描轨迹为菱形,菱形强化环356的深度为0.05mm。
首先,正六边形硬化环355的设置,一方面提高该区域的强度。但是,如果是圆环的话,这块的应力比较集中,再加上需要更大的压力才能使得该处变形,在长期高温的环境下,反复拉伸、回缩等情况,例如在1000℃的情况下,一次拉伸以及一次回缩为一个行程,在100次行程后,会发现有数量超过57%的正六边形硬化环355所在区域出现微裂纹,微裂纹的长度在1~17mm。而正六边形硬化环355的存在,则这种情况显著改善,主要是因为强度的提升与圆环形相差不大,但是,不需要很大的压力就可使得该处变形,因此,在1000℃的情况下,在100次行程后,出现微裂纹的数量不超过1%。
另外,菱形强化环356,其主要还是使得在圆管部351中央区域易先变形,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因反复变形导致的微裂纹出现的几率,延长使用寿命。如果将菱形强化环356也替换为正六边形硬化环355,会导致,在受到挤压时,不是圆管部351中央区域优先变形;而设置菱形强化环356,使得每次挤压时,都是圆管部351中央区域优先变形;其他形状,如圆环形、三角环、长方形、正方形等,都不行。尤其是以长方形举例,在1000℃的情况下,在100次行程后,会发现有数量超过23%的长方形硬化环所在区域出现微裂纹,微裂纹的长度在6~15mm。而菱形强化环356的话,在1000℃的情况下,在100次行程后,出现微裂纹的数量不超过1%。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菱形强化环356和正六边形硬化环355都在圆管部351的外侧壁,那么在同样的挤压力下,圆管部351中央区域并不先向外“鼓起”。
实施例8
所述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向金属槽10内倒入回火油和气相二氧化硅,回火油和气相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00:(1.3~1.6);对被夹持单元30夹持的轴承圈90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不超过320℃,所述电动振动器60产生的振动频率为15~25Hz,所述电动振动器60产生的振动幅度不超过0.5mm。
加入气相二氧化硅的目的,首先是不会产生污染,对淬火、回火等并不影响;加入其他材料,如氧化铝、氮化硅等,可能会造成析碳的情况。其次,加入普通大粒径的二氧化硅,在振动频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尤其是回火温度较高的初期,会影响回火质量,导致轴承套的硬度分布不均匀。
气相二氧化硅的加入,配合15~25Hz的振动,对于中碳轴承钢制成的轴承圈来说,其回火效果更好。因为,振动会导致促使气相二氧化硅的分散,一方面,使得金属槽10内的轴承圈回火一致性非常好,不会出现因为温度分布不均导致的大批量不良品;其次,主要是使得回火油能够更好的渗入到圆管部351与轴承圈之间的区域,降低该区域出现硬度过高的情况。
例如,如果不添加二氧化硅的话,轴承圈与圆管部351接触的区域,其硬度会超过标准值17.5%~21.1%,且无法重新回火,只能报废。而对于高碳铬钢、不锈钢来说,则不易出现此种情况;即使在极低的概率导致出现硬度超过标准值的情况,通常也不会超过7%,重新回火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包括金属槽(10)、用来夹持轴承圈(90)的圈类夹具(20),所述金属槽(10)的内部安装有多个加热单元(11),所述加热单元(11)位于金属槽(10)的槽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槽(10)的槽底下方安装有多个电动振动器(60),所述圈类夹具(20)包括固定板(39)、安装在固定板(39)一侧的若干个呈阵列分布的夹持单元(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30)包括外螺纹管(31)、与外螺纹管(31)螺纹连接的螺母部(331)、管状的挤压部、套环部(332)、安装在外螺纹管(31)尾端的尾环部(32),所述螺母部(331)、挤压部和套环部(332)均套设在外螺纹管(31)的外部,所述螺母部(331)位于挤压部的一侧,所述套环部(332)位于挤压部的另一侧;所述挤压部包括圆管部(351)、位于圆管部(351)两端的锥管部(352),所述锥管部(352)的大端与圆管部(351)的端部连接为一体;其中一个锥管部(352)的小端与螺母部(33)的端部连接为一体,另一个锥管部(352)的小端与套环部(332)的端部连接为一体;所述外螺纹管(31)包括螺纹段和光管段,所述螺纹段与螺母部(331)螺纹连接,所述套环部(332)与光管段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板(39)设置有多个与光管段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螺母部(331)、挤压部和套环部(332)均位于固定板(39)的一侧,所述尾环部(32)位于固定板(39)的另一侧,所述尾环部(32)外周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挤压部的侧壁设置有最少四个侧孔(353),所述侧孔(353)的正投影为椭圆形结构,所述侧孔(353)的长轴与挤压部的轴向呈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管部(352)的厚度从锥管部(352)小端到锥管部(352)大端呈依次减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30)还包括若干个标准垫圈(34),所述标准垫圈(34)套设在挤压部或套环部(332)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管部(352)大端与圆管部(351)端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焊接凸筋(354),所述焊接凸筋(354)的长度方向与挤压部的轴向之间呈倾斜设置;所有焊接凸筋(354)排列后的旋向与螺母部(331)内壁的螺纹的旋向呈相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槽(10)的外部套设有外槽(70),所述电动振动器(60)均位于外槽(70)的内部,所述外槽(70)的顶端与金属槽(10)的顶端密封连接,所述外槽(70)的内壁与金属槽(10)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功能腔,所述功能腔内设置有冷却水区(40)、位于冷却水区(40)上方的高压气体区(73);
所述外槽(70)的外部设置有进水阀(71)、出水阀(72),所述外槽(70)的侧壁设置有与进水阀(71)相连的进水孔、与出水阀(72)相连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设置在进水孔的上方,所述冷却水区(40)处的水面高度与出水孔的高度相等,所述冷却水区(40)处的水面设置在金属槽(10)槽底的下方,所述电动振动器(60)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多个散热翅片(61),所述散热翅片(61)均位于冷却水区(40)内部;所述外槽(70)的外部安装有气阀(75)和安全阀(74),所述气阀(75)和安全阀(74)均与高压气体区(7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来对夹持单元(30)中央区域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绝缘隔热板(53)、用来插入外螺纹管(31)中央的加热棒(52)、套设在加热棒(52)外部的感应加热线圈(51),所述加热棒(52)和感应加热线圈(51)均安装在绝缘隔热板(53)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部(351)的内壁设置有位于圆管部(351)两端的硬化网格区、位于圆管部(351)中间的强化网格区,所述硬化网格区包括若干条沿着圆管部(351)环向设置的硬化环带,所述硬化环带由若干个呈等间距排列的正六边形硬化环(355)组成,相邻两条硬化环带中的正六边形硬化环(355)呈交错设置;
所述正六边形硬化环(355)是由等离子束扫描加热制成,该处等离子束的扫描轨迹为正六边形,正六边形硬化环(355)的深度为0.1mm;
所述强化网格区包括若干条沿着圆管部(351)环向设置的强化环带,所述强化环带由若干个呈等间距排列的菱形强化环(356)组成,相邻两条强化环带中的菱形强化环(356)呈交错设置;
所述菱形强化环(356)是由等离子束扫描加热制成,该处等离子束的扫描轨迹为菱形,菱形强化环(356)的深度为0.05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气阀(75)向高压气体区(73)内输入二氧化碳气体,所述高压气体区(73)内的气压为0.32~0.35MPa。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向金属槽(10)内倒入回火油和气相二氧化硅,回火油和气相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00:(1.3~1.6);对被夹持单元(30)夹持的轴承圈(90)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不超过320℃,所述电动振动器(60)产生的振动频率为15~25Hz,所述电动振动器(60)产生的振动幅度不超过0.5mm。
CN202311483865.3A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 Pending CN1174030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3865.3A CN117403048A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3865.3A CN117403048A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03048A true CN117403048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96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83865.3A Pending CN117403048A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0304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70617A (ja) * 1989-11-27 1991-07-24 Denki Kogyo Co Ltd 薄肉環状部品の高周波焼入方法及びその高周波焼入装置
US20060226584A1 (en) * 2005-04-06 2006-10-12 Ntn Corporation Steel-member manufacturing facility, thin bearing-member and thrust bearing
CN103725862A (zh) * 2013-12-04 2014-04-16 大连洁能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大型轴承圈热处理夹具
CN109477157A (zh) * 2016-07-14 2019-03-15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热处理方法和热处理装置
CN213357692U (zh) * 2020-10-26 2021-06-04 江苏应流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轴承圈的热处理设备
CN112941284A (zh) * 2021-01-29 2021-06-11 诸暨虹茂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热处理用金属淬火设备
CN113046541A (zh) * 2021-04-30 2021-06-29 廖加胞 一种重工机械用大型轴承圈热处理夹具
CN219363710U (zh) * 2023-03-31 2023-07-18 南京天马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轴承零件的淬火回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70617A (ja) * 1989-11-27 1991-07-24 Denki Kogyo Co Ltd 薄肉環状部品の高周波焼入方法及びその高周波焼入装置
US20060226584A1 (en) * 2005-04-06 2006-10-12 Ntn Corporation Steel-member manufacturing facility, thin bearing-member and thrust bearing
CN103725862A (zh) * 2013-12-04 2014-04-16 大连洁能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大型轴承圈热处理夹具
CN109477157A (zh) * 2016-07-14 2019-03-15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热处理方法和热处理装置
CN213357692U (zh) * 2020-10-26 2021-06-04 江苏应流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轴承圈的热处理设备
CN112941284A (zh) * 2021-01-29 2021-06-11 诸暨虹茂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热处理用金属淬火设备
CN113046541A (zh) * 2021-04-30 2021-06-29 廖加胞 一种重工机械用大型轴承圈热处理夹具
CN219363710U (zh) * 2023-03-31 2023-07-18 南京天马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轴承零件的淬火回火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0611B (zh) 一种用于单面安装的高强度螺栓组件
CN110666439B (zh) 用于圆筒外部件焊接、热处理防变形的内撑装置及方法
CN117403048A (zh) 一种轴承圈高效热处理设备
CN110985776A (zh) 一种耐腐蚀预应力金属波纹管及其加工工艺
CN112828510B (zh) 一种放气机匣焊接修理夹具
CN210482237U (zh) 一种大坝不锈钢排水孔的内部支撑装置
CN102861793A (zh) 烘筒内撑圈上设工装
CN113102562A (zh) 一种管材对接错壁矫形装置及矫形方法
CN219805599U (zh) 一种用于环缝焊接的防变形装置
CN111963683A (zh) 一种步进式加热炉水封槽漏点处理方法
CN219412804U (zh) 一种塔筒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及塔筒
CN220073785U (zh) 一种新型通用薄壁筒体防变形及校正装置
CN214767917U (zh) 一种用于钢管的夹紧模具
CN213856326U (zh) 一种端面凸环块式行星轧辊
CN111020156A (zh) 防止中凸型弹簧热处理变形的工装
CN205275651U (zh) 热处理燃气炉内用空芯支撑座
CN213951286U (zh) 中高碳钢空心管两端防环裂装置
CN213856325U (zh) 一种端面齿盘式行星轧辊
CN110938738B (zh) 一种800t龙门移液压机压头的热处理方法及用于热处理的吊具组件
CN214937763U (zh) 一种钢管固体渗硼渗后冷却装置用的自动控制开关
CN218710720U (zh) 一种钢质活塞环热定型夹具
CN218191806U (zh) 一种大直径薄壁低压钢管管道圆度校正装置
CN221065885U (zh) 一种环类零件内外表面光整固定装置及其夹具
CN202845510U (zh) 烘筒内撑圈上设工装
CN212917098U (zh) 一种用于调整热处理套圈椭圆的顶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