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98599A - 血泵 - Google Patents

血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98599A
CN117398599A CN202311442774.5A CN202311442774A CN117398599A CN 117398599 A CN117398599 A CN 117398599A CN 202311442774 A CN202311442774 A CN 202311442774A CN 117398599 A CN117398599 A CN 117398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casing
blood pump
wall
dist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427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端卿
余顺周
黄嘉铭
邓达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427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985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98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98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10Location thereof with respect to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22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65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implantable in, on, or around the heart
    • A61M60/178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implantable in, on, or around the heart drawing blood from a ventricle and returning the blood to the arterial system via a cannula external to the ventricle, e.g. left or righ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20Type thereof
    • A61M60/205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 A61M60/216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including a rotating member acting on the blood, e.g. impell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40Details relating to driving
    • A61M60/403Details relating to driving for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 A61M60/408Details relating to driving for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the force acting on the blood contacting member being mechanical, e.g. transmitted by a shaft or cable
    • A61M60/411Details relating to driving for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the force acting on the blood contacting member being mechanical, e.g. transmitted by a shaft or cable generated by an electromo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 A61M60/8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 A61M60/804Impell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 A61M60/8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 A61M60/804Impellers
    • A61M60/806Vanes or bla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 A61M60/8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 A61M60/81Pump hous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4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implant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血泵,血泵包括驱动单元及套壳,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血液流动;所述套壳套设在所述驱动单元的外周,所述套壳的近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近端或所述血泵的导管固接;所述套壳的内周面和所述驱动单元沿径向间隔以形成有血液流道;套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近端与驱动单元或导管固接,第一壳体的远端与第二壳体对接,而与第二壳体拼成直筒状结构;第一壳体设有进液口,第二壳体设有出液口,出液口通过血液流道与进液口连通。如此,可使得血泵的泵体的轴向尺寸可设计得更小,从而血泵能够从下腔静脉(或上腔静脉)到肺动脉的推送路径穿过,以辅助右心室将血液泵送到肺动脉中,降低右心室充血过程中发生过度扩张膨胀的风险。

Description

血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泵。
背景技术
介入式血泵又被称为心内血泵或血管内血泵,其可以插入血管内并前探入患者的心脏中以作为左心室辅助设备或右心室辅助设备起作用。
传统技术中作为右心室辅助设备的右心辅助泵辅助心脏泵血时,容易出现右心室过度扩张膨胀的问题,不利于患者健康。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血泵,旨在能够辅助右心室进行血液循环,并解决右心室过度扩张膨胀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血泵,血泵包括驱动单元及套壳;其中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血液流动;套壳套设在驱动单元的外周,套壳的近端与驱动单元的近端或血泵的导管固接;套壳的内周面和驱动单元沿径向间隔以形成有血液流道;套壳的近端设有进液口,套壳的远端设有出液口,出液口通过血液流道与进液口连通。其中,套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近端与驱动单元或导管固接,第一壳体的远端与第二壳体对接,而与第二壳体拼成直筒状结构;其中,第一壳体设有进液口,第二壳体设有出液口。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包括第一直管;第二壳体包括与第一直管同轴设置的第二直管,第二直管与第一直管的远端对接,第二直管的内周面与第一直管的内周面沿其轴向平齐;第一直管的外周面与第一直管的外周面沿轴向平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还包括变径管及连接第一直管和变径管的多个连接臂;其中,变径管套设于导管与驱动单元连接处的外周,并至少与驱动单元和导管其中之一固接;多个连接臂沿第一直管的周向间隔布置,相邻两个连接臂形成有一个进液口。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臂具有与第一直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第一连接部和变径管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位于变径管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第二连接部间隔形成有缺口槽,缺口槽与进液口沿第一壳体的轴向对接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的面向缺口槽的侧面设置有导流面,导流面的远端部分延伸至第一连接部的近端的侧面上,导流面具有沿变径管径向上的第一宽度,第一宽度在沿变径管到第一直管的方向上先增大后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还包括连接于第二直管远端的远端盖;远端盖呈穹顶状罩盖于第二直管的远端管口;出液口自第二直管的侧壁延伸至远端盖上。
在一实施例中,远端盖包括顶壁及沿顶壁的周向布置的拱形壁;其中,顶壁与驱动单元的远端沿轴向相对且间隔,以供血泵的猪尾管连接;拱形壁设置在顶壁的周缘,并与第二直管连接;出液口包括位于第二直管上的第一出口区,和位于拱形壁上的第二出口区。
在一实施例中,出液口具有界定第一出口区的第一孔壁,以及界定第二出口区的第二孔壁;第二孔壁具有与拱形壁的内表面相接的内边缘,以及与拱形壁的外表面相接的外边缘,第二孔壁自其内边缘到其外边缘呈倾斜状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孔壁面具有沿第二直管径向的第二宽度,第二孔壁具有沿拱形壁的径向的第三宽度,第三宽度大于第二宽度;
和/或,第一孔壁包括沿第二直管的周向延伸的横向孔壁,以及位于横向孔壁两端的弧形孔壁;第二孔壁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成半圆状,并使第二孔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弧形孔壁圆滑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孔壁面具有邻近顶壁的中间部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部分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孔壁的位于第一部分上的第三宽度,沿第一部分到中间部分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和/或,第二孔壁的位于第二部分上的第三宽度,沿第二部分到中间部分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叶轮;电机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壳体的内部,电机的近端与第一壳体的近端固接;叶轮位于第二壳体的内部,并与电机的远端连接;且叶轮的远端伸入到远端盖的内侧,以与出液口沿径向相对。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包括第二直管和连接于第二直管远端的圆锥顶;其中,第二直管的远端侧壁上设有出液口;圆锥顶包括与第二直管连接的半球部,以及自半球部延伸至第二直管的远端内的导流锥,导流锥的直径在沿第二壳体到第一壳体的方向上呈逐渐减小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叶轮;电机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壳体的内部,电机的近端与第一壳体的近端固接;叶轮位于第二壳体的内部,并与电机的远端连接;叶轮的远端伸入到远端盖的内侧,并与出液口沿径向相对。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叶轮;电机的近端与导管连接,叶轮的近端与电机的转轴连接;电机的最大外直径为d1,叶轮的最大外直径为d2,d1<d2;套壳的最大内直径为d3,△D1=d3-d1,△D2=d3-d2,2*△D2≤△D1≤4*△D2
本申请提供的血泵,通过在套壳上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并将驱动单元设置在套壳的内部,使得套壳的内壁面与驱动单元沿其径向间隔形成有血液流道,该血液流道将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如此套壳的长度可以缩短至比驱动单元略长(以能够容纳驱动单元且使驱动单元正常工作即可),从而可以有效缩短所述血泵的泵体的轴向长度,使得所述血泵能够适用于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狭窄的推送路径。在将所述血泵作为介入患者的右心室使用时,所述血泵可以从右心房穿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并穿过肺动脉瓣以部分伸入到肺动脉中,以使所述血泵的入液口处在所述右心室内,而所述血泵的出液口处在所述肺动脉中。相对于传统血泵而言,本申请的血泵能够从右心室穿设到肺动脉,以辅助右心室泄压,降低右心室充血过程中发生过度扩张膨胀的风险,提高血泵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人体心脏解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血泵应用于辅助右心室泵送血液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血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血泵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血泵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4所示血泵C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3中血泵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8为图3所示血泵的爆炸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血泵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第一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第一壳体的剖视图。
图12为图8所示血泵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第二壳体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所示第二壳体的D处的放大图。
图15为图8所示血泵的第二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8所示血泵的第二壳体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3所示血泵的泵体远端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血泵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血泵的电机、叶轮及套壳的尺寸比对示意图。
附图标记:10、血泵;11、泵体;12、导管;100、套壳;110、第二壳体;1110、第二直管;1111、第二插置部;1120、远端盖;1121、拱形壁;1122、顶壁;1122a、导丝孔;1123、分隔壁;1130、出液口;1131、第一出口区;1132、第二出口区;1133、第一孔壁;1133a、横向孔壁;1133b、弧形孔壁;1134、第二孔壁;1134a、内边缘;1134b、外边缘;A1、第一部分;A2、第二部分;A3、中间部分;1140、圆锥顶;1141、导流锥;1142、半球部;120、第一壳体;1210、第一直管;1211、第一插置部;1220、变径管;1221、第四插置部;1230、连接臂;1231、第一连接部;1232、第二连接部;1232a、第一外表面;1232b、第二外表面;1232c、侧表面;1232d、变径面;1240、进液口;200、驱动单元;210、电机;211、第三插置部;220、叶轮;300、血液流道;20、下腔静脉;21、上腔静脉;22、右心房;23、三尖瓣;24、右心室;25、肺动脉瓣;25a、内侧面;26、肺动脉;27、肺静脉;28、左心房;29、二尖瓣、30、左心室;31、主动脉瓣;32、主动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说明,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相关技术中,介入式辅助装置也称为血泵,主要应用于介入到患者的血管中,以辅助患者的血液循环。为便于理解血泵的应用,以下先对心脏结构及血流方向进行简单说明。请参阅图1,图1为人体心脏的解剖结构图。人体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其中,血液从左心室30经主动脉瓣31射出到主动脉32,在经主动脉32流向全身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使得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经上腔静脉21、下腔静脉20回流到右心房22,这一循环称为体循环。接着,右心房22的血液经三尖瓣23进入右心室24,再从右心室24经肺动脉瓣25射出到肺动脉26,然后经肺动脉26流向各级肺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得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动脉血最后从肺静脉27回流到左心房28,左心房28的血液从二尖瓣29进入左心室30,这一循环称为肺循环。
血泵比较常见的类型为左心室辅助泵。这种左心室辅助泵一般包括驱动单元及套管组件;其中,套管组件的近端设有出液口,套管组件的远端设有进液口;驱动单元的电机和套管组件的近端固接,驱动单元的叶轮布置在套管组件内,并与电机的转轴连接。这种套管组件的长度通常是驱动单元长度的数倍以上,使得该左心室辅助泵的泵体的轴向长度较长。将左心室辅助泵应用于左心室30时,通常是将左心室辅助泵从主动脉32穿过主动脉瓣31,使得左心室辅助泵的进液口伸入到左心室30内,而左心室辅助泵的出液口则处在主动脉32内,即仅左心室辅助泵的远端部分伸入到左心室30。从而,左心室辅助泵能够辅助左心室30将血液从左心室30泵送至主动脉32。左心室辅助泵从主动脉32的上升部分穿过主动脉瓣31以进入左心室30的路径较为趋近于在同一轴向方向上,故这种具有轴向长度较长的泵体的左心室辅助泵,能够适应左心室30的推送路径。
如果患者的右心室24有功能性障碍,同样也需要血泵辅助右心室24泵送血液。因此,人们还考虑过将左心室辅助泵应用于辅助右心室24泵送血液。但是,血泵植入右心室的推送路径一般是从下腔静脉20或上腔静脉21依次到右心房、三尖瓣23、右心室24、肺动脉瓣25穿过并到达肺动脉26,可见,血泵植入右心室的推送路径路径短,并且弯路多,内部结构复杂。由于传统左心室辅助泵的泵体的轴向长度过长,难以从右心室24的推送路径通过,所以,这种左心室辅助泵难以应用到右心室24中。
因此,市场上出现有一种能够应用于辅助右心室24血液流动的右心室辅助泵,这种右心室辅助泵适用于从患者腰部或大腿的创口穿引到下腔静脉20后,使该右心室辅助泵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都定位在下腔静脉20中,即该右心室辅助泵的出液口没有伸入到肺动脉26中。开启右心室辅助泵时,这种右心室辅助泵只能驱动下腔静脉20中的血液加速流向右心房,再经右心房进入右心室24,却不能辅助右心室24将血液泵送到肺动脉26中进行泄压,这样就导致这种右心室辅助泵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即导致右心室24充血过程中极易发生过度膨胀,对患者健康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请参阅图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血泵10,所述血泵10主要用作右心室辅助泵使用。所述血泵10能够从右心室24穿设到肺动脉26中,以辅助右心室24将血液泵送到肺动脉26中,实现为右心室24泄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血泵10也可以用作左心室辅助泵使用。在此需说明,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中,通常称医疗器械靠近医师或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医师或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
请参阅图2至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血泵10用于辅助血液输送,血泵10包括套壳100及驱动单元200。驱动单元200用于驱动血液流动;套壳100套设在驱动单元200的外周,套壳100的近端与驱动单元200的近端或血泵10的导管12固接,以使驱动单元200与套壳100的相对位置稳定。套壳100的内周面和驱动单元200沿径向间隔以形成有血液流道300;套壳100的近端设有进液口1240,套壳100的远端设有出液口1130,出液口1130通过血液流道300与进液口1240连通。血泵10能够依次从右心房22、右心室22、肺动脉穿过以伸入到肺动脉26中,使得进液口1240处在右心室22内,出液口1130则处在肺动脉26中。应说明的是,所述径向指的是驱动单元200的径向。
具体说来,驱动单元200和套壳200组成血泵10的泵体11,血泵10的轴向长度指的是泵体11的长度。在此,通过将驱动单元200整体收容在套壳200的内部,而不是将电机110与套壳200沿轴向排布(如传统左心辅助泵的电机和套管组件的排布方式),如此套壳200的长度可以缩短至比驱动单元200略长(以能够容纳驱动单元200且使驱动单元200正常工作即可),从而可以大大缩短血泵10的泵体11的轴向长度,使得血泵10的泵体11能够适配右心室24路径短且弯口多的推送路径。因此,本申请的血泵10的远端能够依次从右心房22、右心室24、肺动脉瓣25穿过以伸入到肺动脉26中,使得进液口1240处在右心室24内,而出液口220a则处在肺动脉26中。
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图2示出本申请的血泵10作为右心室辅助泵应用于辅助右心室泵送血液的示意图,图2中虚线箭头F表示为血液流向。血泵10的其中一种推送路径为,血泵10的泵体11从下腔静脉20穿入右心房22,然后从右心房22穿过三尖瓣23进入右心室24,再从右心室24穿过肺动脉瓣25,以部分伸入到肺动脉26中,确保血泵10的进液口1240能够处在右心室24内,而血泵10的出液口220a则处在肺动脉26中。血泵10的另一种推送路径为,血泵10的泵体11从上腔静脉21进入右心房22,然后从右心房22穿过三尖瓣23进入右心室24,再从右心室24穿过肺动脉瓣25,以部分伸入到肺动脉26中,确保血泵10的进液口1240能够处在右心室24内,而血泵10的出液口220a则处在肺动脉26中。
从图1和图2可见,血泵10从下腔静脉20或上腔静脉21推送到肺动脉26的推送路径,具有路径短、弯口多,内部组织复杂等特点。由于本申请的血泵10的泵体11的轴向长度较短,从而使得泵体11能够从路径较短的所述推送路径的各个弯口通过,并在狭窄的右心室24朝上拐弯(或者偏转)进入肺动脉26,大大降低血泵10进入右心室24的难度,提高血泵10穿过推送路径的顺畅性。
当开启血泵10时,驱动单元200运行并驱动血液经右心房22进入右心室24,而右心室24的血液则被血泵10的进液口1240吸入到其血液流道11内;血液流道40内的血液继续被叶轮120驱动以流向出液口1130,最后血液从出液口1130排出到肺动脉26。由此可见,本申请的血泵10能够从右心室24穿设到肺动脉26,以辅助右心室24泄压,从而能够降低右心室24充血过程中发生过度扩张膨胀的风险,提高了血泵10使用时的安全性。在本申请的附图中标注的M1和M2均为血泵10的泵体11轴线上的两个点,即虚线M1M2可表示泵体11的轴线或轴向;从M1到M2的方向为沿血泵10由近端指向远端的方向;反之,从M2到M1的方向为沿血泵10由远端指向近端的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驱动单元200收容在套壳200的内部,血液流道300形成在套壳200的内周壁和驱动单元200之间,所以,套壳200的长度也就相当于泵体11的轴向长度,套壳200的长度可以设计得仅比驱动单元200略长即可(以能够容纳驱动单元并使驱动单元可正常工作为准),而不需要如传统套管组件般将其长度设计得长达驱动单元200的数倍。
请参阅图3和图8,血泵10还包括导管12,导管12的远端与驱动单元200的近端固接,导管12内穿设有导线及冲洗管路等供应管线(图未示)。套壳200的近端可以与导管12直接固接,或者套壳200的近端与驱动单元200的近端固接均可。由于导管12通常具有可变形性质以适配穿入血管,故导管12的轴向尺寸大小通常对血泵10在心脏20内的植入难度影响不大。即上述能够将血泵10的轴向尺寸设计得更小主要指的是血泵10的泵体11的轴向尺寸。所述血泵10位于心脏20内的部分主要指的即为所述泵体11。本申请如此设置,使血泵10的泵体11的轴向长度可以设计得更小,以便于血泵10的泵体11在进入右心室24之后,能够在右心室24中朝上拐弯(或者偏转)以穿过肺动脉瓣25,使得血泵10的进液口1240处在右心室24内,而血泵10的出液口1130则能够从肺动脉瓣25穿入到肺动脉26中。
请参阅图4和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套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10;第一壳体120的近端与驱动单元200或导管12固接,第一壳体120的远端与第二壳体110的近端对接,而与第二壳体110拼成直筒状结构。其中,第一壳体120设有所述进液口1240;第二壳体110设有出液口1130。
具体说来,第一壳体120的近端可以与驱动单元200的近端固接,也可以与导管12的远端固接,使得第一壳体120能够支撑驱动单元200,确保驱动单元200能够稳定在血液流道300内驱动血液流动。通过将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10连接拼成直筒状结构,可在套壳100的内部形成直线形的血液流道300,也就是使得血液流道300能够与套管100的轴线M1M2同向延伸,避免血液流道300蜿蜒增加血液流动阻力,使得血液能够沿血液流道300顺畅地流向出液口1130。此外,通过将套壳100设置为由第二壳体110与第一壳体120组成的拼接结构,在装配血泵10时,可先使驱动单元200与第一壳体120近端连接,再从另一侧将第二壳体110套于驱动单元200外以与第一壳体120拼接,如此能够使驱动单元200与套壳100的装配更便利。
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0包括第一直管1210、变径管1220及多个连接臂1230;多个连接臂1230连接第一直管1210和变径管1220。其中,第一直管1210与第二直管1110对接;变径管1220套设在导管12和驱动单元200连接处的外周,并至少与导管12和驱动单元200其中之一固接;多个连接臂1230沿第一直管1210环周方向间隔布置,每相邻两个连接臂1230之间形成有一个进液口1240,由此能够形成多个进液口1240。该多个进液口1240沿第一直管1210的环周方向间隔布置,使得血液能够从周向各个角度流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直管1210呈直管状设置,以使第一直管1210的内周面形成圆柱面,减少血液流道300的流体阻力。而变径管1220则呈圆锥形设置,通过将变径管1220套设在导管12和驱动单元200连接处的外周,可以将所述连接处包裹在变径管1220的内部,避免所述连接处的粘胶被血液冲刷脱落。变径管1220具有两个开口,其中一开口可以与导管12的远端外周面过盈配合,另一个开口可与驱动单元200的近端外周面过盈配合。第一直管1210与变径管1220及连接臂1230三者可以一体成型。
可选地,第二壳体110包括与第一直管1210同轴设置的第二直管1110,第二直管1110与第一直管1210的远端对接;第二直管1110的内周面与第一直管1210的内周面沿其轴向平齐;第二直管1110的外周面与第一直管1210的外周面沿其轴向平齐。所述轴向指的是第一直管1210的轴向,亦即第二直管1110额周向。具体地,第二直管1110也呈直管状设置,使得第二直管1110的内周面也形成圆柱面,从而第二直管1110和第一直管1210拼成一个规则的圆柱体。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使得套壳100的外周面圆滑规整,可以降低血泵10植入过程中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另一方面,套壳100的内周面也较为圆滑规整,能够降低血液流道300对流体的阻力,减小血液在血液流道300中流通的动能损失,提高泵血效率,减少血液细胞损伤。
请参阅图4至图5,对于第一直管1210和第二直管1110的装配方式,可选地,在第一直管1210远端的内周面沿径向向外凹陷设有第一插置部1211,在第二直管1110近端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内凹陷设有第二插置部1111,第一插置部1211与第二插置部1111插接,使血液流道300相对封闭。第一直管1210与第二直管1110插接后,第一直管1210与第二直管1110的内周面位于同一曲面;第一直管1210与第二直管1110的外周面也位于同一曲面,如此,能使套壳100的内周面及外周面圆滑规整。
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0的连接臂1230包括有与第一直管121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31,以及连接第一连接部1231和变径管1220的第二连接部1232;第二连接部1232位于变径管1220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第二连接部1232之间间隔形成有缺口槽1241,缺口槽1241与进液口1240沿第一壳体120的轴向对接连通。如此,当驱动单元200运行产生吸力时,一部分血液F3从第一壳体120的环周沿径向被进液口1240吸入,然后继续被驱动单元200驱动而切换成沿轴向流入血液流道300;还有一部分血液F4能够从缺口槽1241沿轴向进入到进液口1240的内侧,并推动从进液口1240进入的那部分血液F3沿轴向流动,从而推动血液F3加速流入血液流道300,从而有效增大从进液口1240进入的血液流量,提高血泵10的泵血效率。
请参阅图7和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232的面向缺口槽1241的侧面设置有导流面1242,导流面1242用于引导血液从缺口槽1241沿轴向进入到进液口1240的内侧。具体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直管1210外径大于变径管1220外径,定义第一直管1210外径为R1、变径管1220外径为R2,则有R1>R2,这样使得第二连接部1232自第一连接部1231朝变径管1220的外周面倾斜延伸,从而第二连接部1232的侧面就可形成倾斜的所述导流面1242。
可选地,导流面1242的远端部分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231的近端的侧面上,以延长导流面1242的轴向长度,使得导流面1242能够将从缺口槽1241完全通过的血液继续向进液口1240的内侧引导一小段距离,提高导流效果。进一步地,导流面1242具有沿变径管1220的径向上的第一宽度L1,所述第一宽度L1在沿变径管1220到第一直管1210的方向上先增大后减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宽度L1应符合:L1≤R1-R2
具体在此,导流面1242大致呈棱形设置,使得导流面1242的第一宽度L1在沿变径管1220到第一直管1210的方向上先增大后减小。导流面1242能够将引导血液F4从缺口槽1241进入到进液口1240的内侧,加速血液流动,提高泵血效率。并且,由于第一直管1210与变径管1220存在径向差,通过设置第二连接部1232的导流面1242先增大后减小,也就相当于将第二连接部1232的径向厚度向增大后减小,这样不仅能够使第二连接部1232适配衔接于第一直管1210与变径管1220之间,还能够提高连接臂1230的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L1≤R1-R2,即第二连接部1232的最大厚度可以等于第一直管1210内径与变径管1220外径的差值,则第二连接部1232既不外伸于第一直管1210的外周面,也不内凸于变径管1220的外周面。如此设置,使第二连接部1232能够更适配连接于第一直管1210与变径管1220之间。
请参阅图9至图1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232具有第一外表面1232a、第二外表面1232b、侧表面1232c、变径面1232d及适配面(图未示,下同)。第一外表面1232a与第二外表面1232b连接以形成第二连接部1232的外表面,第一外表面1232a与第一直管1210的外周面位于同一曲面,第二外表面1232b远离第一外表面1232a的一侧向径向内部偏转,以适配第一直管1210与变径管1220之间的径向差。每一第二连接部1232具有两个侧表面1232c,两个侧表面1232c分别连接在第二连接部1232的外周面的相对两侧,侧表面1232c形成导流面1242。变径面1232d一侧与连接部1232连接,变径面1232d远离连接部1232的一侧向径向内部偏转,以适配第一直管1210与变径管1220之间的径向差。适配面与变径面1232d连接并适配贴合于变径管1220外周。变径面1232d与第一外表面1232a的至少部分区域对位,以使第二连接部1232的厚度逐渐增大。适配面与第二外表面1232b对位,以使第二连接部1232的厚度逐渐减小。
请参阅图9至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31可以与变径管1220圆滑衔接;第二连接部1232也可以与第一直管1210圆滑衔接。由此,避免在第二连接部1232周边形成锐利的锋边,避免划伤血液细胞。具体地,连接部1232、变径管1220、第一外表面1232a、第二外表面1232b、侧表面1232c、变径面1232d及适配面中,相互存在连接关系的两者,均可以采用圆角等方式圆滑衔接,以减少血泵10外周面的锋边,避免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
请参阅图3、图4及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10包括第二直管1110和远端盖1120。第二直管1110的近端与第一壳体120连接。远端盖1120连接于第二直管1110的远端,远端盖1120呈穹顶状罩盖于第二直管1110的远端管口。远端盖1120呈穹顶状设置,即将远端盖1120设置为空心圆拱状,例如远端盖1120可以是半球形空心结构或者半椭圆形空心结构。
进一步地,血泵10的出液口1130自第二直管1110的侧壁延伸至远端盖1120上,即出液口1130存在的部分区域对应于第二直管1110的轴向。由此,沿第二直管1110轴向流动的部分血液能够在不经转向的情况下直接从出液口1130流出,以降低血液流动过程中的动能损失,提高血泵10的泵血效率。由此也可以相对提高驱动单元200的工作效率,降低血泵10的能耗,延长血泵10一次充电后的使用时间。可选地,第二直管1110和远端盖1120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4、图12及图13,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端盖1120包括顶壁1122及沿顶壁1122的周向布置的拱形壁1121;远端盖1120通过拱形壁1121与第二直管1110连接。顶壁1122与驱动单元200的远端沿轴向相对且间隔,顶壁1122能够供血泵10的猪尾管连接。具体说来,顶壁1122能够供血泵10的猪尾管(图中未示)连接。顶壁1122可以为血泵10整体最远端的一部分,顶壁1122连接猪尾管,通过猪尾管的导向作用能够便于血泵10整体行进在迂曲回转的血管内,以及通过猪尾管的结构固定作用能够便于将血泵10远端固定在肺动脉26中。
顶壁1122可以为与轴线M1M2垂直的平面壁,也可以是球形壁。在本实施例中顶壁1122沿第二直管1110的径向布置,顶壁1122的直径小于第二直管1110的内直径。顶壁1122的外表面为一平面,顶壁1122的内表面为一球面。拱形壁1121沿顶壁1122的环周设置,并连接顶壁1122和第二直管1110。即拱形壁1121周向各处均呈拱形设置,以衔接于存在径向尺寸差的第二直管1110与顶壁1122之间。
结合图13,在一实施例中,出液口1130自第二直管1110的侧壁延伸至远端盖1120的拱形壁1121上。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拱形壁1121衔接于存在径向尺寸差的第二直管1110与顶壁1122,故拱形壁1121在血泵10径向上存在一定的延伸区域,则设置出液口1130自第二直管1110的侧壁延伸至远端盖1120的拱形壁1121上,一方面,使出液口1130具有较大的分布区域;另一方面,还使出液口1130在径向上也存一定的延伸区域,使得沿第二直管1110轴向流动的部分血液能够在几乎不经转向的情况下从出液口1130流出,以降低血液流动过程中的动能损失,提高血泵10泵血效率。
请参阅图12及图13,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液口1130包括有第一出口区1131、第二出口区1132,第一出口区1131位于第二直管1110上,第二出口区1132位于远端盖1120上。一部分血液F1可从第一出口区1131沿径向排出;由于拱形壁1121呈沿径向向内弯曲回缩的拱形,而第二出口区1132设于拱形壁1121,则第二直管1110内沿轴向流动的部分血液F2可以在不转换方向的情况下,直接从第二出口区1132沿轴向流出,使得血液F2的动能损失最小,血液F2的流速较快,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血泵10的泵血效率。
请参阅图12及图15,进一步地,出液口1130还具有界定第一出口区1131的第一孔壁1133,以及界定所述第二出口区1132的第二孔壁1134。第一孔壁1133包括沿第二直管1110的周向延伸的横向孔壁1133a,以及位于横向孔壁1133a两端的弧形孔壁1133b;第二孔壁1134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成半圆状,并使第二孔壁11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孔壁1133两端的弧形孔壁1133b圆滑衔接。
具体说来,由于第二直管1110为直管状,所以通过将第一孔壁1133由横向孔壁1133a及其两端的弧形孔壁1133b组成,可以使第一孔壁1133在第二直管1110上界定出具有较大面积的第一出口区1131,增大血液流通面积,且使得第一出口区1131的边界较为圆滑,能够减少对血液的损伤。同样地,由于拱形壁1121为拱形,故第二孔壁1134沿其延伸方向呈半圆形设置,能够使第二孔壁1134在拱形壁1121上界定出具有较大面积的第二出口区1132,增大血液流通面积,且使得第二出口区1132的边界较为圆滑,能够减少对血液的损伤。
请参阅图12至图1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孔壁1133具有沿第二直管1110径向的第二宽度L2,第二孔壁具有沿拱形壁1121的径向的第三宽度L3,第三宽度L3大于所述第二宽度L2,即L3>L2。如前述,远端盖1120罩盖于第二直管1110的远端管口;则沿第二直管1110流向远端的血液将在远端盖1120的引导下由轴向流动转向为径向流动,故远端盖1120需承受相对大的血流冲击。由此,设置位于远端盖1120的第二出口区1132的孔壁面的第三宽度L3相对大,能够提高该区域的结构强度。同时,第二出口区1132需要供所述经转向后的大量血流通过,故设置第二出口区1132的孔壁面的宽度相对大,能够提供更多对血液的引导作用,以提高转向后的血液自第二出口区1132出流的顺畅性。
请参阅图13、图14及图16,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孔壁1134具有与拱形壁1121的内表面相接的内边缘1134a,以及与拱形壁1121的外表面相接的外边缘1134b,第二孔壁1134自内边缘1134a到外边缘1134b呈倾斜设置。即内边缘1132a和外边缘1132b的朝垂直于第二直管1110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
如图16所示,将该垂直于第二直管1110轴向的平面记为投影面PL。在投影面PL上,第二孔壁1134的内边缘1134a于投影面PL上的投影称为第一投影,外边缘1134b于投影面PL上的投影称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一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投影和轴线M1M2之间。这样设置,位于第二壳体110中心区域的血液流向顶壁1122时,这部分血液能够从顶壁1122沿其径向流向第二孔壁1134的内边缘1134a,然后经第二孔壁1134引导而沿该第二孔壁1134附壁流动,并流动至第二孔壁1134的外边缘1134b,最后与外边缘1134b分离而从出液口1130排出。即第二孔壁1134能够引导流经第二出口区1132的血液由内边缘1134a流向外边缘1134b,以降低第二出口区1132将血液排出的阻力,提高泵血效率。
当然,在其他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所述第一投影和所述第二投影设置为重合,此时,第二孔壁1134垂直于所述投影面PL,这种情况下,第二孔壁1134能够引导血液从出液口1130沿第二壳体110的轴向排出。在其他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和轴线M1M2之间,这种情况下,可使得拱形壁1121的外表面面积小于拱形壁1121的内表面面积,在血泵10介入血管的过程中,第二壳体110的远端(如拱形壁1121位置)与血管内壁接触的面积较小,以减小第二壳体110的远端介入血管的阻力,使血泵10介入更顺畅。
请参阅图14、图16及图1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孔壁1134的内边缘1134a沿其长度方向呈第一圆弧C1设置。第二孔壁1134具有沿远端盖1120径向的第三宽度L3,也即第三宽度L3是第二孔壁1134沿第一圆弧C1的法向上从内边缘1134a到外边缘1134b的孔壁宽度。第二孔壁1134的第三宽度L3从其两端分别到中间位置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具体地,第二孔壁1134包括邻近顶壁1122的中间部分A3,以及位于中间部分A3两侧的第一部分A1及第二部分A2。第二孔壁1134的位于第一部分A1上的第三宽度L3,沿第一部分A1到中间部分A3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和/或,第二孔壁1134的位于第二部分A2上的第三宽度L3,沿第二部分A2到中间部分A3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以第一部分A1为例,第一部分A1上具有近端点P1和中点P2;中间部分A3具有远端点P3,中点P2位于近端点P1和远端点P3的中间位置,第二孔壁1134的位于第一部分A1上的第三宽度L3从近端点P1到中点P2逐渐增大,然后从中点P2到远端点P3逐渐减小。第二部分A2可以参照第一部分A1设置,或者说,第二部分A2与第一部分A1关于所述中间部分A3呈对称设置。
如图13所示,对于血泵10泵送的血液,位于叶轮220外周区域的一部分血液F21将从近端点P1与中点P2之间的区域排出;还有一部分邻近叶轮220中心区域的血液F22将由于顶壁1122的阻挡作用,而沿顶壁1122的径向偏转至从中点P2与远端点P3之间的区域排出,血液F22在偏转过程中可能会有动能损失。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通过将第二孔壁1134的位于第一部分A1和第二部分A2上的第三宽度L3,均沿近端到远端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可使得第二孔壁1134位于中间部分A3上的第三宽度L3较小,而位于第一部分A1和第二部分A2的中点P2附近的第三宽度L3较大,结合内边缘1134a的弧形作用下,血液F21的沿轴向的分速度增大,使得血液F21偏向于从中点P2所在区域流出,如此不仅能够延长血液F21沿轴向导出的距离,使得血液F21排出到更远侧的位置,而且还能够增大血液F21的流量;如此,血液F21流量增大会在其附近产生负压,血液F22在未靠近顶壁1122时即能够向血液F21稍偏转而汇入血液F21,从而减小冲向顶壁1122的血液F22的流量,进而减小血液F22与顶壁1122冲撞产生的能量损失。第二部分A2也是同理,故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3及图14,在一个实施例中,拱形壁1121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出液口1130之间的分隔壁1123,分隔壁1123具有沿远端盖1120的径向方向上的壁厚,所述壁厚自分隔壁1123与第二直管1110的连接处到顶壁1122呈先增大后减小设置。本实施例中如此设置,使分隔壁1123的中间部分具有更大的厚度。如此,一方面,能够便于使第二孔壁1134的中点P2附近处有更大的宽度,即使第二出口区1132的孔壁面在P2位置附近有更大的导流区域。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远端盖1120的结构强度,降低远端盖1120被血流冲击变形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8和图12,在一个实施例中,顶壁1122开设有用于供导丝穿设的导丝孔1122a,导丝穿过导丝孔1122a用于辅助血泵10的植入,血液还可以通过导丝孔1122a流出血泵10。顶壁1122的内表面呈第二圆弧C2设置,且第二圆弧C2靠近导丝孔1122a的一侧相对于远离导丝孔1122a的一侧位于远端。可以理解的是,血泵10泵送的血液由近端流向远端,则通过设置顶壁1122的内周面呈第二圆弧C2设置,使顶壁1122的内周面起到类似漏斗的作用,能够将血液引导流向导丝孔1122a,以提高血液流向导丝孔1122a的顺畅性。可以设置沿分隔壁1123端部指向导丝孔1122a的方向,顶壁1122的厚度H逐渐减小,以使顶壁1122的内周面呈圆弧设置。H可以是指,沿第二圆弧C2法向,顶壁1122内表面面至外表面的距离。
请参阅图4和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0包括电机210及叶轮220。电机210位于第一壳体120的内部,电机210的近端与第一壳体120的近端固接;叶轮220位于第二壳体110的内部,并与电机210的远端连接。
具体地,电机210的远端与叶轮220连接,电机210能够驱动叶轮220转动而带动血液流动。传统驱动单元需要在电机210的近端单独配置一个近端盖,以利用该近端盖将电机210和导管12的连接处包裹在其中。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壳体120的变径管1220直接用作电机210的近端盖,由于变径管1220套设在电机210和导管12的连接处的外周,从而可以将所述连接处包裹在其中,且变径管1220的两个开口分别与电机210近端的外周面、导管12远端的外周面过盈配合,使得相对刚性的电机210与相对柔性的导管12能够稳定地连接。并且,如此设置,还能够简化血泵10的整体结构,并使血泵10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以提高血泵10植入及固定在人体内的便利性,以及降低血泵10植入及固定对人体的负面影响。
请参阅图4、图7及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0的变径管1220可以与电机210的近端套设连接,变径管1220的外周面与电机210的外周面位于同一曲面,即变径管1220的外周面与电机210的外周面沿轴向平齐对接。具体说来,变径管1220的外周面构成缺口槽1241的槽底,通过将变径管1220的外周面与电机210的外周面沿轴向平齐对接,使得此两者对接处更为圆滑规整,降低血液流动阻力,如此,从缺口槽1241流入的血液F4能够从变径管1220的外周面沿轴向更顺畅地过渡到电机210近端的外周面,有效提高血液流动速率。
请继续参阅图4、图6及图7,可选地,电机210近端外周面沿径向向内凹陷设有第三插置部211;变径管1220远端内周面沿径向向外设有第四插置部1221。第三插置部211与第四插置部1221插接配合,且插接后,变径管1220外周面与电机210外周面位于同一曲面。如此,能够使变径管1220的外周面与电机210的外周面的对接处圆滑规整,有助于降低血液流动阻力。
进一步地,叶轮220的远端伸入到第二壳体110的远端盖1120的内侧,以与出液口1130沿径向相对。如此,叶轮220转动时能够直接有效地驱动血液自出液口1130流出。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叶轮220与出液口1130的实际尺寸情况而设置叶轮220与出液口1130有其他的对位关系。
请参阅图19,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机210的最大外直径为d1,叶轮220的最大外直径为d2,d1<d2。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相对较小的电机210驱动相对较大的叶轮220旋转,以增大叶轮220的输出功率,提高泵的泵血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传统技术中血泵的电机通常不位于壳体内部,而是设置电机外表面作为血泵外表面的一部分。由于叶轮需要形成流向稳定的血流,故叶轮通常穿设于出液口管。而血泵通常为规则的圆管状结构,即出液口管的外径与电机外径大致相同。而本申请各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机210及叶轮220均布置于套壳100内,且电机210与套壳100内周面形成供血液稳定流通的血液流道300,则叶轮220的径向尺寸可以设计得比电机210大,以增大叶轮220的输出功率,提高泵的泵血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叶轮220并非规则的圆柱状结构,各实施例中所述叶轮220的径向尺寸,指的是叶轮220旋转时形成的大致呈柱状的转动曲面的径向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叶轮220最大外直径,也即是所述转动曲面的外直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套壳100的最大内直径为d3。则可以设置,△D1=d3-d1,△D2=d3-d2,2*△D2≤△D1≤4*△D2
请参阅图18,本申请还提供了第二壳体110的另一种结构类型。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10包括第二直管1110及圆锥顶1140。第二直管1110的近端与第一壳体120连接,第二直管1110的远端侧壁上设有出液口1130。圆锥顶1140与第二直管1110的远端连接,圆锥顶1140具有伸入至第二直管1110远端内的导流锥1141,导流锥1141的直径在沿第二壳体110到第二壳体120的方向呈逐渐减小设置。如此,通过导流锥1141的外表面能够引导第二直管1110内位于径向上内侧的血液沿径向向外流向出液口1130,并自出液口1130流出血泵10。可选地,圆锥顶1140还包括半球部1142,半球部1142连接于导流锥1141的远端,半球部1142与出液口1130在轴向上错位布置。半球部1142具有外球面,外球面可引导自出液口1130流出的血液快速填满血泵10远端的中心区域。
请参阅图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套壳200具有沿驱动单元100的轴向上的第一长度K。所述第一长度K能够使血泵10能够从右心房22、右心室24、肺动脉瓣25穿过以伸入到肺动脉26中,使得进液口1240处在右心室24内,而出液口220a则处在肺动脉26中。由于驱动单元100和套壳200组成血泵10的泵体11,而驱动单元100位于套壳200的内部,所以套壳200的的第一长度K相当于血泵10的泵体11的轴向长度。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患者的右心室24的推送路径内部组织的尺寸或解剖形状略有差别,例如幼龄患者和老龄患者右心室推送路径内部组织的尺寸或距离有一定差异,对所述第一长度K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第一长度K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长度K为20mm~32mm。所述第一长度K可以是但不局限于22mm、25mm、28mm、30mm、31mm等。具体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体型或不同病症的患者进行合理设计,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泵包括: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血液流动;以及
套壳,所述套壳套设在所述驱动单元的外周,所述套壳的近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近端或所述血泵的导管固接;所述套壳的内周面和所述驱动单元沿径向间隔以形成有血液流道;所述套壳的近端设有进液口,所述套壳的远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血液流道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其中,所述套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与所述驱动单元或所述导管固接,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对接,而与所述第二壳体拼成直筒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所述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直管;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直管同轴设置的第二直管,所述第二直管与所述第一直管的远端对接,所述第二直管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一直管的内周面沿其轴向平齐;所述第一直管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直管的外周面沿其轴向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变径管及连接所述第一直管和所述变径管的多个连接臂;其中,所述变径管套设于所述导管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处的外周,并至少与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导管其中之一固接;多个所述连接臂沿所述第一直管的周向间隔布置,相邻两个所述连接臂形成有一个所述进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具有与所述第一直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变径管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变径管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间隔形成有缺口槽,所述缺口槽与所述进液口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对接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面向所述缺口槽的侧面设置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的远端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近端的侧面上,所述导流面具有沿所述变径管径向上的第一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在沿所述变径管到所述第一直管的方向上先增大后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管远端的远端盖;所述远端盖呈穹顶状罩盖于所述第二直管的远端管口;所述出液口自所述第二直管的侧壁延伸至所述远端盖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盖包括顶壁及沿所述顶壁的周向布置的拱形壁;其中,所述顶壁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远端沿轴向相对且间隔,以供所述血泵的猪尾管连接;所述拱形壁设置在所述顶壁的周缘,并与所述第二直管连接;所述出液口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直管上的第一出口区,和位于所述拱形壁上的第二出口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具有界定所述第一出口区的第一孔壁,以及界定所述第二出口区的第二孔壁;所述第二孔壁具有与所述拱形壁的内表面相接的内边缘,以及与所述拱形壁的外表面相接的外边缘,所述第二孔壁自其内边缘到其外边缘呈倾斜状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壁面具有沿所述第二直管径向的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孔壁具有沿所述拱形壁的径向的第三宽度,所述第三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
和/或,所述第一孔壁包括沿所述第二直管的周向延伸的横向孔壁,以及位于所述横向孔壁两端的弧形孔壁;所述第二孔壁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成半圆状,并使所述第二孔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弧形孔壁圆滑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壁具有沿所述拱形壁的径向的第三宽度,所述第二孔壁面包括邻近所述顶壁的中间部分,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部分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二孔壁的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第三宽度,沿所述第一部分到所述中间部分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第二孔壁的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上的第三宽度,沿所述第二部分到所述中间部分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叶轮;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电机的近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固接;所述叶轮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电机的远端连接;所述叶轮的远端伸入到所述远端盖的内侧,并与所述出液口沿径向相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直管和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管远端的圆锥顶;其中,所述第二直管的远端侧壁上设有所述出液口;所述圆锥顶包括与所述第二直管连接的半球部,以及自所述半球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直管的远端内的导流锥,所述导流锥的直径在沿所述第二壳体到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上呈逐渐减小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叶轮;所述电机的近端与所述导管连接,所述叶轮的近端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电机的最大外直径为d1,所述叶轮的最大外直径为d2,d1<d2;所述套壳的最大内直径为d3,△D1=d3-d1,△D2=d3-d2,其中,△D1大于或等于△D2的两倍,且小于或等于△D2的4倍。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壳具有沿所述驱动单元的轴向上的第一长度;所述第一长度能够使所述血泵能够从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瓣穿过以伸入到肺动脉中,使得所述进液口处在所述右心室内,而所述出液口则处在所述肺动脉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度为25mm-35mm。
CN202311442774.5A 2023-10-31 2023-10-31 血泵 Pending CN1173985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2774.5A CN117398599A (zh) 2023-10-31 2023-10-31 血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2774.5A CN117398599A (zh) 2023-10-31 2023-10-31 血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8599A true CN117398599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86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2774.5A Pending CN117398599A (zh) 2023-10-31 2023-10-31 血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9859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63586C (en) Intravascular blood pump and catheter
JP2024124562A (ja) ポンプ、特に血液ポンプ
JP4806350B2 (ja) 心臓内ポンピング装置
US7736296B2 (en) Intracardiac blood pump
US8814933B2 (en) Foldable intravascularly inserted blood pump
US20210213273A1 (en) Intravascular Blood Pump with Outflow Hose
CN115154892B (zh) 心室辅助装置
CN219148993U (zh) 介入式心肾联合辅助组件
CN219001739U (zh) 介入式血泵
CN114588533B (zh) 可折叠支架及其导管泵
CN219355087U (zh) 心室辅助泵血装置
CN117462827A (zh) 瓣膜扩张冲击波抽吸导管
CN117398599A (zh) 血泵
CN116262159A (zh) 具有出口导流结构的介入式血泵
CN117398597A (zh) 血泵
CN117398598A (zh) 血泵
CN116726377B (zh) 叶轮组件及其注塑模具、泵头和介入式导管装置
CN116650828B (zh) 血泵
CN219251392U (zh) 导管泵用支架及导管泵
CN221601049U (zh) 流体管、泵血导管组件及心脏血流辅助系统
CN117398600A (zh) 血泵
US20220211930A1 (en) Coaxial cannula for use with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systems
US10709868B2 (en) Curved split-tip catheter
CN220175861U (zh) 叶轮组件、泵头及介入式导管装置
CN116747427A (zh) 血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