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2496A - 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2496A
CN117362496A CN202210768585.6A CN202210768585A CN117362496A CN 117362496 A CN117362496 A CN 117362496A CN 202210768585 A CN202210768585 A CN 202210768585A CN 117362496 A CN117362496 A CN 117362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agent
functional auxiliary
pvc resin
low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85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鲍春伟
郭岩锋
杨忠梅
车万里
张磊
郭卫东
张立红
袁锦慧
裴晓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Qilu Petrochemical Co of Sinope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Qilu Petrochemical Co of Sinop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Qilu Petrochemical Co of Sinopec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7685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24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2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24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4/00Hom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 C08F114/02Monomers containing chlorine
    • C08F114/04Monomers containing two carbon atoms
    • C08F114/06Vinyl chlorid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PVC树脂助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及其应用。所述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包括分散剂和分散助剂,所述分散剂为质量比1:1~1:3的纤维素和聚乙烯醇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助剂为质量比1:3~4:1的醇胺类化合物和胆碱的配混溶液。本发明的功能助剂在用于PVC树脂制备时,能够制备出皮膜含量低、表观密度高且规整度较高的大球形粒子;本发明还提供其在制备球形PVC树脂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VC树脂助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现阶段建材制品的加工方法多数为挤出加工成型,要求PVC树脂具有表观密度高、挤出速度快、给料速度快等特点以消除加工过程中喂料不足、停留时间长导致的受热分解等现象;同时还要求树脂具有颗粒分布集中、形态规整、内部孔隙均匀、干流动性和加工塑化性能良好的特点,球形树脂很好地满足以上性能要求。
球形PVC树脂外观呈圆球状,颗粒直径大于105μm,平均形状因素大于0.95、表观密度高、内部孔隙均匀、颗粒表面光滑、干流性好。在挤出加工管材及异型材时,能迅速填满挤出机螺杆而达到高度增密的作用,在热和剪切力的作用下,熔融速度快,熔体粘度低,流动性好,胶化度高,加工性能好,易于混料,挤出磨擦热低,无过热点,所得制品质量高,因此球形树脂能适应高速挤出加工要求,即使在同一转速下挤出成型加工的速率也远远大于非球形树脂。此外球形树脂表观密度高、装填系数大,可以大量节约包装和运输费用。
专利CN85107946A公开了一种球形聚氯乙烯颗粒的制作方法,选用部分交联的基本上未中和的聚丙烯酸作为分散剂,同时加入特定的表面活性剂。但其分散体系对聚合配方和体系的PH值要求较高。一方面,此种分散剂国内没有,成本高,另一方面,因聚合发生在酸性的侧链上,体系PH值敏感性强。
专利US4435524A公布了一种球形聚氯乙烯颗粒的制备方法,选用不溶于水的分散剂,包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羧酸类单体与多元不饱和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未中和的交联共聚物,至少一种聚环氧乙烷表面活性剂和非聚环氧乙烷表面活性剂,整个反应周期需对反应介质进行快速搅拌。因国内无上述分散剂,成本较高,该方法在国内应用同样受到限制。
专利CN1280317C介绍了一种卫生级球形聚氯乙烯树脂制备方法,采用水溶性分散剂、润滑剂、油溶性引发剂、水相界面阻聚剂等助剂均匀混合后,经悬浮聚合制作而成的。其中搅拌转速采用前期低速,降压时升高转速的工艺条件。但其分散体系中分散剂保胶能力偏弱,氯化石蜡、石蜡、硬脂酸或硬脂酸盐的化合物等助剂的加入易造成体系失稳;且树脂颗粒圆度偏低,吸油率偏低。
专利CN1389482A介绍了一种建材硬制品挤出成型用聚氯乙烯树脂悬浮聚合制备方法,所采用的分散剂为高、中、低醇解度的三种聚乙烯醇(PVA)复合作为分散剂,聚合而成的颗粒外观不呈球形,对加工速率有一定影响。
但是,传统聚乙烯醇、纤维素醚类分散体系在分散、保胶的同时会在PVC颗粒表面生成连续而厚实的皮膜,对树脂耐热性能、残单脱除、后加工过程中物料混配、增塑剂吸收及制品性能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国内用于PVC管材生产的树脂只能生产小口径管材,且制得的管材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在生产大口径管材时,因树脂颗粒形态等原因,易产生气泡,塑化能力低、热稳定性差,导致制品质量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体系,以解决现有技术上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在用于PVC树脂制备时,能够制备出皮膜含量低、表观密度高且规整度较高的大球形粒子;本发明还提供其在制备球形PVC树脂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包括分散剂和分散助剂,所述分散剂为质量比1:1~1:3的纤维素和聚乙烯醇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助剂为质量比1:3~4:1的醇胺类化合物和胆碱的配混溶液。
所述醇胺类化合物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单乙醇胺。
所述胆碱学名为2-羟基-N,N,N-三甲基乙铵,化学式为C5H14ON+,是带正电荷的四价碱基,可与醇胺互溶。
所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在800~2000之间、醇解度在70~90%之间。优选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在1500~2000之间、醇解度在78~82%之间。
所述纤维素醚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粘度为40~60mPa·s(2%溶液20℃),其甲基取代度为1.6~2.0、含量为19~30%,羟丙基取代度为0.1~0.3、含量为4.0~12.0%。优选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甲基取代度为1.8~2.0、含量为27~30%,羟丙基取代度为0.2~0.3、含量为7.0~12.0%。
本发明所述的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
将氯乙烯、去离子水、引发剂、功能助剂加入设有搅拌装置的聚合釜中,抽真空至压力为-0.08~-0.12MPa,在50~60℃温度下开始聚合反应,保持聚合温度直至压力下降0.1~0.20MPa时,加入终止剂,获得聚氯乙烯悬浮液;脱除未反应的氯乙烯单体,离心悬浮液后干燥,得到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
本发明中,所述去离子水电导率为1~5μS/cm;去离子水加入量为氯乙烯质量的1.2~2.0倍。
本发明中,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新癸酸异丙苯酯、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戊酯、过氧化特戊酸叔己酯、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质量比为1:2~1:5的过氧化新癸酸异丙苯酯和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混合。
所述引发剂加入量为氯乙烯质量的0.02~0.10%。
所述的引发剂可以是溶剂型,也可以加入乳化剂进行预处理制成含量为5~40wt%的均匀乳液;所述的乳化剂优选聚乙烯醇,进一步优选聚合度在800~2000之间、醇解度在70~90%之间的聚乙烯醇,更进一步优选为聚合度在1000~1600之间、醇解度在75~80%之间的聚乙烯醇.
本发明中,所述功能助剂包括分散剂和分散助剂,分散剂为质量比1:1~1:3的纤维素和聚乙烯醇的混合物;分散助剂为质量比1:3~4:1的醇胺类化合物和胆碱的配混溶液。
所述分散剂加入量为氯乙烯质量的0.02~0.10%。
所述醇胺类化合物的加入量为氯乙烯质量的0.05~0.20%。加入量过少则减少皮膜、降低保胶能力作用较弱,粒子球形率降低;随加入量增加,粒子平均粒径有增大的趋势,加入量超过0.2%则易使体系失稳,产生粒子黏连、爆聚等现象。
所述胆碱的加入量为氯乙烯质量的0.05~0.15%。
本发明中,所述终止剂为二乙基羟胺、丙酮缩氨基硫脲、双酚A的一种或两种;优选为二乙基羟胺。
所述终止剂的加入量为氯乙烯质量的0.003~0.02%。
传统聚乙烯醇、纤维素醚类分散体系在分散、保胶的同时会在PVC颗粒表面生成连续而厚实的皮膜,对树脂耐热性能、残单脱除、后加工过程中物料混配、增塑剂吸收及制品性能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国内用于PVC管材生产的树脂大多为PVC-SG4、5树脂,只能生产小口径(110mm)的管材,且制得的管材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在生产大口径管材时,因树脂颗粒形态等原因,易产生气泡,塑化能力低、热稳定性差,导致制品质量差。
本发明选用功能助剂中,分散助剂有一定降低分散剂保胶能力的作用,聚合体系中选用的分散剂保胶能力适中,与分散助剂共同作用达到分散、保胶能力间的特定平衡状态,生产出低皮膜含量球形PVC树脂。
其中,醇胺同时具有胺基和羟基这两种基团,其中的胺基具有界面阻聚和水相阻聚作用,通过界面阻聚及竞争吸附(见图1)作用阻止或阻碍了PVC大分子自由基与分散剂保护胶发生接枝共聚反应,从而降低了PVC树脂颗粒的皮膜覆盖率,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分散剂的保胶作用,使粒子粒径有增大的趋势,而羟基则具有表面活性剂所具备的改变表面张力的作用;胆碱可与醇胺类化合物共溶,协同作用于聚合体系和树脂颗粒,一方面可以起到调节体系pH值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形成的初级粒子表面产生电荷保护,减少初级粒子聚并,形成“多细胞”颗粒,粒子内部孔隙率增加;两者协同作用可使液滴(颗粒)的聚并过程在聚合较前期完成,这时液滴的黏度较小,聚并完成后仍有向球形发展的趋势,最终制得皮膜含量低、表观密度高且规整度较高的大球形粒子(见图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助剂体系所制备的PVC树脂皮膜含量低、表观密度高、圆度高,颗粒平均粒径可达200~1000μm,在后加工过程中树脂增塑剂吸收时间短、给料快、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分散剂与分散助剂在油/水界面吸附模型;
图2为本发明制备的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此,该领域专业人员对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常规原料;实施例中的原料组成,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重量份数或重量比;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工艺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
实施例1-5中所采用的聚乙烯醇符合以下指标要求:聚合度在1500~2000之间、醇解度在78~82%之间;
实施例1-5中所采用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符合以下指标要求:粘度为40~60mPa·s(2%溶液20℃),甲基取代度为1.8~2.0、含量在27~30%之间,羟丙基取代度为0.2~0.3、含量在7.0~12.0%之间。
实施例1
采用聚乙烯醇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作为分散剂,采用单乙醇胺和胆碱的配混溶液作为分散助剂,用于制备球形PVC树脂,所用原料组成如下:
制备过程如下:
将聚合釜冲洗干净,涂覆防粘釜剂,抽真空至-0.09MPa后,按照聚合配方加入去离子水、引发剂、分散剂、分散助剂和氯乙烯单体,冷搅15分钟后启动夹套水浴循环,控制聚合釜内体系温度稳步达到设定值57℃时,反应开始计时;聚合体系压力降△P达到0.12MPa时加入终止剂,搅拌5分钟后回收未反应单体,排空出料,浆料离心,沸腾床干燥,得到球形PVC树脂。
实施例2
采用聚乙烯醇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作为分散剂,采用单乙醇胺和胆碱的配混溶液作为分散助剂,用于制备球形PVC树脂,所用原料组成如下:
制备过程如下:
将聚合釜冲洗干净,涂覆防粘釜剂,抽真空至-0.08MPa后,按照聚合配方加入去离子水、引发剂、分散剂、分散助剂和氯乙烯单体,冷搅15分钟后启动夹套水浴循环,控制聚合釜内体系温度稳步达到设定值52℃时,反应开始计时;聚合体系压力降△P达到0.1MPa时加入终止剂,搅拌5分钟后回收未反应单体,排空出料,浆料离心,沸腾床干燥,得到球形PVC树脂。
实施例3
采用聚乙烯醇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作为分散剂,采用单乙醇胺和胆碱的配混溶液作为分散助剂,用于制备球形PVC树脂,所用原料组成如下:
制备过程如下:
将聚合釜冲洗干净,涂覆防粘釜剂,抽真空至-0.10MPa后,按照聚合配方加入去离子水、引发剂、分散剂、分散助剂和氯乙烯单体,冷搅15分钟后启动夹套水浴循环,控制聚合釜内体系温度稳步达到设定值50℃时,反应开始计时;聚合体系压力降△P达到0.15MPa时加入终止剂,搅拌5分钟后回收未反应单体,排空出料,浆料离心,沸腾床干燥,得到球形PVC树脂。
实施例4
采用聚乙烯醇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作为分散剂,采用单乙醇胺和胆碱的配混溶液作为分散助剂,用于制备球形PVC树脂,所用原料组成如下:
制备过程如下:
将聚合釜冲洗干净,涂覆防粘釜剂,抽真空至-0.12MPa后,按照聚合配方加入去离子水、引发剂、分散剂、分散助剂和氯乙烯单体,冷搅15分钟后启动夹套水浴循环,控制聚合釜内体系温度稳步达到设定值55℃时,反应开始计时;聚合体系压力降△P达到0.2MPa时加入终止剂,搅拌5分钟后回收未反应单体,排空出料,浆料离心,沸腾床干燥,得到球形PVC树脂。
实施例5
采用聚乙烯醇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作为分散剂,采用单乙醇胺和胆碱的配混溶液作为分散助剂,用于制备球形PVC树脂,所用原料组成如下:
制备过程如下:
将聚合釜冲洗干净,涂覆防粘釜剂,抽真空至-0.09MPa后,按照聚合配方加入去离子水、引发剂、分散剂、分散助剂和氯乙烯单体,冷搅15分钟后启动夹套水浴循环,控制聚合釜内体系温度稳步达到设定值60℃时,反应开始计时;聚合体系压力降△P达到0.12MPa时加入终止剂,搅拌5分钟后回收未反应单体,排空出料,浆料离心,沸腾床干燥,得到球形PVC树脂。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制备球形PVC树脂时,不加入分散助剂。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制备球形PVC树脂时,分散助剂只采用0.20份单乙醇胺。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制备球形PVC树脂时,分散助剂只采用0.15份胆碱。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制备球形PVC树脂时,分散剂中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在2000~3000之间、醇解度在87~92%之间。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粘度为40~60mPa·s(2%溶液20℃),甲基取代度为1.8~2.0、含量为27~30%,羟丙基取代度为0.2~0.3、含量为7.0~12.0%。
对比例5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制备球形PVC树脂时,分散剂中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在300~500之间、醇解度在45~55%之间。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粘度为40~60mPa·s(2%溶液20℃),甲基取代度为1.8~2.0、含量为27~30%,羟丙基取代度为0.2~0.3、含量为7.0~12.0%。
将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制得产品按如下方法进行物性评价:
(1)K值(PVC聚合度):按照GB/T 5761-2006所示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2)表观密度:按照GB/T 20022-2005所示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3)增塑剂吸收率:按照GB/T 3400-2002所示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4)平均粒径:采用日本日立H-7000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出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宽度。
(5)球形率:采用电子显微镜统计每100个粒子中球形粒子含量。
(6)圆度:采用德国LEICA DMLP光学显微镜测定;
圆度(S2):颗粒投影像面积与等周长圆的面积之比,见公式:S2=4πA/P2
式中:A-颗粒投影像的面积,μm2;P-颗粒投影像的周长,μm。
圆度反映颗粒接近圆及表面光滑的程度。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一般颗粒的圆度大于0,小于或等于1。相对来说,颗粒投影像越不接近圆形,表面越粗糙,圆度越小,越接近圆形,表面越光滑,圆度越大。投影像为圆形时,S2等于1。
物性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树脂物性评价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功能助剂体系所生产的PVC树脂平均粒径远大于通用悬浮法生产出的PVC树脂,且树脂圆度高、表观密度高、增塑剂吸收量高且增塑剂吸收时间短,符合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性能特点。

Claims (10)

1.一种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散剂和分散助剂,所述分散剂为质量比1:1~1:3的纤维素和聚乙烯醇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助剂为质量比1:3~4:1的醇胺类化合物和胆碱的配混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其特征在于:醇胺类化合物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在800~2000之间、醇解度在70~9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其特征在于:纤维素醚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0℃下2wt%溶液粘度为40~60mPa·s,其甲基取代度为1.6~2.0、含量为19~30%,羟丙基取代度为0.1~0.3、含量为4.0~12.0%。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将氯乙烯、去离子水、引发剂、功能助剂加入设有搅拌装置的聚合釜中,抽真空至压力为-0.08~-0.12MPa,在50~60℃温度下开始聚合反应,保持聚合温度直至压力下降0.1~0.20MPa时,加入终止剂,获得聚氯乙烯悬浮液;脱除未反应的氯乙烯单体,离心悬浮液后干燥,得到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去离子水加入量为氯乙烯质量的1.2~2.0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引发剂为过氧化新癸酸异丙苯酯、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戊酯、过氧化特戊酸叔己酯、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或多种;引发剂加入量为氯乙烯质量的0.02~0.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功能助剂中,分散剂的加入量为氯乙烯质量的0.02~0.1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功能助剂中,醇胺类化合物的加入量为氯乙烯质量的0.05~0.20%;胆碱的加入量为氯乙烯质量的0.05~0.15%。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终止剂为二乙基羟胺、丙酮缩氨基硫脲、双酚A的一种或两种;终止剂的加入量为氯乙烯质量的0.003~0.02%。
CN202210768585.6A 2022-06-30 2022-06-30 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73624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8585.6A CN117362496A (zh) 2022-06-30 2022-06-30 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8585.6A CN117362496A (zh) 2022-06-30 2022-06-30 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2496A true CN117362496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00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8585.6A Pending CN117362496A (zh) 2022-06-30 2022-06-30 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249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78900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vinyl chloride polymer of quality
CN104250334B (zh) 一种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A1186836A (fr) Latex de polymeres d'acetate de vinyle et procede de preparation
EP0287757B1 (en) Crosslinked porous skinless particles of PVC resi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KR100219311B1 (ko) 비닐화합물의 현탁중합용 현탁제
JPH0788401B2 (ja) 塩化ビニ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2952220B (zh) 聚氯乙烯球形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7362496A (zh) 低皮膜含量大球形pvc树脂的功能助剂及其应用
KR950006127B1 (ko) 표피없는 다공질입자의 pvc수지 및 이것의 제조방법
JP3437022B2 (ja) 塩化ビニ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4775699A (en) Crosslinked porous skinless particles of PVC resin
EP0129700B1 (en) Fine particles of polyvinyl chlorid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17362497A (zh) 低皮膜含量球形pvc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US4775702A (en) Invers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low-skin porous friable particles of crosslinked PVC resin
CN108699188B (zh) 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粒子及汽车下车身涂层剂
US4775698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rous substantially skinless particles of crosslinked PVC resin
US4775700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rous skinless particles of crosslinked PVC resin
US4775701A (en) Mass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rous friable particles of crosslinked PVC resin
CN113736197A (zh) 一种cpvc消防管及其制备方法
CA307105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vinyl polymer
CN115449003B (zh) 低皮膜含量和孔隙均匀pvc树脂的制备方法
JP3239613B2 (ja) 塩化ビニ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14426646B (zh) 加工性能优良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EP3478733B1 (en) Polymer having a small average particle size
CN117487066B (zh) 一种耐溶剂型可膨胀聚合物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