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5230A - 香味吸取器以及香味吸取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香味吸取器以及香味吸取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5230A
CN117355230A CN202180097573.9A CN202180097573A CN117355230A CN 117355230 A CN117355230 A CN 117355230A CN 202180097573 A CN202180097573 A CN 202180097573A CN 117355230 A CN117355230 A CN 117355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ortion
shield
engaging portion
mounting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75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枡田雄气
山田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Tobac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Tobac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Tobacco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Tobac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355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52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24F40/51Arrangement of sen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24F40/53Monitoring, e.g. fault det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60Devices with integrated user interf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70Manufa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ackage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 Cooker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即使在使护罩的分割面与能够确保最大的开口的面错开的情况下,也将被收容物的载置部配置于护罩内而收容被收容物。香味吸取器具备:第一护罩,其具有开口,在内部形成有收容被收容物的收容部;以及载置部,其具有沿着收容部的内表面的外形,并且具有载置被收容物的内部空间,配置于收容部内的载置部,开口的开口面积小于以与开口平行的平面剖切第一护罩的情况下的收容部的最大截面面积以及以与开口平行的平面剖切载置部的情况下的包含内部空间的载置部的最大截面面积,载置部具有第一载置部和与第一载置部组合的第二载置部。

Description

香味吸取器以及香味吸取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香味吸取器以及香味吸取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香味吸取器中,一般来说,出于提高美观的目的,在装置的最外侧设有例如由铝等金属构成的护罩。这里,难以在金属制的护罩上形成支承被收容物的构造,因此需要将载置被收容物的载置部配置于护罩内而收容被收容物。另外,香味吸取器以握持使用为前提,因此优选的是设为整体带有圆角的护罩,以便容易握持。
作为这种香味吸取器,例如已知有如下香味吸取器:其在带有圆角的护罩中,为了能够确保最大的开口,在护罩的最突出的部分分割护罩,从该开口将被收容物的载置部插入于护罩内来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218885号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香味吸取器中,若在护罩的最突出的部分分割护罩,则担心护罩彼此的接合部显著,并且在使用时接合部卡挂在手上、例如在从包中取出时接合部卡挂而给用户带来不适感。
因此,为了抑制给用户带来不适感,考虑将护罩的分割面与能够确保最大的开口的面错开地设置,并分割为大小两个护罩。在该情况下,虽然可抑制给用户带来不适感,但是如何将被收容物的载置部配置于更大的一个护罩内成为课题。即,使护罩的分割面与能够确保最大的开口的面错开,使得开口变小,因此有时不能将被收容物的载置部从护罩的开口插入。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目的在于获得如下香味吸取器以及香味吸取器的制造方法:即使在使护罩的分割面与能够确保最大的开口的面错开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被收容物的载置部配置于护罩内来收容被收容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提供一种香味吸取器。该香味吸取器具备:第一护罩,其具有开口,在内部形成有收容被收容物的收容部;以及载置部,其具有沿着收容部的内表面的外形,并且具有载置被收容物的内部空间,配置于收容部内,开口的开口面积小于以与开口平行的平面剖切第一护罩切断的情况下的收容部的最大截面面积以及以与开口平行的平面剖切载置部的情况下的包含内部空间的载置部的最大截面面积,载置部具有第一载置部和与第一载置部组合的第二载置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将载置被收容物的载置部分为第一载置部和与第一载置部组合的第二载置部,从而即使在使护罩的分割面与能够确保最大的开口的面错开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被收容物的载置部配置于护罩内而收容被收容物。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根据第一方式,第一载置部具有设于与第二载置部组合的组合部位的第一卡合部,第二载置部具有设于组合部位且与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通过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能够将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相互定位。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根据第二方式,关于第一护罩中相互正交的宽度方向、厚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具有宽度方向第一卡合部、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具有宽度方向第二卡合部、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以及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宽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与宽度方向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从而将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沿宽度方向定位,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与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从而将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沿厚度方向定位,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与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从而将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沿高度方向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通过使宽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与宽度方向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使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与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使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与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从而能够在第一护罩中相互正交的宽度方向、厚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上将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相互定位。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中,根据第三方式,第一护罩具有底部与从底部的外缘立设的壁部,宽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宽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与底部对置,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与壁部对置,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与壁部对置。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式,宽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宽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与底部对置,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和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与壁部对置,从而能够在第一护罩的宽度方向、厚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上将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相互定位。
在本申请的第五方式中,根据第四方式,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分别设于相互对置的一对壁部,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分别设于相互对置的一对壁部。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式,通过将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和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分别设于相互对置的一对壁部,从而能够更稳固地将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定位。
在本申请的第六方式中,根据第四方式或者第五方式,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与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一体地形成,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与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一体地形成。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方式,通过将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与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一体地形成,将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与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一体地形成,从而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实现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的定位。
在本申请的第七方式中,根据第二方式至第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第一卡合部是在组合部位中设于第一载置部的凸部以及凹部的一方,第二卡合部是在组合部位中设于第二载置部的凸部以及凹部的另一方,凹部具有与凸部对应的形状。
根据本申请的第七方式,通过使设于第一卡合部的凸部以及凹部的一方与设于第二卡合部的凸部以及凹部的另一方卡合,能够将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相互定位。
在本申请的第八方式中,根据第二方式至第七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第一护罩在从底部的外缘立设的壁部具有将收容部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第一载置部以及第二载置部的至少一方具有能够与连通孔卡合的突出部。
根据本申请的第八方式,通过使设于第一载置部以及第二载置部的至少一方的突出部与设于第一护罩的壁部的连通孔卡合,能够将第一载置部以及第二载置部的至少一方相对于第一护罩定位。
在本申请的第九方式中,根据第八方式,突出部设于第一载置部中与设于第二载置部侧的端部的第一卡合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以及第二载置部中与设于第一载置部侧的端部的第二卡合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至少一方。
根据本申请的第九方式,通过将突出部设于第一载置部的与第一卡合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以及第二载置部的与第二卡合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至少一方,能够将第一载置部以及第二载置部的至少一方相对于第一护罩更稳固地定位。
在本申请的第十方式中,根据第八方式或者第九方式,第一护罩在相互对置的一对壁部分别具有将收容部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第一载置部具有能够与连通孔的一方卡合的第一突出部,第二载置部具有能够与连通孔的另一方卡合的第二突出部。
根据本申请的第十方式,通过使设于第一载置部的第一突出部以及设于第二载置部的第二突出部与分别设于第一护罩的相互对置的一对壁部的连通孔卡合,能够将第一载置部以及第二载置部相对于第一护罩定位。
在本申请的第十一方式中,根据第二方式至第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还具备:滑动部件,其被设为能够相对于第一护罩滑动;以及感测滑动部件的动作的传感器,滑动部件能够滑动地设于第一载置部,传感器固定于第二载置部。
根据本申请的第十一方式,通过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于,使得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被相互定位,因此能够使用传感器准确地感测滑动部件的动作。
在本申请的第十二方式中,根据第一方式至第十一方式中的任一方式,还具备:覆盖第一护罩的开口的第二护罩;以及覆盖第二护罩的至少一部分的盖部,在第二护罩的外表面记载有涉及香味吸取器的显示,盖部将显示全部覆盖。
根据本申请的第十二方式,通过用盖部覆盖记载于第二护罩的外表面的显示,能够提高香味吸取器的美观。
在本申请的第十三方式中,提供一种香味吸取器的制造方法。该香味吸取器具有:护罩,其具有开口,在内部形成有收容被收容物的收容部;以及载置部,其具有沿着收容部的内表面的外形,配置于收容部内且载置被收容物,所述载置部具有第一载置部和与第一载置部组合的第二载置部,所述香味吸取器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步骤:从护罩的开口插入第一载置部,使第一载置部旋转而配置于护罩的规定位置;以及在使第二载置部变形的状态下,从护罩的开口插入第二载置部,且配置于护罩的规定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第十三方式,将载置被收容物的载置部分为第一载置部和与第一载置部组合的第二载置部,从护罩的开口插入第一载置部,使第一载置部旋转而配置于护罩的规定位置,并且在使第二载置部变形的状态下,从护罩的开口插入第二载置部,且配置于护罩的规定位置,从而能够获得即使在使护罩的分割面与能够确保最大的开口的面错开的情况下、也可将被收容物的载置部配置于护罩内来收容被收容物的香味吸取器。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1B是本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的概略俯视图。
图1C是本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的概略仰视图。
图2是香味产生物品的概略侧剖面图。
图3是图1B所示的向视3-3的香味吸取器的剖面图。
图4A是腔室的立体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向视4B-4B的腔室的剖面图。
图5A是图4B所示的向视5A-5A的腔室的剖面图。
图5B是图4B所示的向视5B-5B的腔室的剖面图。
图6是腔室以及加热部的立体图。
图7是在腔室内的所希望的位置配置有香味产生物品的状态的图5B所示的剖面图。
图8是分解示出外护罩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外护罩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一护罩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一护罩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一护罩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一护罩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载置部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载置部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与第一护罩的底部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的组合部位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与第一护罩的X轴负方向侧的壁部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的组合部位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与第一护罩的X轴正方向侧的壁部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的组合部位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与第一护罩的X轴负方向侧的壁部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的组合部位的另一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第一载置部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第二载置部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第一载置部以及第二载置部向第一护罩的安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第一载置部以及第二载置部向第一护罩的安装顺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的概略主视图。图1B是本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的概略俯视图。图1C是本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的概略仰视图。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附图中,为了方便说明,有时标注X-Y-Z正交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中,Z轴朝向铅垂上方向,X-Y平面配置成沿水平方向剖切香味吸取器100,Y轴配置成从香味吸取器100的正面向背面延伸。X轴也可以是后述的第一护罩120的宽度方向。Y轴也可以是第一护罩120的厚度方向。Z轴也可以是后述的雾化部30的腔室50所收容的香味产生物品的插入方向、腔室50的轴向、或者第一护罩120的高度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是具有带有圆角外装的设备,例如构成为,通过加热具有包含气溶胶源的香味源的棒状的香味产生物品,生成包含香味的气溶胶。
如图1A至图1C所示,香味吸取器100具有外护罩101、滑动罩102、开关部103、及端子104。外护罩101构成香味吸取器100的最外侧的护罩,具有收纳在用户的手中那样的尺寸。用户使用香味吸取器100时,能够用手保持香味吸取器100而吸取气溶胶。外护罩101也可以通过组装后述的多个部件而构成。外护罩101例如可以由铝等金属形成。另外,外护罩101也可以具有树脂制、例如聚碳酸酯(PC)、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树脂、PEEK(聚醚醚酮)或者含有多种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等所形成的部件。
外护罩101具有用于接收香味产生物品的未图示的入口部,滑动罩102(相当于滑动部件的一个例子)能够滑动地安装于外护罩101以关闭该入口部。具体而言,滑动罩102构成为能够在关闭外护罩101的上述入口部的闭合位置(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位置)与使上述入口部开放的打开位置之间沿外护罩101的外表面移动。例如用户通过手动操作滑动罩102,由此能够使滑动罩102移动到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由此,能够允许或者限制香味产生物品向滑动罩102、香味吸取器100的内部的进入。
开关部103用于切换香味吸取器100的工作的开启和关闭。例如用户以将香味产生物品插入香味吸取器100的状态操作开关部103,从而能够从未图示的电源向未图示的加热部供给电力,使香味产生物品不燃烧地加热。另外,开关部103既可以是设于外护罩101的外部的开关,也可以是位于外护罩101的内部的开关。在开关位于外护罩101的内部的情况下,通过按下外护罩101的表面的开关部103,间接地按下开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开关部103的开关位于外护罩101的内部的例子进行说明。
端子104是将香味吸取器100与例如外部电源连接的USB等接口。香味吸取器100所具备的电源是充电式电池的情况下,通过在端子104连接外部电源,使得外部电源将电流流过电源,能够将电源充电。另外,香味吸取器100可以构成为通过在端子104连接数据发送线缆,能够将与香味吸取器100的工作相关的数据向外部装置发送。
接下来,对在本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中使用的香味产生物品进行说明。图2是香味产生物品110的概略侧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由香味吸取器100与香味产生物品110构成吸烟系统。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香味产生物品110具有可吸烟物111、筒状部件114、中空过滤嘴部116、及过滤嘴部115。
可吸烟物111由第一卷纸112卷装。筒状部件114、中空过滤嘴部116以及过滤嘴部115由与第一卷纸112不同的第二卷纸113卷装。第二卷纸113也将卷装可吸烟物111的第一卷纸112的一部分进行卷装。由此,筒状部件114、中空过滤嘴部116以及过滤嘴部115与可吸烟物111相连结。但是,也可以省略第二卷纸113,而是使用第一卷纸112将筒状部件114、中空过滤嘴部116以及过滤嘴部115与可吸烟物111相连结。在第二卷纸113的过滤嘴部115侧的端部附近的外表面涂敷有用于使用户的嘴唇容易离开第二卷纸113的唇部释放剂117。香味产生物品110的涂敷唇部释放剂117的部分作为香味产生物品110的吸口发挥功能。
可吸烟物111例如可包含烟草等香味源与气溶胶源。另外,卷绕可吸烟物111的第一卷纸112可以是具有通气性的片材部件。筒状部件114可以是纸管或者中空过滤嘴。在图示的例子中,香味产生物品110具备可吸烟物111、筒状部件114、中空过滤嘴部116以及过滤嘴部115,但香味产生物品110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省略中空过滤嘴部116,而将筒状部件114与过滤嘴部115相互邻接地配置。
接下来,对香味吸取器100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图3是图1B所示的向视3-3的香味吸取器100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在香味吸取器100的外护罩101的内侧设置载置后述的电源部20、雾化部30等被收容物的载置部10。载置部10例如为树脂制,特别是可以由聚碳酸酯(PC)、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树脂、PEEK(聚醚醚酮)或者含有多种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等形成。另外,载置部10例如也可以包含由铝等金属形成的部分。这里,出于耐热性、加工性、强度的观点,载置部10优选的是聚碳酸酯。在载置部10的内部空间11设置电源部20与雾化部30。另外,电源部20以及雾化部30在组装香味吸取器100之后不能更换。另外,有时将外护罩101与载置部10合并称作框体。
电源部20具有电源21。电源21例如可以是充电式电池或者非充电式的电池。电源21与雾化部30电连接。由此,电源21能够向雾化部30供给电力,以便适当地加热香味产生物品110。
雾化部30如图示那样,具有沿香味产生物品110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腔室50、覆盖腔室50的一部分的加热部40、隔热部32、及大致筒状的插入引导部件34。腔室50构成为收容香味产生物品110。加热部40构成为与腔室50的外周面接触,将收容于腔室50的香味产生物品110加热。如图示那样,也可以在腔室50的底部设有底部件36。底部件36可以作为将插入于腔室50的香味产生物品110定位的止挡件发挥功能。底部件36可以在香味产生物品110抵接的面上具有凹凸,且在香味产生物品110抵接的面上划分能够供给空气的空间。底部件36例如为树脂制,特别是可以由聚碳酸酯(PC)、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树脂、PEEK(聚醚醚酮)或者含有多种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等、或者铝等金属形成。另外,底部件36为了抑制向隔热部32等传递热量而优选的是由热传导率较小的原材料形成。
隔热部32整体为大致筒状,配置成覆盖腔室50。隔热部32例如可包含气凝胶片材。插入引导部件34设于处于闭合位置的滑动罩102与腔室50之间。插入引导部件34构成为若从外护罩101的开口插入框体内,则爪卡合于框体而无法向框体外脱离。插入引导部件34例如是树脂制,特别是可以由聚碳酸酯(PC)、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树脂、PEEK(聚醚醚酮)或者含有多种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等形成。另外,插入引导部件34也可以由金属、玻璃、陶瓷等形成。另外,出于耐热性的观点,插入引导部件34优选的是PEEK。插入引导部件34在滑动罩102处于打开位置时,与香味吸取器100的外部连通,通过将香味产生物品110插入插入引导部件34的贯通孔34a,引导香味产生物品110向腔室50的插入。滑动罩102构成为,在处于打开位置时,使插入引导部件34的贯通孔34a向外部显露,并且在腔室50的轴向上覆盖插入引导部件34的至少一部分。在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滑动罩102覆盖插入引导部件34的贯通孔34a的整体地关闭的状态。
香味吸取器100还具有保持腔室50以及隔热部32的两端的第一保持部37与第二保持部38。第一保持部37配置成保持腔室50以及隔热部32的Z轴负方向侧的端部。第二保持部38配置成保持腔室50以及隔热部32的滑动罩102侧(Z轴正方向侧)的端部。
接下来,对腔室5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4A是腔室50的立体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向视4B-4B的腔室50的剖面图。图5A是图4B所示的向视5A-5A的腔室50的剖面图。图5B是图4B所示的向视5B-5B的腔室50的剖面图。图6是腔室50以及加热部40的立体图。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腔室50可以具有如下筒状形状,其包含插入香味产生物品110的开口52与收容香味产生物品110的筒状的侧壁部60。在划分腔室50的开口52的端部形成凸缘部52a。腔室50配置成设于底部56的相反侧的凸缘部52a朝向外护罩101的开口。腔室50优选的是由具有耐热性且热膨胀率较小的原材料形成,例如可以由不锈钢等形成。另外,除了金属之外,腔室50也可以由PEEK等树脂、玻璃、陶瓷等形成。由此,能够从腔室50向香味产生物品110进行有效的加热。另外,腔室50并不限定于筒状形状,也可以具有杯形形状。
如图4B以及图5B所示,侧壁部60包含接触部62与分离部66。香味产生物品110配置于腔室50内的所希望的位置时,接触部62接触或者按压香味产生物品110的一部分,分离部66与香味产生物品110分离。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腔室50内的所希望的位置”是指香味产生物品110被适当地加热的位置、或者用户吸烟时的香味产生物品110的位置。接触部62具有内表面62a与外表面62b。分离部66具有内表面66a与外表面66b。如图6所示,加热部40配置于接触部62的外表面62b。加热部40优选的是无间隙地配置于接触部62的外表面62b。另外,加热部40也可以包含粘接层。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包含粘接层的加热部40无间隙地配置于接触部62的外表面62b。
如图4A以及图5B所示,接触部62的外表面62b为平面。通过使接触部62的外表面62b为平面,如图6所示那样在配置于接触部62的外表面62b的加热部40连接有带状的电极48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带状的电极48挠曲。如图4B以及图5B所示,接触部62的内表面62a为平面。另外,如图4B以及图5B所示,接触部62的厚度均匀。
如图4A、图4B以及图5B所示,腔室50在腔室50的周向上具有两个接触部62,两个接触部62相互平行地对置。两个接触部62的内表面62a间的至少一部分的距离优选的是比插入于腔室50的香味产生物品110的配置于接触部62间的部位的宽度小。
如图5B所示,分离部66的内表面66a可以在与腔室50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正交的面上具有整体上为圆弧状的剖面。另外,分离部66配置成在周向上与接触部62邻接。
如图4B所示,腔室50可以在其底部56具有孔56a,以便图3所示的底部件36贯通而配置于腔室50内部。底部件36可以通过粘接剂等固定于腔室50的底部56的内部。另外,夹设于底部件36与底部56之间的粘接剂可以由环氧树脂等树脂材料构成。另外,取代于此,也可以使用水泥、焊接等无机的粘接剂。设于底部56的底部件36可以以使香味产生物品110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方式支承插入于腔室50的香味产生物品110的一部分。另外,底部56可以以使露出的香味产生物品110的端面与后述的空隙67(参照图7)连通的方式支承香味产生物品110的一部分。
如图4A、图4B以及图5A所示,腔室50优选的是在开口52与侧壁部60之间具有筒状的非保持部54。在香味产生物品110被定位于腔室50的所希望的位置的状态下,可以在非保持部54与香味产生物品110之间形成间隙。另外,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腔室50优选的是具有第一引导件部58,该第一引导件部58具备将非保持部54的内表面与接触部62的内表面62a连接的锥面58a。
如图6所示,加热部40具有加热元件42。加热元件42例如也可以是加热轨道。加热元件42优选的是配置成不与腔室50的分离部66接触地将接触部62加热。换言之,加热元件42优选的是仅配置于接触部62的外表面。加热元件42也可以在将腔室50的分离部66加热的部分与将接触部62加热的部分之间具有加热能力的差异。具体而言,加热元件42也可以构成为相比于分离部66将接触部62加热到更高的温度。例如可以调整加热元件42在接触部62与分离部66中的加热轨道的配置密度。另外,加热元件42也可以在腔室50的整周上具有大致相同的加热能力地卷绕于腔室50的外周。如图6所示,加热部40优选的是除了加热元件42之外还具有将加热元件42的至少一面覆盖的电绝缘部件44。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绝缘部件44配置成将加热元件42的两面覆盖。
图7是在腔室50内的所希望的位置配置有香味产生物品110的状态的图5B所示的剖面图。如图7所示,若香味产生物品110配置于腔室50内的所希望的位置,则香味产生物品110可以与腔室50的接触部62接触并被按压。另一方面,在香味产生物品110与分离部66之间形成空隙67。空隙67可以与腔室50的开口52和定位于腔室50内的香味产生物品110的端面连通。由此,从腔室50的开口52流入的空气能够通过空隙67流入香味产生物品110的内部。换言之,在香味产生物品110与分离部66之间形成空气流路(空隙67)。
接下来,对外护罩101的构造进行说明。图8是分解地示出外护罩101的侧视图。如图8所示,外护罩101具有:具有开口121的第一护罩120;将第一护罩120的开口121覆盖的第二护罩130;以及覆盖第二护罩130的至少一部分的盖部140。第一护罩120、第二护罩130以及盖部140分别是没有接缝的单一的构造物。第二护罩130通过任意的紧固机构固定于第一护罩120。盖部140通过磁体等固定于第二护罩130,能够由用户装卸。这里,第一护罩120的开口121的外缘、第二护罩130的外缘、及盖部140的外缘实质上一致。因此,可以使组合第一护罩120、第二护罩130及盖部140时的接合部为1个部位,能够提高香味吸取器100的美观。
图9是表示外护罩101的立体图。在图9中,与盖部140一起示出了在第一护罩120固定有第二护罩130的状态。如图9所示,可以在第二护罩130的外表面设置记载有涉及香味吸取器100的性能显示、使用说明的显示记载部131。如果是在第二护罩130安装有盖部140的状态,则不能从外部目视确认显示记载部131,因此能够提高香味吸取器100使用时的美观。另外,盖部140可以由用户取下,因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确认显示记载部131。
图10是表示第一护罩120的主视图。图11是表示第一护罩120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第一护罩120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第一护罩120的立体图。如图10至图13所示,第一护罩120包括底部122与从底部122的外缘立设且形成开口121的壁部123。第一护罩120具有宽度方向(X轴方向)长度从Z轴正方向朝向Z轴负方向变短的形状。
在第一护罩120的内部形成将电源部20、雾化部30等被收容物与载置部10一起收容的收容部124。在第一护罩120的Z轴正方向侧的壁部123形成将收容部124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并且是由滑动罩102开闭的连通孔125。另外,在第一护罩120的Z轴负方向侧的壁部123形成将收容部124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并且是使端子104(参照图1C)向外部露出的连通孔126。
这里,开口121的开口面积小于以与开口121平行的平面剖切第一护罩120的情况下的收容部124的最大截面面积。具体而言,在图11中,开口121的X轴方向长度比第一护罩120中的X轴方向的最大长度短,在图12中,开口121的Z轴方向长度比第一护罩120中的Z轴方向的最大长度短。即,外护罩101的分割面与能够确保最大的开口的面错开地设置。
接下来,对载置部1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载置部10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载置部10的立体图。在图14、图15中,载置部10具有沿着第一护罩120的收容部124的内表面的外形。另外,第一护罩120的开口121的开口面积比以与开口121平行的平面剖切载置部10的情况下的包含内部空间11的载置部10的最大截面面积小。因此,若使载置部10为单一部件,则不能将载置部10从第一护罩120的开口121插入。因此,如图14、图15所示,载置部10被分割成第一载置部150和与第一载置部150组合的第二载置部160。
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如后述那样在插入于第一护罩120内之后相互组合。通过将载置部10分为第一载置部150和与第一载置部150组合的第二载置部160,即使在使外护罩101的分割面与能够确保最大的开口的面错开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载置电源部20、雾化部30等被收容物的载置部10配置于第一护罩120内而收容被收容物。
这里,在第一载置部150能够滑动地设置滑动罩102。另外,在第二载置部160固定感测滑动罩102的开闭动作的未图示的传感器。传感器感测滑动罩102的开闭动作,从而控制加热部40的通断。如上述那样,载置部10考虑耐热性、加工性而优选的是聚碳酸酯,但第一载置部150为了使滑动罩102的滑动电阻降低,被选定滑动性比第二载置部160高的材料。具体而言,能够使用POM(聚甲醛)、滑动性较高的等级的聚碳酸酯(PC)等。在该情况下,第一载置部150以及第二载置部160利用粘接剂、双面胶带等固定于第一护罩120,但若考虑粘接剂等的粘接性,则优选的是使用滑动性较高的等级的聚碳酸酯(PC)。
另外,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在比载置部10的Z轴方向中央大幅靠近Z轴正方向侧的位置被分割。这是因为,第一载置部150由滑动性比第二载置部160高的材料形成,材料费变高,因此为了减小第一载置部150的缘故。另外,通过如此分割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如后述那样,将第一载置部150插入第一护罩120内之后,能够使第一载置部150旋转而配置于第一护罩120的规定位置。而且,通过如此分割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能够在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的组合部位、并且是加热部40的发热量较多的部分形成用于散热的废热口170。
这里,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期望的是被相互定位。因此,如图15所示,在第一载置部150的与第二载置部160的组合部位设置第一卡合部151,在第二载置部160的与第一载置部150的组合部位设置与第一卡合部151卡合的第二卡合部161。通过使第一卡合部151与第二卡合部152相互卡合,能够将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相互定位。通过将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相互定位,能够提高滑动罩102与传感器的位置精度,因此能够使用传感器准确地感测滑动罩102的开闭动作。
另外,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期望的是在第一护罩120的宽度方向、厚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上分别被相互定位。因此,详细地说明用于实现此的第一卡合部151以及第二卡合部161。图16是表示第一护罩120的底部122所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的组合部位的主视图。图17是表示第一护罩120的X轴负方向侧的壁部123所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的组合部位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第一护罩120的X轴正方向侧的壁部123所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的组合部位的立体图。
如图16所示,第一载置部150作为第一卡合部151具有宽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2,第二载置部160作为第二卡合部161具有宽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2。宽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2以及宽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2与第一护罩120的底部122对置。另外,宽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2是从第一载置部150延伸的凸部,宽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2是具有与凸部对应的形状的凹部。这里,凸部与凹部也可以相互更换。宽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2与宽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2相互卡合,从而能够在第一护罩120的宽度方向上将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相互定位。
如图17所示,第一载置部150作为第一卡合部151具有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3以及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4,第二载置部160作为第二卡合部161具有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3以及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4。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3以及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4、和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3以及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4与第一护罩120的X轴负方向侧的壁部123对置。另外,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3以及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4是从第二载置部160延伸的凸部,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3以及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4是具有与凸部对应的形状的凹部。这里,凸部与凹部也可以相互更换。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3与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3相互卡合,从而能够在第一护罩120的厚度方向上将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相互定位。另外,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4与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4相互卡合,从而能够在第一护罩120的高度方向上将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相互定位。
如图18所示,第一载置部150作为第一卡合部151具有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3以及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4,第二载置部160作为第二卡合部161具有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3以及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4。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3以及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4、和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3以及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4与第一护罩120的X轴正方向侧的壁部123对置。另外,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3以及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4是从第二载置部160延伸的凸部,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3以及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4是具有与凸部对应的形状的凹部。这里,凸部与凹部也可以相互更换。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3与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3相互卡合,从而能够在第一护罩120的厚度方向上将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相互定位。另外,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4与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4相互卡合,从而能够在第一护罩120的高度方向上将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相互定位。
另外,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3以及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4、和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3以及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4分别设于相互对置的第一护罩120的X轴正方向侧的壁部123以及X轴负方向侧的壁部123。由此,能够更稳固地将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定位。
另外,在图17以及图18中,示出了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3以及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4、和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3以及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4,但也可以是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3与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154一体地形成,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3与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164一体地形成。图19是表示第一护罩的X轴负方向侧的壁部所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载置部与第二载置部的组合部位的另一立体图。如图19所示,第二载置部160作为第二卡合部161具有从第二载置部160向倾斜方向(YZ方向)延伸的倾斜方向第二卡合部165,第一载置部150作为第一卡合部151具有倾斜方向第一卡合部155。倾斜方向第一卡合部155与倾斜方向第二卡合部165相互卡合,从而能够在第一护罩120的厚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上以简单的构成将第一载置部150与第二载置部160相互定位。
另外,第一护罩120与第一载置部150期望的是被相互定位。因此,对用于实现此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0是表示第一载置部150的立体图。如图20所示,在第一载置部150设置从第一载置部150向Z轴正方向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156。第一突出部156与第一护罩120的连通孔125(参照图13)的内周面卡合。由此,能够将第一载置部150相对于第一护罩120定位。
另外,第一护罩120与第二载置部160期望的是被相互定位。因此,对用于实现此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1是表示第二载置部160的立体图。如图21所示,在第二载置部160设置从第二载置部160向Z轴负正方向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166。第二突出部166与第一护罩120的连通孔126(参照图13)的内周面卡合。由此,能够将第二载置部160相对于第一护罩120定位。另外,也可以在第二突出部166内收容有端子104(参照图1C)。通过由第二突出部166实现收容端子104的构造,不需要仅为了与连通孔126卡合而设置第二突出部166,因此能够使香味吸取器100的构造简单并且小型化。
这里,在第一载置部150中,第一卡合部151设于第二载置部160侧的端部,第一突出部156设于与第二载置部16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由此,第一载置部150的两端的位置被决定,难以产生位置偏移。另外,在第二载置部160中,第二卡合部161设于第一载置部150侧的端部,第二突出部166设于与第一载置部15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由此,第二载置部160的两端的位置被决定,难以产生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将第一载置部150以及第二载置部160相对于第一护罩120更稳固地定位。另外,也可以仅设有第一突出部156以及第二突出部166中的某一方。
接下来,对第一载置部150以及第二载置部160向第一护罩12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图22、图23是表示第一载置部150以及第二载置部160向第一护罩120的安装顺序的说明图。如图22所示,(a)首先,将第一载置部150横向插入第一护罩120内,在第一护罩120内使第一载置部150旋转。(b)接下来,使第一载置部150的第一突出部156与第一护罩120的连通孔125卡合,将第一载置部150定位。(c)接着,将第二载置部160插入第一护罩120内。此时,由于第一护罩120具有宽度方向(X轴方向)长度从Z轴正方向朝向Z轴负方向变短的形状,因此(参照图10),在将第二载置部160插入第一护罩120内时,首先插入第二载置部160的较窄的一方并使其向Z轴负方向侧滑动,捏住第二载置部160的X轴方向两侧的立设部分而使其倒向内侧并插入第一护罩120。
此时,如图23所示,(a)通过捏住第二载置部160的X轴方向两侧的立设部分而使其倒向内侧,使得第二载置部160变形,能够插入第一护罩120内。(b)接下来,将第二载置部160完全插入第一护罩120。(c)接着,通过释放第二载置部160,根据板簧的原理,第二载置部160扩展,第一卡合部151与第二卡合部161相互卡合。另外,之后也可以利用粘接剂将第一载置部150以及第二载置部160粘接固定于第一护罩120。由此,即使在使外护罩101的分割面与能够确保最大的开口的面错开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载置电源部20、雾化部30等被收容物的载置部10配置于第一护罩120内而收容被收容物。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与附图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另外,即使是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没有直接记载的任何形状、材质,只要起到本申请的作用·效果,就落入本申请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具有供从腔室50的开口52流入的空气向香味产生物品110的端面供给的所谓的逆流式的空气流路,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有从腔室50的底部56向腔室50内供给空气的所谓的底流式的空气流路。另外,加热元件42并不局限于电阻加热型,也可以是感应加热型。在该情况下,加热元件42能够通过感应加热将腔室50加热。另外,在香味产生物品110具有感热体的情况下,加热元件42可以通过感应加热将香味产生物品110的感热体加热。另外,虽然说明了在腔室50的周围配置加热元件42而使腔室50内的香味产生物品110升温的构造,但使腔室50内的香味产生物品110升温的方法也可以是使加热元件42直接接触香味产生物品110或利用香味产生物品110之中的物质彼此的振动产生摩擦热。
附图标记说明
10…载置部
11…内部空间
20…电源部
30…雾化部
100…香味吸取器
101…外护罩
102…滑动罩
110…香味产生物品
120…第一护罩
121…开口
122…底部
123…壁部
124…收容部
125…连通孔
126…连通孔
130…第二护罩
131…显示记载部
140…盖部
150…第一载置部
151…第一卡合部
152…宽度方向第一卡合部
152…第二卡合部
153…方向第一卡合部
154…方向第一卡合部
155…方向第一卡合部
156…第一突出部
160…第二载置部
161…第二卡合部
162…宽度方向第二卡合部
163…方向第二卡合部
164…方向第二卡合部
165…方向第二卡合部
166…第二突出部
170…废热口

Claims (13)

1.一种香味吸取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护罩,其具有开口,在内部形成有收容被收容物的收容部;以及
载置部,其具有沿着所述收容部的内表面的外形,并且具有载置所述被收容物的内部空间,配置于所述收容部内,
所述开口的开口面积小于以与所述开口平行的平面剖切所述第一护罩的情况下的所述收容部的最大截面面积以及以与所述开口平行的平面剖切所述载置部的情况下的包含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载置部的最大截面面积,
所述载置部具有:
第一载置部;以及
第二载置部,其与所述第一载置部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味吸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置部具有设于与所述第二载置部组合的组合部位的第一卡合部,
所述第二载置部具有设于所述组合部位且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香味吸取器,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第一护罩中相互正交的宽度方向、厚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
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宽度方向第一卡合部、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
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宽度方向第二卡合部、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以及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
所述宽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与所述宽度方向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从而将所述第一载置部与所述第二载置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定位,
所述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与所述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从而将所述第一载置部与所述第二载置部沿所述厚度方向定位,
所述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与所述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从而将所述第一载置部与所述第二载置部沿所述高度方向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香味吸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护罩具有:
底部;以及
壁部,其从所述底部的外缘立设,
所述宽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所述宽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与所述底部对置,
所述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所述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与所述壁部对置,
所述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所述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与所述壁部对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香味吸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所述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分别设于相互对置的一对所述壁部,
所述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以及所述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分别设于相互对置的一对所述壁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香味吸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厚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与所述高度方向第一卡合部一体地形成,所述厚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与所述高度方向第二卡合部一体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香味吸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是在所述组合部位中设于所述第一载置部的凸部以及凹部的一方,
所述第二卡合部是在所述组合部位中设于所述第二载置部的所述凸部以及所述凹部的另一方,
所述凹部具有与所述凸部对应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香味吸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护罩在从底部的外缘立设的壁部具有将所述收容部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第一载置部以及所述第二载置部的至少一方具有能够与所述连通孔卡合的突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香味吸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设于所述第一载置部中与设于所述第二载置部侧的端部的所述第一卡合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二载置部中与设于所述第一载置部侧的端部的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至少一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香味吸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护罩在相互对置的一对所述壁部分别具有将所述收容部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第一载置部具有能够与所述连通孔的一方卡合的第一突出部,
所述第二载置部具有能够与所述连通孔的另一方卡合的第二突出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香味吸取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滑动部件,其被设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护罩滑动;以及
传感器,其感测所述滑动部件的动作,
所述滑动部件能够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载置部,
所述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第二载置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香味吸取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二护罩,其覆盖所述第一护罩的所述开口;以及
盖部,其覆盖所述第二护罩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第二护罩的外表面记载有涉及所述香味吸取器的显示,
所述盖部将所述显示全部覆盖。
13.一种香味吸取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香味吸取器具有:
护罩,其具有开口,在内部形成有收容被收容物的收容部;以及
载置部,其具有沿着所述收容部的内表面的外形,配置于所述收容部内且载置所述被收容物,所述载置部具有第一载置部和与所述第一载置部组合的第二载置部,
所述香味吸取器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从所述护罩的所述开口插入所述第一载置部,使所述第一载置部旋转而配置于所述护罩的规定位置;以及
在使所述第二载置部变形的状态下,从所述护罩的所述开口插入所述第二载置部,且配置于所述护罩的规定位置。
CN202180097573.9A 2021-04-28 2021-04-28 香味吸取器以及香味吸取器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3552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16899 WO2022230086A1 (ja) 2021-04-28 2021-04-28 香味吸引器および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5230A true CN117355230A (zh) 2024-01-05

Family

ID=83847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7573.9A Pending CN117355230A (zh) 2021-04-28 2021-04-28 香味吸取器以及香味吸取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65319A1 (zh)
EP (1) EP4331398A1 (zh)
JP (1) JPWO2022230086A1 (zh)
KR (1) KR20230170954A (zh)
CN (1) CN117355230A (zh)
TW (1) TW202241286A (zh)
WO (1) WO202223008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25227A1 (en) * 2011-06-24 2012-12-27 Alexander Robinson Portable vaporizer
CN106413440B (zh) * 2014-04-14 2019-05-17 吉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烟
RS61567B1 (sr) * 2015-12-18 2021-04-29 Jt Int Sa Personalni isparivač
GB201717476D0 (en) * 2017-10-24 2017-12-06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Investments Ltd Aerosol provision system and removable member
KR102253048B1 (ko) * 2019-04-25 2021-05-17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의 충전 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31398A1 (en) 2024-03-06
JPWO2022230086A1 (zh) 2022-11-03
US20240065319A1 (en) 2024-02-29
TW202241286A (zh) 2022-11-01
WO2022230086A1 (ja) 2022-11-03
KR20230170954A (ko)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46427B1 (ko) 다목적 연산 장치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
CN110652039A (zh) 电子气雾剂供应系统及用于电子气雾剂供应系统的设备
EP3634164A2 (en) Adaptable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EP3871532A1 (en) Housing and flavor aspirator provided with same
JP7463556B2 (ja) 香味吸引器
KR102227135B1 (ko) 전기가열식 에어로졸 발생기용 카토마이저
CN117355230A (zh) 香味吸取器以及香味吸取器的制造方法
CN117202803A (zh) 香味吸取器
EP3995015B1 (en) Heating assembly and flavor inhaler
EP4260739A1 (en) Flavor inhaler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avor inhaler
WO2022123770A1 (ja) 香味吸引器及び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
EP4321042A1 (en) Flavor inhaler and smoking system
WO2022230088A1 (ja) 香味吸引器および喫煙システム
WO2022230087A1 (ja) 香味吸引器および喫煙システム
TW202222183A (zh) 香味吸嚐器
CN117255629A (zh) 香味吸取器
EP4248779A1 (en) Vaporizer and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EP4331411A1 (en) Flavor inhaler and flavor inhaler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22123754A1 (ja) 香味吸引器
WO2023112185A1 (ja) 香味吸引器及び喫煙システム
EP4260727A1 (en) Flavor inhaler
WO2022123759A1 (ja) 香味吸引器および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
WO2022215156A1 (ja) 香味吸引器
KR20230087569A (ko) 에어로졸 제공 디바이스
JP2023113847A (ja) 香味吸引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