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29258A - 用于悬架式阻尼器的释压提升阀 - Google Patents

用于悬架式阻尼器的释压提升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29258A
CN117329258A CN202310791381.9A CN202310791381A CN117329258A CN 117329258 A CN117329258 A CN 117329258A CN 202310791381 A CN202310791381 A CN 202310791381A CN 117329258 A CN117329258 A CN 117329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hamber
poppet
relief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913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德里斯·海因斯
S·德费尔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 Lei Wei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 Lei We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 Lei Wei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 Lei Wei Automobi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29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92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05Throttling passages in or on piston body, e.g. sl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 B60G13/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having dampers dissipating energy, e.g. frictionally
    • B60G13/06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having dampers dissipating energy, e.g. frictionally of fluid type
    • B60G13/08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having dampers dissipating energy, e.g. frictionally of fluid type hydraul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ist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0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F16F9/512Means responsive to load action, i.e. static load on the damper or dynamic fluid pressure changes in the damper, e.g. due to changes in velocity
    • F16F9/5126Piston, or piston-like valv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0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F16F9/516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resulting in the damping effects during contraction being different from the damping effects during extension, i.e. responsive to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4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ampers and/or springs
    • B60G2206/41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2/00Special physical effects, e.g. nature of damping effects
    • F16F2222/12Fluid dam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阻尼器,具有:压力管和外管,在第一活塞杆端和第二活塞杆端之间延伸的活塞杆,以及安装在第二活塞杆端上的活塞。活塞设置在压力管内,以限定出回弹室和压缩室。贮液室定位在压力管和外管之间,在外管内与压力管的一端相抵接的进气阀组件限定出至少一个中间室,该中间室布置成与至少一个外部安装的电动机械控制阀流体连通。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释放回弹室中的过量流体压力的回弹室释压阀,其形式为定位在活塞和活塞杆端内的提升阀。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释放压缩室中的过量流体压力的压缩室释压阀,其形式为进气阀组件内的提升阀。本申请提供的阻尼器使得释压阀打开时产生的气蚀噪音最小。

Description

用于悬架式阻尼器的释压提升阀
技术领域
本申请内容一般涉及车辆悬架系统中使用的阻尼器。更具体地说,本申请内容涉及悬架阻尼器中的释压提升阀。
背景技术
本节内容提供与本申请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这些信息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车辆通常包括阻尼器,与悬架系统一起使用,以吸收驾驶车辆时发生的振动。为了吸收振动,阻尼器通常连接在车身和车辆的悬架系统之间。活塞位于阻尼器内。活塞通过活塞杆连接到车身或车辆的悬架系统。阻尼器还包括与悬架系统相连的阻尼器体。当阻尼器被压缩或伸展时,活塞可以限制阻尼流体在回弹室和压缩室之间的流动,该回弹室和压缩室被限定在阻尼器体内,从而产生抵消振动的阻尼力。通过进一步限制阻尼流体在阻尼器的回弹室和压缩室之间的流动,阻尼器可以产生更大的阻尼力。
阻尼器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阀,在活塞的伸展和压缩运动中控制流体的流动。目前许多阻尼器的设计利用外部安装的机电阀来控制伸展和压缩阻尼。然而,这种系统的内部压力可能超过设计要求。因此,有时会使用被动式(机械式)放泄阀来防止阻尼器各腔体内部压力过高;然而,这些放泄阀往往会增加阻尼器的死长和/或减少阻尼器的行程,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噪音。因此,改进的放泄阀是可取的。
发明内容
本节内容提供了本申请的一般概要,并不是对其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披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阻尼器。该阻尼器包括压力管,该压力管绕纵轴同轴延伸,并在第一压力管端和第二压力管端之间纵向延伸。阻尼器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压力管内的活塞。活塞在压力管内限定出回弹室和压缩室。回弹室纵向定位在活塞和第一压力管端之间,压缩室纵向定位在活塞和第二压力管端之间。活塞在面向回弹室的第一活塞端和面向压缩室的第二活塞端之间纵向延伸。活塞杆在第一活塞杆端和第二活塞杆端之间与纵轴共轴延伸。第二活塞杆端固定地连接到活塞上。
阻尼器还包括回弹室释压阀。回弹室释压阀包括从第一活塞端延伸到第二活塞端的一个或多个回弹室释压通道,以及配置为打开和关闭回弹室释压通道的提升阀。回弹室释压阀还包括在第二活塞杆端内在开放端和闭合端之间纵向延伸的阀腔,以及与阀腔的开放端纵向隔开的阀座表面。提升阀在第一提升阀端和第二提升阀端之间纵向延伸。第一提升阀端可滑动地容纳在阀腔内。第二提升阀端包括阀面,该阀面定位成移动以与阀座表面接触和脱离接触,从而打开和关闭回弹室释压通道。回弹室释压阀还包括定位在阀腔内的弹簧,该弹簧将提升阀朝向压缩室偏置。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回弹室释压阀包括提升阀,其中第二提升阀端上的阀面包括倒角表面,该倒角表面环形延伸并相对于纵轴呈斜角布置。此外,回弹室释压阀的阀座表面环形延伸并相对于纵轴呈斜角布置。根据本申请的这一方面,阀面的倒角表面具有第一外径,阀座表面具有第二外径,该第二外径小于第一外径。由于这种几何形状,当提升阀处于关闭状态时,阀面上的部分倒角表面暴露在回弹室释压通道中的流体中,并限定出表面,当回弹室中的流体压力超过回弹室释压阀的放泄压力阈值时,回弹室中的流体压力对该表面起作用,使提升阀移动到打开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阻尼器还包括绕压力管设置的外管,以在压力管和外管之间限定出贮液室。该外管在第一外管端和第二外管端之间纵向延伸。根据本申请的这一方面,阻尼器还包括进气阀组件、积聚室和压缩室释压阀。进气阀组件定位在外管内,在第一进气阀组件端和第二进气阀组件端之间纵向延伸。进气阀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中间室,该中间室通过在进气阀组件内/外延伸的中间通道与压缩室流体连通。积聚室纵向定位在进气阀组件和第二外管端之间。
压缩室释压阀包括一个或多个压缩室释压通道,该通道在中间通道和积聚室之间延伸穿过进气阀组件。压缩室释压阀包括在进气阀组件内在开放端和闭合端之间纵向延伸的阀腔,以及与阀腔的开放端纵向隔开的阀座表面。压缩室释压阀的提升阀在第一提升阀端和第二提升阀端之间纵向延伸。第一提升阀端可滑动地容纳在阀腔内。第二提升阀端具有阀面,该阀面定位成移动以与阀座表面接触和脱离接触,从而打开和关闭压缩室释压通道。压缩室释压阀还包括定位在阀腔内的弹簧,该弹簧将提升阀朝向积聚室偏置。
压缩室释压阀在阀面上还可以具有倒角表面,当提升阀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倒角表面暴露在压缩室释压通道中的流体中,并限定出表面,当压缩室中的流体压力超过压缩室释压阀的放泄压力阈值时,压缩室中的流体压力对该表面起作用,使提升阀移动到打开状态。
有利的是,回弹室释压阀的构造和定位在活塞和第二活塞杆端内的方式为阻尼器增加了回弹室释压(即放泄)功能,超过了进气阀组件和外部控制阀的流速能力,而没有减少或限制阻尼器允许的行程量或增加阻尼器的总长度。同样,压缩室释压阀的构造和定位在进气阀组件内的方式为阻尼器增加了压缩室释压(即放泄)功能,超过了进气阀组件和外部控制阀的流速能力,而没有减少或限制阻尼器允许的行程量或增加阻尼器的总长度。此外,本文所述释压阀的阀面的几何形状和倒角表面在阀处于打开状态时为进入释压通道出口段的流体提供了涡流,这使得释压阀打开时产生的气蚀噪音最小。
附图说明
此处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选定的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现方式,并且不打算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申请内容构造的示例性阻尼器的侧面立体图;
图2是沿线2-2截取的图1所示的示例性阻尼器的侧面横截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示例性阻尼器的放大侧截面图,其中包括箭头,示出了在压缩冲程期间通过该阻尼器的示例性压缩室释压阀的流体流动路径;
图4是图2所示的示例性阻尼器的另一个放大的侧截面图,其中包括箭头,示出了在伸展/回弹冲程期间通过阻尼器的示例性回弹室压力释放阀的流体流动路径;
图5A是图3中所示的示例性回弹室释压阀的放大侧截面图,图中示出的是其处于关闭状态;
图5B是图4中所示的示例性回弹室释压阀的放大侧截面图,图中示出的是其处于打开状态;
图6A是图4所示的示例性压缩室释压阀的放大侧剖面图,图中示出的是其处于关闭状态;
图6B是图3中所示的示例性压缩室释压阀的放大侧截面图,图中示出的是其处于打开状态;
图7是图1所示的示例性阻尼器的示例性进气阀组件的仰视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1所示的示例性阻尼器的示例性进气阀组件的俯视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9是图1所示的示例性阻尼器的示例性进气阀组件的放大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更充分的描述。在可能的情况下,整个附图将使用相同的参考号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现在将参考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更充分的描述。提供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使本披露彻底,并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表达其范围。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如具体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不需要采用具体的细节,示例性的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而且都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工艺、众所周知的设备结构和众所周知的技术。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限制性的。正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a)”、“一种(an)”和“该(the)”可能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术语“包括(comprises)”、“包含(comprising)”、“包括(including)”和“具有(having)”是包容性的,因此指明了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组。这里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应理解为一定要求以讨论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特别确定为执行顺序。还应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额外的或替代的步骤。
当一个元素或层被称为“在……上”、“与……接合(engaged to)”、“与……连接(connected to)”或“与……耦合(coupled to)”另一个元素或层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素或层上,与另一个元素或层接合、连接或耦合,也可以有中间的元素或层存在。相反,当一个元素被称为“直接在……上(directly on)”、“直接与……接合(directly engagedto)”、“直接与……连接(directly connected to)”或“直接与……耦合(directlycoupled to)”另一个元素或层时,可能没有中间的元素或层存在。用于描述元素之间关系的其他词语应以类似方式解释,例如,“之间(between)”与“直接之间(directlybetween)”,“相邻(adjacent)”与“直接相邻(directly adjacent)”,等等。正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and/or)”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尽管本文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素、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素、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仅用于区分一个元素、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区域、层或部分。诸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字术语在此使用时并不意味着顺序或次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个元素、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个元素、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偏离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空间相对术语,如“内(inner)”、“外(outer)”、“在……下方(beneath)”、“在……之下(below)”、“下(lower)”、“在……之上(above)”、“上(upper)”等,在此可用于描述一个元素或特征与另一元素或特征的关系,如图中所示。空间上的相对术语可用于包括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以及图中描述的方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过来,被描述为“在……之下(below)”或“在……下方(beneath)”其他元素或特征之下的元素将被定向到“在……之上(above)”其他元素或特征。因此,示例中的术语“在……之下(below)”可以包括之上和之下这两种方向。该设备可以有其他的方向(旋转90度或其他方向),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符也可以相应地解释。
图1至图4说明了用于车辆(未示出)的示例性阻尼器112。阻尼器112包含流体,例如液压流体或油,并且不受限制。阻尼器112包括在第一压力管端156和第二压力管端157之间纵向延伸的压力管122。活塞124可滑动地设置在压力管122内。活塞124在压力管122内限定出回弹室126和压缩室128。回弹室126和压缩室128中都包含上述流体。回弹室126纵向定位在活塞124和第一压力管端156之间,而压缩室128纵向定位在活塞124和第二压力管端157之间。回弹室126和压缩室128的容积根据活塞124的运动而变化。活塞124具有圆柱形表面,该圆柱形表面向压力管122的内部进行密封,并在面向回弹室126的第一活塞端125和面向压缩室128的第二活塞端127之间纵向延伸。
阻尼器112包括活塞杆134。活塞杆134限定出纵轴A,并与纵轴A同轴对准。活塞杆134在第一活塞杆端135a和第二活塞杆端135b之间纵向延伸,第一活塞杆端135a配置为与悬架系统的部件或车辆的车身相连,第二活塞杆端135b与活塞124相连。
阻尼器112还包括外管136,该外管绕压力管122环形设置并包括面向压力管122并与之径向隔开的内圆柱面129以及与内圆柱面129相对的外圆柱面131。在包括所示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管136绕纵轴A同心设置在压力管122周围。外管136在第一外管端137和第二外管端139之间纵向延伸。活塞杆134通过第一外管端137纵向延伸出去。外管136包括位于第二外管端139处的封闭部分145以及从第一外管端137延伸至第二外管端139处的封闭部分145的圆柱形部分147。可选的是,连接接头143安装在外管136的封闭部分145上。连接接头143可以以孔、环、螺纹螺柱或其他连接结构的形式提供,并配置为连接到悬架系统的部件或车辆的车身。可选地,弹簧座200安装在外管136上,并在与第一外管端137相邻的位置从外管136环形延伸。可以提供弹簧座200以配置阻尼器112,使其可用于螺旋式布置,其中弹簧座200支撑车辆悬架系统(未示出)的螺旋弹簧的一端。
阻尼器112包括设置在压力管122和外管136之间的贮液室138。活塞杆134纵向延伸通过位于第一外管端137处的导杆141。导杆141的各部分与第一外管端137和第一压力管端156配合。就在导杆141的内侧,第一压力管端156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口202,在回弹室126和贮液室138之间提供流体连通。换句话说,贮液室138布置成通过第一压力管端156的开口202与回弹室126流体连通。
阻尼器112还包括连接到外管136的外圆柱面131的盖件148。举例来说而不进行限制,盖件148可以焊接到外管136的外圆柱面131上,但不限于此。在盖件148和外管136之间限定有集液室152。因此,根据这种布置,集液室152位于外管136的外部(即,径向向外)。可选的是,在盖件148上可以提供加注接头203,以提供可以用液压流体或油来加注或重新加注集液室152的位置。
第一控制阀164a和第二控制阀164b从外部安装到外管136上的盖件148上。尽管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控制阀,但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164a和第二控制阀164b是电动机械阀。第一控制阀164a和第二控制阀164b的操作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解释,但在高层次上,第一控制阀164a和第二控制阀164b调节可以将流体送入和送出集液室152的两个流体流动路径。第一控制阀164a具第一控制阀轴VA1,第二控制阀164b具有第二控制阀轴VA2。第一控制阀轴VA1和第二控制阀轴VA2相互平行且纵向间隔开,沿控制阀对准轴AA周向相互对齐,并垂直于纵轴A和控制阀对准轴AA布置。换句话说,第一控制阀轴VA1和第二控制阀轴VA2都与纵轴A和控制阀对准轴AA相交。
在图示的示例中,集液室152具有有限的周向范围,该范围绕外管136以小于或等于180度的弧形149延伸。换句话说,在图示的示例中,集液室152在控制阀对准轴AA的每一侧沿外管136纵向延伸。外管136具有在第一外管端137和第二外管端139之间纵向测量的总长度OL,集液室152具有在第一集液器端151和第二集液器端153之间纵向测量的集液室长度CL。集液室长度CL比总长度OL短。换句话说,集液室152比外管136短,并且不沿着外管136的整个长度延伸。
再参考图7至图9,阻尼器112包括进气阀组件154,该组件设置在外管136内,并在第一进气阀组件端176和第二进气阀组件端178之间纵向延伸。进气阀组件154包括:位于第一进气阀组件端176处的适配器体130;与适配器体130相抵接的第一进气阀体155a;与第一进气阀体155a相抵接的第二阀体155b;位于第二进气阀组件端178处的分隔器体155c;以及以相抵接布置纵向定位在第二进气阀体155b和分隔器体155c之间的保持器体155d。保持器体155d包括管状杆210,该管状杆向第一进气阀组件端176纵向延伸,并在其中限定出中间通道158a。适配器体130压装在第二压力管端157上。此外,适配器体130以及第一进气阀体155a和第二进气阀体155b在保持器体155d的管状杆210上滑动并由其支撑,保持器环211卡入管状杆210的周向延伸的槽中,以将适配器体130以及第一进气阀体155a和第二进气阀体155b固定在保持器体155d的管状杆210上。第一进气阀体155a和第二进气阀体155b以及分隔器体155c与外管136的内圆柱面129相抵接,从而在外管136内限定出第一中间室159a和第二中间室159b。
第一中间室159a纵向定位在第一进气阀体155a和第二进气阀体155b之间,第二中间室159b纵向定位在第二进气阀体155b和分隔器体155c之间。积聚室162纵向设置在分隔器体155c和第二外管端139之间。因此,第一进气阀体155a在第一中间室159a和贮液室138之间形成隔断,第二进气阀体155b在第一中间室159a和第二中间室159b之间形成隔断,而分隔器体155c在第二中间室159b和积聚室162之间形成隔断。
进气阀组件154还包括安装在第一进气阀体155a上的第一进气阀165a和安装在第二进气阀体155b上的第二进气阀165b。保持器体155d的管状杆210中的中间通道158a从第一进气阀组件端176纵向延伸通过进气阀组件154,通过适配器体130,通过第一进气阀体155a和第二进气阀体155b,并通过保持器体155d到达第二进气阀组件端178。因此,中间通道158a纵向延伸通过进气阀组件154,并布置成与压缩室128和第二中间室159b流体连通。
第一进气阀165a控制在第一中间室159a和贮液室138之间通过进气阀组件154的流体流动,而第二进气阀165b控制在第一中间室159a和第二中间室159b之间通过进气阀组件154的流体流动,这通向中间通道158a并最终通向压缩室128。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阻尼器112包括设置在第二外管端139内的积聚器插件160。积聚器插件160包括积聚器套筒166、浮动活塞161以及加压室(例如,气室)163。积聚器套筒166定位在外管136内,在邻近第二外管端139的闭合端173和邻近进气阀组件154的开放端174之间延伸。浮动活塞161以滑动配合的方式预装在积聚器套筒166内。加压室163通过浮动活塞161与积聚室162分开。因此,积聚室162纵向定位在进气阀组件154和浮动活塞161之间,加压室163纵向定位在浮动活塞161和闭合端173之间。加压室163包含加压流体,例如汽油,其作用是将浮动活塞161朝向进气阀组件154偏置。
积聚器套筒166在第二外管端139和进气阀组件154之间纵向延伸,使积聚器套筒166的闭合端173与第二外管端139的封闭部分145相抵接(即接触),并使积聚器套筒166的开放端174与进气阀组件154的分隔器体155c相抵接。因此,进气阀组件154被夹在积聚器套筒166的开放端174和压力管122的第二压力管端157之间。根据这种布置,第一进气阀体155a和第二进气阀体155b以及分隔器体155c不需要机械地连接到外管136上(例如通过焊接),这是因为进气阀组件154被积聚器套筒166和压力管122固定在原位。
参考图2至图4,第一控制阀164a具有布置成与内管122和外管136之间的贮液室138流体连通的第一控制阀入口170a,以及布置成与集液室152流体连通的第一控制阀出口172a。外管136中的第一控制阀端口140布置成与贮液室138和第一控制阀入口170a流体连通并在两者之间延伸。第二控制阀164b具有布置成与第二中间室159b流体连通的第二控制阀入口170b,以及布置成与集液室152流体连通的第二控制阀出口172b。外管136中的第二控制阀口142布置成与第二中间室159b和第二控制阀入口170b流体连通并在两者之间延伸。因此,第一控制阀164a调节从贮液室138到集液室152的流体流动,第二控制阀164b调节从第二中间室159b到集液室152的流体流动。
外管136中的一个或多个积聚器端口144布置成与集液室152和积聚室162流体连通并在两者之间延伸,而外管136中的一个或多个开放端口146布置成与集液室152和第一中间室159a流体连通并在两者之间延伸。换句话说,积聚室162通过外管136中的积聚器端口144与集液室152流体连通,而第一中间室159a通过外管136中的开放端口146与集液室152流体连通。外管136中的积聚器端口144和开放端口146是以不由阀打开或关闭的开放孔、槽或孔径的形式提供的。因此,流体可以在集液室152和积聚室162之间以及集液室152和第一中间室159a之间自由流动。
在打开的状态,第一控制阀164a允许贮液室138和集液室152之间的流体连通。更具体地说,第一控制阀入口170a与贮液室138流体连通,第一控制阀出口172a与集液室152流体连通。第一阀件171a允许第一控制阀入口170a和第一控制阀出口172a之间有选择地流体连通,以及因此贮液室138和集液室152之间有选择地流体流动,最终调节从回弹室126到压缩室128的流体流动。
在打开的状态,第二控制阀164b允许第二中间室159b和集液室152之间的流体连通。更具体地说,第二控制阀入口170b与第二中间室159b流体连通,第二控制阀出口172b与集液室152流体连通。第二阀件171b允许第二控制阀入口170b和第二控制阀出口172b之间有选择地流体连通,以及因此第二中间室159b和集液室152之间有选择地流体流动,最终调节从压缩室128到贮液室138和积聚室162的流体流动。
如图3所示,当活塞124在压缩冲程中向进气阀组件154移动时,压缩室128的容积减少。第二控制阀164b在阻尼器112的压缩冲程中被驱动到打开状态,以调节从第二中间室159b到集液室152的流体流动。具体来说,第二控制阀164b的打开程度可以被调节,以调整阻尼器112的压缩阻尼特性。同时,第一控制阀164a在阻尼器112的压缩冲程中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在压缩冲程期间,贮液室138和集液室152之间没有直接的流体连通。
在压缩冲程中,在阻尼器112内部限定出压缩流动路径P1,压缩室128中的流体流经第一进气阀组件154中的中间通道158a并进入第二中间室159b。第二中间室159b中的流体流向第二控制阀入口170b并通过外管136中的第二控制阀口142。由于第二控制阀164b处于打开状态,来自第二控制阀入口170b的流体流向第二控制阀出口172b,来自第二控制阀出口172b的流体流入集液室152。流入集液室152的流体通过外管136的积聚口144流入积聚室162,并通过外管136的开放口146流入第一中间室159a。如果第一中间室159a和贮液室138之间的压力差超过第一进气阀165a的断裂压力,第一进气阀165a将打开,流体将通过第一进气阀体155a中的第一组进气孔158b流入贮液室138。然后,贮液室138中的一些流体流经第一压力管端156中的开口202,并进入回弹室126,在压缩冲程中容积增大。另外,在压缩冲程中,随着活塞杆134的更大长度移动到回弹室126中,被活塞杆134置换的流体的容积增加。被活塞杆134置换的流体(即活塞杆容积)流入集液室152,通过积聚器端口144,并进入积聚室162,这使得浮动活塞161移动远离进气阀组件154,增加了积聚室162的大小。
如图4所示,当活塞124在伸展/回弹冲程中移动远离进气阀组件154时,压缩室128中的流体容积增加。第一控制阀164a在阻尼器112的伸展冲程中被驱动到打开状态,以调节从贮液室138到集液室152的流体流动。具体来说,第一控制阀164a的打开程度可以被调节,以调整阻尼器112的伸展/回弹阻尼特性。同时,第二控制阀164b在阻尼器112的伸展冲程中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在伸展冲程期间,第二中间室159b和集液室152之间没有直接的流体连通。
在伸展/回弹冲程期间,在阻尼器112内部限定出回弹流动路径P2,其中回弹室126中的流体通过第一压力管端156中的开口202流入贮液室138,然后贮液室138中的流体流向第一控制阀入口170a并通过外管136中的第一控制阀口140。由于第一控制阀164a处于打开状态,所以流体从第一控制阀入口170a流向第一控制阀出口172a,来自第一控制阀出口172a的流体流入集液室152。来自集液室152的流体通过外管136的开放端口146流入第一中间室159a。当第一中间室159a和第二中间室159b之间的压力差超过第二进气阀165b的断裂压力时,第二进气阀165b将打开,第一中间室159a中的流体将流经第二进气阀体155b中的第二组进气孔158d,通过第二中间室159b,通过保持器体155d中的多个通道204,通过第一进气阀组件154中的中间通道158a,并进入压缩室128。另外,在伸展/回弹冲程中,被活塞杆134置换的容积(即活塞杆容积)会减少,所以必须从积聚室162中供应额外的流体流动以补偿活塞杆容积的减少。因此,积聚室162中的一些流体流经积聚器端口144,并进入集液室152,在那里加入伸展流动路径P2。流体从积聚室162流出的净流量使浮动活塞161向进气阀组件154移动,减少了积聚室162的大小。因此,进气阀组件154允许流体双向流入和流出压缩室128。
如前所述,第一控制阀164a和第二控制阀164b从外部安装在外管136上,使得第一控制阀口140和第二控制阀口142在外管136上沿控制阀对准轴AA周向地相互对齐。为了使第一控制阀164a和第二控制阀164b的整体高度最小化,盖件148可以从外部安装到外管136上,使盖件沿控制阀对准轴AA与外管136的外圆柱面131相抵接/接触。根据这种节省空间的布置,集液室152在控制阀对准轴AA的两侧延伸,而外管136中的积聚器端口144和开放端口146相对于第一控制阀端口14和第二控制阀端口142偏移,从而使外管136中的积聚器端口144和开放端口146相对于控制阀对准轴AA而周向间隔开。换句话说,阻尼器112的外管136中的端口140、142、144和146布置成使得控制阀对准轴AA将第一控制阀端口14和第二控制阀端口142一分为二,但由于它们的偏移布置,不将积聚器端口144和开放端口146一分为二,这使得积聚器端口144和开放端口146与集液室152直接流体连通。
参考图2至图4和图5A至图5B,活塞124包括回弹室释压阀300,以限制回弹室126内的高内部压力。活塞124包括一个或多个回弹室释压通道304,这些通道在从回弹室126到压缩室128的周向间隔位置上延伸通过活塞124。
回弹室释压阀300配置为当回弹室126中的流体压力超过回弹室释压阀300的放泄压力阈值时,允许流体在一个方向上通过回弹室释压通道304从回弹室126流向压缩室128。除了回弹室释压通道304外,回弹室释压阀300还包括在第二活塞杆端135b内纵向延伸的阀腔308和在第一提升阀端312和第二提升阀端314之间纵向延伸的提升阀(poppet)310。第一提升阀端312可滑动地容纳在阀腔308中,第二提升阀端314包括阀面316。第二提升阀端314从阀腔308中延伸出来,第二提升阀端314上的阀面316配置为响应提升阀310在阀腔308中的纵向运动而打开和关闭回弹室释压通道304。回弹室释压阀300还包括弹簧318,该弹簧定位在阀腔308中,与第一提升阀端312接触,并将提升阀310偏向压缩室128。更具体地说,回弹室释压阀300的弹簧318在指向远离回弹室126的纵向方向上对提升阀310施加偏置力,该偏置力限定出回弹室释压阀300的放泄压力阈值。尽管其他配置是可能的,但在图示的示例中,弹簧318是在阀腔308内螺旋延伸的线圈弹簧。因此,提升阀310配置为当回弹室126中的流体压力超过回弹室释压阀300的放泄压力阈值时,相对于阀腔308纵向滑动并在阀腔308内从回弹室释压阀关闭状态(如图3和图5A所示)纵向滑动到回弹室释压阀打开状态(如图4和图5B所示)。由于阀腔308定位在第二活塞杆端135b内,回弹室释压阀300的这种布置不会减少阻尼器112所允许的行程量或增加阻尼器112的总长度OL。
回弹室释压阀300还包括阀座部件320,该部件在第二活塞端127附近与活塞124连接。尽管其他配置是可能的,但在图示的示例中,阀座部件320与第二活塞端127螺纹连接。无论何种配置,回弹室释压阀300的阀座部件320都限定出阀座表面322。阀腔308在第二活塞杆端135b内在开放端324和闭合端326之间纵向延伸。弹簧318在阀腔308内纵向延伸,并与阀腔308的闭合端326和第一提升阀端312接触。阀座表面322与阀腔308的开放端324纵向间隔开,并布置成与第二提升阀端314上的阀面316对准,使阀面316定位成移动以与阀座表面322接触或脱离接触,从而打开和关闭回弹室释压通道304。
回弹室释压通道304包括入口段328和出口段330,当提升阀310处于回弹室释压阀关闭状态时,入口段和出口段被阀座表面322上的阀面316关闭而分开(如图3和图5A所示)。回弹室释压通道304的入口段328布置成与回弹室126流体连通,回弹室释压通道304的出口段330布置成与压缩室128流体连通。尽管其他配置是可能的,但在图示的示例中,回弹室释压通道304的入口段328是由活塞124中若干周向隔开的孔形成的,这些孔开到定位在阀座部件320和活塞124靠近第二活塞杆端135b的各部分之间的共同的入口腔332中。活塞124中的孔和共同的入口腔332一起构成回弹室释压通道304的入口段328。在图示的示例中,回弹室释压通道304的出口段330以单个孔的形式提供,该孔与纵轴A共轴对准,并通过阀座部件320延伸到压缩室128。
从图5A和图5B中可以看出,第二提升阀端314上的阀面316包括在第二提升阀端314上环形延伸的倒角表面334。倒角表面334相对于纵轴A呈斜角布置。阀座表面322在阀座部件320上并绕回弹室释压通道304的出口段330环形延伸。阀座表面322也相对于纵轴A呈斜角布置,并在形状上通常与第二提升阀端314上的倒角表面334互补。
阀面316上的倒角表面334具有第一外径OD1,阀座部件320上的阀座表面322具有第二外径OD2,该第二外径小于第一外径OD1,使得,当提升阀310处于回弹室释压阀关闭状态时,阀面316上的倒角表面334的一部分暴露在回弹室释压通道304的入口段328中的流体中(图3和图5A),并在回弹室126中的流体压力超过回弹室释压阀300的放泄压力阈值时限定出表面,共同的入口腔332(以及因此的回弹室126)中的流体压力对该表面起作用,使提升阀310向回弹室释压阀打开状态移动(图4和图5B)。
仍然参考图5A和图5B,阀面316的倒角表面334具有第一内径ID1,阀座部件320的阀座表面322具有第二内径ID2,该第二内径等于阀面316上的倒角表面334的第一内径ID1。此外,回弹室释压通道304的出口段330具有第三直径D3,该第三直径大于阀座表面322的第二内径ID2,从而在提升阀310处于回弹室释压阀打开状态时,为进入回弹室释压通道304的出口段330的流体流动提供一个或多个涡流338(如图4和图5B所示)。涡流338在经过回弹室释压阀300的流体的射流/主流周围提供了油间隙空间,流体/油在其中呈现出循环流动/湍流,这有助于在回弹室释压阀300打开时尽量减少气蚀或空化产生的噪音。
提升阀310包括在第一提升阀端312和第二提升阀端314之间纵向延伸的通孔340,该通孔允许流体流过提升阀310,并在第二活塞杆端135b的阀腔308和回弹室释压通道304的出口段330以及因此和压缩室128之间实现压力均衡。因此,回弹室释压阀300的放泄压力阈值是由弹簧318施加在提升阀310上的偏置力来限定的。提升阀310可以可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密封圈342,这些密封圈绕提升阀310环形延伸,并与阀腔308密封接合,而不妨碍提升阀310在阀腔308内的滑动运动。
第一提升阀端312配置为在阀腔308内纵向滑动,从而使第二提升阀端314上的阀面316将远离阀座部件320的阀座表面322移动,并在回弹室126中的流体压力超过回弹室释压阀300的放泄压力阈值时限定出回弹室释压阀打开状态(图4和图5B)。在该状态,回弹室释压阀300允许流体流B2从回弹室126流过回弹室释压通道304,并流出到压缩室128。
参考图2至图4和图6A至图6B,阻尼器112还包括压缩室释压阀400,以限制压缩室128内的高内部压力。进气阀组件154包括一个或多个压缩室释压通道404,这些通道在中间通道158a和积聚室162之间延伸穿过进气阀组件154的分隔器体155c。压缩室释压阀400配置为当压缩室128中的流体压力超过压缩室释压阀400的放泄压力阈值时,允许流体从中间通道158a单向流经压缩室释压通道404至积聚室162。
除了压缩室释压通道404外,压缩室释压阀400还包括在中间通道158a内纵向延伸的阀壳402。阀壳402具有管状形状,在其中限定出具有开放端424和闭合端426的阀腔408。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其他布置也是可能的,其中取消了阀壳402,进气阀组件154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形成阀腔408。压缩室释压阀400进一步包括在第一提升阀端412和第二提升阀端414之间纵向延伸的提升阀410。第一提升阀端412可滑动地容纳在阀腔408中,第二提升阀端414包括阀面416。第二提升阀端414从阀腔408中延伸出来,第二提升阀端414上的阀面416配置为响应提升阀410在阀腔408中的纵向移动而打开和关闭压缩室释压通道404。压缩室释压阀400还包括定位在阀腔408内的弹簧418,该弹簧与第一提升阀端412接触并将提升阀410向积聚室162偏置。更具体地说,当压缩室释压阀400处于压缩室释压阀关闭状态时(如图4和图6A所示),弹簧418将第二提升阀端414推向分隔器体155c,以阻止流体流过压缩室释压通道404。
压缩室释压阀400的弹簧418在阀腔408内纵向延伸,与阀腔408的闭合端426和第一提升阀端412接触。因此,弹簧418在远离压缩室128的纵向方向上对提升阀410施加偏置力,该偏置力限定出压缩室释压阀400的放泄压力阈值。尽管其他配置是可能的,但在图示的示例中,弹簧418是在阀腔408内螺旋延伸的线圈弹簧。因此,当压缩室128中的流体压力超过压缩室释压阀400的放泄压力阈值时,提升阀410配置为相对于阀腔408纵向滑动并在阀腔408中从压缩室释压阀关闭状态(如图4和图6A所示)纵向滑动到回弹室释压阀打开状态(如图3和图6B所示)。由于阀腔408定位在进气阀组件154的内部,压缩室释压阀400的这种布置不会减少阻尼器112所允许的行程量,也不会增加阻尼器112的总长度OL。
压缩室释压阀400还包括与分隔器体155c连接的阀座部件420。尽管其他配置也是可能的,但在图示的示例中,阀座部件420与分隔器体155c螺纹连接。无论何种配置,压缩室释压阀400的阀座部件420都限定出阀座表面422。阀座表面422与阀腔408的开放端424纵向隔开,并布置成与第二提升阀端414上的阀面416对准,从而使阀面416定位成移动以与阀座表面422接触和脱离接触,从而打开和关闭压缩室释压通道404。
压缩室释压通道404包括入口段428和出口段430,当提升阀410处于压缩室释压阀关闭状态时,入口段428和出口段430被阀座表面422上的阀面416关闭而分开(如图4和图6A所示)。压缩室释压通道404的入口段428布置成与中间通道158a并因此与压缩室128流体连通,压缩室释压通道404的出口段430布置成与积聚室162流体连通。尽管其他配置是可能的,但在图示的示例中,压缩室释压通道404的入口段428是由分隔器体155c中的若干周向隔开的孔形成的,这些孔开到定位在阀座部件420和分隔器体155c的各部分之间共同的入口腔432中。分隔器体155c中的孔和共同的入口腔432一起构成压缩室释压通道404的入口段428。在图示的示例中,压缩室释压通道404的出口段430以单个孔的形式提供,该孔与纵轴A共轴对准,并通过阀座部件420延伸到积聚室162。
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二提升阀端414上的阀面416包括在第二提升阀端414上环形延伸的倒角表面434。倒角表面434相对于纵轴A呈斜角布置。阀座表面422在阀座部件420上并绕压缩室释压通道404的出口段430环形延伸。阀座表面422也是相对于纵轴A呈斜角布置,与第二提升阀端414上的倒角表面434形状互补。
阀面416上的倒角表面434具有第一外径OD1,阀座部件420上的阀座表面422具有比第一外径OD1小的第二外径OD2,这样,当提升阀410处于压缩室释压阀关闭状态时,阀面416上的倒角表面434的一部分暴露在压缩室释压通道404的入口段428中的流体中(图4和图6A),并限定出表面,当压缩室128中的流体压力超过压缩室释压阀400的放泄压力阈值时,共同的入口腔432(以及因此的压缩室128)中的流体压力对该表面起作用,使提升阀410向压缩室释压阀打开状态移动(图3和图6B)。
仍然参考图6A和图6B,阀面416的倒角表面434具有第一内径ID1,阀座部件420的阀座表面422具有第二内径ID2,该第二内径等于阀面416上的倒角表面434的第一内径ID1。此外,压缩室释压通道404的出口段430具有第三直径D3,该第三直径大于阀座表面422的第二内径ID2,从而在提升阀410处于压缩室释压阀打开状态时,为进入压缩室释压通道404的出口段430的流体流提供一个或多个涡流438(如图3和图6B所示)。涡流438在通过压缩室释压阀400的流体的射流/主流周围提供了油间隙空间,流体/油在其中呈现出循环流动/湍流,这有助于在压缩室释压阀400打开时尽量减少气蚀或空化产生的噪音。
提升阀410包括在第一提升阀端412和第二提升阀端414之间纵向延伸的通孔440,该通孔允许流体流过提升阀410,并在阀腔408和压缩室释压通道404的出口段430以及因此和积聚室162之间实现压力均衡。因此,压缩室释压阀400的放泄压力阈值是由弹簧418施加在提升阀410上的偏置力限定的。提升阀410可以可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密封圈442,这些密封圈绕提升阀410环形延伸,并与阀腔408密封接合,而不妨碍提升阀410在阀腔408内的滑动运动。
第一提升阀端412配置为在阀腔408内纵向滑动,从而使第二提升阀端414上的阀面416将远离阀座部件420的阀座表面422移动,并在压缩室128中的流体压力超过压缩室释压阀400的放泄压力阈值时限定出压缩室释压阀打开状态(图3和图6B)。在该状态,压缩室释压阀400允许流体流B1从压缩室128通过压缩室释压通道404,并流出到积聚室162。
参考图7至图9,进气阀组件154的第一进气阀体155a和第二进气阀体155b配置为通风盘。第一进气阀体155a包括第一中心孔206a,该中心孔延伸通过第一进气阀体155a。第一组进气孔158b绕第一中心孔206a周向布置(即径向向外)。第二进气阀体155b包括第二中心孔206b,该中心孔延伸通过第二进气阀体155b。第二组进气孔158d绕第二中心孔206b周向布置(即径向向外)。适配器体130和保持器体155d分别具有直接与第一进气阀体155a和第二进气阀体155b中的一个相抵接的圆柱形的轮毂部分,还具有用于保持第一进气阀165a和第二进气阀165b的圆盘状的凸缘部分,使得适配器体130和保持器体155d都具有类似于顶帽的形状。此外,适配器体130和保持器体155d分别具有第三中心孔206c和第四中心孔206d。第一进气阀体155a中的第一中心孔206a、第二进气阀体155b中的第二中心孔206b、适配器体130中的第三中心孔206c和保持器体155d中的第四中心孔206d彼此对准并与阻尼器112的中央纵轴A共轴对准。保持器体155d的管状杆210延伸穿过第一进气阀体155a中的第一中心孔206a、第二进气阀体155b中的第二中心孔206b、适配器体130中的第三中心孔206c和保持器体155d中的第四中心孔206d,而保持器体155d中的第四中心孔206d限定出进气阀组件154的中间通道158a。保持器环211在靠近第一进气阀组件端176的位置卡入保持器体155d的管状杆210的周向延伸的凹槽中,作为止动器,防止适配器体130以及第一进气阀体155a和第二进气阀体155b在最终装配后在保持器体155d的管状杆210上纵向滑动。
因此,在插入阻尼器112的外管136之前,适配器体130以及第一进气阀体155a和第二进气阀体155b可以预先装配在保持器体155d的管状杆210上。通过使用保持器环211,适配器体130以及第一进气阀体155a和第二进气阀体155b可以预装在保持器体155d的管状杆210上,从而在第一弹簧片组167a和第二弹簧片组167b上具有预载,而预载不会使预装的部件分开。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取消保持器环211,保持器体155d的管状杆210可以被锤击或以其他方式处理,以产生向外扩的、机械变形的端部,从而在预装件被插入阻尼器112的外管136之前,将预装件的部件固定在一起。无论哪种方式,由于进气阀组件154和积聚器插件160都可以在安装到外管136内之前进行预组装,因此,阻尼器112的制造和组装更简单,更有效,也更经济。
第一进气阀165a控制流体在第一中间室159a和贮液室138之间流过第一组进气孔158b。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一进气阀165a是被动阀。更具体地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阀165a包括被保持在适配器体130和第一进气阀体155a之间的第一弹簧片组167a。在操作中,第一弹簧片组167a根据第一中间室159a和贮液室138之间的压力差,通过朝向和远离第一进气阀体155a弯曲来打开和关闭第一组进气孔158b。因此,第一进气阀165a作为单向阀,只允许流体从第一中间室159a向贮液室138的一个方向流动。当活塞124向进气阀组件154移动时,这种通过第一进气阀165a的单向流动在压缩冲程中发生。
第二进气阀165b控制流体在第一中间室159a和第二中间室159b之间通过第二组进气孔158d的流动。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二进气阀165b是被动阀。更具体地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进气阀165b包括被保持在第二进气阀体155b和保持器体155d之间的第二弹簧片组167b。在操作中,第二弹簧片组167b根据第一中间室159a和第二中间室159b之间的压力差,通过朝向和远离第二进气阀体155b弯曲来打开和关闭第二组进气孔158d。第二进气阀165b作为单向阀,只允许流体从第一中间室159a和第二中间室159b的一个方向流动。这种通过第二进气阀165b的单向流动发生在活塞124移动远离进气阀组件154的伸展冲程中。保持器体155d包括多个齿208,这些齿布置成为与分隔器体155c相抵接。该多个齿208在周向上间隔开,以在保持器体155d中限定出多个通道204。保持器体155d中的通道204在径向向外延伸,远离中央纵轴A,因此允许流体在第二中间室159b和中间通道158a之间流动。
阻尼器112的回弹和压缩阻尼率可以通过向外部安装的机电控制阀164a、164b施加电流来动态控制并在软限制和硬限制之间调整。然而,由于通过阻尼器112和控制阀164a、164b的流体流速限制,软限制和硬限制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关联,这意味着当阻尼器112的阻尼率接近或处于可调节阻尼率范围的硬/上限时,回弹室126和压缩室128内部的压力有时会超过设计限制。本文所述的回弹室释压阀300和压缩室释压阀400释放回弹室126和压缩室128中的多余压力,使流体压力不超过设计极限,提高了安全性、耐用性和性能,而不会消耗阻尼器112内部的额外空间/定长(dead length),这将减少阻尼器112的可用行程距离或增加其总长度OL。换句话说,本文所述的回弹室释压阀300和压缩室释压阀400特别有利,因为它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通常与内部释压(即放泄)阀有关的额外死区。
尽管本申请的各方面已经参考上述实施例进行了特别展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修改所公开的阻尼器可以考虑各种额外的实施例。此类实施例应被理解为属于根据权利要求书及其任何等同物确定的本申请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阻尼器,包括:
压力管,所述压力管绕纵轴共轴延伸并在第一压力管端和第二压力管端之间纵向延伸;
活塞,所述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压力管内,限定出回弹室和压缩室,所述活塞在面向所述回弹室的第一活塞端和面向所述压缩室的第二活塞端之间纵向延伸;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绕所述纵轴同轴延伸并在第一活塞杆端和第二活塞杆端之间纵向延伸,所述第二活塞杆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以及
回弹室释压阀,包括:从所述第一活塞端到所述第二活塞端延伸通过所述活塞的至少一个回弹室释压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活塞杆端内在开放端和闭合端之间纵向延伸的阀腔;与所述阀腔的开放端纵向隔开的阀座表面;在第一提升阀端和第二提升阀端之间纵向延伸的提升阀,所述第一提升阀端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阀腔内,所述第二提升阀端具有阀面,所述阀面定位成移动以与所述阀座表面接触和脱离接触,从而打开和关闭所述至少一个回弹室释压通道;以及定位在所述阀腔内的弹簧,所述弹簧将所述提升阀朝向所述压缩室偏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回弹室释压阀的弹簧向所述提升阀施加偏置力,所述偏置力限定出所述回弹室释压阀的放泄压力阈值,并且其中所述回弹室释压阀的提升阀配置为,当所述回弹室中的流体压力超过所述回弹室释压阀的放泄压力阈值时,从回弹室释压阀关闭状态纵向滑动至回弹室释压阀打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其中在所述回弹室释压阀的提升阀上的阀面包括环形延伸的倒角表面,所述倒角表面相对于所述纵轴呈斜角布置,并且其中,所述回弹室释压阀的阀座表面环形延伸并且也相对于所述纵轴呈斜角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回弹室释压阀的阀面的倒角表面具有第一外径,阀座表面具有第二外径,第二外径小于第一外径,从而使得当提升阀处于所述回弹室释压阀关闭状态时,所述阀面上的部分倒角表面暴露在所述至少一个回弹室释压通道的流体中,并在所述回弹室中的流体压力超过所述回弹室释压阀的放泄压力时限定出表面,所述回弹室中的流体压力作用于该表面,使所述提升阀向所述回弹室释压阀打开状态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回弹室释压阀的阀面的倒角表面具有第一内径,阀座表面具有第二内径,第二内径等于所述阀面上的倒角表面的第一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回弹室释压通道包括入口段和出口段,当提升阀处于所述回弹室释压阀关闭状态时,所述入口段和所述出口段通过所述阀座表面上的阀面关闭而分开,其中所述入口段布置成与所述回弹室流体连通,所述出口段布置成与所述压缩室流体连通,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回弹室释压通道的出口段具有第三直径,第三直径大于阀座表面的第二内径,以在所述提升阀处于所述回弹室释压阀打开状态时,为进入所述出口段的流体流动提供涡流,从而使气蚀产生的噪音最小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活塞包括阀座,所述阀座被容纳在所述第二活塞端中,并限定出所述至少一个回弹室释压通道的所述出口段以及绕所述出口段环形延伸的所述阀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回弹室释压阀的弹簧在所述阀腔的闭合端和所述第一提升阀端之间纵向延伸并接触所述阀腔的闭合端和所述第一提升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还包括:
外管,所述外管绕所述压力管设置,以在所述压力管和所述外管之间限定出贮液室,所述外管在第一外管端和第二外管端之间纵向延伸;
进气阀组件,所述进气阀组件位于所述外管内,在第一进气阀组件端和第二进气阀组件端之间纵向延伸,所述进气阀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中间室,所述中间室设置成通过在所述进气阀组件内延伸的中间通道与所述压缩室流体连通;
积聚室,所述积聚室纵向定位在所述进气阀组件和所述第二外管端之间;以及
压缩室释压阀,包括:在所述中间通道和所述积聚室之间延伸通过所述进气阀组件的至少一个压缩室释压通道;位于所述进气阀组件内的在开放端和闭合端之间纵向延伸的阀腔;与该阀腔的开放端纵向隔开的阀座表面;在第一提升阀端和第二提升阀端之间纵向延伸的提升阀,第一提升阀端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阀腔内,所述第二提升阀端具有阀面,该阀面定位成移动以与所述阀座表面接触和脱离接触,从而打开和关闭所述至少一个压缩室释压通道;以及定位在阀腔内的弹簧,该弹簧使提升阀朝向所述积聚室偏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压缩室释压阀的弹簧向提升阀施加偏置力,该偏置力限定出所述压缩室释压阀的放泄压力阈值,并且其中所述压缩室释压阀的提升阀配置为,当所述压缩室中的流体压力超过所述压缩室释压阀的放泄压力阈值时,从压缩室释压阀关闭状态纵向滑动到压缩室释压阀打开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进气阀组件中的中间通道与所述纵轴共轴延伸,并且其中所述压缩室释压阀包括阀壳,所述阀壳在所述中间通道内纵向延伸并在其中限定出所述阀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压缩室释压阀的提升阀上的阀面包括倒角表面,所述倒角表面环形延伸并相对于所述纵轴呈斜角布置,并且其中所述压缩室释压阀的阀座表面环形延伸并相对于所述纵轴呈斜角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进气阀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进气阀组件端处的适配器体,所述适配器体与所述第二压力管端相抵接;位于所述第二进气阀组件端处的分隔器体;与所述分隔器体邻近的保持器体,所述保持器体包括向所述第一进气阀组件端纵向延伸以限定出所述中间通道的管状杆;以及纵向定位在所述适配器体和所述分隔器体之间的至少一个进气阀体,其中所述分隔器体和所述至少一个进气阀体与所述外管的内圆柱面相抵接,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进气阀体包括进气阀,所述进气阀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进气阀体中的至少一个进气孔控制流体流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压缩室释压通道延伸通过所述进气阀组件的分隔器体,并包括入口段和出口段,所述入口段布置成与所述中间通道或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室流体连通,所述出口段布置成与所述积聚室流体连通,并且其中所述压缩室释压阀的阀座表面位于所述分隔器体上。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压缩室释压阀的提升阀包括在所述第一提升阀端和所述第二提升阀端之间纵向延伸的通孔,允许流体在所述阀腔和所述至少一个压缩室释压通道的出口段以及因此和所述积聚室之间流动并实现压力均衡。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回弹室释压阀的提升阀包括在所述第一提升阀端和所述第二提升阀端之间纵向延伸的通孔,允许流体在所述第二活塞杆端中的阀腔和所述至少一个回弹室释压通道的出口段之间以及因此和所述压缩室之间流动并实现压力均衡。
CN202310791381.9A 2022-06-30 2023-06-30 用于悬架式阻尼器的释压提升阀 Pending CN1173292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854,102 2022-06-30
US17/854,102 US20240003399A1 (en) 2022-06-30 2022-06-30 Pressure relief poppet valves for suspension damper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9258A true CN117329258A (zh) 2024-01-02

Family

ID=86861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1381.9A Pending CN117329258A (zh) 2022-06-30 2023-06-30 用于悬架式阻尼器的释压提升阀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03399A1 (zh)
EP (1) EP4317739A1 (zh)
CN (1) CN11732925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6170B1 (en) * 1999-03-03 2001-01-23 Brunswick Corporation Hydraulic actuator with shock absorbing capability
WO2012128007A1 (ja) * 2011-03-22 2012-09-27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減衰バルブ
US11156261B2 (en) * 2018-12-28 2021-10-26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Damper with multiple external control valv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03399A1 (en) 2024-01-04
EP4317739A1 (en) 2024-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19821B1 (ja) 圧力緩衝装置
KR102588959B1 (ko) 완충기
US8590680B2 (en) Shock absorber
US8042661B2 (en) Shock absorber
CN107923470B (zh) 缓冲器
KR102589604B1 (ko) 완충기 및 완충기의 조립 방법
WO2018016132A1 (ja)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US20010009214A1 (en) Hydraulic damper for suspension systems
JP2019143729A (ja) バルブおよび緩衝器
CN114076166A (zh) 包括流体室中的吸入阀的阻尼器组件
US10995815B2 (en) Damper with flexible floating disc
CN117329258A (zh) 用于悬架式阻尼器的释压提升阀
EP4212757A1 (en) Space savin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for suspension dampers
JP2007309409A (ja) 油圧緩衝器
CN112360913B (zh) 液压阻尼器和用于液压阻尼器组件的活塞
US20230061032A1 (en) Damper with volume reducing insert sleeve
US6662913B2 (en) Shock absorber
US20240151290A1 (en) Shock absorber and frequency sensitive mechanism
EP4116600A1 (en) Intake device for a damper having a side collector
KR102582860B1 (ko) 완충기
US20220065321A1 (en) Shock absorber
JP2010112464A (ja) リーフバルブ
KR20240045275A (ko) 완충기
KR20240042672A (ko) 완충기
CN113272574A (zh) 缓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