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26313A - 磁铁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铁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26313A
CN117326313A CN202310778742.6A CN202310778742A CN117326313A CN 117326313 A CN117326313 A CN 117326313A CN 202310778742 A CN202310778742 A CN 202310778742A CN 117326313 A CN117326313 A CN 117326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moving
support
moves
mov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787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田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326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63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磁铁供给装置具有收纳部、第一移动部、支撑部、第二移动部和接收部。收纳部收纳多个磁铁。第一移动部使磁铁沿从收纳部的第一端部朝向收纳部的第二端部的第一方向移动。支撑部配置在收纳部的第二端部侧,支撑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多个磁铁中规定数量的磁铁。第二移动部使支撑部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移动。接收部从支撑部接收规定数量的磁铁。

Description

磁铁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铁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磁铁供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上推部和气缸。在装置主体上形成有槽部。槽部收纳磁铁。在槽部的一端部配设有磁性体。上推部将移动到槽部的一端部的磁铁上推至供给位置。上推部为平板状。气缸将上推部上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291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磁铁供给装置中,在将相互吸引的磁铁上推时,磁铁相斥而相互离开,因此磁铁有可能向不希望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磁铁向不希望的方向移动的磁铁供给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磁铁供给装置,具有收纳部、第一移动部、支撑部、第二移动部和接收部。所述收纳部收纳多个磁铁。所述第一移动部使所述磁铁沿从所述收纳部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收纳部的第二端部的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支撑部配置在所述收纳部的所述第二端部侧,支撑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多个磁铁中规定数量的磁铁。所述第二移动部使所述支撑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接收部从所述支撑部接收所述规定数量的磁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磁铁供给装置,能够抑制磁铁向不希望的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的右侧面的图。
图3是示出使图2所示的磁铁供给装置的收纳部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磁铁供给装置的第一移动部的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使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的支撑部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的支撑部和接收部的剖面的图。
图9是使图8所示的磁铁供给装置的支撑部移动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的引导部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的筒部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的支撑部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的接收部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的开闭部的图。
图15是示出向第五移动方向移动时的磁铁供给装置的开闭部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的开闭部的倾斜部与接收部的突出部接触的状态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的开闭部沿第三移动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的接收部沿第五移动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中:
1:磁铁供给装置;2:收纳部;2A:第一端部;2B:第二端部;4:第一移动部;6:支撑部;7:第二移动部;8:接收部;26:筒部;61:凹部;65:开闭部;82:突出部;85:第三移动部;652:倾斜部;655:开闭移动部;752:倾斜部;D3:第三移动方向(第一方向);D4:第四移动方向(第三方向);D5:第五移动方向(第二方向);MG:磁铁;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不重复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容易理解公开内容,有时记载相互正交的X轴、Y轴及Z轴。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Z轴方向与垂直方向平行。但是,这些方向并不限定本发明所涉及的搬运车的使用时的方向。另外,在X轴方向中,有时将正侧记载为“前侧”,将负侧记载为“后侧”。另外,在Y轴方向中,有时将正侧记载为“左侧”,将负侧记载为“右侧”。另外,在Z轴方向中,有时将正侧记载为“上侧”,将负侧记载为“下侧”。
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磁铁供给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供给装置1的立体图。磁铁供给装置1向磁铁供给对象供给磁铁MG。磁铁供给对象例如是将磁铁MG插入马达的转子芯的插入装置。
磁铁供给装置1具有收纳部2、第一移动部4、支撑部6及接收部8。收纳部2、第一移动部4、支撑部6及接收部8分别由非磁性体形成。收纳部2收纳多个磁铁MG。多个磁铁MG沿Y轴方向排列。第一移动部4使收纳在收纳部2中的多个磁铁MG移动。支撑部6支撑由第一移动部4移动的磁铁MG。接收部8从支撑部6接收磁铁MG。由此,磁铁供给装置1能够将收纳在收纳部2中的磁铁MG经由支撑部6和接收部8供给给磁铁供给对象。
接着,参照图1,详细说明磁铁供给装置1。磁铁供给装置1还具有基台部11、第一安装板12、第二安装板13、第三安装板14以及第四安装板15。
基台部11支撑第一安装板12、第二安装板13、第三安装板14及第四安装板15。基台部11是矩形状的板。本实施方式中的基台部11具有长边和短边。基台部11的长边沿Y轴方向延伸。基台部11的短边沿着X轴方向延伸。另外,基台部11在Z轴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基台部11的形状只要能够支撑第一安装板12、第二安装板13、第三安装板14以及第四安装板15即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形状。基台部11例如也可以是圆形的板。
第一安装板12安装有收纳部2的一部分。第一安装板12固定在基台部11和第二安装板13。在第一安装板12的左侧配置有第四安装板15。第一安装板12从基台部11向上侧延伸。另外,基台部11位于第一安装板12的下侧。另外,第二安装板13位于第一安装板12的后侧。
第二安装板13安装有第一移动部4。第二安装板13固定在基台部11、第一安装板12、第三安装板14和第四安装板15。第二安装板13沿Y轴方向延伸。另外,第二安装板13从基台部11向上侧延伸。另外,基台部11位于第二安装板13的下侧。另外,第一安装板12、第三安装板14和第四安装板15位于第二安装板13的前侧。第二安装板13具有开口13H。开口13H是沿X轴方向贯通第二安装板13的孔。
第三安装板14安装有支撑部6。第三安装板14固定在基台部11和第二安装板13。在第三安装板14的右侧配置有第四安装板15。第三安装板14从基台部11向上侧延伸。另外,基台部11位于第三安装板14的下侧。另外,第二安装板13位于第三安装板14的后侧。
第四安装板15安装有接收部8。另外,第四安装板15安装有收纳部2的一部分。即,收纳部2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2和第四安装板15。第四安装板15固定在基台部11和第二安装板13。在第四安装板15的右侧配置有第一安装板12。在第四安装板15的左侧配置有第三安装板14。第四安装板15从基台部11向上侧延伸。另外,基台部11位于第四安装板15的下侧。另外,第二安装板13位于第四安装板15的后侧。
接着,参照图1至图3,详细说明磁铁供给装置1。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磁铁供给装置1的右侧面的图。图3是示出使图2所示的磁铁供给装置1的收纳部2移动的状态的图。
收纳部2的底面在Z轴方向与基台部11对置。收纳部2沿Y轴方向延伸。收纳部2具有Y轴方向的第一端部2A和Y轴方向的第二端部2B。在收纳部2的从第一端部2A到第二端部2B之间收纳有多个磁铁MG。收纳部2具有主体部21、支撑台部22和引导部31。
主体部21具有多个槽23。在多个槽23中收纳有多个磁铁MG。从第一端部2A向多个槽23补充多个磁铁MG。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1具有四个槽。多个槽23分别沿Y轴方向延伸。多个槽23包括第一槽23A、第二槽23B、第三槽23C和第四槽23D。第一槽23A至第四槽23D沿X轴方向排列。
支撑台部22支撑主体部21。支撑台部22与引导部31连结。通过支撑台部22与引导部31连结,主体部21在X轴方向移动。
引导部31引导主体部21。引导部31沿X轴方向延伸。因此,引导部31引导沿X轴方向移动的主体部21。引导部31例如是导轨。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引导部31将主体部21向第一移动方向D1引导。第一移动方向D1是从第四槽23D朝向第一槽23A的方向。进而,如图3所示,引导部31将主体部21向第二移动方向D2引导。第二移动方向D2是与第一移动方向D1相反的方向。即,第二移动方向D2是从第一槽23A朝向第四槽23D的方向。
例如,在磁铁MG从第一槽23A消失的情况下,通过使主体部21沿着引导部31向第一移动方向D1移动,能够从第二槽23B供给磁铁MG。另外,例如在磁铁MG从第三槽23C消失的情况下,通过使主体部21沿着引导部31向第一移动方向D1移动,能够从第四槽23D供给磁铁MG。进而,例如,在磁铁MG没有了第一槽23A~第四槽23D的磁铁MG的情况下,能够使主体部21沿第二移动方向D2移动,向第一槽23A~第四槽23D的每一个补充磁铁MG。
接着,参照图1、图4及图5,更详细地说明磁铁供给装置1。图4是示出磁铁供给装置1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磁铁供给装置1的第一移动部4的图。
第一移动部4使磁铁MG沿从收纳部2的第一端部2A朝向收纳部2的第二端部2B的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第三移动方向D三相当于“第一方向”的一例。
第一移动部4具有臂部41、连接部42和臂移动部5。臂部41插入收纳部2的多个槽23中的任意一个。当使磁铁MG沿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时,臂部41与磁铁MG接触。然后,臂部41在第三移动方向D3上推动磁铁MG。臂部41固定在连接部42上。臂部41的第三移动方向D3的端部越朝向第三移动方向D3越细。
连接部42连接臂部41和臂移动部5。
臂移动部5使臂部41移动。臂移动部5具有引导部51、移动部件52、驱动部53、第一停止部55和第二停止部56。臂移动部5例如是气缸。另外,臂移动部5并不限定于气缸,也可以是电动缸。臂移动部5只要能够使移动部件52沿着引导部51移动即可。
引导部51引导移动部件52。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51沿Y轴方向延伸。因此,引导部51引导沿Y轴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52。
移动部件52通过驱动部53沿第三移动方向D3和第四移动方向D4移动。第四移动方向D4是与第三移动方向D3相反的方向。第四移动方向D4相当于“第三方向”的一例。移动部件52与连接部42固定。因此,在移动部件52沿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的情况下,臂部41沿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另外,在移动部件52沿第四移动方向D4移动的情况下,臂部41沿第四移动方向D4移动。
驱动部53使移动部件52移动。例如,如图4所示,驱动部53使移动部件52沿第四移动方向D4移动。另外,如图5所示,驱动部53使移动部件52沿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53具有第一驱动部53A和第二驱动部53B。第一驱动部53A通过供给空气而使移动部件52沿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第二驱动部53B通过供给空气而使移动部件52沿第四移动方向D4移动。
第一停止部55与移动部件52接触,使移动部件52向第四移动方向D4的移动停止。具体而言,第一停止部55限制移动部件52超过第一停止部55而沿第四移动方向D4移动。
第二停止部56与移动部件52接触,使移动部件52向第三移动方向D3的移动停止。具体而言,第二停止部56限制移动部件52超过第二停止部56而沿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
由于臂部41通过连接部42与移动部件52连接,所以通过移动部件52沿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臂部41沿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因此,臂部41使多个磁铁MG沿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
接着,参照图1、图6及图7,更详细地说明磁铁供给装置1。图6是磁铁供给装置1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使磁铁供给装置1的支撑部6移动的状态的图。磁铁供给装置1还具有第二移动部7。
支撑部6配置在收纳部2的第二端部2B侧。因此,支撑部6支撑沿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的多个磁铁MG中的规定数量的磁铁MG。规定数量的磁铁MG可以是一个磁铁MG,也可以是多个磁铁MG。
第二移动部7使支撑部6沿与第三移动方向D3交叉的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第五移动方向D5相当于“第二方向”的一例。
接收部8从支撑部6接收规定数量的磁铁MG。具体而言,接收部8从通过第二移动部7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的支撑部6接收规定数量的磁铁MG。支撑部6支撑规定数量的磁铁MG,通过向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从支撑部6每次取出规定数量的磁铁MG。并且,能够使支撑部6所支撑的磁铁MG向接收部8移动。其结果,能够抑制从收纳部2取出的磁铁MG向不希望的方向移动。
例如,收纳在收纳部2中的多个磁铁MG彼此吸引。在使多个磁铁MG中的一个磁铁MG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的情况下,磁铁MG的位置向第五移动方向D5侧变更。在变更磁铁MG的位置的过程中,从磁铁MG彼此吸引的状态变为磁铁MG彼此排斥而相互分离的状态。因此,当磁铁MG排斥时,磁铁MG会在不希望的方向移动。
但是,在本发明的磁铁供给装置1中,支撑部6能够抑制磁铁MG向不希望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磁铁MG向接收部8移动。
另外,第二移动部7使支撑部6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至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第一位置P1是收纳部2与支撑部6在第三移动方向D3相邻的位置。在第一位置P1,支撑部6位于比收纳部2靠第三移动方向D3侧的位置,收纳部2位于比支撑部6靠第四移动方向D4侧的位置。第二位置P2是支撑部6和接收部8在第三移动方向D3相邻的位置。在第二位置P2,支撑部6位于比接收部8靠第三移动方向D3侧的位置,接收部8位于比支撑部6靠第四移动方向D4侧的位置。
因此,在支撑部6位于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由于收纳部2与支撑部6相邻,因此能够使磁铁MG高精度地从收纳部2向支撑部6移动。而且,在支撑部6位于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由于支撑部6与接收部8相邻,因此能够使磁铁MG高精度地从支撑部6向接收部8移动。其结果是,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磁铁MG的移动。
第二移动部7具有引导部71、移动部件72、第一停止部73、第二停止部74和驱动部(未图示)。
引导部71引导移动部件72。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71沿Z轴方向延伸。因此,引导部71引导沿Z轴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72。
移动部件72通过驱动部(未图示)沿第五移动方向D5和第6移动方向D6移动。第六移动方向D6是与第五移动方向D5相反的方向。移动部件72与支撑部6固定。因此,在移动部件72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的情况下,支撑部6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另外,在移动部件72沿第六移动方向D6移动的情况下,支撑部6沿第六移动方向D6移动。
第一停止部73与移动部件72接触,使移动部件72向第六移动方向D6的移动停止。具体而言,第一停止部73限制移动部件72超过第一停止部73而沿第六移动方向D6移动。另外,在第一停止部73与移动部件72接触,移动部件72向第六移动方向D6的移动停止的情况下,支撑部6位于第一位置P1。
第二停止部74与移动部件72接触,使移动部件72向第五移动方向D5的移动停止。具体而言,第二停止部74限制移动部件72超过第二停止部74而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另外,在第二停止部74与移动部件72接触,移动部件72向第五移动方向D5的移动停止的情况下,支撑部6位于第二位置P2。
第二移动部7的驱动部(未图示)使移动部件72移动。例如,如图6所示,第二移动部7的驱动部(未图示)使移动部件72沿第六移动方向D6移动。另外,如图7所示,第二移动部7的驱动部(未图示)使移动部件72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驱动部例如是气缸。
下面,参照图6~图9详细说明支撑部6、第二移动部7和接收部8。图8是示出磁铁供给装置1的支撑部6和接收部8的剖面的图。在图8中,支撑部6和收纳部2在第三移动方向D3上相邻。即,支撑部6位于第一位置P1。图9是使图8所示的磁铁供给装置1的支撑部6移动的图。在图9中,支撑部6和接收部8在第三移动方向D3上相邻。即,支撑部6位于第二位置P2。
如图8所示,支撑部6具有向第三移动方向D3凹陷的凹部61。凹部61支撑磁铁MG。如图8所示,支撑部6的凹部61支撑通过第一移动部4沿第三移动方向D3侧移动的规定数量的磁铁MG。
如图8所示,在使磁铁MG支撑于支撑部6的凹部61的情况下,支撑部6位于第一位置P1。在支撑部6位于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支撑部6和收纳部2在第三移动方向D3对置。在支撑部6位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第一移动部4使多个磁铁MG沿第三移动方向D3侧移动。
并且,第一移动部4的臂部41将磁铁MG向第三移动方向D3侧推压。被臂部41向第三移动方向D3侧推压的磁铁MG向收纳部2的第二端部2B侧移动。进而,第一移动部4使磁铁MG沿第三移动方向D3侧移动直到磁铁MG与支撑部6接触。即,第一移动部4使磁铁MG移动到比收纳部2的第二端部2B靠第三移动方向D3侧的支撑部6的凹部61。然后,移动到支撑部6的凹部61的磁铁MG被凹部61支撑。
接着,第二移动部7使支撑部6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第二移动部7使移动部件72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直到移动部件72与第二停止部74接触。即,第二移动部7使支撑部6移动到第二位置P2。由此,被支撑部6的凹部61支撑的磁铁MG沿第五移动方向D5被输送。
在支撑部6位于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支撑部6与接收部8对置。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三移动部85吸引由支撑部6的凹部61支撑的规定数量的磁铁MG。由此,规定数量的磁铁MG从支撑部6的凹部61被接收部8接收。
接着,参照图8~图13,对磁铁供给装置1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10是示出磁铁供给装置1的引导部25的图。图11是示出磁铁供给装置1的筒部26的图。图12是示出磁铁供给装置1的支撑部6的图。图13是示出磁铁供给装置1的接收部8的图。如图8和图9所示,磁铁供给装置1还具有筒部26。另外,如图8和图9所示,收纳部2具有引导部25。
如图10和图11所示,磁铁MG位于引导部25的内部和筒部26的内部。如图10所示,磁铁MG具有矩形形状。磁铁MG具有第一主面MG5、第二主面MG6、第一侧面MG1、第二侧面MG2、第三侧面MG3及第四侧面MG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面MG5是第四移动方向D4侧的面。第二主面MG6是第三移动方向D3侧的面。第一侧面MG1是第六移动方向D6侧的面。第二侧面MG2是第二移动方向D2侧的面。第三侧面MG3是第一移动方向D1侧的面。第四侧面MG4是第五移动方向D5侧的面。
引导部25将收纳部2的磁铁MG向筒部26引导。引导部25沿Y轴方向延伸。引导部25与收纳部2的第二端部2B连接。如图10所示,引导部25具有槽257。磁铁MG从收纳部2的槽23通过引导部25的槽257向筒部26移动。
引导部25的槽257具有第一引导壁251、第二引导壁252、第三引导壁253和第四引导壁254。第一引导壁251与磁铁MG的第一侧面MG1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壁251与磁铁MG的第一侧面MG1接触而支撑磁铁MG。第二引导壁252与磁铁MG的第二侧面MG2对置。另外,第二引导壁252也可以与磁铁MG的第二侧面MG2接触而支撑磁铁MG。第三引导壁253与磁铁MG的第三侧面MG3对置。另外,第三引导壁253也可以与磁铁MG的第三侧面MG3接触而支撑磁铁MG。第四引导壁254与磁铁MG的第四侧面MG4对置。另外,第四引导壁254也可以与磁铁MG的第四侧面MG4接触而支撑磁铁MG。另外,第四引导壁254具有在第五移动方向D5开口的孔。第四引导壁254的孔供第一移动部4的臂部41通过。第四引导壁254具有在第五移动方向D5开口的孔,由此臂部41的前端到达筒部26。因此,容易使磁铁MG移动到支撑部6。
筒部26将收纳部2的磁铁MG向支撑部6引导。筒部26沿Y轴方向延伸。在支撑部6位于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收纳部2的槽23、引导部25的槽257及筒部26相连。因此,磁铁MG通过收纳部2、引导部25和筒部26向支撑部6移动。
筒部26配置在支撑部6与收纳部2的第二端部2B之间。因此,磁铁MG通过筒部26而到达支撑部6。即,能够通过筒部26限制磁铁MG向与第三移动方向D3不同的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使磁铁MG高精度地向支撑部6移动。此外,由于筒部26在第五移动方向D5也具有壁,因此即使支撑部6向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收纳在筒部26中的磁铁MG的第五移动方向D5的移动也被限制。其结果是,即使支撑部6所支撑的规定数量的磁铁MG与被收纳于筒部26的磁铁MG相吸引,支撑部6也能够仅使规定数量的磁铁MG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
筒部26位于收纳部2的第二端部2B侧。具体而言,筒部26位于支撑部6与引导部25之间。即,支撑部6位于筒部26的第三移动方向D3侧。引导部25和收纳部2位于筒部26的第四移动方向D4侧。
如图11所示,筒部26具有第一壁261、第二壁262、第三壁263和第四壁264。第一壁261与磁铁MG的第一侧面MG1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壁261与磁铁MG的第一侧面MG1接触并支撑磁铁MG。第二壁262与磁铁MG的第二侧面MG2对置。另外,第二壁262也可以与磁铁MG的第二侧面MG2接触而支撑磁铁MG。第三壁263与磁铁MG的第三侧面MG3对置。另外,第三壁263也可以与磁铁MG的第三侧面MG3接触而支撑磁铁MG。第四壁264与磁铁MG的第四侧面MG4对置。另外,第四壁264也可以与磁铁MG的第四侧面MG4接触而支撑磁铁MG。通过第一壁261~第四壁264和第一移动部4,抑制磁铁MG向与第三移动方向D3不同的方向的移动。
接着,参照图8~图12更详细地说明支撑部6的凹部61。凹部61具有第一支撑面616、第二支撑面611、第三支撑面612和第四支撑面613。第一支撑面616与第三移动方向D3交叉,支撑磁铁MG。第一支撑面616相当于“第一面”的一例。具体而言,第一支撑面616与磁铁MG的第二主面MG6对置。更具体而言,第一支撑面616支撑磁铁MG的第二主面MG6。即,第一支撑面616与磁铁MG的第二主面MG6接触。通过第一支撑面616与磁铁MG的第二主面MG6接触,磁铁MG向第三移动方向D3的移动停止。
第二支撑面611与第五移动方向D5交叉,相对于磁铁MG位于与第五移动方向D5相反方向的第6移动方向D6上。第二支撑面611相当于“第二面”的一例。第二支撑面611根据支撑部6向第五移动方向D5的移动而支撑磁铁MG。具体而言,第二支撑面611与磁铁MG的第一侧面MG1对置。因此,根据支撑部6向第五移动方向D5的移动,第二支撑面611支撑磁铁MG的第一侧面MG1。
在第一位置P1,能够由第一支撑面616支撑从收纳部2向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的磁铁MG。因此,通过磁铁MG被第一支撑面616支撑,磁铁MG不会向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此外,当支撑部6移动到第二位置P2时,通过第二支撑表面611支撑磁铁MG,使磁铁MG向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其结果,能够容易地使磁铁MG移动到第二位置P2。
第三支撑面612与磁铁MG的第二侧面MG2对置。第四支撑面613与磁铁MG的第三侧面MG3对置。如图12所示,凹部61的第四移动方向D4侧开放。另外,凹部61的第五移动方向D5侧开放。
另外,如图12所示,支撑部6还具有开闭部65。开闭部65对凹部61的第五移动方向D5侧进行开闭。在磁铁MG向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时,能够抑制位于筒部26的磁铁MG与凹部61的磁铁MG相斥,磁铁MG从支撑部6的凹部61脱落。
开闭部65具有开闭面651和倾斜部652。开闭面651在第一位置P1经由磁铁MG在第五移动方向D5上与第二支撑面611对置。在磁铁MG向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时,即使位于筒部26的磁铁MG与凹部61的磁铁MG相斥,磁铁MG向第五移动方向D5侧移动也与开闭面651接触。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铁MG从支撑部6的凹部61脱落。
倾斜部652相对于第五移动方向D5倾斜。倾斜部652越朝向第五移动方向D5侧越远离接收部8。
接着,参照图8~图13,详细说明磁铁供给装置1的接收部8。接收部8具有第五支撑面81、突出部82和第三移动部85。
第五支撑面81支撑磁铁MG的第四移动方向D4侧的面。第五支撑面81相当于“第三面”的一例。具体而言,第五支撑面81支撑磁铁MG的第一主面MG5。
另外,第五支撑面81沿Z轴方向延伸。具体而言,第五支撑面81沿着第五移动方向D5延伸。另外,在支撑部6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的情况下,第五支撑面81隔着磁铁MG与凹部61的第一支撑面616对置。即,在支撑部6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的情况下,磁铁MG位于第一支撑面616与第五支撑面81之间。因此,在支撑部6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的期间,能够抑制磁铁MG从凹部61脱落。
另外,第五支撑面81具有孔85A。孔85A是用于第三移动部85吸引磁铁MG的孔。
如图13所示,第三移动部85使规定数量的磁铁MG移动。具体而言,第三移动部85使图12所示的支撑部6的凹部61所支撑的规定数量的磁铁MG沿接收部8移动。
在使磁铁MG移动的情况下,第三移动部85吸引空气。具体而言,从在接收部8上开设的孔85A吸引空气。因此,当支撑部6位于第二位置P2时,第三移动部85吸引规定数量的磁铁MG,使其向第四移动方向D4移动。其结果,能够使支撑部6的凹部61所支撑的规定数量的磁铁MG沿接收部8侧移动。
突出部82向第三移动方向D3突出。突出部82的第三移动方向D3的端部比第一支撑面616更向第三移动方向D3突出。因此,在支撑部6向第二位置P2移动的情况下,突出部82与支撑部6的第五移动方向D5的端部接触。
另外,突出部82具有与第五移动方向D5交叉的第6支撑面821。第六支撑面821相当于“第五面”的一例。第6支撑面821在第二位置P2隔着磁铁MG与第二支撑面611对置。另外,如图9所示,在第二位置P2,第二支撑面611和第六支撑面821与磁铁MG接触。
在支撑部6移动到第二位置P2时,能够由第二支撑面611和第六支撑面821支撑磁铁MG。因此,能够通过第二支撑面611和第六支撑面821将磁铁MG定位于第五支撑面81的孔85A。其结果,第三移动部85能够在容易使磁铁MG移动的位置支撑磁铁MG。
另外,如图9所示,在支撑部6位于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第三移动部85使支撑于第一支撑面616的磁铁MG向第五支撑面81移动。因此,能够使磁铁MG从支撑部6向接收部8移动。其结果,能够使磁铁MG从支撑部6向接收部8顺畅地移动。
接着,参照图12、图14~图17,详细说明磁铁供给装置1的开闭部65。图14是示出磁铁供给装置1的开闭部65的图。图15是示出向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时的磁铁供给装置1的开闭部65的图。图16是示出磁铁供给装置1的开闭部65的倾斜部652与接收部8的突出部82接触的状态的图。图17是示出磁铁供给装置1的开闭部65向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的状态的图。在图17中,磁铁MG位于磁铁供给装置1的接收部8。
如图12和图14~图17所示,支撑部6还具有开闭移动部655、第三停止部66和第四停止部67。
第三停止部66使开闭部65向第三移动方向D3的移动停止。具体而言,第三停止部66限制开闭部65超过第三停止部66而沿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
第四停止部67使开闭部65向第四移动方向D4的移动停止。具体而言,第四停止部67限制开闭部65超过第四停止部67而沿第四移动方向D4移动。
第四停止部67配置一对。
开闭移动部655使开闭部65沿第四移动方向D4或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开闭移动部655是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将开闭部65向第四移动方向D4推压。
在支撑部6位于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开闭移动部655使开闭部65沿第四移动方向D4移动。即,成为开闭面651与第二支撑面611对置的状态。具体而言,开闭面651成为隔着磁铁MG与第二支撑面611对置的状态。因此,位于凹部61的磁铁MG位于开闭面651与第二支撑面611之间。
然后,如图15所示,支撑部6沿第五移动方向D5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通过支撑部6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磁铁MG被第二支撑面611支撑。如图15所示,向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中的磁铁MG的第二主面MG6与第一支撑面616对置。磁铁MG的第一侧面MG1与第二支撑面611对置。磁铁MG的第四侧面MG4与开闭面651对置。磁铁MG的第一主面MG5与筒部26的沿着第五移动方向D5的面对置。由此,即使磁铁MG与磁铁MG相斥而位于凹部61的磁铁MG移动,也能够抑制磁铁MG从凹部61脱落。
进而,如图16所示,根据支撑部6向第五移动方向D5的移动,开闭部65的倾斜部652与接收部8的突出部82接触。由此,倾斜部652被向第三移动方向D3推压。通过将倾斜部652向第三移动方向D3推压,开闭移动部655能够使开闭部65向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因此,开闭面651向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其结果,从开闭面651与第二支撑面611对置的状态变更为开闭面651与第二支撑面611不对置的状态。
另外,图16所示的磁铁MG的第二主面MG6与第一支撑面616对置。磁铁MG的第一侧面MG1与第二支撑面611对置。磁铁MG的第四侧面MG4与第6支撑面821对置。磁铁MG的第一主面MG5与接收部8的第五支撑面81对置。
接着,如图17所示,支撑部6进一步向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支撑部6到达第二位置P2。如图17所示,在支撑部6位于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开闭移动部655使开闭部65沿第三移动方向D3移动。即,成为第六支撑面821与第二支撑面611对置的状态。具体而言,第六支撑面821与第二支撑面611成为隔着磁铁MG而对置的状态。因此,抑制位于筒部26的磁铁MG与规定数量的磁铁MG相斥,规定数量的磁铁MG从支撑部6脱落的同时,在第二位置P2容易将磁铁MG交接到接收部8。
另外,图17所示的磁铁MG的第二主面MG6与第一支撑面616对置。磁铁MG的第一主面MG5与接收部8的第五支撑面81对置。磁铁MG的第一侧面MG1与第二支撑面611接触。磁铁MG的第四侧面MG4与第6支撑面821接触。
另外,在支撑部6位于第二位置P2时,第三移动部85吸引规定数量的磁铁MG,使其向第四移动方向D4移动。其结果,能够使支撑部6的凹部61所支撑的规定数量的磁铁MG沿接收部8侧移动。
接着,参照图9和图18,更详细地说明磁铁供给装置1的接收部8。图18是示出磁铁供给装置1的接收部8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的状态的图。如图9和图18所示,磁铁供给装置1还具有第四移动部9。
第四移动部9使接收部8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第四移动部9使接收部8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到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第三位置P3是与第二位置P2相同的位置。即,如图9所示,第三位置P3是接收部8和支撑部6在第三移动方向D3上相邻的位置。第四位置P4是接收部8能够将磁铁交给磁铁供给对象(未图示)的位置。
第四移动部9具有引导部91、移动部件92、第一停止部93、第二停止部94和驱动部(未图示)。
引导部91引导移动部件92。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91沿Z轴方向延伸。因此,引导部91引导沿Z轴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92。
移动部件92通过驱动部(未图示)沿第五移动方向D5和第6移动方向D6移动。移动部件92与接收部8固定。因此,在移动部件92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的情况下,接收部8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另外,在移动部件92沿第六移动方向D6移动的情况下,接收部8沿第六移动方向D6移动。
第一停止部93与移动部件92接触,使移动部件92向第六移动方向D6的移动停止。具体而言,第一停止部93限制移动部件92超过第一停止部93而沿第六移动方向D6移动。另外,在第一停止部93与移动部件92接触,移动部件92向第六移动方向D6的移动停止的情况下,接收部8位于第三位置P3。
第二停止部94与移动部件92接触,使移动部件92向第五移动方向D5的移动停止。具体而言,第二停止部94限制移动部件92超过第二停止部94而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另外,在第二停止部94与移动部件92接触,移动部件92向第五移动方向D5的移动停止的情况下,接收部8位于第四位置P4。
第四移动部9的驱动部(未图示)使移动部件92移动。例如,如图9所示,第四移动部9的驱动部(未图示)使移动部件92沿第六移动方向D6移动。另外,如图18所示,第四移动部9的驱动部(未图示)使移动部件92沿第五移动方向D5移动。驱动部例如是气缸。
通过第四移动部9使接收部8移动到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能够将从支撑部6接收到的磁铁MG向磁铁供给对象输送。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为了便于理解,附图以各自的构成要素为主体示意性地示出,图示的各构成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间隔等由于附图制作的方便而与实际不同。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构成要素的速度、材质、形状、尺寸等是一个例子,并不特别限定,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成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此外,本技术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1)一种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收纳部,其收纳多个磁铁;
第一移动部,其使所述磁铁沿从所述收纳部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收纳部的第二端部的第一方向移动;
支撑部,其配置在所述收纳部的所述第二端部侧,支撑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多个磁铁中规定数量的磁铁;
第二移动部,其使所述支撑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差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
接收部,其从所述支撑部接收所述规定数量的磁铁。
(2)根据(1)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移动部使所述支撑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收纳部与所述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位置,
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接收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位置。
(3)根据(1)或(2)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筒状的筒部。
(4)根据(1)至(3)任一项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具有向所述第一方向凹陷的凹部,
所述凹部具有:
第一面,其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差并支撑所述磁铁;以及
第二面,其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差,且相对于所述磁铁位于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
所述第二面根据所述支撑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而支撑所述磁铁。
(5)根据(4)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侧开放,
所述支撑部还具有对所述凹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侧进行开闭的开闭部。
(6)根据(5)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还具有开闭移动部,所述开闭移动部使所述开闭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或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闭移动部使所述开闭部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闭移动部使所述开闭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7)根据(6)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包括:
第三面,其支撑所述第三方向侧的所述磁铁的面;
突出部,其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以及
第三移动部,其使所述规定数量的磁铁移动,
所述第三移动部使所述第一面所支撑的所述磁铁沿所述第三面移动。
(8)根据(7)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部还具有:
第四面,其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面对置;
倾斜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
所述倾斜部根据所述支撑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而与所述突出部接触。
(9)根据(8)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差的第五面,
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五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磁铁接触。
(10)根据(9)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移动部吸引所述磁铁并使其向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铁供给装置,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Claims (10)

1.一种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收纳部,其收纳多个磁铁;
第一移动部,其使所述磁铁沿从所述收纳部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收纳部的第二端部的第一方向移动;
支撑部,其配置在所述收纳部的所述第二端部侧,支撑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多个磁铁中规定数量的磁铁;
第二移动部,其使所述支撑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
接收部,其从所述支撑部接收所述规定数量的磁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移动部使所述支撑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收纳部与所述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位置,
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接收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筒状的筒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具有向所述第一方向凹陷的凹部,
所述凹部具有:
第一面,其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并支撑所述磁铁;以及
第二面,其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且相对于所述磁铁位于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
所述第二面根据所述支撑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而支撑所述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侧开放,
所述支撑部还具有对所述凹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侧进行开闭的开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还具有开闭移动部,所述开闭移动部使所述开闭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或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闭移动部使所述开闭部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闭移动部使所述开闭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包括:
第三面,其支撑所述第三方向侧的所述磁铁的面;
突出部,其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以及
第三移动部,其使所述规定数量的磁铁移动,
所述第三移动部使被所述第一面所支撑的所述磁铁沿所述第三面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部还具有:
第四面,其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面对置;
倾斜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
所述倾斜部根据所述支撑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而与所述突出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五面,
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五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磁铁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铁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移动部吸引所述磁铁并使其向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CN202310778742.6A 2022-06-30 2023-06-29 磁铁供给装置 Pending CN1173263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06380 2022-06-30
JP2022106380A JP2024005913A (ja) 2022-06-30 2022-06-30 マグネット供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6313A true CN117326313A (zh) 2024-01-02

Family

ID=89274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78742.6A Pending CN117326313A (zh) 2022-06-30 2023-06-29 磁铁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05913A (zh)
CN (1) CN11732631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05913A (ja) 2024-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6883B1 (ko) 의사 코어로의 라벨 주고받기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2958413A1 (en) Electronic circuit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JP6487060B2 (ja) 部品保持具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CN111604658A (zh) 夹持机构和组装用装置
CN101911453A (zh) 多轴线性电动机及元件移载装置
CN117326313A (zh) 磁铁供给装置
JP2012218793A (ja) テーピング包装体
CN101911452B (zh) 单轴线性电动机、多轴线性电动机及元件移载装置
JP6449658B2 (ja) バルクフィーダ
JP2011014726A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用バックアップピン
JP5732403B2 (ja) バルクフィーダ
CN108141999B (zh) 旋转头以及表面安装机
JP3258565B2 (ja) 部品供給機及び部品搭載装置
CN215546444U (zh) 磁石分离安装设备
CN111048356A (zh) 继电器外壳组立装置
JPH1149337A (ja) チップ部品供給装置
WO2023053563A1 (ja) 実装システム、部品保持装置、平面モータ装置及び実装方法
US6116840A (en) Component supply apparatus
CN219477122U (zh) 连接装置及测试设备
CN111037283A (zh) 一种非标轴承组装系统
JP3294561B2 (ja) 電子部品搭載装置
CN209973578U (zh) 供料装置
KR20240008348A (ko) 정렬 장치 및 외부전극의 형성 방법
CN211578651U (zh) 继电器外壳组立装置
JP2001196790A (ja) 部品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