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6975A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6975A
CN117316975A CN202210726332.2A CN202210726332A CN117316975A CN 117316975 A CN117316975 A CN 117316975A CN 202210726332 A CN202210726332 A CN 202210726332A CN 117316975 A CN117316975 A CN 117316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layer
layer
insulating
sub
f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263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以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7263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697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5152 priority patent/WO2023245760A1/zh
Priority to EP22769874.3A priority patent/EP4318558A1/en
Priority to KR1020227031206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30244A/ko
Priority to US17/948,918 priority patent/US20230017189A1/en
Priority to TW111138639A priority patent/TWI8398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16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69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03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 H01L29/0642Isolation within the component, i.e. internal isolation
    • H01L29/0649Dielectric regions, e.g. SiO2 regions, air gap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50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01L21/76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 H01L21/76224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 H01L21/76229Concurrent filling of a plurality of trenches having a different trench shape or dimension, e.g. rectangular and V-shaped trenches, wide and narrow trenches, shallow and deep trench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9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with simultaneous manufacture of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and memory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01L21/76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 H01L21/76224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Element Separation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内的第一隔离沟槽;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底表面和侧壁的下部;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侧壁的上部;第三绝缘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隔离。

Description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结构,通常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多个晶体管以及位于衬底内用于隔离多个晶体管的隔离结构。晶体管通常采用平面栅结构,其栅极结构与隔离结构具有交叉部分。
然而,随着半导体结构不断朝着小型化、高集成度的方向发展,晶体管沟道区之间的电场迅速增加,进而产生许多热电子,导致热电子诱导穿通(Hot Electron InducedPunch Through,HEIP)效应,热电子会被捕获在隔离结构内,使晶体管的关断特性劣化,降低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
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内的第一隔离沟槽;
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底表面和侧壁的下部;
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侧壁的上部;
第三绝缘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物,所述第三绝缘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高度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高度的比值范围在2至6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的部分的高度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高度的比值范围在0.3至0.7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5-3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四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且所述第四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底表面以及侧壁的下部;
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填充所述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隔离沟槽内定义出的凹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绝缘层包括底层和侧墙层,所述底层覆盖所述第四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填充层的顶部,所述侧墙层位于所述第一隔离沟槽上部侧壁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填充层,所述第二填充层填充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三绝缘层的所述底层共同在所述第一隔离沟槽内定义出的凹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隔离沟槽,所述第二隔离沟槽包括第一子沟槽和第二子沟槽,所述第二子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子沟槽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子沟槽的底表面和侧壁的下部,所述第一绝缘层填充所述第四绝缘层在所述第二子沟槽内定义的凹陷;所述第三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子沟槽侧壁的上部以及所述第四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顶部;所述第二填充层填充所述第三绝缘层在所述第二子沟槽内定义的凹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沟槽位于器件核心区或外围区,用于隔离选择晶体管,所述第二隔离沟槽位于器件单元区,用于隔离存储单元。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
刻蚀所述衬底形成第一隔离沟槽;
形成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底表面和侧壁的下部;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方形成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顶部;
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方形成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侧壁的上部,所述第三绝缘层将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刻蚀所述衬底形成第一隔离沟槽的同一步骤中,还包括:
刻蚀所述衬底形成第二隔离沟槽,所述第二隔离沟槽包括第一子沟槽和第二子沟槽,所述第二子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子沟槽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形成第一绝缘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形成第四绝缘材料层,所述第四绝缘材料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和所述第二子沟槽的内表面,并填充所述第一子沟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第一绝缘层包括:
形成第一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覆盖所述第四绝缘材料层,并充满所述第二子沟槽;
形成第一填充材料层,所述第一填充材料层覆盖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并充满所述第一隔离沟槽;
刻蚀所述第一填充材料层、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与所述第四绝缘材料层,使得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所述第四绝缘材料层与所述第一填充材料层的顶部低于所述衬底的上表面,从而形成第一绝缘层、第四绝缘层和第一填充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形成第三绝缘层,包括:
形成第三绝缘材料层,刻蚀所述第三绝缘材料层形成覆盖所述第四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一填充层的顶部以及所述第一隔离沟槽和所述第二子沟槽侧壁的上部的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在所述第一隔离沟槽内的部分定义出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三绝缘层在所述第二子沟槽内的部分定义出第二容置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形成第二绝缘层,包括:
形成第二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覆盖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表面和侧壁,且充满所述第二容置腔;
刻蚀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去除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第二绝缘材料层以及覆盖所述第一容置腔底表面的第二绝缘材料层,以形成覆盖所述第一容置腔侧壁的第二绝缘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形成所述第二绝缘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上方形成第二填充材料层,所述第二填充材料层完全填充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
刻蚀所述第二填充材料层使得所述第二填充材料层的顶部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顶部齐平,从而形成第二填充层。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内的第一隔离沟槽;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底表面和侧壁的下部;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侧壁的上部;第三绝缘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隔离。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第三绝缘层将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间隔开,从而将被捕获在第一绝缘层内的热电子和被捕获在第二绝缘层内的热电子间隔开,阻止被捕获在第二绝缘层内的热电子流向第一绝缘层内,降低第一绝缘层内储存的热电子数量,同时,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是被隔断的,与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未被隔断时相比,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储存热电子的载体减少了,因此其能够储存的热电子较少,如此,能够有效缓解HEIP效应。
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下面的附图和描述中提出。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从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沿图1的线A-A'、B-B'截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制造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4至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公开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公开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公开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即,这里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区、元件的尺寸以及其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应当明白,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上”、“与……相邻”、“连接到”或“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时,其可以直接地在其它元件或层上、与之相邻、连接或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上”、“与……直接相邻”、“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时,则不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应当明白,尽管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教导之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可表示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而当讨论的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时,并不表明本公开必然存在第一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
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为了方便描述而被使用从而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意图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然后,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器件可以另外地取向(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公开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半导体结构,通常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多个晶体管、位于衬底内用于隔离多个晶体管的隔离沟槽以及位于隔离沟槽内的隔离结构。晶体管通常采用平面栅结构,其栅极结构与隔离结构具有交叉部分。隔离结构通常包括覆盖隔离沟槽内壁的氧化物层、覆盖氧化层的氮化物层,以及填充隔离沟槽的填充层。
然而,随着半导体结构不断朝着小型化、高集成度的方向发展,晶体管沟道区之间的电场迅速增加,进而产生许多热电子,热电子会被捕获在具有捕获高能电子能力的氮化物层内,被捕获的热电子可以吸引空穴集中到与隔离结构相邻的衬底内,使得晶体管的有效沟道长度小于原始长度,因此,即使没有向晶体管的栅极结构施加电压,电流也可以流动,使晶体管的关断特性劣化,并且晶体管的漏电流增加,降低半导体结构的性能。这就是热电子诱导穿通(Hot Electron Induced Punch Through Effect,HEIP)效应。
通常通过增加氧化物层的厚度使氮化物层和衬底之间的距离增大来缓解HEIP效应,然而,这增加了形成隔离结构的工艺难度。
基于此,提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详述本公开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做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沿图1的线A-A'、B-B'截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图1至图2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再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10以及位于衬底10内的第一隔离沟槽11;第一绝缘层13,覆盖第一隔离沟槽11的底表面和侧壁的下部;第二绝缘层16,覆盖第一隔离沟槽11的侧壁的上部;第三绝缘层15,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之间,以将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隔离。
在实际操作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可以是三维动态随机存储器(3DDRAM),但不限于此,半导体结构还可以是任何半导体结构。
衬底可以为半导体衬底,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单质半导体材料(例如为硅(Si)衬底、锗(Ge)衬底)、至少一个III-V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至少一个II-VI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至少一个有机半导体材料或者在本领域已知的其他半导体材料。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衬底为硅衬底,硅衬底可经掺杂或未经掺杂。
在一实施例中,衬底10包括器件单元区101和器件核心区或外围区1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离沟槽11位于器件核心区或外围区102,用于隔离选择晶体管。具体地,第一隔离沟槽11在器件核心区或外围区102内限定出至少一个第一有源区AA1,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在第一有源区AA1上形成具有平面栅结构的选择晶体管,例如P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3、第二绝缘层16的材料包括氮化物。本公开实施例使用氮化物作为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的材料,如此,可以根据需求提高晶体管沟道区的拉伸应力或压缩应力,从而满足晶体管对应力的需求,提高晶体管沟道区载流子的迁移率。具体的,拉伸应力在沟道区形成拉伸应变,可以增加N型晶体管的电子迁移率,而压缩应力在沟道区形成压缩应变,可以增加P型晶体管的空穴迁移率。第一绝缘层13、第二绝缘层16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的材料相同,例如,氮化硅。但不限于此,任何满足上述应力要求的材料都可以作为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的材料。第三绝缘层15的材料包括氧化物,例如,氧化硅。
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具有捕获热电子的能力。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第三绝缘层15将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间隔开,从而将被捕获在第一绝缘层13内的热电子和被捕获在第二绝缘层16内的热电子间隔开,阻止被捕获在第二绝缘层16内的热电子流向第一绝缘层13内,降低第一绝缘层13内储存的热电子的数量,同时,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是被隔断的,与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未被隔断时相比,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储存热电子的载体减少了,因此其能够储存的热电子较少,如此,能够有效缓解HEIP效应。
第一绝缘层13的高度和第二绝缘层16的高度的比值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第一绝缘层13的高度和第二绝缘层16的高度的比值过大时,第一绝缘层13将延伸至第一隔离沟槽11的上部,且第一绝缘层13内储存的热电子较多,第一有源区AA1的上部将聚集较多的空穴,如此,缓解HEIP效应的效果不明显;第一绝缘层13的高度和第二绝缘层16的高度的比值过小时,位于第一隔离沟槽11上部的第二绝缘层16的高度较高,第二绝缘层16能够捕获的热电子的数量较多,第一有源区AA1的上部将聚集较多的空穴,如此,缓解HEIP效应的效果不明显。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3的高度和第二绝缘层16的高度的比值范围在2至6之间,具体的,例如,3、4、5等。
第三绝缘层15位于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之间的部分的高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当第三绝缘层15位于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之间的部分的高度过大时,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的高度之和较小,如此,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提升衬底10应力的效果不明显;当第三绝缘层15位于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之间的部分的高度过小时,缓解HEIP效应的效果不明显。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15位于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之间的部分的高度和第二绝缘层16的高度的比值范围在0.3至0.7之间,具体的,例如0.4、0.5、0.6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3与第二绝缘层16的厚度为5-30nm。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3与第二绝缘层16的厚度为10-25nm。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3的厚度大于第二绝缘层16的厚度,第二绝缘层16具有较薄的厚度,如此,第一绝缘层13内能够储存的热电子更少,有效缓解HEIP效应。
在一实施例中,半导体结构还包括:第四绝缘层18,第四绝缘层18位于第一隔离沟槽11的内壁与第一绝缘层13之间,且第四绝缘层18覆盖第一隔离沟槽11的底表面以及侧壁的下部;第一填充层14,第一填充层14填充第一绝缘层13在第一隔离沟槽11内定义出的凹陷S1。第四绝缘层18的材料可以和第三绝缘层15的材料相同,例如为氧化硅。第一填充层14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物,例如氧化硅。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15包括底层151和侧墙层152,底层151覆盖第四绝缘层18、第一绝缘层13与第一填充层14的顶部,侧墙层152位于第一隔离沟槽11上部侧壁与第二绝缘层16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15还覆盖衬底10的上表面。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衬底10和第一绝缘层13、第二绝缘层16之间设置第四绝缘层18、第三绝缘层15,将衬底10与第一绝缘层13、第二绝缘层16间隔开,能够进一步缓解HEIP效应。此外,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使用第三绝缘层15将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间隔开,有效缓解了HEIP效应,如此,不需要额外加厚第四绝缘层18、第三绝缘层15的厚度,简化了工艺且提高了工艺窗口。
在一实施例中,半导体结构还包括:第二填充层17,第二填充层17填充第二绝缘层16与第三绝缘层15的底层151共同在第一隔离沟槽11内定义出的凹陷S2。第二填充层17的材料可以和第一填充层14的材料相同,例如为氧化硅。
在一实施例中,半导体结构还包括:第二隔离沟槽12,第二隔离沟槽12包括第一子沟槽121和第二子沟槽122,第二子沟槽122的宽度大于第一子沟槽121的宽度。具体的,第二隔离沟槽12位于器件单元区101,用于隔离存储单元,并在器件单元区101内限定出多个相互平行排列的第二有源区AA2。在实际操作中,第一隔离沟槽11和第二隔离沟槽12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且第一隔离沟槽11的宽度大于第一子沟槽121、第二子沟槽122的宽度。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一隔离沟槽11、第二子沟槽122的宽度大于第一子沟槽121的宽度,在相同的刻蚀工艺条件下会使得第一隔离沟槽11、第二子沟槽122的深度大于第一子沟槽121的深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绝缘层18覆盖第二子沟槽122的底表面和侧壁的下部,第一绝缘层13填充第四绝缘层18在第二子沟槽122内定义的凹陷S3;第三绝缘层15覆盖第二子沟槽122侧壁的上部以及第四绝缘层18和第一绝缘层13的顶部;第二填充层17填充第三绝缘层15在第二子沟槽122内定义的凹陷S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绝缘层18填充第一子沟槽121的下部,第三绝缘层15填充第一子沟槽121的上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如图3所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提供衬底;
步骤302、刻蚀衬底形成第一隔离沟槽;
步骤303、形成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覆盖第一隔离沟槽的底表面和侧壁的下部;
步骤304、在第一绝缘层上方形成第三绝缘层,第三绝缘层至少覆盖第一绝缘层的顶部;
步骤305、在第三绝缘层上方形成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覆盖第一隔离沟槽的侧壁的上部,第三绝缘层将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隔离。
下面结合图4至图12、图2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再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4至图12为各工艺步骤沿着图1的线A-A'、B-B'截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首先,如图4所示,执行步骤301,提供衬底10。
衬底可以为半导体衬底,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单质半导体材料(例如为硅(Si)衬底、锗(Ge)衬底)、至少一个III-V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至少一个II-VI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至少一个有机半导体材料或者在本领域已知的其他半导体材料。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衬底为硅衬底,硅衬底可经掺杂或未经掺杂。
在一实施例中,衬底10包括器件单元区101和器件核心区或外围区102。在实际操作中,可在器件单元区101形成存储单元,在器件核心区或外围区102形成选择晶体管。
接下来,执行步骤302,如图5所示,刻蚀衬底10形成第一隔离沟槽11。
具体的,可采用光刻和干法/湿法刻蚀工艺形成第一隔离沟槽11,第一隔离沟槽11形成于器件核心区或外围区102,并在器件核心区或外围区102内限定出至少一个第一有源区AA1,在实际操作中,后续可以在第一有源区AA1上形成具有平面栅结构的选择晶体管,例如P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
在一实施例中,在刻蚀衬底10形成第一隔离沟槽11的同一步骤中,还包括:刻蚀衬底10形成第二隔离沟槽12,第二隔离沟槽12包括第一子沟槽121和第二子沟槽122,第二子沟槽122的宽度大于第一子沟槽121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离沟槽12形成于器件单元区101并在器件单元区101内限定出多个相互平行排列的第二有源区AA2。在实际操作中,后续可以在第二有源区AA2上形成存储单元,第二隔离沟槽12用于隔离存储单元。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隔离沟槽11和第二隔离沟槽12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如此,能够减少一道掩膜工艺,从而简化工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隔离沟槽11的宽度大于第一子沟槽121、第二子沟槽122的宽度。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一隔离沟槽11、第二子沟槽122的宽度大于第一子沟槽121的宽度,在相同的刻蚀工艺条件下会使得第一隔离沟槽11、第二子沟槽122的深度大于第一子沟槽121的深度。
接下来,执行步骤303,如图7至图8所示,形成第一绝缘层13,第一绝缘层13覆盖第一隔离沟槽11的底表面和侧壁的下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形成第一绝缘层13之前,还包括:形成第四绝缘材料层18',第四绝缘材料层18'覆盖第一隔离沟槽11和第二子沟槽122的内表面,并填充第一子沟槽1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绝缘材料层18'还覆盖衬底10的上表面。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一子沟槽121的深度和宽度较小,因此在相同的沉积工艺条件下,第四绝缘材料层18'能够充满第一子沟槽121而不会充满第一隔离沟槽11、第二子沟槽122,使得最终形成的第四绝缘层18填充第一子沟槽121的下部。第四绝缘材料层18'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ALD)工艺结合原位水汽生成工艺(ISSG)形成。第四绝缘层18的材料包括氧化物,例如,氧化硅。
再次参见图7至图8,形成第一绝缘层13包括:
形成第一绝缘材料层13',第一绝缘材料层13'覆盖第四绝缘材料层18',并充满第二子沟槽122;
形成第一填充材料层14',第一填充材料层14'覆盖第一绝缘材料层13'并充满第一隔离沟槽11;
刻蚀第一填充材料层14'、第一绝缘材料层13'与第四绝缘材料层18',使得第一绝缘材料层13'、第四绝缘材料层18'与第一填充材料层14'的顶部低于衬底10的上表面,从而形成第一绝缘层13、第四绝缘层18和第一填充层14。
可以理解的,与第一隔离沟槽11相比,第二子沟槽122的宽度较小,因此在相同的沉积工艺条件下,第一绝缘材料层13'能够充满第二子沟槽122而不会充满第一隔离沟槽11。第一绝缘材料层13'、第一填充材料层14'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原子层沉积(ALD)工艺或其组合形成。第一绝缘层13的材料包括氮化物,例如氮化硅。第一填充层14的材料包括氧化物,例如氧化硅。
接下来,执行步骤304,如图9所示,在第一绝缘层13上方形成第三绝缘层15,第三绝缘层15至少覆盖第一绝缘层13的顶部。
具体的,形成第三绝缘层15,包括:形成第三绝缘材料层(未图示),刻蚀第三绝缘材料层(未图示)形成覆盖第四绝缘层18、第一绝缘层13和第一填充层14的顶部以及第一隔离沟槽11和第二子沟槽122侧壁的上部的第三绝缘层15,第三绝缘层15在第一隔离沟槽11内的部分定义出第一容置腔T1,第三绝缘层15在第二子沟槽122内的部分定义出第二容置腔T2。第三绝缘层15还覆盖衬底10的上表面。
可以理解的,第一子沟槽121的宽度和深度较小,因此在相同的沉积工艺条件下,第三绝缘层15可以充满第一子沟槽121未被第四绝缘层18填充的部分。第三绝缘层15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原子层沉积(ALD)工艺或其组合形成。第三绝缘层15的材料包括氧化物,例如氧化硅。
接下来,执行步骤305,如图10至图11所示,在第三绝缘层15上方形成第二绝缘层16,第二绝缘层16覆盖第一隔离沟槽11的侧壁的上部,第三绝缘层15将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隔离。
具体的,形成第二绝缘层16,包括:
形成第二绝缘材料层16',第二绝缘材料层16'覆盖第一容置腔T1的底表面和侧壁,且充满第二容置腔T2;
刻蚀第二绝缘材料层16',去除位于第二容置腔T2内的第二绝缘材料层16'以及覆盖第一容置腔T1底表面的第二绝缘材料层16',以形成覆盖第一容置腔T1侧壁的第二绝缘层16。
可以理解的,与第一隔离沟槽11相比,第二子沟槽122的宽度较小,因此第二容置腔T2的宽度小于第一容置腔T1的宽度,在相同的沉积工艺条件下,第二绝缘材料层16'可以充满第二容置腔T2而不充满第一容置腔T1。第二绝缘材料层16'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原子层沉积(ALD)工艺或其组合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16的材料包括氮化物。本公开实施例使用氮化物作为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的材料,允许根据需求提高晶体管沟道区的拉伸应力或压缩应力,从而满足晶体管对应力的需求,提高晶体管沟道区载流子的迁移率。具体的,拉伸应力在沟道区形成拉伸应变,可以增加N型晶体管的电子迁移率,而压缩应力在沟道区形成压缩应变,可以增加P型晶体管的空穴迁移率。第一绝缘层13、第二绝缘层16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的材料相同,例如氮化硅。但不限于此,任何满足上述应力要求的材料都可以作为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的材料。
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具有捕获热电子的能力。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第三绝缘层15将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间隔开,从而将被捕获在第一绝缘层13内的热电子和被捕获在第二绝缘层16内的热电子间隔开,尤其是在后续的热处理等工艺中,第二绝缘层16内的热电子会流失,第三绝缘层15的存在能够阻止被捕获在第二绝缘层16内的热电子流向第一绝缘层13内,如此,能够降低第一绝缘层13内储存的热电子的数量,同时,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是被隔断的,与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未被隔断时相比,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储存热电子的载体减少了,因此其能够储存的热电子较少,如此,能够有效缓解HEIP效应。
第一绝缘层13的高度和第二绝缘层16的高度的比值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第一绝缘层13的高度和第二绝缘层16的高度的比值过大时,第一绝缘层13将延伸至第一隔离沟槽11的上部,且第一绝缘层13内储存的热电子较多,第一有源区AA1的上部将聚集较多的空穴,如此,缓解HEIP效应的效果不明显;第一绝缘层13的高度和第二绝缘层16的高度的比值过小时,位于第一隔离沟槽11上部的第二绝缘层16的高度较高,第二绝缘层16能够捕获的热电子的数量较多,第一有源区AA1的上部将聚集较多的空穴,如此,缓解HEIP效应的效果不明显。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3的高度和第二绝缘层16的高度的比值范围在2至6之间,具体的,例如,3、4、5等。
第三绝缘层15位于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之间的部分的高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当第三绝缘层15位于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之间的部分的高度过大时,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的高度之和较小,如此,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提升衬底10应力的效果不明显;当第三绝缘层15位于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之间的部分的高度过小时,缓解HEIP效应的效果不明显。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15位于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之间的部分的高度和第二绝缘层16的高度的比值范围在0.3至0.7之间,具体的,例如0.4、0.5、0.6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3与第二绝缘层16的厚度为5-30nm。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3与第二绝缘层16的厚度为10-25nm。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3的厚度大于第二绝缘层16的厚度,第二绝缘层16具有较薄的厚度,如此,第一绝缘层13内能够储存的热电子更少,有效缓解HEIP效应。
再次参见图11,可以看出,第四绝缘层18、第三绝缘层15将衬底10和第一绝缘层13、第二绝缘层16间隔开,如此,能够进一步缓解HEIP效应。此外,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使用第三绝缘层15将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16间隔开,有效缓解了HEIP效应,不需要额外增加第四绝缘层18、第三绝缘层15的厚度,简化了工艺且提高了工艺窗口。
接下来,如图12和图2所示,在形成第二绝缘层16之后,方法还包括:
在第三绝缘层15和第二绝缘层16上方形成第二填充材料层17',第二填充材料层17'完全填充第一容置腔T1和第二容置腔T2;
刻蚀第二填充材料层17'使得第二填充材料层17'的顶部与第二绝缘层16的顶部齐平,从而形成第二填充层17。
应当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上述步骤顺序进行变换而并不离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内的第一隔离沟槽;
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底表面和侧壁的下部;
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侧壁的上部;
第三绝缘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物,所述第三绝缘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高度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高度的比值范围在2至6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的部分的高度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高度的比值范围在0.3至0.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5-3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且所述第四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底表面以及侧壁的下部;
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填充所述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隔离沟槽内定义出的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绝缘层包括底层和侧墙层,所述底层覆盖所述第四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填充层的顶部,所述侧墙层位于所述第一隔离沟槽上部侧壁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填充层,所述第二填充层填充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三绝缘层的所述底层共同在所述第一隔离沟槽内定义出的凹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隔离沟槽,所述第二隔离沟槽包括第一子沟槽和第二子沟槽,所述第二子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子沟槽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子沟槽的底表面和侧壁的下部,所述第一绝缘层填充所述第四绝缘层在所述第二子沟槽内定义的凹陷;
所述第三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子沟槽侧壁的上部以及所述第四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顶部;
所述第二填充层填充所述第三绝缘层在所述第二子沟槽内定义的凹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沟槽位于器件核心区或外围区,用于隔离选择晶体管,所述第二隔离沟槽位于器件单元区,用于隔离存储单元。
1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
刻蚀所述衬底形成第一隔离沟槽;
形成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底表面和侧壁的下部;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方形成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顶部;
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方形成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的侧壁的上部,所述第三绝缘层将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隔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刻蚀所述衬底形成第一隔离沟槽的同一步骤中,还包括:
刻蚀所述衬底形成第二隔离沟槽,所述第二隔离沟槽包括第一子沟槽和第二子沟槽,所述第二子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子沟槽的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第一绝缘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形成第四绝缘材料层,所述第四绝缘材料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沟槽和所述第二子沟槽的内表面,并填充所述第一子沟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一绝缘层包括:
形成第一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覆盖所述第四绝缘材料层,并充满所述第二子沟槽;
形成第一填充材料层,所述第一填充材料层覆盖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并充满所述第一隔离沟槽;
刻蚀所述第一填充材料层、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与所述第四绝缘材料层,使得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所述第四绝缘材料层与所述第一填充材料层的顶部低于所述衬底的上表面,从而形成第一绝缘层、第四绝缘层和第一填充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第三绝缘层,包括:
形成第三绝缘材料层,刻蚀所述第三绝缘材料层形成覆盖所述第四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一填充层的顶部以及所述第一隔离沟槽和所述第二子沟槽侧壁的上部的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在所述第一隔离沟槽内的部分定义出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三绝缘层在所述第二子沟槽内的部分定义出第二容置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第二绝缘层,包括:
形成第二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覆盖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表面和侧壁,且充满所述第二容置腔;
刻蚀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去除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第二绝缘材料层以及覆盖所述第一容置腔底表面的第二绝缘材料层,以形成覆盖所述第一容置腔侧壁的第二绝缘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二绝缘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上方形成第二填充材料层,所述第二填充材料层完全填充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
刻蚀所述第二填充材料层使得所述第二填充材料层的顶部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顶部齐平,从而形成第二填充层。
CN202210726332.2A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3169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6332.2A CN117316975A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CT/CN2022/105152 WO2023245760A1 (zh) 2022-06-23 2022-07-12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EP22769874.3A EP4318558A1 (en) 2022-06-23 2022-07-12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KR1020227031206A KR20220130244A (ko) 2022-06-23 2022-07-12 반도체 구조 및 제조 방법
US17/948,918 US20230017189A1 (en) 2022-06-23 2022-09-20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TW111138639A TWI839889B (zh) 2022-06-23 2022-10-12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6332.2A CN117316975A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6975A true CN117316975A (zh) 2023-12-29

Family

ID=86661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26332.2A Pending CN117316975A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17189A1 (zh)
EP (1) EP4318558A1 (zh)
KR (1) KR20220130244A (zh)
CN (1) CN117316975A (zh)
WO (1) WO20232457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62849B1 (ko) * 2009-10-30 2011-09-07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3811543B (zh) * 2012-11-05 2018-09-18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531680A (zh) * 2015-09-09 2017-03-22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KR20180068229A (ko) * 2016-12-13 2018-06-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220021623A (ko) * 2020-08-14 2022-02-22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5760A1 (zh) 2023-12-28
EP4318558A1 (en) 2024-02-07
US20230017189A1 (en) 2023-01-19
KR20220130244A (ko) 2022-09-26
TW202306119A (zh) 2023-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968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9991264B1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96076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recess channel transistor
US988202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istor with SiCN/SiOCN multilayer spacer
CN109285835B (zh) 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07025219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fin channel transistor
KR20170101729A (ko) 반도체 소자
CN112599411A (zh) 具有掩埋式栅结构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2379707B1 (ko) 반도체 소자
US10396205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US1090332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fin-FET and etch stop layers
CN109962070B (zh) 晶体管元件和半导体布局结构
JP4546371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31772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JP2022025047A (ja) ナノシート型デバイスの改良されたスペーサ構造
US11996482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9755312B (zh) 纳米线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7316975A (zh)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8294198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839889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KR101819744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방법
US20240014212A1 (en) Stacked fet architecture with separate gate regions
KR20230172926A (ko) 반도체 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