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87657A - 一种汽车及其车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及其车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87657A
CN117287657A CN202311585089.8A CN202311585089A CN117287657A CN 117287657 A CN117287657 A CN 117287657A CN 202311585089 A CN202311585089 A CN 202311585089A CN 117287657 A CN117287657 A CN 117287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ain structure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source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850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
范先杰
李朋朋
郭园园
陈聪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wei Vis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wei Vis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wei Vis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wei Vis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850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876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87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87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1/24Light gu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7/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 F21W2107/1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for lan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及其车灯,车灯包括:壳体;发光源;光导元件,光导元件设有弯折部和第一水平部,第一水平部与弯折部相连,并且弯折部相对于第一水平部弯折,第一水平部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与发光源相对设置;增益结构包括:第一增益结构和第二增益结构,第一增益结构设于第一反射面上,第二增益结构设于弯折部上,以使得发光源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面、第一水平部、弯折部进行折射,射出光导元件。光导元件设有弯折部,能够合理的利用车灯内部的空间,第一增益结构设于第一反射面上,光线经过弯折部的增益结构进行调制,使得车灯的亮度更加均匀,解决了车灯漏光的问题,提高了车灯亮度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及其车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及其车灯。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仅对于汽车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汽车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市场,现在各种品牌的汽车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造型,极易辨认。但是对于车灯发光的均匀性要求,没有降低,而且越来越高。而由于有些汽车造型设计师追求汽车外观独特的个性,导致车灯设计空间更加的不规则。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车灯的亮度不够均匀,因此,解决车灯的亮度不均,提高车灯亮度的均匀性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及其车灯,解决车灯亮度不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灯,车灯设于汽车上,车灯包括:壳体;发光源,发光源固定在壳体内;光导元件设有弯折部和第一水平部,第一水平部与弯折部相连,并且弯折部相对于第一水平部弯折;第一水平部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与发光源相对设置;增益结构,增益结构包括:第一增益结构和第二增益结构,第一增益结构设于第一反射面上,第二增益结构设于弯折部上,使得发光源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增益结构的调制,通过第一发光面射入第一水平部,以使得来自第一水平部的光线经过第二增益结构的调制,并通过弯折部进行折射,进而射出光导元件;光导元件还包括:聚光部,聚光部设于第一水平部与发光源之间,并且聚光部与发光源相对设置,以使得发光源的光线被聚光部聚集。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光导元件设有弯折部,并且弯折部相对于第一水平部弯折,能够合理的利用车灯内部的空间,避免空间的浪费。第一增益结构设于第一反射面上,初步对光线进行调制,使得光线沿正向传播方向射出,提高光线的混光程度。第二增益结构设于弯折部上,在不改变光线正向传播方向的情况下,发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弯折部的增益结构进行调制,使得车灯的亮度更加均匀,解决了车灯漏光的问题,提高了车灯的点亮效果。聚光部与发光源相对设置,使得聚光部能够将发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收集,防止光线外溢,提高光线的使用率,减少光线的浪费,保证了车灯的点亮效果。
进一步的,聚光部包括:第一聚光部,第一聚光部为中心凸起的凸包;第二聚光部,第二聚光部设于第一聚光部的周侧;其中,第一聚光部的顶点与发光源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聚光部的顶点与发光源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并且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以防止发光源发出的光线外溢。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聚光部的顶点与发光源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聚光部的顶点与发光源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并且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有效地聚集了光线,防止光线外溢,提高光线的使用率。第一聚光部为中心凸起的凸包,初步对光线的传播方向进行调整,使得光线发生折射,射入光导元件中,对光线进一步调制。
进一步的,第一增益结构与第二增益结构为水波纹结构,具有波纹幅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增益结构与第二增益结构的水波纹结构使得发光源发出的光线发生多次折射,增加了光线的折射次数,进而提高了光线的混光程度,使得车灯的亮度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壳体包括:固定槽。光导元件还包括:嵌入部,嵌入部设于弯折部的外侧,嵌入部嵌入固定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壳体设有固定槽,光导元件上设有嵌入部,便于固定光导元件,固定方式更加简单,没有使用额外的紧固件和装置进行固定,避免了壳体与其他内部的元件发生位置干涉,使得车灯内部的空间更加合理,在生产车灯时,方便组装,在后期的维修和维护中,拆卸更加便捷,提高了维修更换的效率,使用户的体验感更佳。
进一步的,壳体还包括:凸出部,第一底面,凸出部设于第一底面上,使得凸出部与第一底面之间的空间形成固定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凸出部与第一底面之间的间隙,形成固定槽,便于批量生产制造壳体。
进一步的,光导元件还包括:第二水平部远离第一水平部设置,第二水平部的一端与弯折部相连;第二水平部包括:水平面,水平面设于第二水平部的底部;发光面,发光面设于第二水平部远离弯折部的一端,发光面在水平方向上与水平面具有倾斜夹角α。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二水平部设有发光面,发光面在水平方向上与水平面具有夹角,增大了发光面的面积,提高了光线射出的数量,进而提高了车灯的亮度。
进一步的,增益结构还包括:第三增益结构,第三增益结构设于发光面,其中,第三增益结构为水波纹结构,具有波纹幅度,并且,第三增益结构的波纹幅度大于第一增益结构和第二增益结构的波纹幅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发光面具有增益结构,对光线进一步调制,提高光线的均匀性,使得车灯的亮度更加均匀,第三增益结构的波纹幅度大于第二增益结构和第一增益结构的波纹幅度,使得第三增益结构能够极大的增加了光线的折射次数,进而提高了光线的混光程度,使得车灯的亮度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车灯还包括:框架,框架覆盖发光源和光导元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框架覆盖发光源和光导元件,防止异物落入壳体内部,防止车灯内部的零件被损坏,提高了车灯的使用寿命,并且,减少灰尘落入,保证了车灯的点亮效果。
进一步的,光导元件还包括:固定凸起,固定凸起与框架相互抵靠,框架与壳体相互配合,以限制光导元件沿重力方向的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固定凸起用于框架相互抵靠,使得光导元件固定在壳体内部。框架与壳体相互配合,限制了光导元件在自身重力方向的移动,防止车灯受到振动,光导元件发生偏移,保证了车灯的点亮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汽车包括车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汽车包括本发明中的车灯,车灯包括本发明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光导元件,因此具有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的光导元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光导元件设有弯折部,能够合理的利用车灯内部的空间,避免空间的浪费,第二增益结构设于弯折部上,发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弯折部的第二增益结构进行调制,使得车灯的亮度更加均匀,解决了车灯漏光的问题,提高了车灯的点亮效果;
(2)第一聚光部的顶点与发光源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聚光部的顶点与发光源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并且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有效的聚集了光线。第一聚光部为中心凸起的凸包,初步对光线的传播方向进行调整,光线发生折射,射入光导元件中,对光线进一步调制;
(3)固定凸起用于框架相互抵靠,使得光导元件固定在壳体内部。框架与壳体相互配合,限制了光导元件在自身重力方向的移动,防止车灯受到振动,光导元件发生偏移,保证了车灯的点亮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导元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光线传播的方向示意图;
图4为光导元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车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01:固定槽;102:凸出部;103:第一底面;110:发光源;120:光导元件;121:弯折部;122:第一水平部;122a:第一反射面;123:第二水平部;123a:发光面;123b:水平面;124:嵌入部;125:聚光部;125a:第一聚光部;125b:第二聚光部;126:固定凸起;130:增益结构;131:第一增益结构;132:第二增益结构;133:第三增益结构;140:框架;150:PCB板;h1:第一距离;h2:第二距离;L1:车灯内部长度;L2:光导元件长度;Hmax:光导元件的最大高度;Hmin:光导元件的最小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灯,车灯设于汽车,车灯包括:壳体100;发光源110固定在壳体100内;光导元件120,光导元件120设有弯折部121和第一水平部122,第一水平部122与弯折部121相连,并且弯折部121相对于第一水平部122弯折,第一水平部122包括:第一反射面122a,第一反射面122a与发光源110相对设置;增益结构130包括:第一增益结构131和第二增益结构132,第一增益结构131设于第一反射面122a上,第二增益结构132设于弯折部121上,光线经过第二增益结构132的调制,并通过弯折部121进行折射,进而射出光导元件120;光导元件120还包括:聚光部125,聚光部125设于第一水平部122与发光源110之间,并且聚光部125与发光源110相对设置,以使得发光源110的光线被聚光部125聚集。
具体而言,如附图1所示,光导元件120设有弯折部121和第一水平部122,合理的运用车灯内部的空间,减少空间的浪费。光线照射在第一反射面122a,经过第一增益结构131初步进行调制,使得光线沿着正向传播方向射出,提高光线的混光程度。在弯折部121的表面设有第二增益结构132,在不改变光线正向传播方向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增益结构132对发光源110发出的光线进一步调制,提高车灯的点亮效果,解决了车灯的漏光问题。
其中,若采用传统的厚壁光导,则需要大幅度的减小发光源110的空间,导致发光源110的均匀性大大降低,会产生亮斑,从而影响了车灯的点亮效果。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光导元件120设置弯折部121,合理地利用了车灯内部的空间,保证了发光源110放置的空间,因此能够保证车灯点亮的均匀性,同时,光导元件120设置弯折部121上,防止由于车灯的内部空间过小,而发生位置干涉。在保证了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合理规划了车灯的内部空间,防止与壳体100的底部发生位置干涉。
具体而言,如附图1所示,聚光部125设于光导元件120的端部,并且,聚光部125与发光源110相对设置,使得聚光部125能够将发光源110发出的光线进行收集,防止光线外溢,保证了车灯的点亮效果。
具体的,聚光部125包括:第一聚光部125a,第一聚光部125a为中心凸起的凸包;第二聚光部125b,第二聚光部125b成对设置,并且,第二聚光部125b设于第一聚光部125a的周侧;其中,第二聚光部125b的顶点与发光源110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h2,第一聚光部125a的顶点与发光源110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并且第二距离h2小于第一距离h1,以防止发光源110发出的光线外溢。
具体而言,如附图1所示,第一聚光部125a与发光源110相对设置,第一聚光部125a是中间凸起的凸包,如附图5所示,第二聚光部125b设于第一聚光部125a的周侧,第二聚光部125b的顶点与发光源110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h2,第一聚光部125a的顶点与发光源110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并且第二距离h2小于第一距离h1,使得发光源110发出的光线被集中在第一聚光部125a之间,防止光线外溢。第一聚光部125a为中心凸起的凸包,初步对光线的传播方向进行调整,使得光线发生折射,进而射进光导元件中。
如附图4所示,聚光部125设有多个,第二聚光部125b环绕第一聚光部125a设置,防止光线外溢,聚光部125依次排布,增加聚光部125聚光的可靠性,对发光源110发出的光线充分收集,减少光线的浪费。
举例的,第一增益结构131和第二增益结构132为水波纹结构,具有波纹幅度。
如附图1所示,第一增益结构131设于第一反射面122a上,第二增益结构132设于弯折部121上,第一增益结构131与第二增益结构132使得光线能够多次发生折射,增加了光线的折射次数,提高了光线的混光程度,进而提高车灯点亮的均匀性。
具体而言,第一增益结构131与第二增益结构132的水波纹结构形如:在同一水平面上,依次规则排列的圆弧。
举例的,壳体100包括:固定槽101,光导元件120还包括:嵌入部124,嵌入部124设于弯折部121的外侧,嵌入部124嵌入固定槽101。
如附图1所示,嵌入部124设于弯折部121的外侧,嵌入部124嵌入固定槽101中,以使得光导元件120固定在壳体100的内部,便于在生产时进行组装,在后期维修与维护的过程中,便于维修人员拆卸更换。
优选的,如附图2所示,嵌入部124设有多个,增加了光导元件120固定在壳体100内部的可靠性,防止光导元件120由于振动而偏移或脱落。
举例的,壳体100还包括:凸出部102,第一底面103,凸出部102设于第一底面103,使得凸出部102与第一底面103之间的空间形成固定槽101。
举例说明,如附图1所示,凸出部102与第一底面103之间的空间形成固定槽101,使得固定光导元件120的固定方式更加简单。
优选的,凸出部102与壳体100为一体件,方便批量生产壳体100,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同时凸出部102与壳体100为一体件,提高了固定光导元件120的可靠性。
优选的,凸出部102与壳体100为分体件,凸出部102与壳体100通过粘接的方式相连。
光导元件120还包括:第二水平部123,第二水平部123远离第一水平部122设置,第二水平部123的一端与弯折部121相连;第二水平部123包括:发光面123a,发光面123a设于远离弯折部121的一端,发光面123a在水平方向上,与水平面123b具有夹角α。
具体而言,如附图1所示,第一水平部122和第二水平部123分别设于弯折部121的两侧。第二水平部123的一端设有发光面123a,发光面123a在水平方向上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α。发光面123a在水平方向具有夹角,增大了发光面123a的面积,进而提高了传播光线的效率,保证了车灯点亮的效果。发光面123a设有第三增益结构133,对光线进一步调制,增加光线的折射次数,提高光线的均匀性,保证了车灯均匀点亮的效果。
优选的,夹角α为43°或45°或46°或50°。
举例的,增益结构130还包括:第三增益结构133,第三增益结构133设于发光面123a上,其中,第三增益结构133、第二增益结构132与第一增益结构131皆为水波纹结构,具有波纹幅度,并且,第三增益结构133的波纹幅度大于第一增益结构131和第二增益结构132的波纹幅度。
具体而言,光线经过第三增益结构133的调制,射出光导元件120,第三增益结构133的波纹幅度大于第一增益结构131和第二增益结构132的波纹幅度,增加了光线的折射次数,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光线的混光效率,使得光线在射出光导元件120时,亮度更加均匀。
其中,第三增益结构133的波纹幅度形如:在同一平面上,依次规则排列的圆弧,并且,在同一圆中,第三增益结构133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二增益结构132与第一增益结构131的圆心角。
举例的,车灯还包括:框架140,框架140覆盖发光源110和光导元件120。
举例说明,如附图1所示,框架140覆盖发光源110和光导元件120,防止异物落入壳体100的内部,保护了车灯内部的零部件,防止内部零件损坏影响用户使用,提高了车灯的使用寿命,并且,减少车灯内部积灰,防止灰尘影响车灯的亮度,保证了车灯的点亮效果。
具体的,光导元件120包括:固定凸起126,固定凸起126与框架140相互抵靠,框架140与壳体100相互配合,以限制光导元件120沿重力方向的移动。
具体而言,如附图1所示,固定凸起126设于第二水平部123,固定凸起126与框架140相互抵靠,使得光导元件120固定在壳体100的内部,框架140与壳体100相互配合,限制了光导元件120沿自身重力方向上的移动,防止在车灯受到振动的情况下,导致光导元件120发生偏移,提高了光导元件120固定的可靠性,保证了车灯的点亮效果。
具体的,附图1所示,发光源110设于壳体100的内部,并且发光源设于壳体100的顶部,将发光源110的位置抬高,使得发光源110靠近框架140,弯折部121能够遮蔽发光源110内部的颗粒的倒影影像,防止人眼能够通过框架140或车灯的缝隙观察到发光源110的亮斑,提高了整体视觉效果,保证了车灯整体的美观程度。
其中,发光源110固定在PCB板150上,方便将发光源110固定在壳体100的内部。若采用传统的结构,放置PCB板150的空间较小,在颗粒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光线的均匀性大大降低,会产生亮斑,影响了车灯的点亮效果,因此,发光源110固定的位置抬高,解决了放置空间不足的问题,提高车灯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避免车灯内部的零件之间发生位置干涉,同时,能够提高光线的均匀性,解决车灯产生亮斑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车灯的光学性能。
具体的,如附图3所示,附图3为光线传播的示意图,带有箭头的线段为光线。从发光源110发出的光线,沿着竖直方向传播,照在第一反射面122a上,第一反射面122a的表面设有第一增益结构131,第一反射面122a表面的第一增益结构131对光线进行折射,靠近框架140的光线到达弯折部121,通过弯折部121表面的第二增益结构132再次进行打散,提高光线的均匀性,远离框架140的光线能够直接到达发光面123a,发光面123a表面设有第三增益结构133,到达发光面123a的光线再次经过调制,折射出光导元件120。
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车灯内部的长度L1为82mm,光导元件120的最大高度为Hmax26mm,最小高度为Hmin14mm,光导元件120的高度渐变,光导元件120的长度L2为74mm,弯折部121在水平方向具有夹角β。
优选的,夹角β为40°或45°或49°或50°。
举例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汽车包括车灯。
本发明的汽车包括本发明中的车灯,车灯包括本发明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光导元件,因此具有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的光导元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设于汽车上,所述车灯包括:
壳体(100);
发光源(110),所述发光源(110)固定在所述壳体(100)内;
光导元件(120),所述光导元件(120)设有弯折部(121)和第一水平部(122),所述第一水平部(122)与所述弯折部(121)相连,并且所述弯折部(121)相对于所述第一水平部(122)弯折;
所述第一水平部(122)包括:第一反射面(122a),所述第一反射面(122a)与所述发光源(110)相对设置;
增益结构(130),所述增益结构(130)包括:第一增益结构(131)和第二增益结构(132),所述第一增益结构(131)设于所述第一反射面(122a)上,所述第二增益结构(132)设于所述弯折部(121)上,使得所述发光源(110)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增益结构(131)的调制,通过所述第一反射面(122a)发生折射,再射入所述第一水平部(122),并且穿过所述第一水平部(122)到达所述弯折部(121),经过所述第二增益结构(132)的调制,并通过所述弯折部(121)进行折射,进而射出所述光导元件(120);
所述光导元件(120)还包括:聚光部(125),所述聚光部(125)设于所述第一水平部(122)与所述发光源(110)之间,并且所述聚光部(125)与所述发光源(110)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发光源(110)的光线被所述聚光部(125)聚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部(125)包括:
第一聚光部(125a),所述第一聚光部(125a)为中心凸起的凸包;
第二聚光部(125b),所述第二聚光部(125b)设于所述第一聚光部(125a)的周侧;
其中,所述第一聚光部(125a)的顶点与所述发光源(110)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所述第二聚光部(125b)的顶点与所述发光源(110)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h2),并且所述第二距离(h2)小于所述第一距离(h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益结构(131)和所述第二增益结构(132)为水波纹结构,具有波纹幅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
固定槽(101);
所述光导元件(120)还包括:
嵌入部(124),所述嵌入部(124)设于所述弯折部(121)的外侧,所述嵌入部(124)嵌入所述固定槽(1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还包括:
凸出部(102);
第一底面(103),所述凸出部(102)设于所述第一底面(103)上,使得所述凸出部(102)与所述第一底面(103)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固定槽(1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元件(120)还包括:
第二水平部(123),所述第二水平部(123)远离所述第一水平部(122)设置,所述第二水平部(123)的一端与所述弯折部(121)相连;
所述第二水平部(123)包括:
水平面(123b);
发光面(123a),所述发光面(123a)设于所述第二水平部(123)远离所述弯折部(121)的一端,所述发光面(123a)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水平面(123b)具有夹角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结构还包括:第三增益结构(133),所述第三增益结构(133)设于所述发光面(123a)上;
其中,所述第三增益结构(133)、所述第一增益结构(131)和所述第二增益结构(132)皆为水波纹结构,具有波纹幅度;
其次,所述第三增益结构(133)的波纹幅度大于所述第一增益结构(131)和所述第二增益结构(132)的波纹幅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还包括:
框架(140),所述框架(140)覆盖所述发光源(110),并且所述框架(140)覆盖所述光导元件(120)的至少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元件(120)还包括:
固定凸起(126),所述固定凸起(126)与所述框架(140)相互抵靠,所述框架(140)与所述壳体(100)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光导元件(120)沿重力方向的移动。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灯。
CN202311585089.8A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汽车及其车灯 Pending CN1172876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5089.8A CN117287657A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汽车及其车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5089.8A CN117287657A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汽车及其车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87657A true CN117287657A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58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85089.8A Pending CN117287657A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汽车及其车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8765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86012U (zh) * 2015-07-14 2015-11-18 广州新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氛围灯结构
CN205991415U (zh) * 2016-08-09 2017-03-01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一种车灯用光导安装结构
CN207635267U (zh) * 2017-06-21 2018-07-20 张茜茜 电动车或摩托车前大灯
CN215895188U (zh) * 2021-10-12 2022-02-2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16644087U (zh) * 2021-10-28 2022-05-31 湖北华中马瑞利汽车照明有限公司 具有多次反射式厚壁发光结构的组合车灯
WO2023109306A1 (zh) * 2021-12-13 2023-06-22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厚壁件结构、发光装置及发光方式
CN219473479U (zh) * 2023-03-29 2023-08-04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均匀性的厚壁件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86012U (zh) * 2015-07-14 2015-11-18 广州新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氛围灯结构
CN205991415U (zh) * 2016-08-09 2017-03-01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一种车灯用光导安装结构
CN207635267U (zh) * 2017-06-21 2018-07-20 张茜茜 电动车或摩托车前大灯
CN215895188U (zh) * 2021-10-12 2022-02-2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16644087U (zh) * 2021-10-28 2022-05-31 湖北华中马瑞利汽车照明有限公司 具有多次反射式厚壁发光结构的组合车灯
WO2023109306A1 (zh) * 2021-12-13 2023-06-22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厚壁件结构、发光装置及发光方式
CN219473479U (zh) * 2023-03-29 2023-08-04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均匀性的厚壁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22590B1 (ko) 백라이트용 led 렌즈
KR101531390B1 (ko) 비대칭 형상의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로등
KR100905502B1 (ko) 엘이디 조명 장치
US20140362596A1 (en) Vehicle lighting unit
TWM446875U (zh) 燈具光源結構
US10488562B2 (en) Lens structure and lamp,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4207225A (ja) 反射型拡散レンズ及び照明装置
CN105782843A (zh) 发光二极管车头灯
TW201333385A (zh) 光源裝置
CN114383101A (zh) 用于车辆的发光模块和包括该发光模块的灯装置
JP2004171966A (ja) 面照明装置
CN117287657A (zh) 一种汽车及其车灯
CN103383078A (zh) 一种led灯具
JP5914817B2 (ja) 照明装置
KR102219303B1 (ko) 후사광 방지용 엘이디 렌즈 및 조명모듈용 커버 플레이트
CN203395714U (zh) 一种led灯具
CN116844429B (zh) 一种偏光led格栅屏模组、其安装方法及偏光led灯
CN216924106U (zh) 一种防眩高均匀度led黑板灯
KR20200101773A (ko) 빛공해 억제형 조명장치
CN218938539U (zh) 一种光学透镜与照明灯具
CN113587007B (zh) 一种能够向上打光的照明设备
CN114935866B (zh) 补光灯组件及摄像机
CN212841370U (zh) 光学透镜及透镜装置
CN216667565U (zh) 一种透镜和黑板灯
CN220287242U (zh) 指示灯总成及汽车充电指示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