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5188U - 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5188U
CN215895188U CN202122451478.4U CN202122451478U CN215895188U CN 215895188 U CN215895188 U CN 215895188U CN 202122451478 U CN202122451478 U CN 202122451478U CN 215895188 U CN215895188 U CN 215895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plate
engaging portion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5147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学辉
徐鸣鸽
张娟娟
陈安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5147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5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5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5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导光板和背板,背板包括背板本体和沿X向设置在背板本体一端的U型安装部,U型安装部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中至少一个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导光板设置在背板本体上,导光板沿X向的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伸入U型安装部并沿Z向限位于两个侧板之间,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卡接配合,Z向垂直于导光板所在平面。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和背板连接结构导光板与灯带之间的距离的稳定性好,且便于实现重工。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上述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显示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操作电压低、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显示设备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同时液晶显示面板利用加在液晶分子上电场强度的变化,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透光的强弱,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背光模组包括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通常包括背板、灯带、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依次设置在背板上,灯带与导光板的一个端面相对设置,且灯带与导光板的端面之间需要保证适当的距离,从而避免因距离过近而出现灯带烧伤导光板、距离过远影响导光效果的问题发生。
现有技术中,导光板通常采用胶带粘接在背板上,这种固定方式中,一方面,当温度和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对背光模组进行性能测试时,用于粘接导光板的胶层受热发生变形,导致导光板在背板上的位置发生偏移,影响灯带与导光板之间的间距,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显示效果;另一方面,当导光板粘贴位置不准确,需要重工(即重新粘贴)时,拆卸困难大,容易将导光板撕拉损伤。因此,亟需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其导光板与灯带之间的距离的稳定性好,且便于实现重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通过设置上述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显示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和沿X向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一端的U型安装部,所述U型安装部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中至少一个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上,所述导光板的沿所述X向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伸入所述U型安装部并沿Z向限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接配合,所述Z向垂直于所述导光板所在平面。
可选地,所述U型安装部中与所述背板本体连接的侧板为第一侧板,另一个侧板为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三卡合部,所述连接端朝向所述背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合部,另一侧设置有第四卡合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卡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合部为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卡合部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一凹槽;
所述第三卡合部为第二凸起,所述第四卡合部为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卡接于所述第二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导光板所在平面内错开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板包括本体部和与所述本体部间隔设置的限位部,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上。
可选地,所述U型安装部内设置有沿Y向延伸的灯带,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凸耳部,所述凸耳部沿所述X向穿设所述灯带。
可选地,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凸耳部上。
可选地,所述U型安装部中与所述背板本体连接的所述侧板为第一侧板,另一个所述侧板为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将所述连接端抵压于所述第一侧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合部为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卡合部为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灯带、所述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灯带设置在所述U型安装部内且沿Y向延伸,所述灯带与所述连接端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和背板连接结构中,当导光板安装在背板上后,U型安装部的两个侧板能对导光板沿Z向限位,且通过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配合能够对导光板和背板在X-Y平面内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保证导光板位置的稳定性,避免导光板在进行性能测试或者其他具有高温环境的条件下相对于背板发生位置窜动,保证导光板和背板的位置精度,且当背光模组装配出现问题时,便于进行拆卸,拆卸过程不会出现因胶带粘连而使导光板撕裂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通过上述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能保证导光板与灯带之间的间隔距离在预订尺寸内,避免因间隔距离太小而出现导光板被灯带烧伤的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也能避免因间隔距离过大而影响显示装置显示效果的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去除背板后的俯视图。
图中:
1-背板;11-背板本体;12-U型安装部;121-第一侧板;1211-第一卡合部;122-第二侧板;1221-本体部;1222-限位部;1223-第三卡合部;
2-导光板;21-连接端;211-第二卡合部;212-第四卡合部;213-凸耳部;
3-灯带;31-灯带本体;32-灯珠;
4-光学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显示面板支撑于背光模组上,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具体地,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X向、Y向、Z向表示空间内互相垂直的方向,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导光板2、灯带3及光学膜片4,其中导光板2设置在背板1上且位于X-Y平面内,光学膜片4设置在导光板2背离背板1的一侧,灯带3设置在背板1上且沿Y向延伸,灯带3与导光板2平行于Y-Z平面的端面间隔相对设置,导光板2与灯带3相对的一端为入光侧,另一端为出光侧,本实施中的连接端21即为入光侧。
优选地,如图1所示,背板1包括背板本体11和U型安装部12,背板本体11所在平面平行于X-Y平面,U型安装部12设置的背板本体11沿X向的一端,U型安装部12沿Y向延伸,且U型安装部1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灯带3设置在U型安装部12内,两个侧板中至少一个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211,导光板2设置在背板本体11上,导光板2沿X向的一端为连接端21,连接端21(即入光侧)伸入U型安装部12并沿Z向限位于两个侧板之间,连接端21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211,第二卡合部211与第一卡合部1211卡接配合。
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安装在背板1上后,U型安装部12的两个侧板能对导光板2沿Z向限位,且通过第一卡合部1211和第二卡合部的配合能够对导光板2和背板1在X-Y平面内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保证导光板2位置的稳定性,避免导光板2在进行性能测试或者其他具有高温环境的条件下时相对于背板1发生位置窜动,保证导光板2和背板1的位置精度,且当背光模组装配出现问题时,便于进行拆卸,拆卸过程不会出现因胶带粘连而使导光板2撕裂损伤的问题。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上述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能保证导光板2与灯带3之间的间隔距离在预订尺寸内,避免因间隔距离太小而出现导光板2被灯带3烧伤的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也能避免因间隔距离过大而影响显示装置显示效果的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U型安装部12的两个侧板中,与背板本体11连接的侧板为第一侧板121,另一个侧板为第二侧板122,导光板2仅入光侧伸入到U型安装部12内,并通过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一卡合部1211和第二卡合部211进行固定,导光板2的出光侧不进行固定,当导光板2受热发生膨胀时,出光侧可以进行膨胀量的释放,避免出现导光板2因膨胀量无法释放而产生褶皱的问题。可选地,沿Y向侧板上可以间隔设置两个或者多个第一卡合部1211,则导光板2的连接端21沿Y向对应设置两个或者多个第二卡合部211,每个第一卡合部1211对应与一个第二卡合部211卡接配合,通过两组或多组第一卡合部1211和第二卡合部211的配合,能够提高导光板2固定在背板1上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第一侧板121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211,第二侧板122上设置有第三卡合部1223,连接端21朝向背板本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合部211,另一侧设置有第四卡合部212,第三卡合部1223与第四卡合部212卡接配合。即通过第一卡合部1211和第二卡合部211的配合、第三卡合部1223和第四卡合部212的配合共同实现导光板2沿Z向的限位,结构可靠、连接稳定。
具体地,如1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211为第一凸起,第二卡合部211为第一凹槽,第一凸起插接于第一凹槽,第三卡合部1223为第二凸起,第四卡合部212为第二凹槽,第二凸起卡接于第二凹槽。本实施例中,背板本体11和整个U型安装部12一体成型,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也与U型安装部12一体成型。优选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通过热压成型的方式开设在导光板2上,操作方便。进一步地,第一凸起的横截面为矩形,第一凹槽的形状与第一凸起相匹配,且矩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于X向和Y向,同样的,第二凸起的横截面为矩形,第二凹槽的形状与第二凸起相匹配,且矩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于X向和Y向,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导光板2的安装和拆卸,凹槽和凸起平行于Y向的侧面具有一定的斜度。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矩形,也可为六边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导光板2所在平面(即X-Y平面)内错开设置,从而避免导光板2因两侧开设凹槽而使导光板2局部太薄、强度下降,保证导光板2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侧板122包括本体部1221和与本体部1221间隔设置的限位部1222,第三卡合部1223(即第二凸起)设置在限位部1222上,通过将限位部1222与本体部1221间隔设置,使限位部1222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从而便于将导光板2的第一段伸入到U型安装部12内,而在将导光板2从U型安装部12内取出时,将限位部1222朝着背离第一侧板121的一侧扳动即可,进一步提高了导光板2的安装、拆卸便利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导光板2、灯带3及光学膜片4,其中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中的原理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背板1对导光板2沿Z向的限位方式,具体如下: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背板1包括背板本体11和沿X向设置在背板本体11一端的U型安装部12,导光板2设置在背板本体11上,且连接端21伸入U型安装部12,U型安装部12包括与背板本体11连接的第一侧板121和与第一侧板121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122,第一侧板121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211,导光板2的连接端21朝向第一侧板1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合部211,第一卡合部1211和第二卡合部211卡接配合,第二侧板122将连接端21抵压于第一侧板121上。通过第二侧板122将导光板2的连接端21抵压在第二侧板122上,从而能够对导光板2沿Z向进行限位,而第一卡合部1211和第二卡合部211的配合能够对导光板2在X-Y平面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导光板2的整体限位、保证导光板2位置的稳定性,避免导光板2在进行性能测试或者在其他具有高温环境的条件下相对于背板1发生位置窜动,保证导光板2和背板1的位置精度,且当背光模组装配出现问题时,便于进行拆卸,拆卸过程不会出现因胶带粘连而使导光板2撕裂损伤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211为第三凹槽,第二卡合部211为第三凸起,第三凸起插接于第三凹槽内,从而实现导光板2和背板1在X-Y平面内的限位。可选地,第三凸起的横截面为矩形,第三凹槽的形状与第三凸起相匹配,且矩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于X向和Y向,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矩形,也可为六边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三凸起靠近U型安装部12内侧的侧面设置有斜切面,在将导光板2推入到U型安装部12内时,斜切面的设置便于实现将第三凸起卡入到第三凹槽内,进一步方便导光板2的安装。优选地,第三凸起采用射出成型的方式成型于导光板2上,成型方便,且不会造成导光板2其他位置的损伤。可选地,第三凹槽可以为贯穿第一侧板121的槽,也可以为不贯穿第一侧板121的槽,在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导光板2、灯带3及光学膜片4,本实施例中背板1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在于导光板2的结构,具体如下: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在去除背板后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导光板2的连接端21上设置有凸耳部213,凸耳部213沿X向穿设灯带3。从而使灯带3对导光板2沿X向的位置进行进一步限定,提高导光板2的位置稳定性。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灯带3包括灯带本体31和沿Y向间隔设置在灯带本体31上的灯珠32,凸耳部213从灯珠32的间隔处穿设灯带本体31,从而避免凸耳部213影响灯带3产生的光的传播。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二卡合部211为第一凹槽,第四卡合部212为第二凹槽,第二卡合部211和第四卡合部212均设置在凸耳部213上,从而能减少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导光板2导光效果的影响。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1),所述背板(1)包括背板本体(11)和沿X向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11)一端的U型安装部(12),所述U型安装部(12)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中至少一个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211);
导光板(2),所述导光板(2)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11)上,且所述导光板(2)的沿所述X向的一端为连接端(21),所述连接端(21)伸入所述U型安装部(12)并沿Z向限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连接端(21)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211),所述第二卡合部(211)与所述第一卡合部(1211)卡接配合,所述Z向垂直于所述导光板(2)所在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安装部(12)中与所述背板本体(11)连接的所述侧板为第一侧板(121),另一个所述侧板为第二侧板(122),所述第一侧板(121)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211),所述第二侧板(122)上设置有第三卡合部(1223),所述连接端(21)朝向所述背板本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合部(211),另一侧设置有第四卡合部(212),所述第三卡合部(1223)与所述第四卡合部(212)卡接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1211)为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卡合部(211)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一凹槽;
所述第三卡合部(1223)为第二凸起,所述第四卡合部(212)为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卡接于所述第二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导光板(2)所在平面内错开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122)包括本体部(1221)和与所述本体部(1221)间隔设置的限位部(1222),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限位部(1222)上。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安装部(12)内设置有沿Y向延伸的灯带(3),所述连接端(21)上设置有凸耳部(213),所述凸耳部(213)沿所述X向穿设所述灯带(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211)设置在所述凸耳部(213)上。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安装部(12)中与所述背板本体(11)连接的所述侧板为第一侧板(121),另一个所述侧板为第二侧板(122),所述第一卡合部(1211)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21)上,所述第二卡合部(211)设置在所述连接端(21)朝向所述第一侧板(121)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122)将所述连接端(21)抵压于所述第一侧板(121)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1211)为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卡合部(211)为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灯带(3)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板(1)连接,所述灯带(3)设置在所述U型安装部(12)内且沿Y向延伸,所述灯带(3)与所述连接端(21)相对设置。
CN202122451478.4U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895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1478.4U CN215895188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1478.4U CN215895188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5188U true CN215895188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250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51478.4U Active CN215895188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51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7657A (zh) * 2023-11-27 2023-12-26 领为视觉智能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车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7657A (zh) * 2023-11-27 2023-12-26 领为视觉智能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车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5398B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aing the same
US20120033447A1 (en) Backlight unit
US20110096569A1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flat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CN215895188U (zh) 一种导光板与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US7481569B2 (en)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US814428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061862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US2011017001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WO2006059464A1 (ja) ランプ保持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8672530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17206512A1 (zh) 背光模组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WO2012111521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9031786B (zh) 一种背光模组的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US7309138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KR20080071502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1165565A (zh) 凸出机构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CN208367386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15291433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6286083U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2155362A1 (zh) 一种液晶背光模组及膜材背板组件
US2022002675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576926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3876233U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1008554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1528867U (zh)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