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6233U -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76233U
CN213876233U CN202022659003.XU CN202022659003U CN213876233U CN 213876233 U CN213876233 U CN 213876233U CN 202022659003 U CN202022659003 U CN 202022659003U CN 213876233 U CN213876233 U CN 213876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stri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590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庆一
许海峰
陶冉
张金风
李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590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76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76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76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和卡接件;背板包括背板本体,及设于背板本体周边并与背板本体折弯连接的多个侧板;导光板设于背板本体的连接有侧板的一侧,且导光板与多个侧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卡接件过盈配合于导光板与至少部分侧板之间的间隙内,卡接件具有弹性,卡接件与侧板之间通过凸凹定位结构进行定位。在低温信赖性试验时,导光板收缩,凸凹定位结构互卡的量足够,不存在跳脱风险;在振动信赖性试验时,由于凸凹定位结构,亦不存在跳脱风险;凸凹定位结构是提前加工的,配合后不存在组装偏移和不易组装的问题,不会产生再返工现象,提高组装效率和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面板,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车载显示装置市场需求的增大以及规格的不断提升,需要高效的产能且高信赖性的产品。
参照图1所示,目前,背光模组的卡接件6通过双面胶7固定在背板1上,对于信赖性要求较高的产品,双面胶7在振动、高低温或者高湿度等冲击下粘性减弱,随之易出现跳脱不良,再返工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会存在组装偏移和不易组装的问题,影响组装效率。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背光模组、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面板,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组装效率较低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效率较高的背光模组、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面板,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包括背板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背板本体周边并与所述背板本体折弯连接的多个侧板;
导光板,设于所述背板本体的连接有所述侧板的一侧,且所述导光板与多个所述侧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卡接件,过盈配合于所述导光板与至少部分所述侧板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卡接件具有弹性,所述卡接件与所述侧板之间通过凸凹定位结构进行定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凸凹定位结构包括:
突出部,设于所述卡接件的靠近所述侧板的一面;
凹陷部,设于至少部分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卡接件的一面,所述突出部卡入所述凹陷部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灯条,设于所述导光板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包括:
第一卡条,其上设置有所述突出部;
第二卡条,其上设置有所述突出部,所述第二卡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条的一端,所述第二卡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卡条的延伸方向成设定角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设置为两个,对应设于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灯条一侧的两个拐角部,所述设定角度的大小与所述导光板的拐角的大小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设置为贯穿所述侧板相对两侧面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为四个。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设置为矩形通孔,所述突出部的形状与所述通孔的形状相适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包括:
第一卡条,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突出部;
两个第二卡条,各个所述第二卡条上均设置有所述突出部,两个所述第二卡条的一端一一对应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条的两端,所述第二卡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卡条的延伸方向成设定角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设置为一个,位于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灯条一侧,并从所述导光板的一个拐角部延伸至相对的另一拐角部,所述设定角度的大小与所述导光板的拐角的大小对应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背板本体的一侧;
反射片,设于所述背板本体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卡接件过盈配合于导光板与至少部分侧板之间的间隙内,卡接件具有弹性,卡接件与侧板之间通过凸凹定位结构进行定位。在高温信赖性试验时,导光板膨胀,导光板与卡接件配合的过盈量增加,不存在跳脱风险;在低温信赖性试验时,导光板收缩,凸凹定位结构互卡的量足够,亦不存在跳脱风险;在振动信赖性试验时,由于凸凹定位结构,亦不存在跳脱风险;而且,凸凹定位结构是提前加工的,配合后不存在组装偏移的问题;另外,由于卡接件具有弹性,有利于过盈配合于导光板与侧板之间的间隙内,不会出现不易组装的问题;因此,不会产生再返工现象,从而提高组装效率和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现有技术显示面板一示例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卡接件的另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背板;11、背板本体;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通孔;
2、反射片;
3、导光板;31、缺口;
4、光学膜片组;41、扩散膜;42、棱镜片;43、增光片;
5、灯条;
6、卡接件;61、第一卡条;62、第二卡条;63、突出部;64、凸条;
7、双面胶;8、阵列基板;9、彩膜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示例实施方式首先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参照图2和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为了更好体现背光模组的改进点将背光模组的长度方向采用缩减画法;该背光模组可以包括背板1、导光板3以及卡接件6;背板1包括背板本体11,以及设于所述背板本体11周边并与所述背板本体11折弯连接的多个侧板;导光板3设于所述背板本体11的连接有所述侧板的一侧,且所述导光板3与多个所述侧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卡接件6过盈配合于所述导光板3与至少部分所述侧板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卡接件6具有弹性,所述卡接件6与所述侧板之间通过凸凹定位结构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在高温信赖性试验时,导光板3膨胀,导光板3与卡接件6配合的过盈量增加,不存在跳脱风险;在低温信赖性试验时,导光板3收缩,凸凹定位结构互卡的量足够,亦不存在跳脱风险;在振动信赖性试验时,由于凸凹定位结构,亦不存在跳脱风险;而且,凸凹定位结构是提前加工的,配合后不存在组装偏移的问题;另外,由于卡接件6具有弹性,有利于过盈配合于导光板3与侧板之间的间隙内,不会出现不易组装的问题;因此,不会产生再返工现象,从而提高组装效率和产品良率。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去掉双面胶可省去双面胶占据的空间,有利于窄边框设计。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凸凹定位结构可以包括突出部和凹陷部;突出部可以设于卡接件的靠近侧板的一面;凹陷部可以设于至少部分侧板的靠近卡接件的一面,突出部卡入凹陷部内。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突出部可以设于至少部分侧板的靠近卡接件的一面,凹陷部可以设于卡接件的靠近侧板的一面;突出部卡入凹陷部内,同样可以达到将卡接件与侧板固定的目的。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背板1可以包括背板本体11和多个侧板,背板本体11设置为长方形的板。多个侧板设于背板本体11周边,长方形的背板本体11具有四个边,在每个边都设置有侧板,因此设置有四个侧板,分别是位于背板本体11长边上的两个第一侧板12和位于背板本体11宽边上的两个第二侧板13。两个第一侧板12和两个第二侧板13折弯连接于背板本体11。所谓折弯连接指的是侧板与背板本体11连接后形成一夹角,该夹角大约为90度。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背板本体1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圆形、梯形、方形、多边形等等各种形状,侧板的个数以及形状与背板本体11相适配,例如,在背板本体11为圆形的情况下,侧板可以设置为弧形板,弧形板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在背板本体11为多边形的情况下,侧板的个数可以与多边形的边数相同;夹角也可以大于等于85度且小于等于95度。
在背板本体11的连接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2,在反射片2的远离背板本体11的一侧设置有导光板3,即反射片2设于背板本体11与导光板3之间。反射片2用于将从导光板3内射出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3内并使其从出光侧射出。反射片2与侧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导光板3与侧板之间也设置有间隙。
在导光板3的远离背板本体11的一侧设置有光学膜片组4,光学膜片组4可以包括扩散膜41、棱镜片42和增光片43。扩散膜41设于导光板3的远离背板本体11的一侧,且扩散膜41的部分区域与导光板3的部分区域粘接在一起;棱镜片42设于扩散膜41的远离背板本体11的一侧,且棱镜片42的部分区域与导光板3的部分区域粘接在一起;增光片43设于棱镜片42的远离背板本体11的一侧,且增光片43的部分区域与导光板3的部分区域粘接在一起。
在导光板3与其中一个第一侧板12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灯条5,灯条5为导光板3提供光源。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侧板上设置有凹陷部,凹陷部设置为贯穿侧板相对两侧面的通孔14。具体设置位置为:在远离灯条5的另一个第一侧板1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通孔14,且两个通孔14分别位于第一侧板12的两端部;在两个第二侧板13上均设置有通孔14,且该通孔14位于第二侧板13的远离灯条5的端部。通孔14设置为矩形通孔14,矩形通孔14指的是通孔14的与侧板平行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通孔14还可以设置为椭圆形通孔14、梯形通孔14等等,即通孔14的与侧板平行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梯形等等;还有,凹陷部可以不设置为通孔14,而是设置为凹槽,凹槽的槽口朝向导光板3,即凹槽位于侧板的靠近导光板3的一侧。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所示的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卡接件6可以包括第一卡条61和第二卡条62;第一卡条61和第二卡条62均设置为长方体的条状。第一卡条61上设置有突出部63;第二卡条62上也设置有所述突出部63,第二卡条6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卡条61的一端,第二卡条6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卡条61的延伸方向成设定角度,该设定角度大约为90度,使第一卡条61和第二卡条62连接形成“L”字形。第一卡条61的长度与第二卡条62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侧板和导光板3之间的间隙内过盈配合有两个卡接件6。两个卡接件6一一对应的设于导光板3的远离灯条5一侧的两个拐角部,即导光板3的远离灯条5一侧的两个拐角部各设置有一个卡接件6。由于卡接件6设置在导光板3的拐角部,因此,第二卡条62与第一卡条61之间的设定角度的大小与导光板3的拐角的角度大小相同,才能使卡接件6与导光板3很好的配合。两个卡接件6的二卡条62与第一卡条61之间的设定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需要配合的导光板3的拐角的角度确定。第一卡条61设于导光板3的远离灯条5的一侧与第一侧板12之间,两个卡接件6的第一卡条61上的突出部63卡入第一侧板12上对称设置的两个通孔14内。第二卡条62设于第二侧板13与导光板3之间,两个卡接件6的第二卡条62上的突出部63卡入两个第二侧板13上对称设置的两个通孔14内,突出部63与通孔14是间隙配合。突出部63的长度可以等于通孔14的深度,也可以稍小于通孔14的深度,以免突出部63伸出至背板外,影响其余零件的安装。
通过两个卡接件6的第一卡条61可以实现对导光板3在一个方向上的定位,导光板3的设置有灯条5的一侧已经设置有定位;通过两个卡接件6的第二卡条62可以实现对导光板3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定位。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突出部63的与侧板平行的截面形状也设置为矩形,使突出部63能够与通孔14紧密配合。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突出部63的与侧板平行的截面形状还可以设置为与通孔14相适配的椭圆形、梯形等等。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在导光板3的靠近卡接件6的侧面还设置有长条形的缺口31,在卡接件6靠近导光板3的侧面还设置有长条形的凸条64,凸条64卡入缺口31内,实现对导光板3的进一步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凸凹定位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第一通孔、第二突出部和第二通孔;在至少部分侧板的靠近卡接件的一面可以设置第一突出部和第一通孔,在卡接件的靠近侧板的一面也可以设置第二突出部和第二通孔,第一突出部卡入第二通孔内,第二突出部卡入第一通孔内。同样可以达到将卡接件与侧板固定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有一个卡接件6,该卡接件6位于导光板3的远离灯条5的一侧,并从导光板3的一个拐角部延伸至相对的另一拐角部。参照图5所示,该卡接件6可以包括第一卡条61和两个第二卡条62;第一卡条61的长度较长,在第一卡条61上设置有两个突出部63;各个第二卡条62上均设置有突出部63,两个第二卡条62的一端一一对应的连接于第一卡条61的两端,第二卡条6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卡条61的延伸方向成设定角度。该设定角度与导光板3的拐角的角度相同,两个第二卡条62与第一卡条61形成的设定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导光板3的拐角的角度确定。
进一步的,本示例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参照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该显示面板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设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的阵列基板8,以及设于阵列基板8的远离背光模组一侧的彩膜基板9。
进一步的,本示例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所述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而该显示装置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的限制,本领域常用的显示装置类型均可,具体例如手机等移动装置、手表等可穿戴设备、VR装置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装置的具体用途进行相应地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装置除了显示面板以外,还包括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以显示器为例,具体例如外壳、电路板、电源线,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装置的具体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示例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示例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上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如有可能,各实施例中所讨论的特征是可互换的。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
本说明书中使用“约”“大约”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20%之内,较佳是10%之内,且更佳是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为大约的数量,意即在没有特定说明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约”“大致”“大概”的含义。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高”“低”“顶”“底”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本说明书中,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2)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包括背板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背板本体周边并与所述背板本体折弯连接的多个侧板;
导光板,设于所述背板本体的连接有所述侧板的一侧,且所述导光板与多个所述侧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卡接件,过盈配合于所述导光板与至少部分所述侧板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卡接件具有弹性,所述卡接件与所述侧板之间通过凸凹定位结构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凹定位结构包括:
突出部,设于所述卡接件的靠近所述侧板的一面;
凹陷部,设于至少部分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卡接件的一面,所述突出部卡入所述凹陷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灯条,设于所述导光板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
第一卡条,其上设置有所述突出部;
第二卡条,其上设置有所述突出部,所述第二卡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条的一端,所述第二卡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卡条的延伸方向成设定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设置为两个,对应设于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灯条一侧的两个拐角部,所述设定角度的大小与所述导光板的拐角的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设置为贯穿所述侧板相对两侧面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为四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为矩形通孔,所述突出部的形状与所述通孔的形状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
第一卡条,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突出部;
两个第二卡条,各个所述第二卡条上均设置有所述突出部,两个所述第二卡条的一端一一对应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条的两端,所述第二卡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卡条的延伸方向成设定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设置为一个,位于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灯条一侧,并从所述导光板的一个拐角部延伸至相对的另一拐角部,所述设定角度的大小与所述导光板的拐角的大小对应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背板本体的一侧;
反射片,设于所述背板本体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1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22659003.XU 2020-11-17 2020-11-17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3876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9003.XU CN213876233U (zh) 2020-11-17 2020-11-17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9003.XU CN213876233U (zh) 2020-11-17 2020-11-17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76233U true CN213876233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56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59003.XU Active CN213876233U (zh) 2020-11-17 2020-11-17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762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9480A (zh) * 2022-08-31 2022-12-1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9480A (zh) * 2022-08-31 2022-12-1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469480B (zh) * 2022-08-31 2023-08-2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0897B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US7325937B2 (en) Lighting device for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161753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169636B (zh) 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US8319910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2661553B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7450227B (zh) 背光单元以及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13287159B (zh) 曲面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
CN101000433A (zh) 背光模组
US704631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CN213876233U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68047A (zh) 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CN209803517U (zh) 无胶框显示屏背光模组
CN112255843A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2749474U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WO2020153090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EP3415982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backlight lamp guide thereof
CN215416205U (zh) 一种反射罩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US11852862B2 (en) Backlight module including interference f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797828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orporating same
KR10243655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가지는 액정 표시 모듈
KR20060037752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EP2372418B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57552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3625387B (zh) 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