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80133A - 隔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80133A
CN117280133A CN202180098086.4A CN202180098086A CN117280133A CN 117280133 A CN117280133 A CN 117280133A CN 202180098086 A CN202180098086 A CN 202180098086A CN 117280133 A CN117280133 A CN 117280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wall
elastic shaft
present
mounting member
shaf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80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之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log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olog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olog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ologi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80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801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避免弹性轴部与安装构件的接触,并且能将该弹性轴部的截面积确保得较大的隔振装置。隔振装置具备:支架(2),其具有固定部(21)和与固定部(21)一起形成开口(A)的架设部(22);安装构件(3),其安装于在支架(2)形成的开口(A);以及弹性轴部(41),其安装于安装构件(3)并且在开口(A)的内侧沿着轴线方向延伸。安装构件(3)具有在周向上包围弹性轴部(41)的周壁部(31)。周壁部(31)在周向的至少一处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凹部(32)。

Description

隔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隔振装置中存在如下结构:借助弹性体将安装构件压入于在支架形成的开口,利用弹性轴部将该安装构件与所述支架之间连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由此,能够确保针对所述安装构件的压入方向(开口的延伸方向)而言的弹簧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92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隔振装置中,所述弹性轴部设置于在所述安装构件形成的凹部。因此,上述以往的隔振装置例如在欲将所述弹性轴部的截面积确保得较大从而使针对压入方向而言的弹簧特性提高的情况下,例如存在如下问题:在车辆行驶时等支架与安装构件伴随着相对运动的时候,所述弹性轴部容易与所述凹部的内壁面接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避免弹性轴部与安装构件的接触,并且能将该弹性轴部的截面积确保得较大的隔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隔振装置具备:支架,其具有能固定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的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一起形成开口的架设部;安装构件,其能安装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另一者并且安装于在所述支架形成的所述开口;以及弹性轴部,其安装于所述安装构件并且在所述开口的内侧沿着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构件具有在周向上包围所述弹性轴部的周壁部,所述周壁部在周向的至少一处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凹部。本发明的隔振装置能够避免弹性轴部与安装构件的接触,并且能将该弹性轴部的截面积确保得较大。
在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中能够设为,所述凹部形成为使所述周壁部在周向上断开。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弹性轴部与安装构件的周壁部的接触。
在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中能够设为,所述凹部形成为使所述周壁部在周向上相连。在该情况下,能够避免弹性轴部与安装构件的周壁部的接触,并且能通过调整所述凹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来调整所述周壁部的刚度。
在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中,所述凹部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上配置于隔着所述弹性轴部而彼此相对的两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在支架的安装部的延伸方向上避免弹性轴部与安装构件的周壁部的接触。
在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中能够设为,所述凹部配置于隔着所述弹性轴部而与所述支架的所述固定部相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在隔着所述弹性轴部而与所述支架的所述安装部相对的位置处避免弹性轴部与安装构件的周壁部的接触。
在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隔振装置还具备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一体地形成有所述弹性轴部并且覆盖所述周壁部和凹部,所述支架与所述安装构件借助所述弹性体而相互嵌合。在该情况下,能够谋求隔振装置整体的结构的简化,并且例如在过大的载荷输入时,即使在弹性轴部与安装构件的周壁部接触时也能缓和该接触时的冲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避免弹性轴部与安装构件的接触,并且能将该弹性轴部的截面积确保得较大的隔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立体图。
图1B是以将图1的隔振装置分解成支架和带弹性体的安装构件的状态对图1的隔振装置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2A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带弹性体的安装构件的立体图。
图2B是表示图2A的弹性体的立体图。
图2C是表示图2A的安装构件的立体图。
图2D是概略地表示图2A的带弹性体的安装构件的侧视图。
图2E是图2D的X-X剖视图。
图2F是图2D的Y-Y剖视图。
图3A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带弹性体的安装构件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图3A的弹性体的立体图。
图3C是表示图3A的安装构件的立体图。
图3D是概略地表示图3A的带弹性体的安装构件的侧视图。
图3E是图3D的X-X剖视图。
图3F是图3D的Y-Y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振装置1具备支架2。支架2具有:固定部21,其可固定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以及架设部22,其与所述固定部21一起形成开口A。另外,隔振装置1具备安装构件3。安装构件3可安装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另一者,并且安装于在支架2形成的开口A。而且,隔振装置1具备弹性轴部41。弹性轴部41安装于安装构件3并且在开口A的内侧沿着轴线方向延伸。即,隔振装置1基本上具备支架2、安装构件3以及弹性轴部41。而且,在隔振装置1中,安装构件3具有在周向上包围弹性轴部41的周壁部31。周壁部31在周向的至少一处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凹部32。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振装置1是配置于发动机(省略图示)与车身之间的发动机支座。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相当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任一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身相当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另一者。
在以下的说明中,“轴线方向”是指在支架2形成的开口A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振装置1的中心轴线Ο经过在支架2形成的开口A,该开口A与中心轴线Ο平行地延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线方向”与中心轴线Ο平行地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振装置1在安装车辆时以中心轴线Ο与车辆左右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轴线方向也称为安装车辆时左右方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2的固定部21在俯视时形成为矩形形状。固定部21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因而,固定部21的延伸方向(以下,称为“固定部延伸方向”)是固定部21的长度方向。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振装置1在安装车辆时以支架2的固定部2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固定部延伸方向也称为安装车辆时前后方向。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振装置1以支架2的固定部21设于下侧(支架2的架设部22设为上侧)的方式配置。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与轴线方向和固定部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也称为安装车辆时上下方向。
在图1A中,附图标记1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参照图1A,隔振装置1A具备弹性体4。弹性体4例如由橡胶形成并且设置于安装构件3。弹性体4例如能够以安装构件3为嵌件而相对于该安装构件3进行注射成型。弹性体4配置于在支架2形成的开口A。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2与安装构件3借助弹性体4而相互嵌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2与安装构件3借助弹性轴部41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轴部41与弹性体4一体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轴部41作为弹性体4的一部分而与安装构件3连结。
另外,参照图1B,在弹性轴部41的前端设置有连结部8。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8具有板状的固定部8a和与固定部8a一体地形成的连结部主体8b。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主体8b由螺纹件构成。连结部8例如能够通过相对于连结部8而对弹性体4进行注射成型从而与弹性体4设为一体。
另一方面,支架2例如能够由树脂(例如纤维强化塑料)、金属等形成。参照图1B,支架2的开口A由固定部21和架设部22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1具有:底部21a,其与架设部22一起划分形成开口A;以及两个凸缘部21b,其相对于底部21a向外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缘部21b形成有固定用孔21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2具有两个侧壁部23。两个侧壁部23以在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侧壁部23分别固定于固定部21和架设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壁部23形成有窗23a。在本实施方式中,窗23a的截面积比开口A的截面积小。另外,在侧壁部23形成有用于使连结部主体8b穿过的连结用孔23b。
安装构件3例如能够由金属(铝合金)等形成。回过头参照图1A,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安装构件3而言,设置于弹性轴部41的连结部8穿过连结用孔23b,并使用连结构件9来将安装构件3与支架2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构件9是带凸缘的螺母。在该情况下,通过使连结构件9与穿过连结用孔23b的连结部主体8b螺纹结合,从而能够将安装构件3与支架2连结。由此,根据隔振装置1A,能够使安装车辆时左右方向的弹簧特性提高。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用孔23b是长孔,但能够设为圆孔。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体4具有两个支脚部44。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支脚部44在安装车辆时上下方向上延伸。如图1A所示,两个支脚部44在将弹性体4配置于支架2的开口A内时分别与侧壁部23接触。因而,弹性体4的支脚部44也保证了安装车辆时左右方向的弹簧特性。
另一方面,参照图1B,安装构件3具有在周向上包围弹性轴部41的周壁部31。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部31具有与安装构件3的轴线侧平面部33相连的基端31a。周壁部31从该周壁部31的基端31a向轴线方向的支架侧延伸。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部31由弹性体4包覆。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体4具有包覆周壁部31的周壁包覆部42。在本实施方式中,支脚部44与周壁包覆部42一体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包覆部42的上表面42f在将弹性体4配置于支架2的开口A内时按压支架2的架设部22的内表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脚部44的下表面44f在将弹性体4配置于支架2的开口A内时按压支架2的固定部21的底部21a。即,弹性体4以压入到支架2的开口A内的状态配置。由此,根据隔振装置1A,能够使安装车辆时上下方向的弹簧特性提高。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在周向的至少一处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凹部32。在该情况下,在车辆行驶时等时候,在支架2与安装构件3彼此相对运动时,能够在形成有凹部32的部分避免弹性轴部41与周壁部31的接触。
例如,在欲通过将弹性轴部41的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的截面积确保得较大来使轴线方向的弹簧特性提高的情况下,弹性轴部41与周壁部31之间的间隙会变小与弹性轴部41的截面积变大相应的量。在该情况下,弹性轴部41与周壁部31的接触的可能性提高。由于弹性轴部41与周壁部31的接触会使弹簧特性变化,因此优选避免。
相对于此,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只要在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的至少一处形成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凹部32,就能够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的接触,并且能将该弹性轴部41的截面积确保得较大。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将弹性轴部41的截面积确保得较大来使轴线方向的弹簧特性提高,并且能够将弹性轴部41的运动确保为较大程度且避免其与安装构件的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周壁部31在周向上相连的方式形成凹部32。在该情况下,能够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的接触,并且能通过调整凹部32的轴线方向的长度L32来调整周壁部31的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部31在周向上具有形成有凹部32的部分和未形成该凹部32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部31的前端(轴线方向支架侧端)中的、未形成凹部32的部分处的周壁部31的前端31b在轴线方向上位于比形成有凹部32的部分处的周壁部31的前端(凹部32的底面)31c靠支架侧的位置。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部31的基端31a与前端31b之间的轴线方向的长度Lb比该周壁部31的基端31a与前端31c之间的轴线方向的长度Lc长。在该情况下,能够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的接触,并且能通过调整凹部32的轴线方向的长度L32来调整周壁部31的刚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32配置于隔着弹性轴部41而与支架2的固定部21相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在隔着弹性轴部41而与支架2的固定部21相对的位置处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的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振装置1A安装于车辆时,凹部32配置于安装车辆时上方向的位置。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在安装车辆时上方向的位置处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的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振装置1A还具有弹性体4。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轴部41与弹性体4一体地形成。另外,弹性体4覆盖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和凹部3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2与安装构件3借助弹性体4而相互嵌合。在该情况下,弹性轴部41形成于在支架2与安装构件3之间嵌合的弹性体4,因此,能够使隔振装置1A整体的结构简化。另外,在该情况下,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和凹部32由弹性体4包覆,因此,即使在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接触时,也能够缓和它们接触时的冲击。因而,在该情况下,能够谋求隔振装置1A整体的结构的简化,并且例如在过大的载荷输入时,即使在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接触时也能缓和该接触时的冲击。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和凹部32由弹性体4的周壁包覆部42包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构件3的轴线侧平面部33由弹性体4的轴线侧平面包覆部43包覆。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包覆部42借助轴线侧平面包覆部43而与弹性轴部41一体地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包覆部42与支脚部44一体地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弹性体4压入支架2的开口A内而使支架2和安装构件3借助该弹性体4牢固地嵌合。
图2A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B的带弹性体的安装构件3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了支架2。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支架2,能够使用与隔振装置1A的支架同样的支架。
在图2A中示出了一体地形成有弹性体4的安装构件3。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体4能够与隔振装置1A同样地与安装构件3一体地形成。或者,能够分体地形成安装构件3和弹性体4并将它们相互组装。图2B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弹性体4。图2C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构件3。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32与隔振装置1A同样地配置于隔着弹性轴部41而与支架2的固定部21相对的位置。即,本实施方式也与隔振装置1A同样地能够在安装车辆时上方向的位置处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的接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构件3中,凹部32形成为使周壁部31在周向上断开。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的接触。
参照图2C,在安装构件3中,凹部32的底面31c与轴线侧平面部33一致。在该情况下,从轴线侧平面部33延伸的周壁部31在凹部32的部分处完全断开。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的接触。
图2D是概略地表示图2A的侧视图。即,图2D是隔振装置1B安装于车辆时的、从安装车辆时左右方向对图2A进行表示的图。另外,图2E是图2D的X-X剖视图。此外,图2F是图2D的Y-Y剖视图。
参照图2E,在弹性轴部41沿隔振装置1B的固定部延伸方向以安装构件3为起点运动(倾斜)时,周壁部31能够维持针对弹性轴部41的运动而言的止挡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隔振装置1B安装于车辆时能够使周壁部31作为相对于安装车辆时前后方向而言的弹性轴部41的止挡件发挥功能。
另一方面,参照图2F,在弹性轴部41沿与隔振装置1B的轴线方向和固定部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以安装构件3为起点向一侧运动(倾斜)时,周壁部31能够维持针对弹性轴部41的运动而言的止挡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隔振装置1B安装于车辆时能够使周壁部31作为相对于安装车辆时下方向而言的弹性轴部41的止挡件发挥功能。
与此相对地,参照图2F,在弹性轴部41沿与隔振装置1B的轴线方向和固定部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以安装构件3为起点向另一侧运动(倾斜)时,凹部32不会妨碍弹性轴部41的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隔振装置1B安装于车辆时凹部32位于安装车辆时上方向。由此,在将隔振装置1B安装于车辆时能够使弹性轴部41相对于安装车辆时上方向而言不与周壁部31干扰地进行运动。
因而,根据隔振装置1B,能够与隔振装置1A同样地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接触,并且能将该弹性轴部41的截面积确保得较大。尤其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凹部32形成为使周壁部31在周向上断开。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的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构件3的轴线侧平面部33具有在轴线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33p。弹性轴部41配置于突出部33p上。不过,轴线侧平面部33能够由平面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轴部41以其前端(连结部8侧)朝向安装车辆时上方向倾斜的方式形成。不过,弹性轴部41的倾斜的朝向例如能够根据在将隔振装置1B组装于车辆时从发动机受到的静载荷来确定。另外,弹性轴部41能够与轴线方向平行地配置。另外,如图2F所示,能够使周壁包覆部42局部地断续。
图3A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C的带弹性体的安装构件3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也是,与隔振装置1B同样地省略了支架2。
在图3A中示出了一体地形成有弹性体4的安装构件3。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体4能够与隔振装置1A同样地与安装构件3一体地形成。或者,能够分体地形成安装构件3和弹性体4并将它们相互组装。图3B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弹性体4。图3C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构件3。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32与隔振装置1A同样地形成为使周壁部31在周向上相连。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部31与隔振装置1A同样地沿着周向在整周的范围形成为环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32与隔振装置1A同样地配置于隔着弹性轴部41而与支架2的固定部21相对的位置。即,本实施方式也是,与隔振装置1A同样地能够在安装车辆时上方向的位置处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的接触。
而且,参照图3A,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32在支架2的固定部延伸方向上配置于隔着弹性轴部41而彼此相对的两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在支架2的安装部延伸方向上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的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隔振装置1C安装于车辆时,凹部32除了配置于安装车辆时上方向的位置之外,还配置于安装车辆时前后方向的各自的位置。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安装车辆时前后方向的位置处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周壁部31的接触。
图3D是概略地表示图3A的侧视图。即,图3D是将隔振装置1C安装于车辆时的从安装车辆时左右方向对图3A进行表示的图。另外,图3E是图3D的X-X剖视图。此外,图3F是图3D的Y-Y剖视图。
参照图3E,在弹性轴部41沿隔振装置1C的固定部延伸方向以安装构件3为起点运动(倾斜)时,凹部32不会妨碍弹性轴部41的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隔振装置1C安装于车辆时弹性轴部41能够相对于安装车辆时上方向而言不与周壁部31干扰地进行运动。
另外,参照图3F,在弹性轴部41沿与隔振装置1C的轴线方向和固定部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以安装构件3为起点向一侧运动(倾斜)时也是,凹部32不会妨碍弹性轴部41的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隔振装置1C安装于车辆时弹性轴部41能够相对于安装车辆时上方向而言不与周壁部31干扰地进行运动。
与此相对地,在不存在凹部32的部位(例如,与隔振装置1C的轴线方向和固定部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部位),周壁部31能够维持针对弹性轴部41的运动而言的止挡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隔振装置1C安装于车辆时,在安装车辆时下方向上限制弹性轴部41的运动。
因而,根据隔振装置1B,与隔振装置1A同样地能够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接触,并且能将该弹性轴部41的截面积确保得较大。
此外,参照图3E,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附图标记31c2示出了安装车辆时前后方向上的、周壁部31的前端(凹部32的底面)31c。另外,参照图3F,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附图标记31c1示出了安装车辆时上方向上的、周壁部31的前端(凹部32的底面)31c。比较图3E和图3F,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车辆时前后方向的凹部32的长度L32比安装车辆时上方向的凹部32的长度L32长。这是使车辆前后方向的运动(例如紧急启动、紧急减速)优先的结构。不过,在凹部32是多个的情况下,能够适当设定凹部32的长度L32的大小关系。另外,在凹部32是多个的情况下,凹部32的长度L32也可以相同。即,在凹部32是多个的情况下,能够适当设定各凹部32的长度L32。另外,安装构件3的轴线侧平面部33由平面构成,但能够如隔振装置1B那样在轴线侧平面部33形成有突出部33p。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避免弹性轴部41与安装构件3的接触,并且能将该弹性轴部41的截面积确保得较大的隔振装置。
上述内容只不过例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可按照权利要求书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安装车辆时下方向的周壁部31为基点而设定有凹部32。其原因在于,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安装构件3是被弹性体4的支脚部44支承。不过,根据本发明,凹部32能够形成于安装车辆时下方向的周壁部31。另外,凹部32能够形成于安装车辆时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4个方向中任一方向的位置。而且,凹部32能够形成于除了上述4个方向中任一方向以外的方向的位置。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凹部32是多个的情况下能够是,凹部32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使周壁部31在周向上断开,其他凹部32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使周壁部31在周向上相连。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周壁部31和凹部32由弹性体4包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周壁部31和凹部32也可以不由弹性体4包覆。另外,在本发明中,周壁部31包括沿着周向在整周的范围包围弹性轴部41的环状的周壁部以及在周向上断续地包围弹性轴部41的多个(周)壁部。其中,多个(周)壁部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此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所采用的各种各样的结构能够适当相互置换或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A~1C、隔振装置;2、支架;21、固定部;22、架设部;3、安装构件;31、周壁部;31a、周壁部的前端;31b、周壁部的基端;32、凹部;33、轴线侧平面部;4、弹性体;41、弹性轴部;42、周壁包覆部;43、轴线侧平面包覆部;44、支脚部;A、开口;Ο、开口的延伸方向轴线。

Claims (6)

1.一种隔振装置,其中,该隔振装置具备:
支架,其具有能固定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的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一起形成开口的架设部;
安装构件,其能安装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另一者并且安装于在所述支架形成的所述开口;以及
弹性轴部,其安装于所述安装构件并且在所述开口的内侧沿着轴线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构件具有在周向上包围所述弹性轴部的周壁部,
所述周壁部在周向的至少一处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为使所述周壁部在周向上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为使所述周壁部在周向上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上配置于隔着所述弹性轴部而彼此相对的两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配置于隔着所述弹性轴部而与所述支架的所述固定部相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所述隔振装置还具备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一体地形成有所述弹性轴部并且覆盖所述周壁部和凹部,
所述支架与所述安装构件借助所述弹性体而相互嵌合。
CN202180098086.4A 2021-05-12 2021-11-17 隔振装置 Pending CN1172801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1279A JP2022175117A (ja) 2021-05-12 2021-05-12 防振装置
JP2021-081279 2021-05-12
PCT/JP2021/042317 WO2022239272A1 (ja) 2021-05-12 2021-11-17 防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80133A true CN117280133A (zh) 2023-12-22

Family

ID=84028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8086.4A Pending CN117280133A (zh) 2021-05-12 2021-11-17 隔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38995A1 (zh)
JP (1) JP2022175117A (zh)
CN (1) CN117280133A (zh)
WO (1) WO202223927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2607B2 (ja) * 2013-03-12 2016-10-0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6092140B2 (ja) * 2014-03-07 2017-03-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及び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38995A1 (en) 2024-03-20
WO2022239272A1 (ja) 2022-11-17
JP2022175117A (ja)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95545B1 (ko) 압축기의 지지장치
JP6532367B2 (ja) ブラケット付き筒形防振装置
CN106838113B (zh) 液封防振装置
JP6710140B2 (ja) 防振装置
US11027765B2 (en) Steering wheel for vehicle
JP6909571B2 (ja) 防振装置
US11073188B2 (en) Oscillation damp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scillation damper
CN109823132B (zh) 橡胶座
JP2009115136A (ja) 防振装置
JP3893977B2 (ja) 防振装置
EP3040575B1 (en)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US20220154794A1 (en) A frequency-tuned vibration damper device, a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and a vibration damper assembly including the device
CN117280133A (zh) 隔振装置
JP6867773B2 (ja) 防振装置
CN114008348B (zh) 隔振装置
US10759263B2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KR101404595B1 (ko) 텔레스코픽 스티어링 칼럼의 텔레스코픽 부싱
WO2016189925A1 (ja) 防振装置
JP7374754B2 (ja) 防振装置
JP7432455B2 (ja) 筒形防振装置
JP7329429B2 (ja) ブラケット付き筒型防振装置
JP2023039592A (ja) 複数種類のブラケット付き筒型防振装置
JP6731314B2 (ja) 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KR20220166114A (ko) 원통형 모터마운트
JP2011196444A (ja) 防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