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8425B - 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8425B
CN117278425B CN202311547351.XA CN202311547351A CN117278425B CN 117278425 B CN117278425 B CN 117278425B CN 202311547351 A CN202311547351 A CN 202311547351A CN 117278425 B CN117278425 B CN 1172784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maintenance
pres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473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78425A (zh
Inventor
潘仲毅
林立磐
彭子非
严伟雄
陈朝晖
李伟
刘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rovincial Trust Software Co ltd
Guangdong Information &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rovincial Trust Software Co ltd
Guangdong Information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rovincial Trust Software Co ltd, Guangdong Information &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rovincial Trust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473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784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78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8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78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8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50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e.g. of processors, firmware or operating systems
    • G06F21/57Certifying or maintaining trusted computer platforms, e.g. secure boots or power-downs, version controls, system software checks, secure updates or assessing vulnerabilities
    • G06F21/577Assessing vulnerabilities and evaluating computer system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2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managing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policies in genera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管理平台、数据采集单元、维护评估单元、运行反馈单元、运维优化单元、管理评估单元以及数据网络单元;本发明是通过从信息技术的维护和运行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信息数据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预警性能,且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进行深入式数据整合管理操作,进而根据反馈运行等级合理、精准的对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后续运维管理,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后续运维决策的合理性,以及在维护和运行正常的前提下,采集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数据并进行数据网络安全监管评估分析,以提高政务数据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采取的还是相对固化的信息运维管理策略,是基于人员监控、手动处理的运维体系,对于人员的依赖性较大,但是,由于运维人员对不同信息技术系统监控的强度缺乏合理性标准规范,在对信息技术系统运行状态的判断准确性上存在误判情况,进而降低信息技术设备的运维管理效果和管理精度,且无法结合日常维护情况对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合理管控,以及无法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数据安全进行精准监管预警,进而降低政务数据的安全性。
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去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缺陷,本发明通过从信息技术的维护和运行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对维护数据进行维护状态评估操作和对表现数据进行运行监管反馈评估分析,以判断信息技术设备维护是否合格和运行是否正常,以降低信息技术设备的老损速率,同时有助于为信息技术设备后续运维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后续的管理合理性,同时有助于提高信息数据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预警性能,同时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内部数据的安全性,并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进行深入式数据整合管理操作,进而根据反馈运行等级合理、精准的对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后续运维管理,以提高后续信息技术设备的运行安全性,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后续运维决策的合理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平台、数据采集单元、维护评估单元、运行反馈单元、运维优化单元、管理评估单元以及数据网络单元;
当管理平台生成运管指令时,并将运管指令发送至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在接收到运管指令后,立即采集信息技术设备的表现数据和维护数据,表现数据包括约束异常值和工作流畅值,维护数据包括软件优化次数、平均维护间隔时长以及维护偏差值,并将维护数据和表现数据分别发送至维护评估单元和运行反馈单元,维护评估单元在接收到维护数据后,立即对维护数据进行维护状态评估操作和比对分析,将得到的合格信号发送至数据网络单元,并得到的不合格信号发送至运维优化单元;
运行反馈单元在接收到表现数据后,立即对表现数据进行运行监管反馈评估分析,将得到的正常信号发送至数据网络单元,将得到的风险信号发送至管理评估单元;
管理评估单元在接收到风险信号后,立即对风险信号所对应的趋势风险角和趋势长度值进行深入式数据整合管理操作,将得到的一级运维信号、二级运维信号以及三级运维信号发送至运维优化单元;
数据网络单元在接收到合格信号和正常信号后,立即采集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数据,安全数据包括网络连接值、数据访问次数以及访问频率,并对安全数据进行数据网络安全监管评估分析,将得到的调整信号发送至运维优化单元。
优选的,所述维护评估单元的维护状态评估操作过程如下:
S1:采集到信息技术设备投入使用时刻到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长,并将其标记为时间阈值,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软件优化次数和政务数据处理错误次数,并将政务数据处理错误次数与软件优化次数之比标记为防护倍率值;
S12: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次数,进而获取到相连两个维护次数之间的维护间隔时长,以此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平均维护间隔时长,并将平均维护间隔时长与预设平均维护间隔时长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将平均维护间隔时长大于预设平均维护间隔时长阈值的部分标记为老损风险值;
S13: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偏差值,维护偏差值表示维护后信息技术设备的异常数据所对应的个数,异常数据表示异响值超出预设异响值阈值的部分大于预设阈值、运行温度超出预设运行温度所对应用时时长小于预设时长的部分大于对应预设阈值。
优选的,所述维护评估单元的比方分析过程如下:
将防护倍率值、老损风险值以及偏差风险值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防护倍率值阈值、预设老损风险值阈值以及预设偏差风险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若满足防护倍率值、老损风险值以及偏差风险值三者均小于预设防护倍率值阈值、预设老损风险值阈值以及预设偏差风险值阈值,则生成合格信号;
若满足防护倍率值、老损风险值以及偏差风险值三者均小于预设防护倍率值阈值、预设老损风险值阈值以及预设偏差风险值阈值,则生成不合格信号。
优选的,所述运行反馈单元的运行监管反馈评估分析过程如下:
T1:将时间阈值划分为o个子时间段,o为大于零的自然数,获取到各个子时间段内信息技术设备的约束异常值,约束异常值表示干扰信息不符合预设标准的个数,干扰信号表示信息技术设备运行平均电压超出预设运行平均电压、内温度变化值超出预设内温度变化值阈值;
T2:获取到各个子时间段内信息技术设备的工作流畅值,工作流畅值表示工作信息不符合预设阈值的个数,工作数据表示信息技术设备平均加载速度低于预设平均加载速度、平均读写速率低于预设平均读写速率阈值,并将约束异常值和工作流畅值分别标号为YSo和GCo;
T3:根据公式得到各个子时间段内信息技术设备的运行状态评估系数Go,以子时间段的个数为X轴,以运行状态评估系数Go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描点的绘制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同时在该坐标系中绘制预设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进而获取到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与预设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首次相交所形成的锐角,同时获取到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位于预设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上方线段的长度,并将其标记为趋势风险角和趋势长度值,并将趋势风险角和趋势长度值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趋势风险角阈值和预设势长度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若趋势风险角小于等于预设趋势风险角阈值,且趋势长度值小于等于预设趋势长度值阈值,则生成正常信号;
若趋势风险角大于预设趋势风险角阈值,或趋势长度值大于预设趋势长度值阈值,则生成风险信号。
优选的,所述管理评估单元的深入式数据整合管理操作过程如下: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风险信号所对应的趋势风险角和趋势长度值,进而获取到趋势风险角大于预设趋势风险角阈值与趋势长度值大于预设趋势长度值阈值的部分之积的和值,并将其标记风险和值FH,同时从维护评估单元中调取防护倍率值FB、老损风险值LF以及偏差风险值PF;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运作评估值YP,运作评估值YP表示信息技术设备静态状态下所对应的总时长与动态状态下所对应的总时长之比,信息技术设备静态状态下表示信息技术设备未开机状态下,信息技术设备动态状态下表示信息技术设备开机状态下;
根据公式得到运维评估系数H,并将运维评估系数H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运维评估系数区间进行比对分析:
若运维评估系数H大于预设运维评估系数区间中的最大值,则生成一级运维信号;若运维评估系数H属于预设运维评估系数区间,则生成二级运维信号;若运维评估系数H小于预设运维评估系数区间中的最小值,则生成三级运维信号。
优选的,所述数据网络单元的数据网络安全监管评估分析过程如下: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网络连接值、数据访问次数以及访问频率,网络连接值表示无网络密匙连接数量与有网络密匙连接数量之比,进而获取到时间阈值内目标接收端的平均连接值,获取到单次访问所对应的访问时长,以此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平均访问时长,并将访问频率和平均访问时长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标记为丢失风险值;
获取到历史g个正常信息技术设备的平均连接值和丢失风险值,g为大于零的正数,分别以平均连接值和丢失风险值的个数和为X轴,以平均连接值和丢失风险值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描点的方式分别绘制平均连接值曲线和丢失风险值曲线,分别从平均连接值曲线和丢失风险值曲线中获取到连接趋势值和丢失趋势值,并将连接趋势值和丢失趋势值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连接趋势值阈值和预设丢失趋势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若连接趋势值小于预设连接趋势值阈值,且丢失趋势值小于预设丢失趋势值阈值,则不生成任何信号;
若连接趋势值大于等于预设连接趋势值阈值,或丢失趋势值大于等于预设丢失趋势值阈值,则生成调整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从信息技术的维护和运行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对维护数据进行维护状态评估操作和对表现数据进行运行监管反馈评估分析,以判断信息技术设备维护是否合格和运行是否正常,以降低信息技术设备的老损速率,同时有助于为信息技术设备后续运维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后续的管理合理性,同时有助于提高信息数据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预警性能,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内部数据的安全性,并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进行深入式数据整合管理操作,进而根据反馈运行等级合理、精准的对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后续运维管理,以提高后续信息技术设备的运行安全性,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后续运维决策的合理性;
(2)本发明在维护和运行正常的前提下,采集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数据并进行数据网络安全监管评估分析,以判断信息技术设备的数据网络安全趋势是否正常,以便及时的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网络安全性,以提高政务数据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平台、数据采集单元、维护评估单元、运行反馈单元、运维优化单元、管理评估单元以及数据网络单元,管理平台与数据采集单元呈单向通讯连接,数据采集单元与维护评估单元和运行反馈单元均呈单向通讯连接,维护评估单元和运行反馈单元均与管理评估单元和数据网络单元呈单向通讯连接,维护评估单元与运维优化单元呈单向通讯连接,管理评估单元和数据网络单元均与运维优化单元呈单向通讯连接;
当管理平台生成运管指令时,并将运管指令发送至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在接收到运管指令后,立即采集信息技术设备的表现数据和维护数据,表现数据包括约束异常值和工作流畅值,维护数据包括软件优化次数、平均维护间隔时长以及维护偏差值,并将维护数据和表现数据分别发送至维护评估单元和运行反馈单元,维护评估单元在接收到维护数据后,立即对维护数据进行维护状态评估操作,以判断信息技术设备维护是否合格,以降低信息技术设备的老损速率,同时有助于为信息技术设备后续运维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后续的管理合理性,具体的维护状态评估操作过程如下:
采集到信息技术设备投入使用时刻到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长,并将其标记为时间阈值,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软件优化次数和政务数据处理错误次数,并将政务数据处理错误次数与软件优化次数之比标记为防护倍率值,需要说明的是,防护倍率值是一个反映信息技术设备维护效果的影响参数;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次数,进而获取到相连两个维护次数之间的维护间隔时长,以此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平均维护间隔时长,并将平均维护间隔时长与预设平均维护间隔时长阈值进行比对分析,若平均维护间隔时长大于预设平均维护间隔时长阈值,则将平均维护间隔时长大于预设平均维护间隔时长阈值的部分标记为老损风险值,需要说明的是,老损风险值是一个反映信息技术设备维护效果的影响参数;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偏差值,维护偏差值表示维护后信息技术设备的异常数据所对应的个数,异常数据表示异响值超出预设异响值阈值的部分大于预设阈值、运行温度超出预设运行温度所对应用时时长小于预设时长的部分大于对应预设阈值等,需要说明的是,偏差风险值是一个反映信息技术设备维护效果的影响参数,偏差风险值的数值越大,则信息技术设备维护效果异常风险越大;
将防护倍率值、老损风险值以及偏差风险值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防护倍率值阈值、预设老损风险值阈值以及预设偏差风险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若满足防护倍率值、老损风险值以及偏差风险值三者均小于预设防护倍率值阈值、预设老损风险值阈值以及预设偏差风险值阈值,则生成合格信号,并将合格信号发送至数据网络单元;
若满足防护倍率值、老损风险值以及偏差风险值三者均小于预设防护倍率值阈值、预设老损风险值阈值以及预设偏差风险值阈值,则生成不合格信号,并不合格信号发送至运维优化单元,运维优化单元在接收到不合格信号后,立即显示不合格信号所对应的预设预警文字,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后续的管理合理性,以降低信息技术设备的老损速率,同时有助于为信息技术设备后续运维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运行反馈单元在接收到表现数据后,立即对表现数据进行运行监管反馈评估分析,以判断信息技术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以便及时的进行预警管理,以保证信息数据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同时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内部数据的安全性,具体的运行监管反馈评估分析过程如下:
将时间阈值划分为o个子时间段,o为大于零的自然数,获取到各个子时间段内信息技术设备的约束异常值,约束异常值表示干扰信息不符合预设标准的个数,干扰信号表示信息技术设备运行平均电压超出预设运行平均电压、内温度变化值超出预设内温度变化值阈值等,需要说明的是,约束异常值的数值越大,则信息技术运行异常风险越大;
获取到各个子时间段内信息技术设备的工作流畅值,工作流畅值表示工作信息不符合预设阈值的个数,工作数据表示信息技术设备平均加载速度低于预设平均加载速度、平均读写速率低于预设平均读写速率阈值等,并将约束异常值和工作流畅值分别标号为YSo和GCo;
根据公式得到各个子时间段内信息技术设备的运行 状态评估系数,其中,a1和a2分别为约束异常值和工作流畅值的预设比例因子系数,比例因 子系数用于修正各项参数在公式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从而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准确,a1 和a2均大于零的正数,a3为预设补偿因子系数,取值为1.229,Go为各个子时间段内信息技 术设备的运行状态评估系数,以子时间段的个数为X轴,以运行状态评估系数Go为Y轴建立 直角坐标系,通过描点的绘制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同时在该坐标系中绘制预设运行状 态评估系数曲线,进而获取到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与预设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首次相 交所形成的锐角,同时获取到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位于预设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上方 线段的长度,并将其标记为趋势风险角和趋势长度值,并将趋势风险角和趋势长度值与其 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趋势风险角阈值和预设势长度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若趋势风险角小于等于预设趋势风险角阈值,且趋势长度值小于等于预设趋势长度值阈值,则生成正常信号,并将正常信号发送至数据网络单元;
若趋势风险角大于预设趋势风险角阈值,或趋势长度值大于预设趋势长度值阈值,则生成风险信号,并将风险信号发送至管理评估单元。
实施例二:
管理评估单元在接收到风险信号后,立即对风险信号所对应的趋势风险角和趋势长度值进行深入式数据整合管理操作,以便合理、精准的对信息技术设备进行运维管理,具体的深入式数据整合管理操作过程如下: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风险信号所对应的趋势风险角和趋势长度值,进而获取到趋势风险角大于预设趋势风险角阈值与趋势长度值大于预设趋势长度值阈值的部分之积的和值,并将其标记风险和值,标号为FH,同时从维护评估单元中调取防护倍率值、老损风险值以及偏差风险值,并将防护倍率值、老损风险值以及偏差风险值分别标号为FB、LF以及PF;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运作评估值YP,运作评估值YP表示信息技术设备静态状态下所对应的总时长与动态状态下所对应的总时长之比,信息技术设备静态状态下表示信息技术设备未开机状态下,信息技术设备动态状态下表示信息技术设备开机状态下,需要说明的是,运作评估值YP的数值越大,则信息技术设备运维管理需求程度越深;
根据公式得到运维评估系数,其 中,f1、f2、f3、f4以及f5分别为风险和值、防护倍率值、老损风险值、偏差风险值以及运作评 估值的预设权重因子系数,f1、f2、f3、f4以及f5均为大于零的正数,f6为预设修正因子系 数,取值为1.421,H为运维评估系数,并将运维评估系数H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运维评 估系数区间进行比对分析:
若运维评估系数H大于预设运维评估系数区间中的最大值,则生成一级运维信号;
若运维评估系数H属于预设运维评估系数区间,则生成二级运维信号;
若运维评估系数H小于预设运维评估系数区间中的最小值,则生成三级运维信号,其中,一级运维信号、二级运维信号以及三级运维信号所对应的运维管理程度依次降低,并将一级运维信号、二级运维信号以及三级运维信号发送至运维优化单元,运维优化单元在接收到一级运维信号、二级运维信号以及三级运维信号后,立即显示一级运维信号、二级运维信号以及三级运维信号所对应的预设预警文字,进而根据反馈运行等级合理、精准的对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后续运维管理,以提高后续信息技术设备的运行安全性,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后续运维决策的合理性,同时为后续运维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网络单元在接收到合格信号和正常信号后,立即采集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数据,安全数据包括网络连接值、数据访问次数以及访问频率,并对安全数据进行数据网络安全监管评估分析,以判断信息技术设备的数据网络安全趋势是否正常,以便及时的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网络安全性,以提高政务数据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具体的数据网络安全监管评估分析过程如下: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网络连接值,网络连接值表示无网络密匙连接数量与有网络密匙连接数量之比,进而获取到时间阈值内目标接收端的平均连接值,同时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数据访问次数和访问频率,进而获取到单次访问所对应的访问时长,以此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平均访问时长,并将访问频率和平均访问时长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标记为丢失风险值;
获取到历史g个正常信息技术设备的平均连接值和丢失风险值,g为大于零的正数,分别以平均连接值和丢失风险值的个数和为X轴,以平均连接值和丢失风险值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描点的方式分别绘制平均连接值曲线和丢失风险值曲线,分别从平均连接值曲线和丢失风险值曲线中获取到连接趋势值和丢失趋势值,需要说明的是,连接趋势值的数值越大,数据丢失风险越大;
并将连接趋势值和丢失趋势值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连接趋势值阈值和预设丢失趋势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若连接趋势值小于预设连接趋势值阈值,且丢失趋势值小于预设丢失趋势值阈值,则不生成任何信号;
若连接趋势值大于等于预设连接趋势值阈值,或丢失趋势值大于等于预设丢失趋势值阈值,则生成调整信号,并将调整信号发送至运维优化单元,运维优化单元在接收到调整信号后,立即显示调整信号所对应的预设预警文字,以便及时的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网络安全性,进而提高政务数据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实施例三:
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信息技术设备的表现数据和维护数据,并分别发送至步骤二和步骤三;
步骤二:对维护数据进行维护状态评估操作,以判断信息技术设备维护是否合格,以降低信息技术设备的老损速率和运行影响,若得到合格信号,则进入步骤五,若得到不合格信号,则进行预警管理;
步骤三:对表现数据进行运行监管反馈评估分析,以判断信息技术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若得到正常信号,则进入步骤五,若得到风险信号,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四:对风险信号所对应的趋势风险角和趋势长度值进行深入式数据整合管理操作,以提高后续信息技术设备运维决策的合理性;
步骤五:根据步骤二和步骤三的反馈信息,采集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数据,并对安全数据进行数据网络安全监管评估分析,以判断信息技术设备的数据网络安全趋势是否正常,若得到调整信号,则进行预警管理;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从信息技术的维护和运行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对维护数据进行维护状态评估操作和对表现数据进行运行监管反馈评估分析,以判断信息技术设备维护是否合格和运行是否正常,以降低信息技术设备的老损速率,同时有助于为信息技术设备后续运维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后续的管理合理性,同时有助于提高信息数据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预警性能,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内部数据的安全性,并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进行深入式数据整合管理操作,进而根据反馈运行等级合理、精准的对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后续运维管理,以提高后续信息技术设备的运行安全性,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后续运维决策的合理性,且在维护和运行正常的前提下,采集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数据并进行数据网络安全监管评估分析,以判断信息技术设备的数据网络安全趋势是否正常,以便及时的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网络安全性,以提高政务数据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情况。
阈值的大小的设定是为了便于比较,关于阈值的大小,取决于样本数据的多少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每一组样本数据设定基数数量;只要不影响参数与量化后数值的比例关系即可。
上述公式均是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出且选取与真实值接近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系数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理平台、数据采集单元、维护评估单元、运行反馈单元、运维优化单元、管理评估单元以及数据网络单元;
当管理平台生成运管指令时,并将运管指令发送至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在接收到运管指令后,立即采集信息技术设备的表现数据和维护数据,表现数据包括约束异常值和工作流畅值,维护数据包括软件优化次数、平均维护间隔时长以及维护偏差值,并将维护数据和表现数据分别发送至维护评估单元和运行反馈单元,维护评估单元在接收到维护数据后,立即对维护数据进行维护状态评估操作和比对分析,将得到的合格信号发送至数据网络单元,并得到的不合格信号发送至运维优化单元;
运行反馈单元在接收到表现数据后,立即对表现数据进行运行监管反馈评估分析,将得到的正常信号发送至数据网络单元,将得到的风险信号发送至管理评估单元;
管理评估单元在接收到风险信号后,立即对风险信号所对应的趋势风险角和趋势长度值进行深入式数据整合管理操作,将得到的一级运维信号、二级运维信号以及三级运维信号发送至运维优化单元;
数据网络单元在接收到合格信号和正常信号后,立即采集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数据,安全数据包括网络连接值、数据访问次数以及访问频率,并对安全数据进行数据网络安全监管评估分析,将得到的调整信号发送至运维优化单元;
所述维护评估单元的维护状态评估操作过程如下:
S1:采集到信息技术设备投入使用时刻到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长,并将其标记为时间阈值,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软件优化次数和政务数据处理错误次数,并将政务数据处理错误次数与软件优化次数之比标记为防护倍率值;
S12: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次数,进而获取到相连两个维护次数之间的维护间隔时长,以此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平均维护间隔时长,并将平均维护间隔时长与预设平均维护间隔时长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将平均维护间隔时长大于预设平均维护间隔时长阈值的部分标记为老损风险值;
S13: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偏差值,维护偏差值表示维护后信息技术设备的异常数据所对应的个数,异常数据表示异响值超出预设异响值阈值的部分大于预设阈值、运行温度超出预设运行温度所对应用时时长小于预设时长的部分大于对应预设阈值;
所述维护评估单元的比对分析过程如下:
将防护倍率值、老损风险值以及偏差风险值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防护倍率值阈值、预设老损风险值阈值以及预设偏差风险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若满足防护倍率值、老损风险值以及偏差风险值三者均小于预设防护倍率值阈值、预设老损风险值阈值以及预设偏差风险值阈值,则生成合格信号;
若满足防护倍率值、老损风险值以及偏差风险值三者均小于预设防护倍率值阈值、预设老损风险值阈值以及预设偏差风险值阈值,则生成不合格信号;
所述运行反馈单元的运行监管反馈评估分析过程如下:
T1:将时间阈值划分为o个子时间段,o为大于零的自然数,获取到各个子时间段内信息技术设备的约束异常值,约束异常值表示干扰信息不符合预设标准的个数,干扰信号表示信息技术设备运行平均电压超出预设运行平均电压、内温度变化值超出预设内温度变化值阈值;
T2:获取到各个子时间段内信息技术设备的工作流畅值,工作流畅值表示工作信息不符合预设阈值的个数,工作数据表示信息技术设备平均加载速度低于预设平均加载速度、平均读写速率低于预设平均读写速率阈值,并将约束异常值和工作流畅值分别标号为YSo和GCo;
T3:根据公式得到各个子时间段内信息技术设备的运行状态评估系数Go,以子时间段的个数为X轴,以运行状态评估系数Go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描点的绘制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同时在该坐标系中绘制预设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进而获取到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与预设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首次相交所形成的锐角,同时获取到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位于预设运行状态评估系数曲线上方线段的长度,并将其标记为趋势风险角和趋势长度值,并将趋势风险角和趋势长度值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趋势风险角阈值和预设势长度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若趋势风险角小于等于预设趋势风险角阈值,且趋势长度值小于等于预设趋势长度值阈值,则生成正常信号;
若趋势风险角大于预设趋势风险角阈值,或趋势长度值大于预设趋势长度值阈值,则生成风险信号;
所述管理评估单元的深入式数据整合管理操作过程如下: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风险信号所对应的趋势风险角和趋势长度值,进而获取到趋势风险角大于预设趋势风险角阈值与趋势长度值大于预设趋势长度值阈值的部分之积的和值,并将其标记风险和值FH,同时从维护评估单元中调取防护倍率值FB、老损风险值LF以及偏差风险值PF;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运作评估值YP,运作评估值YP表示信息技术设备静态状态下所对应的总时长与动态状态下所对应的总时长之比,信息技术设备静态状态下表示信息技术设备未开机状态下,信息技术设备动态状态下表示信息技术设备开机状态下;
根据公式得到运维评估系数H,并将运维评估系数H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运维评估系数区间进行比对分析:
若运维评估系数H大于预设运维评估系数区间中的最大值,则生成一级运维信号;若运维评估系数H属于预设运维评估系数区间,则生成二级运维信号;若运维评估系数H小于预设运维评估系数区间中的最小值,则生成三级运维信号;
所述数据网络单元的数据网络安全监管评估分析过程如下:
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网络连接值、数据访问次数以及访问频率,网络连接值表示无网络密匙连接数量与有网络密匙连接数量之比,进而获取到时间阈值内目标接收端的平均连接值,获取到单次访问所对应的访问时长,以此获取到时间阈值内信息技术设备的平均访问时长,并将访问频率和平均访问时长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标记为丢失风险值;
获取到历史g个正常信息技术设备的平均连接值和丢失风险值,g为大于零的整数,分别以平均连接值和丢失风险值的个数和为X轴,以平均连接值和丢失风险值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描点的方式分别绘制平均连接值曲线和丢失风险值曲线,分别从平均连接值曲线和丢失风险值曲线中获取到连接趋势值和丢失趋势值,并将连接趋势值和丢失趋势值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连接趋势值阈值和预设丢失趋势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若连接趋势值小于预设连接趋势值阈值,且丢失趋势值小于预设丢失趋势值阈值,则不生成任何信号;
若连接趋势值大于等于预设连接趋势值阈值,或丢失趋势值大于等于预设丢失趋势值阈值,则生成调整信号。
2.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信息技术设备的表现数据和维护数据,并分别发送至步骤二和步骤三;
步骤二:对维护数据进行维护状态评估操作,以判断信息技术设备维护是否合格,以降低信息技术设备的老损速率和运行影响,若得到合格信号,则进入步骤五,若得到不合格信号,则进行预警管理;
步骤三:对表现数据进行运行监管反馈评估分析,以判断信息技术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若得到正常信号,则进入步骤五,若得到风险信号,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四:对风险信号所对应的趋势风险角和趋势长度值进行深入式数据整合管理操作,以提高后续信息技术设备运维决策的合理性;
步骤五:根据步骤二和步骤三的反馈信息,采集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数据,并对安全数据进行数据网络安全监管评估分析,以判断信息技术设备的数据网络安全趋势是否正常,若得到调整信号,则进行预警管理。
CN202311547351.XA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2784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7351.XA CN117278425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7351.XA CN117278425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8425A CN117278425A (zh) 2023-12-22
CN117278425B true CN117278425B (zh) 2024-02-02

Family

ID=89217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47351.XA Active CN117278425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7842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1926B1 (en) * 2013-10-31 2016-07-26 Fulcrum IP Servic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ation of cyber security
CN112968796A (zh) * 2021-02-02 2021-06-15 武汉卓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6308285A (zh) * 2023-03-22 2023-06-23 齐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智慧终端安全监管系统
CN116506339A (zh) * 2023-05-22 2023-07-28 合肥中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行业网络安全实时监测分析系统
CN116633816A (zh) * 2023-05-30 2023-08-22 合肥正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企业数字化的传媒展示终端安全监管预警系统
CN116777433A (zh) * 2023-06-28 2023-09-19 广州众博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工业产线设备运维管理系统
CN116896481A (zh) * 2023-09-06 2023-10-17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网络安全数据风险评估系统
CN116934303A (zh) * 2023-07-24 2023-10-24 上海惊叹化学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电池封装用耐温湿聚氨酯粘合剂性能检测系统
CN117060594A (zh) * 2023-10-11 2023-11-14 宁波天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运行监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1926B1 (en) * 2013-10-31 2016-07-26 Fulcrum IP Servic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ation of cyber security
CN112968796A (zh) * 2021-02-02 2021-06-15 武汉卓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6308285A (zh) * 2023-03-22 2023-06-23 齐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智慧终端安全监管系统
CN116506339A (zh) * 2023-05-22 2023-07-28 合肥中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行业网络安全实时监测分析系统
CN116633816A (zh) * 2023-05-30 2023-08-22 合肥正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企业数字化的传媒展示终端安全监管预警系统
CN116777433A (zh) * 2023-06-28 2023-09-19 广州众博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工业产线设备运维管理系统
CN116934303A (zh) * 2023-07-24 2023-10-24 上海惊叹化学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电池封装用耐温湿聚氨酯粘合剂性能检测系统
CN116896481A (zh) * 2023-09-06 2023-10-17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网络安全数据风险评估系统
CN117060594A (zh) * 2023-10-11 2023-11-14 宁波天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运行监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护对策;丁伟;唐洁瑶;曹扬;戴涛;陈华军;许爱东;;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第09期);全文 *
网络安全准入及地址资源管控的应用与研究;叶水勇;李宏山;王阳;朱兵;唐波;汪静;;大众用电(S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8425A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60594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运行监测系统
CN110208019B (zh) 一种动设备状态监测动态阈值预警方法
CN116859857B (zh) 基于远程控制的燃油泵装配生产线智能管理系统
CN109193650B (zh) 一种基于高维随机矩阵理论的电网薄弱点评估方法
CN116483010A (zh) 一种电力控制柜安全运行监管预警系统
CN116896481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网络安全数据风险评估系统
CN116633816A (zh) 一种基于企业数字化的传媒展示终端安全监管预警系统
CN116800517A (zh)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数据采集智能管理系统
CN115102290A (zh) 一种智能电网实时安全预警系统
CN117079428A (zh) 一种用于厂区危化气体泄漏监测的区域预警系统
CN116820050A (zh)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生产线用自动控制系统
CN116739384A (zh) 基于5g无线通讯的矿用设备运行管理系统
CN116660672B (zh) 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设备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15473331B (zh) 一种基于动态建模的数字孪生电网用电量监管系统
CN116884193A (zh) 一种基于多端感应融合的芯片工厂智慧生产监控警报系统
CN116893643A (zh)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机器人行驶轨迹安全管控系统
CN117278425B (zh) 一种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681307B (zh) 基于多端融合反馈的河道四乱监管追溯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14898533A (zh) 一种水利水电智能报警方法及系统
CN116993329B (zh)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通讯设备运行维修决策管理系统
CN117268455A (zh) 一种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检测设备的监测系统
CN116934162A (zh)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农机设备运行管控系统
CN116465059A (zh) 基于数据分析的节能空调器运行监管系统
CN106650154B (zh) 一种基于热力性能指标的核电常规岛设备可靠性监测方法
CN114814578A (zh) 超大型灯泡贯流式水轮机发电机组运行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