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62039A - 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62039A
CN117262039A CN202311465360.4A CN202311465360A CN117262039A CN 117262039 A CN117262039 A CN 117262039A CN 202311465360 A CN202311465360 A CN 202311465360A CN 117262039 A CN117262039 A CN 117262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ll
vehicle body
body structur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653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62039B (zh
Inventor
周盛明
吴有龙
熊正武
朱方平
李少文
黄斌
白彦杭爱
马瑞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ng Tenglo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ng Tenglo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ng Tenglo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yang Tenglo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6536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620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62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62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62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62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1/00Superstructures for passenger vehicles
    • B62D31/02Superstructures for passenger vehicles for carrying large numbers of passengers, e.g. omnib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包括前框架,所述前框架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在两组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中部呈等距离分布,所述第一固定管的外壁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三固定管,所述第三固定管的底部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三固定管和所述第二固定管的管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车身底部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实现对车身结构的变截面设置,且对车身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支撑组件内部L型管和第二横管的管径均大于第一横管的管径,可以提高车身两侧的强度,使该车身结构具有一定的防撞击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公交车又称公共汽车、城市客车等,即人们所俗称的巴士或大巴。它是客车类中大、中型客车的典型车型,是为专门解决城市和城郊运输而设计及装备的商用车,当前,城市客车发展的趋势是系列化、模块化、轻量化、小型化、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及个性化。而作为客车主要承载结构的车身骨架,它们的质量和结构形式直接影响车身的寿命和整车性能,如动力性、经济性及操纵稳定性。
车身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车体强度、刚度的前提下,减轻车身骨架的质量。为了保证车身结构的刚强度和轻量化,使用铝合金材质的车身骨架是当前客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但即便是采用了铝合金材质,也脱离不了合装这一传统工序,虽然采用的是螺栓连接,但城市客在车行驶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颠簸路面,这就使得城市客车传统的螺栓连接很难经受住考验,所以会出现城市客车长期行驶后固定螺栓有长期处于震动环境中出现脱落的情况,从而导致整个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大大下降,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因此,亟需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包括前框架,所述前框架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在两组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中部呈等距离分布;
所述第一固定管的外壁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三固定管,所述第三固定管的底部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三固定管和所述第二固定管的管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所述第二固定管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底架,所述底架的横截面呈多组“T”字型,所述底架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孔;
所述前框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前车板,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和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顶板和侧车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管顶部外壁的L型管,所述L型管远离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横管,所述第二横管远离所述L型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横管,所述L型管、所述第一横管和所述第二横管均为一体成型,所述L型管和所述第二横管的管径均大于所述第一横管的管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管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竖板和方管,所述竖板的数目为两组,所述方管位于两组所述竖板的中部,所述方管的两侧外壁均与两组所述第二横管的一侧外壁相接触,所述竖板的一侧外壁与所述第二横管的一侧外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T字型,所述卡槽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的规格与所述卡槽的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凸杆,所述凸杆的顶部外壁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底部内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帽。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垫圈,所述第一垫圈与所述第二垫圈的外壁均开设有等距离呈圆形分布的第一齿槽,所述第一齿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垫圈的顶部外壁、所述第二垫圈的底部外壁上,所述第一齿槽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圈的底部外壁开设有等距离呈圆形分布的第二齿槽,所述第二齿槽的侧边呈波浪形,所述第二垫圈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呈圆形分布的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二齿槽相互啮合,所述螺帽的底部外壁与所述第一垫圈的顶部外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凸杆的两侧均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内部插接有插柱,所述插柱的两端外壁均从所述插孔的内部伸出,所述插柱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圆周外壁啮合有螺纹管,所述螺帽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横截面呈正六边形,所述转动槽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圆孔,所述螺纹管的一端从所述圆孔的内部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管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大于所述插孔的内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通过设置的支撑组件、第二固定管和第三固定管,在车身结构组装的过程中,由于客车底部承受的承载力是大于客车顶部的,因此通过将第三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的管径从上至下进行逐渐增大,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车身底部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实现对车身结构的变截面设置,且对车身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支撑组件内部L型管和第二横管的管径均大于第一横管的管径,可以提高车身两侧的强度,使该车身结构具有一定的防撞击能力。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通过设置的安装板、固定螺杆、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该车身结构第二横管顶部的安装板是通过四组固定螺杆与其进行固定的,同时固定螺杆的圆周外壁还套设有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因此在在通过固定螺杆将安装板与第二横管进行锁紧固定时,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会被螺帽紧紧压住,在固定螺杆锁紧后,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外壁开设的第一齿槽均嵌入螺帽和定位孔的表面,同时第一垫圈底部开设的第二齿槽和第二垫圈顶部固定连接的凸块相互啮合,因此能够通过凸块的张力来实现对固定螺杆的锁紧固定,当固定螺杆受到震动有松开旋转的趋势时,由于凸块的倾角是大于固定螺杆螺纹的螺距,第一垫圈产生的升程大于固定螺杆产生的升程,因此会在螺纹头或者螺帽下方产生楔形效应,进而进一步拉紧固定螺杆,避免固定螺杆在长期处于颠簸震动状态时出现松动的情况,保证了整个车身结构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通过设置的螺纹管、限位环、插孔和螺纹杆,在固定螺杆通过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锁紧后为了进一步提升防震动能力,工作人员可以首先将插柱的一端从插孔内部穿过,随后在将螺纹管的一端从圆孔内部穿过,当螺纹管从圆孔内部穿过后通过其与螺纹杆之间的相互啮合,可以实现对螺纹管的锁紧固定,此时两组螺纹管均固定在插柱的两端,且两组螺纹管分别插接在两组螺帽的内部,因此实现对两组螺帽即两组固定螺杆的二次锁紧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车身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安装板底部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安装板顶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车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前框架;2、第一固定管;3、第二固定管;4、加强板;5、第三固定管;6、底架;7、安装孔;8、支撑组件;9、第一横管;10、L型管;11、套管;12、第二横管;13、安装板;14、卡槽;15、定位框;16、凸杆;17、固定孔;18、螺帽;19、竖板;20、方管;21、固定螺杆;22、第一垫圈;23、第一齿槽;24、第二齿槽;25、第二垫圈;26、圆孔;27、凸块;28、定位孔;29、螺纹管;30、限位环;31、插孔;32、螺纹杆;33、插柱;34、通孔;35、前车板;36、侧车板;37、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 “左”、“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 “连接”、 “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9,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包括前框架1,前框架1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一固定管2,第一固定管2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组件8,支撑组件在8两组第一固定管2的中部呈等距离分布;
第一固定管2的外壁设置有套管11, 套管11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三固定管5,第三固定管5的底部焊接有加强板4,加强板4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二固定管3, 第三固定管5和第二固定管3的管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在车身结构组装的过程中,由于客车底部承受的承载力是大于客车顶部的,因此通过将第三固定管5和第二固定管3的管径从上至下进行逐渐增大,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车身底部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实现对车身结构的变截面设置;
第二固定管3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底架6, 底架6的横截面呈多组“T”字型, 底架6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孔7;
前框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前车板35, 支撑组件8的顶部和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顶板37和侧车板36。
优选地, 支撑组件8包括固定连接在套管11顶部外壁的L型管10, L型管10远离套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横管12, 第二横管12远离L型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横管9, L型管10、第一横管9和第二横管12均为一体成型, L型管10和第二横管12的管径均大于第一横管9的管径,对车身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支撑组件8内部L型管10和第二横管12的管径均大于第一横管9的管径,可以提高车身两侧的强度,使该车身结构具有一定的防撞击能力。
优选地,第二横管1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的底部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竖板19和方管20,竖板19的数目为两组,方管20位于两组竖板19的中部,方管20的两侧外壁均与两组第二横管12的一侧外壁相接触,竖板19的一侧外壁与第二横管12的一侧外壁相接触。
优选地,安装板13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卡槽14,卡槽14的横截面呈T字型,卡槽14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定位框15,定位框15的规格与卡槽14的规格相同,安装板13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凸杆16,凸杆16的顶部外壁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固定孔17,方便后续车身结构与车顶板37等进行固定安装。
优选地,安装板13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定位孔28,定位孔28的底部内壁开设有通孔34,通孔3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21,固定螺杆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帽18,定位孔2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垫圈25,第二垫圈2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垫圈22,第一垫圈22与第二垫圈25的外壁均开设有等距离呈圆形分布的第一齿槽23,第一齿槽23分别设置于第一垫圈22的顶部外壁、第二垫圈25的底部外壁上,第一齿槽23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第一垫圈22的底部外壁开设有等距离呈圆形分布的第二齿槽24,第二齿槽24的侧边呈波浪形,第二垫圈25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呈圆形分布的凸块27,凸块27与第二齿槽24相互啮合,螺帽18的底部外壁与第一垫圈22的顶部外壁相接触,该车身结构第二横管12顶部的安装板13是通过四组固定螺杆21与其进行固定的,同时固定螺杆21的圆周外壁还套设有第一垫圈22和第二垫圈25,因此在在通过固定螺杆21将安装板13与第二横管12进行锁紧固定时,第一垫圈22和第二垫圈25会被螺帽18紧紧压住,在固定螺杆21锁紧后,第一垫圈22和第二垫圈25外壁开设的第一齿槽23均嵌入螺帽18和定位孔28的表面,同时第一垫圈22底部开设的第二齿槽24和第二垫圈25顶部固定连接的凸块27相互啮合,因此能够通过凸块27的张力来实现对固定螺杆21的锁紧固定,当固定螺杆21受到震动有松开旋转的趋势时,由于凸块27的倾角是大于固定螺杆21螺纹的螺距,第一垫圈22产生的升程大于固定螺杆21产生的升程,因此会在螺纹头或者螺帽18下方产生楔形效应,进而进一步拉紧固定螺杆21,避免固定螺杆21在长期处于颠簸震动状态时出现松动的情况,保证了整个车身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凸杆16的两侧均开设有插孔31,插孔31的内部插接有插柱33,插柱33的两端外壁均从插孔31的内部伸出,插柱3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2,螺纹杆32的圆周外壁啮合有螺纹管29,螺帽18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横截面呈正六边形,转动槽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圆孔26,螺纹管29的一端从圆孔26的内部穿过,螺纹管29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30,限位环30的直径大于插孔31的内径,在固定螺杆21通过第一垫圈22和第二垫圈25锁紧后为了进一步提升防震动能力,工作人员可以首先将插柱33的一端从插孔31内部穿过,随后在将螺纹管29的一端从圆孔26内部穿过,当螺纹管29从圆孔26内部穿过后通过其与螺纹杆32之间的相互啮合,可以实现对螺纹管29的锁紧固定,此时两组螺纹管29均固定在插柱33的两端,且两组螺纹管29分别插接在两组螺帽18的内部,因此实现对两组螺帽18即两组固定螺杆21的二次锁紧固定。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在车身结构组装的过程中,由于客车底部承受的承载力是大于客车顶部的,因此通过将第三固定管5和第二固定管3的管径从上至下进行逐渐增大,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车身底部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实现对车身结构的变截面设置,且对车身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支撑组件8内部L型管10和第二横管12的管径均大于第一横管9的管径,可以提高车身两侧的强度,使该车身结构具有一定的防撞击能力,该车身结构第二横管12顶部的安装板13是通过四组固定螺杆21与其进行固定的,同时固定螺杆21的圆周外壁还套设有第一垫圈22和第二垫圈25,因此在在通过固定螺杆21将安装板13与第二横管12进行锁紧固定时,第一垫圈22和第二垫圈25会被螺帽18紧紧压住,在固定螺杆21锁紧后,第一垫圈22和第二垫圈25外壁开设的第一齿槽23均嵌入螺帽18和定位孔28的表面,同时第一垫圈22底部开设的第二齿槽24和第二垫圈25顶部固定连接的凸块27相互啮合,因此能够通过凸块27的张力来实现对固定螺杆21的锁紧固定,当固定螺杆21受到震动有松开旋转的趋势时,由于凸块27的倾角是大于固定螺杆21螺纹的螺距,第一垫圈22产生的升程大于固定螺杆21产生的升程,因此会在螺纹头或者螺帽18下方产生楔形效应,进而进一步拉紧固定螺杆21,避免固定螺杆21在长期处于颠簸震动状态时出现松动的情况,保证了整个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在固定螺杆21通过第一垫圈22和第二垫圈25锁紧后为了进一步提升防震动能力,工作人员可以首先将插柱33的一端从插孔31内部穿过,随后在将螺纹管29的一端从圆孔26内部穿过,当螺纹管29从圆孔26内部穿过后通过其与螺纹杆32之间的相互啮合,可以实现对螺纹管29的锁紧固定,此时两组螺纹管29均固定在插柱33的两端,且两组螺纹管29分别插接在两组螺帽18的内部,因此实现对两组螺帽18即两组固定螺杆21的二次锁紧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包括前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1)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一固定管(2),所述第一固定管(2)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组件(8),所述支撑组件在(8)两组所述第一固定管(2)的中部呈等距离分布;
所述第一固定管(2)的外壁设置有套管(11),所述套管(11)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三固定管(5),所述第三固定管(5)的底部焊接有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二固定管(3),所述第三固定管(5)和所述第二固定管(3)的管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所述第二固定管(3)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底架(6),所述底架(6)的横截面呈多组“T”字型,所述底架(6)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孔(7);
所述前框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前车板(35),所述支撑组件(8)的顶部和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顶板(37)和侧车板(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8)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管(11)顶部外壁的L型管(10),所述L型管(10)远离所述套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横管(12),所述第二横管(12)远离所述L型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横管(9),所述L型管(10)、所述第一横管(9)和所述第二横管(12)均为一体成型,所述L型管(10)和所述第二横管(12)的管径均大于所述第一横管(9)的管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管(1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的底部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竖板(19)和方管(20),所述竖板(19)的数目为两组,所述方管(20)位于两组所述竖板(19)的中部,所述方管(20)的两侧外壁均与两组所述第二横管(12)的一侧外壁相接触,所述竖板(19)的一侧外壁与所述第二横管(12)的一侧外壁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3)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的横截面呈T字型,所述卡槽(14)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定位框(15),所述定位框(15)的规格与所述卡槽(14)的规格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3)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凸杆(16),所述凸杆(16)的顶部外壁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固定孔(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3)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定位孔(28),所述定位孔(28)的底部内壁开设有通孔(34),所述通孔(3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21),所述固定螺杆(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帽(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2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垫圈(25),所述第二垫圈(2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垫圈(22),所述第一垫圈(22)与所述第二垫圈(25)的外壁均开设有等距离呈圆形分布的第一齿槽(23),所述第一齿槽(2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垫圈(22)的顶部外壁、所述第二垫圈(25)的底部外壁上,所述第一齿槽(23)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圈(22)的底部外壁开设有等距离呈圆形分布的第二齿槽(24),所述第二齿槽(24)的侧边呈波浪形,所述第二垫圈(25)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呈圆形分布的凸块(27),所述凸块(27)与所述第二齿槽(24)相互啮合,所述螺帽(18)的底部外壁与所述第一垫圈(22)的顶部外壁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杆(16)的两侧均开设有插孔(31),所述插孔(31)的内部插接有插柱(33),所述插柱(33)的两端外壁均从所述插孔(31)的内部伸出,所述插柱(3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2),所述螺纹杆(32)的圆周外壁啮合有螺纹管(29),所述螺帽(18)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横截面呈正六边形,所述转动槽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圆孔(26),所述螺纹管(29)的一端从所述圆孔(26)的内部穿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管(29)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30),所述限位环(30)的直径大于所述插孔(31)的内径。
CN202311465360.4A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 Active CN1172620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65360.4A CN117262039B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65360.4A CN117262039B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62039A true CN117262039A (zh) 2023-12-22
CN117262039B CN117262039B (zh) 2024-03-12

Family

ID=89214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65360.4A Active CN117262039B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62039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444957A (fr) * 1912-02-26 1912-10-30 Ottaviano Pacini Boulon de sureté pourvu d'un dispositif empechant le desserrement de l'écrou
GB829017A (en) * 1956-10-13 1960-02-24 Robert Alexander Wrigley Improvements in a lock washer and nut assembly for a screw threaded member
EP0237859A1 (en) * 1986-03-21 1987-09-23 IVECO FIAT S.p.A. Structural element assembly for constructing a motor bus
WO1991018780A1 (en) * 1990-06-06 1991-12-12 Aluminiumbuss I Piteå Aktiebolag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A2503991A1 (en) * 2000-11-02 2002-05-02 National Steel Car Limited Dropped deck center beam rail road car
KR20020046289A (ko) * 2000-12-12 2002-06-21 안우희 철도차량용 차량구조체 및 그 제작방법
US6962114B1 (en) * 2000-11-02 2005-11-08 National Steel Car Limited Dropped deck center beam rail road car
US20110103916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Hyundai Motor Company Bolt for panel combination and panel combin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4290823A (zh) * 2014-09-26 2015-01-21 东风扬子江汽车(武汉)有限责任公司 客车车身结构
KR102048634B1 (ko) * 2018-07-23 2019-11-25 정재용 풀림방지기능을 갖는 내진용 볼트너트 체결장치
US20220402559A1 (en) * 2019-11-19 2022-12-22 Arrival Limited A zero emission vehicle with a skateboard platform or skateboard chassis and a body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444957A (fr) * 1912-02-26 1912-10-30 Ottaviano Pacini Boulon de sureté pourvu d'un dispositif empechant le desserrement de l'écrou
GB829017A (en) * 1956-10-13 1960-02-24 Robert Alexander Wrigley Improvements in a lock washer and nut assembly for a screw threaded member
EP0237859A1 (en) * 1986-03-21 1987-09-23 IVECO FIAT S.p.A. Structural element assembly for constructing a motor bus
WO1991018780A1 (en) * 1990-06-06 1991-12-12 Aluminiumbuss I Piteå Aktiebolag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A2503991A1 (en) * 2000-11-02 2002-05-02 National Steel Car Limited Dropped deck center beam rail road car
US6962114B1 (en) * 2000-11-02 2005-11-08 National Steel Car Limited Dropped deck center beam rail road car
KR20020046289A (ko) * 2000-12-12 2002-06-21 안우희 철도차량용 차량구조체 및 그 제작방법
US20110103916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Hyundai Motor Company Bolt for panel combination and panel combin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4290823A (zh) * 2014-09-26 2015-01-21 东风扬子江汽车(武汉)有限责任公司 客车车身结构
KR102048634B1 (ko) * 2018-07-23 2019-11-25 정재용 풀림방지기능을 갖는 내진용 볼트너트 체결장치
US20220402559A1 (en) * 2019-11-19 2022-12-22 Arrival Limited A zero emission vehicle with a skateboard platform or skateboard chassis and a bod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62039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262039B (zh) 一种变截面车身结构
CN11314734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挂点结构
CN217804976U (zh) 一种驾驶室翻转机构用安装结构
US20220371661A1 (en) Rear subframe assembly
CN11187377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后置后驱系统
CN210912602U (zh) 车架纵梁、后纵梁以及c柱的多功能接头及汽车
CN111717294A (zh) 仪表台管梁总成及汽车
CN213354609U (zh) 一种装配式的空气悬挂与车架连接结构
CN220220371U (zh) 一种新型电机右悬置总成
CN219790286U (zh) 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
CN217705943U (zh) 一种装配便捷的商用车车架
CN216886559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汽车卡箍线束支架件
CN219857024U (zh) 摄像头安装总成和车辆
CN215622270U (zh) 前段格栅及客车
CN212401368U (zh) 仪表台管梁总成及汽车
CN217917455U (zh) 一种抗震镂空铝合金轮毂
CN220400784U (zh) 一种电池箱体内的支撑结构
CN215794030U (zh) 一种轻量化尾横梁及其车架安装结构
CN217623807U (zh) 一种车厢立柱的连接结构
CN220865494U (zh) 副车架吸能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6374731U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汽车用横梁结构
CN211820441U (zh) 一种轻量化车轴轴体
CN218966616U (zh) 减震塔支撑结构及车辆
CN220163657U (zh) 一种悬置系统、动力总成及宽体矿车
CN209757264U (zh) 一种商用车车身后悬置支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