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9968B - 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及防风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及防风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9968B
CN117249968B CN202311544661.6A CN202311544661A CN117249968B CN 117249968 B CN117249968 B CN 117249968B CN 202311544661 A CN202311544661 A CN 202311544661A CN 117249968 B CN117249968 B CN 1172499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assembly
crane
wind
tru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446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49968A (zh
Inventor
徐彩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Tengg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Tengg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Tengg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Tengg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446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499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49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9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49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99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5Testing of complete machines, e.g. washing-machines or mobile phon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防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及防风检测装置,应用于检测安装在大车轨道上起重机的防风性能,起重机通过防风抗滑组件固定在大车轨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机构、第一牵引机构、第二牵引机构、载荷检测机构、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本发明通过在大车轨道上设置调节机构,通过调节第一引导组件和第二引导组件的位置,以此调节起重机和第一引导组件,以及第二引导组件之间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的角度,通过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分别拉动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即能够模拟起重机受不同方向大风的影响,能够检测起重机在不同风向和不同风力的状态下,起重机的防风抗滑能力,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及防风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防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及防风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室外作业的起重装卸机械,特别是结构体积较为庞大,迎风面积大的大型港口、码头等露天使用的大型专业起重装卸机械,在工作区域工作时,经常会遇到突发性大风的袭击,因此这些起重装卸机械一般都需要设置工作状态下的防风装置。防风装置的可靠性和防风效果直接影响起重装卸机械的作业安全,如果防风装置的可靠性和防风制动效果达不到要求,起重装卸机械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突发性大风袭击时,起重装卸机械在风力的作用下会沿轨道产生移动,由此可能发生起重装卸机械失控导致碰撞、脱轨、倾翻等严重事故,造成人身和财产伤亡事故。每年世界上各种大型、超大型起重机和港口装卸机械以及室外作业的各种门式起重机风灾事故频繁发生,每年都导致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防风抗滑装置防风抗滑能力不足或动作失灵的因素有很多,其最主要的因素是现有港口设备防风抗滑装置的防风抗滑能力均是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为确保设备在极端气候下不发生倾翻等安全事故,必须对其进行防风抗滑能力检测,验证其实际防风抗滑能力,但是由于极端气候条件下风载荷较大,目前港口还没有专用于进行防风抗滑能力检测的设备,各大港口码头亟需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测装置来测量岸边作业设备在遭受极端气候时的防风抗滑能力。
中国专利CN106226107B公开了一种起重机防风抗滑能力试验检测平台,结构平台支撑在轨道上,滑轮系统沿轨道宽度方向对称布置,张紧滑轮支座固接在结构平台的支撑平面上端面左侧,导向滑轮支座固接在结构平台的支撑平面上端面右侧,牵引滑轮支座固接在起重机构件的端梁的左侧,风力模拟装置沿轨道宽度方向对称布置,风力模拟装置的尾端挡板固接在结构平台的支撑台面上端面,其推杆头部与滑轮系统的张紧滑轮轴铰接,自锁式顶夹轨防风抗滑装置沿轨道宽度方向对称布置在结构平台的支撑台面下端。
该检测平台通过对起重机施加沿轨道方向的作用力,以此测量起重机在轨道上被防风抗滑装置锁定后最大防风抗滑能力的大小,然而该检测平台仅能够对起重机施加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作用力,而自然环境下,风向多变,无法检测起重机在受不同方向的大风时,起重机的防风抗滑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通过在大车轨道上设置调节机构,通过调节第一引导组件和第二引导组件的位置,以此调节起重机和第一引导组件,以及第二引导组件之间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的角度,通过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分别拉动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即能够模拟起重机受不同方向大风的影响,进而能够检测起重机在不同风向和不同风力的状态下,起重机的防风抗滑能力,解决了现有的检测平台,无法检测起重机受不同方向的大风时的防风抗滑能力。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应用于检测安装在大车轨道上起重机的防风性能,起重机通过防风抗滑组件固定在大车轨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机构、第一牵引机构、第二牵引机构、载荷检测机构、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所述调节机构水平地设置在两个大车轨道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可沿大车轨道垂直方向移动的第一引导组件和第二引导组件;所述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大车轨道上,所述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可在大车轨道上移动;载荷检测机构设置在起重机两侧的移动底座上;所述第一牵引绳的一端穿过起重机其中一个移动底座后与其接近的载荷检测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引导组件后与第一牵引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的一端穿过起重机另一个移动底座后与其接近的载荷检测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引导组件后与第二牵引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立座、衍架、第一引导驱动组件和第二引导驱动组件;所述立座对称地设置在两个大车轨道上;所述衍架水平地设置在两个立座上,所述第一引导组件和第二引导组件沿所述衍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衍架上;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衍架的顶部,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引导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引导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衍架的底部,所述第二引导驱动组件与第二引导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衍架包括衍杆和连接端板,所述连接端板对称地设置在两个大车轨道的外侧,所述衍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端板的四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导组件和第二引导组件滑动地设置在衍杆之间。
优选地,所述衍杆的外侧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一引导组件和第二引导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引导组件包括上滑座、下滑座、第一引导轮和第二引导轮,所述上滑座沿衍杆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顶部的两个衍架之间,所述上滑座上设置有抵接在顶部两个衍架滑槽上的上滚轮;所述下滑座沿衍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底部的两个衍架之间,所述下滑座上设置有抵接在底部两个衍架滑槽上的下滚轮;所述第一引导轮和第二引导轮转动地设置在上滑座和下滑座之间,所述第一引导轮和第二引导轮的轴线竖直,所述第一牵引绳穿过第一引导轮和第二引导轮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轮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第一夹槽,所述第二引导轮的圆周面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第二夹槽,所述第一引导轮和第二引导轮的圆周面相抵接,所述第一牵引绳穿过第一夹槽和第二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和第二引导驱动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座、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传动链、连接块、引导驱动电机,所述转动座设置在所述连接端板的外侧,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分别转动地设置在两侧的转动座上,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传动链的两端设置在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所述传动链的一侧通过连接块与所述上滑座连接,所述引导驱动电机设置在一侧的转动座上,所述引导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链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第一引导组件还包括自锁定组件,所述自锁定组件具有以可脱离的方式抵接在衍杆相对端的摩擦件,所述摩擦件位于上滚轮和下滚轮之间。
优选地,所述自锁定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页、第二连接页、第一抵接座、第二抵接座、第一刹车片、第二刹车片、双轴液压缸、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接页设置在所述上滑座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页设置在所述下滑座的两侧,所述第一抵接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页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页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刹车片安装在第一抵接座上,所述第二刹车片安装在第二抵接座上,所述自锁定组件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刹车片抵接在上部衍杆的底端,所述第一刹车片位于所述上滚轮的底部,所述第二刹车片抵接在下部衍架的顶端,所述第二刹车片位于所述下滚轮的顶部;所述双轴液压缸沿纵向设置在上滑座和下滑做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分别设置在所述双轴液压缸两端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架和第一抵接座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架和第二抵接座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牵引机构包括活动平台、固定平台、动滑轮组、定滑轮组和卷扬机,所述活动平台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大车轨道上、所述第一牵引绳的一端与活动平台连接,所述固定平台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大车轨道上,所述活动平台位于调节机构和固定平台之间,所述动滑轮组设置在活动平台上,所述定滑轮组和卷扬机设置在固定平台上,所述卷扬机的钢绳依次绕设在动滑轮组和定滑轮组上,所述卷扬机构收卷钢绳时,所述活动平台向固定平台方向移动。
本发明还涉及起重机防风检测装置,包括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
本发明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大车轨道上设置调节机构,通过调节第一引导组件和第二引导组件的位置,以此调节起重机和第一引导组件,以及第二引导组件之间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的角度,通过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分别拉动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即能够模拟起重机受不同方向大风的影响,进而能够检测起重机在不同风向和不同风力的状态下,起重机的防风抗滑能力,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在检测起重机防风能力时第一种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在检测起重机防风能力时第二种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中第一引导组件在衍杆上滑动时的立体图。
图8是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中第一引导组件的立体图。
图9是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中第一引导组件的正视图。
图10是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中第一引导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中第一牵引机构的立体图。
图中标号为:11-起重机;111-移动底座;112-防风抗滑组件;12-大车轨道;2-调节机构;21-第一引导组件;211-上滑座;212-下滑座;213-第一引导轮;2131-第一夹槽;214-第二引导轮;2141-第二夹槽;215-上滚轮;216-下滚轮;22-第二引导组件;23-立座;24-衍架;241-衍杆;242-连接端板;25-第一引导驱动组件;251-转动座;252-主动链轮;253-从动链轮;254-传动链;255-连接块;256-引导驱动电机;26-第二引导驱动组件;27-自锁定组件;271-第一连接页;272-第二连接页;273-第一抵接座;274-第二抵接座;275-第一刹车片;276-第二刹车片;277-双轴液压缸;278-第一连接架;279-第二连接架;281-第一连杆;282-第二连杆;3-第一牵引机构;31-活动平台;32-固定平台;33-动滑轮组;34-定滑轮组;35-卷扬机;4-第二牵引机构;5-第一牵引绳;6-第二牵引绳;7-载荷检测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
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应用于检测安装在大车轨道12上起重机11的防风性能,起重机11通过防风抗滑组件112固定在大车轨道12上,包括调节机构2、第一牵引机构3、第二牵引机构4、载荷检测机构7、第一牵引绳5和第二牵引绳6,所述调节机构2水平地设置在两个大车轨道12上,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可沿大车轨道12垂直方向移动的第一引导组件21和第二引导组件22;所述第一牵引机构3和第二牵引机构4分别设置在两个大车轨道12上,所述第一牵引机构3和第二牵引机构4可在大车轨道12上移动;载荷检测机构7设置在起重机11两侧的移动底座111上;所述第一牵引绳5的一端穿过起重机11其中一个移动底座111后与其接近的载荷检测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引导组件21后与第一牵引机构3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6的一端穿过起重机11另一个移动底座111后与其接近的载荷检测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引导组件22后与第二牵引机构4连接。
为模拟起重机11受不同方向风力的影响,在检测开始前,通过防风抗滑组件112将移动底座111固定在大车轨道12上,以防止起重机11在大车轨道12上发生滑动。
调节第一引导组件21和第二引导组件22在调节机构2上的位置,确保大车轨道12与第一引导组件21和第二引导组件22之间的第一牵引绳5和第二牵引绳6平行,以此便于对起重机11稳定施力,施加的作用力即为本次检测系统的模拟风载荷。
启动第一牵引机构3和第二牵引机构4,使得第一牵引机构3拉动第一牵引绳5,而第二牵引机构4拉动第二牵引绳6,使得起重机11受到第一牵引绳5和第二牵引绳6的牵引力,随着牵引力的增大,当牵引力大于防风抗滑组件112与大车轨道12的摩擦力时,起重机11的防风抗滑组件112失效,此时载荷检测机构7显示的载荷大小即为起重机11在受该种风向状态下的防风抗滑能力值。
载荷检测单元可为带孔的压力传感器,载荷检测单元安装在移动底座111上,第一牵引绳5和第二牵引绳6的端部滑动贯穿移动底座111后穿过载荷检测单元的孔,第一牵引绳5和第二牵引绳6的端部抵接在载荷检测单元的检测端。
或者载荷检测单元为拉力传感器,第一牵引绳5和第二牵引绳6的端部通过拉力传感器与移动底座111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大车轨道12上设置调节机构2,通过调节第一引导组件21和第二引导组件22的位置,以此调节起重机11和第一引导组件21,以及第二引导组件22之间第一牵引绳5和第二牵引绳6的角度,通过第一牵引机构3和第二牵引机构4分别拉动第一牵引绳5和第二牵引绳6,即能够模拟起重机11受不同方向大风的影响,进而能够检测起重机11在不同风向和不同风力的状态下,起重机11的防风抗滑能力,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调节机构2还包括立座23、衍架24、第一引导驱动组件25和第二引导驱动组件26;所述立座23对称地设置在两个大车轨道12上;所述衍架24水平地设置在两个立座23上,所述第一引导组件21和第二引导组件22沿所述衍架24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衍架24上;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25设置在所述衍架24的顶部,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25与所述第一引导组件21连接;所述第二引导驱动组件26设置在所述衍架24的底部,所述第二引导驱动组件26与第二引导组件22连接。
衍架24通过立座23固定在两个大车轨道12上,而将第一引导组件21和第二引导组件22滑动地设置在衍架24上,通过启动第一引导驱动组件25能够调节第一引导组件21在衍架24上的位置,通过启动第二引导驱动组件26能够调节第二引导组件22在衍架24上的位置,以此能够确保起重机11和第一引导组件21以及第二引导组件22之间第一牵引绳5和第二牵引绳6的平行,确保对起重机11稳定施加载荷。
如图3所示,所述衍架24包括衍杆241和连接端板242,所述连接端板242对称地设置在两个大车轨道12的外侧,所述衍杆2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端板242的四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导组件21和第二引导组件22滑动地设置在衍杆241之间。
通过四根衍杆241能够组成用于安置第一引导组件21和第二引导组件22的结构,同时通过连接端板242能够稳定连接四根衍架24。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衍杆241的外侧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一引导组件21和第二引导组件2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引导组件21包括上滑座211、下滑座212、第一引导轮213和第二引导轮214,所述上滑座211沿衍杆241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顶部的两个衍架24之间,所述上滑座211上设置有抵接在顶部两个衍架24滑槽上的上滚轮215;所述下滑座212沿衍架24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底部的两个衍架24之间,所述下滑座212上设置有抵接在底部两个衍架24滑槽上的下滚轮216;所述第一引导轮213和第二引导轮214转动地设置在上滑座211和下滑座212之间,所述第一引导轮213和第二引导轮214的轴线竖直,所述第一牵引绳5穿过第一引导轮213和第二引导轮214之间。
当需要调节起重机11和第一引导组件21之间第一牵引绳5的角度时,启动第一引导驱动机构,使得上滑座211通过上滚轮215在上部衍杆241上滑动,同时下滑座212通过下滚轮216在下部衍杆241上滑动,而第一引导轮213和第二引导轮214能够设置在上滑座211和下滑座212之间,第一牵引绳5穿过第一引导轮213和第二引导轮214之间,以此减小第一牵引绳5在滑动时折弯处的摩擦力,以此能够对起重机11施加载荷。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引导轮213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第一夹槽2131,所述第二引导轮214的圆周面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第二夹槽2141,所述第一引导轮213和第二引导轮214的圆周面相抵接,所述第一牵引绳5穿过第一夹槽2131和第二夹槽2141。
因第一引导轮213的圆周面上设置第一夹槽2131,而第二引导轮214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夹槽2131,第一夹持和第二夹槽2141相互抵接时,第一牵引绳5能够穿过第一夹槽2131和第二夹槽2141,以此减小第一牵引绳5在滑动时的摩擦力。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25和第二引导驱动组件26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25包括转动座251、主动链轮252、从动链轮253、传动链254、连接块255、引导驱动电机256,所述转动座251设置在所述连接端板242的外侧,所述主动链轮252和从动链轮253分别转动地设置在两侧的转动座251上,所述主动链轮252和从动链轮253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传动链254的两端设置在所述主动链轮252和从动链轮253上,所述传动链254的一侧通过连接块255与所述上滑座211连接,所述引导驱动电机256设置在一侧的转动座251上,所述引导驱动电机256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链轮252传动连接。
当需要第一引导驱动组件25在衍架24上移动时,启动引导驱动电机256,使得主动链轮252转动,而传动链254设置在主动链轮252和从动链轮253上且传动链254的一侧通过连接块255与第一引导组件21连接,使得第一引导组件21能够在衍架24上移动。
如图6所示,第一引导组件21还包括自锁定组件27,所述自锁定组件27具有以可脱离的方式抵接在衍杆241相对端的摩擦件,所述摩擦件位于上滚轮215和下滚轮216之间。
为使得第一引导组件21能够被稳定固定在衍架24上,当调整好第一引导组件21在衍架24上的位置后,启动自锁定组件27,使得自锁定组件27的摩擦件抵接在衍架24的相对端,使得第一引导组件21在衍架24上无法滑动,以此能够稳定的引导第一牵引绳5滑动。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自锁定组件27包括第一连接页271、第二连接页272、第一抵接座273、第二抵接座274、第一刹车片275、第二刹车片276、双轴液压缸277、第一连接架278、第二连接架279、第一连杆281和第二连杆282,所述第一连接页271设置在所述上滑座211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页272设置在所述下滑座212的两侧,所述第一抵接座27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页27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座27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页27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刹车片275安装在第一抵接座273上,所述第二刹车片276安装在第二抵接座274上,所述自锁定组件27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刹车片275抵接在上部衍杆241的底端,所述第一刹车片275位于所述上滚轮215的底部,所述第二刹车片276抵接在下部衍架24的顶端,所述第二刹车片276位于所述下滚轮216的顶部;所述双轴液压缸277沿纵向设置在上滑座211和下滑做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架278和第二连接架279分别设置在所述双轴液压缸277两端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连杆28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架278和第一抵接座27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8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架279和第二抵接座27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当需要固定第一引导组件21的位置时,启动双轴液压缸277,使得双轴液压缸277两端的输出轴向外端移动,进而使得第一连接架278和第二连接架279沿纵向背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一连杆281带动第一抵接座273相对第一连接页271向上偏转,而使得第二连杆282带动第二抵接座274相对第二连接页272向下偏转,以此使得安装在第一抵接座273上的第一刹车片275抵接在上部衍杆241的底端,同时因第一刹车片275位于上滚轮215的底部,以此与上滚轮215稳定夹持住上部衍杆241,避免上滑座211在上部衍杆241上滑动,同理,第二刹车片276抵接在下部衍杆241的顶部,以此与下滚轮216稳定夹持下部衍杆241,避免下滑座212在下部衍杆241上滑动。
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牵引机构3和第二牵引机构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牵引机构3包括活动平台31、固定平台32、动滑轮组33、定滑轮组34和卷扬机35,所述活动平台31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大车轨道12上、所述第一牵引绳5的一端与活动平台31连接,所述固定平台32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大车轨道12上,所述活动平台31位于调节机构2和固定平台32之间,所述动滑轮组33设置在活动平台31上,所述定滑轮组34和卷扬机35设置在固定平台32上,所述卷扬机35的钢绳依次绕设在动滑轮组33和定滑轮组34上,所述卷扬机35构收卷钢绳时,所述活动平台31向固定平台32方向移动。
通过将活动平台31滑动地设置在大车轨道12上,而将固定平台32固定地设置在大车轨道12上,活动平台31上设置有动滑轮组33,而固定平台32上设置有定滑动组,安装在固定平台32上的卷扬机35的钢绳依次绕设在定滑轮组34和动滑轮组33上,以此减小卷扬机35拉动活动平台31滑动所需的扭力,进而能够以较小的扭力对起重机11施加较大的载荷。
起重机防风检测装置,包括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应用于检测安装在大车轨道(12)上起重机(11)的防风性能,起重机(11)通过防风抗滑组件(112)固定在大车轨道(12)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机构(2)、第一牵引机构(3)、第二牵引机构(4)、载荷检测机构(7)、第一牵引绳(5)和第二牵引绳(6);
所述调节机构(2)水平地设置在两个大车轨道(12)上,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可沿大车轨道(12)垂直方向移动的第一引导组件(21)和第二引导组件(22);
所述第一牵引机构(3)和第二牵引机构(4)分别设置在两个大车轨道(12)上,所述第一牵引机构(3)和第二牵引机构(4)可在大车轨道(12)上移动;
载荷检测机构(7)设置在起重机(11)两侧的移动底座(111)上;
所述第一牵引绳(5)的一端穿过起重机(11)其中一个移动底座(111)后与其接近的载荷检测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引导组件(21)后与第一牵引机构(3)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6)的一端穿过起重机(11)另一个移动底座(111)后与其接近的载荷检测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引导组件(22)后与第二牵引机构(4)连接;所述调节机构(2)还包括立座(23)、衍架(24)、第一引导驱动组件(25)和第二引导驱动组件(26);所述立座(23)对称地设置在两个大车轨道(12)上;所述衍架(24)水平地设置在两个立座(23)上,所述第一引导组件(21)和第二引导组件(22)沿所述衍架(24)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衍架(24)上;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25)设置在所述衍架(24)的顶部,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25)与所述第一引导组件(21)连接;所述第二引导驱动组件(26)设置在所述衍架(24)的底部,所述第二引导驱动组件(26)与第二引导组件(22)连接;所述衍架(24)包括衍杆(241)和连接端板(242),所述连接端板(242)对称地设置在两个大车轨道(12)的外侧,所述衍杆(2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端板(242)的四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导组件(21)和第二引导组件(22)滑动地设置在衍杆(241)之间;所述衍杆(241)的外侧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一引导组件(21)和第二引导组件(2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引导组件(21)包括上滑座(211)、下滑座(212)、第一引导轮(213)和第二引导轮(214),所述上滑座(211)沿衍杆(241)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顶部的两个衍架(24)之间,所述上滑座(211)上设置有抵接在顶部两个衍架(24)滑槽上的上滚轮(215);所述下滑座(212)沿衍架(24)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底部的两个衍架(24)之间,所述下滑座(212)上设置有抵接在底部两个衍架(24)滑槽上的下滚轮(216);所述第一引导轮(213)和第二引导轮(214)转动地设置在上滑座(211)和下滑座(212)之间,所述第一引导轮(213)和第二引导轮(214)的轴线竖直,所述第一牵引绳(5)穿过第一引导轮(213)和第二引导轮(21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轮(213)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第一夹槽(2131),所述第二引导轮(214)的圆周面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第二夹槽(2141),所述第一引导轮(213)和第二引导轮(214)的圆周面相抵接,所述第一牵引绳(5)穿过第一夹槽(2131)和第二夹槽(21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25)和第二引导驱动组件(26)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25)包括转动座(251)、主动链轮(252)、从动链轮(253)、传动链(254)、连接块(255)、引导驱动电机(256),所述转动座(251)设置在所述连接端板(242)的外侧,所述主动链轮(252)和从动链轮(253)分别转动地设置在两侧的转动座(251)上,所述主动链轮(252)和从动链轮(253)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传动链(254)的两端设置在所述主动链轮(252)和从动链轮(253)上,所述传动链(254)的一侧通过连接块(255)与所述上滑座(211)连接,所述引导驱动电机(256)设置在一侧的转动座(251)上,所述引导驱动电机(256)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链轮(252)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组件(21)还包括自锁定组件(27),所述自锁定组件(27)具有以可脱离的方式抵接在衍杆(241)相对端的摩擦件,所述摩擦件位于上滚轮(215)和下滚轮(21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定组件(27)包括第一连接页(271)、第二连接页(272)、第一抵接座(273)、第二抵接座(274)、第一刹车片(275)、第二刹车片(276)、双轴液压缸(277)、第一连接架(278)、第二连接架(279)、第一连杆(281)和第二连杆(282),所述第一连接页(271)设置在所述上滑座(211)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页(272)设置在所述下滑座(212)的两侧,所述第一抵接座(27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页(27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座(27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页(27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刹车片(275)安装在第一抵接座(273)上,所述第二刹车片(276)安装在第二抵接座(274)上,所述自锁定组件(27)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刹车片(275)抵接在上部衍杆(241)的底端,所述第一刹车片(275)位于所述上滚轮(215)的底部,所述第二刹车片(276)抵接在下部衍架(24)的顶端,所述第二刹车片(276)位于所述下滚轮(216)的顶部;所述双轴液压缸(277)沿纵向设置在上滑座(211)和下滑做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架(278)和第二连接架(279)分别设置在所述双轴液压缸(277)两端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连杆(28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架(278)和第一抵接座(27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8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架(279)和第二抵接座(27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机构(3)和第二牵引机构(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牵引机构(3)包括活动平台(31)、固定平台(32)、动滑轮组(33)、定滑轮组(34)和卷扬机(35),所述活动平台(31)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大车轨道(12)上、所述第一牵引绳(5)的一端与活动平台(31)连接,所述固定平台(32)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大车轨道(12)上,所述活动平台(31)位于调节机构(2)和固定平台(32)之间,所述动滑轮组(33)设置在活动平台(31)上,所述定滑轮组(34)和卷扬机(35)设置在固定平台(32)上,所述卷扬机(35)的钢绳依次绕设在动滑轮组(33)和定滑轮组(34)上,所述卷扬机(35)构收卷钢绳时,所述活动平台(31)向固定平台(32)方向移动。
7.起重机防风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
CN202311544661.6A 2023-11-20 2023-11-20 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及防风检测装置 Active CN1172499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4661.6A CN117249968B (zh) 2023-11-20 2023-11-20 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及防风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4661.6A CN117249968B (zh) 2023-11-20 2023-11-20 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及防风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9968A CN117249968A (zh) 2023-12-19
CN117249968B true CN117249968B (zh) 2024-02-27

Family

ID=89137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44661.6A Active CN117249968B (zh) 2023-11-20 2023-11-20 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及防风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4996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9944A (ja) * 2008-10-10 2010-04-22 Ihi Transport Machinery Co Ltd クレーンのジブ煽り防止装置
CN104817014A (zh) * 2015-04-02 2015-08-05 苏州中州安勃起重有限公司 起重机抗风动态制动控制系统
CN104849076A (zh) * 2015-04-02 2015-08-19 苏州中州安勃起重有限公司 起重机抗风防滑测试系统
CN104849015A (zh) * 2015-04-02 2015-08-19 苏州中州安勃起重有限公司 起重机抗风防倾覆模拟测试系统
CN104860221A (zh) * 2015-04-02 2015-08-26 苏州中州安勃起重有限公司 起重机抗风滑动减速制动模拟装置
CN106226107A (zh) * 2016-08-30 2016-12-14 武汉开锐海洋起重技术有限公司 起重机防风抗滑能力试验检测平台
CN106525375A (zh) * 2016-10-21 2017-03-2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无人机抗风能力检测的自适应系统
CN109342007A (zh) * 2018-11-05 2019-02-15 广州双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防风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406187A (zh) * 2018-12-12 2019-03-01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起重机抗风防滑性能的多体动力学模拟装置和方法
CN113984425A (zh) * 2021-11-12 2022-01-28 广州港南沙港务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防风抗滑能力的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9944A (ja) * 2008-10-10 2010-04-22 Ihi Transport Machinery Co Ltd クレーンのジブ煽り防止装置
CN104817014A (zh) * 2015-04-02 2015-08-05 苏州中州安勃起重有限公司 起重机抗风动态制动控制系统
CN104849076A (zh) * 2015-04-02 2015-08-19 苏州中州安勃起重有限公司 起重机抗风防滑测试系统
CN104849015A (zh) * 2015-04-02 2015-08-19 苏州中州安勃起重有限公司 起重机抗风防倾覆模拟测试系统
CN104860221A (zh) * 2015-04-02 2015-08-26 苏州中州安勃起重有限公司 起重机抗风滑动减速制动模拟装置
CN106226107A (zh) * 2016-08-30 2016-12-14 武汉开锐海洋起重技术有限公司 起重机防风抗滑能力试验检测平台
CN106525375A (zh) * 2016-10-21 2017-03-2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无人机抗风能力检测的自适应系统
CN109342007A (zh) * 2018-11-05 2019-02-15 广州双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防风能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406187A (zh) * 2018-12-12 2019-03-01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起重机抗风防滑性能的多体动力学模拟装置和方法
CN113984425A (zh) * 2021-11-12 2022-01-28 广州港南沙港务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防风抗滑能力的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9968A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06779A (en) Transportable, twin telescopic arm platform hoist
CN102817317B (zh) 旋转升降检修平台
CN110182737A (zh) 一种路灯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7249968B (zh) 起重机防风检测系统及防风检测装置
US4391345A (en) Elevatable scaffold
CN106226107B (zh) 起重机防风抗滑能力试验检测平台
CN212609111U (zh) 一种用于大直径钢管桩滑移落驳的工装
CN206074278U (zh) 起重机防风抗滑能力试验检测平台
CN110371855B (zh) 港口起重机防阵风能力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US5074382A (en) Offshore access systems
KR101184598B1 (ko) 크레인 스톰앵커
US5265476A (en) Tension load testing machine
CN110155879B (zh) 侧面抱紧式防爬装置
US5119906A (en) Lift locking system
DE102004018303B3 (de) Prüfstand für Nutzfahrzeuge
DE2513541C2 (de) Teleskoplagerkran für Schiffsladeräume
CN202730648U (zh) 旋转升降检修平台
CN113526365B (zh) 一种缆索吊机起重索及牵引索塔顶自平衡系统
GB2179915A (en) Improvement of a transportable platform with a twin telescopic arm hoist
CN206108729U (zh) 一种自锁式顶夹轨防风抗滑装置
CA1243278A (en) Portable and collapsible derrick structure
CN206538694U (zh) 一种带载快速行走与吊装的缆载吊机
CN206189264U (zh) 一种自行走轮式悬索桥主缆检查车
CN106545201B (zh)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用车辆夹持机构
CN217934805U (zh) 一种输电线路防跑线双滑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