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6057A - 一种打印方法、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打印方法、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6057A
CN117246057A CN202311225750.4A CN202311225750A CN117246057A CN 117246057 A CN117246057 A CN 117246057A CN 202311225750 A CN202311225750 A CN 202311225750A CN 117246057 A CN117246057 A CN 117246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roller
paper
medium
print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257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any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any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any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any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257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460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46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60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207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41M5/385 - B41M5/395
    • B41M5/38221Apparatus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5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印方法、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打印方法包括在沿背离走纸方向的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时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由于本打印方法是在退纸过程中进行打印,即使一开始拖纸辊处有打印介质,只要确认打印起始位置和打印介质的端部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打印长度,即可使退纸后,拖纸辊处的打印介质也能够被打印到,防止打印介质的浪费;当打印完成后即可将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沿走纸方向输送,以从出纸口输出,以供用户拿取。

Description

一种打印方法、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印方法、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部分打印机中,拖纸辊位于送纸辊走纸方向的下游,通过拖纸辊和走纸辊的相互作用,使得二者之间的打印介质张紧,这样拖纸辊和走纸辊之间的打印介质长度是确定的,打印件对该部分进行打印的过程中,由于打印介质保持张紧的状态进行边走纸边打印,即不会产生打印定位偏移的问题,然而,由于要保证张紧,拖纸辊必须对部分打印介质进行张紧,该部分打印介质不会被打印件打印到,则部分打印介质将被浪费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打印方法、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及其优选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但实施例不限于下述方案:
方案一,一种打印方法,其用于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并将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沿走纸方向输送以从出纸口输出,在沿背离走纸方向的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时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并将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沿走纸方向输送,以将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从出纸口输出。
方案二,基于方案一,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步骤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并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前,还适于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次打印时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或者在获取得到的所需打印长度超出预设长度时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或先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再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
方案三,一种打印机,包括
机体,其设有出纸口;
第一辊,其适于给打印介质施力以使所述打印介质沿走纸方向或退纸方向输送;
打印件,其适于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和
控制器,其适于在控制所述第一辊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时控制所述打印件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并在打印完成后控制所述第一辊将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沿走纸方向输送,以从所述出纸口输出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
方案四,基于方案三,于走纸方向上,所述第一辊位于所述打印件的上游。
方案五,基于方案四,还包括第二辊,于走纸方向上,所述第二辊位于所述打印件的下游,所述第二辊适于给打印介质施力以使所述打印介质沿走纸方向输送并张紧所述第二辊与所述第一辊间的打印介质,所述控制器适于在控制所述第二辊张紧所述第二辊与所述第一辊间的打印介质后,再控制所述第一辊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
方案六,基于方案五,还包括打印辊,所述打印件数量为三或四个,各所述打印件环绕所述打印辊设置并与所述打印辊间形成适于供打印介质通过的过纸间隙,于走纸方向上,所述打印辊位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所述打印辊适于给打印介质施力以使所述打印介质沿走纸方向或退纸方向输送。
方案七,基于方案六,所述机体还设有第一走纸通道和第二走纸通道,所述第一走纸通道和所述第二走纸通道分别与所述过纸间隙的两端连通。
方案八,基于方案三至方案七,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于走纸方向上,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打印件之间,所述第一传感器适于在打印介质第一次通过时发出第一信号,控制器适于在接收第一信号时开始计算送纸长度;于走纸方向上,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打印件的上游,所述第二传感器适于在检测到打印介质的打印起始位置通过时发出第二信号,所述控制器适于接收第二信号,并根据计算获得的打印介质位置和与由所述第二传感器所确定的打印介质位置进行对比以校正打印位置。
方案九,一种打印机的打印方法,基于方案六所述的一种打印机,其打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器控制第一辊、打印辊、第二辊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直至打印介质的打印起始点与打印件对应;
控制各打印件依次开始打印;
在各打印件均打印完毕后,控制第一辊、打印辊、第二辊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以从所述出纸口输出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
方案十,基于方案九,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器获取所需打印长度,在获取得到的所需打印长度超出预设长度时或第一次打印时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或先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再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
由上述对本发明及其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优选实施例由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从而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方案一及其优选实施例中,一种打印方法,在沿背离走纸方向的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时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由于本打印方法是在退纸过程中进行打印,即使一开始拖纸辊处有打印介质,只要确认打印起始位置和打印介质的端部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打印长度,即可使退纸后,拖纸辊处的打印介质也能够被打印到,防止打印介质的浪费;当打印完成后即可将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沿走纸方向输送,以从出纸口输出,以供用户拿取。
2、方案二及其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次打印时需要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或者在获取得到的所需打印长度超出预设长度时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或先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再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使得打印起始位置于走纸方向上位于打印件的下游,从而为退纸打印做准备;其中,先退纸、再走纸、再退纸打印以防止断电后、长时间未打印或者机器的盖子被打开,张紧的打印介质回缩、用户手动移动打印介质,导致打印介质的位置发生变化。
3、方案三及其优选实施例中,一种打印机包括机体、第一辊、打印件和控制器,机体设有出纸口;第一辊适于给打印介质施力以使打印介质沿走纸方向或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件适于在打印介质上打印;控制器适于在控制第一辊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时控制打印件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从而防止打印介质的浪费,并在打印完成后控制第一辊将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沿走纸方向输送,以从出纸口输出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便于用户获取。
4、方案四及其优选实施例中,如果于走纸方向上,第一辊位于打印件的下游,那退纸时,第一辊在退纸时对打印介质的作用力在退纸方向的后方,是对打印材质的挤压,那么容易产生褶皱,影响打印位置的确定,那么将会影响最终的打印效果。通过于走纸方向上,第一辊位于打印件的上游,因此第一辊在退纸时对打印介质的作用力在退纸方向的前方,是对打印介质的拉伸,具有张紧作用,能改善上述问题,呈现更好的打印效果。
5、方案五及其优选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辊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时,作用力在走纸方向的后侧,仍然会导致打印介质褶皱,虽然在退纸时,第一辊对打印介质有一定的张紧,但是仍然会导致一定量的打印定位偏移,因此通过设置第二辊,于走纸方向上,第二辊位于打印件的下游,第二辊适于给打印介质施力以使打印介质沿走纸方向输送并张紧第二辊与第一辊间的打印介质,然后再控制第一辊进行退纸动作,在基于方案四的基础上,则能保证走纸和退纸过程中打印件处的打印介质始终于张紧状态,这样走纸路径上的打印介质长度能等于走纸路径的长度,且理论输送量与实际输送量基本上是相同的,能准确地确定打印起始位置,精度更好,避免浪费的同时也能使打印效果更好。
6、方案六及其优选实施例中,现有的热升华打印机,只有一个打印头和一个碳带盒,碳带盒中具有青色、品红色、黄色和/或黑色依次连接的碳带,打印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次进行打印介质的往返实现打印,每次打印一种颜色,打印所需时间长,且碳带的长度固定,因此打印介质的长度也被固定,并且为确保余量,每段碳带的长度均会大于打印介质的长度,多余部分不参与打印也无法应用于下一张打印介质的打印,造成浪费,而如果只打印一种颜色,也会造成浪费。
本实施例若应用于热升华打印机中,由于打印件数量为三或四个,各打印件环绕打印辊设置以对贴合于打印辊上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每个打印件对应一种颜色,且打印过程中仅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即可完成打印,无需多次往返,减少打印时间;并且由于各颜色分开打印,不限制长度,因此打印介质的长度可更长;且各打印件在需要时才进行动作,不会造成浪费;并且各打印件单独更换,更加简单方便。
于走纸方向上,打印辊位于第一辊和第二辊之间,因此,当第一辊和第二辊张紧二者间的打印介质时,打印介质将贴合于打印辊上,打印介质在打印辊上的长度和打印辊相应的弧长是一致的,确保打印时的精确定位。打印辊适于给打印介质施力以使打印介质沿走纸方向或退纸方向输送,以辅助打印介质于过纸间隙内的输送。
7、方案七及其优选实施例中,机体还设有第一走纸通道和第二走纸通道,第一走纸通道、第二走纸通道用于支撑打印介质防止打印介质悬空因重力下垂,且适于引导打印介质沿走纸方向或退纸方向输送,从而保证打印介质的走纸路径正确。
8、方案八及其优选实施例中,于走纸方向上,第一传感器位于第一辊和打印件之间,第一传感器适于在打印介质第一次通过时发出第一信号,控制器适于在接收第一信号时开始计算送纸长度,送纸长度确认后,即可确认打印起始位置、退纸打印所需时间或所需长度,便于后续的工作;
于走纸方向上,第二传感器位于打印件的上游,第二传感器适于在检测到打印介质的打印起始位置通过时发出第二信号,控制器适于接收第二信号,并根据计算获得的打印介质位置和与由第二传感器所确定的打印介质位置进行对比以校正打印位置。
9、方案九及其优选实施例中,一种打印机的打印方法,
控制器控制第一辊、打印辊、第二辊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直至打印介质的打印起始点与打印件对应,控制各打印件依次开始打印;
在各打印件均打印完毕后,控制第一辊、打印辊、第二辊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以从所述出纸口输出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
该打印方式能保证不浪费纸张,且能保证打印过程中打印介质的张紧,保证打印精度。
10、方案十及其优选实施例中,控制器获取所需打印长度,在获取得到的所需打印长度超出预设长度时或第一次打印时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从而为退纸打印做准备,或先退纸、再走纸、再退纸打印以防止断电后、长时间未打印或者机器的盖子被打开,张紧的打印介质回缩、用户手动移动打印介质,导致打印介质的位置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中打印方法的步骤图;
图2为实施例二中打印机的正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走纸通道11;进纸口111;第二走纸通道12;出纸口13;纸卷2、第一辊3、第一打印件41;第二打印件42;第三打印件43;第四打印件44;打印辊5;第二辊6;切刀7;过纸间隙8;打印介质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一种打印方法,用于在打印介质9上打印并将打印介质9沿走纸方向输送以将打印完成的打印介质9从出纸口13输出,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次打印时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或者在获取得到的所需打印长度超出预设长度时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或先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再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使得打印起始位置于走纸方向上位于打印件的下游,从而为退纸打印做准备。
在沿背离走纸方向的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时对打印介质9进行打印;由于本打印方法是在退纸过程中进行打印,即使一开始拖纸辊处有打印介质9,只要确认打印起始位置和打印介质9的端部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打印长度,即可使退纸后,拖纸辊处的打印介质9也能够被打印到,防止打印介质9的浪费;
并将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9沿走纸方向输送,以将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9从出纸口13输出。从而供用户拿取。
实施例二:基于上述的打印方法,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打印机,参考图2,其包括机体、纸卷2、第一辊3、第一传感器、打印件、第二传感器、打印辊5、第二辊6、切刀7和控制器。
机体设有出纸口13、第一走纸通道11和第二走纸通道12,第一走纸通道11设有进纸口111,第一走纸通道11和第二走纸通道12用于支撑打印介质9并适于引导打印介质9沿走纸方向或背离走纸方向的退纸方向输送,从而保证打印介质9的走纸路径正确。根据打印机走纸路径的设置不同,走纸方向可能始终沿一方向也可能经由多次转向(不始终沿同一方向)。如本实施例中,出纸口13位于进纸口111的上方,且进纸口111和出纸口13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机体的侧部,其走纸方向不始终沿同一方向。
纸卷2装设于机体上,并用于供打印介质9缠绕,打印介质9由纸卷2处通过进纸口111进入走纸通道内。
第一辊3适于给打印介质9施力以使打印介质9沿走纸方向或退纸方向输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辊3为伸入第一走纸通道11内的走纸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辊3也可以由纸卷2代替,则可不伸入第一走纸通道11内。第一辊3于走纸方向上位于纸卷2的下游,因此,第一辊3在退纸时对打印介质9的作用力在退纸方向的前方,是对打印介质9的拉伸,具有张紧作用,能改善打印介质9褶皱的问题,呈现更好的打印效果。
第一传感器于走纸方向上位于第一辊3和打印件之间,第一传感器适于在打印介质9第一次通过时发出第一信号。第一传感器可以是光电传感器等。
打印件于走纸方向上位于第一辊3和第一传感器的下游。打印件适于在打印介质9上打印,所述打印件数量为三或四个,当打印件数量为三个时,分别用于打印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当打印件为四个时,分别用于打印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打印件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实现彩色打印或单色打印。本实施例中,该打印机为热升华打印机,每一打印件包括一个打印头和一个碳带盒。本实施例中,打印件具有四个,四个打印件分别为第一打印件41,第二打印件42,第三打印件43和第四打印件44,第四打印件44,第三打印件43,第二打印件42和第一打印件41沿走纸方向依次布设。
第二传感器于走纸方向上位于打印件的上游,第二传感器适于在检测到打印介质9的打印起始位置通过时发出第二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的数量为三个,第四打印件44、第二传感器c、第三打印件43、第二传感器b、第二打印件42、第二传感器a和第一打印件41沿走纸方向依次布设。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利用的原理是打印后的打印介质9与空白的打印介质9的颜色会存在不同,因此,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信号会有不同,从而确定打印起始位置通过了第二传感器。
打印辊5于走纸方向上位于第一辊3和第二辊6之间,各打印件环绕打印辊5设置,并与打印辊5间形成适于供打印介质9通过的过纸间隙8,过纸间隙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走纸通道11和第二走纸通道12连通。打印辊5对打印介质9施力并适于沿走纸方向或送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以辅助打印介质9于过纸间隙8内的输送。在本实施例中,打印介质9将经由打印辊5转向,使得打印介质9的走纸路径大致呈U形。
第二辊6于走纸方向上位于各打印件的下游,本实施例中,第二辊6适于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并张紧第二辊6与第一辊3间的打印介质9,从而使打印介质9贴合于打印辊5上,其中,可以利用第一辊3和第二辊6差速的原理来实现张紧。第二辊6还适于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以辅助进行退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辊6为伸入第二走纸通道12内的拖纸辊。
本实施例中,走纸路径主要由第一走纸通道11、过纸间隙8和第二走纸通道12组成,打印介质9在第一走纸通道11和第二走纸通道12中由于被通道限制,打印介质9在其中的长度一般与第一走纸通道11和第二走纸通道12的长度相同,不会出现偏差,过纸间隙8的导向性较弱,因此打印介质9的长度不确定主要位于过纸间隙8处,如热升华打印机中,打印头需要抬起和落下的动作,与打印辊5间有较大间距,则在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时,会在打印头的区域形成褶皱,这样在走纸路径上任意两点的间的打印介质9长度是不确定的,第一辊3的送纸量和打印介质9实际前进的量可能不一致,打印起始位置到达各打印件的时间不可控,进而出现打印定位偏移,通过第二辊6张紧后,走纸路径上的打印介质9长度等于走纸路径的长度,此时第一辊3沿走纸或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打印介质9的移动量都是确定的,从而能更准确的将打印起始位置输送至打印件处。
控制器与第一辊3、打印件、第二辊6、打印辊5、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间电连接,以控制各元件的动作。
控制器获取所需打印长度,在获取得到的所需打印长度超出预设长度时或第一次打印时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或先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再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是否为第一次打印可以由第一感应器进行判断。
控制器控制第一辊3、打印辊5、第二辊6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直至打印介质9的打印起始点与打印件对应;
控制各打印件依次开始打印;
在各打印件均打印完毕后,控制第一辊3、打印辊5、第二辊6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以从所述出纸口13输出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9。
并且控制器在接收第一信号时开始计算送纸长度,送纸长度确认后,即可确认打印起始位置、退纸打印所需时间或所需长度,便于后续的工作;控制器在接收第二信号时,可根据计算获得的打印介质9位置和与由第二传感器所确定的打印介质9位置进行对比以校正打印位置。
本实施例中,由于打印件数量为三或四个,各打印件环绕打印辊5设置以对贴合于打印辊5上的打印介质9进行打印,每个打印件对应一种颜色,且打印过程中仅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即可完成打印,无需多次往返,减少打印时间;并且由于各颜色分开打印,不限制长度,因此打印介质9的长度可更长;且各打印件在需要时才进行动作,不会造成浪费;并且各打印件单独更换,更加简单方便。
并且,走纸和退纸过程中打印件处的打印介质9始终于张紧状态,这样走纸路径上的打印介质9长度能等于走纸路径的长度,且理论输送量与实际输送量基本上是相同的,能准确地确定打印起始位置,精度更好,避免浪费的同时也能使打印效果更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打印机第一次打印过程如下:
送纸过程:纸卷2的打印介质9装入第一走纸通道11,送入第一辊3处,第一辊3逆时针转动,打印介质9开始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的端部先经过第一传感器,控制器开始计算第一辊3送出的打印介质9的长度(送纸长度),在本实施例中,送纸长度=第一辊3的线速度*时间,第一辊3的线速度=第一辊3转速*第一辊3周长。
把打印介质9送入打印辊5处时,打印辊5逆时针转动,继续将打印介质9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进入第二辊6时,第二辊6逆时针转动,且第二辊6的速度比第一辊3的速度更快,利用速度差一边走纸一边把打印介质9张紧以使打印介质9贴合打印辊5,打印介质9在打印辊5上的长度和打印辊5相应的弧长是一致的,确保打印时的精确定位;直至第一辊3送出的打印介质9的长度达到所需长度时完成送纸;
第一传感器距离各打印件的距离是确定的,当打印介质9张紧后,打印介质9在打印辊5上的长度和打印辊5相应的弧长是一致的(本实施例中为打印辊5半圆的弧长);
假设第一传感器距离第一打印件41的距离是20cm,各打印件间相距5cm,所需打印长度为30cm,打印介质9的端部经过第一传感器时开始,继续沿走纸方向输送55cm长度的打印介质9,打印介质9被第二辊6张紧。
打印过程:第一辊3和打印辊5顺时针转动,第二辊6顺时针转动,打印介质9开始沿退纸方向输送5cm,使打印起始位置到达第一打印件41处,第一打印件41开始打印,继续退纸使得第二打印件42,第三打印件43和第四打印件44依次开始对打印介质9进行打印(应当了解的是,在实际打印时,可能部分打印件不进行工作),直至打印完成。
当然,再退纸打印过程中,第二辊6也可逆时针转动,但需保证第一辊3对打印介质的作用力大于第二辊6对打印介质的作用力使得第二辊6打滑。
在此期间,第二传感器会对定位进行辅助检测,当打印后的打印介质9在退纸过程中经过第二传感器时即发出第二信号,并根据计算获得的打印介质9位置和与由第二传感器所确定的打印介质9位置进行对比以校正打印位置。
切刀7过程:第一辊3、打印辊5逆时针转动,把打印完成的打印介质9送到第二辊6处,第二辊6逆时针转动将打印介质9张紧并把打印完成的打印介质9送至切刀7处,使打印起始位置与切刀7对应,并停止第一辊3、打印辊5和第二辊6的转动,切刀7将打印完成的打印介质9切下,即完成打印。
后续打印过程中:
控制器确定所需打印长度,若所需打印长度超出预设长度时则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直至打印起始位置越过第一打印件41后,再进行退纸打印动作,其中预设长度小于或等于切刀7至第一打印件41的距离;若所需打印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长度,则可直接进行退纸,并进行打印动作。
当然,除了上述方式外,后续打印过程还可以是先退纸使得打印介质的端部位于第一传感器的上游后再进行如打印机第一次打印的步骤,以防止断电后、长时间未打印或者机器的盖子被打开,张紧的打印介质回缩、用户手动移动打印介质,导致打印介质的位置发生变化。
连续打印过程中(即所需打印的长度为N张相片长度的总和):
在打印前一次性走纸N张相片的长度,然后退纸,连续打印N张相片,完成后走纸送出,裁切N次获得N张相片。
或者,保留有一定长度的、已打印好的相片不裁切,保留长度大于第二辊6到第一打印件41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二辊6处始终有打印介质存在,能够更好的保持张紧。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发明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发明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打印方法,其用于在打印介质(9)上打印并将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9)沿走纸方向输送以从出纸口(13)输出,其特征在于:在沿背离走纸方向的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时对打印介质(9)进行打印,并将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9)沿走纸方向输送,以将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9)从出纸口(13)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步骤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并对打印介质(9)进行打印前,还适于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次打印时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或者在获取得到的所需打印长度超出预设长度时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或先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再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
3.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其设有出纸口(13);
第一辊(3),其适于给打印介质(9)施力以使所述打印介质(9)沿走纸方向或退纸方向输送;
打印件,其适于在打印介质(9)上打印;和
控制器,其适于在控制所述第一辊(3)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时控制所述打印件对打印介质(9)进行打印,并在打印完成后控制所述第一辊(3)将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9)沿走纸方向输送,以从所述出纸口(13)输出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于走纸方向上,所述第一辊(3)位于所述打印件的上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辊(6),于走纸方向上,所述第二辊(6)位于所述打印件的下游,所述第二辊(6)适于给打印介质(9)施力以使所述打印介质(9)沿走纸方向输送并张紧所述第二辊(6)与所述第一辊(3)间的打印介质(9),所述控制器适于在控制所述第二辊(6)张紧所述第二辊(6)与所述第一辊(3)间的打印介质(9)后,再控制所述第一辊(3)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打印辊(5),所述打印件数量为三或四个,各所述打印件环绕所述打印辊(5)设置并与所述打印辊(5)间形成适于供打印介质(9)通过的过纸间隙(8),于走纸方向上,所述打印辊(5)位于所述第一辊(3)和所述第二辊(6)之间,所述打印辊(5)适于给打印介质(9)施力以使所述打印介质(9)沿走纸方向或退纸方向输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设有第一走纸通道(11)和第二走纸通道(12),所述第一走纸通道(11)和所述第二走纸通道(12)分别与所述过纸间隙(8)的两端连通。
8.如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于走纸方向上,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辊(3)和所述打印件之间,所述第一传感器适于在打印介质(9)第一次通过时发出第一信号,控制器适于在接收第一信号时开始计算送纸长度;于走纸方向上,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打印件的上游,所述第二传感器适于在检测到打印介质(9)的打印起始位置通过时发出第二信号,所述控制器适于接收第二信号,并根据计算获得的打印介质(9)位置和与由所述第二传感器所确定的打印介质(9)位置进行对比以校正打印位置。
9.一种打印机的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打印机,其打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器控制第一辊(3)、打印辊(5)、第二辊(6)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直至打印介质(9)的打印起始点与打印件对应;
控制各打印件依次开始打印;
在各打印件均打印完毕后,控制第一辊(3)、打印辊(5)、第二辊(6)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以从所述出纸口(13)输出打印完成后的打印介质(9)。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打印机的打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器获取所需打印长度,在获取得到的所需打印长度超出预设长度时或第一次打印时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9),或先沿退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再沿走纸方向输送打印介质。
CN202311225750.4A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打印方法、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Pending CN1172460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5750.4A CN117246057A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打印方法、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5750.4A CN117246057A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打印方法、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6057A true CN117246057A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25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25750.4A Pending CN117246057A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打印方法、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460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428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lding a medium
JP2000296644A (ja) ブランクに印刷を施す方法と装置
CN101905569B (zh) 打印装置
US9517642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TW201412562A (zh) 連續用紙之搬送控制方法及印表機
EP3321089B1 (en) Printing method
EP3360689B1 (en) Printing method
CN104290465B (zh) 打印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2950916B (zh) 打印设备和用于输送薄片的方法
JP2010158814A (ja) 印刷機及び印刷方法
CN117246057A (zh) 一种打印方法、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JP2008105277A (ja) 印刷機の運転方法および印刷機
JP62002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9234021A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のラベル搬送方法およびラベルプリンタ
JP2006326994A (ja) 印刷装置、及び自動券売機
JP2004209679A (ja) カラープリンタ
JP2021155166A (ja) 印刷装置
JPS61228974A (ja) 伝票用紙の搬送制御装置
JPH06191684A (ja) インサータ式プリンタ
JP6388660B2 (ja) 印刷機及び印刷方法
US20170129259A1 (en)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JP2008229979A (ja) 印刷方法とその印刷方法を使用する装置
JP3373024B2 (ja) 印字装置
JPH02172777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2019031401A (ja) 印字方法及び自動紙通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