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3980A - 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3980A
CN117243980A CN202311330948.9A CN202311330948A CN117243980A CN 117243980 A CN117243980 A CN 117243980A CN 202311330948 A CN202311330948 A CN 202311330948A CN 117243980 A CN117243980 A CN 117243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metacomposition
probiotic
cgmcc
probiot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09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军
刘磊
张建军
张凌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citop Bio Tech Co ltd
Inner Mongolia Ketuo Bi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citop Bio Tech Co ltd
Inner Mongolia Ketuo Bi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citop Bio Tech Co ltd, Inner Mongolia Ketuo Bi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citop Bio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309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439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43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39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61K35/747Lactobacilli, e.g. L. acidophilus or L. brev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61K35/745Bifidobac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02Stomatological preparations, e.g. drugs for caries, aphtae, periodontit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Onc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包括复合益生菌的灭活菌体和复合益生菌的代谢产物;所述复合益生菌包括:干酪乳杆菌Zhang(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保藏编号CGMCCNo.5469;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V9),保藏编号CGMCC No.5470;和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保藏编号CGMCC No.6312;本发明研究发现,上述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具有协同抑制口腔中常见致病菌生长和生物膜形成,抑制牙菌斑形成,进而可减少及预防牙结石的生成,在口腔健康和口腔疾病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Description

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益生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及用途。
背景技术
牙结石,为牙齿上残留的牙垢,也称为牙石。牙结石虽然不像肾结石,胆结石严重,仍然对人健康不利。牙结石会不断刺激牙周组织,并会压迫牙龈,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牙周组织的病菌感染,引起牙龈发炎萎缩。牙龈发炎萎缩之后更易使食物残渣、牙菌斑和牙结石等堆积,这种新的堆积又会进一步破坏更深的牙周膜。如此反复的恶性循环,会严重破坏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除此之外,牙结石对口腔而言是一种异物体,牙结石的形成来自于牙面上残留的牙菌斑和其他沉积物——食物残渣、上皮细胞、矿物质等。这些物质会沿着牙齿和牙龈交界处慢慢钙化,刚开始可能还比较柔软,呈乳白色或者黄白色(牙菌斑)。数月后,沉积的污垢会变得像石头一样(就像是烧开水的壶里沉淀的水垢),用力刷牙也无法清除掉。牙菌斑生物膜是牙面上或牙周袋内的多种多样菌丛构成的生态系。牙齿上形成牙菌斑后,如果不及时并有效地清除,牙菌斑就会不断扩大并最终导致牙龈炎、牙周炎和其它形式的牙周病以及龋齿和牙结石。另外,口腔微生态系的平衡与失调的变化直接影响口腔的健康,口臭、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与这些口腔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构成的口腔微生态系的生态平衡有关,有益菌的减少或消失是牙周病变发生的重要机理,保持有益菌群在龈沟部位的优势状态能有效地防止牙周病的发生,重建牙周有益菌群的优势状态是牙周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去除牙菌斑的核心是去除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胞外聚合物的组成成分比较多样,其组分因来源微生物的不同也有差异,但总的来说,胞外聚合物主要由蛋白质、多糖、核酸、糖醛酸、脂类、腐植酸、氨基酸等组成。蛋白质和多糖是其主要成分,占胞外聚合物总量的70~80%。在去除微生物的胞外聚合物常用到各种生物酶,生物酶的作用是分解胞外聚合物、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达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及其形成牙菌斑生物膜。现有技术已有利用益生菌调节口腔微生物的菌相,以使口腔益生菌占优势、致病菌减少,达到口腔保健的目的。
如何抑制口腔内有害菌的滋生与补充益生菌来平衡口腔内微生态的环境,营造良好健康口腔状态,为近年来攻坚的研究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及用途。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包括复合益生菌的灭活菌体和复合益生菌的代谢产物;
所述复合益生菌包括:干酪乳杆菌Zhang(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5469;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V9),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5470;和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plantarum P-8),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No.6312。
可选的,所述干酪乳杆菌Zhang、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和植物乳杆菌P-8按照菌落形成单位数目之比(2-4):(2-4):(2-4)复合。
可选的,所述干酪乳杆菌Zhang、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和植物乳杆菌P-8按照菌落形成单位数目之比为1:1:1或3:2:3复合;灭活复合益生菌之前,所述复合益生菌的总活菌数≥3.0×1010cfu/g。
可选的,所述代谢产物包括有机酸、短链脂肪酸、抗菌肽或细菌素。
可选的,由所述复合益生菌经发酵、灭活得到的产物。
可选的,将复合益生菌接种到料液中,添加乳糖酶,30-38℃进行恒温发酵,至pH4.5-4.6停止发酵,加入或不加入辅料,然后预热、均质,随后灭活。
可选的,还包括料液的制备步骤,包括:称取发酵原料,进行化料、均质、杀菌;
可选的,发酵原料包括全脂豆粉1.5-7重量份、脱脂乳粉11-18重量份、柠檬酸钠0.05-0.5重量份和水74.5-87.45重量份;
可选的,所述料液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化料的温度为55-60℃,时间为10-30min;
均质的条件为:55-60℃,一级压力18~20.0Mpa、二级压力4.0-5.0Mpa;杀菌的条件为:90-95℃,15-45min。
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或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具有如下任意一项的用途:
(1)、用于制备治疗及预防牙结石产品的用途;
(2)、用于制备口腔中病理状态微生物的拮抗剂的用途;
(3)、用于制备改善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制剂的用途。
可选的,所述的病理状态微生物包括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栖牙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disiens)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产品、拮抗剂或制剂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剂型;
和/或,呈适于口服给予的剂型。
可选的,所述产品、拮抗剂或制剂的剂型包括散剂、片剂、薄膜制剂、溶液剂、气雾剂、颗粒剂、锭剂、丸剂、混悬剂、乳剂、胶囊剂、糖浆剂、酏剂、浸膏、酊剂。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包括复合益生菌的灭活菌体和复合益生菌的代谢产物;所述复合益生菌包括:干酪乳杆菌Zhang(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生物中心,编号CGMCC No.5469;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V9),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生物中心,编号CGMCC No.5470;和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生物中心,编号CGMCC No.6312;本发明研究发现,上述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具有协同抑制口腔中常见致病菌生长和生物膜形成,抑制牙菌斑形成,进而可减少及预防牙结石的生成,在口腔健康和口腔疾病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还具有降低牙龈出血、降低牙齿牙垢斑、消除口臭异味性、降低冷热敏感性的作用。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所述干酪乳杆菌Zhang、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和植物乳杆菌P-8按照菌落形成单位数目之比(2-4):(2-4):(2-4)复合,通过在上述比例下复合,能够显著提高其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提高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验例4中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对口腔中致病菌生物膜形成抑制效果图;A:变异链球菌B:牙龈卟啉单胞菌C:具核梭杆菌。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发明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或是将本发明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复合益生菌接种到料液中,添加乳糖酶,30-38℃进行恒温发酵,至pH 4.5-4.6停止发酵,加入或不加入辅料,然后预热、均质,随后灭活,具体制备方法包括:
(1)料液的制备:称取发酵原料:以总量为100kg为计,全脂豆粉5kg,脱脂乳粉15kg、柠檬酸钠0.3kg和余量为水;化料:温度为55℃,时间为30min;均质:55℃,一级压力18Mpa、二级压力4.0Mpa;杀菌:95℃,15min;冷却:冷却至35℃。
(2)发酵:所述干酪乳杆菌Zhang、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和植物乳杆菌P-8按照菌落形成单位数目之比为1:1:1向料液中接种,总接种量5.0×107cfu/g,然后添加乳糖酶(酶活为5000U/g)的添加量为0.5mL/kg料液,36℃进行恒温发酵,至pH 4.5-4.6停止发酵,达到复合益生菌的总活菌数≥3.0×1010cfu/g,加入麦芽糊精,添加量为20g/kg料液;预热至55℃,经一级压力18Mpa、二级压力4.0Mpa均质,然后灭活,条件为温度为95℃,时间为15min,最后喷雾干燥得到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粉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健齿牙膏,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保湿剂35wt%、摩擦剂23wt%、增稠剂0.8wt%、发泡剂1.7wt%、调味剂0.8wt%,实施例1制备的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1wt‰、苯甲酸钠0.03wt%,余量为去离子水。上述保湿剂为山梨醇;摩擦剂为二氧化硅;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发泡剂为月桂醇硫酸酯钠;调味剂为木糖醇。
上述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健齿牙膏的按照常规工艺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牙膏两步法制膏生产工艺:在机械作用下,把增稠剂均匀地分散于部分保湿剂中,得到预分散液。把调味剂溶解于部分水中,得到预溶解液。然后把预溶解液、剩余的水、剩余保湿剂进行搅拌混合,再缓慢加人预分散液,使其进一步扩散、溶胀成均勻的胶水。经过1-2小时的静置陈化后,再将所得胶水和剩余的原料(摩擦剂、香精、发泡剂、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苯甲酸钠)通过制膏机搅拌、均质、研磨、真空脱气后制成牙膏膏体的工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制备的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为1.5wt‰。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制备的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为2wt‰。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替换为单菌株干酪乳杆菌Zhang的后生元,单菌株干酪乳杆菌Zhang的后生元为按照实施例1制备,仅在接种步骤接种单菌株干酪乳杆菌Zhang,在灭活前,发酵液中的总活菌数≥3.0×1010cfu/g。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替换为单菌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的后生元,单菌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的后生元为按照实施例1制备,仅在接种步骤接种单菌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Bifidobacterium animalissubsp.lactis V9),在灭活前,发酵液中的总活菌数≥3.0×1010cfu/g。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替换为单菌株植物乳杆菌P-8的后生元,单菌株植物乳杆菌P-8的后生元为按照实施例1制备,仅在接种步骤接种单菌株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在灭活前,发酵液中的总活菌数≥3.0×1010cfu/g。
实验例1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对口腔中常见致病菌抑菌作用
1、实验方法
1.1分组:
后生元组1:实施例2制备的健齿牙膏。
后生元组2:实施例3制备的健齿牙膏。
后生元组3:实施例4制备的健齿牙膏。
后生元组4:对比例1制备的健齿牙膏
后生元组5:对比例2制备的健齿牙膏
后生元组6:对比例3制备的健齿牙膏
对照组1:唾液链球菌K12(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K12),由BluestonePharma提供,为纯菌粉(总活菌数≥3.0×1010cfu/g),替换实施例2中的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然后按照实施例2方法制备成健齿牙膏。
对照组2: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ATCC 55730,购自上海保藏生物技术中心,为纯菌粉(总活菌数≥3.0×1010cfu/g),替换实施例2中的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然后按照实施例2方法制备成健齿牙膏。
1.2抑菌测试方法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1.8.的抑菌试验方法进行测试。抑菌片的制备:在清洁的一次性无菌平皿内,制成直径为5mm,厚不超过4mm圆片(块)的抑菌剂原膏片,每四片(块)为一组。阴性对照片的制备:取无菌干燥滤纸片,每片滴加无菌蒸馏水后备用。
本次测试的试验菌:选用了常见的口腔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均购自泰斯拓生物购买)。抑菌测试评价标准:抑菌环直径大于7mm者,判为有抑菌作用;抑菌环直径小于或等于7mm者,判为无抑菌作用。
试验菌的接种:用无菌棉拭子蘸取浓度为5×105cfu/mL-5×106cfu/mL试验菌悬液,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表面均匀涂抹3次,每涂抹一次,平板应转动60°。最后将棉拭子绕平板边缘涂抹一周,盖好平皿,置室温干燥5min。
抑菌剂样片贴放:每次试验贴放1个染菌平板,每个平板贴放4片同一试验组的试验样片,1片阴性对照片,共5片。用无菌镊子取样片贴放于平板表面。各样片中心之间相距25mm以上,与平板的周缘相距15mm以上。贴放好后,用无菌镊子轻压样片,使其紧贴于平板表面。盖好平皿,置37℃恒温箱,培养16h~18h观察结果。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环的直径并记录,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2实验结果
如表1所示,后生元组1-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均具备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后生元组2抑菌作用较其他两组稍好,而后生元组4~6、对照组1-2的抑菌效果明显较差,单菌株益生菌后生元的抑菌效果均较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效果差,说明本发明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之间具有协同抑制口腔内常见的致病菌的作用。因此可以看出,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均对口腔内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具备良好的抑制作用。
表1
实验例2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对口腔牙菌斑抑制试验
1实验方法
1.1分组
同实验例1中“1.1分组”。
1.2牙菌斑抑制测试方法:
选定改良Quigley-Hein菌斑指数≥1.5以及Loe-Silness龈炎指数≥1.0的160个志愿者,并根据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分为8个平衡组,每组20人,男女各半,实验对象年龄范围为25~45岁。
检查方法:采用Quigley-Hein改良的Turesky菌斑指数评价龈上菌斑。对龈上菌斑染色并根据下列标准记录:
0=无菌斑;
1=牙颈部边缘存在散在的菌斑;
2=牙颈边缘可见连续的薄菌斑带;
3=牙颈部菌斑带大于lmm,但≤牙面的1/3;
4=菌斑覆盖牙面的>1/3,且≤2/3;
5=菌斑覆盖牙面>2/3。牙齿检查颊面和舌面,对于每个牙最大记数为10。除第三磨牙、假牙和有颈部修复体的牙,其余的牙均在记数之列。每一受试者菌斑指数的均数由个人全部牙齿检查所得计数之和(每个牙2个记录)除以总的测量数(牙齿数目乘以2)得到。
在完成基线检查(软、硬组织、菌斑、牙龈炎)后,全部实验对象接受洁牙并根据菌斑和龈炎情况分为8个平衡组参加该研究。为8个平衡组对应分配由后生元组1-6及对照组1-2所制备的8款牙膏。
受试者采用统一的软质牙刷并按规定使用牙膏,要求一日刷牙2次(早、晚),每次1min。要求实验过程中不用任何其他口腔卫生用品如其他牙膏或牙刷、漱口液、牙线等。实验前对实验对象从人数、年龄、性别、菌斑和龈炎指数进行了很好的平衡分组,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在使用牙膏3个月时,按照上述方法对受试者牙菌斑和牙龈炎状况进行评估,3个月后临床检查后的统计结果(各组取平均值)见表2。
2实验结果
由表2可知,后生元组1-3较后生元组4-6、对照组1-2,对牙菌斑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后生元组2较其他试验组结果较好。
表2
组别 菌斑指数
后生元组1 1.26
后生元组2 1.39
后生元组3 1.32
后生元组4 1.54
后生元组5 1.53
后生元组6 1.56
对照组1 1.51
对照组2 1.56
实验例3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对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试验。
1实验方法
早期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基本上可以分为细菌定植(0~6h)、细菌粘附(6~12h)、生物膜基本结构形成(12~24h)和成熟生物膜形成(24~48h)这四个主要阶段。因此在本实验例中,在细菌定植阶段初期(0h时)、细菌黏附阶段初期(6h时)、生物膜基本结构开始形成初期(12h时)、生物膜基本结构形成后(24h时)和成熟生物膜结构形成后(48h时),用实施例1中制备的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进行介导作用。
首先制备菌浓度分别为1×105cfu/ml的变异链球菌(脑心浸出液培养基)、牙龈卟啉单胞菌(BHI培养基)、具核梭杆菌(血琼脂培养基)菌悬液。然后在0h,每孔分别加入100μl变异链球菌菌悬液、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悬液、具核梭杆菌菌悬液,37℃厌氧培养24h,在培养中的第0h,第6h,第12h、第24h、第48h这5个时间点,分别在相应的孔中加入100μl后生元液(实施例1制备的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1g+9mL生理盐水溶解),一起培养24h。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在培养中的第0h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33wt%的乙酸溶液。最后培养结束后,弃游离细菌,每孔用200μl的去离子水轻柔洗涤3次,自然干燥;每孔加入50μl 10g/L的结晶紫溶液,室温下染色15min,使结合的细菌着色;倾去染色液后,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以上;干燥后每孔加入200μl混合的乙醇/丙酮混合液显色,酶标仪600nm测定吸光度。对应第0h测定吸光度(初始)为A0
对应第0h加入后生元液,生物膜形成量减少率(%)=(B-A0)/B×100%;
对应第6h加入后生元液,生物膜形成量减少率(%)=(B-A6)/B×100%;
对应第12h加入后生元液,生物膜形成量减少率(%)=(B-A12))/B×100%;以此类推;
(注:A0为对应第0h加入后生元液组测定的吸光度,A6为对应第6h加入后生元液组测定的吸光度,其他时间段以此类推,B为阳性对照组吸光度。
2实验结果
其结果如图1所示。随着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的菌体及代谢产物在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开始介导的时间越早,生物膜形成量越少,相对于阳性对照组的减少率越大。
实验例5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在产品中的使用效果。
1实验方法
为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使用效果,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验例1中后生元组2的牙膏产品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本调查共纳入全国各地男女试用者1000人,年龄层分布在15~50岁,其中男性547人,女性453人,年龄最大50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层30岁左右。1000名使用者使用(每天刷牙两次,时间不少于2min)本发明制品28天后对口腔牙齿症状改善情况的各项指标程度自我评价的结果如下。
2实验结果
牙龈出血性降低:分别有70.3%和83.7%的使用者有中度改善和明显改善;
降低牙齿牙垢斑:分别有78.5%和86.1%的使用者有中度改善和明显改善;
消除口臭异味性:分别有65.3%和76.3%的使用者有中度改善和明显改善;
冷热敏感性降低:分别有70.3%和83.7%的使用者有中度改善和明显改善;
从试用者的自我评估的结果可以看出,该产品对牙龈出血性降低、降低牙齿牙垢斑、消除口臭异味性、冷热敏感性降低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改善。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益生菌的灭活菌体和复合益生菌的代谢产物;
所述复合益生菌包括:干酪乳杆菌Zhang(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No.5469;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V9),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5470;和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No.63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酪乳杆菌Zhang、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和植物乳杆菌P-8按照菌落形成单位数目之比(2-4):(2-4):(2-4)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酪乳杆菌Zhang、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和植物乳杆菌P-8按照菌落形成单位数目之比为1:1:1或3:2:3复合;灭活复合益生菌之前,所述复合益生菌的总活菌数≥3.0×1010cfu/g。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代谢产物包括有机酸、短链脂肪酸、抗菌肽或细菌素。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复合益生菌经发酵、灭活得到的产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复合益生菌接种到料液中,添加乳糖酶,30-38℃进行恒温发酵,至pH 4.5-4.6停止发酵,加入或不加入辅料,然后预热、均质,随后灭活。
7.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或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具有如下任意一项的用途:
(1)、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牙结石产品的用途;
(2)、用于制备口腔中病理状态微生物的拮抗剂的用途;
(3)、用于制备改善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制剂的用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理状态微生物包括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denticola)、栖牙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disiens)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拮抗剂或制剂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剂型;
和/或,呈适于口服给予的剂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拮抗剂或制剂的剂型包括散剂、片剂、薄膜制剂、溶液剂、气雾剂、颗粒剂、锭剂、丸剂、混悬剂、乳剂、胶囊剂、糖浆剂、酏剂、浸膏、酊剂。
CN202311330948.9A 2023-10-13 2023-10-13 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及用途 Pending CN1172439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0948.9A CN117243980A (zh) 2023-10-13 2023-10-13 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及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0948.9A CN117243980A (zh) 2023-10-13 2023-10-13 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及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3980A true CN117243980A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4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0948.9A Pending CN117243980A (zh) 2023-10-13 2023-10-13 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439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38361B (zh) 用于抑制口腔病原菌的乳酸菌菌株的食品、口腔清洁以及医药组合物
JP5365166B2 (ja) 乳酸菌を含有する口腔用組成物
CN102851350B (zh) 使用乳酸杆菌减少牙龈出血和减轻口腔炎症
CN113144002B (zh) 一种维持口腔健康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957006B (zh) 一种植物乳杆菌n13及其在预防或治疗龋齿和牙周炎上的应用
WO2020063531A1 (zh) 副干酪乳杆菌et-22及其用途
CN111000874A (zh) 一株具有防治龋齿功效的植物乳杆菌
CN111701014A (zh) 一种儿童牙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06164B (zh) 一株副干酪乳杆菌Probio-01及其制备益生菌口腔制剂的用途
JP7200192B2 (ja) 摂取可能なタブレット、または粉末型口腔清潔剤組成物
Chandra et al. Effect of a locally delivered probiotic-prebiotic mixture as an adjunct to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CN110960559A (zh) 用于抑制口腔病原菌的乳酸菌菌株的食品、口腔清洁以及医药组合物
CN112494349A (zh) 一种具有抗敏感、牙龈修护和抑菌功效的口腔护理组合物
CN114806930B (zh) 一种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623911A (zh) 一种能够有效抑制牙菌斑生长的美白牙膏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43980A (zh) 用于预防或治疗牙结石的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及用途
CN105287244A (zh) 蒙脱石功能性牙膏及其制备方法
Goadby The buccal secretions and dental caries
CN105012171A (zh) 一种含有石榴多酚的牙膏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694006A (zh) 一种能够有效抑制牙菌斑的健齿牙膏
CN111642746B (zh) 一种抑制口腔病原菌的食品、口腔清洁及医药组合物
JP2006328052A (ja) ポルフィロモナス・ジンジヴァリス除菌のための組成物
CN113876657B (zh) 紫荆花提取物在口腔护理用品中的应用
Bhat et al. A Comparative Clinical Study to Assess the Immediate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Miswak and Toothbrush on Cariogenic Bacteria
Qeshta Comparative 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Study of Probiotic Strain Lactobacillus on the Count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in Saliv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