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4642A -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4642A
CN117224642A CN202311238488.7A CN202311238488A CN117224642A CN 117224642 A CN117224642 A CN 117224642A CN 202311238488 A CN202311238488 A CN 202311238488A CN 117224642 A CN117224642 A CN 117224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pyretic
traditional chinese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fever cau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84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anmen Hospital of CACM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anmen Hospital of CAC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anmen Hospital of CACMS filed Critical Guanganmen Hospital of CACMS
Priority to CN2023112384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46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4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46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退热中药组合物由青蒿5‑20g,柴胡5‑20g,羌活3‑10g,炙麻黄3‑10g,草果3‑10g,天花粉10‑30g,金银花5‑20g和连翘5‑20g制成。上述中药组合物用于缓解和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特别是肺部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或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疗效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其制 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发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感染性发热是由于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等入侵人体以后引起的。而病毒感染性发热存在高热、持续不退等情况。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本文中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后多数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乏力、干咳等,其中发热具有热势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夜晚热势更高等特点。
现代医学治疗发热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为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阵痛作用,其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起解热作用。对乙酰氨基酚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80%的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如散利痛、泰诺、感康、维C银翘片等等。但这些药物退热效果不彻底,容易出现热退旋即又起,反反复复。另外,这些药物容易引起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药物过量还容易导致肝肾功能损伤。儿童退热药亦存在一些问题,如退热效果不彻底,发热容易反复,另外如出汗过多、胃肠道刺激等。
因此,开发一种无不良反应,可显著降低感染病毒,尤其是感染新冠病毒发热患者的体温,且退热效果彻底不反复,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的中药组合物显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退热中药组合物,该退热中药组合物用于缓解和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特别是肺部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或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疗效明显。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以上述中药组合物作为有效活性成分的药物。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药物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由青蒿5-20g,柴胡5-20g,羌活3-10g,炙麻黄3-10g,草果3-10g,天花粉10-30g,金银花5-20g和连翘5-20g制成。
在本发明处方中,以下为各组分的作用和功效:
青蒿:苦、辛,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外感暑热、发热烦渴、疟疾寒热等。药理研究证明青蒿具有显著抗疟作用,其含有的青蒿素、β-谷甾醇、豆甾醇等有效成分均有抗病毒作用,有利胆、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等作用,挥发油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功可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气虚下陷,子宫脱垂,脱肛的治疗。实验研究证明柴胡煎剂、注射液、醇浸膏、挥发油及粗皂苷对多种动物引起的动物实验性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且可使正常动物的体温降低,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有抗炎作用。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可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寒湿痹、肩背酸痛等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羌活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羌活挥发油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增加心悸营养性血流量。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寒湿痹等。现代药理标明麻黄水煎剂、麻黄挥发油、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等具有发汗作用,实验研究证明麻黄挥发油对多种实验性发热模型动物有解热效应。
草果:辛,温。归脾、胃经。具有燥湿温中、截疟除痰的功效。药理研究证明其所含的α-和β-蒎烯有镇咳祛痰作用,其中β-蒎烯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抗真菌作用。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天花粉蛋白可增强人体免疫应答,天花粉多糖可以增强免疫活性。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等。实验证明金银花所含的绿原酸类化合物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作用。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痈疽、瘰疬、乳痈、丹毒、热淋涩痛等。实验研究证明连翘水煎液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物也具有抗炎和止痛作用。
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感染病毒后初期多见头痛、身痛、骨节疼痛、恶寒、无汗、发热,属于风寒外束之证,此在太阳之表;本病舌象多见舌苔白偏厚,症状多见肌肉酸痛等症,属于湿阻阳明之证,表邪又极易入里化热,迅速传入阳明,属于阳明里热之证,此在阳明之里。本病出现的发热具有昼轻夜重、热势不退、寒热往来等特点,属于邪伏少阳、膜原的特点,此在少阳之半表半里。综合分析,病毒感染引三阳合病者,必从少阳疏之,故以青蒿为君,青蒿苦辛寒,禀春生之气,而具发散之能,能畅达气机而化湿,又能清透解表而退热,其退热作用具有运用范围广、解热迅速、作用持久、治疗彻底等特点,对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有显著的退热功效。柴胡辛苦微寒,《神农本草经》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其可疏散退热、和解少阳,不仅可以和解退热,还可以解表散热、清泻实热。麻黄辛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散寒,疏解太阳之邪,汗出则热退。羌活辛温,解表散寒止痛,亦可疏解太阳。柴胡、麻黄、羌活三者可解表散寒、和解退热,既祛太阳之邪,又能疏解少阳之邪,共为臣药。草果辛温,可燥湿温中,功专化湿,祛阳明之邪,通降阳明之腑,使湿与热分,热邪更易退却。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专清阳明之热。金银花甘寒,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苦微寒,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四者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外可散太阳之邪,内可清阳明之热与湿,半表半里以和少阳之邪,共奏化湿解表、清热解毒之功,主治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
示例性的,基于重量份计,本发明所述退热中药组合物,由青蒿20g,柴胡20g,羌活10g,炙麻黄10g,草果10g,天花粉30g,金银花20g和连翘20g制成。
示例性的,基于重量份计,所述退热中药组合物,由青蒿15g,柴胡15g,羌活9g,炙麻黄9g,草果7g,天花粉30g,金银花20g和连翘20g制成。
示例性的,基于重量份计,所述退热中药组合物,由青蒿6g,柴胡6g,羌活3g,炙麻黄3g,草果3g,天花粉9g,金银花6g和连翘6g制成。
本发明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原料药组成基本方,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临床症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调整,以达到退热同时改善某些特殊临床症状的目的,进一步增强本发明组合物的适应性,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本发明的基本方所做的这些调整方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按配方量取青蒿、柴胡、羌活、炙麻黄、草果、天花粉、金银花和连翘,加水浸泡20~30分钟;
(2)用文火煎煮,至煮沸后再继续煎煮15~20分钟;
(3)过滤,滤渣加水继续煎煮15-20分钟;
(4)重复步骤(3)1-2次,合并滤液;
或者,
(1)按配方量取青蒿、柴胡、羌活、炙麻黄、草果、天花粉、金银花和连翘粉粹;
(2)将粉碎后的原料药混合,经70%-95%乙醇提取;
(3)过滤,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储存,上述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步骤(4)获得的滤液浓缩成浸膏的步骤;可选的,进一步将浸膏干燥造成粉。。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药物,该药物以上述中药组合物作为活性成分。
根据实际需要,所述药物还可以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照常规制剂工艺,制成各种制剂,如煎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膏剂或口服液等剂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退热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为肺部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
另外,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均可通过市售商购获得,本发明所记载的任何范围包括端值以及端值之间的任何数值以及端值或者端值之间的任意数值所构成的任意子范围的中药组合物均可以达到退热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诸药配伍共奏化湿解表、清热解毒之功,能够有效改善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发热恶寒,咽痛,咳嗽咳痰、头晕等临床症状,用于治疗三阳合病为主要病机的发热疗效显著。此外,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还可以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发热,能够解表退热、化湿解毒,迅速降低患儿体温,并且不反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原料药配方:青蒿15g,柴胡15g,羌活9g,炙麻黄9g,草果6g,天花粉30g,金银花15g和连翘15g。
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面,浸泡20~30分钟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继续煎煮15~20分钟,过滤,药渣加水进行煎煮15~20分钟,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滤液得到煎剂。使用指导:煎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7天为一疗程。
实施例2
原料药配方:青蒿20g,柴胡20g,羌活10g,炙麻黄10g,草果10g,天花粉30g,金银花20g和连翘20g。
将上述原料药粉粹混合,加入三倍重量的95%乙醇,超声提取1h;过滤,药渣再用三倍重量80%乙醇超声提取两次,每次1h;合并三次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到醇提物。
将上述醇提物按照本领域常规制备方法制成片剂。
实施例3
原料药配方:青蒿6g,柴胡6g,羌活3g,炙麻黄3g,草果3g,天花粉9g,金银花6g和连翘6g。
将上述原料药按照本领域常规制备方法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4
2022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因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患者60例,其中退热方颗粒剂组(本发明药物)30例和连花清瘟组30例。
退热方颗粒剂组治疗如下:处方:青蒿15g,柴胡15g,羌活9g,炙麻黄9g,草果6g,天花粉30g,金银花15g和连翘15g,由广安门医院按照常规颗粒剂制备工艺制备成颗粒剂,每次服用1格,6h服用一次,热退停止服用。连花清瘟组治疗如下:连花清瘟胶囊,每次4粒,1天3次,口服,热退停服。
纳入标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等体温≥38.5℃,并符合以下条件又无其它系统严重病变者即可入选。①辨证属三阳合病者;②外周血WBC总数≤10×109/L,中性粒细胞≤70%;③鼻咽分泌物病毒检测:(用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中有阳性者;④年龄在15~55岁,发热24h内就诊,未用过抗病毒中西药。
排除标准:①风寒邪气在太阳,尚未传入阳明、少阳,恶寒重发热轻症患者;②内伤疾病引起的发热;③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
疗效标准: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8h内体温、异常指标恢复正常、症状消失为治愈;72h内体温恢复正常、大部分症状消失为显效,72h内体温有所下降,主要症状减轻为有效,72h内体温未下降、症状未减轻者为无效。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温、发病时间等基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表1临床疗效分布表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退热方颗粒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连花清瘟胶囊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间比较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退热方退热速度更快,73.33%的患者可以再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说明退热方颗粒组具有较好的退热效果,且能迅速降低患者体温。
经典病例
病例1
李某,男,30岁,因“恶寒、高热1日余”就诊。患者1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寒,高热,腋下体温39.8℃,口服连花清瘟胶囊后退热,但旋即又起,居家自测新冠抗原显示阳性,遂于我医院就诊,确定为新冠病毒感染,刻下症见:发热恶寒,咽喉不适,偶有干咳,乏力身重,四末冷,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数。予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退热方:青蒿20g,柴胡20g,羌活10g,炙麻黄10g,草果10g,天花粉30g,金银花20g和连翘20g。7剂,水煎,每日1剂,分2g,早晚各1g,开水冲服。服药半剂后汗出热减,服药1剂后体温降至37℃,服药2剂后体温恢复正常,服药3剂后诸证尽消。
病例2
张某,女,25岁,因“咽部刺痛伴发热三日余”就诊。患者三天前突发高热、咽痛,腋下温度39℃,自服维C银翘片,药后咽痛缓解,体温虽降,但反复不愈,遂于我院就诊。刻下症见:反复低热,37℃-38℃,咽喉疼痛,咽痒,轻微咳嗽,夜间咽干、痒,咳嗽加剧,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予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退热方:青蒿20g,柴胡20g,羌活10g,炙麻黄10g,草果10g,天花粉30g,金银花20g和连翘20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两次。服药半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咽痛缓解,咳嗽减轻。
病例3
刘某,女,37岁,因“咽部刺痛伴发热二日余”就诊。患者两天前突发高热、咽痛,腋下温度39.5℃,自服蓝芩口服液,药后咽痛缓解,但体温未降,遂于我院就诊。刻下症见:高热难退,咽喉疼痛,咽痒,轻微咳嗽,夜间咽干、痒,咳嗽加剧,舌红苔黄偏厚,脉濡数,予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退热方组合物:青蒿15g,柴胡15g,羌活9g,炙麻黄9g,草果6g,天花粉30g,金银花15g和连翘15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2次。服药1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咽痛、咽痒、咳嗽明显减轻。
病例4
王某,女,6岁,因“发热2日”就诊。患者2天前突发高热,腋温39.1℃,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后体温下降,但第二日体温又复上升,腋温38.8℃,遂于我院就诊。刻下症见:发热,咽痛,偶有咳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予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退热方:青蒿6g,柴胡6g,羌活3g,炙麻黄3g,草果3g,天花粉9g,金银花6g和连翘6g,2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服药1次后体温恢复正常,服用1剂后咳嗽已无,轻微咽痛。
病例5
李某,男,4岁,因“发热1日”就诊。患者1天前受寒后出现发热,腋温38.5℃,服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后体温下降不显,遂于我院就诊。刻下症见:发热,偶有咳嗽,咽红,舌红苔黄,脉滑数,予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退热方青蒿6g,柴胡6g,羌活3g,炙麻黄3g,草果3g,天花粉9g,金银花6g和连翘6g,2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服药1次后体温恢复正常。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青蒿5-20g,柴胡5-20g,羌活3-10g,炙麻黄3-10g,草果3-10g,天花粉10-30g,金银花5-20g和连翘5-20g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重量份计,由青蒿20g,柴胡20g,羌活10g,炙麻黄10g,草果10g,天花粉30g,金银花20g和连翘20g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重量份计,由青蒿15g,柴胡15g,羌活9g,炙麻黄9g,草果6g,天花粉30g,金银花15g和连翘15g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重量份计,由青蒿6g,柴胡6g,羌活3g,炙麻黄3g,草果3g,天花粉9g,金银花6g和连翘6g制成。
5.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按配方量取青蒿、柴胡、羌活、炙麻黄、草果、天花粉、金银花和连翘,加水浸泡20~30分钟;
(2)用文火煎煮,至煮沸后再继续煎煮15~20分钟;
(3)过滤,滤渣加水继续煎煮15-20分钟;
(4)重复步骤(3)1-2次,合并滤液;
或者,
(1)按配方量取青蒿、柴胡、羌活、炙麻黄、草果、天花粉、金银花和连翘粉粹;
(2)将粉碎后的原料药混合,经70%-95%乙醇提取;
(3)过滤,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步骤(4)获得的滤液浓缩成浸膏的步骤;可选的,进一步将浸膏干燥造成粉。
7.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以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退热中药组合物,或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退热中药组合物为活性成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煎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膏剂或口服液。
10.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退热中药组合物,或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为肺部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
CN202311238488.7A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72246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8488.7A CN117224642A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8488.7A CN117224642A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4642A true CN117224642A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83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8488.7A Pending CN117224642A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46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5656B (zh) 一种治疗口腔炎的中药制剂
CN1698750A (zh) 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
CN101411782B (zh) 一种治疗急性咽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238690A1 (zh) 一种用于避瘟防感的中药组合物及中药香囊和应用
JP7196192B2 (ja) 漢方薬組成物、漢方薬配合製剤及びその調製方法と応用
WO2006094460A1 (fr) Medicament destine au traitement de la toux et de l'asthme et s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CN106421673A (zh) 一种治疗hpv病毒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3968B (zh) 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055218B (zh) 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77187B (zh) 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组合物、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10773A (zh) 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中药巴布膏剂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208535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外敷药膏
CN107970388A (zh) 一种用于治疗咽炎的药物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1125187B (zh)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膏剂
CN117224642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396017A (zh)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8069B (zh) 一种治疗烫烧伤的祛腐生肌膏
CN1840112A (zh) 复方西羚解毒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63012A (zh)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479915B (zh) 一种治疗急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94627B (zh) 一种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54550B (zh) 一种治疗溃疡型淋巴结结核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CN102247470B (zh) 一种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CN108653460B (zh) 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10193A (zh) 一种外用化疮收敛软膏及其配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